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作文

时间:2023-11-19 07:18:49 自传 我要投稿

自传作文【精选】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传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自传作文【精选】

自传作文 篇1

  愿你我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了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

  ——题记

  姓×,名××,娘呼“如意”,盼吾万事如意。正值豆蔻年华,诸事顺意。

  童年

  若要让我评价自己的童年,那便只有一个词——快乐。用一张照片来说吧,一个5岁的女孩,穿着一身鲜艳的红裙,一头利落的短发,捧着一个比自己脸还大的南瓜,笑眼眯成了月牙。小时候父母常常和我一起朗诵着“人之初,性本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起畅游在一加一等于二的算术世界;一起观看着那部准时播出的动画片……小时候的我像是一束光,给家庭带来了温暖,给父母带来了欢笑。

  青少年

  年岁渐长,学业日渐繁忙的同时,我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清晰的规划:我想学金融专业。一个个深奥的专业名词勾起了我的好奇心,“金融”这两个字已经深深地植在了我的心底,我想要为了它去拼搏,去努力。记得做英语习题时,总会遇到长长的阅读理解,词汇的匮乏,让我记不清那些单词的正确意义,但心中总有一种执念——也许是胜负欲,但更多的是这份埋在心底的'梦想,我不想放弃。于是我便捧着词典,与单词较劲,不会一个查一个查完一个背一个。在长时间不懈的努力下,现在我做起英文阅读来已经是得心应手,对每一个单词的事业都了如指掌。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像是一颗颗微小的光点,让我成为一束光,照亮了我自己。

  未来

  芳龄13,我正憧憬着未来。

  一天的学习任务结束后,我最爱的便是捧着奶茶,趴在窗台上望着月亮。月亮散发出的光让整个夜晚静谧而浪漫。我想,每个人一定都为这些美好献出了自己的一束光:医生,教师,程序员……我希望我能考上金融学,研究货币资金,学习管理金融资产,为国际经济献出自己的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

  我想我们都在平凡的日子里怀揣着小小的梦想,我想我们都渴望变得闪闪发光,愿你我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照亮他人,照亮自我,照亮世界的一角!

自传作文 篇2

  校园的角角落落都有我的身影,“靖哥哥”总是无处不在。你会看到一个扎着高高马尾辫,眨巴着亮晶晶的眼睛,笑容永远生动活泼的女孩,对没错,是个女孩。

  “靖哥哥”名号的由来,就像我的穿着一样,随便、易懂。永远是一个色调的胖娃娃,眉宇间却有些淡然的味道。毕竟积聚天地之灵气于一身,走路都风似的飒爽。

  做为二零XX年八月三十一日出生的“小孩”,被称作哥哥深感荣幸,当然,这并不作为我占便宜的渠道。我向来光明正大,偷偷摸摸的事儿可能因为干多了,就不觉得有什么趣味了。

  虽然外表文静,淑女,但可千万不要被我迷惑,本英雄今天不好意思的提一下当年勇。小时候与一帮不知好歹的'男孩撕名牌,由于从小力道怪的吓人,便把其中一个拎起来,快准狠的撕掉名牌后,重重的扔在地上,也实在是可怜,这个梗在三年后依旧作为大家饭后的谈资。

  当然,两极分化的我,也有乖巧听话的一面。毕竟作为双子与双鱼的后代,性格方面自然是要多彩一些的。值得炫耀似的是,我有着一副好嗓音,喜欢唱歌,尽管每次都遭到母上的毒打,但我依旧我行我素,毕竟歌不是唱给她听的。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靖哥哥”,是最好最温柔最有个性的靖哥哥,不认输坚持到底的性格也是最特别的,如有不服,欢迎挑战!

自传作文 篇3

  我于一九九五年出生于河南省延津县石婆固。我父亲跟我的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都不识字,更别说写字了。听我奶奶说,我爸爸上过几天学,上学认识的那几个字,因为没有联系,后来就全忘了。而我妈妈连校门都没进过。现在,当他们看见当时上学的那些人,个个有本事了,他们真后悔当时没能上学。于是,他们把所有的'希望就寄托在我的身上,希望我能实现。就因为这样,父母就把我送到小学上一年级,当时我才五岁。就这样,我开始了漫长的学习生涯。七岁那年,奶奶因病而仙逝了,我和父母悲痛不已,奶奶生平最疼我,一有好吃好喝好玩的东西就都给我。没想起这些事,我都会独自一人哭泣。奶奶仙逝后,妈妈跟我说,爷爷在我没出生时就去世了。

