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制度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功能。拟起制度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财务会计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务会计制度1
学习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体会与收获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这门课程,通过学习,我对企业的会计制度有了一定了解,老师讲了很多理论及实用的知识,使我获益匪浅。下面谈一下我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与体会。
首先,会计制度设计就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原则并结合实际,运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全部会计事务、会计处理手续、会计机构以及会计人员的职责进行系统规划的工作,它是会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科学的程序,对各项会计制度的具体规划,就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具体内容。会计制度设计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前提,制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今后的会计实务工作。
然而,在我国,会计资料虚假、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目前会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企业会计信息不规范、企业会计数据信息不安全及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到位等现实问题也很突出,目前形势迫使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内部会计制度设计 !
一、会计制度设计的对象和任务
1.会计制度设计的对象。会计制度设计是为进行会计工作制订出准则和规范。为此,就必须针对现实的或将发生的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原则或办法,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日常会计工作的依据。所以,会计制度设计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具体对象是会计工作过程。会计工作过程就是特定主体通过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运用会计方法对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正因为如此,会计制度设计可以理解为特定会计主体以国家统一会计规范,依据为研究会计事务处理办法、会计核算体系和会计监督工作程序的一项行为设计活动。
设计会计制度时,要根据特定主体的性质、业务的范围、分支机构和人员的多少,以及管理的需要等多种因素,研究适用的项目,使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成为最简明有效的管理办法。通过学习,了解到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应包括会计组织系统设计,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及会计控制系统设计。其中会计组织系统设计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置以及二者的协调关系;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包括会计信息载体(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设计的设计,会计信息处理程序的设计及设计科学的会计指标体系;会计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包括货币资金控制、销售预收款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对外投资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存货控制及固定资产控制等。
2.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与监督,这也就是会计工作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特定主体就需要建立起一定的会计机构,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并在此基础上,再设计一套科学的会计指标体系,建立一套严密的会计信息系统和有效的会计控制系统,作为日常进行会计工作的依据。建立这些制度,以保证会计工作任务的完成,这就是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
二、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会计制度设计是会计管理的一项基本建设,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会计功能的发挥,因此,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设计的质量。我国会计制度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制度的基本要求。要求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要求,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保护国有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为此,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对国民经济运行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进行宏观决策,依据市场规律要求合理运用国家宏观调控,必然赋予会计制度满足国家宏观调控需要的特征,即通过会计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宏观调控所必需的会计信息。
2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满足特定主体内部管理的需要。会计制度的设计应从企业会计主体出发,本着明确产权关系的基本思想,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传递管理信息等提供起码的会计环境,以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合规性原则。合规性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会计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到会计制度中去。合规性原则在会计制度设计工作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必须符合《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准则》等会计法规的要求。二是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必须与国家有关法规相协调。
4成本效益原则。会计制度设计的目的是规范会计工作,但不能因规范会计工作不讲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而应该在满足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使会计制度设计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使尽量少的制度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会计制度效应,达到成本效益的最优组合。
5.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内部控制是特定主体为加强岗位责任,保护资本安全,确保会计记录正确可靠,及时提供财务信息,避免无意地面临风险,预防或查明错误和不正常现象,保证授权职责履行,在内部组织分工、业务处理、凭证手续和程序等方面所规定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因此,在会计制度设计中,必须对会计机构、会计工作程序设置必要的内部控制
6.管理权限相对集中,保持制度的相对稳定性。会计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市场经济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改进。但是,如果变更过于频繁,管理权限过于分散,将给会计工作带来不利,甚至会造成会计主体的财务混乱。因此,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应将制度权限的管理集中于管理决策的最高层,不宜分散;同时应注意保持会计制度的相对稳定性,除非特殊情况,一般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不宜作较大的变动。
7.与使用的核算工具相适应。会计使用的核算工具,由手工作业到使用机械以至现在的电子计算机,使用不同的核算工具,一般是不因此改变会计工作的基本方法。例如,在采用“借贷记帐法”的条件下,登记总帐和明细帐,无论采用何种核算工具,都需要逐笔或汇总 - 2 -
记入有关帐户的借方和贷方,然后再结算余额。但是,不同的核算工具记入帐簿的方法则有所不同。所以,设计的会计制度,应与所采用的核算工具相适应。
三、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
1准备阶段:确定设计的内容和目的,制定设计方案和设计规划及调查研究,包括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企业现行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组织结构与组织人员等。
2设计阶段:首先拟定设计大纲,一个科学的设计大纲可以引导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最少的投入完成会计制度设计工作。其次设计程序,以最合理的程序设计企业会计制度可以少走弯路,提高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效率。
3试行和修正阶段:深入基层进行现场观察和测定,听取群众意见,对缺陷部分进行修改补充。
总之,会计制度的设计要认真准备,学习有关法规,调查企业实际情况,初步草拟,反复讨论修改,报经批准,备案,实施,检查。
随着宏观会计制度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重要性也不断提高,其内容也处于不断变动和扩展之中,因此企业应积极设置高效的会计制度,加强会计管理,及时准确的提供会计信息,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财务会计制度2
一、行政事业单位推行财务管理的现况分析
鉴于新政府会计制度构建了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未来的政府会计将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在这种新模式的会计制度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1.新旧会计制度未能做到缜密衔接
鉴于我国会计制度推行过程中,管理不够规范,账目不够准确,经常会出现工作人员随意设置会计科目的情况。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出现大量账务不规范的情况,这对于处理账务会造成诸多不精确的数据和难以及时解决的困难。虽然随着新会计制度的不断推进,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依然存在某些单位原有的旧账务就得不到精确处理,新旧账务未能进行缜密衔接等问题。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完全将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和准则落到实处,会影响甚至阻碍新会计制度的顺利执行和发展,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长远发展。
2.财务从业者的素质较低
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管理常识等,也应该是行政事业单位内专职负责财务管理的人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少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工作人员大都不能及时了解财务管理领域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缺少新的财务管理常识,在进行财务信息处理时未能做到快、准、狠,各种问题的积累久而久之就会诱发各类违纪问题出现。更严重的是,由于某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基本的职业操守及财经法律规范意识淡薄,使得单位内部渐渐形成了执法不严的不良风气,为别有用心之人创造了违法乱纪的条件,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陷入僵化,工作得不到有效执行。
3.财务预测和管理的能力有待增强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国家财政拨款是其主要且重要的资金来源。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尤其注重预算管理,力争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效能。但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运行状况而言,真正有效地将财务预测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的却寥寥无几。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从业者的预测和管理能力非常欠缺,在对现有资金进行管理和未来财务进行预测时,没有顾全整体和大局,眼光短浅、缺乏创新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单位资金预算编制的精确度,影响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长久下去就会导致财务资金的运作效率降低,甚至会出现项目资金被串用、挪用的情况。
4.财管理念相对匮乏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而言,仅仅依靠国家的大力扶持是远远不够的。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对本单位的资金管理进行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单位各部门的领导也应给予更高程度的关注。再加上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管理的理念较为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单位在清算资金和监管财务时遭遇较大的阻力,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
5.资产管理体系亟待健全
虽然新会计制度已经开始实行,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支配财务资金时还存在盲目、无节制的情况。在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缺乏严谨精神,致使资金超额开支及被挪用现象频发,导致本单位得不到有效建设,服务效率也逐渐降低。这些财务资金的管理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够严格、全面,致使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需要时缺少,不需要时又闲置。各单位未能第一时间将所有资金进行科学清晰的盘点及规划,导致“账账不符”和“账实不符”的问题频频出现。
二、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1.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会计主体发生了转变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会计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还促进了财务会计的推广。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有效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效力,使资金得到了有效利用,相关资金核算、账务处理及报账程序也得到了规范,提高了各单位对资金的效益及流向的关注力度,切实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流动的实际情况,不断鞭策财会工作人员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
2.会计制度改变了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和管理办法
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改变了其对资金预算、核算及管理的方式和理念,弥补了旧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方面的不足。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各行政事业财会工作人员更加清晰充分了解财务资金的流动情况,加强对预算内资金的'核算力度,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财务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等。
3.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促进了会计要素的改变
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的鞭策和引导下,其内部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逐渐注重对旧会计制度的解读,将财务管理分为五类,分别为资产、收入、支出、负债、净资产,促使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改变,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可以进行更有效的控制管理,提高了工作水平和发展速度,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水平。
4.会计核算模式发生变化
新会计制度中指出了不同于现行预算会计要素的两个新要素,即收入和费用。这两个要素准确反映了政府会计主体的运行成本,对政府的资源管理能力和绩效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判。在此基础上,新会计制度按照政府会计改革最新理论成果对资产、负债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要求其在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同时,还能反映资产负债情况和收入费用情况。例如,当单位需要以授权支付的方式购买固定资产时,在财务会计下,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在预算会计下,借记相关支出类科目,贷记“资金结存”相关明细科目。固定资产在后续的计量过程中仅需要对财务会计做出相应处理,如计提折旧时,借记相关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对于不属于预算收支的现金收支而言,如应当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款项、应当转拨其他单位的款项、受托的款项等,收到或支付时仅作财务会计核算,不需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
三、新会计制度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推行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单位要想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就必须充分落实新会计制度,在对其进行深入解读的过程中,完善不足,提高竞争力。行政事业部门尤其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完善,将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引进。
1.顺应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促进会计记账方式的改变
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响应新会计制度的财务管理理念,转变会计记账方式,为本单位的财管工作提供动态精确的资金信息。各财务工作人员要逐渐在实践中建立新会计制度的工作理念,提高财务控制管理的效率,使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及时顺应新会计制度的发展趋势,抓住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动态走向,切实强调单位的资产、净产值和负债,明确单位内部会计之间的关系,稳步提升单位资金的有效使用率。
2.大力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进程和质量。若是单位存在财务从业人员财管意识相对匮乏的情况,相关领导或者部门就要针对此问题对专业人员进行招聘或者是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除此之外,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明确定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并且努力克服自身管理范围狭隘的局限,积极引进外来优秀的财管从业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也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始终树立财务管理的观念和意识,在工作中要大胆创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进一步运用到财管工作中去。
3.促进资产管理规范化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逐步规范化,避免出现腐败、随意挪用资金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促进资产管理规范化,确保对资金的科学控制,增强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和流动透明度,保证专款专用。而且,对于单位正常运行中的日常开支,相关管理人员要进行合理的控制,杜绝铺张浪费;还要定期对前段时间的资金使用情况和流向进行总结对比。
4.不断更新财管理念
在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都在不断改变、不断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在优胜劣汰的社会环境中蓬勃发展,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尤其是新会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在严格遵守《会计法》规定的同时,还要不断更新财管理念,加强财务从业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各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新型财管理念不断引入到实际工作中,保证所有财务从业人员各司其职、分工缜密,将其工作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财管理念的更新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对本单位财务资金的开支结构及用途进行细致分析和总结,如果有不明确、不具体的账务出现,就要对其进行系统的调查,避免“做假”的情况出现,以实际行动来确保本单位财务资金的流动透明度。
5.不断改变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对于新会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充分发挥新会计制度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和控制过程中,要注重对旧会计制度中所存在的优点进行汲取,将财务管理工作划分成各个类别,如资产、收入、支出、负债和净资产等。清晰明确的划分,不仅可以降低单位财务管理控制工作的难度,还可以使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获得提高。在实行新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尤其注意健全本单位的会计制度,逐渐转变会计要素,参考自身的实际情况,一步步地完成新会计制度的基本要求,使本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更加专业化、规范化。
四、结语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主旨是服务大众,它承担着管理社会和服务公众的责任,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水平直接关乎着民众的切身利益。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务管理工作是其所必须完成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任务,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出色地完成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适应新的会计制度。
参考文献
1.刘一民.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18).
