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数字化工作总结范文
不经意间,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想起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取得了很多的成绩,是时候认真地做好工作总结了。那么你有了解过工作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档案数字化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档案数字化工作总结 篇1
自参加档案工作以来,我接触最多的是档案数字化相关工作。在这1年多的工作经历中,越发觉得档案工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而且富有挑战的工作。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档案工作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作为,才能从中获取宝贵经验,提高自身档案工作的专业素养!
档案数字化工作可谓是任重而道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而是有其完整而有序的一个体系,其工作量颇大,需强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作为支撑,方可有条不紊的进行。从拆卷开始一直到最后的还原,会经过目录录入、扫描、存储备份、后期处理等过程,各道工序环环相扣,前面的工作没做好,后期的工作就没法进行。
档案数字化有其方方面面的管理制度,档案工作者需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前提。到了具体的数字化工作中就会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我大体将数字化流程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扫描前处理,前期的工作包括调取档案、拆卷、卷内目录录入、页码编号和档案修补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相关工作人员应持有对工作认真细致负责的态度,尤其是目录录入工作,前期的目录录入对后期的扫描挂接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录录错将会导致后期需要进行大量的修改清理工作,严重地拖慢整体效率,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个小小的档号错误,将会导致原文挂接失败或者原文挂接到了不该挂到的地方,笔者曾遇到过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挂接错误和目录错误,究其原因之根本,是为目录有误!因此目录录入工作需要严格的审核和检验。
在这一年多的工作经历中我与数字化扫描和信息化系统建设打交道的次数尤为最甚,也被扫描过程中软硬件架构、扫描修图效率种种问题搞得心力交瘁,但这些架构仍有其规律性和可塑性,比如打游戏可以作弊,那么我们架构硬件设备也可以提高效率。当然这并不是草率购上一两台扫描仪、配上一两台电脑这么简单可以干好的工作,专业人做专业事情,他是需要团队的支撑,数据的安全以及完整性是首要任务,然后扫描、修图、挂接操作流程化,使之完美有效的完成工作。当然在架构软硬件平台的时候会遇到新的问题,在面对复杂疑难的问题时保持一种细心冷静的心态去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错误?在这个过程培养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收获?
数字化流程另一部分是扫描后处理。实体档案经过扫描并按照相关要求保存在存储设备后,需要经过图片处理、图片和目录校对、扫描图片数据备份和服务器挂接、最后实体档案还原入库。在扫描完成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抽检工作,主要包括图像数据抽检、目录数据及元数据抽检、数据挂接抽检和实体还原情况抽检,发现问题应及时记录并更正。值得一提的是数据备份这项工作尤为重要,及时进行数据备份可防止各种突发情况,以保护数据之完整安全,数据备份一般有三套,一是本地备份、二是异地备份、三是利用备份。我做的数据备份的载体是使用机械+移动硬盘双保险备份,其技术指标能保证在25摄氏度和50%湿度的环境条件下长期存档并能正确读取信息。硬盘备份完毕后,将数据化工作使用过的硬盘移交给合作单位,防止数据的安全隐患,最后还需制作便贴封面贴在硬盘盖上,便于保管利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既然选择了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回首不回头,惟愿兰台清风畅,流得万世千古芳。
档案数字化工作总结 篇2
一、促进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理念创新
(一)高职院校领导应加强对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化管理不同于传统的管理,在管理的手段、方式以及技巧上都有一个全新的改变,要制定相关数字化管理的制度和政策,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数字化意识,这样才能保证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二)确立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全过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字化管理理念融入其中。高职院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施,并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某部分教师就能开展起来的,它需要全院教职员工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教学一线教师,要树立数字化管理意识,从源头上下手,对教案、教学计划制订固定的统一格式,对自己的教学资源按照数字化管理要求进行标准化整理,对学生的毕业作品、社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也按数字化管理要求进行整理。
二、完善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硬软件条件
加大经费投入,搭建并完善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硬软件平台,是高职院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经费投入。数字化管理对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等设备都是实现数字化管理的基本保障。除了这些基本的设备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还要适时进行设备更新和系统升级。电子档案的管理不同于纸质档案,它从形成到利用都离不开技术设备。要实现数字化管理的目标,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平台。一个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大大提高档案利用率。信息服务平台要保证广大教职员工、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准确、最有效的相关教学资源,这不仅要有一个畅通的网络环境,更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服务系统。