  九岁那年,我结识了几位好友:张鹏博,王文宜,张耀宽。我与张鹏博如亲生兄弟一般。一次我送他一对白兔,他高兴极了,把兔子送到他舅舅家,让他舅舅好生照料小兔子,可没过多长时间。兔子就被猫咬死了,他为这事伤心了好几天。我就对他说:“没关系的,不就是一双小兔子吗?我再送你一对。”他听后破涕为笑。王文宜,她在我心中则是一个拥有天使般善良之心的女孩。她善良,诚实,学习用功。张耀宽:我信任可交的朋友,他不出卖我,更不会背叛我。

  结实他们三年后,我的小学生涯便告一段落。我到石婆固乡初级中学开始我的初中生涯。在这儿,我的特长写字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特别在袁守良老师的指导下,让我的字更有艺术风格,富有情趣。每次书法比赛我都能得一等奖或者二等奖。我从内心感激他,是他指引我走上书法之路,没有他就不会有今天这么辉煌的我!

自传作文 篇4

  当春风与梨花相伴,当新叶与晨露牵手,当蔚蓝与碧色接壤,温馨悄然而至。而我站在晨辉下,望天空流动着我十二年来的回忆……

  我相貌平平,成绩一般,没什么艺术特长,可能是对我这个人最简单的概括了。也可以换种说法:我在这世间白走一遭了。

  当我三岁那年,踏进了幼儿园的大门。四岁随父母“北漂”,那时性格内敛的我在幼儿园找到了我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一直坚持的兴趣爱好:读书。在这沧海中,我是一粒尘。没人注意我,我也不希望别人注意我,就这样下去挺好的。

  20xx年9月来到这世间的我六岁才进入小学。在进入小学后什么都不一样了,连性格都从内敛变为了张扬。当老师让我们介绍自己时,我那谐音的名字:付进(附近)令许多人嘲笑,然后我就第一次大胆而自信的发言道:“我叫付进,付出的付,进步的进!”

  不知何时,有人跟我提起,第一次见到我时,以为我很高冷,很难相处。那绝对是他们看错了。毕竟我这人吧,真的不能用“高冷”来形容,这太虚假。跟我混熟的人甚至会觉得初见我是瞎了眼!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的三年过去了,我迈进了高年级的行列。这三年中改变最大的仍是我的性格。从“大大咧咧”到“看似大大咧咧”,中间的改变不可谓是不大。从为人到处事,我都将我的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似乎不会介意别人碰我视为珍宝的东西;不会在意别人不经意间说的一句狠话,但你若触及我的原则底线,这些事将会一件不落地抖出来。(不过还好,我的底线埋得非常深)

  我这种性格,让我似乎有两种人格,一面极端理性,几乎能包容一切错误、矛盾、冲突;另一面极端感性,连极小的`错误也不会放过,追求完美。这种性格不仅令我交了数不胜数的朋友,而且让我在作文中散出了细腻的情感,在阅读题中也能答得八九不离十,但偶尔也会犯些超低级的错误。同时我的双重人格也塑造了我独特的处事风格,我的挚友们送我一个外号:“剑”圣

  记得有一次,我问了一个朋友一个听来很搞笑的问题。内容是“我内向吗?”她惊得立马停下手中的笔,一本正经、很严肃地对我说:“如果你内向,那我立刻去医院查查我的眼睛有没有问题!”我被逗得哈哈大笑,良久才回归自己的声音。

  但我也非常讨厌自己一点——太胆小,总是不能放手去尝试一样新事物,以至于时常口是心非,不能按着自己心走。记忆中偶尔还回荡着那个画面。

  一家人出去爬山。爬到半山腰,那个高度已经接近了我的极限,我再不敢低头向下看。当然我是不会告诉家人“我怕”的,嘴上仍说着:“啊,这山好矮啊,没意思没意思,要不咱们回家吧?”我试探性的语言得到了回应:家人鄙夷的眼神。为了找台阶下,我理直气壮的说道:“算了算了,既然你们自讨没趣,那我就屈尊陪你们吧!”

