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6-19 19:08:10 炜亮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在平时的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1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

  2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他为溶质。)

  24、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5、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6、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化学的学习技巧

  1、理解概念,把基本概念熟练掌握,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拿到理想的成绩。

  2、做好化学实验,理解化学反应原理,相关的化学反应式就能写出来了。

  3、善于进行纠错练习,钻研好错题记录本,既可以复习全面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还节省了大量时间。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2

  一、概念: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定义关键字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燃烧、发酵、生锈、腐三态的变化、形变烂(变质)、光合作用通电条件下发光、发热蜡烛燃烧、米饭变馊、玻璃破碎、木条折断、水铁生锈、碳和氧气反变成水蒸气、铁丝变弯、应、燃放爆竹气球炸裂、电灯发光有无新物质生成举例本质区别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定义化学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味道、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光泽可燃性、助燃性、氧化举例性(关键字)

  3、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纯净物氧气、氮气、蒸馏水、冰水共存物定义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由一种物质组成举例河水、自来水、空气、糖水区别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确定的性质;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确定的性质。

  4、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定义化合反应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一”变“多”特点“多”变“一”。

  5、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有氧参与的反应)

  6、催化剂的特性(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注意:“改变”指的是既可以加快又可以减慢。空气知识点总结

  二、空气的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药品:红磷(暗红色固体)

  (2)现象:红磷燃烧时:黄色火焰、大量白烟;

  打开止水夹后:水倒吸入集气瓶至1/5处。

  (3)原理:4P+5O2

  2P2O5[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

  (4)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5)推论: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气体为氮气,其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6)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红磷过量;

  ②气密性良好;

  ③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7)结果(测量值)偏小的原因:

  ①红磷量不足;

  ②气密性不好;

  ③未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2、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0.03%

  3、大气主要污染物: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两种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4、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氮气(N2):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做保护气、制冷剂;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做保护气、做电光源(通电发光)。

  二氧化碳(CO2):制碳酸饮料、灭火、人工降雨、舞台效果等

  氧气(O2):化学性质活泼,医疗、潜水、航天、炼钢炼铁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

  ①红磷与氧气反应:4P+5O2

  点燃

  2P2O5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

  现象:黄色火焰、大量白烟。

  ②铁丝与氧气反应:3Fe+2O2

  点燃

  Fe3O4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③木炭与氧气反应:C+O2

  点燃

  CO2

  碳氧气二氧化碳

  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④氢气与氧气反应:2H2+O2点燃2H2O

  四、氧气的用途:

  医疗、潜水、航天、炼钢、炼铁、切割金属、焊接金属

  五、氧气的制法:

  1、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2、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实验室制法之一):

  (1)药品: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2)装置:

  (3)原理:2KMnO4

  K2MnO4+MnO2+O2↑

  导管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集气瓶水槽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紫黑色固体)(黑色固体)

  (4)注意事项: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试管口要塞棉花防止高锰酸钾受热进入导管。加热时要先均匀加热,后固定集中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有连续的气泡产生时才可以开始收集气体,否则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实验结束后,要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5)操作过程: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药品→组装仪器→加热→收集气体→从水槽中撤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6)用KMnO4制氧气时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塞紧单孔塞,将导管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手握住大试管,如果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有一段水柱倒吸入导管内,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7)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8)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3、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实验室制法之一):

  ①药品:过氧化氢水溶液、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②原理:2H2O2

  2H2O+O2↑

  过氧化氢水氧气

  注意:

  (1)二氧化锰是这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2)催化剂不是只有二氧化锰一种,许多物质都可以做催化剂

  (3)过氧化氢溶液指的是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

  ③装置:分液漏斗

  六、其他

  1、本章常见物质颜色:

  黑色固体:碳、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锥形瓶

  2、发生装置的选择:

  根据反应物的性质、状态、反应条件。

  ①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

  ②固体和液体混合制气体的装置:“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装置。

  3、收集气体的方法的选择:

  根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溶解性。空气知识点总结不易溶于水或者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表示通入气体的方向。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3

  酸碱盐的学习能否顺利进行,要看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础知识是学好一切的根本,而基础知识源于课本,近几年课本上的内容考的越来越多。例如:俗名、用途、性质等等。酸碱盐主要讲了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只要把基础知识记牢了,做题就会灵活运用。例如:

  (20xx中考7)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称是()

  A.小苏打B.熟石灰C.生石灰D.纯碱

  分析:这道题就是直接考记忆的内容,考查俗名,要求知道几种重要物质的俗称,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氧化钙俗称生石灰;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因此选D。

  (20xx中考14)下列物质质量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A.碳酸钙B.氯化钠C.浓盐酸D.氢氧化钠

