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时间:2021-06-25 20:51:05 1200字 我要投稿

【精选】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锦集十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锦集十篇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1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它与春节、端午节同称我国农历的三大传统节,我看见那轮含羞的圆月 中秋节作文。它始见于《周礼》:“中秋夜,鼓士击鼓,吹幽雅(乐),以迎寒。”为何谓之“中秋”?南宁末陈自牧撰的笔记《梦梁录》:“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于中秋节的传说,虽然其论法不少,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特别是以嫦娥奔月的说法为主。

  中秋节赏月、拜月的习俗几千年前就已存在。《礼记》中记载的“秋暮夕月”,即是拜月神。周代的八月十五夜都有举行迎寒和拜月的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就颇为盛行了。早在南宋就有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这足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中秋节的热爱之情。

  “中秋拜月”从何而来?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的品德入宫。虽未得宠,但在某一年的八月十五夜赏月时,天子在朦胧月光下见得她,觉得她美丽出众,便立其为皇后,此后便有“中秋拜月”的习俗。

  现代人依然喜于拜月。中秋节的晚上,当皓月初升时,各家各户的妇女便在庭院、埕口或阳台等可以直接望见圆月的地方上设香案,并以月饼、瓜果、芋头、云片糕等食品供拜。因为他们深信“月娘”(即月亮)是有灵魂的,她能保佑全家人平安、健康。古代祭祀鬼神都有食物,而且根据鬼神的贵贱及祭祀者与鬼神的亲疏关系和对他期盼的大小来决定祭祀食品的丰俭。可见现代人是在传承古人的思想。虽然这颇具迷信色彩,但却不曾断承,作文素材《我看见那轮含羞的圆月 中秋节作文》。

  提起中秋节,相信大家都会首先想到月饼。月饼已成为月亮的象征,不仅因为它圆得像月亮,更因为它的陷是甜的,让人想到月圆的美好。唐代已有带陷饼食,苏东坡有咏“小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糖)……”以饼喻月。清代诗人袁牧的《随园食单》中记载有月饼制法,称“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油腻,回异寻常。”

  现代人已将月饼发展成“个性”的模样。先是陷之奇特,明明写着“绿豆陷”,而入口却毫无绿豆味。难道是我们的味觉都出现问题了?大部分月饼已都内含鸡蛋黄,味道微咸,甚是油腻,却和甜味相和,入口为佳。此点创新是值得肯定的。但月饼的包装却让人担忧,譬如有种陷为水果酱的月饼,味道清爽甜美,价格却相当昂贵,原因在于其豪华复杂的包装。还有,月饼种类众多,也确实让人眼花缭乱的。站在人山人海的月饼市场中央,难道你不会迷失自己?如此富含商业色彩的月饼不免让人产生怀疑:所谓的“中秋佳节”已变成了“商业佳节”?这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中秋的圆月,给人以美好的象征。月之圆兆人团圆,由此引发了远在他乡的人思乡和怀念亲人之情。早在唐宋时期,“咏月”诗词已甚多,因此“中秋节”一直富含诗意,诗人把圆月谓之“诗月”。譬如范仲淹的《苏幕遮》,堪称是一首游子思乡怀旧的词中绝唱: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的上阕以多变的镜头,从仰视、俯视、平视、远视的角度,既写眼前丽景,又写故乡遥隔,秋色惹人愁的情怀。下阕则层层深入,从夜夜难寝,月楼独倚,借酒浇愁愁更愁,写出了乡愁萦绕缠绵,无法排遣的柔情。

  如今,这种柔情依在。皓月当空时,一家团聚的把酒唱明月,叙故事,尽情展欢颜;远离他乡者轻叹息,把酒问明月,何时归故里。他只能祝愿远方的亲人平安健康、生活幸福,愁情满肠。于是,和家人“千里共婵娟”只能在梦里出现。

  事实上,中秋节是美好的,它富含文化色彩,给人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快乐和精彩,是我们永远的财富。在商业化日趋明显的今天,作为传统节日中秋节不应因其而变质。它的源远流长,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定,是我们共同不可推卸的任务。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2

  每年八月十五夜,当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商店里的月饼陈列满橱的时候,电视里几乎都做着关于月饼的广告:“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团圆送月饼父母亲正在盼着你的归来。”“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愿你的生活就像这正月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圆满满。”这时候,每个工作在外的游子或者与父母分离的学子几乎都怀着一个心愿:赶快回家,与父母亲团圆,与亲人团圆。中秋节是一个凝聚了思念的节日,一个小小的月饼包含的是无穷的牵挂和祝福。于是,你看,每到中秋节,商店里的月饼琳琅满目,吸引了各个阶层人挑选的目光,那一盒盒包装精美的月饼仿佛一个个身价陡增的绅士一般等待着人们对他的筛选,那气派真让人惊叹。如今的人们囊中饱满,那100——200元钱一盒的月饼到了中秋节几乎眼都不眨一下就买下了,为的就是这中秋节的团圆氛围,为了亲人舍得,值得!