2.李竹.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xx(24).
3.胡佳.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中国商论,20xx(Z1).
作者:莫田青 单位:资源县林业局
阅读次数:人次
财务会计制度3
摘要:在华盛顿、伦敦和匹兹堡召开的三次峰会中,大家都聚焦了有关商业银行会计制度的相关问题。其中“银行的会计制度将如何影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的核算”这一问题一直都是大家共同关心的,只有全面认识这一问题才能够更好地解决G20议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制度;资本监管;监管影响
在现行的监管制度框架之内,商业银行受到了会计监管和资本监管的双重约束。会计监管本身也与资本监管的目标和定位存在着很大的冲突。广大商业银行在执行这些目标时势必会和捆绑在一起的制度产生很大的矛盾,进而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本文主要就商业银行会计监管和资本监管之间的冲突和解决的策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
一、商业银行会计监管与资本监管之间存在的冲突
从性质上看,商业银行主要是经营存款、放款和转账业务的,它是主要以盈利为目标的金融机构。但是会计监管制度则是商业银行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公认的会计原则。在现行的监管制度框架内,商业银行既要全面执行证券机构所披露出来的会计信息,又要彻底规范银行监管机构所颁布的监管要求。但是这两种制度从层面上都存在着理论和制度两个方面的冲突。“自由市场的理论”强调市场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来解决运行中所产生的所有问题,最终使得资源能够实现最优化配置。而会计监管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市场透明度的建设,从而能够让市场资源优化更好地提供支持。但是市场的建设和调节有时也会存在调节失败的情况,尤其需要外力去解决自身无法应对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会计监管一直致力于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问题,但资本监管却是以市场失灵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和频率为基础的,这两者在理论上本身就存在着冲突。从制度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的会计监管和资本监管的核心目标存在差异,前者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从而让他们更好地实现投资,后者则是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二、商业银行会计制度对资本监管的影响方式
(一)透过金融工具产生的影响
从历年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所有银行控股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金融资产占据总资产比例的92.32%,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金融资产占比也在将近90%左右。因此,银行会计制度对资本监管的影响主要是透过金融工具计量规范而形成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在每一个报告都需要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金融工具内部有关的项目,主要包括:可供销售的金融资产、交易性的金融资产和其他衍生类型的金融工具。我们可以根据计量的结果来确定位置的差异,之后再将结果分为计量结果计入损益项目和计量结果计入权益项目等等。
(二)透过金融资产分类产生的影响
通过分类的规范对资本监管产生影响是最终以相关的计量结果为标准来实现的。如果商业银行中的交易性金额数量非常庞大,则对资本监管将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如果商业银行中的交易性金额数量较小,则会产生较小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计量规范和金融资产分类对资本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但金融资产的分类规范对资本监管的影响有很大的独特性。一方面,在金融资产初始分类时,商业银行都会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另外一方面,在金融资产持有期间,我们也可以更好地进行分类选择[2]。在金融危机期间,欧洲商业银行强烈要求将金融资产进行进一步的'金融资产分类,从而对监管资本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但SFAS115金融资产的分类规范要比IAS39来的更加的宽松,前者在极大程度上允许对所有类别的金融资产进行全方位的分类,后者将禁止对已经定性为“交易性”的金融资产进行着重分类。并最终将所有类型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危机期间下跌所产生的收益直接计入到损失之内,这整个过程本身对监管资产的侵蚀性是最强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行监管框架体制内,商业银行本身就受到了会计制度和资本监管的双重限制。合适的会计制度能够通过对金融资产的计量、分类和减值等渠道对资本监管产生非常实质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将辐射出巨大的力量,并在金融危机期间都演变成一种市场周期性的推动力量,在危机期间也能够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够有效理解商业银行会计制度对资本监管所产生的影响,那么势必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厘清这些热点的本质。
参考文献:
[1]郭利根.银行监管视角下会计准则的改革与发展[J].金融会计,20xx(5):39-43.
[2]于永生.商业银行会计制度对资本监管影响[J].财经论坛,20xx(6):112-118.
财务会计制度4
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不管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管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言,它已经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核算、预算控制、信息纰漏以及成本核算的各个方面的需求,中国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革现行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结合自身实际,笔者在分析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给相关部门带来一定的借鉴。
一、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 滞后于我国财政预算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财政预算体制经历了诸多改革,随之而来的,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得到完善,它深入到了人们生产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以及相关的部门预算等。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财政和预算管理的需要,严重滞后于我国财政预算体制改革。
(二) 采用收付实现制后会计核算出现的问题
收付实现制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经常采用的一种会计核算制度,只有极少数的单位结合了权责发生制,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除财务收支业务以外的其他活动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揭露,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笔者指出,采用收付实现制以后会计核算常常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种:首先,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不能有效、完整的反映资产以及负债的实际价值。不管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还是对外投资,都没能表现出其真实的价值;其次,就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言,缺乏有关成本核算方面的规定,这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以及成本管理;最后,每一个行政事业单位都必须建立会计报表,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只是现行的会计制度并不能完整的反映。
(三) 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正不断深入,在很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已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的资金关系正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在社会上,会有更多的资金允许进入行政事业单位,正是这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会不断出现新的业务,为此,我国必须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修订。
(四) 基建会计游离于财务会计核算之外
基建会计是指应用于基本建设领域建设单位的一种专业会计,它是会计的重要组成部份。值得重视的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还没有有效的与整个会计核算融合在一起,这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信息的完整性,既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以及监督,也不利于我国预算体制的改革。
二、改进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思路
结合自身实际,笔者指出,相关的思路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配合我国预算以及国库制度等的改革,要在明确财务规则修订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满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以及财务管理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次,在使用收付实现制的同时,要适当的引入权责发生制。这能够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以及负债的管理,也能够很好的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再次,要能够有效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做到在积极调整会计报表内容的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稳妥的推进修订后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使用。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措施
(一)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面而言
完善会计制度的相关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收付实现制方面,从这些方面出发,既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中国的腾飞。首先,要积极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传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人们通常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新时期,人们指出要及时的引入权责发生制,要不断改变收付实现制统帅全局的局面,要能够实现收入、费用以及成本的准确确认,要使收入成本有一个很好的配比,这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其次,要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的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完善相关的核算方法,就必须增设“在建工程”以及“待处理财产损益”等会计科目,相反的,要取消比如“固定基金”以及“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会计科目,当然,还有其他必须增设的科目,比如“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最后,做好有关基金的改革工作。专用基金,简单的说,就是净资产,只是这种净资产受到了某些因素的限制,本文指出,应将计提修购基金列入结余分配中去。
(二)就会计监督方面而言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研究,保障会计制度有效执行的前提是什么?相关研究表明,它是强有力的会计控制制度,如果没有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只能是阻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当然,在会计控制中,必不可少的还有内部控制制度。针对内部会计制度的完善,人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切实可行的措施,希望能给相关工作者一定的借鉴。首先,内部控制必须遵循会计法的要求,只有结合本单位、本公司的业务性质特征,才能明确各有关工作者的职责,才能做到提高业务效率的同时做到责任到人,最终真正发挥对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控制和控制作用;其次,要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依法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的处理程序,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违法法律法规的会计行为,这些行为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就会阻碍相关单位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最后,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牵制制度。不管你是什么性质的单位,在具体工作中都必须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只有这样才,才能杜绝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的走人情、靠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三)就法律规范方面而言
法律是保障会计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发挥法律的作用,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还要重视一下几点问题:首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以真正意义上的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人员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那么,要怎样保证会计人员的权益呢?
本文指出,必须以法治作为经济工作的支柱以及经济活动的准则,就财务部门而言,可以建立相关的会计人员举报制度,可以设立举报中心,对于被举报的人员,也要积极的去调查,在查清真相之后给予他人一定的惩戒;其次,要切实加大执法力度。行政事业单位外部工作必须受到一定的监督以及管理。就国家机关、审计单位而言,应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等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法律意识。
财务会计制度5
基于国库集中支付下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从拨付方式和财政资金账户设置等方面突破了传统国有会计管理制度,即新兴制度以国库集中支付为资金拨付的主要形式,将国库单一的账户体系作为前提。财政管理制度的突破与革新为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本文对基于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中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与预算会计的关系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主要包括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国库集中收缴制度两部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政府设置账户体系的代理部门为财政部门,即财政部门将所有的财政性资金纳入到国库的单一账户体系中进行直接管理,因此该制度又可以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包含国库单一账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两大部分,其中国库单一账户下又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包括预算外收入和外支出两部分,这些预算项目与预算会计体系密切相关。中国预算会计系统的应用贯穿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中的拨款、监测和付款等过程,即对相关交易过程进行实时记录,从而提高管理的信度和效度。由此可见,在当下财政环境下财政和会计之间是互相包容,互相融合以及互相发展的和谐关系[1]。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执行使财政资金流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对我国预算会计系统的需求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在该制度体系下,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如下:在现有制度下,我国预算会计体系中包含着一定的内外概念,传统的预算会计体系与财政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区别,即财政负责的主要工作是承诺,而审核工作主要由会计完成,因此当下预算会计审核工作的适用过程仅限于对财政资金的拨款上,即预算内的资金流动状况可以通过会计系统如实的反映出来,而在财政运行的实际过程中,很多资金都不能完全按照预算数额和流程运转,这些资金是预算会计所照顾不到的,因此无法反映出总体资金流向。
三、国库集中支付下中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策略
(一)优化预算会计系统结构,完善预算会计体系
预算会计系统结构的优化以及预算会计体系的完善要以当下会计环境的变动方向为依据,在充分了解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改善当前会计体系中存在的与当前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不相符的内容,例如重新规划会计系统与财政的职责等。其次,要对新兴制度下出现的新型业务分别作出规范的补充规定,例如划分预算会计系统结构时,在贯彻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同时,要以业务特点为依据,加强对资金流动的全面分析。会计系统结构可以按照控制程序开展分级优化,保证不同组织机构的职责划分清晰且明确,同时也要加强系统结构的整体性建设,提升集中统一管理水平[2]。
完善预算会计体系的具体策略是提高不同业务间的和谐程度,例如可以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引入固定资产构建业务核算项,从而使各单位的资产使用情况得到准确的反映。即将可以联系在一起的业务类型进行规整和统一,从而提高核算的便捷性和全面性。
(二)按需扩大总的预算会计核算领域
现阶段,我国实施的预算会计制度的.核算范畴较为狭隘,对构建集中性预算会计系统形成较大的约束,因此只有按需扩大总的预算会计核算领域,才能够确保集中性预算会计体系得以顺利构建,具体的扩大策略如下:1.核算范畴向机构层交易延伸,分析并掌握政府及相关部门涉及到的经济资源实况;2.核算业务内容要求全面彻底,突破现有体系层级,增强不同业务交易核算的可靠性;3.当预算会计体系按照当下财政环境完成修复和优化以后,要迅速统一会计相关科目,从而保证相关体系制度贯彻的基础性;4.加强预算会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不同部门数据信息的及时传递,并使每一项交易项目的款项及时的输入到总的预算会计核算系统当中[3]。
除了上述主要策略以外,为了保证总的预算会计核算领域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也可以按照经济支付特点,例如负责额数、偿债额数、不同政府部门的支付情况等进行逐一核算。然而,从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现状来看,只有保证改革的全面性和深度,才能够适应当下财政支付环境,掌握资金流向的变动规律[4]。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与预算会计的关系,说明了预算会计与财政在当下的财政制度环境中是互相关联,互相发展和互相融合的共生关系,因此侧面说明了改革中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必要性,在其基础上总结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国库集中支付下中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赵灿灿.济宁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xx.
