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吴三代老臣程普生平简介

时间:2023-06-13 13:30:41 振濠 专业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国东吴三代老臣程普生平简介

  大家在对周郎等人的称赞声中,有一位德高望重,智勇兼备的名将或许已经被大家所遗忘。他就是——东吴的三代老臣:程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国东吴三代老臣程普生平简介,欢迎阅读!

  三国东吴三代老臣程普生平简介 1

  程普 (东汉末年名将)

  程普(xx—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斩华雄、破吕布,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着。赤壁之战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败曹操,之后大破曹仁于南郡。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程普的生平简介

  程普人物生平

  辅佐孙氏

  程普早年在州郡担任官吏,颇有容貌风姿、计谋策略,善于应答论对。后跟随孙坚四处征战,在宛县、邓县进击黄巾军,在阳人打败董卓,攻城野战,数有战功,身上多处受伤。

  兴平元年至兴平二年(194年—195年),孙坚死后,程普又在淮南跟随孙策,跟着他攻打庐江,破城后,回师一起东渡长江。

  豪勇持重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率军前至横江、当利,击败张英、于麋等,转而进攻秣陵、湖孰、句容、曲阿,程普都立下战功,孙策给他添加兵员二千、战马五十匹。又进而攻破乌程、石木、波门、陵传、馀亢,程普立的战功最多。

  建安二年至建安四年(197年—199年),孙策进入会稽,任命程普为吴郡都尉,治所设在钱塘。后又转任丹杨都尉,据守石城,又进讨宣城、泾县、安吴、陵阳、春谷等处贼寇,将他们全都打败。孙策曾攻打祖郎,被祖郎军队团团围住,程普同一名骑兵一起保护着孙策,驱马疾唿勐突,用长矛刺敌,祖郎军往两边分开,孙策由是得以随程普冲出重围。后来程普被任命为荡寇中郎将,兼任零陵太守,随孙策前往寻阳讨伐刘勋,在沙羡进击黄祖,回师后仍镇守石城。

  程普的故事资料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逝世,叛乱四起,程普与张昭等共同辅佐孙权,转战三郡之地,平定讨伐各种不归服的势力。

  累有功勋

  建安八年(203年),程普随孙权出征江夏,回师路过豫章,单独领军讨伐乐安,不久平定。

  建安十三年(208年),程普代替太史慈驻防海民昏,与周瑜分任左右督,在乌林打败曹操。

  建安十四年(209年),程普随周瑜攻打南郡,击走曹仁。拜为裨将军,领江夏太守,治沙羡,食四县邑。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去世,程普代领南郡太守。孙权分荆州与刘备后,程普复还领江夏,迁荡寇将军,不久逝世。而据《程氏宗谱》和瑞昌地方志里所记载:程普于建安二十年(215年)病逝,死后葬于桂林岗。

  孙权称尊号时,追论程普之功,封其子程咨为亭侯。

  程普的历史评价

  程普人物评价

  孙权: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

  吕蒙: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

  陈寿:①先出诸将,普最年长,时人皆唿程公。性好施与,喜士大夫。 ②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陆机:甘宁、凌统、程普、贺齐、朱桓、朱然之徒奋其威。

  章如愚:如程普、黄盖、甘宁、徐盛、潘璋、朱然、朱桓、贺齐、凌统、全琮、吕范,皆智足以御众,勇足以却敌,未有不为守令之职者。

  程公许:蜀将如关、张、庞统,吴将如周瑜、鲁肃,志长命短,天下重惜之。而马超、黄忠、赵云、费祎、吕蒙、程普、歩骘、甘宁辈皆智勇绝伦,足以当一面。

  郝经:①程普诸将皆江表虎臣,鏖兵卫主,攻坚轧敌,兴王定覇,孙氏兄弟卒立国建号,诸将之力也。 ②吴将剽轻,殆多谲计。莫肯下人,卒自称帝。摩创抚孤,动辄流涕。驾驭有术,驱策有方。果保江东,不负桓王。

  三国东吴三代老臣程普生平简介 2

  一、

  程普,字德谋,是幽州右北平郡土垠(今河北丰润)人。另外,史载程普最初为州郡小吏时,“有容貌计略,善于应对”。这说明他是有智计之人。至于他后来是如何成为孙坚属下的,《三国志》等史书中并未有明确记载。

  中平元年(184),黄巾张角等在各地起事。东汉朝廷派遣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率军攻讨颍川等地黄巾,而朱儁上表请当时任下邳丞的孙坚为佐军司马。除在下邳追随他的同乡年轻人外,孙坚那时还“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程普与孙坚非同乡,且应不属于“淮、泗精兵”,可能是因孙坚“募诸商旅”而追随他的。

