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家庭教育到底要给孩子什么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不管父母们是否同意,当孩子在襁褓中睁开眼睛,看到爸爸妈妈的那一瞬间,他已经在向你们学习了。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到底要给孩子什么,希望有所帮助!
家庭应该给予孩子的是规则,也可以叫是非观。
孩子出生后的前三年绝大多数时间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三年也是人生最关键的3年。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3岁前孩子的个性、习惯基本已经形成。而这些的形成,一定很大程度上和父母用言行告诉他的“规则”有很大关系。“红灯停,绿灯行;在公共场所应该怎么做?什么样的话可以讲,什么样的话不可以讲?不能迟到、早退等等”这些都是规则。许多的父母都说,这些我都教过了啊。是的,或许都教过了,但往往是在孩子没有遵守的时候或者点到为止,或者是睁只眼闭只眼,甚至是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说一套,做一套。而且变得没有原则,甚至为所欲为,而这样的父母也往往在孩子面前没有了威信。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是观念。
观念,也就是对待问题的看法。比如说,当孩子被欺负了,有的父母是这样教的“他打你,你就打回去”;有的父母会教“你要保护好自己,不能去功击别人。”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必然会教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孩子。比如,有的父母觉得女孩要贵养,有的父母却倡导艰苦朴素,这也是两种不同的观念。还有一次一位妈妈告诉我,儿子在幼儿园吃饭慢,老师就威胁孩子说“你吃饭不乖,妈妈就不来接你了。”导致孩子后来不愿意上幼儿园。当妈妈因为此事来求助我的时候,我告诉妈妈“你要教会儿子对老师讲‘我妈妈很爱我,她不会不来接我的。’”而且还要儿子笑着说,这也是观念。早期父母对孩子观念的影响,将直接影响孩子成年以后的价值观。
父母给予孩子的是思维方式。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穷人之所以穷,是他根本就没有想过他会富有”。如果这句话有道理,足以可见思维对人一生的影响力。学龄前孩子的思维80%来源于父母。在国外的一部电影《蝙蝠侠》的开头有这样一个情节,许多蝙蝠向一个孩子扑去。我在想,如果是中国的父母大多只会尽全力去保护好孩子。可这位父亲的处理方式是,边保护孩子,边告诉他“孩子,蝙蝠之所以会功击你,那是因为他怕你!”当父亲说完这句话,原本很恐惧的孩子立即有了力量。可见父母的思维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还有,在童童童我也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孩子不和别人打招呼时,妈妈往往会说“他有点不舒服”或者“他没有睡醒”。这样的解释,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不舒服就可以不打招呼”、“没有睡醒就可以不叫人”。导致了孩子难以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影响主要是规则、观念和思维方式。不管在哪所学校,这三条都不会被纳入考试的范畴。在课堂涉及到的也是极少部分。然而,这三个方面却是影响到人一生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不管父母们是否已经意识到了,你们已经在这三个方面对孩子构成影响了。
教育孩子无非是两条,第一是言传,第二是身教。对于学龄前的孩子而言,身教的作用远大于言传。所以,希望父母们修正自己的是非观,与时俱进提升观念,向成功者学习思维方式。以其正确的身教,适当的言传给予孩子优秀的影响。
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孩子小的时候由家人喂饭,报什么兴趣班?家长说了算,每日作息也是家长罗列的清清楚楚,总想着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日常生活中过多的干预,使得自主能力被大人所剥夺,长大后,这些生活日常会了,但是行为模式较易形成被动、依赖、不积极的态度。尤其是妈妈愈主动帮孩子做过多的生活事务,孩子自主学习能力丧失得愈快。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能力
青少年时期,孩子开始发育,精力旺盛,对异性开始产生好奇,此阶段的成长,需注意多方发展体育运动来消耗旺盛的精力,以便协助身体的自然成长,学习如何结交朋友与人际沟通;此阶段若花过多的时间于读书上,忽略了交友的重要性及运动习惯的建立,对人格与心理、生理的发展都不利,将来容易胆怯、害怕且人际关系不佳,极可能成为宅男、宅女。很多父母为了课业,在青少年期不给孩子充足的睡眠,使之缺少自然健康的饮食,也没有足够的运动,孩子当然长不好,但又不从问题根本上做改善。
再想想,你的孩子何时会主动大方地与人寒暄、打招呼?会与朋友或父母聊天讨论人生?假日与同学一起出游,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独立生活能力
你的孩子何时可以自行规划买机票、整理行李、计划自己的行程?而你们不会担心害怕呢?
上述能力的学习,学校的课程没有教,中考、高考也不考,当然,还有好多好多学校没有教的,而在家庭教育中,你该去做、该去教的,不知你教了没有?
