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文章

时间:2024-11-18 13:45:31 家庭教育 我要投稿

家庭教育文章锦集【13篇】

  家庭教育文章 篇1

  在即将踏入为人母的行列中,我忽然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当有人问谁决定了孩子的成长?谁影响了孩子?我发现父母才是孩子的导师,是孩子寄予的希望。“父母”多么伟大神圣的字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陪伴孩子的.内心世界管好自己的情绪。给予孩子尊重,制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从自身做起,孩子从出生到咿呀学语,陪伴孩子身边的是父母。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好与坏是靠父母的引导与教导。“身教大于言传”,对于孩子我们学会赏识对方赏识孩子,做孩子的伯乐。同时做一个好妈妈好老师好朋友。

家庭教育文章锦集【13篇】

  孩子是家长父母的最大事业。人生在世,由少看老。父母可谓原件,孩子就是那复印件。孩子的一生都是在父母的引领下,家长是孩子的表率。孩子处于学习探究阶段,没有光明的那盏灯,孩子会慢慢走向黑暗。父母是孩子的未来,孩子是父母的未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所谓优秀就是要当能力不够的时候,勤劳来凑。有些人,生而会之,学而会之,觉而会之。而我们不管处于那个层次,都要时刻提高自己,无论修养,知识,智慧,境界,胸怀,那么孩子才会有所影响,也会变得优秀。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过去,感恩现在所拥有的。人活着呢,不要因为没有的而生气,要为拥有的而感恩。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具有重大的影响。不管是生活还是在社会中,我们做父母的要经营好自己的家庭,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庭经营是生活的一种手段,家庭好了,人也就好了,日子也就过好了。

  家庭教育文章 篇2

  瓣上曾有一个小组叫“父母皆祸害”,由于使用了全称判断,引起很大争议。但如果修改一下措辞,说“有的父母是祸害”,就没问题了。比如那些家暴的父母,那些把孩子送进暴力戒网瘾学校的父母,称之“祸害”不冤。

  有一对父母刷新了“祸害”的底线。他们利用儿子“碰瓷”,一次次地强迫儿子在三轮车拐弯或快速行驶时摔出,借此敲诈三轮司机。最近警方抓获了这对父母,这个冷血超出寻常想象的故事,才得以被挖出。

  卢勇、文丽是从四川山区到浙江务工的夫妻,带着一双儿女,小金就是那个倒霉的儿子(三人皆化名)。根据文丽的介绍,小金原本是一名留守儿童,后来成为一个“成绩倒数、打架斗殴、不服管教”的问题少年。对自身生存现状的不满,加之孩子的“不听话”,叠加起来就成了这对夫妻“逼子碰瓷”的最好理由。

  殊不知,这种理所当然也铸就了两人在法理上的最大错误:无论何种境地,孩子都不是父母犯罪工具的工具。这是毋庸置疑的,是原则问题。

  他们最大的恶,是以身处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身份,却把“刀”伸向更弱者。

  首先是孩子。无独立生存能力、无实际反抗能力,这些在别的家长看来是孩子需要格外关爱的原因,在这对父母看来,恰是要挟孩子就范的资本。当儿子因为碰瓷枕骨骨折时,他们的反应是“趁现在骨折,我们多做几次。”正如小金说的,“他们像吸毒一样上瘾了。” 如此行径,真是对“父母”称谓的讽刺。

  “碰瓷”的对象也是更弱的群体。他们挑选的三轮车车夫十有八九是残疾人,这些残疾人开三轮只为维持温饱,但又因为没有营运证所以害怕事故和报警。这对父母别出心裁地从中发现了“商机”。儿子不忍,母亲却说,“不骗他们骗哪个?开汽车的吗?我们能敲到竹杠?” 其残酷冷血,可见一斑。

  这对冷血父母虽然声称生活压力让他们“变坏”,但丝毫不值得同情,只有孩子是无辜的。而无奈的是,警方已查明他们的恶行,却还是准备为文丽办理取保候审,原因是“至少让两个孩子能有母亲照顾。”这种两难的'局面也反映出眼下社会保障,尤其是对违反犯罪者子女保障的不足。

  每有类似父母出现,总有人主张剥夺监护权。理论上没有疑问,但现实中总行不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剥夺监护权之后孩子去哪儿?

