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清明节的作文600字锦集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节的作文600字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明节的作文600字 篇1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吃了饭,准备去墓地给祖先们上坟。爸爸连续打了好几个电话,约了大伯大姑二姑他们半个小时后到墓地集合。爸爸还要把早已准备好的纸钱、元宝、年糕、酒什么的一大包东西带到墓地去。
因为可以去乡下透透气,我心情特别好。走到楼下的时候才发现天空飘着蒙蒙细雨,怪不得杜牧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能够千古流传呢,他描写得可真形象啊。
通往墓地的小路上,熙熙攘攘的都是来上坟的人。爸爸妈妈一路上都在和熟悉的人打招呼,平时难得见到的叔叔阿姨都碰到了。我问爸爸:“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扫墓啊?那个柳叔叔不是在贵州吗?他怎么也回来了?”爸爸说:“现在清明已经成为除了春节和中秋之外又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了。不管离故乡有多远,人们都不会忘记给祖先的坟头添上一杯新土的。”哦,我抬头看见一个正拿着风筝在奔跑的小弟弟,心里想,那些漂泊在外地的游子就像那只风筝,故土就是拴线的轴子,而祖先就是连接两端的丝线。风筝飞得再高再远,也离不了坚韧的轴啊。
穿过摩肩接踵的人群,终于到了我们自己家的墓地。大伯和姑姑已经等在那里了。爸爸他们神色肃然地把那些元宝糕点一样一样摆放在墓碑前。二姑眼泪汪汪地对着墓地说:“爸爸,你喝点酒吧!这是你最爱喝的酒。妈妈,你不是喜欢吃年糕吗?吃点年糕啊……”大姑也跟着抽泣起来。我忍不住鼻子发酸,眼泪一个劲地在眼眶里打转,也跟着爸爸妈妈他们对着墓地虔诚地鞠躬磕头。大伯点了火,把冥币烧了起来。刹那间烟火袅袅,纸灰飞扬。
我环顾了一下四周,一番祭祀过后,各家的墓碑前都是一片狼藉。我问爸爸:“为什么我们不像电视上那样带束鲜花来祭拜呢?鲜花比香烛纸钱更卫生,电视上说这样的祭祀方式也更文明呢!”
爸爸惊讶地看着我,目光中透露出赞许的神色,说:“好孩子!你现在能够发现问题了,爸爸真的很高兴!明年我们就带鲜花来祭拜,也让叔叔阿姨们带鲜花来。无论哪种祭拜方式,只要能将这种故土情结传承下去,能把对老祖宗的思念之情延续下去就行了。”
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清明节很快就会过去,但我想,对祖先的缅怀之情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清明节的作文600字 篇2
放风筝是清明前人们最爱玩的游戏。风筝,在我车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在春秋时期,有位公输般,即神话中的“鲁班”,会做木鸢,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南北朝时期,梁正武帝在台城被侯景叛军围困,大臣羊侃曾用风筝系上诏书,招来援军救驾。风筝最初的作用只是军事上传递消息的工具,以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玩具。
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唐代诗人高骈写有《风筝》一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入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风筝真正的命名,《询刍录》记载: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五代时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对,后于鸢首以竹为笛,风入笛管发出悦耳之声,好似“筝”鸣,俗称风筝。