[2]罗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研究[D].沈阳大学,20xx.
[3]何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预算管理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xx.
[4]王淑杰.探究国库集中支付下中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J].商,20xx,14:167.
财务会计制度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确定会计制度的框架结构属于会计制度设计程序中的()
A、准备阶段
B、设计阶段
C、试行修正阶段
D、定稿颁布阶段
答案:B
2、账务处理程序的设计是企业会计制度总体设计具体内容中的()
A、会计机构和人员配备的设计
B、财产核算及其管理制度的设计
C、成本费用核算及其管理制度的设计
D、会计核算形式的设计
答案:D
3、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X》,下列不属于会计工作岗位的是()
A、成本费用核算
B、会计电算化
C、环境绩效核算
D、出纳
答案:C
4、在总会计师领导下的分散核算模式中,承担成本业务核算任务的`部门通常是()
A、总厂会计部
B、分厂或车间
C、总厂财务部
D、总厂审计部
答案:B
5、为总分类科目“应收账款”设置明细分类科目时,一般所采用的设计依据是(B)
A、按总分类科目核算的内容类别设计
B、按总分类科目的核算对象设计
C、按总分类科目来源或支出的用途设计
D、按总分类科目涉及的部门设计
6、从原始凭证的用途来看,“制造费用分配表”属于()
A、通知凭证
B、执行凭证
C、计算凭证
D、计划凭证
答案:C
7、企业向银行送存现金、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时,应当填写并送存银行的凭证是()
A、进账单
B、送款单
C、存款单
D、收款单
答案:B
8、企业的退货管理制度所归属的会计制度设计X畴是()
A、职责分工控制制度设计
B、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设计
C、采购与验收控制设计
D、付款控制设计
答案:D
9、企业对投资预算提出审核意见的部门是()
A、财务部门
B、法务部门
C、投资部门
D、出纳部门
答案:A
10、严格来讲,不属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X围的是()
A、维护保养制度
B、保险制度和程序
C、定期盘点制度
D、账簿记录制度
答案:B
11、我国企业在发行股票时,应委托的承销机构是(B)
A、商业银行
B、证券公司
C、信托投资公司
D、证券交易所
12、成本核算业务的基础工作控制制度设计中,不应包括()
A、定额管理和原始记录制度
B、奖惩制度
C、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清查制度
D、企业内部计划价格制度
答案:B
13、企业采用分期收款销售的方式,在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但商品已经发出的情况下,对分期
收款销售的商品,应设置的科目是()
A、发出商品
B、库存商品
C、在途商品
D、主营业务成本
答案:A
14、下列关于设计会计报表时应遵循的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A、对外会计报表须强调灵活性
B、对内会计报表须强调统一性
C、报表项目须与账户名称保持一致性
D、报表指标内容、名称须保持相对稳定性
答案:D
15、利润表项目一般按照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填列,但例外的是(B)
A、管理费用;
B、每股收益;
C、营业收入;
D、营业成本;
16、期间费用报表反映的内容,不应包括(A)
A、制造费用
B、管理费用
C、销售费用
D、财务费用
17、关于固定资产盘盈和盘亏的会计处理,正确的做法是()
A、均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
B、均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核算
C、盘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盘亏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
D、均通过“固定资产清理”核算
答案:C
18、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内部核算机构设计方式的是()
A、在企业财会部门内部附设结算中心
B、在企业财务管理科内部附设结算中心
C、在企业责任会计科内部附设结算中心
D、在企业会计核算科内部附设结算中心
答案:A
19、在会计科目表设计中,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A、会计科目分类排列的设计
B、会计报表项目名称的设计
C、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的设计
D、会计科目编号的设计
答案:B
20、零星费用报销支付现金的业务流程中,不涉及的控制要点是()
A、费用报销必须要有原始凭证
B、费用报销前,必须由业务部门主管和会计部门主管审核批准
C、费用报销后,必须由会计主管进行事后审核
D、定期进行账账核对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采购与付款业务中,企业在设计各种凭证传递程序时,必须考虑的事项有(ACE)
A、指定专人填制有关凭证
B、指定专人传递有关凭证
C、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人员)完成凭证的所有必要手续
D、不相容职务分离
3、退货单各联次应送交的单位(或部门)有()
A、销货单位
B、运输部门
C、仓库
D、供应部门
E、财会部门
答案:A^C^D^E^
4、对投资资产的处置,具有审批权的主体有()
A、总经理
B、董事会
C、财务经理
D、投资部门
E、内部审计部门
答案:B^C^
5、关于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正确的做法有()
A、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期限内分期摊销B、自取得次月起,在预计使用期限内分期摊销C、统一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D、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采用直线法摊销E、按月摊销时,一般计入管理费用
答案:A^D^E^
6、股票发行业务流程的控制要点包括()
A、股票发行、收款、记录职务分离
B、股票交款单与银行收款通知金额核对一致
C、股东名册持有数与财务报表列示发行股数核对一致D、股票发行、收款、记录的账证、账单、账表核对一致E、核对付息记录与应付计息的一致性
答案:A^B^C^D^
7、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其成本计算期的设计为()
A、定期计算成本
B、不定期计算成本
C、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
D、成本计算期与生产周期一致
E、可定期也可不定期计算成本
答案:B^D^
8、销售与收款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主要有()
A、保证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B、保证产品的安全和完整
C、保证销售折扣措施恰当
D、保证销售折让和退回的合理与正确E、保证货款及时足额地收回
答案:A^B^C^D^E^
9、中期财务报表是指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包括()
A、月度财务报表
B、季度财务报表
C、半年度财务报表
D、年初至本中期末的财务报表
E、年度财务报表
答案:A^B^C^D^
财务会计制度7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变革。原有会计制度上的会计基础、要素确认、科目应用及报告披露等等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新的会计制度。这使得会计制度更完善、更规范化,同时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会计核算能力及财务管理水平,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本文中,对如何完善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给出分析及建议,以形成更系统的会计制度。
【关键词】完善;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建议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20xx年初施行,施行效果有好有坏。我们只能客观的分析制度施行以来获得的成果及不足之处,对制度的不妥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扬长避短,已完善事业单位的新会计制度。
一、“存货”科目的设置问题与解决方案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活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产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等。在新制度中,事业单位在施行的业务项目或开展其他活动中,将耗用的材料或物料、包装物品及达不到固定资产确认的工具、设备、商品、动植物都计入“存货”中进行计算。这不仅增加了“存货”的数量和种类,同时使得“存货”计算变得琐碎复杂,给核算增加了难度。这种问题的特点是不难解决,但在与繁琐和混乱,更不可推积,一旦推积,将会因为账目的不清而出现鱼龙混杂、偷梁换柱的现象,造成经济的损失。例如,某事业单位中,在非独立核算的的生产经营业务中,其“存货”定义中的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作为“存货”账户中的二级科目建账核算,但还在二级科目下进行分支,根据产品的种类,材料的性质、性能上进行划分进行三级及以上的核算,这将导致问题的复杂化,可能会出现不同级别的工作人员面临的是同一个问题,却出现的多次解决,解决方案不同,工作人员之间出现协调问题,扰乱业务的正常运作,导致账务的处理不善出现核算失误、错漏等问题。再者,新制度是规定随买随用的存货不需要计入“存货”之中。然而事业单位可能是偷工减料,对制度进行有意的误解,在不需要计入“存货”中的与必须计入“存货”中进行偷懒,造成必须计入“存货”中的并没有真正的计入,而是记为直接支出账目。在工作上的直接偷懒,将导致账目的根源出现问题。基层的工作人员加大支出项目,这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是致命性的损伤,不仅不利于事业单位支出的核算与分析,更是导致预算上的失误,监控与管理制度大大降低。针对以上问题,根源是层次的处理不善及人员的监管力度不足。对于第一种情况,应将新制度“存货”科目下各二级科目作为总账科目,设置“原材料”“半成品”等为一级材料。同时兼顾“存货”作为报表进行严格审核,将随买随用的存货直接以支出的形式进行管理。事业单位的高管对会计人员加大监管力度,对其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以严格的制度规范其业务操作,制定严格赏罚分明的制度,杜绝会计人员的偷工减料,提高核算的能力,在业务上减少错误的产生。
二、非流动投资资产项目核算问题与解决方案
非流动资产是指不能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持有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工程物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在新制度中,事业单位针对以上的非流动资产设置相应的核算科目,目的在于清楚的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进行明确核算,这有利于和流动资产进行明确划分,对于资产的预算,项目的投入,工程的建设有良好的保障,大大提高了资金的投资使用率。新制度对于非流动资产的核算问题中,采取了各类资产与相应资产作为对应账户处理的'核算方法。简单的说,事业单位中有多种业务需要处理,很多的工程种类,有自建的、正在改建的工程、扩大建设的工程且正在实行的工程等等,以上工程在进行结转时,账户做如下处理:借即事业支出:固定资产;贷即银行存款:非流动资产基金—即固定资产。这就表示事业单位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固定资产的增加即为固定资产占用基金的增加;反之,若是: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贷:在建工程,则表明事业单位进行的工程业务中,在建工程减少,那么在建工程占用基金减少。这可以看出,事业单位非常注重资产与基金的问题。其原因分析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非流动资产基金中规定了两个要点: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2、本科目应当设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事业单位虽非常注重各类资产与其对应的资产基金相对应的关系,清晰明确了各类资金的来源渠道及其与之相关的使用情况,但总会顾此失彼,忽略了资金的变换关系,各类非流动资金有明确的来源,却在使用的过程中为工程的需要而不断变换。对于这种漏洞,事业单位可做如下处理:1、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是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增的会计科目之一。同非流动资产相类似,科目核算管理和反应了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及相关的财务情况,但是应增加追踪管理。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明确资金的来源的同时,还需注重追踪资金的变换,明确资金的使用流程。这不仅使得资金的使用透明化,更是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这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是极其有帮助的。2、在会计的账目核算中明确实物的流通与相应使用资金的情况,如在建工程完成施工且交付使用之后,就及时变更为固定资产,相应的在建工程的占用基金也立即转变为固定资产的占用基金,这就间接完成了资产就是资产,净资产即净资产,明确了资产的类别,使账目的处理更为清晰。账目处理就可变更为: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相应的,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可尝试此种方法,并以此为例,在以固定资产进行投资时,或以无形资产进行投资时使用。这不仅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更是提高了经济效益。简单的例子分析为,某事业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拥有的著作权进行长期投资,且该著作权原价值为15万元,但已摊销了2万元。故此,该事业单位的账务处理应为:借:长期投资13万,累计摊销是2万元;无形资产—著作权是15万。同时,借: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13万;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13万。如此,账目的核算就清晰明了,逐渐形成一种规模,增强监督管理的力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支出类科目的核算问题及解决方案
新制度中,在应收票据贴信息、期末外币账户汇总损益以及应付票据手续费这三项核算账目中,规定的是采用“经营支出”或“事业支出”进行账目的核算。但是,此举方案与新准则、新制度中规定的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分别界定为事业活动和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产生的支出(或费用)产生了冲突。在事业单位中,贴现息、汇总损益、银行手续费属于占用资金而产生的费用支出,但却不是业务的经营活动,事业的活动中的产物。这就要求这三项的账目核算应该计入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以外的支出项目,而不是计入经营支出或事业支出,明确的支出科目的划分,进行明确的核算。改革后的方案明确为:应收票据贴现是,借:银行存款,经营支出(贴现息);贷:应收票据,而是借:银行存款,其他支出—利息支出(贴现息);贷:应收票据;期末核算汇兑损益时(以“银行存款”外币账户调整进行分析),改革变通后是采取汇总损失:借:其他支出—汇兑损失;贷:银行贷款,汇兑收益则为借:银行存款;贷:其他收入—汇兑收益;在支付应付票据手续费时,变革借:经营支出(或事业支出);贷:银行存款,而是借:其他支出—手续费;贷:银行贷款。采取变革后的方案,上述三项支出核算问题可得到详细的处理方案,减少冲突,避免事件的麻烦处理,会计人员的核算变得简单明了,尽最大可能规避风险,是核算精益求精。这也是在考验会计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刺激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变革。我国由市场的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以适应经济的发展速度,给予市场更多的自由,政府只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而不再是之前的大力干预,这是在扼杀市场的生命力,过多的干预反而使市场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在事业单位中,同样需要变革,有变革才有发展。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完善会计制度,以适应变化莫测的市场变化,同时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事业单位应该在制度的进行中,及时作出总结,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并针对弊端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昧的生搬硬套。同时,培训合格的财务人员,减少在账目中出现的错误,提高账目核算的正确率,也是为资金的预算,项目的产出投出做好明确的规划,结合市场的走向,国家的方针政策,规避风险,以适应当今社会的财政改革。
【参考文献】
[1]崔伟.基于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完善建议[J].财会月刊,20xx(13)
[2]黄绍军.关于构建我国政府会计准则若干问题[J].财会通讯,20xx(09)
[3]赵丽娟.基于权债发生制的我国政府会计改革[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xx(11).
财务会计制度8
新《制度》的修订要点,《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是协调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之间业务关系的基础性制度,现行制度颁布于1997年,本次修订旨在适应新《预算法》、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要求,为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设提供基础性的制度保障。
