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内容

时间:2024-04-16 08:50:47 佩莹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内容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功能。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内容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

  1、起源: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2、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①确立的标志(禹死启继)。

  ②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③方式。

  ④评价。

  思考探究:如何评价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的进步。

  (2)行政管理制度: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特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承前启后,特别是对西周的宗、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4、影响:承前启后,特别是对西周的宗、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

  (1)实行:武王时期实行—周公东征后继续推行—西周后遭破坏—春秋战国周失去分封大权

  (2)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内容:

  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在封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4)影响:一分为二

  (前期)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后期)诸侯拥有一定独立性,诸侯力量逐渐增强,相互争权夺利,造成周朝分裂割据局面。

  (5)瓦解(春秋战国时期)::

  ①原因:

  A、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B、制度本身局限(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诸侯权利大);

  C、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②表现:楚王问鼎-诸侯对分封制公开挑战、诸侯争霸

  2、宗法制

  (1)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2)性质: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

  (3)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4)内容: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卿大夫、士依此类推。

  (5)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6)影响: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①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②从根本上说,分封制就是宗法制作用于国家地方政治制度的重要举措和体现。

  一、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二、影响:

  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三、结果:

  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a、王位世袭制

  (1)背景: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2)建立:禹死启继,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3)特点: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b、行政管理制度

  (1)王权: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2)中央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3)地方制度:地方封侯、伯,他们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c、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是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二是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三是承前启后。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说明商朝继承了夏朝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商朝制度而略有调整。

  题1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 D

  解析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多,逐渐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人类社会开始向奴隶社会过渡。而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主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推广:武王死后,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4.内容

  (1)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义务: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5.影响

  (1)在分封制下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3)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6.瓦解

  (1)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2)瓦解: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及破坏的原因

  (1)特点:一是分封对象的多方面。主要有同姓王室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先代帝王后裔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等。二是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三是“土地和人民”与“义务”是周天子同诸侯之间关系的关键。具体说,就是周天子把一定土地和人民有条件地封授予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尽义务。四是层层封授。诸侯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可对士进行再分封。

  (2)原因:分封制破坏的根源在于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使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随着诸侯与周王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必然的结果。 题2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答案 C

  解析 土地和人口是建立政治、经济共同体所必需的两大基本要素。周朝实行分封制,建立的是诸侯国,因此周王给予诸侯的是土地和人口。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内容

  (1)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

  (2)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只有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3)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4)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

  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及其与分封制的关系

  (1)特点: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依次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2)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①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的特点。 题3 在西周的宗法制中,“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在这里,“小宗”相对于“群弟”而言,是( )

  A.诸侯

  B.大宗

  C.小宗

  D.卿大夫

  答案 B

  解析 “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周王室是最大的“大宗”,其嫡长子、嫡长孙都是“大宗”,其余都是“小宗”,而“小宗”在自己的封地内又是“大宗”,依此类推,“小宗”相对于其率的“群弟”而言,应是大宗。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5“周公辅佐成王图”插图及“西周分封示意图”。

  【信息解读】 从插图可以看出周公辅佐成王,推行分封,拓展西周的统治区域。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到西周分封的特点、分封的区域和对象等。

  【史料应用】 1.根据西周分封示意图,分析西周分封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 (1)从分封的地域看,主要集中在王畿以外的中原地区;(2)从分封的对象看,主要以王族同姓子弟为主,还包括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6[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在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实行了宗法

  制和分封制;为了更好的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西周又制定了礼乐制度,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加强统治秩序。

  【史料应用】 2.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答案 C

  解析 礼崩乐坏主要是由于诸侯争霸,分封制被废,周王失去统领诸侯的地位而造成的。

  思考: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P5)

  知识点拨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伊尹既可以放逐太甲,也可以迎立太甲,所以相可以左右国君的立与废。

  答案要点 商朝的相具有超越国王的权力,他们不仅可以执掌国政,甚至可以将荒淫暴虐的国王流放,待其悔过自新后再迎回。

  变式1 中国古代,在中央设相的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商朝在中央就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官职相。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周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西周初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分封制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层级逐渐清晰,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分封制的实施不仅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并且还拓展了疆域。制度的出现也让各诸侯们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到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最后分封制崩溃。

  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

  秦始皇灭六国以后,便开始对国家各方面进行整改。在政治上为了加强对中央的统治实行了“三公九卿制。”“三公”指的是:从丞相、太尉及御史大夫。丞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长官,也就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太尉是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掌握军权;御史大夫是主要管理记事,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九卿”是指中央政府的多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不一定是九个人,九卿言其官职完备。“三公九卿制”的实施不仅加强了中央的统治还做到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建立创造了雏形,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汉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推恩令

  在汉朝时期,诸侯的势力变得越来越膨胀,对中央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的势力,采取了主父偃的建议,就是实行“推恩令”制度。这一制度具体指的是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这样不仅会让诸侯王的势力变小而且还会让其他子弟对皇上进行感恩戴德,这便就是“推恩令”。最后诸侯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

  四、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自西汉后长期发展形成的中央官制,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时期不断完善。隋文帝时期设立了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到了唐朝时期变成了中书省(颁布)、尚书省(执行)、门下省(审核)。三省的长官侍中、中书令、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负责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负责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礼部,负责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等;兵部,负责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刑部,负责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工部,负责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三省六部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五、元朝时期的政治制度——行省制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中央最高的行政机构,总理全国政务,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行省制”的确立从形式上来看,是蒙古族统治者对帝国疆域军事的控制。

  六、明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内阁制

  明朝最初沿袭元朝制度,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到明成祖朱棣虽有朱元璋一样独揽大权的雄才伟略,但是由于所有事情都归中央来进行管理,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的总揽政事,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应运而生,内阁制度至此建立。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内阁制”的建立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七、清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军机处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但是所有权利听命于皇帝,成为封建皇权的统治工具。自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地位虽高,但无实权,军政大权均由军机处掌握。皇帝的各项重要机密指示,均由军机大臣起草发出,一般性的中枢文件才通过内阁颁发出去。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政治制度

  一、夏朝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我国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启继,自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从此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

  2、主要内容

  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比夏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表现在:

  (1)继续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

  (2)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3)地方:封侯、伯。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影响:

  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及目的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后,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时期进行大分封,周公东征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

  2.主要内容和影响

  (1)主要内容:一是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二是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三是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2)影响: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拓了边远地区,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盛国家。

  3.分封制的破坏

  (1)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2)表现: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争战,周天子无法控制;战国末年,周王室大部分土地被秦国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西周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2.宗法制的特点

  (1) 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①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②构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级制度。

  ③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2)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3.影响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目的不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宗法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权力继承的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②内容不同:分封制下,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重要的诸侯国有燕、鲁、宋等。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为大宗,庶子进行分封,为小宗。

  ③作用不同:分封制通过分封诸侯以加强中央和地方的政治联系,进而强化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宗法制形成了森严的宗法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强化了王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④结果不同:分封制下,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边疆的开发,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而宗法制在以后的封建社会仍是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在封建社会继续传承,到今天在民间还有影响。

  (2)联系

  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周天子世代以嫡长子世袭相传,其他诸子由周天子分封到各地,成为一方的诸侯。在各诸侯领地内,除诸侯由嫡长子继承外,还再分封其余各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如此层层分封,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可见,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内容】相关文章: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0篇02-09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汇总(10篇)09-2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11-28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03-13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03-13

初一历史《夏商西周更迭》说课稿05-25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通用6篇)05-17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导学案05-19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教学设计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