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管理使用维修制度

时间:2022-05-07 15:56:01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医疗设备管理使用维修制度(精选8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制度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疗设备管理使用维修制度(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疗设备管理使用维修制度(精选8篇)

  医疗设备管理使用维修制度1

  一、装备处设备维修部负责全院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装备处设备维修部维修技术人员应定期对所负责的仪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三、各科室医学设备出现故障时,由使用人员及时向设备维修部报修,说明设备所在科室、设备名称、故障现象等情况。

  四、设备维修部设有专人值班,负责接待日常业务和应付紧急维修任务,值班人员接到报修任务,要做好报修记录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到现场维修,对急修设备、抢救设备优先处理,做到随叫随到。

  五、维修人员接到维修任务,根据设备故障情况带好维修工具尽快到现场维修,设备修复后,由使用人员验收设备正常工作,填写仪器维修记录单,设备交付科室使用。

  六、对现场不能修复的`大型、急救设备,维修人员及时逐级上报组长和设备维修部负责人,组织人员抢修,需要外修或购置特殊配件时,由使用科室填写《科室购置配件、维修申请表》报批执行。

  七、对设备常用的零配件、易损件等,设备维修部制定配件目录,组织论证、比价后由设备管理科统一采购、入库,根据科室需要按招购置/领用,列入使用科室支出。

  八、维修技术人员应对所修理的医学设备做出鉴定,凡属使用科室违章操作或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坏,要及时上报,按相关规定处理。

  九、未经装备处批准,任何人不得维修医院设备,因私自维修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负责。

  十、医疗仪器设备因老化或不能修复等原因需报废时,按照医院报废制度执行。

  医疗设备管理使用维修制度2

  1、各科室要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做到使用有专人,并定期维护保养,要求使用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懂性能会操作,非专门人员禁止操作。

  2、医疗设备要落实专人保管,如因失职损坏、丢失,除及时报告外要按价赔偿损失,对使用年限已久,老化需报废者,需经使用科室、设备管理人员和院部讨论后填写报废单,经院部批准方可执行。

  3、各类医疗设备出现故障需修理者,使用科室要及时向器械科报修,以免影响工作,需请厂家维修者,修理费科室要签字证实并做为各科室的支出。

  4、各种医疗仪器设备和器械不能转让和外借,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填写申请,经业务院长审批方可执行。

  5、院部有权根据全院情况调整各科医疗设备。

  6、仪器使用人员要严格按照仪器的技术标准、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设备操作程序及维修软件和硬盘格式化。使用仪器前,应判明其技术状态确实良好,使用完毕,应将所有开关、手柄放在规定位置。

  7、按照仪器设备的`环境要求做到无尘,温度、湿度符合。保持仪器表面清洁,无灰尘、无污垢。

  8、凡是进入医院的医疗器械(包括购买、试用、实验、赠送、借用及临床验证等),必须报设备处备案。

  医疗设备管理使用维修制度3

  1、医院所有医疗设备必须建立档案,档案有医院设备科统一建立,并设专人专职管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就万元以上贵重设备必须单独建档。

  2、档案资料必须完整,不得外借、遗失;有关科室需借阅时,应事先征得有关领导同意。各科复印的资料应妥善保管,未征得有关部门和领导同意不得外借。

  3、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包括:科室申购报告、订货合同、发票复印件、出入库凭证付联、验收记录、产品样本说明书、安装调试记录、维修保养记录、零配件耗损及补充记录以及其它有关的一切技术资料。

  4、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卡,作为建立管理帐的.依据。一式二份,一份由使用科室保存,作为清点和管理本科室仪器设备的依据;一份存放在设备档案内。

  5、保持档案的完整,加强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对于每一件贵重精密仪器均设立一本仪器设备使用维修记录,每次换用新册时,应将旧册存入档案。

  医疗设备管理使用维修制度4

  1医疗设备管理概述

  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乎民生,关乎社会稳定,关乎国家的发展。因此,国家不断加大对医院的资金投入。这些投入中,除基建外,基本被医院用于新置或更新设备,特别是购置一些大型、高端的设备。因为作为医疗、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医疗设备,是医院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医院的医疗设备总资产约占医院总资产的50%以上,一些超大规模的三甲医院的设备甚至占到全院总资产的70%?80%,并仍有上升的趋势2。如何管好、用好这些先进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成为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和医院管理层十分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医疗改革的力度虽然不断加大,但是指导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却凸显不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缺陷。我国仅在1996年颁布了《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俗称大绿本),2000年颁布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俗称小绿本)。十几年过去了,没有任何新的医疗设备管理规定出台。显而易见,就医疗设备管理而言,国家政策法规更新速度相对太慢了。

