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如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希望有所帮助!
如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1
一、激励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
好奇心是创造力的基础,很多科学家发明举世闻名的创造就是源于好奇心,就如牛顿的好奇,苹果为什么会掉在地上,而不会飞到天上去的好奇心,最终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所以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家长不要磨灭它,而应积极地引导孩子将好奇心上升到创造力上。
这个就要求孩子不能以固定思维去解决事情,而是采取其他的方法,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者家长可以让孩子将怪味豆种在土里,让孩子发现会出现什么现象,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二、不要急于给孩子答案
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家长一定不要立即的向孩子回答问题,爸爸妈妈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探讨,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其中的奥妙。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可以教会孩子不同的研究方法,孩子在获得答案的时候会有成就感,记忆也会更深刻。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教给孩子的研究方法也会是孩子学习的动力,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不要束缚孩子的想法
孩子的思维模式跟成人是不同的,或许有的孩子的想法是错误的或者是幼稚的,但是家长不要阻止他,不要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认为这种方法是错误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研究的过程。如果家长一直以成人的思维束缚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都会被破坏,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所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最关键的就是鼓励孩子去依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在研究的过程中,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难,爸爸妈妈再给予一定的帮助。
如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2
孩子有好奇心、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孩子的好奇心若是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挫伤孩子好奇的动力,有好奇是将来拥有创造力的必备条件,对于父母来说,怎么样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就成了难题,因为有的时候孩子的好奇心会让我们不耐烦。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对很多事物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可满足他的要求之后,却发现孩子没过多久又不喜欢了。最让家长感到为难的是,不满足他吧,怕影响他兴趣爱好的养成;满足吧,孩子好像没一样能长期坚持。
“电视机为什么有显示屏啊?手机为什么也有啊?为什么地铁走着走着外边就黑了?飞机为什么在天上飞不在地上走? 为什么会堵车?燃气灶为什么会着火啊?”孩子的一连串“为什么”常常把爸爸妈妈搞得焦头烂额,而且是问了一遍又一遍。爸爸妈妈解释得口干舌燥,孩子仍没有打住的意思。奶奶在旁边很纳闷:孩子为什么和我没话啊?爸爸笑了:你懂得还没有孩子懂得多,当然不问你了。
宝宝对事物发生了兴趣,与其担心宝宝毁坏物件,不如教给宝宝使用方法,满足宝宝想要自己操作的好奇心,也给了宝宝锻炼的机会,有助于宝宝更好地积累生活经验。所以,尽可能满足宝宝的好奇心 ,并做个和宝宝一样好奇的父母,引导宝宝去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别把孩子的好奇当成兴趣。如果宝宝的好奇心仅仅停留在好奇的层面上,那么宝宝的好奇也仅仅是好奇而已。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好奇的人很多,而具有创造力的人却并不多的原因。
幼儿心理学家认为,中外幼儿在1岁半之前的好奇心多能得到满足,而在1岁半之后,中外教育原则的差异性就逐渐表现出来——西方幼儿的好奇心仍然能得到无条件满足,西方妈妈们往往不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与整洁要求来限制其探索性行为,哪怕这一行为会留下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现场”。 在中国,宝宝的“捣乱行为”常常会遭受打压,后果是孩子会变得干净整洁、循规蹈矩。但,他不再探索、好奇和发现。
所以说不管怎么样,事情的好坏都是两方面的,看我们更注重什么而已,但是适应社会应该是不变的准则,家长应该根据国内主流思想,然后添加一点点不同这样。若是孩子太过于鹤立鸡群了,那么即使是多么优秀的孩子,也会变得很迷惑。
如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3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与行为活动。是人类行为最强烈的动机之一。其强弱与外界新奇性和复杂性密切相关。求知欲是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和不断探究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到自己缺乏相应,就会产生探究新或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
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人就能比较早的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对的浓厚和爱好。
