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教学总结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回顾过去这段教学工作,我们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该总结这段时间的得与失,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基础了。相信写教学总结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生阅读教学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生阅读教学总结1
我国自古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可见,课外阅读益处多多。只有大量阅读,广采博取,才能出口成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倡让学生多读、有效地阅读,增加积累,读写结合,使阅读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写作、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早已达成的共识。我的阅读教学在摸索与实验中进行着,现将近段阅读收获总结如下:
一、激发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要想积极有效地进行,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会自发地形成,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从以下几方入手:
1、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不同学生兴趣,合理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发挥“好书”天然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意”兴趣,让他们一见生趣,乐不释手。像一些情节性强的故事书、知识性强的书、趣味性强的科技书、文笔优美的精品书、经典性的文学书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读书有用论”要利用板报、班会以及课堂等阵地经常向学生进行灌输,使他们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3、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我们举行读书故事会、美文欣赏会、心得交流会;评选“读书大王”、“记诵能手”、“朗读高手”;颁发“课外阅读奖章”、“全能小博士”等称号;开展朗诵会、辩论会、知识赛等等。
4、推介激趣。以课堂教学为“支撑点”,适时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刨根问底”;另一方面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引导学生扩大视野。组织同学间互相推介,促使学生“奇文共欣赏”;鼓励学生家长推介,拉动学生彰显特长。
二、做好阅读笔记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也可以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因此,可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重点掌握三种文字类型(评文字、评写法、存疑问)的批注。批注一般写在书的页眉页脚页侧,进行多种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批注的训练,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作批注,使学生掌握做批注的方法。这样,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
学生在批注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根据自身需要与伙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见解,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加完善具体。很多批注出来不懂的问题在交流过程可以得到解决,做到感悟共享。对于共同的疑惑,我适时的点拨与诱导,对每个学生的批注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学生再次阅读的信心。
定期组织课外批注交流与比赛,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批注时间,充分的交流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在思中悟,在辨中明。鼓励学生将“批注式阅读”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增强学生阅读的深度,扩大学生阅读的广度。
三、掌握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我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
2、摘录与随感相结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新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读后感,我将学生的读书笔记设计为篇目、作者介绍、文笔精华、阅读感悟等栏目。
3、交流与讨论相结合。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这一内容可安排在课前五分钟活动中,或举行课外知识竞赛。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养成良好习惯
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新生刚开始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就对他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要养成随时翻阅书籍的习题,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读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阅读氛围,促进学生自觉阅读。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划、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或抄录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较深的可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定期交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
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在同学们中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如鼓励学生利用闲聊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我一直坚持课前五分钟让一位同学介绍一篇他最近阅读的(或是他喜爱的)文章,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各抒己见,这不仅能培养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
只读书而不作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读得再多也不会有所得,反而成为书的奴隶。
五、检查督促阅读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主动性和阅读能力各有差异,加之阅读内容丰富,要使每个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教师除作阅读指导外还需要加强检查督促,使课外阅读落实到位。
小学生阅读教学总结2
一、以兴趣为基点,乐于读书
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活动计划,我们先通过学校宣传、班级报送、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及筛选,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能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后面活动的开展铺好路。通过前期强势宣传和营造读书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课外阅读计划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活动伊始,我们便组织学生参观图书室、了解图书分类、介绍较为典型的文学名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一种温馨的人文氛围、美丽生动的语言来“熏”他们。
通过创设读书情景,营造读书氛围,使每一位学生提高了对读书的认识,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生活的品味,从而使书籍成为师生精神与智慧的海洋,让阅读成为师生连接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
二、以品读为支柱,勤于阅读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叶圣陶说:“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透彻。要理解透彻,必须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是有效方法之一。”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好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
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抓关键词品评语言。教会学生多元解读,发展个性,品评语言。教师反复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细细品味,多元个性化的解读,品读出语言的深度,体验到语言的温度。鼓励质疑,发展思维,品评语言。引导学生质疑,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再走进文本,去解决问题,这是品味语言文字的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学生学会了品读,走进了书中,读书的尽头就更足了。
小学生阅读教学总结3
阅读,能够为孩子开启探究过去、现在、未来奥秘的大门;阅读,可以引发高雅的谈话,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感、深刻的思维;阅读,能使孩子们更加关注生活,并重视生命的意义。所以,阅读是孩子们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内容。同时,阅读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的教育与研究。犹太人时刻不忘向孩子灌输“书本是甜的”这一意识。庄子《逍遥游》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学好语文必须进行大量的、长期的积累。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和分量作了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但在几年前的一次对我校的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量的课外练习和一些无意义的活动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怕读书,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严重不够、语文积淀浅薄,教师一本教材、一本教科书的封闭式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于是,僵化的教学程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扼杀了创造性,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大语文教育观也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广阔的天地,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上。课外的阅读、写作、交谈、各种活动,甚至生活,无不需要接触和运用语言,所以,我们的语文教育者必须激发与培养广大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使之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让学生能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方法,很难将《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校园的时代要求前,在不断要求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能力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时,必须大力开展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研究。
2、实践意义:全面激发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以及记日记的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质变。小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与指导下,阅读一本本书籍,达到一定的量,就能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纠正各种不良动机,良好的阅读动机得以激发与培养。
2、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各种动机的心理因素,调查出各种不良动机的严重程度。
2、激发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动机,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真
【小学生阅读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活动总结07-27
英语阅读教学培训心得01-27
高考散文阅读教学设计课件02-25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2-17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5篇01-25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件09-22
阅读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12-18
古诗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11-16
群文阅读教学反思(精选6篇)12-27
儿童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感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