  一般而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往往会最先应用在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的医疗设备上。国内外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大批引进医院,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医疗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探索新形势下医疗设备管理的办法,探索如何以合理的价格采购先进的设备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探索如何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等,都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疗设备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本文结合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实践,探讨目前医疗设备管理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2重视医疗设备管理的制度建设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应当结合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不断改进以适应发展的需要。现在绝大多数医院实行的往往是以使用科室提申请、设备科汇总、院领导批准的关于设备问题的办事程序。没有把医疗设备的管理作为医院的重要的经济、效益管理内容进行统筹。

  笔者认为要想管理到位,应建立医疗设备三级管理体系。

  第一级是由院领导、医务处、护理部、财务处、设备处及医院相关科室的负责人组成的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是医疗设备管理的总决策机构,其职责是制定各项管理规定并监督落实,负责全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审核年度设备预算、大型医疗设备(10万元以上)的招投标工作、设备报废工作等。

  第二级是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如设备科、器械科、医工科等。这一级是管理制度的执行机构,是医疗设备管理的关键环节。

  第三级是使用科室,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为医疗设备的使用责任人。

  三级管理制度使医疗设备的购置、使用、成本核算、维修、调配、报废、监督等全过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例如医疗设备的报废,每年度由医疗设备的使用责任人提出报废申请,在“医疗设备报废申请表”上注明医疗设备型号、启用时间、设备原值、报废原因等,并由设备科技术人员做评估,以确定该设备是否达到报废标准,是否可以维修后调配给其他科室。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设备科统一汇总,按年度报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审批。报废设备交由财务处及时做账务处理、收回残值;调配的设备及时变更使用科室;处理设备的残值由财务处入账。报废后的设备经管理委员会审批,还可以由设备科利用有使用价值的零配件,以节省开支。如果医院属于教学医院,报废后的设备可以供学生学习设备的结构、进行拆装实践。

  通过医疗设备报废的三级管理体系,解决了医院资产账、物不符的问题,有效地杜绝了国有资产的随意丢弃、报废和流失,做到设备的管理有始有终,形成了完整的设备管理链。

  除了建立医院医疗设备三级管理体系外,针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还应建立并落实以下管理制度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医疗设备验收管理制度”、“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大型医疗设备保养维护制度”、“医疗设备报废制度”、“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等。完善、全面、合理的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医疗设备的购置论证、合同签订、到货验收、建档入库、使用管理、维护维修、保管调剂、报废销账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实现规范、制度、标准的管理目标,使医疗设备的管理由台账管理为主向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科学管理过渡,确保医疗设备的良好运行,为医院带来不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重视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工作重心的`转变

  —方面高精尖医疗设备被临床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医院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匮乏。据《2007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提供的数据,我国30多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60多万人,而从事医疗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还不到10万人,并且技术人员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偏低,而县级以下卫生机构基本没有维修技术人员。在医院,先进的设备和持续老化、萎缩的设备维修技术人员的矛盾曰益突出。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医院重采购,轻维护;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被边缘化,评职称难度大;高学历、高素质技术人才被国际医疗设备生产商高薪挖走;维修技术人员培训机会少等。这些原因造成人才培养和储备的不足,难以适应临床医疗发展的需要。

  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人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医疗设备的能否正常使用,直接影响医院维修费用支出的多少,直接影响医院医疗设备产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医院领导必须重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一方面在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上给予平等待遇,另一方面和培养卫生技术人员一样,送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到院外深造。要杜绝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失并吸引高素质毕业生来医院工作。

  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医疗设备的技术含量、复杂程度日益提高,但厂家出于技术保密的需要,提供给医院的维修资料越来越少。因此,针对某一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经验积累的价值也曰益淡化。

  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必须逐步从设备损坏后的维修工作向预防性维护和技术支持工作转变。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应变被动维修为主动服务,变事后维修为预防性维护与维修相结合的策略。将医院现有工程技术人员按照专业技术进行分工,根据人员的专业技术特长,分为放射、检验、电子、机械、基础设备等不同的专业,制定每一台设备的保养巡检计划,责任到人。