(一)补充完善政府资产负债的核算内容
为全面提升政府财务信息质量,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设,新《制度》为“既要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也要全面反映与预算收支变动密切相关的政府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为此,一方面,新《制度》改进了会计核算方法。采用“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即对同时存在收入成支出及资产或负债变化的业务,对其收入、支出内容采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对其资产、负债内容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另一方面,新《制度》补充完善丫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一是为更加准确完整地核算反映政府、财政的资产情况,共设置资产类科目15个,较原《制度》增加4个。增设“股权投资”、“应收股利”等9个会计科目,删除“基建拨款”、“财政周转金”等5个科目。二是为全面反映政府、财政的负债情况,共设置负债类科目11个,较原《制度》增加7个。增设“应付短期政府债券”、“应付长期政府债券”、“借入款项”等10个会计科目,删除“借入财政周转金”等3个科目。三是完善净资产核算内容,修改部分净资产类会计科目名称,设置9个科目,较原《制度》增加4个。增设“资产基金”和“待偿债净资产”科目。四是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和报表格式,总会计报表由7张会计报表和附注构成,改进r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的结构和项目。
(二)统一规范重要收支业务的核算方式
新《制度》对原《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及《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等15个制度、办法及临时性通知进行了统一、规范和更新,完善了部分重要财政收支的核算内容。一是规范国库现金管理核算。增设“国库现金管理存款”科目,专门核算国库现金管理存放在商业银行的款项,与日常国库存款分别反映,并为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制度奠定基础。二是规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和主权外债转贷核算。增设“应收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应收主权外债转贷款”、“应付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应付主权外债转贷款”科目,分别核算本级财政转贷地方政府债券、主权外债资金形成的债权资产和负债。三是规范财政对外借款核算。取消“暂付款”科目,增设“借出款项”、“其他应收款”科目,分别反映财政对外借款情况和其他日常业务往来核算业务形成的债权。四是规范年终国库集中支付结余核算。取消“暂存款”科目,增设“应付国库集中支付结余”科目用于核算反映政府、财政部门釆用权责发生制列支但预算单位尚未使用的国库集中支付结余资金,增设“其他应付款”科目用于核算其他口常业务往来形成的债务。是规范财政代管资金核算。增设“应付代管资金”科目,核算政府、财政部门代为管理的、使用权属于代管主体的`资金。六是规范政策性负债核算。增设“应付政策性负债”科目,专门核算因政策明确要求承担支出责任的事项而形成的应付未付款项。七是细化债务收支的核算内容。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区分一般政府债务收支和专项政府债务收支分别核算,年终分别转入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结余科目。
(三)删除与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相关的表述
一是新《制度》第4条规定,“协调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国家金库、国库集中收付代理银行、财政专户开户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是总预算会计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而原《制度》对此的表述是“协调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等之间的业务关系,共同做好预算执行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工作”。二是新《制度》第35条规定,“各项收入账务处理发生错误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共同更正”,删除了原《制度》“在发现错误的月份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共同更正”的表述。三是新《制度》第44条“组织征收部门和网家金库进行年度对账”,删除了原《制度》对此的详细说明,即“年度终了后,按照国库制度的规定,支出应设罝0天的库款报解整理期。各经收处12月31日前所收款项均应在库款报解整理期内报达支库,列入当年决算。同时,各级国库要按年度决算对账办法编制收入对账单,分送统计财政部门、征收机关核对签章。保证财政收入数字对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影鴯。
(1)对国库会计核算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一是“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要求进一步完善国库会计核算制度。目前我国预算编制基础和实际收支的确认和报告主要釆用收付实现制,“双分录”记账将使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政府会计核算中得以广泛应用。国库会计作为政府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分支,目前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反映预算执行情况,是否需要参照新《制度》“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记录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二是众多会计科目的变动要求国库“3T”系统进行相应调整。国库TCBS、TIPS和TMIS中的会计账户、会计科目及系统参数,均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具有密切的关联关系,需要根据新《制度》关于会计科目的变动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三是重要收支业务处理方式的变化使国库统计分析工作面临新问题。如,财政部门基于原《制度》中“暂付款”、“暂存款”两个科目的与专户、预算单位往来及国库集中支付结余等业务处理,是引起国库支出统计与财政支出数据差异的重要因素,新《制度》将其取消并代之以“借出款项”、“其他应收款”和“借入款项”、“其他应付款”、“应付国库集中支付结余”,这将使旨在减小国库支出统计与财政支出数据差异的工作更为复杂。
(2)引导国库部门研究关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和新《预算法》的明确要求,国务院20xx年底批转广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修订《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无论总预算会计制度核算目标的重新定位,还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及大1:相关会计科H的调整,都始终围绕“为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服务”这一主线展开。在此之前,财政部于20xx年底已经启动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同时,国内已有三支民间研究团队完成了对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核心报表--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并基于此得出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政府财务状况、债务风险等重大宏观经济问题的有益结论。人民银行国库作为参与政府财务管理的重要部门,应该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与应用情况高度关注,并拥有独到的理解和分析判断D
(3)不利于经理国库制度的有效贯彻
新《制度》删除r原《制度》肯定、支持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相关表述,将对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制度的有效贯彻产生影响。一是淡化了国库会计参与预算执行的作用,掩盖了国库会计对预算执行的核算、反映和监督职能。核算、反映和监督是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三大基本职能,新《制度》取消“共同做好预算执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工作”的表述,实际上是对国库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的职能视而不见或拒绝承认,是对《预算法》规定的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制度的背离。二是限制了《国家金库实施细则》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是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重要制度依据,新<制度》以“相关规定”代替“《国家金库实施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显然不利于《国家金库实施细则》充分发挥其对相关业务处理的指导作用。三是弱化了国库制度的适用性。新《制度》将根据网库制度规定的年终处理办法和对账办法删除,使相关的国库制度形同虚设,且不利于相关工作的及时高效开展。
(四)相关对策建议
(1)及时研究调整国库会计核算制度
一是研究国库会计如何参照新《制度》“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进行相应调整,以便在掌握预算执行情况的同时,对政府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有所了解。二是结合新《制度》的修订情况,对国库“3T”系统的会计账户、会计科目、系统参数做相应的增、删、改调整。三是考虑在国库TCBS和TMIS系统中增设与新《制度》中“借入款项”、“借出款项”等对应的过渡性会计科目,逐步缩小国库支出统计与财政支出数据之间的差异。
(2)研究关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相关情况
一是学习了解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国际经验和做法,摸清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方法和研究要点,为加强对其的应用分析奠定基础;二是深入分析以政府资产负债表为核心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宏观意义,如对政府宏观调控及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相关影响;三是加强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具体应用的研究,如运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开展对各级政府财务状况分析、地方政府绩效评价及信用评级等。
(3)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反映
一是充分利用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国库信息化建设优势,优化改造国库资金集中收付流程,更好发挥国库事中监督职能;二是拓展国库统计分析研究领域,努力深化对国库支出规模、结构、进度的分析研究,从支出角度反映预算执行及财政支出绩效;三是适时适度将国库履行“出纳”监督职责的典型案例和国库的分析研究成果向社会公众展示,提升央行经理国库的社会影响力。
财务会计制度9
摘要:新颁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在进行正式的实施以后,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便是医院怎样才能有效的适应目前形势的发展以及相关内容管理的需要,以及如何对现行的《医会准则》实行有力的改革。笔者主要就目前医院财务相关的会计制度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对医院内部财务会计制度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参数,并且就医院内部现行的财务方面的会计制度内容的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财务会计 新会计准则 医院
一、目前《医会制度》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完成,每一家医院都根据我国的《医会制度》为根据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对医院内部相关表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强。在实现对医院内部再生产的同时对相关的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绝大部分的医院相关的会计工作也实现了现代化以及现代化;个别大型医院还对总会计师责任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践行,使得会计工作逐渐向现代化以及规范化靠拢。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会计制度中还有很多的纰漏以及不足。
(一)医院坏账准备相关的提取并不完善
医院的坏账准备会随着社会统筹病人的增多而不断增多,即使医院医保制度执行得很规范,也会以“超大盘”的形式而扣减,有时扣减率高达30%。虽然医院可以按会计制度计提坏账准备,但计提的坏账准备远低于可能发生的坏账。坏账准备按国家统一的比例提取,且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须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冲销,致使大量呆账、坏账长期挂在账上,妨碍了资金的周转,也使医院的流动指标、偿债能力失真,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二)虚假增加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在医院对《医会制度》进行执行的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方面并不依照折旧金计算。在医院的资产负债记录表上,对于固定资产项目数额的记录只是记录为原数额,并没有进行有效地折旧处理,使得实际资产数额与财务报表上的记录之间存在较大的出入。
(三)并不能将无形资产有效的资本化
对于医疗行业而言,其本身就是高风险以及高技术的行业,对于其无形资产而言,绝大多数属于精神财产以及知识财产。医院为了实现对自身发展需求最大的适应,一定会开展一部分有极大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需要的费用支出较大,如果不能将其有效的资本化,将其有效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中,那么对于后期开展的财务考核结果以及收支结余而言,将产生极大的不真实。
二、在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下对医院财务会计相关的制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办医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会计总是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而存在,具有发展性、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特点。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原制度理论及相关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为日益扩大的医院经济活动提供了有用的计量和确认方法,因此,借鉴新会计准则完善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实现不同类型的医院在会计核算、财务报告方面的趋同性势在必行。同时,根据新会计准则,借鉴国际通用报表体系,对医院的净资产科目、财务报告的列报等内容进行表述和修订,使各类医院发生相同或相似的交易及事项达到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三、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对医院财务会计相关的制度进行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对医院内部无形资产的核算
对于医院而言,其无形资产的涵盖范围以及涉及面非常的广阔,并且绝大多数属于精神财产以及知识财产。比如每一家医院的临床研究结果、医院本身的社会形象或者是医院医疗信誉等等,所以,笔者建议医院在统计负债表中可以增加无形资产这一个项目,实现对医院资产实际情况的`完整反映,使得医院的资产信息全面化,并且可以很好的切合医疗市场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应该对医院实际的无形资产进行准确的计量、核算,并且合理的确认,同时可以按照每一个时间段进行平均摊销,在记录是,可以归纳到对外医疗服务的成本项目中。
(二)做好提取坏账的准备
对于医院而言,其坏账主要便是与应收取医疗款项有管理,正是因为这样,在进行提取坏账的准备过程中不能将病人的医药费款项包括其中,必须以:应收取医疗款项+应该收取的在院病人应付医药费-预取的医疗费款项+其他类型的应收取款项作为整个坏账准备条件下的提取技术。针对某些并不能有效回收但是数额又相对较大的坏账而言,在对当前收支平衡不造成任何的影响的情况下,直接在支出中进行相关的数额冲销。
(三)对固定资产相关的折旧方法进行有效的完善
在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办公准则》中,并且将以可以对固定基金账户进行取消,增设一条累积这就账户条款,在医院资产的负债表中可以作为医院实际固定资产相关的备抵科目,使得医院本身的会计报表可以对医院的净资产、收支结余以及资产进行有效、真实的反映。根据我国目前所实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而言,从实际来讲,医院对一些已经淘汰的设备或者是毫无价值的存货都必须确认为资产项目中的一项,正因为这一条使得企业财务报表与实际资产数量并不符合,而对于企业而言,使其提供的财务相关的信息也毫无可靠性与真实性可言。笔者建议此处可以参照我国《固定资产》中相关的规定,在医院财报表“固定资产”项目下在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维修资金”子项目。并且对医院病房、设备维护等所需要的资金进行核算,同时对固定资产专修所造成增加的价值进行可靠的反映,实现对资产价值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的保障。