(三)搭建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技能方面,包括网络基础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等。为进一步提高档案职业队伍的信息化素养,需要加强构建信息化研讨和交流的平台,加大专题会议、现场观摩、网络讨论、联合进行课题研究等,并通过继续教育等多种手段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技能。
三、推进教学档案管理的机制创新
推进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不仅是理念和技术的问题,同时也是机制的问题。机制不活、机制不顺,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就落不到实处。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一)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推进数字化档案管理机制创新,就应当变革现有的教学档案管理机制,诊断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新的适合数字化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机制,建立上下衔接、灵活有效的工作流程,为数字化教学档案管理提供条件。
(二)建立健全数字化教学档案管理的'领导机制。建立由学校分管领导、教务处主管部门以及下属学院组成的数字化教学档案管理的领导机构,作为推进数字化教学档案管理的决策部门,及时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
(三)以人为本,建立教学档案人性化服务机制。高职院校教学档案服务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将利用者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广大师生员工对档案信息的需要,开展个性化服务、主动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就是要满足不同档案利用群体的不同需求,针对不同的利用者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扩展档案利用服务的范畴。开展个性化服务,必须分析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用户类型、需求,这是档案服务的出发点和依据。主动服务实际上可理解成为档案找利用者,它需要通过档案工作者的主观努力,发挥创造精神,以各种形式为高职院校各项工作提供服务。
四、提升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目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是影响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人员,通常由教师家属担任,对于文化水平和相关业务水平没有太多要求,从事着简单的整理、装订和编号、入库工作。在推进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要求下,这些工作人员的素质亟待提升。一般来说,数字化管理下的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既有一定的专业水平,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是集知识与技能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概况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了条件。同时这也要求从事数字化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技术素质,能够操作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够提供相应的录入、管理、更新等服务。否则,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就难以实施。
(二)具备一定的网络查找能力及外语能力。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国内相关信息,更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全面、快速、准确的特点,查找国外重要档案信息
资源。当然,这也要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需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
(三)具备操作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涉及的办公设备很多,如打印机、复印机、装订机、扫描仪等。只有在熟练掌握这些设备的性能和功能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同时,电子电器类设备更新换代频繁,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除掌握已有的设备外,还要不断探索和学习,以适应新产品的功能。
(四)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要想档案管理工作有更大更好的发展,除了完成日常的工作外,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有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进行理论提升。
五、创设教学档案快速服务和高效使用平台
档案工作除了要重收集,更要重利用。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教学档案都还只是做到了整理、收集、存档,而对这些库存档案的利用少之又少,甚至是无人问津。由于档案没有得到利用,没有发挥它本来的价值,档案工作甚至是档案管理人员不受重视,久而久之,档案便成了一潭死水。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可以说为沉睡的档案燃起了希望之光,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计算机等设备使档案利用率更高,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职员工。
(一)针对广大师生员工开放教学档案网络服务平台。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网站,只要在网站上设置一个档案查询专栏,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轻松在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既不需要专程去档案室查询,也不需要翻阅大量的档案材料,只需在网上搜索相关主题,就能看到与此相关的信息,真正实现在网络平台上与校内档案网站有效衔接,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提高全院教职员工的档案查询和利用意识。教职员工多学习优秀的教学资源,多学习其他高职院校甚至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能够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促进学院教学整体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因此,高职院校要多方面宣传和号召教职员工、学生多浏览学院网页,多查看学院教学档案,为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档案数字化工作总结 篇3
