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元旦喜迎新春作文1500字
【第一篇】
今天是大年初一,天上下着牛毛细雨。小雨落在大地上,卷起了一阵阵轻烟,大地好像绽出了一个个甜甜的笑酒窝。村子里家家户户喜气洋洋,热闹非凡。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噼里啪啦,四处飞溅,震得小孩调皮地捂起了双耳。我和爸爸、妈妈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带着节日的喜悦,高高兴兴地去给全村人拜年。我们刚没走几步,妈妈突然一拍后脑勺:“哎呀,九点半了!我差点忘了,村里今天有搞活动。我得去忙了。你们去拜年,我先跑了!”
爸爸拉住我的右手,笑道:“你瞧瞧你妈妈,就爱凑热闹!”大年初一空气真正好,老家的整个村庄处处炊烟袅袅,鸟语花香。爸爸逢人就说“新年好”、“恭喜发财”等好话。主人个个无不春风满面,他们全端上最好的热茶和摆出最好的糖果,热情地款待我们。邻居们全都喜笑逐颜开,笑得像绽开的桃子——合不拢嘴。好几个公公全是这么夸奖我:“这是老妹吧,长这么高啦!长得快比你爸爸高啦!听说你这次考试得了第一名。今后还要好好读书哟!”我听了脸上立刻起了红晕,一种亲切之感油然而生!拜完年“我拉着爸爸的手边走边笑:“爸,我真是太高兴了。今天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那就是——‘说我长高了’!”我们不知不觉来到老农小学门口。只见校门口的墙上贴着花花绿绿的谜面纸条,其中有两张纸条上写的几个耀眼大字特别引人注目:“猜谜区”、“拔河区”!“哈哈,难怪老家今天比往年热闹,原来春节有这么多活动!”我随着猜谜的人流漫游着,也在寻找爱看热闹的妈妈。突然,我听见了妈妈的吆喝声:“帅哥们快点来呀!猜谜赢大奖喽!”我赶紧从群中挤了出来,顺声而去,扯住妈妈的衣角:“老妈,你干什么呀?!你又不是裁判,瞎喊什么呀!”
妈妈反驳道:“你不觉得我像裁判吗?我现在就是猜谜的裁判。一般情况下,老师当裁判的胜算会比较大!你和爸爸难道不猜谜吗?”我拉上爸爸让他也参加,可他不情愿:“你想想,要是爸爸一出场,那些人不就没有机会了吗?你也真是的,要多给别人一些机会嘛!”我撇撇嘴嘟嚷道:“哼,就你,怎么可能?我知道你聪明!但猜谜可不见得厉害。要不,你露一手给我瞧瞧!”爸爸很不服气:“来就来!我一出马,一个顶两!”哈哈,爸爸终于上当啦!我的“激将法”看来用对了。墙上最左边贴着一张谜语,上面用柳体毛笔字工工整整地写道:“粗中有细,打一水浒人物”。我和爸爸一开始想不出来,爸爸急得抓耳挠腮 :“不像林冲,又不是武松,该是谁呢?”妈妈拍了拍爸爸的肩膀,笑他:“哈哈,还是个大学生呢!你也有被难倒的时候!”