参考文献:
王振宇,马飞.新医改政策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的影响.中国卫生经济.20xx.28(9).
许坦.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与会计支出的勾稽关系.中国卫生经济.20xx.30(8).
财务会计制度10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是财政部、卫生部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的医疗机构的性质,即: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结合我国医院特点,参考国外非盈利组织财务会计制度,于1998年11月17日颁布,并于1999年1月1日实施的。相对于旧的《医院会计制度》,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借鉴了企业财务会计改革的经验和国际惯例,是医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重大改革。它为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参与市场竞争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医院会计同国际惯例接轨,迈向医院会计现代化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其简要内容如下:
一、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五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改变了过去将会计科目分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大类的划分方法。
二、重新划分医院的收支,加强了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将医院收入划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与收入分类相对应,将医院支出划分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和其他支出。取消了过去的制剂收支,将制剂的增加值列入药品进销差价,避免了医院制剂造成的虚收虚支。
三、医药分开并实行成本核算。由于医院的经济活动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医院的支出应主要通过医疗服务收入来弥补,而不能依赖出售药品来弥补,将医疗及药品收支分别管理,分开核算,对医疗服务和药品消耗分别实行成本核算。
四、药品收入实行超收上缴。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盲目增长,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费负担,克服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对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的管理办法,超出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核定的药品收入总额,按规定上缴卫生主管部门,使医院逐步回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的正常轨道上来。
总之,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作为对原有制度的完善和补充,在它颁布实施以来,对于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的会计核算质量,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及中国加入WTO,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愈来愈显现出不足及局限性,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一、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大批非公有制医院应运而生,特别是民办的或慈善机构兴办的医院。然而非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如何进行,特别是非公立的非营利医院应该执行什么会计制度,目前尚无明确的规定。国家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的性质、社会功能及其承担的任务制定并实施不同的财税、价格政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卫生、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财务监督管理,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在我国大部分医院是国有医院,属于非营利性医院,不具有营利性,但并不等于非营利性就不能盈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实行经济核算,仅靠少量的财政拨款是不行的,主要是要以自身的医疗服务来获取收入,因而必须要有盈余,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非营利性医院会计可以借鉴企业会计,运用企业会计的分析方法,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营利性医院则可以完全和企业一样,经卫生主管部门登记注册,采用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
二、对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处理。
在正常情况下,医院发生的收益性支出直接在当期列支。医院发生的资本性支出,如购置房屋、设备、固定资产改良、大型维修等,按《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均应从修购基金或事业基金中列支,不对医院的当期效益发生影响。即购置或接受固定资产时,一方面要借记“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直到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或盘亏等原因减少时,才按原值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科目。笔者认为,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这种核算方法,尚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首先,如部分中、小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发生大量的资本性支出,而这些支出从修购基金和事业基金中不能或不完全能列支时,由于《医院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列支方法,医院会计只能从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中直接列支,即发生资本性支出时,借记固定资产和相应的支出科目,贷记固定基金和银行存款。从理论上说,购置固定资产,只是医院的流动资产转化为非流动性资产,即固定资产增加,银行存款减少,并不引起净资产的增加,固定基金的调整是净资产内部基金的一种变动,而在上述会计分录中,固定基金并不是由其他的基金转化而来,是净资产的一种虚增,从而使净资产出现不实,既然医院的新的会计制度是借鉴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将资金平衡表改为资产负债表,将净资产与企业一样表述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净资产也就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所有者权益。
其次,固定资产的这种核算方法,不利于考核单位及负责人的业绩和经济效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化是经济效益完成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因固定资产核算方法造成的净资产忽增忽减,会使考核结果出现很大的误差;再次,这种核算方法也不利于固定资产实有价值的动态反映,容易导致单位家底不清,实力不明;最后,支出的加大,是支出的一种虚增,这样,医院当期甚至当年的收支结余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有时,一项上百万元的资本性支出可能导致医院全年的收支结余全部抵销。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以下做法既不违背权责发生制原则,又不影响医院的结余。即:资本性支出在净资产中不能列支时,由原来的借记固定资产和相应的支出,贷记固定基金和银行存款,变成只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调整固定基金,也不列相应的支出,以后随着修购基金的提取或事业基金的增加,再逐步调整固定基金,直至与固定资产相等平衡。这种会计核算方法,对医院当期效益不发生影响。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反映出资产由流动资产转化为非流动资产;不调整固定基金,说明在净资产中没有自有资金向固定基金转化,以后随着净资产的增加逐步调整固定基金正是反映净资产内部的转换关系。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调整的不一致性,说明医院的自有资金由无到有正逐步增加。惟有如此,才能准确的反映净资产的内部变化,才能使资本性支出不影响医院的.当期效益,不影响医院收支结余的计算。另外,也可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做这样的会计处理:取消“固定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购入固定资产时做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不再同时做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借: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 贷:固定基金的分录。将固定基金的期初余额减去评估固定资产净值后转入“事业基金”,固定资产原值与净值之间的差额记入“累计折旧”科目。
三、修购基金的不规范提取。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标准、分类、计价及核算方法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虽未明确提出“折旧”的概念,但规定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记入支出,即对固定资产不提取折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并通过“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进行核算。这实际上是按固定资产完全折旧的办法来计算提取修购基金,虽然与旧制度相比,上述规定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准确核算财务成果等方面,有显著改进,但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在具体核算方法上,仍需改进。现行制度其会计处理为:在提取一般修购费时:借: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一般修购费 贷: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 同时《医院会计制度》也没有对月中购置或报废的固定资产明确规定提取修购基金的起止月份。以上处理,明知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已经损耗,出现减值,但会计处理结果并没有减少净资产,因而造成虚增净资产,不能对映反映某项固定资产一般修购费(折旧)的累计提取情况,不利于管理者和有关部门对固定资产一般修购费(折旧)的累计提取数进行监督。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对某项固定资产的一般修购费(折旧)累计多提和少提,致使其不能正确反映医院的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结余的实绩问题,因而无法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及提供固定资产增值、减值的客观评价依据,也无法为固定资产残值和转让价值提供定价参考,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真实地反映医院财务状况;同时,导致医院另一主要会计报表—基金情况变动表也不能反映医院实际拥有的净资产及其变动情况,虚增医院资产,有悖于会计核算中的稳健原则,影响资产负债率的真实性。故建议设立“累计折旧”一级科目进行核算,以使资产项目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净资产项目反映医院实际拥有的净资产,具体核算办法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只进行总分类核算,不进行明细核算。同时取消一般修购基金提取的会计核算内容,将“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的期初余额转入“事业基金”。区别于企业那样严格配比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实际,可采用简单易行的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在具体方法上,对专用、贵重设备可采用个别计提折旧的方法,除此之外,均采用分类计提折旧法。
在计提范围上,对房屋和建筑物,无论使用与否均计提折旧,对房屋以外的各种设备器具仅限于在用的部分,未使用的不计提折旧。在计提期限上,按规定的使用年限计提,对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对超期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续提,并在备查簿中登记,作为更新设备和考核的参考依据。在账务处理上,计提基数以期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采用规定的年折旧率或月折旧率计算折旧额,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取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计提折旧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折旧,同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帐和总账,并在会计报表中分别列示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及固定资产净值,使资产负债表反映医院实际总资产及净资产,便于报表使用人正确理解有关信息,期末“固定资产”账户余额仍为原始价值,“累计折旧”帐户余额为已提折旧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列示在“固定资产”项目的下方,二者相抵后的余额应为固定资产净值。需要查明某项固定资产已计提折旧,可以根据固定资产卡片上所记载的该项固定资产原值,折旧率和实际使用年数等资料进行计算。此方法优点是将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目金额,“固定资产净值”项目金额与“固定资产原价”项目金额比较,可以获得医院整体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的信息和使用状况,便于会计报表使用人作出相关决策。
四、增设“财务费用”科目。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核算,存款利息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为适应医院新形势下成本核算和医院的负债经营的现状,规范核算借款(负债)的费用支出,合理反映借入资金的利息负担情况和合理评价资金(负债)的利用效益,故建议把原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在“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统一规划到设立“财务费用”一级科目中核算,期末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的“其他结余”。
五、增设“投资收益”科目。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对外投资的收益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不能单独反映在业务收支总表上,不利于单位领导及有关部门对投资收益做出评价,也不利于对投资收益的监督。为了规范对外投资收入的核算,建议设立“投资收益”一级科目进行核算,对外投资时,借记长期投资,贷记银行存款,不再同时做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借记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贷记专用基金—投资基金,期末,将“投资收益”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的“其他结余”。
六、根据谨慎性原则计提各种减值准备(药品、库存材料、固定资产)。
由于竞争加剧以及未来市场的价格波动,各种资产存放在医院的减值风险加大,但因为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完全实行“零库存”是不现实的,根据核算为管理服务的原则,必须计提各项减值准备。
七、将无形资产更加具体化。