  这使我不由想起我小时候过中秋节,由于经济上的拮据,父母亲只能从商店里买一元钱10个的椒盐月饼给我和弟弟解解馋。那时候,每到中秋节,我们都习惯在室外吃月饼赏月,天上一轮圆月高挂,父母亲慢慢地和我们说着我们小时候的趣事,高兴的时候,父母亲还指点着圆月,告诉我们嫦娥奔月的故事,说吴刚砍桂树,说嫦娥奔月,广寒宫里的孤单寂寞。我们吃着月饼,看着圆月,想象着嫦娥的美丽样子,叹息着吴刚砍桂树,永远没有尽头。对于天上的那轮圆月真是充满了向往之情(记起李白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真的是分外皎洁,也分外的圆,它慷慨地把清辉洒向人间,让漂泊在外的游子尽情的享受和亲人团聚的快乐。父亲看着圆圆的月亮,忽然感慨地说:“你们现在还小,还能和父母亲团聚,长大了,到外地工作或有了自己的家,中秋节就可能回不来,那时候,我和你妈妈就只能两个人赏月了。千万不要忘了在中秋节的圆月下有父母亲遥远的祝福噢!”

  我和弟弟听了不以为然,对父母亲说,我们不会离开你们的。我们会一直陪伴你们看月亮的。可是,后来,我成了别人的妻子,有了一个家后,也就真的无法做到和父母亲同赏月,同吃月饼了。于是,只能在中秋节的夜晚遥寄祝福给父母。我才真正理解了当年父母亲说的话,子女是不可能陪伴父母一辈子的。我们就像一只只鸟儿,长大了一定会离开父母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于是,对父母亲的牵挂在中秋节团圆之夜就特别明显了。父母亲,我虽然不能再像儿时那样在我们家的天井里伴着你们一起吃月饼赏月,听着你们讲那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做着一个个关于月亮的梦,可是,那份在圆月下赏月的愉悦却永远贮存在我的心里,成了我一个都市生活者的美好回忆。

  如今的我,生活于都市,住在套房里,几乎再也没有了在园子里赏月的雅趣。于是,童年中秋节的夜晚的那份与天地同辉,和父母亲同欢的场景成了一种定格,定格在我的记忆里,那么美好,那么温馨。

  家乡的中秋节,岂止是赏月,吃月饼,如今的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各种与中秋有关的孝敬活动也应运而生,每到中秋节,给父母亲买雪源康、富硒康、硒尔康的人多的是。于是,家乡的中秋节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真可谓团圆是主题,月饼是主要内容,孝敬父母的保健品是陪衬,让一个团圆的节日又同时成了孝敬父母、关心父母健康的节日,真可谓一箭双雕,意义深远。

  如今中秋节的月饼档次之高让人惊叹,什么味道的都有,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包装之精美也让人叹为观止。和我小时候吃的月饼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嘴巴反而刁了,这个挑挑,那个捡捡,还总是嫌不好吃,反而是小时候的椒盐月饼好吃了。此时,我才明白,人是难以侍侯的动物,吃得太好了,反而会挑剔。

  那个一元钱10个的椒盐月饼才是最美的美味,不正代表着我们每个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吗?再高档的月饼也换不回那美好的时光和氛围了!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3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它与春节、端午节同称我国农历的三大传统节。它始见于《周礼》:“中秋夜,鼓士击鼓,吹幽雅(乐),以迎寒。”为何谓之“中秋”?南宁末陈自牧撰的笔记《梦梁录》:“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于中秋节的传说,虽然其论法不少,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特别是以嫦娥奔月的说法为主。

  中秋节赏月、拜月的.习俗几千年前就已存在。《礼记》中记载的“秋暮夕月”,即是拜月神。周代的八月十五夜都有举行迎寒和拜月的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就颇为盛行了。早在南宋就有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这足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中秋节的热爱之情。

  “中秋拜月”从何而来?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的品德入宫。虽未得宠,但在某一年的八月十五夜赏月时,天子在朦胧月光下见得她,觉得她美丽出众,便立其为皇后,此后便有“中秋拜月”的习俗。

  现代人依然喜于拜月。中秋节的晚上,当皓月初升时,各家各户的妇女便在庭院、埕口或阳台等可以直接望见圆月的地方上设香案,并以月饼、瓜果、芋头、云片糕等食品供拜。因为他们深信“月娘”(即月亮)是有灵魂的,她能保佑全家人平安、健康。古代祭祀鬼神都有食物,而且根据鬼神的贵贱及祭祀者与鬼神的亲疏关系和对他期盼的大小来决定祭祀食品的丰俭。可见现代人是在传承古人的思想。虽然这颇具迷信色彩,但却不曾断承。

  提起中秋节,相信大家都会首先想到月饼。月饼已成为月亮的象征,不仅因为它圆得像月亮,更因为它的陷是甜的,让人想到月圆的美好。唐代已有带陷饼食,苏东坡有咏“小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糖)……”以饼喻月。清代诗人袁牧的《随园食单》中记载有月饼制法,称“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油腻,回异寻常。”