  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质量减小,选C。这就要求基础知识一定得记牢。

  总结规律,加强理解记忆

  酸碱盐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对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运用与综合。它在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酸碱盐基本性质的讲解,总结出学习化学的规律,即通过对具体一个事物的研究,掌握规律,继而得出一类事物的性质。同学们觉得酸碱盐难度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内容多,化学方程式多,性质多,不知道哪些物质能反应,怎么反应,觉得一团乱麻,无从下手,容易记混。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总结规律,归类记忆。例如,写物质之间的反应方程式,先判断反应物的类别,根据酸碱盐的性质看能否反应,发生什么反应类型,根据化合价写出生成物化学式,就可以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牵涉的反应类型主要是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判断依据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判断依据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溶解性表。这就要求熟练记忆几个知识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溶解性表。而关于有些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编成顺口溜去记。下面对酸碱盐部分知识点总结如下:

  置换反应能否发生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依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溶解性表。

  关于溶解性表我总结了记忆的方法,供大家参考:易溶盐钾、钠、硝酸、铵,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其他大多都不溶。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e、Fe、Sn、Pt、(H)、Cu、Hg、Ag、Pb、Au

  归纳题型,提高做题能力

  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耗费时间长却收效甚微。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之下,和酸碱盐知识相关的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可以说判断反应型、物质制备型、物质推断型、除杂型、鉴别型、探究型、计算型,这些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掌握了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就可以对付各种题型,提高应试能力。在题型归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借助有关练习,学会分析方法、掌握答题思路、体验答题要点。这样,我们手里才能真正拥有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因为化学的东西比较多,很多都是以记忆为主,所以需要勤记多练,并能够不断的把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以点带面,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总之,酸碱盐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是整个初中化学中耗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和进行必要的学习才能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做到成绩稳中有升,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轻松、更快乐!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4

  1、固体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2、氯酸钾溶液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没有,只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

  3、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例如某溶液中Na+︰Mg2+︰Cl—=3︰2︰5,如Na+为3n个,求SO42—的个数,(此类题要会)解:3n+2x2n=5n+2x,则x=

  4、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元素(x)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x)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5、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NaHSO4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酸性)

  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

  6、x—和Cl—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出Hx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

  i、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Hx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ii、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件:

  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酸除了HNO3和浓H2SO4,氧化性强,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H2CO3酸性太弱)

  iii、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iv、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v、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0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蒸馏水的pH=7(雨水的pH<7显弱酸性),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pH升高可加碱(可溶性碱)或水,pH降低可加酸或水。PH=3和pH=4混合溶液pH<7,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pH数值是整数。

  8、碱的通性

  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而生成OH—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不变色。

  (2)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条件:碱必须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应

  (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4)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9、盐的性质

  ①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条件:①盐可溶②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太活泼,不和盐置换)

  ②盐与酸反应(与前面相同)

  ③盐与碱反应(与前面相同)

  ④盐与盐反应条件:反应物均溶,且生成物中有沉淀。

  10、氧化物

  ①定义: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除Al2O3、ZnO外)

  凡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除CO、H2O外)

  ②性质与水反应(碱可溶)

  碱性氧化物大多数不溶于水中,除了Na2O、K2O、BaO、CaO外,Na2O+H2O=2NaOH,CuO+H2O=不反应。

  酸性氧化物大多数溶于水(除了SiO2外)SO3+H2O=H2SO4,CO2+H2O=H2CO3,SiO2+H2O=不反应。

  11、物质的检验

  酸液(H+):只能用紫色石蕊试液碱液(OH—):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均可。

  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硫酸和SO42—:用BaCl2溶液和稀HNO3

  区别Cl—和SO42—: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

  铵盐(NH4+):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12、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学式:

  氢氯酸(俗名为盐酸)HCl氯酸HClO3氢硫酸H2S硫酸H2SO4硝酸HNO3磷酸H3PO4氧化钙CaO(生石灰)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Ca(OH)2水溶液俗名石灰水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磷酸氢二钠Na2HPO4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氯化钠NaCl(食盐)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杂质而易潮解尿素CO(NH2)2

  工业盐中含有亚硝酸钠NaNO2亚硫酸钠Na2SO3碳酸钠Na2CO3(纯碱)(水溶液呈碱性,但不是碱)纯碱晶体Na2CO310H2O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磷酸二氢钙Ca(H2PO4)2碳酸氢钠NaHCO3硫酸氢钠NaHSO4氨水NH3H2O(属于碱类)过磷酸钙是混合物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5

  一、 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 属 活 动 性 依 次 减 弱

  二、金属材料

  1、纯金属 铜 铁 铝 钛

  2、合金定义:在金属中加热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3、常见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