  我国目前还缺乏成熟的未成年人救助机构与完善的救助机制。一些不法分子“深谙此道”,故意带着孩子作案,一旦被抓就拿“孩子没人照顾”为由企图逃避法律制裁。

  一个孩子出生在什么家庭,摊上什么父母,自己没有选择权。但现代社会里,保护孩子不只是家庭的义务,也是社会与国家的义务。当监护人严重失职时,社会不仅要迅速把孩子解救出来,更要有能力、有条件把孩子安置好。说到底,孩子的命运不该由出生决定。“逼子碰瓷”,为我们揭开了原生家庭无力抚养与教育的情况下,未成年人成长之困境。

  家庭教育文章 篇3

  家庭教育是个长久的话题,“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引发多方讨论。教育局虽有文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但这个都是个大框架,到底如何正确进行家庭教育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对此,有几位权威教育专家为我们来做个指导:

  【对话人:刘焱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鲁善坤代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长),张济顺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孙惠玲委员(天津市河西区副区长),李冬妮委员(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院长)】

  孩子不是家长手中的风筝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盼望子女光耀门楣,这背后反映出一种不当的子女观。”刘焱委员强调,“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并没有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来尊重与看待,而是将孩子视为自己私有,视为自己手中的风筝。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中国家长为孩子设计太多、奉献太多,却也牺牲得太多的原因。”

  “除了受传统观念影响,还有现代社会的人才评价机制、选拔机制等原因,让家长感到压力重重,不由自主地将孩子的培养视为一场无形的比赛,总希望能让孩子起跑早一点、竞技能力提升一点,从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胜出。”鲁善坤代表指出,“事实证明,对孩子严厉,并不一定起到很好的效果,相反,不当的教育方法还容易导致孩子心灵的扭曲,甚至出现叛逆、轻生。”

  张济顺委员也强调:“压力式的家庭教育是站不住脚的。大部分棍棒式的家庭教育违反基本人性,压抑了儿童自由发展的天性,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在重压之下会自暴自弃。”

  不能把孩子当成“投资”

  经常听到不少家长抱怨:“人家孩子行,咱家孩子凭什么不行?”很多代表委员表达了这样的观念:每个孩子都会在成长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个体特点与差异,学会发现并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是目前我们家庭教育急需的。

  “孩子在独立发展过程中,会遵循一般的发展规律,也会呈现出个体特点,同样是学习一样东西,有的学得快,有的学得慢。家长应该善于了解与发现,从而创造条件,让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优势领域得到全面发展。”刘焱说。

  “和郎朗同时练钢琴的孩子成千上万,但真正脱颖而出的有多少?这说明孩子的成长是个性化的,依据其自身天赋和个性发展,家长不应以模仿、从众、单一的模式教育孩子,而忽视了固有的家庭文化。”孙惠玲委员强调,“家长不能把孩子当作‘投资’。教育要有前瞻性,培养孩子的眼光不能仅仅局限在当下,而是要考虑到20年、30年之后,要让孩子具有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现在很多家长往往只看到智力开发,注重知识和才艺的学习,却忽视了孩子身体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的养成及审美情趣的培养等。以学钢琴为例,很多家长并不会带孩子听音乐会来提升音乐兴趣与素养,而是将钢琴课变为课程训练强加于孩子。其实,审美情趣与道德修养才是家庭教育需承载的重要内容,是在家庭生活中耳濡目染逐渐形成的。”刘焱强调,“别把家庭教育当成家庭课堂,那就失去了家庭教育本真的意义。”

