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年度经济建设工作总结和思路
根据区委、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印发市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仑委发〔2018〕8号)精神,设立开发区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局,与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合署办公。我局自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加快机构整合、人员融合、工作磨合,围绕各项工作目标,认真分析、准确把握工作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举措,促进工业经济、信息产业、节能降耗、服务业促进等各方面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现将2018年各项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经济。1-10月,区本级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810.1亿元,同比增长0.9%;规上工业增加值达299.84亿元,同比增长5.5%;完成限上工业投资204.9亿元,同比下降0.2%;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66.5亿元,同比增长7.4%。
2.能源管理。前三季度,区本级万元gdp能耗(扣除海越)同比下降1.2%,较半年度有明显改善。1-10月,区全社会用电量(含台塑)累计77.38亿千瓦时,同比上升4.86%,其中工业用电量累计68.95亿千瓦时,同比上升4.86%。
3.服务业发展。前三季度,区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31.12亿元,同比增长14.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41.8%;1-10月,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267.6亿元,同比增长8.6%;1-10月,实现限上商品销售额4170.1亿元,同比增长11.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
二、2018年工作总结
(一)稳生产、强服务、促转型,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1.强化走访、把握节点,确保生产稳定。
一是力促“开门红”。春节前后,我局组织电厂和相关领导赴省电力公司争取用电指标,及时化解春节期间、春节后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供需矛盾;做好企业复工计划的对账工作,确保一季度“开门红”。做好对各街道(镇)挖潜任务分解,并纳入季度考核,强化过程管理和结果监督。二是认真开展重点企业走访。区领导、部门、街道(镇)三级联动,分级负责,对全区年销售亿元以上、共计200家工业企业开展全覆盖走访,收集梳理企业经营面临的问题,逐步加以解决。三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每月跟踪监测产值前50强企业经营状况,增强经济运行监测的敏感性和服务介入的针对性。抓好潜力挖掘和增量促进工作,做好新增纳库企业的排查和辅导,促进应统尽统。
2.精准服务,全面帮扶,做企业的“贴心人”。
一是健全服务机制。落实省、市“践行三严三实、精准服务企业”活动,全区规上企业建立服务责任人工作制度,协调、流转市87188718平台反映的企业困难与问题,进一步密切企业联系,全力推动经济稳走向好。贯彻落实区级产业政策项目,按照程序组织企业申报技术改造、管理提升等专项,全区170多家企业兑现奖励资金2300多万元。二是精心组展、招展。组织企业参加“上海周”、第十一届中国模博会、第十九届国际服装节、义乌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武汉周”等,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加大对本地优质工业产品市场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政府(国有)投资项目。三是强化业务培训。组织区内企业家与管理人员参加各类经营管理培训,全年组织“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培训”、“中小微企业管理领军人才研修班”等各类培训10余期, 600多名企业相关人员参加。
3. 明确导向,加强培育,鼓励企业上规模、强“智造”。
一是做好分类引导。做好高成长企业、省、市“三名”企业、上亿企业、亿元以下苗子企业、“小升规”企业的分类培育。全年预计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超过10家,近210家小微企业纳入监测平台,全年预计“小升规”企业超过35家。二是鼓励发展智能制造。海迈克自动化科技列入市智能制造工业工程服务公司;华朔模具与双马机械成功获评省第二十二批企业技术中心;海天塑机年产200台天锐系列-ve230系列注塑机、海天精工高档数控机床及核心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等共计获得市级、国家级专项资金1300万元。三是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荐区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小港装备产业基地分别申报省重点产业技术联盟和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特色基地。
(二)促技改、治落后、降能耗,能源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1.重监测、强监管,全力控制综合能耗总量。
一是继续做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管。调整重点用能单位的数量,加强监管、及时预警,督促企业查找原因。二是严控新批高能耗项目,做好增量控制。1~10月份,共完成30个工业固定资产项目能评审查,新增能耗3.31万吨,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31吨标煤,远低于区“十二五”末单位gdp能耗控制目标值0.82吨标煤的水平。三是推进清洁生产,落实节能项目。狠抓节能技改,推广应用重大节能技术,鼓励企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开展节能改造。新摸排节能、节水项目124个,清洁生产实施企业21家。到10月底实际完成项目69项,投资2.3亿元,审核节能量年可节能4.8万吨标煤。完成2018年循环经济、节能补助政策的调整。
2.重发展、强服务,积极推进循环化改造的能源替代。