  别人说我耐力好,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我要追求更好的我,我的耐力随时可能被人超越,因此我要更加努力才行。

  朝阳渐起,回走的步伐使我张望,是否某个角落还有我未捡拾完的东西?一路走来,我经历了十二个严寒酷暑,曾经的骄傲不再引以为豪,曾经的失落只能是记忆中的痛。因为,我有自己的路要走,这路上有自己的诗,自己的歌;也有自己的蓝天,自己的大地,还有这属于自己的世界。我要用灿烂的乐章奏出只属于我的生命之歌,才能在这烟火人间不白走一遭!

自传作文 篇5

  这是上个月去出差前在亚马逊上买的电子书,两本的套装,是准备在出差途中看的。然后出差的各种路上把《向死而生》看完了,再之后就是各种拖延症终于把《世界因你不同》结束了。

  在看书的过程中刷了豆瓣,看到其中有人说是整本的“鸡汤”,或者说是“畅销书”,不由得心头一紧,对于“鸡汤”和所谓的“畅销书”都会很谨慎,有这样的标签就意味着极其容易踩雷。不过最后感觉还好,如果真的算是“鸡汤”的话,那我也还是可以忍受这味道的“鸡汤”的。

  虽然,看完之后和没看没什么太大的差别,但是当中某些点还是值得仔细思考。Kindle套装中首先是《向死而生》,然后才是《世界因你不同》,但是我想,我的顺序按照李开复老师这两本书出版的时间来写吧。《世界因你不同》——改变世界我是改变不了的了,改变自己应该还是能做到的。

  我先说看完整本书之后,脑中最直接的一点感受:把整本书当作一个传奇人物的故事来看还是很不错的,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能够借鉴的地方并不多。

  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看名人的传记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毕竟路都始终是别人走的,无法复制。首先李开复老师的天赋、家庭教育、教育环境、生活环境等等,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的因素,都是普通人所不具备的。即便是遇上了“人生的大危机”——微软的官司和癌症,他也有最专业的律师团队和医疗团队提供帮助。

  所以,借鉴意义不会有太多,但也引出了看书的另一个作用,通过别人的文字,去了解一些别人的生活方式,往往这些经历是我们普通人永远不会触及到的。

  那么当中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呢?当然是有的。

  首先是李开复老师说的,关于选择工作的标准:我觉得我是很幸运的,三年前还没毕业的时候,误打误撞的找到了这么一份工作,虽然到现在影响力还不存在,但是成长和兴趣是一直伴随着工作在一起的。

  有一种说法,说是“毁掉一个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变为职业”,但是当你对工作很感兴趣的时候,在工作的时候心情就会很好,即便遇到困难也会当作是一种挑战,而不会灰心和沮丧。

  成长,就是这份工作让我觉得最神奇的地方了。在工作了三年多,依然能觉得能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以致于我根本没有想过需要换个环境继续学习。

  然后,就是这本书的至理名言了:因而,虽然书名叫《世界因你不同》,但是我并没有开复老师那种“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和能力,我只能想想改变自己这档子事了。说得也没错,改变就是需要勇气的,改变自己更是如此。

  那么问题来了,要怎么改变呢?那再说吧…

  其实自己会有很多无意识的行为习惯,自己想要发现和改变是很困难的,很多时候可能更需要别人能够提出来,把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变成有意识的才有可能接着去改变。

  最后,不要一味模仿、追随,我们更需要的是有能够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的最后,很佩服李开复老师,能够在苹果、微软、谷歌这些业界顶尖的大厂任职,而且都做出了不错的成绩,能力真是没话说。还能跟随自己内心,不断寻找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么一种勇气同样值得敬佩。

  《向死而生》——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死亡?

  同样,最直接的感受:

  在死亡面前,即便是科学家也会有很多不科学的想法或者行为,那么到底这些科不科学,谁知道呢?

  上帝是公平的,但也不是那么太公平。公平在于是人都会生老病死,谁也逃不掉;不公的地方在于资源分配,有的能够接受更好医疗条件的治疗,而有的不行。

  对于李开复老师的《向死而生》这书本身没什么好说的,无疑就是告诫所有人,需要从年轻就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不然身体欠下的债始终是要还的;读后感除此之外也有面对疾病、死亡悲伤等重大失落时产生的“五个阶段”的心理反应——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重要的还是心态,以及积极配合治疗。

  也就在这期间,新闻中总是时不时报道出名人去世的消息,在这些知道这些消息之后,似乎只能愿逝者安息,总觉得不是滋味,但又不知应该以什么心态去面对、甚至是面对亲人的离开。

  有这么一些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但是又都还没有想明白,先列出来,如果以后有相关的感想再整理吧,其中后面那个是我们公司泉总在群中提出来的:

  如果我们得知自己、或者亲人将在不久之后去世,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或者亲人死亡这件事?如果是自己的话,那在这段时间中,想要做些什么才能让自己觉得此身无憾?如果参加自己的葬礼,会写怎样的悼词总结一生?自己死后想给自己写怎样的墓志铭?