  建立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

  代表和委员们强调,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家庭教育的困境是整个教育制度困境在一定程度上的显现。倡导理性的.家庭教育,离不开教育制度的改革。

  张济顺强调,首先要从完善高考制度做起,深入探索多元评价体系,通过自主招生制度、一年多次考试、提升高中综合能力评价在高考录取中的权重等“稀释”高考压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帮助家长和学生以平常心来对待学习,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会说‘非985不要’、‘非211不要’,这是一种显性歧视,背后还隐藏着中国社会对教育评价的误区,名校与一般校的差距被刻意强化了。这种不合理的评价机制更将名校塑造成一个神话,成为父母的唯一目标,从而进一步促成了不当的家庭教育观。”李冬妮委员强调,“改变这一状况还有赖于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只有当基本生活不再成为难题,人人有能力追寻自己的爱好时,人们对教育的评价才更趋于合理。”

  孙惠玲说,“我发现很多教育理念先进的国家更强调对孩子学习能力、自信心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不是知识与技能的开发,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从国家发展与民族强盛的长远来看,培养出学习能力强、具有较强自信心与责任感的下一代更加重要。”

  家庭教育文章 篇4

  谈起家庭教育,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用什么教育方式方法把子女培养好。教育方式方法就像是过河的船或桥,是完成家庭教育任务、实现家庭教育目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其实,比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支配着教育方式方法,决定着教育方向,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家庭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家庭教育是一代接一代延续下来的。现代家庭教育不可能不受到传统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一贯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所以,要批判地继承家庭教育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家庭教育服务。特别是当今社会,人们所面临的生存、生活环境与过去大不相同,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应重新审视传统的家庭教育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

  需要树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有哪些呢?

  正确的评价标准。评价子女的标准是一个指挥棒,指引着子女的发展方向。方向正确,才有可能成才。长期以来,家长们评价子女的首要标准是“听话”,这其实是封建家长制的典型产物。今天,劳动场所早就从家庭转移到社会,社会生活首先需要的是具有独立意识和能力。若再沿用传统的评价标准,就会束缚子女的思想和行为,以致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因此,应把独立意识和能力作为评价子女的重要标准。

  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对子女个性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传统家庭里,家长往往是一家之主,地位特殊,权力极大,对子女有支配权,甚至能决定子女的前途命运。在这种关系下,子女很容易形成俯首帖耳、唯唯诺诺的个性,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现代社会需要培养自尊、自信、自强的性格。这就要求父母树立以子女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子女的合法地位和权益,注重运用民主的教育方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

  丰富的实践教育。家长教育子女,天经地义;子女接受家长教育,理所当然。但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往往是灌输式的。家长说什么,子女就听什么;家长让做什么,子女就做什么,子女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这种教育模式,束缚、禁锢人的头脑,很容易扼杀子女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提高子女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家长应解放思想,让子女在实践中经受锻炼,主动接受教育。要变被动接受家长的“言教”为主动接受实践的教育,通过实践增长才干,提高适应社会能力。

  开放的家庭教育模式。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寓教育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生活方式和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的素质起着“型塑”的作用。培养现代素质,需建立现代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家庭教育模式。应立足家庭,面向社会,主动打开“家庭城堡”的大门,让子女充分接触社会生活,以社会为课堂,以社会生活为教材,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应让子女用自己的眼睛看社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社会问题,向社会生活学习,开阔眼界,丰富经验,了解社会,提高社会适应性。

  家庭教育文章 篇5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对象,很多事情孩子都会学习父母,那么你知道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是如何教育的呢?孩子犯错后,你的第一反映是什么?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成长,特别是当孩子犯错误以后,父母的第一反映。对孩子整个人生观,世界观都有很大的影响。孩子犯错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孩子犯错后父母两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第一,孩子犯错后第一反映是惩罚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错以后,第一反映就是拿出父母的权威,教训孩子。还美其名曰“要让孩子长记性”,但这样做真的能长记性吗?

