清明节的作文700字

时间:2021-01-14 16:40:26 700字 我要投稿

【热门】清明节的作文700字汇编七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节的作文700字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清明节的作文700字汇编七篇

清明节的作文700字 篇1

  今天是清明节,为了拜祭祖先,我跟父亲母亲回到老家,一路上阳光灿烂,春风暖暖,可是父亲似乎不怎么开心,我也就不敢太那么乐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爸妈后面走,突然父亲问我:“聪聪,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我摇摇头,父亲给我讲开了:

  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着《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天的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到了祖父祖母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开满油菜花的田地里。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杨柳随着春风轻舞,偶尔有几只小鸟忽的一下飞走又忽的一下飞来,给寂静的墓地带来一丝活力……

  来到墓旁,只见整个墓地杂草丛生,一块石头碑上刻着祖父祖母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时间,我算了一下,祖父和祖母年纪轻轻地就去世了,听父亲讲祖父祖母都是十分勤劳善良的农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约来的钱都供给父亲念书,自己有病了也舍不得看,当父亲刚刚参加工作,日子刚刚好起来,本该享福了,却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闷起来,难怪杜牧在诗中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父亲跟母亲不声不响地拔着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虽然我没有见过祖父祖母,但是两行思念伤心的泪水还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杂草清理干净了,父亲点上了纸钱,红红的火焰映红了父亲的脸,父亲凝视着一张张寄托哀思的纸钱在火中发黄,卷起,变灰……脸颊上流下了不知是泪水还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祖父祖母磕了三个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给祖父祖母争气,不让他们的辛劳白费……

  今年清明时节虽然没有雨纷纷,但是路上行人一样欲断魂……

清明节的作文700字 篇2

  xx的清明,春光旖旎,柳絮翻飞,而我,却过了一个如此特殊的清明……

  从学校赶回家,找不到妈妈的踪迹。后来,才得知妈妈去了舅舅家,明天,也就是清明,是我姥爷死去三年的忌日。在我们这里,有个习俗,人死了三年以后要办一个仪式,具体是为了什么,从小到大,我都未曾得知。那时只是幼稚的以为,可以吃到一桌席,虽是人死了以后的席,但却能吃出香味,吃得满头大汗,热火朝天。我想,那时作为一个吃席者,只不过是去捧热闹罢了,对于别人因为失去亲人的痛彻心扉,心理上并没有过多的感触。

  而今,我作为一个失去至亲的人,看到这样一个场面,心中定会有无限滋味。

  还记得在姥爷的葬礼前的那顿席,我只觉得食之无味,饭菜难以下咽,心中有着离别姥爷的无限伤痛,又想起这是姥爷呆在地上的最后一顿饭,不久,他的身躯将永远埋葬在地底,永久的沉睡在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上,我的眼泪就一直止不住的簌簌往下流。那时吃的席,给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和心痛……虽然我心中对姥爷的回忆已被时间渐渐抹去,但是,当我又一次想起他时,思绪却如那潮水般向我涌来。

  翌日,在妈妈的催促和叮咛声中,我自己带着鲜花向舅舅家去和众人汇合。可是,当我到时,他们已经走了,没有带上我,鲜花怎么办?我呆呆的愣在那儿,不知所措,当我决心自己去时,可我却发现我忘了通向姥爷地底的家的路,姥姥便托人捎了去。而我,我却像一直挫败了的灰犬,悄悄溜回了姥姥家。我觉得自己很是无能,嘲讽的对自己一笑。中午,太阳毒辣辣的晒着,在阳光下感到炽热,在浓荫下感到冰冷。我坐在席上,一半与太阳接触,一半置于阴凉之中。舅舅没有办太大的排场,只是邀请了姥爷的旁系分支,亲朋好友。也是,为死人吃的饭,何必太认真呢?一桌上只坐八个人,我躲在角落里,让神思游走在记忆中。一边,我又观察着那些人,有的在高谈论阔着,有的在悉心照顾自家的孩子吃饭,有的在猛劲儿的吃着,狼吞虎咽,没有太多的人在追忆这位已故之人。这顿饭,我吃的好难受,跳动的心被伤感噎住了,我强忍住游离于与眼眶周边的要流出的眼泪,吃到最后,然后飞也似的逃离了那里。踽踽独行,我想到了姥爷的二胡,那是姥爷一生的凝聚点,那二胡,对姥爷也是有感情的,可是,姥爷最后没有把它带走。