突然我思路来了,冲着妈妈小声嚷嚷:“妈,该不会是鲁智深吧!”妈妈见我出口不凡,大喊一声:“哇!锴珺你真聪明,就是鲁智深啊!”妈妈小心翼翼地在我撕下的谜面上画了个勾,表示我中奖了。我看到的第二条谜面是“没有女人的城市,打一地名”。我左思右想,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知识渊博的爸爸却脱口而出:“汉城!”“老爸,我真是太佩服你了!”我激动得一把搂住了爸爸。我和爸爸又继续趁热打铁,我们仅花了十五分钟就想出九条谜语。虽然在场的大人小孩也为了那丰厚的奖品也在全力以赴地猜谜,但没有一个有我和爸爸幸运的。天上的雨越下越大,只有难猜的几条谜语还孤零零地贴在墙上。猜谜的人也渐渐少了,原来他们全往村部套圈圈的地方跑去了。妈妈不愧是个积极分子,她又吆喝上了:“大家瞧一瞧,看一看啊!走过路过的千万不要错过啊!这里是猜谜区,凡是有参加猜谜的全有大奖!因为现在只有大奖的谜语没人猜中,快来猜谜哟……”妈妈的吆喝声果真管用,几个中学生真的朝这边走来了。
我见自己手上的纸条多了,飞奔到村部兑奖。兑奖的老爷爷一看就是一位有文化的人。他笑眯眯地递给我八瓶矿泉水和一瓶啤酒。周围的人也向我投来赞赏的目光。一个鹤发童颜的老爷爷笑眯眯地表扬我:“这小女孩真够厉害的,一会儿抱走了这么多的奖品呢!”我得意极了,心里想:“哈哈,他们哪知道我背后有个英雄老爸!”领完奖,我还是不满足,因为我没赚到一个糖果,虽然糖果是最差的奖顶。爸爸大年初一从来不让孩子扫兴的,他无可奈何地说:“真拿你没办法。好吧!现在,我们专挑有糖果的谜语猜!”我们看到一个“秘密养牛,打一唐代诗人”的谜面。
这次爸爸思维又短路了,急得团团转。 “秘密养牛,不就是杜牧 牧吗?”几分钟后,爸爸终于猜出了谜底。爸爸脑袋居然又开窍了。我也不甘落后,也猜中了一个打地名的谜语。瞧,没几分钟下来,我如愿以偿地奖到了十个糖果。看着满满的一大塑料袋的奖品,我欣喜若狂,大声嚷道:“今天我赚大了!”一个认识我的叔叔听了,也不住地称赞我:“你看,还是锴珺厉害!”猜谜一结束,随着一声哨响,在谜语区旁边的拔河比赛马上开始了。因为是自由组合,真有趣,一边是青年组合,另一边是中年组合。瞧,周围的观众一下子把拔河队员围了个水泄不通。
【第二篇】
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吃过饭后,我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袋里装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全。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的东西: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
我发现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玩的东西。在其它地方,我还看见有的在卖气球、手枪、跳绳,有的在卖小吃、点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真是无奇不有。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晚上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
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三饱手福了。最为幸运的是那些卖主了,今天可是生意兴隆啰!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希望今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没有烦恼,但千万不要“玩物丧志”哟!今年的农历腊月没有三十,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除夕之夜是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就要欢欢喜喜的送走马年,迎接羊年的到来。除夕之夜,我们的院子非常热闹。
每个单元门口早就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红底金字的大幅对联;院子里摆满了各种鲜花;家家户户的门窗里都飘出年夜饭真快,又到了过年时节。“一不留神”我竟由黑发少年变成白头老翁,连走路都有些蹒跚,一登高望远就呼哧带喘,仿佛是个气筒子,谁知道是怎么搞的。小时候盼过年,新衣新鞋、肉和馒头,好像都在时间的闸门后头挤着,单等“年”节一到,便呼隆一下子奔到你眼前来。其实,所谓“新”,不过是拆旧改新的。那时候,日子不好过,难为母亲想尽一切办法,要在过年这一天让全家吃上、穿上。过年,是母亲最受累的日子。一天天长大,过年的兴趣也一天天淡漠。有时甚至想:谁发明的过年啊,让人这么累,这么穷于应付,这么的无奈却又假作天真。于是年年过年时节,我家冷冷清清与往日毫无二致,这又招惹得孩子们一致的抗议。