  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带孩子出去玩,中午吃饭的时候。点了孩子最喜欢吃的一个蒸菜,因为是自助式的,什么都需要自己动手。小孩跟他妈妈一起去端菜。小孩要坚持自己端喜欢吃的菜。妈妈说太烫了,我来帮你多。小孩还是坚持自己做。妈妈就在后面跟着他。

  快端桌子旁边的时候,不知是因为太烫了的原因,还是小孩太着急吃的原因。他的手一不小心把碗掉地下了,整个菜洒到一地 。他妈妈从后面冲过,直接开打。边打边说,我让你不要端,你偏要端。这下好了吧,你不用吃了,站到墙壁面壁思过去。不惩罚你长不长记性,小孩带着委屈,乖乖的走到站到旁边去了,眼泪哗哗哗就掉。看样子平常犯错也是这样子的。

  但这样真的能解决小孩的问题,能让小孩长记性吗?小孩犯了错,内心一定也非常难过,加上自已最喜欢吃的也不能吃了。内心一定难受极了,加上妈妈的责骂,这不是二次伤害吗?我赶把小孩子拉过来,并给小孩重新点了一份。

  孩子犯错后第一反映是惩罚

  第二,跟孩子一起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还有一种爸爸妈妈,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首先不是来责备孩子,打骂孩子,而是跟孩子一道来认识错误在,解决问题。爸爸妈妈以身作则,来教育孩子该怎样来做。

  有一位在书店工作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和他妈妈的故事。有一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有一位小男孩拿着两本书来找她。这两本书已经很旧了,我就问“小朋友,怎么啦”。小男孩说,阿姨对不起,这2本书是我之前偷的。然后小男孩就眼巴巴的看着他妈妈,他妈妈跟我解释说,一个月前小男孩带回两本书,跟他说是学校老师发的。但今天开家长会以后她才知道,学校根本就没有发过这两本书。细问才知道,是小孩子跟小朋友,一起来书店玩的时候,他自己喜欢的这两本书,就带回家了。今天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妈妈就马上教育孩子,跟孩子讲道理,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错误在哪里,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本着自已做错事,自已要勇敢面对,并找去解决问题。才会有小男孩拿着书找他的事情发生。

  我什么也没有说,给他开了单。本来这两本书可以打六折,但是他妈妈还是坚持付了全款,为这位妈妈点赞,也为这位小朋友点,虽然他之前犯过错误,但我相信他后面的人生,会走在正确的路上,会一个很好的未来,因为他有一位优秀的妈妈。

  跟孩子一起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孩子犯错后,你的第一反映是什么?直接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长,会犯不少的错误。我们爸爸妈妈要和孩子一起,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面对这些的错误,用正确的方式中去处理错误,在错误中学习,孩子终将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家庭教育文章 篇6

  《虎妈猫爸》热播,让家庭教育成为了时下热门话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双方该扮演怎佯的角色,也成为了现实生活中让很多家庭困惑的难题。而就这个话题,记者采访了北京西城教研中心王老师,她用自己的切身体会,阐述了一个观点:身为孩子的父母,本就不该成为“猫”,威为“虎”,而是要用人的思维和孩子进行沟通,这远胜过当“猫”做“虎”。

  王老师告诉记者,无论是虎妈猫爸,还是虎爸猫妈,这样的定位在家庭教育中非常不人性化,这无异于把父母双方划分成了两个类型,而这两种类型恰恰是强弱对比分明的“虎”和“猫”。这样的局面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是非常不利的。“若孩子年纪尚小,在家庭内部这样小小圈子中都感受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日子一长,那在他(她)幼小的心灵中,就会产生心灵的扭曲和对人生的误解――准强势谁有理。倘若孩子逐渐长大,这样当‘猫’做‘虎’的局面无法改观,那孩子就会有意识地去钻空子――要么糊弄‘猫’,要么糊弄‘虎’,这是孩子寻找亲情呵护的天性。可是,正因为如此,家中的‘老虎’便更不能容忍,而‘猫’也会更深度地做和事佬。在这样家庭成员之间都不能做到人与人平等的教育,最终极有可能导致失败,这种失败往往不是表面现象,而存在于孩子的内心深处。”