一是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积极推进补链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平台建设,构建和完善循环产业链。宝新不锈钢焦炉煤气利用改造等15个项目已完工,18个园区循环化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15个项目投产后年可节约标煤7万吨,削减二氧化硫1.5万吨,削减氮氧化物3.7万吨。二是推动十大循环经济项目。光大环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工程已投入运行;大岙填埋场沼气提纯项目已于6月份向工业生产和居民燃气供气;逸盛石化催化剂回收系统改造工程已完工;宁钢冶金渣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申洲针织有限公司染整废水回用处理扩建工程等项目有序推进。三是推进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推进4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完成腾龙精线6mw光伏项目的并网发电,推进炎洲公司、泰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意向的实质性进展。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实施方案获国家工信部、发改委联合联合批复。
3.重挖潜、强整治,大力推进“腾笼换鸟”和淘汰落后。
一是重点区域。组织开展以街道为主的“低、小、散”整治行动,各部门配合整治行动。完成大碶马鞍山工业小区和春晓沿海中线等重点片区整治,关停和取缔腾凯水泥砖厂等6家小企业、小作坊,争取市“低、小、散”整治资金100万元。二是重点行业。继续对铸造行业和砖瓦窑实施整治,实施差别电价倒逼企业升级。今年以来已关停白峰铸造厂等2家小铸造企业,3家砖瓦窑企业。组织铸造企业申报行业准入。三是重点设备。重点开展落后电机升级改造、铝壳无磁轭中频电炉淘汰和禁燃区外分散小锅炉的淘汰工作。目前已有15家企业开展改造工作,平均节电50%;另有14家铸造企业共完成35台铝壳无磁轭中频电炉淘汰,7家企业完成15台分散小锅炉的淘汰或改造。
(三)强基础、促融合、重“智”造,智慧城市和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
1.实际践行信息惠民理念。
一是加强基础性设施建设。2018年继续大力推进光纤到户、无线城区、数字地理等项目建设,为实现应用接入提供基础支撑服务。完成无线城区二期项目建设,在公交车、医院等建设wlan热点。目前宽带和移动信号网络已覆盖全区,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160g,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改造全面完成。教育、卫生、城管均已建成行业统一数据中心,区中心机房为全区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和虚拟主机空间服务,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也在扎实推进。二是凸显“惠民”导向。智能公交、绿波带、数字医院、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智慧校区、数字图书馆、中心城区wifi等信息化项目持续推进,“互联网+”普遍应用于电力、电信、自来水、燃气等服务行业网上缴费、医疗机构网上挂号以及其他各个生活领域,给百姓带来极大便利。重视信息安全,完成2018年全区网络信息安全大检查,信息安全各项工作继续在全市保持领先。
2.全力打造两化融合发展模式。
一是送服务。成立企业cio联盟,精心策划开展“走进宁钢”、信息化沙龙等活动,在装备制造、石化、纺织服装、文具模具等行业建立一批样板企业,强化典型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召开信息化技术和产品推广会、“上门走企业”,为企业开展信息化诊断、咨询、规划等专业服务,全年开展信息化培训、现场推广、咨询诊断等服务1000余人次。2018年,全区企业信息化投资超20亿元,约50%的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达到及格线,是各县(市)区中及格率最高的区域。集成提升和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占比达到43%,在全市遥遥领先。省经信委发布我区两化融合指数69.4,信息化指数为1.087,均为全省第二,全市第一。二是送政策。政策上进一步向两化融合专项倾斜,对软件投入30万元以上的按照软件投入额的30%给予50万元以内的奖励。
3.重点做强一批智慧产业。
全力打造全省首个由科技部批准立项的国家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立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产品质检中心等创新平台。智能装备研发园已集聚智能装备研发、生产企业40余家,达到近4000台整机、9万台(套)关键零部件的智能装备生产能力。数字科技园重点集聚和发展了一批文化和信息软件产业。全区已形成注塑机、保险箱、空调变频、伺服电机、电梯光幕、数控机床等嵌入式工业软件的全国领军企业和产业基地。全年软件收入达12亿元以上。港口物流信息化、大宗商品贸易电商、汽车电子及大工业信息化节能等新的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四)搭平台、抓产业、跟项目,服务业平稳较快增长
1.加强要素支撑,积极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科学调整对街道(乡镇)的考核指标设置,加强服务业政策扶持,修改出台楼宇经济政策,制订市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加强对服务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功能性平台的引导、激励。科学谋划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完善重大项目跟踪促进机制,实行项目进度月度跟踪制度,及时掌握重大功能性项目动态招商进展,积极推进重点项目进度。截止10月底,47项服务业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19.9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3.5%。
2.发挥重点产业优势,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活力。
一是聚合提升现代商贸业。充分发挥产业及政策优势,加快大宗商品和进出口商品的集散。2018年区限上商品销售总额预计超过5000亿元,稳居全市第一。加强传统商贸业的发展,利用重点商业区块的带动作用,以购物节为载体,以“互联网+购物”为手段,加快城市商贸业发展。2018年购物节实现销售总额约3.5亿元。二是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不断创新物流发展模式,百富物流无车承运人模式逐渐推广,成为行业创新发展模范;聚合集卡联盟为物流企业集中采购原材料、汽车零部件等,效益可观;港冷链物流中心以冷链带贸易方式初显成效;铃与物流成为全区首家获区长质量奖的物流企业。三是不断培育其他服务业行业。今年前三季度,人力资源、广告、软件信息等营利性服务业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24个百分点,成为服务业增长的第二大动力。
3.发挥功能性平台作用,着力夯实服务业成长基础。