医疗服务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其无形资产主要表现为医疗技术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医院的信誉。医院为了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必然开展一些能给自身带来较大经济价值的科研项目,其费用较大,如果不将其资本化,直接反映在当期支出中,其收支结余不会真实,不利于考核当期财务成果。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步开放,会出现合作、合资医院,医院除用设备、技术进行合作外,还可以用良好的信誉作为合作资本。但目前医院会计制度未能对无形资产具体化,医院进行核算就没有法律法规方面的依据,具体操作无法进行。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指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及其他与经营有关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主要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医疗预收款及职工结算退款,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的项目有:付出的人员经费、购药款、材料款、水电煤等业务费、邮电办公用品等公务费、职工培训等费。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直接通过期末的科目余额表中的“现金”、“银行存款”、“医疗收入”、“药品收入”、“进修费收入”、“其他收入”以及医疗、药品支出中的人员支出,“公用支出”中除去购置费的部分,“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科目分析后填列。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是指医院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取得与处置,固定资产的购建与处置,以及无形资产的购置与转让。其现金流入项目有:收回的投资款,获得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等(股利、利息)。流出项目主要有: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等。通过单独反映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能了解医院为获得未来收益和现金流量而导致对外投资或内部长期资产投资的程度,以及以前对外投资所带来的现金流入信息,在现金流量表上,投资活动也可直接通过“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的余额分析后填列。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指医院吸收上级财政拨款,银行借款的借入与偿还等的现金流量。其主要内容包括:收到的各级财政拨款,借款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分配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单独反映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能了解医院吸收上级拨款与银行借款的规模和能力,以及医院为获得此类现金流入流出而付出的代价。在现金流量表上,筹资活动可以通过“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的余额分析后填列。
总之,任何一项制度在它最初制定和实施的几年内,都有其优越性和先进性。但随着实践工作的不断运用和检验,就会逐步显现其不足,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也是如此。当然,上述观点仅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粗浅看法,尚待今后更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从而使《医院会计制度》能够更加正确的计算医院的实际经营成果,更好地为医院的发展壮大服务。
财务会计制度11
摘要: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需要,改革是寻求突破的最有效途径,同时现行制度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了公益体制的健康发展,改革预算会计制度势在必行。现行制度的改变势必会影响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本文先简单介绍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和主要内容,包括体制本身存在问题、经济发展需要等,再从核算制度改变、部门单独预算、引入新制度以及新的资金管理办法四个方面介绍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关键词:
预算制度;改革;影响
预算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体系的一个分支,区别于企业会计。预算会计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对原有制度进行改革是多个方面的统一要求,不仅仅是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发展的需要,也是各部门各自维持正常运转、寻求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因为现行制度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改革预算会计制度自然会对各非营利组织部门的会计工作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的总体趋势是促进我国会计制度更加完善,便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社会资源高效配置,更方便与国际社会接轨。
一、改革预算会计制度的原因
(一)现行制度存在问题
之所以要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是因为它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现行制度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较为现行预算会计体制较为呆板、体系不完善、信息不公开等。这些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诸多障碍。以收付实现制为例,我国事业部门一直采用这一核算方法,由于一直以来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比较单一,采用收付实现制有比较方便快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部门内部发生的经济活动种类逐渐增多,数量也明显增加,实付实记的收付实现制的弊端日渐显露。现金的支付与收入登记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部门经济活动的需要,尤其是对一些时间跨度较长的业务,实收实付的记账方式显得太过落后,也更易导致错账,因此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十分必要。
(二)新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需要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非营利性组织的各部门财务处理工作日益重要,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是无法避免的环节。经济腾飞过程中,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成熟,科学先进的预算会计制度能够帮助政府部门更有效的管理其他事业单位,也能够保证各种公益组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且采用先进的预算会计核算制度还能确保社会的公平、维护社会正义。同时,逐渐完善的经济体制也需要逐渐发展的会计制度相匹配,相互协调的体制和制度才能齐头并进,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外,科学的会计制度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保证各部门会计工作质量,整体提高各部门的财会工作水平,从而满足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因此,对旧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各部门发展的需要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了离不开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各种单位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能保证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各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资源的管理部门,负责调配各种公共资源,提供公益服务,真正体现了人民权益。事业单位在新时期面临由管理到服务的角色转变,这一转变应当渗透到事业单位的方方面面,包括财会部门的会计制度,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形式变化。服务型的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公益机构需要接受来自社会大众的监督,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然而旧的会计制度无法满足信息向社会大众开放的要求,因此,对部门的制度进行调整改革才能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作为管理者时的官僚制度严重制约了公共部门向服务型部门的角色的转变,部门自身的维护和发展同样需要对制度进行改革。
(四)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公益性组织的工作性质是服务社会、管理社会资源、进行有效资源配置,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让最多的公民获益。这些相关部门的会计核算信息能够为其部门内部的工作情况提供基本的记录,便于管理者及时进行工作调整和制定新的工作安排,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更有效的调配资源、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民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情况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出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目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也非常必要。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重新确立会计目标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确立了新的会计目标。相较之前的核算目标而言,新目标不仅能够发映出部门日常经济活动中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还能发映出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程度。并且新的预算制度明确表示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部门的预算会计信息,而不仅仅只是作为政府以其他公益性组织的部门日常经济活动记录。这一新目标明确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只有确立了服务性的新目标、公开日常信息,才能彻底推动事业单位角色的转变,才能更全面的服务大众并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公益性活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新目标的优越之处在于,向所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同时能够促进部门内部的自我净化和自我监督,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二)优化核算方法
在核算方法方面添加了“双分录”的核算方法,所谓双分录的核算方法就是在事业单位的日常会计科目的资产、负债等会计业务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收入、支出等会计业务中采用较为简单的收付实现制这两种核算制度,当一笔业务的发生同时涉及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时就采用两种核算制服,即双分录核算方法。采用这一核算方法能够确保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准确性,既可以反映部门财务状况,又可以体现出部门对预算财政的执行力度。新天际的核算方法同时满足了计划和执行的管理要求,保证部门会计工作的质量,维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高效准确的数据信息,从而便于管理部门做出最有针对性的决策。同时又与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有所区别,突出公益部门的工作性质。
(三)增设核算内容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内容还包括对核算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增加了会计记账的业务内容。例如将政府持有的债券股权等单列为一项,这样可以使政府行为更加明确,政 府财政收入支出也会更加清晰明了,对国库资金的管理更加规范。改革之前的预算会计制度没有国库资金收复做具体的划分,但是国库划拨资金或者税收等都会引起公益部门的资金大幅度变动,然而旧的预算会计制度不能详细反映政府拨款造成的资金变动,为日部门日常会计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容易造成实际发生业务登记与预算不符合。在纳入了政府部门的收支管理科目后,可以有效避免资金流通过程中环节接洽部分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保证部门预算会计工作的质量,也能确保向信息使用只提供有效并且精确的信息,助力管理者制定决策。
三、预算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一)核算制度的影响
会计核算制度按的改变对各个公益部门的会计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以权责发生质的引入为例,权责发生制本来是我国的企业会计采用的核算制度,但是相对于收付实现制来说在负责业务的处理以及跨时期业务的会计操作方面拥有很大的优越性。公益部门的会计核算制度向企业靠拢有助于部门的高效运转和合理管理。向企业会计制度靠拢首先就要在核算制度上靠拢,权责发生制是企业会计最鲜明的特征,因此在公益部门采用权责发生制是非常必要的。引入权责发生制可以弥补收付实现制的缺陷,加强成本控制,有效进行资金管理,确保账面与实际资金流动相符合。也能够提高管理者对自己部门的资金状况的了解程度,便于其严密控制风险程度,避免无效损失。最后,权责发生制的引用能够为公益部门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加强政府对各部门的管理和控制。
(二)部门单独预算的影响
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目的是为了监督资金流动,反映预算的执行程度,将各个门类的部门单独进行预算可以细化会计的记账科目,增加账面的准确性,也能够为信息查阅者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这一改革措施还能够真实反映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预算执行程度。同时,部门单独预算对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会计素养更容易得到体现。各部门的责任更加清晰,部门对每个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会更加具体。并且部门参与预算能够明确反映各部门的详细情况,能够为财政划拨的调整以及新时期工作规划提供有力依据。并且部门预算可以为单位整体工作计划提供详细的部门成果,也可以根据部门的工作成果加总得到单位整体的工作情况,方便管理者对自己所管理的部门的整体管控,也为信息参考者提供了多种参考途径。
(三)引入新制度的影响
政府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内容还包括对新制度的引入,例如政府采购制度。顾名思义,政府采购制度就是有关政府采购方面的一套政策和办法,企业通过竞标等方式与政府的基建项目进行合作,通过由政府出资、企业执行的方式进行公共设施的建设。或者政府部门正常运转所需的物资也可由企业直接提供,这种直接采购也属于政府向采购制度的规范内容。由于政府采购制度的引入,事业单位各部门进行采买的资金流动从支出到记账需要经过几个部门的手续,这往往导致显示资金流通与会计账面不符合。而采用政府采购制度之后可以将政府的购买行为集中管理、统一实施,有效避免账实不符的情况。另外,政府采购制度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公开程度、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公效率。
(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影响
对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也要采用新的资金管理办法,这会对公益部门的会计核算产生不小的影响。以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为例,国库单一账户就是用于政府部门财政资金管理的统一账户。这一制度使得部门资金流动更加规范化,会计人员的记录项目及包含了收入也包含了支出,对会计人员的操作要求更加严格,也提高了各公益部门的资金管理水平,同时也从内部推动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变。例如公益部门的工作人员直接从财政领取工资,人民银行直接划拨,并未经过部门内部的会计核算流程,这时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原则便无法满足部门各项会计业务发展的需要,更容易导致记账遗漏、错误等问题。因此,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也是改革的必然措施。
四、结语
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不只是影响我国政府部门的会计工作,还影响全体社会成员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更对我国整体会计体制和经济体系有重大影响。政府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进一步加大,公众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全民监督的目标越来越近。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也会因为监督力度加强而更加严谨,工作效率会由于体制更加健全而提高。另外,由于新的改革措施涉及到细化会计科目,增设核算内容的方面,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也会随之下降,责任更加明确,资金流动记录更加详尽。服务型公益部门也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总之,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汪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09):63-64.