自传作文 篇6

  阅读了《甘地自传》这本书以后,我对于甘地这个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从甘地的一生轨迹当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我觉得《甘地自传》这本书有助于我们青少年真正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上的一些事情。而目前的青少年往往也是在学校读书,对于社会上一些现象没有接触的机会,更加就难以深层地思考人生。而这本书的非同寻常之处恰恰就是向我们揭示出了一个真实的社会问题。

  这本书通过描写甘地的一生,透露出了甘地一生是深爱着他的`国家,无论如何努力都是为了他国家的人们。可以说,《甘地自传》写的是一个人的传记,也可以理解为是写了一个人如何为国家奋斗的历程。

  读完《甘地自传》我很受启发,我意识到了人不应该总是为个人生活而奋斗。当自己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就应该涌现出像甘地这样的人物,他们奋斗为国家,最终为国家做出了一定贡献。我们也可以从书中清楚地知晓到:甘地是一个爱国的人,这种爱是一种不求回报地爱,是一种伟大的爱。

  总之,阅读《甘地自传》我感触很多,推荐大家阅读。

自传作文 篇7

  我叫熊贝,今年九岁,就读于黄冈市实验小学三年级,别看我年纪小,可是个名副其实的“精灵鬼“,小姨常夸我“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呢!

  我这张小嘴巴只要看见香喷喷的饭菜就想立马尝一尝,好像嘴巴里长了很多馋虫一样,我吃小馒头小包子都是一口一个准的,才懒得慢嚼慢咽,吃完饭我转悠两圈还能吃很多零食,妙脆角、薯片、辣皮等等都是我的最爱,有时候妈妈担心我吃多了消化不好影响健康,就禁止我吃零食,可是我就会转转小脑袋,咕嘟着小嘴巴,停着个小肚子,撒娇的'说:“妈妈,你看我胖乎乎的样子是不是很可爱啊,你就让我再吃点吧?”妈妈招架不住我这又可恨又可气的样子,狠狠的说:“看你吃成个小胖子就不美了,怎么办?”我只管享受美食,认为把自己吃的胖胖的才有力气,男生也不敢欺负我。

  我性格比较活泼,每次跟爸爸妈妈出去玩,看见我喜欢的熟人我就会大方的打招呼,因此大家常夸我懂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不过我也是有个性的,看见我不喜欢的人我是懒得搭理,因此也常听人说:这个小孩子脾气还不小啊!”

  虽然我在家里有时候表现得很糟糕,可我一直孝敬长辈,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虽然我在学校里不是第一名,可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我的兴趣爱好很多,也喜欢交朋友,你们愿意做我的朋友,和我一起分享美食,共同成长吗?

  

自传作文 篇8

  鼓励,是学海中劈波斩浪的桨;鼓励是人生中相互依持的拐杖;总在汹涌波涛中给予你无穷的力量,总在低谷中增强你的自信!

  ——题记

  大家好,我叫“鼓励”,是大家的老朋友们了。我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夏王朝一直到21世纪,哪个成功者的身上不闪耀着我的熠熠光辉。什么,“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我这可不是信口开河,上面题记就是对我的最好总结。“口说无凭!”好,那我就去找几位证人。

  瞧,那个身披铠甲的将军: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拿青龙偃月刀,是关羽!“关大哥,”我双手作揖,“我是鼓励,您说我的作用大吗?”“大,大得很。想当年,我南征北战之前只是无名小卒,成天忧心忡忡,壮志难酬。多亏了兄弟们的鼓励,我才矢志不渝,最终扬名天下的。我可是要好好感谢你呀!”“不客气,告辞了!”怎么样,我没自吹吧!“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好,我们再去找。

  看,那个只穿了一只补袜子,头发乱糟糟的`,正吹着肥皂泡的老头,他是牛顿,让我们询问他。“牛大院士,我叫鼓励,您说我对您有影响吗?”“有,小学时我考试经常不及格,但父母始终鼓励我,令我自信不灭,最终研究也了力学三大定律。要不是亲朋好友的鼓励,我怎能坚持到现在呢。”“不打扰了,再见。”怎么样,心服口服了吧。