在动物的世界,母亲传播的是“生存技能”
在非洲的草原上,一只花豹妈妈带着两只花豹宝宝在狩猎,小花豹聚精会神地看着妈妈矫健的身手飞速奔向猎物,学习如何猎杀、如何躲开其他想要来抢夺食物的对手,如何将猎物叼上树杈……饱餐一顿后,接着是玩耍游戏的亲子时间,小花豹在游戏中练习捕捉猎杀的技巧,妈妈在旁慈爱地守卫着宝宝的安全。小花豹跟在妈妈身边学习两年,其中一只来不及长大,便在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下死亡。仅存的这只,偏偏不好好学习,总是依赖妈妈狩猎,坐享其成。到了小花豹该独立的年龄时,有一次,妈妈将一只猎物完整地放在树上留给小花豹,之后便默默地离开了。这是妈妈最后一次给它准备食物,以后的日子,小花豹就要靠自己了。
妈妈对孩子的爱就是帮助孩子独立
在世界的另一头,母熊妈妈带着3只小熊在河边觅食,一只公熊突然出现,朝着母熊的方向而来,打算抢夺食物,小熊看情形不对,慌忙躲了起来,而母熊妈妈为了保护宝宝,硬着头皮和迎面而来的公熊厮打起来,公熊意外地被打落水中,妈妈赶紧回到小熊身边。但是不久之后,也许是为了报复,这只公熊再度回来挑衅。远远的,母熊妈妈犹豫了一下(自己与公熊身体体形差异太大,胜算不高),但为了小熊的安危,仍然奋不顾身地越过河流冲向体形比她大上许多的公熊,猛烈攻击,那种奋不顾身的气势,将公熊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落荒而逃。妈妈再度回到小熊身边,然后教小熊将刚刚的情景重新演练一遍(向母亲学习)。
在动物的世界可以看到母爱的伟大,为了保护宝宝,妈妈奋不顾身的情形很多。可是每个动物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离开妈妈,自己独立生活。而妈妈在孩子离开之前,会将所有生存的技巧通过不同的方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宝宝,妈妈对孩子的爱就是帮助宝宝们独立!
“独立”与“爱”是父母应该给子女的,过多或过少都不好。而独立是有条件的,没有循循善诱的综合能力训练,孩子不会一夜之间就可以独立。父母的爱不是用来溺爱孩子的,而是帮助孩子早早独立,让他成为他自己而展翅高飞。受伤了,这个家永远是他疗伤的温暖的避风港;伤好了,再鼓励他继续勇敢地飞。毕竟父母是孩子人生最初,也是影响最大的生命导师。
品德教育始于父母,伴随一生
前几年有则“奇怪”的新闻:一对姐妹没戴安全帽跑去与朋友飙车,恰巧遇上警察执勤,为了躲避,与警方发生追逐战,这对姐妹因车速太快撞上了电线杆,造成一死一重伤的惨剧。而事后妈妈赶到医院得知事情始末,看着躺在急诊室的女儿,哭喊着指责警察,说正是因为警察要一直追逐两姐妹,才会发生此不幸。事情是这样的吗?你看出问题所在了吗?媒体一面倒地指责执行公务的警察,可是却没有人问那哭得肝肠寸断的妈妈:为什么你的宝贝女儿们深夜不待在家中而与朋友去飙车,又不戴安全帽呢?
古人有云:“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小朋友在幼儿园或读经班中,常朗诵上述《弟子规》的文句。其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和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众人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都是日常生活要做到的事,做到了以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回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去做,不可推托敷衍或偷懒卸责。父母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顺从接受,不可顶嘴强辩,使父母生气、伤心。
父母才是孩子品德教育的模范
假食物、假药品……这些制作假产品的黑心家伙为了赚钱做出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情,就是因为品德堕落。没有品德的人永远自私得只顾自己生存,不管他人死活,只要利益放在面前就可以六亲不认。老百姓多是如此,社会不会安宁;反之,有品德的人做不出没良心的事,百姓都如此,社会就会和谐。要提升民众品德,就得从教育着手,学校教育是辅,唯有父母才是孩子品德教育的真正导师与身教的学习样本。“现在不投资教育,以后就得花钱盖监狱”真是至理名言啊!
家庭的基本教育决定孩子的品德
千万不要说孩子还小,良好的品德就是从小开始培养的,愈晚开始愈难建立。不要说这是过时,这是“八股”,高科技并没有让人类更快乐,科学也并没有提升人类心灵的净化而让社会更和谐。我们不珍惜自己最宝贵的文化资产,国外现在反而对儒家思想视为珍宝,努力研究,说起来是不是很惭愧,也很讽刺呢!
近年来已开始提倡品德教育,大大小小的团体陆陆续续、接二连三地在推行传统文化,希望唤起父母和学校对品德教育的重视。不论团体是大规模地宣传或默默地推行,只要有推广,只要有开始,都是国家之幸,社会之福。
推卸责任是要付出代价的!别忘了,你的身教将是孩子品德的榜样。
【家庭教育到底要给孩子什么】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到底要教孩子什么04-28
开学季要给孩子买什么07-30
入小学前要给孩子做什么准备06-24
补课与不补课的区别到底要不要给孩子补课09-30
学钢琴到底培养了孩子什么02-28
孩子开学了到底买什么口罩10-16
《到底欠孩子们什么》阅读答案10-24
教养孩子要给他适合年龄的自由10-13
考研到底考什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