  王老师表示,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同时,在教育孩子前,一定先私下达成共识,而后在家教的过程中,让孩子看到父母态度的一致,思想的―致,不仅没有“猫”和“虎”,甚至连一个昌红脸,一个唱白脸的都没有。当然,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让孩子体会被尊重的过程,而不是在责备训斥一只“虎仔”或“猫仔”。王老师说:“用人的思维彼此沟通,远胜过在孩子面前当‘猫’做‘虎’。反过来,当孩子渴望自己的想法能够有人倾听的时候,他完全可以作为―个完整独立的人,向自己的父母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战战兢兢地面对无法沟通的‘猫’和‘虎’。”王老师坦诚地告诉记者,“虎妈猫爸、虎爸猫妈其实是我们家庭教育存在多年的误区,而这个在家长中普遍存在的误区,正在潜移默化地伤害着我们的孩子。这不是危言耸听,所以希望打算或正在做着虎妈猫爸、虎爸猫妈的家长们,赶紧收手,给孩子―个身心更加愉快的生活空间。”

  家庭教育文章 篇7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家长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可有些家长一点活也不让孩子干,说是只要让孩子管好怎样学习就行了,读书才是最重要的。这一观点我很不赞同。

  孩子读书到底为的是啥?还不是为了将来投身于社会能够立足罢了。那你没有能力咋混呢?我们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能力需求。首先,应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汲取经验。但也得读好书,才能更好的掌握。读书不能读“傻”书,要将从书本中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所以这些都是互相循环的,相辅相成。从劳动中,体会快乐和乐趣。现在的中国家长就是太过于重视学习和溺爱自己的孩子,而轻视于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溺爱不等于爱。

  在现代社会里,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这样父母的爱就都献给了这个孩子。对这个孩子过分地疼爱。

  一次在大街上走,我看到一个小孩在路上摔了一跤,他只是被一块小石头拌拉一下,这件事本是一件再也普通不过的事啦,就是小事一桩,小孩子摔一跤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却让我想到了如今的中国家长。当这个小孩子摔跤了以后,他的父母必会百般呵护地说:“我的小宝贝儿,没事吧,疼吧?”有些家长甚至会带孩子全面调查一下。这是不是离谱了些,本是一件极普通的事在中国家长的眼里是都么重要的一件事呀!这不是爱,是溺爱!这反而会使孩子失去自主能力和缺乏自立心理,最终全面的依赖父母。“挫折孕育着成功”要想孩子成为一颗小苗,那不经风雨怎能在这多面的社会圈子中,茁壮成长。

  我觉得还是让孩子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也要抓住学习。这样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再会很轻松。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还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长大了才能让父母少操点心,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如果家长不让孩子劳动,把所有事情都包下来,那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一些缺陷。像这样惯养他们,长大了只会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物。

  我同样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可我的父母从来就严格地要求我,多做一下家务活。我的能力也慢慢地得到了培养。暑假的中午,父母不在家。我也只好自己为自己做饭,时间长了我也便学会了。甚至还能为大家露一手瞧瞧。劳动并不难,不知你愿否?