起初只限于皇宫贵族中的公子佳人玩赏,到了宋代以后,才成为民间群众喜爱的一种活动了。风筝既是一种美丽的民间工艺品,又是大众娱乐品,历来爱到文学家的传唱。《北京竹枝词》也对风筝有生动的描绘:“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习上碧云端。”早在清朝时,风筝已在扎、糊、绘、放四艺上发展到相当精致的程度。曹雪芹在北京西山“穷居著书”时,细究风筝扎糊之法,还写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翼燕、双鲤、彩蝶、螃蟹、宠妃、双童等四五十种风筝的扎、糊、绘、放等技法和工艺。此外,古代放风筝又是与放晦气联系在一起的。《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林黛玉不妨将制作精巧的风筝放掉。李纫劝她:“放风筝图的就是这一乐,所以叫放晦气,你该多放些,把病根儿带去就好了。”而当紫鹃要去拾断了线的无主风筝时,探春又劝阻:“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可见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祛难的手段,不能去拾别人的风筝,以免沾上别人的晦气。也有人在放风筝时,把所有的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蓝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
清明节的作文600字 篇3
屈原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爱国之心是无人能比的。
我们怎能忘屈原,在怀王客死于秦之时来到江边,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举世皆醉,而我独醒。”渔夫劝他说:“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起醴?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长叹一声说:“世人又有谁能理解我呢?楚国日削月割,怀王客死于秦,只剩下无能的襄王与子兰。楚命不久矣,我又有何颜面苟活于世?唯有一死,乃我心头之恨!”乃作《怀沙》之赋,然后怀石投汨罗江一死。后人对此不平,以为楚王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尽忠和报效,我认为这忽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前者是别无选择的献身,后者却是投机。身为“楚臣”,他不能承受楚国亡国的事实。
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使“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可以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以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奉献,但作为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面对失败的唯一选择,他把作为“政治家”的责任放到“诗人”之上,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屈原是不会等到敌国军侵入受辱而死的。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的、独立的死。“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他悲吟着,高歌着,在汨罗江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如归地赴死。
屈原的死是伟大的,他为祖国,为社稷,殚思极虑,至死不渝,流芳百世,名垂青史。
祖宗给我们一个清明节。清明时的中国,生人走到死的边界,冥冥之中的灵魂也来与生人相逢。中国人,不只是活在自己的生命里,还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活在历史里,活在未来中。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这使得中国人“精神上的人生”比肉体上的人生更为漫长浩渺。
清明节的作文600字 篇4
清明节,天空飘起雨点。仿佛一个个调皮的孩子,大的小的在空中斜斜地密织着,朦胧了视野,也朦胧了人心。清明节也是个朦胧的时节吧?扫墓、踏青,落泪或欣喜,其实我们缅怀失去的,又追求新的是否矛盾呢?冒着雨,坐上车出发去扫墓。车窗也成了一片朦胧,透过它向外望去,一片绿的,一片红的,一片黄的,模糊的颜色上加了一层灰。看到形状却看不到轮廓,景物正如心情一样淡雅。