及至年纪到了这份儿上,奔“古稀”了,才明白,过年是为了一个“和”字儿。我们的先贤最重视“和”与“序”,想尽一切办法达到有序的和。过年过节,便是办法之一。我们几千年来,以农立国。春秋代序,耕耘收获,天道与农事的和谐成就家庭、社会、国家的和谐。不要“过河拆桥”似地诅咒曾经有过的“以农立国”,以为那是落后的秩序。倘没有“以农立国”,全世界至今大约也没有合适的历法。不管是太阳历还是太阴历,日月与农事的关系始终是历法之本。有了历法才会有“年”可过。总结以往,有待来年,于是,“年”便装满了经验、教训,装满了渴望与幻想,成了一岁之中最有滋有味儿的日子。亲情、友情、爱情,浓缩在一个日夜,让你怎么也过不够。为了让这一天过得丰富多彩,先贤们想了很多办法,譬如吧,什么叫“年”,为什么过年有那么多讲究?这就是一段勾人魂魄的故事。说是有个怪物叫“年”,总在那一天出来祸害人。砸东西、毁农具,偷粮食、吃牲口,人们害怕,就躲起来。你越躲,它越凶。每回,“年”都把村子折腾个底儿朝天,然后甩哒甩哒地走了。有一回,“年”又照例来折腾。黎明时分,它累了,躲在一家的柴棚里睡觉。细心的人们发现村子里家家受害,唯独一家安然无恙。这家只有一位老奶奶一个小孙女,她们穿着红衣红裤,守着红红的灶火,灶火里木柴噼噼啪啪地响着,安静地过了一夜。人们恍然大悟,“年”这个东西怕红、怕火、怕响声。
于是人们一哄而起,穿起红衣红裤,敲打着各种响器,举着灯笼火把,喊着、叫着,在村子里奔走。“年”吓坏了,不知躲到哪里才合适,便一溜烟跑了。于是,人们年年除夕“守岁”,围炉等待“年”的到来。第二天又彼此问讯、祝好,这就是“拜年”。这个传说充分表达了驱邪、祈福、迎祥的愿望,应当是在有历法之前的事,大约在距今7000到6000年前。我们出土的文化遗存中,有一处距今6000年的姜寨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一个以老母亲为中心的家族和合而居,火炉是有的,噼啪作响的木柴也是有的,而他们最爱好的颜色就是红色,并且,他们已经会织麻纺葛了。这一切似乎都合于那传说中的客观条件。传说黄帝创干支、作历法,夏代的历法已经相当完备。据说,今天的农历便是夏历的延续,所以,它也称夏历。有历法也就有了年、岁的概念,不必有这传说作开路的理论先锋了。有的地方将这传说中的“敲起响器”改为“燃放爆竹”则几近荒谬。爆竹应当是宋代以后的产物。大唐时节,杜甫由陕甘奔赴四川,除夕夜到达成都。次日黎明,杜甫看到一个兴盛的大都会,过年时候,也无非“吹箫间笙簧”,没有更嘹亮的响声,盖因那时还没有火药的发明。
一直到王安石活跃的时代才“爆竹声中一岁除”。把这个传说拉后三四千年只能证明我们后人比前人糊涂得多。过年的许多习俗,如挂桃符、贴门神、扫房子、祭灶等等,都是历年积攒发展的产物,不是一下子就完备了的。其中还有许多是融会了佛、道的礼仪和节庆,渐渐地中国化了,成为地道的中国节庆礼仪。近来则融入一些西方的节目,或者说是美国的节目,使春节中西混合,很像今日的世风:浮丽而虚夸。近来“圣诞节”大有超越春节的劲头。好像过圣诞节就是与世界接轨,就是全球化。其实,圣诞节并不是所有欧美国家共同的节日。欧洲的许多国家没有这个节日,这是美国的主要节日。那年我去台湾,正赶上圣诞节。报纸上称呼它为“耶诞节”,即耶稣的生辰。“圣诞节”的名词是有的,那是专为中国的圣人留下的。那圣人是孔子。我至今拥护这个做法。要过圣诞节就过纪念中国圣人生辰的“圣诞节”,原因很简单:我们不是基督教国家,我们尊重耶稣,也尊重自己的圣人。他对中国人的影响远超于耶稣,我们为什么不纪念他呢?!
由此,我想到去年在央视参加关于怎样过春节的对话节目。有人提出,春节的习俗应当与时俱进不必拘泥于中国化。我和陈逸飞先生则认为春节必须中国化。陈先生说他在海外多年,知道春节对于海外侨胞意味着什么。春节浓浓的中国味儿,让每个华人记住自己的根,自己的文化,这是维系华人精神命脉的红线。我以为,习俗的力量是难以撼动的,一时的时髦,终究敌不过悠久的传承,何况这传承是民族文化集中的体现,社会越是兴盛,人们就越会表现自我,这是民族自豪感的张扬。
因此,维护和巩固春节的习俗是十分必要的。如今陈逸飞先生已去往天国,但斯人斯言依然鲜活。他是懂得中国文化的分量的,我们应当记住他的话。又是春节,应当说些吉利话。不是应酬,不是虚伪,春节本来就是总结过往,祈福来年的。去年我们又进步了,不是吗?来年会更好,一定的。我赤诚地祈祷:愿所有的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