  我的作用是很大的,在你跌倒时,将扶起;在你灰心时,点燃希望之火;在你迷茫时,为你拨开迷雾。什么,我离你太遥远?怎么会,我每时每刻都围绕在你的身旁;一瞥目光、一句话语、一次掌声、一个喝彩……用心感受我吧,我会为你带来无穷力量。

  莘莘学子们,在这“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中考之前,我更是竭力为你们服务。“不要慌,你一定会成功!”“我相信你……”这句句热情中肯的话语不正是我们的友谊体现吗?

  赞曰:燃起他人希望之火,重塑他人自信之心。同学们,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自传作文 篇9

  我来到人间已经渡过了12个春秋,我的出生给家里增添了许多欢乐。在温暖的家庭里慢慢地成长,从一个不懂事的幼儿变成了一个有礼貌守纪律的少年。

  听妈妈说过,婴儿时的我胖乎乎的,好聪明,刚到了九个月就会说话了,把妈妈叫得很开心;10个月就会学走路了,摇摇晃晃,东倒西歪但不让我扶,有一次从床上掉下来至今脸上还留有伤巴;奶奶说我四岁开始就很有礼貌,路上遇见熟人都会叫人。

  一眨眼的功夫,时间老人已把婴儿时期带走了,幼儿时期缓缓走来,我对幼儿园很不喜欢,妈妈送我去幼儿园很不甘愿,有一次下课后,想回家了就去爬铁栅门,被老师和妈妈批评后才慢慢地安下心来。小时候我有坚强的意志,记得六岁那年,眼科医生说我弱视,妈妈给我配了一付非常贵重的眼镜,我带上后感到已不好看又很麻烦,就不愿意带,结果我天天下午跟爷爷打羽毛球,不到一年的功夫奇迹就发生了,我的视力恢复到正常了,一家人都很高兴!

  幼儿园毕业后,我进入了铁西小学读书,在这座优美的校园里,我对学习有比较大的变化,表现比较积极,一年级第一批就加入了少先队,语文组长。在学习上能多看课外书籍,经常去剑英图书馆借书或去新华书店看书,同时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坚持每个星期写一扁日记,因此语文成绩比较理想,对作文比有兴趣,作文经常被老师表扬;数学成绩还算可以,但是英语一直是我的弱项,总感到压力好大。

  进入六年级以后,已使我渐渐懂事起来,我也不再贪玩了,开始练习毛笔字了,喜欢在网上发表我的日记、作文;我也再不会抱怨作业的多少了,学会了化压力为动力,学会挤海绵似地挤时间了,遇到困难,我总是想:我小时候能克服困难写日记,现在这点小困难就不能克服了吗?正是这种信念,始终支持着我,使我勇敢地站起来。

  我比起小时的`我确实是进步,可是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学海无涯,我还有许多东西不懂,我想:只要有远大理想,带着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勇气走下去,就能够迈进成功的殿堂,就能对国家有贡献!

自传作文 篇10

  在孤独中回归自我

  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纯粹的自在的黑暗中点亮一盏灯——荣格

  唯有极少数的灵魂拥有宁静的心灵,以洞悉自己的黑暗,而开创分析心理学的大师-荣格,便是这少数之一。荣格以科学的态度,直面复杂而隐微的人性。他自喻为提着一盏小灯在黑夜的浓雾中行走的人; 他探索世界文化中幽暗的深处,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中,来理解人类的幻想和梦境; 他提出的原型理论、集体潜意识、心理类型等概念, 深刻影响了整个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

  不止一次阅读这本书 ,但每次走进这个诚实的心理学家的内心世界,都有新的启迪和发现。

  荣格于自传中称呼自己的童年是一个"拥有秘密的孤单的小孩,"到了80 岁时,则以下列文字表明心迹:"我是个孤儿,举目无亲;我浪迹天涯,我是一个人,与自己对立,我是个年轻人,也是老人。…对每一个人来说,我是必死的,我不在时光的轮回中。"依此看来,荣格对自己的定义由孤儿开始。孤独,孤独感是古今中外不可避免,富含丰厚信息的感受。而荣格,这位心理学的重要开创者如何将自身成长经验中的孤独转化成创造和自由,乃至发展出博大精深的荣格心理学,正是对当今社会提供了一个不同的看待孤独的角度。纵观荣格的生命轨迹,亦会发现是如何将其个人的孤独经验转化为其独特理论的。