随着一点点事物地逝去,目的地也越来越近。堵车了,是的,这一天所有人都不由自主不约而同地奔向一个目标,一种思念。下车步行,道路是泥泞的,鞋子被迎面而来的雨滴弄得潮湿,望着远方的小土堆,土黄色的泥土,高低不平,有一个巨大的洼地,蓄积了一大潭清水,呈现着淡青色。人头攒动,各种雨伞像是花朵,是这个朦胧的梦中唯一的鲜艳。也有没打伞的人,顶着雨,潮湿得溶进了景物之中。
走进墓园,一块块墓碑林立,大理石庄严肃穆,鸭子在清水中雨中成群地游动,拔动人们的心弦,是不是一种前奏?打着伞,鞠躬三次,心中却是一片空白,并不是对离去的人不想念,只是想更加坚强,因为人不能活在过去。老人落泪了,抽泣或默默地哭着,他们的追逐即将停止,可以解下那些伪装,赤裸地表达自己的想念。我望着他们的皱纹,苍白的脸上红肿的双眼,苍老的背影,那些还没有刻完的墓碑,等待和自己相伴一生的人,死后再去长相厮守,也许恍惚之间明白了清明节的谛。现实如此残酷,它一次次击打我们的心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倍受伤害,被迫戴上一副副假面,越来越虚伪,记不清自己原来的方向,清明一如既往不变的追寻。离去的人找到了最安静的归宿,缅怀他们就是回忆过去,寻找自己原来的方向与目标,也许是一种停歇整理心情后再决绝地走下去。那么还是为了更好的明天,还是为了追寻未来。
在眼泪凝聚的那一瞬间忍住并停止伤痛,过去和怀念并不是为了沉溺,还是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让这场雨抚慰你并清洗你,因为明天还有更加漫长的路要走下去。我们的目标仍旧在心中从未丢失。清明,是休息而不是停止。总有一天要比现在更加努力地走下去。
清明节的作文600字 篇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题记
清明节对逝者的无比思念,思念撮成线,牵着泪到了空中;清明雨对逝者的无比思念,思念变成泪,伴着雷声落到了地面;清明夜对逝者的无比思念,思念化成了星,伴着弯月洒在苍穹。夜,已深了,天空中几颗疏疏朗朗的星透着几许思念,清凉的月光翻开我记忆的思绪。
看窗外雨淅淅沥沥的下,滋润了万物。雨不停地下,但是也是蒙蒙的,雾一样的,再伴着风,密密的斜织着。伸出手去接,细密的雨点飘在手掌心,我还没来得及握,它就顺着手上的`纹路滑下去了,刚一落地,便被泥土和嫩草吸吮了。雨纷纷,心沉沉,忽然有个问号涌上心头,妈妈明天还会去吗?
纷纷路上行人
妈妈还是去了,一条小路,绵延在清晨的雨雾里。田边小路上一道车轮印清晰可见,远远的路上一位母亲正带着她的女儿去给已逝的母亲上坟。雨渐密了,自行车不勉有些吃不消了。妈妈下了车,脱下了自己的雨衣,罩在了给逝去的母亲的烧纸上。雨中本该匆匆的我变得心事重重……
欲断魂
终于到了姥姥的坟前。妈妈把烧纸散开。雨雾罩着潮湿的土,烧纸好不容易才点燃。我和妈妈一张张续着烧纸,不禁回想起姥姥。一件黑红料子的上衣,一条黑色的裤子,一双黑色的布鞋——几乎常年不变的固定打扮,利落干净。那时,姥姥的身体还硬朗,头发全白倒是更显精神,脸色也红润,总带着和蔼的笑容。她摇着我拍我入睡,抱着我看过年的扭秧歌,领着我串东家溜西家,直到后来追着跑着也撵不上我的自行车……我大了,姥姥老了;我来看姥姥了,姥姥走了……
“来,给姥姥念叨念叨近来的状况……”收回了无尽的思绪,我不禁泛起了泪花,几分愁哀不知是为了眼前的失去还是曾经的拥有。
逝者带去了无尽的思念,不知还有什么。逝者留下了无穷的爱,不知如何计数。——后记
清明节的作文600字 篇6
总有一个目标让我们欣喜鼓舞就像扑向火光的飞蛾甘心做烈焰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舞动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谁能辨得清什么是苦什么又是甜如果认准了那就义无反顾题记
一
我不是什么飞蛾,但我有我的目标,我寻求我的火焰。我只是一片叶子,但我是最优秀的叶子,我被母亲捧到最高处,我被赐予最甘甜的雨露,我被寄予最厚重的希望。母亲希望我能成为他的骄傲。我是被上帝宠幸的叶子,我要有个意料之外的未来。
二
终于有一天我挣脱了母亲的爱抚,我要飞向远方,飞向未来,飞向我的目标。我随风飞扬飘扬,自由自在。
有位路人从我身边经过,留下一句:“落叶归根。”不,这不是什么情理之中!我从出生一直都受上帝的偏爱和宠幸怎么可能与其它普通叶子一样再回归土地呢?我的前途将是意料之外的。
啊!我在空中翩翩起舞了!怎么样,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嘛,这可是上帝在帮忙啊!
三
我摆脱了风儿无私的帮助,我不要这样任它摆布,我有我的追求,我有我的幸福!