[2]沈丽欣.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01):56-57.
[3]韩晓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经贸实践,20xx(13):141.
[4]郑芳.论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xx(04):80-81.
[5]黄清淦.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现代商业,20xx(09):217.
财务会计制度12
为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积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发展局势,财政部门在20xx年1月1日在颁布《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该项制度的出现不仅提高了行政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并且增强了行政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全面性[1]。根据对《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解读,无论是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还是报表体系构成均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为进一步阐述该项制度对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所产生的影响,本文从诸多角度分析,希望能够为行政单位会计人员提供理论借鉴。
一、《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
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得到加强,这不仅有利于行政单位权责发生制财务报表制度的建设,并且能够推进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工作的创新变革,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
(一)《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顺应财务管理工作改革内容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推出之前我国纷纷推出了不同类型的财务工作改革条款,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预算制定、政府拨款等,这一系列内容的`改革均需要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支撑。另外,在在20xx年国家财政部门所制定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规则》中,对行政单位预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将《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积极应用其中,能够完善行政单位的会计信息,将各项改革措施进行落实。
(二)《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能够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众所周知,行政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对整个财务工作起到直接作用,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好与坏关系到了财务工作的优与劣,决定了行政单位财务状况以及财务预算执行的整体质量[2]。在旧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有关会计核算的内容非常少,没有严格按照实际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比如旧的制度并没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进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虚增行政单位的账面价值。在新制度上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严格规定,不仅可以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并且也增强行政单位会计财务管理质量效率。此外,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明确要求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基本素养以及业务能力,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与旧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相比较,新制度的出现可以激励行政单位员工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让员工在实际操作能力中发挥出最大的限度。
二、《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所带来的影响
根据对《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解读,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有所影响,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科目的核算内容进行设定,并将旧制度中所规定的“固定资产”核算内容由行政单位负责人进行管理与维护,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公共基础设置进行核算,并且还将其计入到了“公共基础设施“之中,这种现状能够对固定资产核算项目进行划分,能够保证固定资产核算项目的有序开展[3]。
(二)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之中将旧制度中所设定的“库存材料”这一项目进行改变,改为“政府储备物资”与“存货”两个科目。新增加的两项科目符合行政单位的基本要求,并且从行政单位实际角度出发,“存货”科目主要是对行政单位中价值比较小的物资进行核算,而“政府储备物资”科目是对我国行政单位直接存储管理的各项物资进行核算。
(三)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将旧制度中“暂付款”科目取消,并且严格按照科目的内容将内容性质计入到“应收账款”以及“预付账款”之中。并且将旧制度中记录在“暂付款”之中还没有出售的物资款项记录到“应收账款”之中,将采购物资记录到“预付账款”之中[4]。这种新制度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旧的制度,并且推动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得到稳定发展。
(四)在对旧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可以了解到“固定资产”科目主要采取的核算制度为“双核算制度”,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之中,在原有基础上曾倩了各种非货币性质以及负债科目的双核算制度,比如像“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预付账款”等。
(五)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之中又增设了两个科目,分别是代偿债净资产与资金基金。其中代偿债净资产主要的核算内容是对净资产的抵押资产进行核算,通常情况下,在我国行政单位对净资产核算的过程之中,往往需要将财政拨款资金与其它资金进行结转,然后再进行核算[5]。此外,资产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主要是对行政单位中的预付账款、存货以及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所占据的金额。
总而言之,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之后,对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可以将政府资产的负债情况进行表现,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可以对行政单位财务状况进行客观反映。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指引下,可以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可以促进行政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对推进我国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改革具有重大作用。由此可见,《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我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稳定发展,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付美华.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资产处置的影响[J].会计师,20xx,02:12-13.
[2]刘艳丽.新制度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J].会计之友,20xx,25:74-77.
[3]刘艳丽.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影响[J].财会通讯,20xx,22:56-58.
[4]杨周南,毕瑞祥,吴鑫.会计核算和管理模式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模式的影响[J].会计研究,20xx,05:66-70.
[5]张春艳.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xx,12:200-201.
财务会计制度13
财务管理一直都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点内容和核心内容,它的工作水平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经济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建设中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因此,必须要创新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果。下面,文章简要分析我国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新形势,并研究和探讨如何更好地完善创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进一步蓬勃、健康、长效发展。
1 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1.1财务管理的意识观念落后
我国开放医疗卫生行业市场的时间不长,导致全国各地大部分公立医院对财务管理的关注和重视不足,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阶段,缺乏充分的财务管理意识以及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观念,这就导致医院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的效率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医院经营管理的需求。
1.2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
受医院自身特点以及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目前,全国大部分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不科学,管理相对落后。一些医院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对某些医院的资产进行调査可以看出其医用耗材、器械、药品等短期不可变现的资产占据绝大比例,流动资金较少,导致医院很容易陷入部分医用设备及药品积压的窘境,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1.3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受医院自身性质的影响,我国医院(主要是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均需要岗位编制,且聘用需要进行社会统一的事业单位考试。由于这种考试强调知识的广度而不是深度,因而有些应聘人员的医学专业素质不高。例如:部分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学历较低,对当前财务管理的一些新知识、新方法、新模式了解和掌握不足。或者部分管理人员经验少,普遍存在高分低能问题,甚至还存在一些“关系户”,这些都导致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
2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2.1医疗卫生改革工作持续深化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医疗卫生改革工作也迈入了新的阶段,逐步开始对医院在医疗技术、运营机制、管理机制、经营项目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件的深化改革。20xx年我国正式开始推行新医改,其中就曾提到“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而作为医药卫生机构的一分子,医院的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其运行的高效与规范,因此医院财务管理需要适应新形势进行改革:
2.2市场竞争压力急剧增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家逐步放开了医疗卫生市场,医院的经营管理更加趋向于市场化运作模式,这就导致医院需要像其他行业一样参与到同行业的市场竞争中来,使得其经营发展的市场竞争压力激增。尤其是随着我国各领域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导致医院在医疗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不仅要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还要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而这些都需要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支撑
2.3社会公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增加
医院不仅具有经营性,还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和服务性,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经济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不断增加,给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难题。近年来有关医患纠纷的报道铺天盖地,且有些报道与事实并不相符,而许多患者在这种报道的误导下会对医院产生怀疑,进而对医院各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必定要做出变革。
2.4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提出
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推行会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首先,它能够促使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增强对财务管理的控制和监控,对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有良好作用。其次,能够完善成本控制体系,降低机构运行成本,提高效益。最后,能够健全机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面对如此形势,医院财务管理务必要做出改革以适应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推行。
3 新形势下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对财务管理意识,创新财务管理观念
医院管理层要结合当前社会经济新形势,通过认真了解和学习财务管理相关知识,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提高和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同时,还要积极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摒弃过去陈旧落后的管理理念,采纳和创新现代财务管理观念,并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相应的财务管理活动,扭转和革新他们的财务管理观念,从而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医院要结合自身经营发展实际,在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和完善符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确立财务管理部门的权威地位,明确各管理岗位的职责和分工,改革和优化部门管理结构,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此外,还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加大财务监督工作的执行和落实,从而更好地确保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现代化开展。
3.3建设完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医院要结合当前社会经济新形势,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建设和完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以便于降低医院因财务风险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实际实施中,医院要根据当前医疗行业市场情况以及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政策,制定科学、切实、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风险管理防范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各岗位职责,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应急机制。同时,还要定期对医用材料市场进行调査、分析和预测,以便于财务管理人员更好地掌握医用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从而预先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3.4加强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要积极加强在职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培养,通过实施在职学习、专家讲座、业务交流以及职业深造等措施,丰富在职财务管理人员在现代财务管理上的知识储备,强化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对医院财务管理新方法、新模式、新制度等的认识和掌握,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从而更好地提升在职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水平。同时,还要积极选聘专业能力强、有实践经验的年轻专业人才加人到财务管理队伍中来,从而更好地增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和素质。
4 结论
总之,在当前社会经济新形势下,医院必须积极的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提高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机制,完善预算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从而更好地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和推动医院的现代化、高效化、可持续化经营发展
财务会计制度14
XX年春节前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标准体系迎来了新成员——<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这项全新的准则由财政部正式发布,自XX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
事实上,在XX年1月间,财政部相继发布了一批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新规定。记者以为,从某种程度上说,XX年1月是名符其实的"会计准则制度发布月"。
最大亮点:公允价值准则掀开面纱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于XX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规范我国企业会计行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完善、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财政部一直致力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标准体系的建设,并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持续趋同,随之进行修订与完善。
可以说,在XX年1月这一轮的会计准则发布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全新的<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掀开了神秘面纱,惊艳亮相。从XX年5月公开征求意见算起,<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在国内的问世至少经过了18个月的准备工作。
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国外在两年半之前已经专门针对公允价值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准则,而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要保持与国际持续趋同,公允价值计量肯定也会跟进国际准则。