  现代人已将月饼发展成“个性”的模样。先是陷之奇特,明明写着“绿豆陷”,而入口却毫无绿豆味。难道是我们的味觉都出现问题了?大部分月饼已都内含鸡蛋黄,味道微咸,甚是油腻,却和甜味相和,入口为佳。此点创新是值得肯定的。但月饼的包装却让人担忧,譬如有种陷为水果酱的月饼,味道清爽甜美,价格却相当昂贵,原因在于其豪华复杂的包装。还有,月饼种类众多,也确实让人眼花缭乱的。站在人山人海的月饼市场中央,难道你不会迷失自己?如此富含商业色彩的月饼不免让人产生怀疑:所谓的“中秋佳节”已变成了“商业佳节”?这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中秋的圆月,给人以美好的象征。月之圆兆人团圆,由此引发了远在他乡的人思乡和怀念亲人之情。早在唐宋时期,“咏月”诗词已甚多,因此“中秋节”一直富含诗意,诗人把圆月谓之“诗月”。譬如范仲淹的《苏幕遮》,堪称是一首游子思乡怀旧的词中绝唱: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的上阕以多变的镜头,从仰视、俯视、平视、远视的角度,既写眼前丽景,又写故乡遥隔,秋色惹人愁的情怀。下阕则层层深入,从夜夜难寝,月楼独倚,借酒浇愁愁更愁,写出了乡愁萦绕缠绵,无法排遣的柔情。

  如今,这种柔情依在。皓月当空时,一家团聚的把酒唱明月,叙故事,尽情展欢颜;远离他乡者轻叹息,把酒问明月,何时归故里。他只能祝愿远方的亲人平安健康、生活幸福,愁情满肠。于是,和家人“千里共婵娟”只能在梦里出现。

  事实上,中秋节是美好的,它富含文化色彩,给人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快乐和精彩,是我们永远的财富。在商业化日趋明显的今天,作为传统节日中秋节不应因其而变质。它的源远流长,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定,是我们共同不可推卸的任务。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4

  今年的中秋节又来到了,不禁想起了前年的中秋节。

  记得前年的那天(一号)早晨看了国庆大阅兵,我最喜欢欣赏这种场面的军人风姿;接着中午去了乡友处吃寿酒,当然贵客仅此我一人而已,我的贺礼就是我的墨宝,一幅四、二尺见方的草书,这也是之前乡友电话反复叮嘱的。

  国庆且不谈,闲话中秋罢。10月1日回的乡,3日中秋节,感觉到中秋节好象热闹些,一是恰逢60年国庆,二是8天长假供人消遣,所以大家、小家一齐团聚,很有些过年的味道来了。中午姐姐一家三代来看节,八十开外老母亲忙了一大桌,多少个菜我没数,后来桌子放不下了。晚上草草地解决晚餐,打算独步赏月。这时母亲也和几个老太散步去了,有趣的是她散步前用一次性环保杯盛上点饭菜,说带给一条流浪猫吃,据她说这条猫极有灵性,每天傍晚都会准时在路旁等侯呢,呵呵,这也是拯救小小生灵的行动嘛。

  傍晚,天色暗了下来,我点上支烟慢慢步出楼宅来顺着右边一条小道漫步而去。这条路边新建了不少简屋,显然是附近村民为了拆迁增加补偿而建的,所以住的人很少,路上走的人也少,不多远就到了一片田地,稻田水稻快成熟了,散发着阵阵稻香,这熟悉的稻香令我想起了少年时参加田间劳动,收割稻子的场景来,我割稻担稻就是在那时学会的这田野东面是沟渠,扬柳两岸,这柳涛夜间浑然如雾中山峰,月大如轮,就悬在这峰峦之颠上方,这月初上,不皎,徽红,淡淡云层衬托着,如待估的娇娘;向北一条田畴小径,顺径悠然小步,再看那月时,又如待嫁新娘,满面桃花,如银如盘,皓光照人;徜徉着横在眼前的已是一池清荷,荷香伴着水土清香裹着那稻香迎面而来,此时没一丝风,小草间吟唱着几调虫歌,细听这虫唱是多声部,兼重唱,又兼轮唱,应和巧妙,和谐自然,歌唱中似乎那月光更明了,更亮了。仰望那月,边缘没一点残缺,银色光蔼洒满苍穹泻向大地,犹出嫁新娘,明眸皓齿,端庄艳丽,自然美呼应装饰美,不由想起了沉鱼落雁与闭月羞花。回走又是一般景致,皓光中的近山逶迤,山脚处那沪宁线上的和谐号高速列车往来穿梭,迅急奔驰着。走近民屋时,抬头看看天,大月当空,又悬于屋顶山墙之上,好一派农家月色图。

  这不禁令我想起儿时乡间的中秋之月,那确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儿时那一次的中秋夜晚,母亲烧了好菜要我与三哥一起送点给外婆去,那静静的夜令人陶醉,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俩一前一后走在高高的江堤上,明明的月光静静地泻下来,大地犹如浸润在淡淡的牛乳中,这月光把我们俩那小小移动的身影清晰地投映在堤边的田野里。不一刻就到了外婆家,交了差,就回返了,临走时外婆拿了吃的给我们,现在可记不清吃什么好吃的了。