我落到了水里自游自在地喝着上帝的赐予。在我饥渴的时候,上帝又一次帮助了我,我注定有不平凡的命运。
水太多了,我开始窒息,我要离开水面,否则我将被淹死。天空不属于我的世界,水也不属于我的世界。我的根在哪里?我的幸福在哪里?谁能帮助我?……
一条仁慈的鱼儿将我托到了岸边,它深情地说:“去寻找自己的根去吧!”
四
我又被风选了几个跟头,水珠也晾干了,上帝又一次帮助了我和偏爱了我,我躺在柔软的土地上。
我的一切意料之外的经历注定我意料之外地结局是怎样的呢?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现在躺在柔软的草地上,树荫下有种熟悉的感觉,这是不是母亲的怀抱?我睡在那儿,没有太阳强烈的烘烤,也没有水的侵润腐蚀,这儿就是我的天堂,我的归宿,我的幸福所在。
落叶还是归于根,这真是我意料之外的结局!上帝一直都那么偏爱和宠幸我,我也有不平凡的经历,本以为我会有其它叶子不一样的结局,所以我一直都那么努力的追求,希望能找到最美好的归宿,可最终我回到的还是土壤。“叶子的根是土壤。”这是真理。
清明节的作文600字 篇7
今年的清明节来的真快啊!正如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以前我总是以为清明节非常好,可以放假了,我就多么想要清明节快一点到,终于清明节到了,可是那个时候一开始还玩的非常好,一到了星期一就一直下大雨,下个不停,还得我们上学都成了个麻烦,从家里到学校就已经湿了全身的一半,雨一下就是2个星期半了,还记得一次去上学的时候也是清明节后的最后一天下的雨了,那一天偏偏就下大雨又冷又刮风,我最不喜欢的下大雨时鞋子进水,一进水就非常难受了。但下那么大的雨也有好处和坏处。
雨的好处。现在中国有非常多的国家都是缺水的,像我老家那样,那里的和都已经快干枯了。那一年是过年,我回了老家一次,几天后就非常无聊就到爷爷的田地去看看,一看就吓一跳,那里的那条用来浇菜的河水就只能装2个水桶那么多了,不但是这里还有被的地方也是这样。一次我又和爷爷奶奶去他们种的新田地,我又看到了那些河都已经干渴,就只有小小的水了。水都还是黑的。
我在老家也有半个月了,也应该回广州了,在我没回之前就下了一场大雨,第二天就回去了,但那些河也已经装满水了。加上现在又是清明节下了这么多天的雨,老家那里的河水也够种田地的人用也用不完了。
雨水的坏处。清明一到,就下去了大雨,学生们上学就出问题,雨就不停的下着,人也只好撑着雨伞去上学,尽管带了雨伞照样也会被雨淋湿。而且雨下了这么多天随时随地都会引起洪灾,雨即有好处也有坏处,雨少下也不行,雨多下也不行,就像我家对面有条河,里面养着非常多鱼,但河水都早被污染了,清明下雨那时,河水就涨起来了,那些鱼也游上来了,那水越长越高,幸好人们及时处理了,才退出了危险。
清明雨上,我又学到不少知识。
清明节的作文600字 篇8
回老家上祖坟,一进村门,就看见爷爷在拐弯处迎着。
座落在那小山下的一个小房子,我爸爸就出生在这里。背后的小山叫羞山,他小时侯一放学就上山找笋子和各种果子,要么吃,要么卖,卖来的钱就买书。走在山上崎岖的红土小路上,一阵阵清新的风拂面而来。
爸爸成年后远离本土,到大城市奔跑,现在,对他曾经有养育之恩的父母,怎能不怀有一种感激之情?