  在现在激励斗争的社会中,有许多有能力的人,但你是否有本事与勇气和他们竞争。个人的能力在于培养。在一次次失败和成功之间积累经验,这样你才会越走越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要你愿意不断磨练自己,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家庭教育文章 篇8

  昨天看到一个视频,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在楼下小区玩耍,小孙子拿着块大石头,哐哐哐地砸着路灯柱子,好好的一根柱子被砸得花脸,柱身上一个一个的小坑子。有路人看不过眼,提醒大人要管好孩子,别让孩子砸路灯,破坏公物。

  孩子的爷爷奶奶不以为然,说他只是个孩子,什么也不懂。也没有阻止孙子的行为,反而是走到另一边去,让孙子砸着另一根灯柱玩儿。路人继续上去劝说,老人反而凶狠地说:“有本事你上派出所叫警察去,爱咋咋滴!”

  这两位老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行为是在破坏公物,即使意识到了,他们也会觉得,孙子喜欢砸就得让他砸,他们乐意宠着!妥妥的被惯坏了的熊孩子!

  虽然现在国家鼓励生育二胎,但是大多数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经常是所有人都围着孩子转,有什么好吃的,第一时间给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就马上给买。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养成任性、骄纵的性格,他们觉得大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能体谅父母的付出和辛劳,不懂为别人着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多半会变成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溺子如杀子”的道理,但是家里只有这一个宝贝,所有的爱都给他并不过分,只是要把握好分寸。有的父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溺爱孩子,有的父母是忙起来就疏忽了孩子的管教,等到发现孩子已经养成了坏性格,才后知后觉地想纠正,这时可能就晚了。

  怎么判断孩子有没有被宠坏了呢?看看下面4个迹象,如果你的孩子符合其中几条,那么作为家长的你就要提高警惕了!

  1、经常发脾气,不尊重长辈

  被宠坏的孩子脾气一般很差,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对着家人发脾气,用哭闹来威胁家长。因为父母的过度宠爱,孩子们知道在他发脾气或哭闹的时候家长就会妥协,时间长了,孩子就容易养成发脾气的习惯。溺爱还会使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对家里长辈颐指气使,呼呼喝喝,不懂得尊重长辈。

  2、从不主动干活,自理能力差

  被宠坏的孩子每天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问题都是父母一手包办。父母担心孩子做不好,就喜欢什么都帮着孩子做,不给机会让孩子去尝试。孩子长大后,就会变得毫无生活自理能力,不会照顾自己,什么都要依赖父母,成为了一个生活“低能儿”。

  3、要求他做事必须谈条件

  你会发现你很难叫得动孩子去做一件事,每次你让他做些什么事情时,反复地说了好多遍他都不愿意做,非得用玩具、食物、钱引诱,或者答应孩子的条件后,他才肯去做。

  4、什么都想要,永远不满足

  家长过于宠溺孩子,总是对孩子有求必应,要星星给星星,要月亮给月亮。孩子每次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要求都被满足后,他就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想要的东西一定就要得到。如果得不到,他就会哭闹、打滚、发脾气,直到家长满足他为止。

  溺爱对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毫无益处,如果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要把握爱的分寸,不能无底线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是应该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家庭教育文章 篇9

  为子女的锦绣前程,每一个做父母的都用心良苦,而最后的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由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确所致。其实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

  “平常心”——抛开“神童”情结

  许多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分数,带有严重的“神童”情结,结果忽略对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其实培养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一个人是否能成才和成功,智力因素往往仅占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却是人格因素”。

  “狠心”——让孩子经历磨难

  很多父母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遮风挡雨,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殊不知,这样等于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挖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失败和挫折的`机会,不会犯错误也不懂得改正错误,自然也得不到经验和教训,因而永远不会学到过硬的本领。失败和挫折是人生的学校,它能折磨人,更能考验人、教育人、锻炼人,使人学到许多终生有益的东西,所以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只会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和欠缺的人格,使他们没有自我奋斗的意识,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精心”——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庭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个染缸,家人就是孩子行为塑造的第一任教师,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学会生活,有时父母不经意的一笔,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写意的泼墨画,或是污染整张白纸。所以为人父母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如今,有些父母自己挥霍浪费,却要求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己看不起读书人,却要求孩子学有所成,最后教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所以,为孩子明天的灿烂,父母要精心描绘着自己言行举止的一笔一画。