  在攻讨黄巾诸役中,孙坚勇往直前,并曾身负重伤。当进攻据守宛城的黄巾别帅孙夏时,孙坚率先登城,其后众将士追随而上,于是城被攻破。孙坚以立有战功,被拜为别部司马。而程普那时追随孙坚,并且也参加了在宛城等地的战斗。

  后来孙坚出任长沙太守,程普应也来到长沙。汉灵帝去世后,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杀害。董卓进洛阳,专擅朝政。关东诸将起兵讨伐董卓,孙坚也从长沙举兵。他率部与董卓军队大战,先败于梁东,后大胜对方于阳人,并杀都督华雄等人。程普也跟从孙坚参加了阳人之战等。他在追随孙坚期间作战英勇,并曾经在战斗中受伤,史载他“攻城野战,身被创夷”。

  孙坚后来往攻荆州牧刘表,程普应也参加了相关战斗。孙坚被黄祖军士射杀后,其旧部依附以往与孙坚联合的袁术,程普此时应该也在袁术处。孙坚吴夫人之弟吴景、孙坚之侄孙贲曾跟随孙坚作战,孙坚去世后袁术曾分别上表二人领丹阳太守、丹杨都尉。史书未载袁术对程普有所任用,或可见那时他并不重视程普。

  孙坚手下将领后来仍追随其子孙策、孙权的,有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这数人中,程普与韩当分别来自幽州右北平与辽西,黄盖来自荆州零陵,朱治来自扬州丹杨,由此可见孙坚属下将领来自多个地方———这应与他转战南北(且任职多处)有关。

  二、

  程普后来又追随孙坚长子孙策。兴平元年(194),孙策投奔袁术。在他的再三要求下,袁术将原孙坚部曲千余人交还他。程普可能是在这时转归孙策的。这千余人应是身经百战的士卒,且应成为孙策以后所建武装力量的核心。

  后来袁术从庐江太守陆康处求米三万斛未得,于是以该郡为“饵”诱使孙策攻陆康。孙策率部攻下庐江,而程普也参与了此役,这应该是程普首次追随孙策作战。但此后袁术以其故吏刘勋为庐江太守,为此孙策颇感失望(此前袁术曾许诺以孙策为九江太守,但也失信于后者)

  当时东汉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在江东,起初他得到吴景、孙贲支持,后他与孙策的这两位亲戚产生嫌隙(主要与孙策受袁术指使攻灭陆康有关),于是将他们从丹杨逐走。刘繇又派遣樊能、于麋屯横江津,张英屯当利口,以拒袁术。袁术先用惠衢(此时他被袁术任为扬州刺史)、吴景、孙贲等攻樊能、张英等,但未能获胜。在孙策主动要求下,袁术上表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往助吴景、孙贲等攻讨刘繇。孙策先破张英、于麋等刘繇将领,后又连下秣陵、湖孰、句容、曲阿。在这些战斗中,程普都立有战功,于是孙策增兵二千、骑五十匹给他。

  其后程普从丹阳转入吴郡作战。在攻破吴郡乌程、余杭等地的战斗中,程普“功为多”。孙策入会稽后,以程普为吴郡都尉,治钱唐。那时孙策委任的吴郡太守是击败原郡守许贡的朱治,他是江东人(且与程普同属孙坚旧将)。后来孙策又让程普出任丹杨都尉,居石城(距长江较近),而那时的丹阳太守为吴景。可以说这时的程普,已经在孙策集团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任丹杨都尉期间,程普“复讨宣城、泾、安吴、陵阳、春谷诸贼,皆破之”。按《三国志》卷四六《孙讨逆传》注引《江表传》载:建安二年(197)东汉朝廷下诏书让平东将军领徐州牧吕布与行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还有孙策共同讨伐袁术。当时陈瑀“阴图袭策,遣都尉万演等密渡江,使持印传三十余纽与贼丹阳、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诸险县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使为内应,伺策军发,欲攻取诸郡”。程普讨伐宣城等处武装势力应该就在这一时期。

  孙策曾向丹杨宗帅祖郎进攻,但被后者军士包围。在这危急时刻,程普与一骑兵共同救护孙策。程普驱马疾呼,以手中矛攻击祖郎军士,使孙策得以突围。孙策“轻佻果躁”,有匹夫之勇的一面,这次被包围当与此有关。程普此次对孙策有救命解难之恩,而这会使后者更信任他。

  孙策平定江东面临两方面对抗力量:一是官方武装力量,包括刘繇、王朗等官员统领的部队;二是非官方武装力量,包括所谓山寇等。前者对抗时间较短,但后者抵抗时间却较长。可以说,他是孙氏的创业功臣之一。