  另一次中秋之夜,无月无光,说是天狗吃月亮,全村响起了敲打器皿的声音,母亲对我们笑着说,你们也敲呀!把天狗吓跑月亮不就出来了嘛。这一下哥敲起了大脸盆、我敲起了小瓷盆了,和着全村的响声,此起彼伏,敲累了,看看月亮连影子也没有,全村的敲打声也稀疏了,干脆回去睡觉,梦中捉月罢。那时乡村的中秋节,家家都要做月饼,用沙糖和芝麻粉做馅,用糯米面做饼,芝麻粉是用芝麻放在大石皿里人工捣就的,不过这个活有点技术,也要有点力气,一般人是举不动那石捣子的,即使举得动不会用巧力也不行,我却会做,因为我磨练的多,当时我家就有这石臼,左邻右里都来借用呢!

  每到中秋这个季节,乡间里都充满着节日气氛,那种浓浓的乡俗、乡音、乡情、乡间之月让土生土长的乡娃终身难忘着呢!

  漫步之中,不知不觉回到了宅楼下,楼上的灯光已熄了。

  一晃今年的中秋节又来到了眼前。刚巧,我快完成这文章时二姐的电话来了,问了:“过几天中秋节了,三天假呀,回来转转吧!带点腌胡椒回去”。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5

  岁月如梭,又到了充满思乡情怀的中秋佳节。每逢此时,我总想起乡下的母亲,心中充满了愧疚。

  我的老家在苏北偏僻的乡下,母亲是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一家人苦中作乐,日子却过得有滋有味,充满了亲情和温馨。平时,母亲很少买吃鱼肉给我们吃,不是母亲不心疼我们,而是我和哥两人上学,开销大,而家里收入却很少。但在每年的中秋这一天,母亲会毫不吝啬,早早地准备好鱼和肉,让我们开一次荤,好好地饱餐一顿。到了晚上,月上树梢,母亲就会从家中搬出一张桌椅,把买好的月饼、水果放在桌上,再准备几杯白酒和几副筷子,按我们老家的风俗,这是祭月,母亲不准我们吃桌上的贡品,可我们一点不买她的“账”,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不是偷吃月饼上薄而脆的外层吃,就是拿一些水果遛到麦场上去和小伙伴们一起吃,因而每次祭月的贡品,都在我们调皮中不能完整无缺。这难忘的童年中秋节,就象亲情一样,让我们过了一年,又想过下一年。

  母亲的生活是很艰辛的。父亲见家里开销大,收入少,很早就外出打工了,逢年过节才回家和我们相聚。母亲为了我们,衣食住行、田间地头,无不洒下她那辛勤的汗水。当我们兄弟俩还在清早朦胧的睡梦中时,母亲就早早地起床,担水、洗衣、做饭忙个不停,有时还到田间地头忙一会农活。待我们起床后,母亲招呼我们吃饭上学。当太阳露出晨曦的笑脸时,母亲便带着农具,下田干活了。白天,母亲忙个不停,夜晚,她还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我们纳制鞋底、缝补衣服。在母亲辛勤的养育下,我们渐渐地长大了。

  那年的夏天,我和哥相继考取了向往已久的大学。中秋前夕,我们离开了母亲,各自到外地上学去了,留下了母亲一人在乡下。因为家里穷,为了我们的学杂费和生活费,父亲在外奔波更是很少回家,而母亲比以前更加辛苦了。

  上学的几年里,中秋节都不在放假时间里,我们不能回去和母亲团圆。每次这个时候,我都会写信回去。母亲也很想念我们,她不识字,常托人写信叫我们好好读书,要经常写信回家。我每次收到母亲的来信,都能感觉到母亲思儿的心切。就象我们放寒暑假回家一样,平常不善言笑的母亲,再苦再累仍有一脸的惬意。

  毕业后那年中秋,我和哥在城里有了工作,都写信叫母亲到我们工作的城市来住住,可母亲担心我们刚到单位,怕影响我们的工作,又说家里没人照料,一直没有同意,仍在乡下喂鸡养猪、耕田种菜,独守那一份寂寞。

  第二年的中秋,我因为工作,没能回去。那年的冬季,我参军入伍,成了一名海防战士,远在异地他乡。而每年的中秋,都因为部队搞战备训练,我都不能请假与您共度中秋佳节]回家。也许分别太久,母亲对我的思念与日聚增。父亲偶尔在家时,母亲就催促他写信给我,父亲外出打工时,母亲又定期托人写信来。她的来信,没有华丽的词语,还常常伴随着不少的错别字,内容不外乎问我训练苦不苦,部队首长亲不亲,海防前哨的生活习不习惯……唠唠叨叨一大堆,总之要我在部队好好工作,安心服役,不要挂念家中。那字字句句都是真情流露,漾满了母亲那无私的牵挂。尽管那时我已是被部队评为优秀士兵的军营男子汉,但在母亲的眼里,我仍是一个不谙世面、不太懂事、还没长大的孩子。