一是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充分发挥富邦、银泰两大商业综合体及曼哈顿商业广场的集聚效应,大力促进居民生活消费、月光经济、进口商品展示展销等发展;充分发挥核心商务区商务楼宇优势,加快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预计今年城区高端商务基地将实现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税收突破8000万元。二是拓展物流园区功能。继续打造、升级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目前区内共有监管仓库8家,中小企业组货平台2家,输非采购配送中心1家,冷链物流中心1家;入驻市场采购备案单位341家。兴港冷链正式获批为全市首家冷链海关监管仓,太古冷链海关监管仓正在申报之中,区港联动初步实现。三是加快滨江市场交易区人气形成。截止9月底,华生国际家居广场进驻企业253家,营业额1.15亿元。滨江汽车城4家4s店已营业,营业额超过2亿元。四是继续发挥新兴服务业集聚区的作用。数字科技园着力建设技术支撑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园区入驻企业285家,营业收入超过1.5亿元,税收近1000万元。科技创业园非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集聚中心初具规模。
(五)抓学习,强制度,重服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1.着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大力开展“三严三实”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科学安排、积极抓好学习教育、查摆问题、集中研讨、整改落实等工作的落实,有力促进全局干部员工改进作风、强化党章党纪党风观念。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签订廉政责任状、个别约谈、廉政警示教育、廉政知识专题学习会等多种形式,促进党风廉政教育,落实“一岗双责”;加强纪检组执纪监督力度,对重要项目、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集体讨论、民主决策。三是完善局内部建设。加快局公文处理系统、考核系统、外网的推广使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抓好机关干部理论学习,制订并实施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和机关党总支学习计划等,机关内部运转迅速进入正常轨道。
2.其他综合性业务有序开展。
一是规范审批服务,加快理清与发改局的审批职能划分,完善制定相应的审批指南。通过项目在线申报预审等方式加快审批速度。严格审核项目建设内容,整理国家行业准入和行业规范要求,防止产能规模不符合要求项目进入。今年共受理完成85个项目的备案与核准审批。二是扎实开展“山海协作”、旧厂区改造等工作。落实4个百村结对帮扶项目及扶持资金40万元,3个山海协作项目及帮扶资金30万元。扎实推进“三改一拆”,牵头负责工业旧厂区改造和无违建工业园区创建,1-10月完成旧厂区改造项目9个,面积8.55万平方米,完成全年考核任务的.142.5%。
三、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是“十三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我局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既有积极因素,也有不利因素。从积极因素看,主要是“装备制造基础坚实、新兴产业培育逐步发力、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企业梯队支撑有力”。一是我区装备制造产业链条较为完善,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突出,企业创新意识和动力强,具有服务对接国家制造强国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坚实基础,在实现装备制造高端化发展上面临新契机;二是近年来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总量规模、产业集聚和项目建设上均有所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强,为下步培育区域发展新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服务业引培力度持续加大,重大平台和功能性项目布局不断优化,为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四是企业梯队发展优势凸显,除龙头企业运行良好外,中小型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增强了经济抗风险能力,为稳定中长期经济增长积蓄了力量。从不利因素看,主要有:一是受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影响,我区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进一步增加;二是临港工业主要产品价格持续走弱,临港工业产值、效益下滑压力较大;三是工业投资增速在低位水平徘徊,项目增量产出对扩大产值支撑有限;四是全社会综合能耗始终保持较高增幅,完成节能目标任务艰巨。
2019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需要我们以更加宏观的视野、更加长远的眼光、更加务实的心态、更加有力的措施去应对面临的复杂形势,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决策部署,以“稳增长”为第一要务,以“促转型”为主攻方向,积极应对下行压力,坚持不懈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打好“十三五”时期的第一场战役。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把工业经济结构优化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主战场。
一是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建设,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作用,增强对全区工业结构升级的带动性;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建立相应的项目库、储备库,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要深入实施“四换”,重点抓好“腾笼换鸟”试点工作,推进传统产业“机器换人”,深化老工业基地和园区改造提升,培育“工业电商换市”示范企业,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要素、效率、市场渠道等方面的问题;三是要强化重大项目建设支撑,及时跟进和解决项目进展遇到的问题,推动开工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纳库。
(二)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着力点。