  保养巡检应每个月进行一次。巡检内容包括设备运行环境检查、设备外观检查、电源系统检查、设备自检程序检查、光学系统检查、故障报警测试、设备除尘等,要求做好详细的保养巡检记录。要严防设备带病工作,避免使小隐患变成大故障。设备发生故障,轻则增加大笔维修费用,重则给病人和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此外,工程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对设备使用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督促他们做好每日的清洁保养工作,及时纠正设备使用中的不正确操作。只有这样做,才能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完好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维修费用,对医院的增收节支起到良好效果。

  4重视增强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率

  医疗设备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物质条件,而单价10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更是在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有效治疗疾病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型医疗设备的存在,还标志着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技术实力,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因此,设备如何购置、购置后如何提高使用效率,成为医院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目前,医院大型医疗设备不同程度地存在使用率低下、投资回收期长的问题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1)内部原因。各科室只顾本科室局部利益,片面追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医疗设备配置模式,以本科室使用方便为出发点,造成了医疗设备的重复购置。这主要体现在一些通用设备上,如呼吸机、监护仪、各种手术器械等。每个科室的病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设备使用效率自然低下。

  (2)外部原因。地区医疗市场有限,医院比较集中,市场开发又做得不够,吸引不了其他地区的病源。而医院之间还有为了吸引病人而购置特大型设备(指单价超过百万元的设备)的攀比,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例如现在各级医院都斥巨资购置1.5了以上的核磁共振仪、64排甚至128排的螺旋CT,而不考虑医院的科室建设特色是否需要,其结果必然是特大型设备“吃不饱”,而包括折旧费、消耗材料费、管理费、人员费、维修费、水电费和场地费在内的运营成本却大幅度增加。设备越先进、越高档,其运营成本也越高。

  提高这些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成了关乎医院能否持续良性发展的首要解决的问题。要提高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医院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

  (1)医院要积极推行和强化财务全成本核算制度,将设备折旧、人员、维修、水电、其他消耗材料等纳入科室使用医疗设备的成本范围,实行医疗设备的有偿占有和使用,促进科室重视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并通过上述经济手段引导科室合理配置医疗设备。

  (2)采取专科设备专科配置使用、专人管理,而对于各科室通用的设备以及用于急救的设备由医院集中管理、租赁使用、合理收费。例如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通用型进口开颅钻系统、头部定位系统和手术导航系统等都是高价值大型设备,神经外科的6个科室都或多或少地需要使用,但是各科的单独开机率都不高。这样的设备就可以由医院统一购置,手术室和设备科统一管理,放置在手术室,各科室按照需求使用,并按照使用次数缴费,手术室派专人对设备进行使用管理。对于呼吸机、除颤仪等急救设备,绝大多数科室因为没有需要进行特殊抢救的病人,一年也使用不上一次,但是如果不配置,万一发生意外,就会造成严重的医疗后果。以前,临床科室对明知用不上或极少使用的设备,即使收不回投资,也不愿意承担医疗风险而不配置;而现在,可以由设备科统一配置几台,统一管理,并且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保证临床科室可以及时使用,使用后合理收取一定的费用。

  (3)对于PET-CT、1.5了以上MRI等特大型设备,由于医院利用率低,而静态消耗量也很大,医院可以与周边医疗单位建立设备共用机制,吸引周边医疗单位的病人来医院做检查,这样既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又促进了设备检查项目的开发,提高了临床的诊断质量,做到了医疗资源共享[12]。

  5结束语

  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而临床医疗和科研活动也越来越依赖于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好设备、利用好设备,使其获得最好的效益和回报,成为医院管理者,特别是医疗设备管理者需要重视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医疗设备管理使用维修制度5

  一次性医疗用品采购、使用管理制度

  1、医院所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由药剂科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2、医院采购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从具备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

  3、每次购置,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限。

  4、各科室计划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到了库房后,库房人员应及时通知科室,各科室必须将计划单上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按要求领走,不得无故拒领,避免因失效过期造成损失。

  5、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设备采购部门。

  6、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活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部门,不得自行做退、换货处理。

  7、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须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统一回收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或卖给无回收证件的单位或个人。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8、未经批准不得在临床试用任何产品。

  9、医院在行政查房时应对各科室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和仓储进行监督检查。如查实科室或医务人员私自采购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将按医院规定进行处罚,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将由当事人或科室承担全部法律和经济责任。