  在我当兵后第二年,哥哥结婚在城里买了房子,家里经济一时拮据起来。母亲觉得在农村种田,收入少,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在那年的中秋,她在一位家乡人的带领下,去了上海给人家当保姆,我曾写信劝阻母亲不要去,可她不听的劝阻。母亲从小生活在乡下,既听不懂上海方言,就连城市的东南西北有时也辩不清,可母亲一直坚强着,操劳着,酸甜苦辣从来不对我说。经常是劳累一天的她,在休息之余,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6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家人团圆的好日子,全国统一放假庆祝这个传统的节日。爸爸妈妈决定回老家看望年迈的姥姥。刚开始我有些不乐意,因为我想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但经不住妈妈的“深刻教育”,我同意了妈妈的决定,因为我也想知道老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刚上车,我就开始盘算着到姥姥家干什么,后来忽发奇想:今年是丰收年,一定要回老家的田野里看看丰收的景象。我不由自主的蹦了起来,可没有想到刚一蹦起来,就“咣当”一声,我感觉脑袋发晕,我才想起了这是在车里,真是乐极生悲呀!,

  虽然风和日丽,晴空万里,但回老家的路途比较遥远,枯燥的旅途仍然不能让人兴奋起来,妈妈看到我闷闷不乐,就说:“儿子,妈妈给你讲讲中秋的来历吧!”于是我欣然同意,亲爱的妈妈就娓娓动听地讲了起来:

  “传说,天空中有十个太阳,后羿射掉了九个,黄帝知道了便勃然大怒,就把后羿与嫦娥一家贬下了人间。后羿夫妇过着人间最普通的生活,后羿每天出去打猎,突然有一天,后羿捡到一包成仙的药,逢蒙知道了就起了歹心,就在一个月光明朗的夜里去把仙药偷出来,不料被嫦娥发现,于是二人便搏斗起来,为了不让仙药落入坏人手里,在万般无奈之际,嫦娥就吞下仙药,飞到了月球上,因为嫦娥飞月的那天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所以人们把这天称作中秋节”。

  不知不觉就到了姥姥家。姥姥家门前有一块菜地,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但是去我却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姥姥耐心地告诉我菜地里各种蔬菜的名字,我在很短的时间内认识了黄瓜、西红柿、辣椒、豆角等许多蔬菜的名字,并且知道了它们是如何开花、结果的。我在听姥姥讲解蔬菜的生长时,就帮姥姥摘菜,就这样半天时间一晃而过,太阳眼看就要落山了,我也恋恋不舍地同姥姥道别,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了。

  晚上,我和小伙伴们在院里绿茸茸的草坪上一起边玩边观看月亮,今晚的月亮真圆啊,真是美丽极了。仔细一看,似乎中间有身影在晃动,还有一棵小树,我想:那应该是吴刚在砍桂花树吧。

  我爱中秋节,更爱中秋的月亮,因为这天让所有的亲人像圆月一样能够团圆,让远在天边的人更加思念家乡。

  5难忘中秋

  一年不知有好多好多的节日。有那热闹的春节,有那肃穆的清明节,有那欢快的儿童节,也有那欢庆鼓舞的国庆节……而我最爱那象征全家团圆的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因处于秋天的中间,故此名。在这一天天上的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形如玉盘一样非常圆,所以就有“中秋月正圆”之美称。我国民间把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中秋节作为家人团聚的日子,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农历八月,天高气爽,许多的庄稼都已经收获了,中秋节也是人们庆贺丰收的节日。每当中秋之夜,人们一边欣赏玉盘般皎洁的明月,一边吃月饼、水果,家家户户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说这月饼还有一段非凡的来历了:

  月饼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在中秋节不仅有吃月饼的习惯,还有赏月背诗的习俗。当人们吃过晚饭,大家都集聚在庭院活阳台上,热热闹闹的享受天伦,欣赏着皎洁的明月,随后背诵带月的诗歌,一派人间圣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杜甫的“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更是千古绝唱。

  难忘中秋!

  中秋难忘!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7

  老人们:

  我们小的时候,过中秋节家人都要聚在一块儿,无论你在多远的地方,到了中秋节这一天都要赶回来跟家里的人一起过,要团圆,在当时那个年代每个人都比较注重家人,这种意识比较浓厚,而现在呢,科技发达了,有手机、有电脑,无论你在哪儿都可以很方便很快捷的和家人连系,以至于这种团圆意识就慢慢地淡化了,家人的归属感也不如以前强烈了。说起重阳节的变化,以前就是登高祈福,而现在最主要的是和家人、朋友出门旅游,拍照留念什么的,反正从总体来看,这两个节日的含义好像发生了很多变化,有很多地方都偏离了原先的轨道,呈现出现代意义。

  1).建议以政府的名义恢复传统节日体系,恢复中秋节秋季大节的社会地位,将中秋节定为法定假日,假日时间可从国庆长假中调配。

  2).重建中秋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传统节俗活动,增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