  也许,它正在某个尘封的角落,用它独自的方式在这个特殊的清明日里默默地纪念着姥爷吧……

清明节的`作文700字 篇3

  昨天看电视,猛然想起清明节快到了,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催我给你写了这封信。

  雨,你知道吗,现在家乡的春天到了。我写信的时候听到窗外的雨声,小雨透过窗户溅到窗台上,而时不时的溅到我的脸上,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让人即讨厌有喜欢。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们初次见面的那天。

  那天,同样下着蒙蒙细雨,妈妈告诉我我们搬来了一个新邻居,我心里产过一丝喜悦。我幻想着我的新邻居是一个比流川枫还帅的小酷男。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迫不及待的打着伞向你家走去。当你开门请我进来的时候,我惊呆了,你和我想象中完全判若两人,小眼睛,又胖又矮,一说话,两排整齐的黄牙露了出来。我当时差点摔倒,这个丑女生就是我恭候多时的邻居们吗?别生气,当时我真是这样想的。

  通过交谈,我得知你叫夏雨,我心想长得不咋样,名字倒还可以。那时,你做什么都会令我讨厌,可你仍时常陪我玩。

  你到我家做客的时候,我装作什么事都没有,既不搭理你,又不招待你,但你仍热情的和我说话。而我到了你家,你十分热情的招待我,带我参观你的房间,渐渐的,我们成了好朋友,好邻居。

  记得有一次,我因淋雨生病时。你一直守护在我身边,盼望我早日好起来。有时连回家都忘了,那时,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激,我觉得有你在我身边我会很安全。你每天都照顾我,陪我说话,渐渐地,在你的精心照顾下,我的病慢慢好了。那时,我打从心里认识到你的善良。

  因为生病而导致我耽误了课程,我急的不行。你却热性的来帮我补课,虽然这样,但因时间紧迫,我仍然没有复习好,在考试中名落孙山。那时,我的心里如此沮丧,我感到自己的天慢慢崩塌。是你,为我撑起了那半边天;是你,让我学会了坚强。从此,我加紧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中学。但你却在我考上中学的第二年又搬走了。那天,是清明节,我在雨中默默地为你送行。这一走,又不知我们何年何月才能再见面。那时,我发现你真的很美,美得让人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渐渐地,你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我哭了,我发现你对我真的很重要。

  雨,今年的清明节和往常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就是没有了你的陪伴,我会永远记得你,我衷心祝福你幸福平安!愿我的思念化作那漫天相思的雨。

清明节的作文700字 篇4

  清明,我初次接触跟的时候,是在很小的时候。那年的清明节的前几天,我的同桌她没来上课,班主任在点名时说了一句,清明节到了,她去给妈妈过清明了,那一周前后,总有同学请假过清明。当时的我就怎么也不理解,什么是“清明”,怎样过“清明节”。为什么没见家家包饺子,也不见谁添置新衣服跟新鞋子,为什么我家没有过“清明”,一连串的问题装在心里。偶尔有一天又想起。问的同桌伤心的哭个不停,还挨了老师一顿训,我是一头雾水。但从同桌的泪水里,隐隐约约感到“清明”的感伤。“清明”就这样存入我的记忆。

  “清明”,我再次接触的时候,我已经九岁。我们北方的雪,在清明前后才能融化完,那年清明在泥泞的小路上,总是看到路边一小堆烧过的纸灰,还有残留的半片圆纸,有的被风吹落在枯草中,有的吹进低凹处,有一天吹在我放学的路上,我忍不住拾了起来,拿在手上琢磨,到家后还细细地寻问了祖母,才知道清明与死亡紧紧相连。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发现了老祖母的忧伤。我搂着祖母天真地说我不要清明,我家也永远也不要过清明,老祖母笑了。

  我第三次感悟的时候,是给祖母过的第一个清明。清明节没到,父母就开始计划了。当时物资非常紧缺,有孝心的母亲教我们用薄薄的白纸,做成朵朵各种各样白色的菊花,放在祖母的墓碑旁。那个清明,要数祖母的那块园地最鲜亮,惹眼。在做花时,想起祖母给我讲清明时的语气跟流露出的哀伤,一种隐隐的痛,咸咸的伤堵在心里。从那以后,每到清明前后,就有许多人到我家讨要纸做的花,也让我体悟到了清明与思念,清明与孝道,清明与感恩,清明与生命的种种联系。

  20xx年,母亲突然去世,当我再次感悟“清明”时,体会到再深沉的祭奠,也不抵不过亲人在世时,那持之以恒的小小关爱。在悲痛之余,考虑最多得是怎样让老父亲健康、幸福地生活,让我们再无遗憾。每每清明,我总以老父亲过的很幸福,我们过得开心,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这也是母亲辛劳一生的目标,在殷殷的火焰中,我能感悟到母亲的微笑。