  三、金属性质

  1、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延展性,弯曲性

  2、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

  2Mg+O2==2MgO ;2Cu+O2==2CuO

  金属与酸反应Mg+ 2HCl==MgCl2+H2↑ Mg+ H2SO4==MgSO4+H2↑ 2Al+6 HCl== 2AlCl3+3H2↑ 2Al+3H2SO4==2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2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金属与溶液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

  四、金属资源的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2)原理:Fe2O3+3CO==2Fe+3CO2(3)设备:高炉

  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铁生锈的条件 与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变化

  (2)防止铁生锈地方法:

  a、干燥

  b、加一层保护膜

  c、改变其内部结构

  3、金属资源保护措施:

  (1)防止金属腐蚀;

  (2)金属的'回收利用;

  (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

  (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6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在收集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水中的生物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氧气在气态时是无色的,在固态和液态时是淡蓝色。

  重点会描述木炭、硫、铝、磷、铁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知道做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并会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一般从四方面来描述:

  ①物质原来的颜色;

  ②对产生的光(火焰或火星)加以描述;

  ③放出热量;

  ④对生成物加以描述。

  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如果很早伸入集气瓶的底部,集气瓶中的氧气被热的气体赶出来,木炭燃烧会不旺。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光一般指固体燃烧产生的.现象,如镁条燃烧、木炭燃烧等只产生光,不产生火焰;火焰是指气体燃烧或达到沸点的固体或液体的蒸气燃烧产生的现象,如硫、酒精、气体燃烧等产生的现象。

  无氧化二磷是固体,初中生物,现象应描述为产生白烟。烟是指固体小颗粒,雾是指液体小液滴。

  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时,把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

  为了防止生成物把集气瓶炸裂,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沙子,放少量凉水。

  细铁丝绕成螺旋状;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

  蜡烛燃烧时盛氧气的集气瓶要干燥,可观察到水雾。

  缓慢氧化是指进行很缓慢的氧化反应,也要放出热量。如果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可以引起自发燃烧,也就是自燃。缓慢氧化也可以向剧烈氧化反应转化。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8

  盐的性质:

  (1)盐 + 某些金属=另一种盐 + 另一种金属。

  (2)盐 + 某些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

  (3)盐 + 某些碱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4)盐 + 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盐

  1、 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CuSO4 + Fe = FeSO4 +Cu 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2、 碳酸钠跟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3、 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4、 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5、 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AgNO3 + HCl = AgCl↓ +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6、 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淀产生。

  7、 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 + Na2CO3 = 2NaOH + CaC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8、 硝酸银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gNO3 + NaCl = AgCl↓ + Na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9、 氯化钡溶液跟硫酸钠溶液反应: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有白色沉淀产生。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9

  粗盐中还有较多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deng )和不溶性杂志(泥沙等)

  粗盐提纯的原理:

  1、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杂质

  2、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可溶性杂志

  食盐步骤:

  1、 溶解:将粗盐逐渐加入盛有水的烧杯,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所得食盐水浑浊。

  2、 过滤:过滤粗盐水,如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过滤的`实验仪器有:烧杯(两个)、漏斗、滤纸、玻璃棒、带有铁圈的铁架台

  3、 蒸发: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出现比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4、 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产率=精盐的质量/粗盐的质量x100%

  注意:

  1、玻璃棒的作用

  ①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食盐溶解

  ② 过滤使用玻璃棒引流

  ③ 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④ 用玻璃棒转移氯化钠固体

  2、过滤操作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一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二低、滤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一靠:烧杯紧靠玻璃棒、二靠:玻璃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处、三靠:漏斗末端较长处紧靠烧杯内壁

  3、过滤后溶液仍浑浊的原因: 滤纸破损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10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燃烧现象是发光、发热并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但发光、发热的.未必都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不仅带来环境污染而且造成燃料浪费。所以要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如下三种情况: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可燃物的充分燃烧,如工厂烧锅炉用的煤往往加工成粉末状。

  2.可以鼓入足量的空气使可燃物充分燃烧。

  3.可燃物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例如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发生燃烧,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它就会火星四射,剧烈燃烧。

  爆炸可分为:化学爆炸,物理爆炸

  (1)由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有限空间急剧膨胀,引起爆炸,是化学变化。

  (2)有限空间内,气体受热膨胀引起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气球受挤压爆炸。

  任何可燃性气体只要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即满足三个方面就会发生爆炸:

  一是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

  二是遇到明火;

  三是在爆炸极限内。

  灭火的原理与燃烧的条件是相对应的,要想灭火,只要让物质不满足燃烧的条件即可。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11