1、数字化处理的优势体现
1.1平面图形数字化
在艺术档案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老照片随便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破损、缺失或者质量较差的情况,这就可以用到现代高科技手段,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硬件设备,将数据信号输入,再通过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来对照片进行校色、去斑、修补,使照片恢复到原来的面貌,这样就会使艺术档案中很多宝贵的照片得到修复和保留,而且还彻底解决了无底片和照片图像质量差的两个问题。
1.2视频图像数字化
在近几年的艺术档案工作中,视频元素已逐渐成为艺术档案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艺术档案管理人员如能掌握视频信息的修复技术,可以利用专业视频的采集卡录入,通过计算机将模拟信号转换成电子数字信号,并且能够采用premiere等软件来修补损害的视频片段,然后通过后期的编辑合成,最终刻录成为CD、VCD等等格式的光盘,这样就会使视频中的数据具备更大的价值,并且按照档案管理要求的格式将数据存储在脱机载体上,如此以便长期的存放,最终克服掉了录像不能长期保存的问题。
1.3文档档案数字化
对于文档的保护来说数字化档案存在着很大的优越性。因为母本文件在经受复制和其他的处理中,就会遭受到空气的氧化、光敏等等因素的影响,最终会导致档案的质量变得越来越差,因为原件档案的受损会使珍贵历史档案文献遭受到巨大的伤害,对文化的传承和记录等等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应该利用扫描仪将母本进行录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母本得到复制,保障母本的完整性,即便是母本发生损害也有相对应的副本。
1.4信息传递数字化
信息网络的构建和信息的共享因为档案数字化的处理而得到了更好的展现,使之发展成为一个快捷的平台,因为档案数字化的推进,使各种档案数据的交换、档案信息的传递、档案资源的共享和网络平台的链接得到了更好的促进,最终带给信息传递一定的数字化,保障了信息传递的方便快捷,同时还可以保障信息传递的质量。
2、数字化档案的利用
2.1戏剧的传承
传统戏剧的传承,主要就是依靠老师对学生进行传授、帮助和带引。近些年,一些剧院的著名老艺人相继退休,不再登台演出,而青年演员没有老艺人成熟的经验和技能,这对剧院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想应对这样的现状,档案室应该做出相应的举措,要挽救这种现状,所以就应该利用数字化处理过后的视频光盘等资料让青年演员从中学习,带给青年演员更多的启发和思考,而且能够令青年演员随时调用档案资料,让青年演员通过反复的视听来对前辈的唱腔韵味进行琢磨和体会,最终培养他们的演出技巧和能力。
2.2剧目的复排
对于剧院的一些经典大剧来说,常常会用到众多的演员,而且具有非常大的场面,所以这就需要有一个十分困难的复排工作。而利用档案数字化处理的数据光盘便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个难题,数据光盘中包括了很多的内容,无论是演员和乐队,前台还是幕后,灯光、服饰、道具、效果都一应俱全的呈现在剧院工作者面前,能够达到一应俱全、一目了然的效果,剧组只需要照样学样即可,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排练具有更加理想的效果,这样既能够省时也能够省力,还可以节约演出成本,为剧院创造更大的效益。
2.3对外交流发展
无论是对外媒体进行宣传的资料,还是向上级单位进行日常工作的汇报、艺术材料的申报以及兄弟单位之间的艺术交流等,只要具备了艺术档案都会变得更加简单便捷,而且还在时间上有了很大的节省,并且能够在人力财力方面得到很大的调整和改善,提升了作用力和工作效率,增强了剧院的对外影响力,而且为剧院创造了更多的收益,增加了文化单位的社会效益。
3、数字化电子档案管理
3.1整理归档要求
首先应该对具有归档条件的数字化文档和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文档按照一定的格式存储到可以长期保存的脱机载体上。然后将归档的数字化文件进行检索工具的编制,并且按照序号、题名、责任者、文号、每份文件机读时间和位置等等内容进行说明和记录,要使归档数字化文件的著录符合国家档案著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对于文字处理技术下的数字化文件要注明文件的存储格式以及属性。接着利用扫描仪对文档进行扫描进而得到图象电子文件。如果启用非标准压缩算法,则应该收集相关的软件。若使用视频设备来得到动态图象文件,那么压缩算法和软件就应该派上用场。若是采用音频设备来得到文件,则应该收集文件的属性标识和相关软件。
3.2与纸质档案的并存
首先要保存和纸质等文件内容一样的数字化档案的时候,应该对纸质文档和数字化文档进行有效的标识,这样容易使其区分开来。在对数字化文档和纸质或者其他载体的文件进行归档的时候,一定要对其内容,相关说明以及描述进行充分的说明,使之具备一致性。还有对有价值意义的电子文件进行保存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纸质等硬性的拷贝,如此使电子文件和纸质文档一起入档。还有就是在计算机办公的状态下产生的数字化文档一定要对其进行严格的保护,不能使其受到非正常的改动。
3.3数字化档案的安全问题
对于数字化档案的安全应该确保档案实体的安全和档案机密的安全。首先我们来看档案实体安全的维护。对于归档档案应该做出防写处理。不能对涂层进行擦、划、触摸等等记录。载体应该直立放置,避免载体遇到尘土,防止载体变形。对于数字化档案的存放温度应该保持在14度到24度之间,而且湿度要保持在45度到60度之间。还要使其远离磁场,要使其隔离有害气体,并且能够定期的进行检查。其次我们来介绍一下档案机密的安全。数字化档案使用者应该按照规定使用档案,同时应该注意档案的保密性。数字化档案上网或者联网的时候应该符合国家或者单位的保密要求,能够对保密文档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和监管保障。保密文件的销毁应该连同不可擦除的载体一并进行销毁。对于数字化档案的销毁来说,要先办理审批手续。非保密文档可以进行逻辑删除。
档案数字化工作总结 篇4
一、新时期下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数字化管理重视程度不高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数字化的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充分发挥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由于对档案数字化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以及技术投入也不多,不利于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现。
2.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量大