孩子的学习往往受兴趣的支配。如果孩子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那就不但学不好,而且会觉得负担很重,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反之,只要有兴趣,他们的思想就集中,容易学得好、记得牢,即使学习时间长些,内容多些,也不会损害孩子的身心。所以,我们开发孩子的,必须注意激发其兴趣。俄国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
好奇心、求知欲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的刺激有着密切的关系。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必要条件,而单调、枯燥的刺激会抑制和扼杀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创设适宜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问题情境、情绪气氛)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从事教育三年以来,我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总结学习,我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正确的引导与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问题的难度是形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是说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提问一定要用启发式问题。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指出:“当感性认识与人的现有认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不相符时,人的兴趣最大。”
例如在课上讲河姆渡、半坡居民生产状况时,可以让学生看书,然后让学生回答:“河姆渡、半坡居民已经掌握了哪些生产技术?”但是,这么讲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失去求知欲望。所以,我在上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考古学家在挖掘河姆渡、半坡遗址时,出土了若干打磨得非常光滑的骨器、石器、陶器,有箭头、鱼叉、鱼钩盆、碗等物品,在一个窖穴里,还发现了稻谷、蔬菜子、麻布等物品。请根据以上材料河姆渡、半坡居民当时的生活情况?” 这样就用一个启发、探究式的问题代替了枯燥的问答,既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创造、展示自己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
(二)保护学生好问的积极性
学生只有对他感兴趣的问题,才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喜欢追根究底。所以,如果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对这一学科的某些内容产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应该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使他们的兴趣进一步滋长、扩大,从而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提供强大的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因此,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问题的质量如何,一定要有热情、耐心,正确引导。任何厌烦、搪塞和斥责的态度,都会挫伤学生好问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独立性是各种人才所必备的心理品质,缺乏独立性,处处依赖他人,是不可能成为有首创精神的人才。作为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由于好奇心引起的各种探索活动,给学生以充分的“解放”和“自由”,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经常注意学生提出的不寻常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想法。例如历史课上讲大汶口文化时,学生发现: “大汶口居民之前社会没有贫富差别,而大汶口居民出现了贫富分化。”随后提出“这一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贫富分化?”作为教师首先应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给予表扬鼓励,但面对问题时不能直接解答,而应该有意识的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寻找答案。面对问题,我给学生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有一千块钱,我一分钱没有,让你分我一半,你愿意吗?”有的同学马上就明白了:“当然不会,那是私有财产,这就出现了贫富分化。”紧接着学生又提出:“那么大汶口居民以前怎么没有私有财产呢?”我又给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在一个原始森林,又冷又饿,想打只野兔充饥,可你一个人又打不着,这时你看见你看见一个陌生人,他跟你一样,你会怎么办?”这样,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自己不断的思考寻求答案,而且就把一个非常枯燥的问题变得非常生动有趣,进一步提高了他们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在学生想知道还不知道时,及时、热情、耐心、巧妙的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不但满足、强化和鼓励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使他们在自己的活动中增长了才干。