  1 、金属 + 酸=盐 + 氢气置换反应条件:金属与酸氢以前,常用盐酸稀硫酸。

  例如:锌加稀硫酸,氢气往上窜

  2、金属 + 盐=新金属 + 新盐置换反应条件:金属与盐盐可溶,一定范围前换后。

  例如:铁语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

  3、酸 + 金属氧化物=盐 + 水复分解反应条件:金属与酸氢以前,常用盐酸稀硫酸。

  例如:盐酸除铁锈4酸 + 碱=盐 + 水复分解反应条件:酸碱反应必中和,成盐生水反应先。

  例如:硝酸和氢氧化铜5酸 + 盐=新酸 + 新盐复分解反应条件:酸盐反应先看盐。碳酸盐遇酸就出气,否则盐溶生沉淀。

  例如:硝酸和碳酸银6 碱 + 非金属氧化物=盐 + 水复分解反应条件:金氧与碱遇到酸,成盐生水无条件。

  例如:二氧化硫和硝酸钡7 碱 + 盐=新碱 + 新盐复分解反应条件:碱盐反应盐可溶,生成物中有沉淀。

  例如:碳酸钾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碳酸钡8 盐 + 盐=新盐+新盐,复分解反应条件:两盐反应盐可溶,生成物中有沉淀。

  例如: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老顽固)和氯化钾八大沉淀:1溶酸不生气:氢氧化铁 氢氧化铜 氢氧化镁2溶酸生气:碳酸钙 碳酸银 碳酸钡3不溶酸不溶水(老顽固):氯化银 硫酸钡溶解性口诀:酸易溶 碱难溶只有钾呐钡铵溶钾呐铵盐均可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碳酸盐只溶钾呐铵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微溶物质有四种钙组氢氧硫酸根碳酸镁拉着硫酸银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12

  酸及其性质

  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1)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酸的PH<7

  (3)跟(H)前的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

  酸+金属==盐+氢气

  例:2HCl+Fe=FeCl2+H2↑

  (4)跟碱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碱性(金属)氧化物—→盐+水

  例:3H2SO4+Fe2O3=Fe2(SO4)3+3H2O

  (5)跟某些盐反应

  酸+碳酸盐==盐+水

  酸+盐—→新酸+新盐

  例:H2SO4+BaCl2=2HCl+BaSO4↓

  (6)跟碱起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

  例:2HCl+Cu(OH)2=CuCl2+2H2O

  酸碱中和反应

  溶液中酸碱度的表示——pH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显酸性、显碱性或中性,指示剂可以判断溶液显酸或碱性,却无法判断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为了能够表示溶液的酸碱强弱程度,常用pH表示。

  (2)pH的范围通常是0-14之间

  (3)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pH数字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碱性,pH数字越大碱性越强。

  注意:pH是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性越强,溶液中H+含量越多,pH值越小;碱性越强,溶液中OH-含量越多,pH值越大。

  (4)pH的测定方法:测定溶液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值。

  注意:

  ①不能直接将pH试纸侵入待测溶液中,这样会污染我们的溶液。

  ②润湿的.pH试纸测得的结果不准确,因为相当于把溶液稀释了。检验气体的酸碱性时可将试纸润湿。

  ③pH测得的数字是正数。

  ④通常情况下把pH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数值越小,污染越大。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13

  一、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③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4、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2NaOH==Na2CO3+H2O(H2CO3+2NaOH==Na2CO3+2H2O)SO2+2KOH==K2SO3+H2OH2SO3+2KOH==K2SO3+2H2OSO3+2NaOH==Na2SO4+H2OH2SO4+2NaOH==Na2SO4+2H2O

  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O2+H20==H2CO3SO2+H2O==H2SO3

  SO3+H2O==H2SO4N205+H2O==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5、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2HCl==CuCl2+H2O

  Cu(OH)2+2HCl==CuCl2+2H2OCaO+2HCl==Ca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H2O==2KOHNa2O+H2O==2NaOHBaO+H2O==Ba(OH)2CaO+H2O==Ca(OH)2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MgO+H2OCu(OH)2==CuO+H2O2Fe(OH)3==Fe2O3+3H2O2Al(OH)3==Al2O3+3H2O

  二、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

  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

  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5%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六)、自设计实验

  1、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烧杯内壁有小水证明蜡烛个干燥洁净的烧杯珠生成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变浑证明蜡烛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浊有碳元素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图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证明CO2具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阶梯下层的有不支持在烧杯里(如图),点蜡烛先灭,上燃烧和密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层的后灭。度比空气倒CO2大的性质

  三、解计算题:

  计算题的类型有:

  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某元素质量分数=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100%

  溶液质量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100%

  元素质量

  化合物质量混合物质量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混合物质量

  某元素质量分数=100%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五)、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14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2H2↑+O2↑

  3.水的组成:

  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

  可燃性。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

  (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单质、纯净物、化合物、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

  (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

  (2)过滤;

  (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

  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

  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03-04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08-23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06-15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06-04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07-07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03-07

【合集】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06-05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精华]06-06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05-09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