一是抓好工作引导。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强化同省市信息化促进会、软件厂商或专业机构的互利合作,组建区信息化促进会,加强对区内企业的辅导,加强信息技术的供需对接,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二是抓好示范引导。推广产品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制造等示范项目,推进机器联网、厂联网、绿色安全制造等示范项目建设,推动两化融合覆盖全区工业各领域各环节;三是加强主体培育。立足本区,抓牢基础,培育一批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以“机器换人”为抓手,做好智能装备供需对接,引导企业向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装备方向发展。
(三)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助推引擎。
一是打造国际贸易集聚高地。加快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中心建设,深入推进霞浦国际物流园区国际贸易便利化,加强外贸公共平台与外贸出口产业基地建设;抓好招商引贸和品牌培育,支持鼓励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大力推进梅山保税港区跨境电商,重点突破大宗商品、工业品b2b跨境贸易模式,积极推进日用消费品b2c跨境贸易;加快进口商品展销街区和体验中心建设。二是促进冷链物流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港冷链物流中心项目提升工程、太古冷链物流项目、医药物流中心等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培育区域性食品、药品冷链集散中心;加快推进以兴港龙冷链贸易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冷链贸易企业发展,拓展商品展示、交易、分拨、配送等物流增值服务。三是加快推进“互联网+物流”模式。优化港口与城区的物流网络布局,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建设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为一体的现代港航物流服务体系。
(四)把优化企业服务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有力保证。
一是加强抓好企业联系与服务,持续深化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企业和企业服务责任人制度,帮助企业切实解决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整合服务资源,继续做好管理咨询、市场开拓、企业培训等工作。二是强化运行监测,完善重点企业月度监测制度,强化对行业领域的研究,深化对重点行业、企业的精细化分析;加强企业联系,跟踪重点企业和重点工业投产项目产能释放情况,做好潜力挖掘和增量促进工作。与统计部门做好对接,加强工业、服务业企业纳库统计的统筹协调。三是盯紧重点项目、企业的培育。切实抓好项目库建设,加大项目转化、落地力度,改善项目促进效果。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企业梯次培育和发展,加大对各梯次中拥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新兴企业和“工业四基”领域优势企业的挖掘、支持力度。
(五)把节能减排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硬任务、硬指标。
一是夯实节能管理基础。做好对各街道(镇)节能目标的责任分解和考核,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跟踪管理,对高耗能行业企业实施能耗总量与能耗强度的双控。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建立完善网上政务工作平台部门审批相关内容,规范审批流程。推进节能标准化工作,强化节能监察。结合能源审计,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后监管。二是继续开展“双百工程”,推行“清洁生产”审核。以钢铁、造纸、能源、石化、印染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加大节能科研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推广应用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百家年耗能千吨标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实施100项重点节能技改项目。积极开展“绿色企业”创建、节水型企业的创建工作。三是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等工作。做好循环化改造项目的跟踪、管理、促进工作。扎实做好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的创建工作。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规模,积极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六)把内部建设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基本保障。
一是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管理实效。二是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工作能力的首要任务,结合工作需求,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能力素养,深入调研、勤于思考,切实把所学所思转化为谋思路、促发展的实际能力,不断提升工作成效。三是勤政务实、清正廉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干净干事、廉洁奉公,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机关效能建设各项禁令规定,加强工作纪律、绩效管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廉政各项规定,自觉加强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在全局形成“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局面。
【开发区年度经济建设工作总结和思路】相关文章:
经信局年度经济建设的工作总结08-23
乡镇年度社会经济建设的工作总结08-15
年度服务工作总结及思路01-19
经发办年度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范文07-12
十五期间财政工作总结和年度财政工作思路06-19
开发公司年度工作总结及思路07-01
乡镇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08-12
开发区规建办年度重点工作总结08-12
民政局工作总结和思路_单位总结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