可是-----
我生在异地,自然对这陌生的故乡没有太多情感,虽在电话中知道他们很爱我,但说实在的,我对他们的情感毕竟不怎么浓。
爸爸妈妈与爷爷在客厅谈话,我便去厨房看奶奶。那里的灶台十分奇怪,上面是一口大锅,下面有一个大洞,似一个房子。洞里的火正旺,只见奶奶用铲子在锅中炒。我走近一看,锅中的肉丝炒出油,“噼里吧啦”“噼里吧啦”地响。奶奶将切成丁的竹笋从热水中捞出,一同放进锅中。她一边用手熟练地将白白的面条放进煮沸的泉水中,等熟又用筷子捞起,就着些许面汤一同放入盘中,用炒好的肉丝、笋丁连卤做浇头,上面再撒些青葱,原本淡色无味的面,一下子被富有生机。
奶奶笑着,眼角皱纹如刀痕一般明显。她端来刚刚煮好的面条,还有热气。
我问爸爸:“这面叫什么?”他边吃边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羞山面!”我连忙品尝,面条十分顺滑,口味与阳春面差不多,样子也差不多,可以说是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我又对爸爸说“这里面没有什么让人拍案叫绝之处啊!”爸爸看着我说:“外面的面鲜是因为放很多味精,这可是一点味精都没放!”这样细相,还真是味道不错,于是我一口气吃完连汤都没剩下,盘子像被我洗过似的。
这碗面很真实,就像爷爷奶奶对我的爱一般。想到这儿,又牵起我对正踩着的这块地的情感。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忘本啊!这片土地,湖南,顿时变得那么熟悉。
林清玄一口饮习西江水,我现在一碗食透思乡愁啊!
后来,妈妈也学会做羞山面,味道也差不多。朋友王博申吃完后,称赞不绝于口,可我不知怎的,就觉得奶奶的那一碗令人回味无穷。
又到一个清明,我想起《诗经唐风》中的《蟋蟀》所云“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是的,“今我不回,日月其除”----
好想再喝一口奶奶的羞山面汤,闻一下也行。
清明节的作文600字 篇9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这里过节总有自己的特色。
现在我就给大家说说我们这里过清明节吃的两种特色食品—松皮子粑粑和茴香粑粑吧。临近清明时,家家户户都去山上砍松枝,背回家里,用刀把粗糙的老松树皮轻轻削去,再用手把里层新鲜的松树皮剥下来,晒它个三五天。松树皮晒干后,又将它放在罐子里,再放入适量的水和柴灰,把盖子盖上,用火将松树皮煮熟,这时候松树皮已经变成红色的-煮松皮是做松皮子粑粑的一大主料。(听外婆说,罐子里的灰要好,木匠师傅做木材时推出的刨花就不行,如果把刨花烧成的灰放到松树皮里,既不能把松皮很快煮熟,也不能使松皮变红,做成的粑粑也不会好吃。)松皮煮熟后,又将它从罐子里倒出来,进行清洗,直到没有任何灰烬为止,然后把它舂细,待用。做松皮粑粑的另一大主料是糯米。将糯米提前泡一夜,第二天早上就去推磨,将糯米磨成粉,拿到家中将米面和舂细的松皮混合揉成一团面,混合时要加点水,这样面粉和松皮才能融为一体,还要放适当的盐,这样煎出的粑粑才有盐有味。松皮子粑粑的煎法和煎一般粑粑的方法一样,揪出一团面,捏成一个个圆饼样的小粑粑,油辣后放入锅里,不一会儿,香甜美味的松皮子粑粑就煎熟。
那清香的味道,很远就能闻着,让人垂涎欲滴,让人越吃越爱吃。除松皮子粑粑,我们这里有名的还有茴香粑粑。顾名思义,茴香粑粑便是以糯米面和切细的茴香为主料做成的粑粑,茴香粑粑也很好吃,但我还是喜欢松皮子粑粑那清香宜人的味道。
我们这里过清明节,其它习俗与别的地方大同小异,我就不说,只是不知道看我的文章,你是否想尝尝我们的松皮子粑粑和茴香粑粑呢?如果想吃,就来和我们过清明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