学生的学习,既需要才智或学习能力,更需要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毅力等非智力因素。人的学习和成才的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传统的教育观念只重视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忽视非智力因素对知识获得的作用。从心理角度来看,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正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目前的教育改革中引进非智力因素、重视非智力因素,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重要措施。
如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4
1、创设满足孩子好奇心的环境
对孩子来说,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到处蕴含着可供探索的资源,随便哪个情境,都可能成为引发孩子好奇心、诱导孩子提出各种问题的学习场所。妈妈要做的首先是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然后就可以依据孩子的兴趣提供各种实践材料和工具,放手让孩子去探索。
2、不要以成人的思维约束孩子
由于年幼宝宝的认知有限,可能会有很奇怪、超出成人逻辑的设想,这个时候妈妈切忌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束缚孩子的想象力。比如孩子观察到绝大多数落叶掉在地上都是“掌心向下”,他会认为那是“落叶宝宝”在亲吻大地妈妈,妈妈可以鼓励这个想法,而不必强调说“落叶不是宝宝,落叶只是飘下来,落叶没有亲吻大地”。
3、在满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时,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
好奇的孩子多半有超乎常人的“动手欲望”,表现为两岁不到的孩子一定要拿家中的电视遥控器当“玩具”,不给他就大哭大闹;或者还够不着水池的孩子,自告奋勇在帮妈妈洗菜、做饭,与其担心他们“闯祸”,破坏遥控器或弄伤自己,不如教给他各种用具的使用方法。只要妈妈因势利导,重要的收获还包括锻炼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使他在未来的探索活动中积累了基本的经验,也更有自信。
如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父母带孩子外出,喜欢给孩子买这个,吃那个,但对孩子提出的一连串“为什么”却敷衍了事或横加指责。其实,这是父母的无知。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儿童时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奠定他们未来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之一。儿童思维发展成熟的速度,不是按孩子年龄增长而递增,而是在日常的学习中锻炼、培养和造就的。学龄前的儿童,他们整个的学习过程就是思维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他们对周围的任何事情都感到好奇,都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即使对心爱的玩具,为了探索个究竟,也会把玩具拆散。对此,家长们千万不要敷衍了事或横加指责,要尊重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耐心解释、答复孩子的提问。如果家长解答不了,也要委婉地告诉孩子,自己不懂,去向人请教或查书再告诉他。也可告知孩子如何去寻求答案,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博采众长。
由于学龄前期儿童的思维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认为周围的一切都具有和他一样的生命和感情。对于这些孩子的提问,如果家长难以回答,可以以孩子为中心做一个简单的类比,比如,当孩子提问:¨为什么电简要装电池才能亮?一可以用人必须吃饭获得能量后才能工作来作答。即使有些幼稚、可笑的提问,如“妈妈,小孩是怎么生出来的?¨你为什么不长胡子?”等等,父母可以向孩子说明,这些问题等你长大了,知识多了,慢慢就会懂了。千万不要以嘲弄、斥责和欺骗的方式来回答。
总之,孩子有好奇心,表明他们对周围事物很关心,这是获得知识的起点,我们做父母的要予以鼓励。
如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6
在满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时,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
好奇的孩子多半有超乎常人的“动手欲望”,表现为两岁不到的孩子一定要拿家中的电视遥控器当“玩具”,不给他就大哭大闹;或者还够不着水池的孩子,自告奋勇在帮妈妈洗菜、做饭,与其担心他们“闯祸”,破坏遥控器或弄伤自己,不如教给他各种用具的使用方法。只要妈妈因势利导,重要的收获还包括锻炼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使他在未来的探索活动中积累了基本的经验,也更有自信。
鼓励孩子有更多非常规的玩法
好奇心何以能够上升为创造力?有时靠的正是一种非常规的的游戏手段。比如孩子把自己爱吃的怪味豆和鱼皮花生埋进土里等待“发芽”,妈妈不要迫不及待地干涉孩子,试图将孩子拽回所谓“正确的轨道”上来,这样恰恰使孩子错过了许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做“不知道”妈妈,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究心
妈妈对孩子的问题一概敷衍说“不知道”,当然会打压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热情,但若孩子每次问“为什么”,妈妈都忙不迭地给出标准答案,未必见得是好事,这等于是替孩子省却了探究的过程,而培养孩子好奇心的最佳方式是教会孩子“研究方法”,教他学会思考、学会去找寻正确的答案。
【如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相关文章:
家长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12-19
关于孩子好奇心的散文03-25
怎样对待孩子的好奇心?04-28
孩子好奇心的鼓励方法05-02
优秀作文:满足孩子心理07-29
善待孩子的好奇心教育随笔11-23
正视孩子的好奇心教育随笔11-26
孩子的好奇心是颗脆弱的幼苗02-24
父母应怎么对待孩子的好奇心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