记者注意到,在XX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与国际金融危机密切相关的重要准则之一,公允价值日益受到各方高度关注。XX年5月,国际两大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更是同步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新规范。
事实上,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已经在存货、资产减值、股份支付、租赁、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等内容中涉及到了公允价值的方法和原则,但之前并没有对公允价值计量单独进行规定。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已经在会计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随着<39号公允价值准则>的发布,在原先的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的基础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标准体系达到了39项具体准则,实现了进一步的扩展与完善。
<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共分为13章、53条,从相关资产或负债、有序交易和市场、市场参与者、公允价值初始计量、估值技术、公允价值层次、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消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披露等方面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进行了规定。
在<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根据该定义,衡量公允价值的关键在于以市场为基础的计量,而不是特定主体的计量。因此,在计量公允价值时,企业应当采用当前市场条件下,市场参与者在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时可能采用的最优假设。
对于某些资产和负债而言,存在可供利用的市场交易或市场信息,但也有一些资产和负债,则没有可以利用的市场交易或市场信息。<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计量公允价值时应当采用其他估价技术,并尽可能多地使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尽可能少地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
发布准则修订及解释: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完善
除了<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外,此轮准则发布涉及的内容还包括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以下简称<30号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以下简称<9号职工薪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6>。
同时,<企业合并准则补充规定———同一控制下处置子公司的相关会计处理(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补充规定———债务工具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征求意见稿)>这两份会计准则补充规定也于1月发布,正在公开征求意见。至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完善。
30号准则引入会计实践中的"综合收益"
财政部此次修订发布<30号财务报表列报准则>,旨在适应会计准则国际持续趋同,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报表列报质量和会计信息透明度。随着<30号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的印发,财政部于XX年2月15日发布的<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XX]3号)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同时废止。<30号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将自XX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
有网友认为,修订后的<30号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使得企业会计报表回归反映企业完整真实经营状况的.本质,加强了报表在风险观测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第二章基本要求中以及最后引入"综合收益"这一概念上。对此,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表示,"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早就在上市公司列报里有披露了,可算作旧闻,算是将会计实践引入准则之中。
该财务人员进一步介绍称,对上市公司而言,<30号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的变动不大,主要是细化和强化了对持续经营能力、重要性方面的内容;同时类似"被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这样的内容,其实就是实质重于形式的一种表现。
也有网友表示,XX年7月1日开支施行,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在XX年的半年报中就要使用修订后的<30号财务报表列报准则>报送财务报表,这对那些使用会计软件的企业而言,反应时间太短了。
新版<9号职工薪酬准则>职工薪酬范围进一步扩大
财政部此次修订发布了<9号职工薪酬准则>,旨在保持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进一步规范职工薪酬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新<9号职工薪酬准则>将自XX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
修订后的<9号职工薪酬准则>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其他长期职工福利、职工薪酬披露等内容,共计8章32条,在内容上进一步细化。在新版的<9号职工薪酬准则>中,职工薪酬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了离职后福利、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内容,并将企业给予受益人的福利也纳入职工薪酬的范围内。同时,全职、兼职与临时工,劳务派遣工等的福利都被纳入到职工薪酬之中。此外,<9号职工薪酬准则>还明确了职工薪酬会计处理的衔接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6号>关注企业合并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本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6号>,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企业因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确认的预计负债发生变动时的会计处理;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在被合并方是最终控制方以前年度从第三方收购来的情况下,合并方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的确认。
事实上,自XX年1月1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至XX年12月31日期间,财政部总共发布了5次解释。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新旧制度衔接
在对<企业会计准则>标准体系进行修订完善的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标准体系建设也在推进之中。
在修订发布<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彩票机构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之后,XX年1月间,财政部又相继发布了与之相关的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财政部在上述文件中,分别对科学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彩票机构等的新旧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财政部要求科学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中小学校,以及彩票机构自XX年1月1日起,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报财务报表,并做好衔接。
财务会计制度15
与企业单位不同,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具有较强的非营利性与社会性。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记录、监督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记录、监督活动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有效把握,充分发挥出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现代化发展。20xx年1 月1 日颁布并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去更好地适应新会计制度成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点工作。
1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1. 1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首先,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审计监督中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主要是指,审计监督人员在进行监督的时候并不能本着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去进行监督工作。因为往往监督人员与审计人员之间有着某种利益关系,这就导致了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因为没有得到事业单位核心部门的重视,这样就会造成在开展具体监督工作的时候,不会得到审计人员的重视,往往只会使这些审计人员应付了事。总体而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来自监督人员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工作和自身利益的关系而造成的。
1. 2 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缺乏全面性
多数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工作财务核算是以寻求现有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目的,因此财务核算工作中往往是事后财务核算多,事前、事中少,对促进事业单位整个营运状况、资金运作水平的提高关注度不够,多数时候是为了财务核算而财务核算,较难发现客观性、针对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同时,我国的财务核算往往没有做计划和预算的习惯,只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财务核算,涉及范围面狭窄。虽然我国一直在对财务核算进行改革,但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加之大部分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人手少,任务重,财务核算人员多数仅仅是针对眼前的任务而开展工作,且多数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队伍知识结构“老龄化”现象严重,养成了一种微观思维和惯性思维,难以将最新的财务核算方法、财务核算理念运用到财务核算工作中来。
2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2. 1 扩大适用范围
我国在1997 年颁布的《会计制度》在公共财政管理上过分强调行业类型以及经济类别,这就导致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在财务会计信息收集与统计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了行业壁垒的出现。而20xx 年1月1 日颁布的新《会计制度》则打破了各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的会计信息壁垒,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各行各业的财务会计审核制度。这样使得不同行业类型以及经济类别的会计在会计信息上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有利于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上的交流,提高了财政管理效率。
2. 2 进一步对会计要素进行划分
新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负债、收入、支出、资产和净资产五大方面,并且对于这五大要素进行细分。通过这样的`划分方式使得事业单位不同多个财务内容之间的区分更为准确、合理,同时也间接地提升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旧会计制度过于强调预算资金,缺乏对于财务核算管理的规定,难以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真实财务状况,而新会计制度则加大了对财务核算的范围及内容,有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 3 固定资产核算的改变
旧会计制度将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作为资产初始价值的计量方式,新会计制度改变了这一计量方式,采用了“累计折旧法”进行计量。“累计折旧法”综合考虑固定资产原有价值和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面要素,提升了固定资产核算的精准度。新会计制度同时进行固定资产和原值计入的计量,并且根据实际进行相应冲减。同时,不将计入原有的流动资产冲减,这一方式使得固定资产核算效率大大提升。
3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对策分析
3. 1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活动能够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因此从保证事业单位长期良好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当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现有的内部审计制度,结合事业单位自身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强化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仅仅是新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同时也是切实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事业单位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并完善符合事业单位发展要求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积极推动人资信评价体系建设,强化能力建设与职业素养培育双重建设,从而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人才。
3. 2 做好收入的确认、计量和成本核算的解决
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经济利益会带来事业单位权益的增加,这一概念与资产资产负债观基本保持一致,也是符合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内容。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收入确认、计量方式中,将各项收入均纳入到收入范畴内,但是这些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并不能够使得事业单位的净利润增加,只是增加账面上的数字。因此这种收入以及计量方式不够科学,需要采用差额计入收入法。差额计入收入法计入的是企业的净收入,能够真正带来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因此该方法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事业单位涉及的工作范围较广阔,单纯地采用单一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不能够满足实际要求的,应该充分发挥出“网络结算”“差额结算” “相互结算”等计算方式的优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同时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制度时,做好会计实务工作在新旧制度下的衔接,并且重视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及会计实务的处理工作,对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要进行摊销,以促进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发展。
3. 3 完善财务报告制度
与旧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将财务报告分为附注和会计报表两部分,并且在原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于会计报表的内容进行完善与增添。为了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这一要求,事业单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财务报告制度: 预算管理方面。在目前预算编制中,做好固定资产的清算以及无形资产损耗的估量工作,强化对于资产运行过程中价值损失的核算预计量,进而提升资产运行与使用效率。按照资金的来源进行区分,做好财务资金分离预算,从而将财政补助资金与非财政补助资金准确区分开来; 资金收入与支出方面。收入方面,准确界定不同来源的财政资金的类型以及数量。支出方面,逐步完善财务集中收支体制,适当增加支出会计科目; 资产管理方面。在资产的入账核算上,应该对捐赠、盘盈等非经营方式获得的资金进行规范会计入账。对于存在凭证的固定资产,应当由凭证资料以及税费确定会计入账数目。对于不存在凭证的固定资产,如接受的捐赠或收到的实物投资,应使用协议价格或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并且在财务报表中予以单独注明。资产损耗的会计核算上,增设“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选择合适的折旧办法,并确定合理的折旧年限。
3. 4 推行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公示制度
为了明确财务人员离职后资产、资金和资源的清算与问责,正确评价财务人员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就需要引入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制度。从审计本身出发,将经济责任审计、预算审计、工作绩效审计、个人财务审计等多方面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立体化审计,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审计公示是将审计结果通过专栏、报纸、广播、电视等公共方式进行公开,使得广大职工对于审计依据、程序、内容、时限、规章制度、审计结果等内容有着清楚的认识,通过社会范围内的监督,以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提升审计质量。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公示制度包括两部分,一是审计目的公示。在相关审计人员对被审计的离任财务人员进行审计之前,要提前将审计依据、审计人员名单、审计内容等内容进行公示; 二是审计结果的公示。在不违反相关保密法规的前提下,将审计流程、审计报告、决定书等内容报给相关部门,并且尽可能将可公示的内容予以公示。
3. 5 稳步推进财务核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
稳步推进财务核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性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利用历史数据资料,总结归纳绩效考核规律,积极寻求联系点。采取统计分析的方法逐步探索事业单位绩效与部门整体绩效的关系,探索同类事业单位的效益产出比; 二是酌情选择绩效考核指标。本着先易后难,由简入繁的原则,从事业单位预算入手,制定出与预算相对应的各个分事业单位的绩效指标; 三是合理利用先期评价试点事业单位已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同类事业单位继续检验; 四是以综合价值的最优作为评价标准,结合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特点,明确重点考评指标体系,兼顾各部门协同发展要求。有效地处理“当年预算评价”与“战略规划评价”之间的关系,实现评价的短期性与长期性有效结合,从而保证评价激励体系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4 结论
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对于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提出了较多的要求。面对这些限制和束缚,事业单位应该勇敢面对,及时获取最新最权威的会计政策,并且据此调整自己的财务管理活动,充分运用新管理方法、新管理技术,进而实现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有序进行。
【财务会计制度】相关文章:
财务会计制度06-27
财务会计制度范本08-03
公司会计制度08-30
会计制度论文11-05
财务会计制度(精选20篇)08-04
财务会计制度精选15篇02-20
什么是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12-28
财务会计制度(15篇)02-20
民非企业会计制度_企业会计制度04-21
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区别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