  家庭教育文章 篇10

  母蟹对小蟹说:“孩子,你怎么老是横着爬,为什么不能直着走呢?”小蟹委屈地答道:“妈妈,我是照着您的样子走的呀。”这是说,母亲必须正直地生活,正直地做人、行事,才能正确引导孩子。

  “不管我死在什么地方,请不要把我同贵族、名流、富豪们葬在一起,请把我埋在普通的犹太工人、老百姓中间,让我的墓碑能够点缀周围普通的石碑,也让他们装饰我的墓碑。”这遗嘱出自俄国籍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莱汗姆的手笔。与这份遗嘱一起留给后世的,还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记满尖酸刻薄、谩骂诅咒的语言。例如:“吃——让蛆虫把你吃掉!”“叫——让你牙疼得叫起来!”“缝——让缝衣针扎死你!”……

  原来,肖洛姆幼年失去母亲,父亲给他娶个心肠毒、脾气坏的继母。继母经常用恶毒的'语言谩骂他。肖洛姆从不顶嘴,只是躲在角落,把继母嘴巴里“吐”出的词语,记录在笔记本上。后来,他成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许多咒骂和尖酸刻薄的词语,都是从继母那里“借”来的。

  事实证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觉影响着孩子。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镜子”,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

  家庭教育文章 篇11

  教育,就是要努力使良好的行为成为习惯。如果学习成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那么他的学习成绩就没有理由不优秀。

  我们的女儿叶何铭,现在滨江小学上五年级了,在学校和老师的良好教育下,孩子身心各方面全面健康发展,学习成绩优秀,还当了班长。我们在关心女儿在校学习的同时,注重女儿的家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家庭,使家庭成为女儿学习的第二课堂。以下,是我们在女儿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孩子的学习精神。我们夫妇原来的学历都很低,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后,都坚持在职学习,先生参加了成教大专、本科学习,我也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可以说,女儿是在我们夫妇边自学边育儿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们的“身教”,在家庭中为孩子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身教”的同时,我们还注重“言传”,例如,我们给她讲她自己名字的含义,“何名”就是什么名,告诉她一个人有什么名全靠他自己,希望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为自己挣一个名。我们经常给女儿介绍名人名校的事迹,到春晖中学、浙江大学参观游览,让她感受学习环境。先生还以赠言的形式,对女儿进行教育,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闻过则喜”,等等。女儿对赠言也能熟记于心。现在,女儿的学习精神很强,去年,先生去香港游玩的时候,他叫女儿请假一起去,女儿听说要请假,就一口拒绝了。

  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一是习惯学习。教育,就是要努力使良好的行为成为习惯。如果学习成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那么他的学习成绩就没有理由不优秀。先生给孩子讲古人读书的“三上”之功(马上、床上、厕上),现在家里到处是翻开的在读的书。二是快乐学习。我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避免交给她不喜欢甚至厌倦的学习任务。我们帮助她将作文在网上“ ”发表,来培养其作文的兴趣。我们也采用适当奖励形式,来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去年除夕夜,女儿花了两个小时时间,把三册英语课文全部背诵了一遍,我们给“压岁钱”的时候,她特别高兴而且自豪。三是效率学习。学习必须有高的效率,必须得法,低效甚至无效的学习,只能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影响孩子全面发展,所以,在家里,我们给孩子提出学习要求时,总是思之再三、慎之又慎。如,我们要求他每天听读一小时英语,对提高英语成绩很有好处。

  三、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本钱。我们十分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一是关心孩子的饮食营养,保证其身体正常生长发育。二是鼓励多做游戏,督促进行体育锻炼。三是加强谈话沟通,掌握孩子的所思所想,进行及时正确的教育、引导,促进孩子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文章 篇12

  3岁的彬彬性格开朗活泼,已经去幼儿园半年了,很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平时上下课由奶奶接送,一天,妈妈早下班去接彬彬放学,妈妈一看到彬彬大叫了起来,原来彬彬的手臂上有一块青色的牙印,应该是被哪个小朋友咬了,妈妈大声质问:“怎么回事?谁咬的?”