  3).将中秋节作为调整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活动日,鼓励人们团聚庆贺,以此缓解春节人口集中流动的社会压力。

  爸爸妈妈们:

  “中秋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好多人都觉得挺没意思的,甚至是讨厌,只是吃吃月饼,赏赏月亮,而且认为那是古代人们干的事情,还不如在家好好休息,放松一下呢!其实,要是觉得没有意思的话,为什么不让它变得有意思起来呢?也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看到一个新型的过中秋节的方式呢?现在外面卖的月饼,实在是不敢恭维了。不好吃不说,还要担心里面加入什么不好的东西,但是过中秋节又是不买不成,这也让挺多人苦恼的。于是??(噔噔噔)新的方法诞生啦!在有些大城市,开始兴起一种自己做月饼的游戏,有很多的妈妈带着自己的小Baby动手亲自做月饼。做月饼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可真的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家长首先得告诉他们什么是月饼,幸好天上的月亮在中秋可以做现场的教具,有实物在,就不怕解释“月饼”了。“月饼”其实就是一个可以吃的“月亮”。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和面了。这跟玩橡皮泥一样,由于这个“橡皮泥”是可以吃的,因此宝宝们也就会比往常更有兴趣。

  当然,要让一个小宝宝们很专注地完成一件事是很难的,让宝宝玩弄着手里的面团,时而压成扁的,时而又揉成了长条的,原来“月亮”还会变形,这会让他们溶入进“做”月饼的乐趣中,而且妈妈们也不用担心食材的问题,也不贵,更重要的是,它很有意义。不管这些月饼做得好与坏,对于接收到这些月饼的大人们一定是十分开心的,脸上也一定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的。

  同学们:

  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对节日核心内涵进行概括和提炼,如端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七夕乞巧爱慕、腊八融和感恩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与伟大诗人屈原面对面: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一直引起同学们的深思和探索;他那与日月齐光的高洁品德,激起同学们无限的仰慕。从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够发挥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8

  晚风习习,遥望一轮明月,悬挂在苍穹,露出圆圆的脸蛋,像个羞怯的少女,轻移着莲步,也牵引着我的视线。我仿佛看见了凄冷的广寒宫里那慢抒广袖的嫦娥,看见了这位月宫仙子幽怨的眼神,看见了她腮颊上思乡的泪痕,想把她寂寞、惆怅,痛苦、彷徨,全都融在自己轻妙的舞姿里。任凭夜风拂动衣衫,在这月圆之夜,遥寄一份思念,一份祝福,一份暖暖的关怀,一份浓浓的情意给远方的亲友。

  常听妈妈说:年怕中秋月怕半,过完中秋忙过年,中秋节一过,过年就近啦!回想小时候过中秋节的情景,在这时渐渐清晰起来,那时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手电筒,更不要说电扇、电视机了。中秋节前几天,我们就盼望着这天天气晴朗,不要下雨,否则就没得玩了。那年代百十来户的村庄民风纯朴,从农历六月到九月,各家各户,一到傍晚都在生产队晒谷场上搭起床铺,再用四根竹竿支起蚊帐供夜晚乘凉、睡觉,几百平方米的晒谷场上全是床铺、蚊帐,床铺宽在一米到数米之间,由蚊帐的宽度而定,床铺之间仅半米或数米之隔,可以从这家床铺跃到另一家床铺,甚至可以在所有床铺上走上一个大轮回。

  随着天际最后一抹晚霞的退去,天色渐渐昏暗下来,在母亲的催促声中,我胡乱扒上几口饭,一路蹦跳着,奔向了晒谷场,这时可是上小学的孩子们欢聚的天下,不论贫富与否,家家都得有月饼,无论是亲友送的,还是自家买的,只是档次高低不同而已。这时候,我们都会拿出父母一年中送的唯一礼物——-月饼,互相炫耀、攀比,你掰一块给我,我掰一块给他,互相品味,看谁的月饼最大,谁的月饼最好吃,谁就是今年的“月饼大王”,简称“饼王”,“饼王”则有着高高在上的胜利感。记得有一同伴,他大姐就在这一年嫁给了县城里的一户人家,其姐夫从县城送来的月饼,盘子大小,约二指厚,应该有二斤多重,两面都洒上了薄薄一层白芝麻,中间用黑芝麻镶嵌着二个字“月饼”,那时候能在月饼上写字,不光是我们小孩子,就连大人看了也啧啧称奇,顿时所有人的眼球都被“饼王”吸引,此时同伴手捧着“饼王”被围在中间,如同众星捧月,外围的人看不到只得瞎起哄,人声鼎沸如菜市场般,我们手里拿着很平常、两面都是黑芝麻的薄饼没有一点新奇感,恨不得扔得越远越好,这时,捧着“饼王”的同伴的父母眉飞色舞地夸耀着月饼的金贵,随后将“饼王”平分,我们每人都会分到一小块。品味着手中的“饼王”,感觉甜甜的、香香的、油油的……同时心里也在暗暗发誓,明年我一定让老爸买最大的月饼,争得“饼王”。殊不知,那年头能吃饱饭就已经很知足了……哪知道乡下还没跟上,城里已变样,第二年,当众人拿着大大的月饼再争“饼王”时,这位同伴又一扫往年的习气,拿着的不是大月饼,而是用牛皮纸卷着的一个个的馅饼,拆开牛皮纸,顿感香味扑鼻,见那饼不过手掌大小,约一指厚,是纯面粉制成,表面没有芝麻,只有一层香油,在月光照射下,散发着一层油光,用手指按压一下,感觉饼馅软软的、松松的,松开手指,外表又慢慢恢复了原状,按惯例我们自然而然会分到一小块馅饼,黑黑的饼馅香甜无比,松软可口,自然卫冕了“饼王”的桂冠。城里比乡下总是前卫很多,又一年中秋节,这位同伴的直径约寸许如小饼干大小的月饼再次卫冕“饼王”。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是这位同伴的姐夫了解我们乡下的习气,为助其小舅子争一分虚荣,刻意而为之吧。再后来,电器进入了农家,首先是电扇让家家户户不用再到外面乘凉、睡觉,可以在家里看看电视节目,“饼王”的游戏也随之结束。这位同伴可能是离不开“王”之故,没过几年,得不到“饼王”便投奔阎王去了。