  孤单的童年

  这个孤单内向的孩子,花了最多的时间自己游戏和思考,许多影响荣格一生,甚至贯串其终生思想的早期记忆,包含了梦境、自创的仪式、游戏…等,都在荣格的童年时间发生。比如说他常常坐在石头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思考着:"我是那个坐在石头上的我呢?还是上面坐着他的石头?"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如此认真的思考这样的抽象问题,的确不是常见的事。这样的提问法,和中国道家思想家庄子,梦后醒来的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是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在蝴蝶的梦中成为庄周?"

  小孩在成长过程中,大都会创造一些属于自己或是同伴的仪式,这些扮演游戏可以帮助孩子适应当时的环境,或是学习社会化,但是小荣格将这些点点滴滴都藏在心中,并认为自己童年岁月的本质就是"心中藏有秘密"的小孩。他从来不对人说对于耶稣会修士的恐惧,或是对于石头和小人之间的对话,或是三岁时关于*具的梦…这样努力藏住秘密,对他的生命造成一种几乎难以忍耐的孤独。

  一个三岁的孩子,没有将让他恐惧的梦告诉任何人,而选择将秘密藏在心中,这是和一般孩子很不一样的决定,他的本能似乎已经告诉他,他必须一个人孤独的探索这些秘密。可能正由于自身深刻了解保守秘密的痛苦,和经由遗忘秘密可能对人造成的心理和行为伤害,他在后来和病人的工作中,致力了解他人心中的秘密,透过让隐藏的秘密曝光,避免沉重的秘密(如被人格面具压抑而深潜在无意识的阴影)影响个人正常的思考和生活。为了探索人心中的秘密,他并且实际发展出不同的工作法,如:"字词联想"、梦的分析",了解潜意识底下未被意识知晓的秘密…

  在这里我们看到"秘密"对于孤独造成影响的两种面貌,一是因为要保有秘密,而努力培养自问自答、独立思考的特质;二是因为秘密压抑在心中,而造成内心的疏离甚至扭曲,当扭曲的情形越来越严重,要隐藏的越来越费力的时候,则成为精神疾病,这方面已经由弗洛伊德对于无意识研究的发现,而逐渐为世人了解,荣格则在瑞士以字词联想来对这方面做研究。所以荣格认为隐私并不等同于孤独,却是孤独的重要家族。当有秘密藏在心中,不能对人诉说,以荣格的语言就成为:对生命造成一种几乎难以忍受的孤独。心中藏有许多秘密的人,即使在人群中也会觉得孤独,这种情形称为在互动中的孤独。我们从荣格的回忆中,可以看到这种形式的疏离。

  中学时代

  "我觉得自己成了孤家寡人,被迫成为某种对人有威胁的东西,因为这便意味着受孤立,而这对于我来说是更为不愉快的,而我也较以往更为经常和不公平地成了替罪羊。"

  作为 12 岁的小学生,荣格有一次特殊的体验,他认为自己被迫产生了一些恶毒的想法,他极度害怕自己会因此犯下最恶毒的罪:反对圣灵的罪愆。但是他越是反抗思考,力量越是强大,终于,当他抱着进入地狱的决心,让思想直接冒出来而不加以抑制的时候,他看到了坐在天上宝座的上帝,拉下屎来打坏地面上庞大精美而辉煌的教堂。这样的画面对一个努力跟随上帝的孩子来说,真是沉重。他觉得自己是得不到恩宠者,同时又是上帝的.选民;既被诅咒,又被祝福。荣格用了强烈的字眼来形容这个情境,而这又成了另一个要被保守的天大秘密,让他更清楚自己的孤独,同时,也和父亲和家人的距离越见遥远。

  另一方面,他认为自己是因为服从上帝、不再对抗,于是上帝才向他显示他的智能和仁慈,给予了小荣格重要的信息:他召唤人们,分享自由,强迫人们放弃自己的观点和确信的事物,好毫无保留执行上帝的命令。上帝反对遵守传统,不论何等神圣。在荣格的回忆中,这个非常重要的经验,从此影响了他对上帝、耶稣、和教会的想法,并认为个人要从自身体会上帝的恩典,否则会陷入他父亲后期所面对的困难:没有实质体会的干枯信仰。从完全孤独中,直接从内在体会上帝恩典,()形容为"回归自我"的完成。