  正在玩的彬彬被妈妈突然的语气吓得哭了起来,妈妈一边说,一边用眼睛凌厉扫视彬彬的小同学们,似乎每个小朋友都有嫌疑。“谁这么野蛮?告诉我,我陪你去找老师!一定要好好地处罚他!"彬彬把头低了下来,哭声止不住,拉着妈妈的收就要走,”妈妈,我不玩了,我们回家吧,我们回家吧……”妈妈不依不饶,怒气冲冲的拉着孩子跑去了老师的办公室。这件事情过后,彬彬变得话少了,越来越不想去幼儿园,奶奶多次询问下,彬彬才说:“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肯和我玩了……

  彬彬妈妈的这种做法,不光丢了孩子的脸,还破坏了彬彬在幼儿园里的人际关系。仔细想想,妈妈到底是出于爱彬彬,还是这就是妈妈坚持的“不吃亏”原则。有很多的'家长告诉孩子:“我们不占别人便宜,但绝对不让人欺负。”或者直接告诉孩子:“你不要主动打别人,但是别人打你,你一定要还手,如果你不还手,回家我就打你。”认为这就是加强培养男孩子气的方法,事实孩子的世界往往没有成人想的这么复杂,他们的矛盾,无非就是抢玩具或者打闹间没有分寸,总是把孩子之间的矛盾看成是欺负和被欺负的关系。

  家长应该不要真正的为孩子的矛盾生气,否则因这种小事生气是对孩子一个最坏的示范,这是在引导孩子变成一个斤斤计较小气没有格局的人。家长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协调好和小朋友之间的关系,寻找同伴并迎合同伴,有所付出,本来就是孩子天性中正常的表达。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之间就算发生矛盾或者打骂,但是很快他们又能快乐的一起玩耍,不记恨的美好天性。

  家长们需要谨记的是,你对孩子的态度,是你自己本身性格和心理的反应,有时甚至和童年时父母对你的态度的翻版。为了孩子,我们应当让自己变得更好。

  家庭教育文章 篇13

  为了子女的锦绣前程,每一个做父母的都用心良苦,而最后的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由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确所致。其实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

  有“三心”。

  “平常心”——抛开“神童”情结

  许多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分数,带有严重的“神童”情结,结果忽略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其实培养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一个人是否能成才

  和成功,智力因素往往仅占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却是人格因素”。

  “狠心”——让孩子经历磨难

  很多父母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遮风挡雨,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殊不知,这样等于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失败和挫折的机会,不会犯错误也不懂得改正错误,自然也得不到经验和教训,因而永远不会学到过硬的本领。失败和挫折是人生的学校,它能折磨人,更能考验人、教育人、锻炼人,使人学到许多终生有益的东西,所以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只会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和

  欠缺的人格,使他们没有自我奋斗的意识,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精心”——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庭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个染缸,家人就是孩子行为塑造的`第一任教师,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学会生活,有时父母不经意的一笔,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写意的泼墨画,或是污染了整张白纸。所以为人父母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如今,有些父母自己挥霍浪费,却要求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己看不起读书人,却要求孩子学有所成,最后教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所以,为了孩子明天的灿烂,父母要精心

  描绘着自己言行举止的一笔一画。

【家庭教育文章】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文章12-17

家庭教育文章08-14

家庭教育文章[精选]11-17

家庭教育孩子的文章03-14

(实用)家庭教育文章11-18

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精选)07-21

家庭教育文章15篇03-13

家庭教育文章(精选28篇)10-13

[通用]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07-20

家庭教育文章必备【15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