  弹指一挥间,屈指算来,已经有七年不在家里过中秋节了,身处异乡之时,中秋节总是勾起无限的思绪,每到中秋月圆之夜,除了打个电话向家人、朋友问候一声、报平安外,剩下的就只有思念和回忆,家乡的月饼现在如何变化?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9

  从书中抬起头来,透过朝东而开的窗户,只见窗外一片淡淡的白色,一轮皎洁的圆月已经升起在夜空中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忽然想起今夜正是中秋,离家又是一年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缓缓从心底涌起,直上眉头。一个人的生活,每天忙于工作,不但把日子给过忘了,就连这朗朗的月光,也已久违多时。因屋里亮着灯,所以月光不能朗照进来,只能从窗户中看到她飘渺的丰姿。

  于是推开门出去,去享受这无边的中秋月华。

  门外是一块平地,再出去便是气象局的观测站,观测站四周的地里种了几畦碧绿的蔬菜。

  这是一个地处县城西南的山巅。

  走到山边,阵阵山风从脚下的城里吹来,直凉进心底,心中的苦闷与忧愁,都被吹散了许多。小小的晴隆山城,像是半个环儿,拥着气象局所在的飞凤山,站在山边,便可鸟瞰全城了。月光像蛋清一样柔嫩,像山泉一样清幽,从空中轻轻地笼罩下来,给大地披上了一件薄薄的轻纱,神秘而又和谐。

  脚下的山城显得更加秀气了。

  放眼望去,白天密密匝匝的房屋楼阁,这时全都处在朦胧这了,只见无数闪烁的灯光;而当它摇曳着到达你眼帘的时候,已带上了一层淡淡的晕圈,显得柔和而恬静。在那盏盏的灯光下,此时一定是温馨而又甜蜜的,那欢聚在一起的家人,正共享着节日的喜庆。

  远处是一带远山,月光伸展上去,云与天起,把你的视线引向高处,引向茫茫的天际。我的心化作了一只轻快的小鸟,在月光下的夜空中月飞越远……

  儿时在家,这是正是全家最欢乐的时刻:吃过晚饭,一家人欢坐在院子里,一边看着圆圆的月亮从天边升起,一边吃着月饼、花生,、瓜子,一边听父母说一些关于丰收的话题;或是与村里的小伙伴们在村子前后的田野间玩乐,在明亮的月光下跳皮筋,打夜仗,钻草垛,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可是这样的欢乐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好男儿志在四方”,我随着时间的列车浪迹天涯,一起玩乐的伙伴也为了生活四散而去,各有各的一片天地。这一份童年的温馨和喜悦,只有深藏心底,孤独是时候翻翻,也足以慰情聊胜无了。

  不时从远方驶来一辆辆远行的汽车,强烈的车灯划破夜空,划破了月光的宁静也和谐,随之又消失在月光的宁静中。它那沙哑的嘶鸣,经过月光的洗涤,袅娜着到达你耳里的时候,已不再是原来那单调机械的哀鸣,而成了喃喃的细语,混合着月光的温柔和夜的蜜语了。愿想在这苍茫的月下,自己就是这世间最孤独的人了,这时才知道,还有很多的人和自己一样,在这“月圆人更圆”的中秋之夜漂泊异乡,独自咀嚼着心中的苦闷和孤寂。我想那远行汽车中的旅人,这时也和我一样,在想念着家乡的亲人。

  一阵山风吹来,好象吹动了月光的轻纱,脚下的山城也好似随着月光轻荡起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吟唱千古的名作,虽说写的是九九重阳,但这时想来却倍觉亲切。在这中秋之夜的飞凤山山巅,一个人看尽万家灯火,山风为朋,孓影做伴,心中的孤寂向谁述说,有谁知晓,又有谁能理解呢?今夜的此时此刻,家中年迈的父母能否知道,在这万里之遥的山城之巅,我正在想念着他们呢?