  这种孤独感与一八三三年诞生在孟加拉国地区的拉玛克里希纳的故事有相识之处。拉玛克里希纳试图透过孤独和苦修,一个人住在森林里隐修,历时十二年。他祈祷和静坐的时候,会有小鸟在他头上啄食东西,而蛇则盘缠在他身体上。不管是蛇、小鸟或是拉玛克里希纳,都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两者不同之处在于:荣格只有十二岁,并且与家人同住。但是感受到的孤独感却是相似的,他以自己的形式,奋力完成内心中与上帝的直接会遇。荣格似乎为我们指出一个可能性,从孤独中完成"回归自我"的旅程,不一定是在遥远的地方,或是远离市集的山林,甚至与年龄无关,而可能更与坚持和勇气有关。正如,中国道家哲学思想——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追求自我完善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径去才能体会得到,更高层次隐逸生活是在都市繁华之中,在心灵净土独善其身,找到一份宁静。

  在孤独的极致中,体会到最深沉的交会。

  1913 年和弗洛伊德决裂之后,荣格陷入崩溃,和自己精神上的父亲—弗洛伊德决裂,严重打击荣格,使他陷入后来将近十年的黑暗期。这种陷落的严重程度,似乎是另一种形式的丧亲历程,必须透过长时间的疗伤、自省…才得以走过。但是当他走出这段黑暗时期后,他以自身经验提出中年危机亦即转机的看法,丰厚了自体化历程的理论。这段时间,他与同事朋友们疏离,停止大学的教职,接个案量减到最少,几乎完全从俗世退出。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这段时间他多在湖边散步,观察水中生物、玩沙、玩石…在和自己相处的过程中,他看到内在意象、也听到声音,从看到的景象,他甚至预测到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这些奇特的经历,有人将之描述为荣格的精神分裂过程。

  在此时期,他也遇见了自己的心灵导师——费尔蒙,费尔蒙是一个有翅膀的智慧长者,他在荣格接下来的生命中,一直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在荣格的描述中,费尔蒙则是只有荣格才能看到的个人心灵指导者。

  以荣格的处境来说,他的孤独中有家人环绕作为背景,有拟人的费尔蒙代表智慧的对话者,有整个大自然作为间接的思索对话对象。使他虽在精神上退居个人的孤独世界,生活上仍有家庭支持,内在则有智者和大自然与之对话。在这片交织的立体网中,我们看到退避孤独状态中的荣格,仍有外在世界的存在,他曾经特别提过:"家庭是支持他不崩解的重要因素。"

  荣格形容自己是孤独者,但是从他的回忆录中,我们看到他在伯戈尔茨利精神病院工作期间,有能力聚集众人组织研究机,与弗洛伊德相识之后,担任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会长。隐居湖边的同时,则在附近与友人共组联谊性的俱乐部,一直到后来分析心理学发展起来之后,他组织或是支持参予了各种大小不同的活动,互动的人群涵盖心理研究人员、物理学家、艺术家、政商贵贾、新兴媒体到一般大众。这样的人际互动其实是非常全面而广泛的立体网络,网络中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为分析心理学提供贡献,也在其中找到各自完成自我实现的可能性。

  荣格除了有他自己较为熟悉并认同的内倾人格,同时也具备有和人沟通互动的外倾人格特质。后者让他在往内以自身为研究对象的同时,也同样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希望找到适宜的沟通和对话方式,透过这样的沟通努力,他找到表达自己的方式。摘自原文"在交会的极致中,人有可能会突然体会到最深沉的孤独,而在孤独的极致中,人又可能会突然体会到最深沉的交会。"

  孤独中回归自我

  荣格在自我感到孤独的过程中,渴望了解与被了解,他以此为动力和养分,探讨如何将个体我中感受到的一切,用他人可以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发展出理论、概念,最终成为思路严谨又同时保持变动弹性的分析心理学。他在孤独的自我探索中,创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将孤独之感受发挥到极致之美。

【自传作文】相关文章:

自传的作文05-19

我的自传作文05-18

关于自传作文05-19

自传的作文【荐】05-22

【热】自传的作文05-22

【推荐】自传的作文05-22

【热门】自传的作文05-22

有关自传作文05-27

关于自传的作文05-31

有关自传的作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