在推进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有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管理。利用文档对所有的档案进行规划化处理,便于日后的再次利用,建立网络使用平台,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密、备份,设置防火墙,避免信息丢失。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还需要不定期对电子版的档案资料进行升级,可见实现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
3.资金、设备投入力度不够
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资金设备是关键,要进行档案信息化,就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例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机、缩印设备等,这些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需要不定期的资金投入,对设备进行更换、维修等。
4.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能力有待加强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对于数字化档案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还有待加强,对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不扎实,计算机的操作不够熟练,不利于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
二、新时期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1.提高认识,树立全新的档案管理理念
要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就必须提高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认识,树立全新的档案管理理念,形成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意识,转变传统的等客上门、保守的管理理念,实现主动式的管理服务,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利的支持。
2.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新时期,要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需要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作保证,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小组,对档案的内容收集、整理、录入、查询、使用等环节都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将档案按照不同的用途、不同部门、不同需求等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档案保密制度、数字化档案的审核制度、日常的使用查询制度以及安全管理制度,找到数字化档案最合理的管理方式,避免信息资源的浪费,形成数字化管理意识,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实现高效的数字化档案管理。
3.定期整理档案
虽然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已经给广泛的使用,但是在档案管理中还有一些资料需要进行纸质保存,对于这些档案资料,可以在数字化档案中进行标记,并定期整理这些档案资料,确保档案资料被合理管理,实现档案的完整性。同时,应对以往扫描、录入、查询等档案信息进行定期的整理,以便满足档案使用者的需求。
4.定期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更新
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信息化的档案管理设备、软件等也应定时进行更新,从而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顺利、高效进行。不能认为当前的档案管理系统还能使用,更新换代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而放弃对管理系统设备进行更新,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更新有助于管理系统更长久的工作。对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更新主要是对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进行检查、更新,保证档案管理系统更加安全、高效。对于软件的更新,应选择安全、适合的软件,保证档案数据资料的安全。
5.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在数字化档案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有完善的安全体系作保障,保障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组织管理、法律制度、安全技术以及灾难恢复等,就是在法律规范的作用下,利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对整个安全组织管理下的安全基础设施进行备份和恢复,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也使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高效、顺利的开展,促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逐渐提高,更好的为档案使用提供便利。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监管,避免档案信息泄露。
6.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
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但是目前,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还不高,对档案管理以及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开展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所以,必须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档案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加强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同时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富有责任感,能够做好档案的保密和管理工作,不做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认真负责,爱岗敬业。
三、结束语