  会的!我不是曾经写到过“当你想家的时候,家中的亲人也在想你”的诗句么?……

  中秋月啊,请你把我心中的思念与祝福,带给家中的亲人,好么?这样想着,抬头间,月已当空,中秋的月色更加明亮了。一阵山风吹来,不觉有写凉。

  走进屋,夜已深深……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10

  今年的中秋节又来到了,不禁想起了前年的中秋节。

  记得前年的那天(一号)早晨看了国庆大阅兵,我最喜欢欣赏这种场面的军人风姿;接着中午去了乡友处吃寿酒,当然贵客仅此我一人而已,我的贺礼就是我的墨宝,一幅四、二尺见方的草书,这也是之前乡友电话反复叮嘱的。

  国庆且不谈,闲话中秋罢。10月1日回的乡,3日中秋节,感觉到中秋节好象热闹些,一是恰逢60年国庆,二是8天长假供人消遣,所以大家、小家一齐团聚,很有些过年的味道来了。中午姐姐一家三代来看节,八十开外老母亲忙了一大桌,多少个菜我没数,后来桌子放不下了…晚上草餐毕打算独步赏月。这时母亲也和几个老太散步去了,有趣的是她散步前用一次性环保杯盛上点饭菜,说带给一条流浪猫吃,据她说这条猫极有灵性,每天傍晚都会准时在路旁等侯呢,呵呵,这也是拯救小小生灵的行动嘛。

  傍晚,天色暗了下来,我点上支烟慢慢步出楼宅来…顺着右边一条小道漫步而去。这条路边新建了不少简屋,显然是附近村民为了拆迁增加补偿而建的,所以住的人很少,路上走的人也少,不多远就到了一片田地,稻田水稻快成熟了,散发着阵阵稻香,这熟悉的稻香令我想起了少年时参加田间劳动,收割稻子的场景来,我割稻担稻就是在那时学会的…这田野东面是沟渠,扬柳两岸,这柳涛夜间浑然如雾中山峰,月大如轮,就悬在这峰峦之颠上方,这月初上,不皎,徽红,淡淡云层衬托着,如待估的娇娘;向北一条田畴小径,顺径悠然小步,再看那月时,又如待嫁新娘,满面桃花,如银如盘,皓光照人;徜徉着横在眼前的已是一池清荷,荷香伴着水土清香裹着那稻香迎面而来,此时没一丝风,小草间吟唱着几调虫歌,细听这虫唱是多声部,兼重唱,又兼轮唱,应和巧妙,和谐自然,歌唱中似乎那月光更明了,更亮了。仰望那月,边缘没一点残缺,银色光蔼洒满苍穹泻向大地,犹出嫁新娘,明眸皓齿,端庄艳丽,自然美呼应装饰美,不由想起了沉鱼落雁与闭月羞花。回走又是一般景致,皓光中的近山逶迤,山脚处那沪宁线上的和谐号高速列车往来穿梭,迅急奔驰着……。走近民屋时,抬头看看天,大月当空,又悬于屋顶山墙之上,好一派农家月色图。

  这不禁令我想起儿时乡间的中秋之月,那确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儿时那一次的中秋夜晚,母亲烧了好菜要我与三哥一起送点给外婆去,那静静的夜令人陶醉,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俩一前一后走在高高的江堤上,明明的月光静静地泻下来,大地犹如浸润在淡淡的牛乳中,这月光把我们俩那小小移动的身影清晰地投映在堤边的田野里。不一刻就到了外婆家,交了差,就回返了,临走时外婆拿了吃的给我们,现在可记不清吃什么好吃的了。

  另一次中秋之夜,无月无光,说是天狗吃月亮,全村响起了敲打器皿的声音,母亲对我们笑着说,你们也敲呀!把天狗吓跑月亮不就出来了嘛。这一下哥敲起了大脸盆、我敲起了小瓷盆了,和着全村的响声,此起彼伏,敲累了,看看月亮连影子也没有,全村的敲打声也稀疏了,干脆回去睡觉,梦中捉月罢。那时乡村的中秋节,家家都要做月饼,用沙糖和芝麻粉做馅,用糯米面做饼,芝麻粉是用芝麻放在大石皿里人工捣就的,不过这个活有点技术,也要有点力气,一般人是举不动那石捣子的,即使举得动不会用巧力也不行,我却会做,因为我磨练的多,当时我家就有这石臼,左邻右里都来借用呢!

  每到中秋这个季节,乡间里都充满着节日气氛,那种浓浓的乡俗、乡音、乡情、乡间之月让土生土长的乡娃终身难忘着呢!

  漫步之中,不知不觉回到了宅楼下,楼上的灯光已熄了……。

  一晃今年的中秋节又来到了眼前。刚巧,我快完成这文章时二姐的电话来了,问了:“过几天中秋节了,三天假呀,回来转转吧!带点腌胡椒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