  孙策有吞并荆州之志,后来以程普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孙策往寻阳袭刘勋、在沙羡攻黄祖之战,程普都参加了。沙羡之战后孙策向汉帝所上表中,程普排在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与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之后,而在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与行武锋校尉黄盖等之前。在此有必要提及的是,周瑜与孙策同岁又是姻亲,而孙策对吕范也是“亲戚待之”的。程普得到孙策重用主要是凭借其战功,其位在韩当、黄盖之前或说明当时他的战功要多于这两人。

  此后程普回到丹杨,再次镇守石城。在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期间,孙策欲北伐袭许,程普应该会从征,毕竟他是孙策阵营中少数曾在豫州作战过的将领之一。然而,孙策此次雄心勃勃的北伐因其遇刺而流产。

  三、

  孙策受重伤去世后,张昭、周瑜、程普、朱治等人又辅佐孙权。程普“周旋三郡,平讨不服”。孙策去世距其攻占江东时间并不算长,一些地方势力在他去世后不愿意臣服于孙权,但程普等将领率兵平定了这些骚动、起事等,从而稳定了江东内部局势。

  建安八年(203),孙权西伐黄祖(那时江东局势应已稳定),程普从征。此役孙权军队击败黄祖舟军,但未破城。那时山寇又发动叛乱,孙权班师过豫章郡时,派程普讨乐安,又派吕范平鄱阳。程普率军平定了乐安山寇之乱。

  以前孙策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主要任务是对付刘表从子作战骁勇的刘磐。太史慈在建安十一年(206)去世后,孙权以程普继任,仍驻海昬。孙权的选择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时他会认为最适合接替太史慈并能对荆州方面起到一定震慑作用的首推程普。孙权方面那时仍欲在江夏方向取攻势,为此对建昌都尉的任务要求应该是:一方面监视并牵制住刘表方面部分军力,另一方面在孙权发动进攻时予以配合。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军占领荆州襄阳、江陵等要地,且有顺流而下向孙权进攻之意。孙权在鲁肃、周瑜等人劝说下决心抗曹,史书未载程普对此事的态度。但他应该也是支持抗曹的,这样孙权才会派周瑜与他分别为左、右部督,率军与刘备等一起往击曹操。孙权此种安排或有让程普监督周瑜之意。程普与周瑜固然都为渡江而至江东者(非生于江东),但程普为北方幽州人,而周瑜则来自扬州江西部分,两人本无渊源。

  孙、刘双方联合获得赤壁之战胜利后,江东军队在周瑜、程普带领下逆流而上,进攻江陵。经过年余的作战,曹操方面驻守江陵的将领曹仁等弃城而走。

  在江陵之战中,程普与周瑜的矛盾激化了,其原因正如吕蒙后来所说的:“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当时二人地位相当,但决策权掌握在资历较浅的周瑜手中,而非年龄较长的程普手中,这是二人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几败国事”反映了当时两人矛盾相当尖锐。程普在赤壁之战与江陵之战中的贡献,几乎完全被周瑜所“遮蔽”,而这后来也会影响到他的历史地位。

  攻下江陵后,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奉邑有四县;拜程普为裨将军,领江夏太守,治沙羡,食四县;拜吕范为裨将军,领彭泽太守,以彭泽、柴桑、历阳为奉邑。可见这时程普之位虽稍不如周瑜,但应不会次于吕范。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孙策曾让周瑜领江夏太守。此时尽管周、程二人已有矛盾,但孙权虽将程普调离南郡,却未将他调出荆州。而在南郡的周瑜,处于刘备、曹操两方势力之间,须以江夏郡作为连通江东的枢纽地带。从荆州全局角度看,孙权将程普置于此地或仍有监督周瑜之意,且负有在必要时增援后者的任务。

  《三国志》作者陈寿以程普与黄盖、韩当等人同传,而非与周瑜、鲁肃、吕蒙同传,仅将其视为江表“虎臣”之一。不过,在当时的江东,程普的威望并非其他一些虎臣所能企及。陆机称“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畴入为腹心,出作股肱”,而程普曾经“出作股肱”,但还难以说是“入为腹心”,无论在孙策时代还是孙权时代都是如此。尽管他也受到信任,并且有“计略”,但他却未对江东政权的战略决策做出足可称道的贡献。

【三国东吴三代老臣程普生平简介】相关文章:

屈原的生平简介02-28

鲁迅生平简介05-05

孙膑的生平简介04-25

李白的生平简介07-19

冰心的生平简介03-15

简介-陶渊明生平03-22

杜甫生平的简介04-10

王之涣生平简介04-18

鲁迅的生平简介08-19

陶渊明的生平简介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