新时期下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应认识到目前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地措施加以解决。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对档案资料以及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更新和维护,保证其高效运行,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避免档案信息的泄露,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逐步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质量。
档案数字化工作总结 篇5
一、方志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作为一种原生态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显现出来,凭借信息技术为档案利用工作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方志馆档案已经推行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引进了数字化建设,但对电子文件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利用率不高,从而造成档案资源的闲置和浪费。部分仍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是各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应尽快找到传统模式与先进技术的结合点,逐步展开数字化档案管理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要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档案业务部门的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方志馆档案的社会功能。
二、方志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基本特征
方志馆档案数字化工作是在传统管理基础上,引进新科技、加入创新,使之成为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的新型档案管理模式。数字化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最大的一个不同点是储存媒介的变化,传统档案管理主要以纸质为媒介,对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量大而繁杂,容易出现差错。利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储存和管理,能够节省空间和人力。通过局域网、互联网等计算机检索、阅读电子档案,为档案信息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式。传统的档案管理,在远程传递档案信息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易泄露和丢失等。而方志馆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后,便可利用网络随时随地检索、查阅档案信息和传输信息,实现了方志馆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方志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措施
1.科学规划。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采集技术(录音、录像、照相)、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档案数字化管理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以计算机为网络终端,互联网、局域网为平台,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实现方志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所以,方志馆档案数字化管理应本着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定合理规划,对传统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将重要档案信息及时进行数字化归档入库。同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专业人员的优势,在保障档案信息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保证档案数字化信息体系的完整性和健全性。2.安全保障。安全体系建设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将纸质档案转变为数字档案后,能够增强档案保管的安全性,但也应借鉴纸质档案管理的一些管理原则。历史久远的档案材料数字化后,应改善和提高保管条件,及时更新库房陈旧保管设备等。数字化档案有优势也有弊端,应加强防范,否则会造成重要的档案信息外泄,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和影响。因此,在做好档案信息数字化加工的同时,要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要加强人员专业培训管理,提高防范意识和管理水平,定期维护系统,有效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建立安全防护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安全防范体系,密码保护系统、病毒防护系统等。同时,应明确录入、查阅、调阅和复制权限,防止对档案信息内容的篡改。3.人才保障。方志馆档案信息资源日益增多,应注重馆藏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档案数字化信息管理,涉及计算机软硬件及扫描技术、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存储技术和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等多个学科,而不是仅仅懂得计算机或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所能胜任的。科学规划管理离不开人员队伍建设,更离不开专业人才。所以,方志馆应积极引进和培养档案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把档案数字化管理列入方志馆档案改革工作中,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和管理系统,在人员管理中,应分工合理,即要专人专岗又要分工合作,既要掌握数字档案的操作流程,还要掌握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方志馆还应注重档案管理员技能培训工作,为档案管理员创造培训机会,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使其更好地完成工作。
【档案数字化工作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档案清查与影像数字化制作协议02-12
档案专业工作总结02-15
档案文员工作总结最新02-16
调取档案介绍信范文11-16
档案馆工作总结15篇02-15
档案室个人工作总结01-19
档案室工作总结15篇01-19
档案同意转出介绍信范文11-23
档案室火灾的应急预案范文12-28
提取档案函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