清明节的作文700字 篇5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这天好像所有的人都忙碌了起来,我也情不自禁想起了离我们远去的外婆,想着他以前疼爱我的种种回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非常想念他了。

  我无法忘记,那一年回到故乡,看到躺在床上的外婆,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着,干枯的手掌,指节发白。我跟妈妈无法相信,外婆已是骨癌晚期。更让人无法相信的是,一年多前,舅舅带外婆去医院检查时,已发现她得了骨癌。然而拿到化验单的那一刻,外婆却告诉舅舅不要让其他的人知道,也不去治疗,只是静静地回到家,正常地每天上学教书。

  原来,这一年多,每天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把一叠叠试卷带回家批改的外婆,竟忍受着病情不断恶化的折磨。在她手拿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汉字之时,她的手会传来阵阵剧痛。独自一个人居住在老家,儿女们搬到大城市之时,她时常在深夜因为疼痛无法入睡,辗转反侧到天明。这一切,这一切的痛苦,她只是独自承受,不告诉儿女,不让儿女为她担心。她担忧儿女为她支付巨额的医药费而经济窘迫,还尽可能地延续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尽可能地教书育人。

  这时一切已无法挽回,妈妈、舅舅他们已经阻止不了外婆病情的恶化,唯一能做的,只是减轻她的痛苦。可是,外婆艰难吐出的几个字却是:别,别再为我花钱。她心甘情愿独自挺过这些折磨,不让子女为了她陷入经济上的困境。甚至于,在儿女们轮班守夜,陪着她之时,她选择了偷偷服食安眠x,早点结束这一切,不拖累儿女。当我们及时发现,外婆终于醒来的一刹那,我们悬着的心放下,却又被外婆自责、内疚、颤抖的目光所刺痛。妈妈搂着我哭了,她说:“该自责的是我们呀!你的外婆,我们太对不起她!”

  那天晚上,妈妈陪着外婆,下半夜,外婆突然像是恢复些精神,完整地说出了几句话,她满是不舍地说:看到你们过得好,城城也考上了大学,这就够了。后来她安详地睡去,我们以为将是一个美好的明天,然而,这是永别。

  这些年老家的人们不时会提起外婆,说她是一个教了一辈子书的好老师,爱教书,爱孩子,就跟有时电视上放的“感动××”的人一样,感动着村里的人。我想,外婆也许没有那么伟大,但她对儿女、子孙的爱,深沉得让当年仅八岁的我感到生命的悲凉与母爱的伟大。她让我永远铭记,在处于多么痛苦的忧患中,她的生命书写了多么深刻的爱。

  想到这些,我也暗暗对自己下了决心,以后不管再远,在忙,每年清明节都要回来看望一下外婆,以表示我对外婆的思念。

清明节的作文700字 篇6

  放风筝就是清明前人们最爱玩的游戏。风筝,在我车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在春秋时期,有位公输般,即神话中的“鲁班”,会做木鸢,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南北朝时期,梁正武帝在台城被侯景叛军围困,大臣羊侃曾用风筝系上诏书,招来援军救驾。风筝最初的作用只就是军事上传递消息的工具,以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玩具。

  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唐代诗人高骈写有《风筝》一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入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风筝真正的命名,《询刍录》记载: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五代时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对,后于鸢首以竹为笛,风入笛管发出悦耳之声,好似“筝”鸣,俗称风筝。

  起初只限于皇宫贵族中的公子佳人玩赏,到了宋代以后,才成为民间群众喜爱的一种活动了。风筝既就是一种美丽的民间工艺品,又就是大众娱乐品,历来爱到文学家的传唱。《北京竹枝词》也对风筝有生动的描绘:“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习上碧云端。”早在清朝时,风筝已在扎、糊、绘、放四艺上发展到相当精致的程度。曹雪芹在北京西山“穷居著书”时,细究风筝扎糊之法,还写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翼燕、双鲤、彩蝶、螃蟹、宠妃、双童等四五十种风筝的扎、糊、绘、放等技法和工艺。此外,古代放风筝又就是与放晦气联系在一起的。《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林黛玉不妨将制作精巧的风筝放掉。李纫劝她:“放风筝图的就就是这一乐,所以叫放晦气,你该多放些,把病根儿带去就好了。”而当紫鹃要去拾断了线的无主风筝时,探春又劝阻:“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可见古时放风筝就是人们消灾祛难的手段,不能去拾别人的风筝,以免沾上别人的晦气。也有人在放风筝时,把所有的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蓝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

清明节的作文700字 篇7

  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 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