  仪器设备验收、入库、调试制度

  1、仪器设备的验收包括数量和质量的验收,因以合同为依据。进口设备必须在索赔期内验收完毕。

  2、5000至1万元/件(台、套)设备的验收,由采购员、设备档案管理员、保管员(必要时需有维修技术人员与使用科室有关人员)共同验收合格后,共同签名,由仓库保管员入库保管或办理出库交使用科室领用。

  3、1万至10万元/件(台、套)医疗设备的验收,由设备科负责人、维修技术人员、档案管理人员、保管员、使用科室负责人共同验收、安装调试合格后,共同签字入库。必要时由厂方或卖方派员安装调试合格后,方能签名入库或办理出库交使用科室领用。

  4、10万元/件(台、套)以上和进口设备,必需经过商检(进口设备),由厂方或卖方派员安装调试合格后,由设备科负责人、使用科室负责人及验收人员共同签字入库或办理出库交使用科室领用[其中50万元/件(台、套)医疗设备,由主管院长主持验收]。

  5、所有医疗设备和医疗用品,必需由保管员填写领用出库单,交由使用科室负责人或指定专人签名后凭出库单到仓库领用。

  6、调试中发现问题,主办人员应与厂商联系,及时解决。

  医疗设备管理使用维修制度6

  1、职责

  1、1全院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由信息设备管理部负责和承担。

  1、2使用科室的重要设备(包括急救设备及大型贵重设备)应有专人保管、操作人员人,该保管、操作人员要对仪器实行一级保养,即每天的清洁除尘,机械运转应按时润滑,开机前检查各种工作条件是否具备?经验证无误后可开机使用。其他仪器的操作人员对使用的仪器也要做一级保养工作,科室设备负责人要经常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设备信息管理部。

  1、3设备信息管理部主任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全院医疗设备各级维护和保养工作。设定切实可行的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表,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1、4设备信息管理部定期(2次/年)对全院的医疗设备(主要是急救设备及重要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在巡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记录巡查结果,由使用科室负责人或设备负责人确认签字后交设备信息管理部保管。

  1、5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有医疗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或临床使用科室有医疗设备需要维修,及时上报设备信息管理部,维修人员要尽快组织力量检修或请厂商维修,修理完毕,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告知使用科室。

  1、6凡大型贵重设备和急救设备尽量与供应商签订保修或保养合同,厂商技术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临床工作顺利进行。

  1、7每年年底针对使用科室操作人员及科室设备负责人的保养状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上报有关职能科室。对厂商技术人员保养状况也进行考核。

  2、工作流程

  2、1使用科室的`重要设备(包括急救设备及大型贵重设备)及常规设备应由保管、操作人员对仪器实行一级保养,即每天的清洁除尘,机械运转应按时润滑,开机前检查各种工作条件是否具备?经验证无误后可开机使用。

  2、2设备信息管理部定期(2次/年)对全院的医疗设备(主要是大型贵重设备和急救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在巡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记录巡查结果,将结果记录。

  2、3凡大型贵重设备、急救设备及重要设备尽量与供应商签订保修或保养合同,厂商技术人员定期(1~2次/年)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2、4每年年底针对使用科室操作人员及科室设备负责人的保养状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上报有关职能科室。

  医疗设备管理使用维修制度7

  (一)仓库管理

  1.入库

  (1)卸货及运输:

  ①外包装检查:对于大型及精密医疗设备在装卸货物前,医院在场人员首先应对货物外包装情况进行认真查看,重点查看外包装有无受撞击痕迹、倒伏痕迹、水浸痕迹和破损,如发现应予以详细记录,并由交货人现场确认。

  ②货物装卸:对于大型及精密医疗设备卸货时,医院在场人员应严密观察装卸过程,如发现危险行为或情况应及时停止装卸,以防止货物损坏。

  ③货物运输:货物到院后运输时,医疗设备科在场人员应跟踪院内运输全过程,发现货物有倒伏等危险迹象应及时制止,以防止货物损坏,直至货物安全落位。

  (2)开箱及验收:

  ①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物资开箱验收应有供货商、最终用户代表、医院主管工程师和医疗设备科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共同在场。

  ②医院主管工程师和医疗设备科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控制开箱现场,严格遵守逐件开箱、逐件清点、逐件登记的原则。

  ③设备包装箱在验收未结束前严禁移离验收现场,直至全部验收工作结束,且对包装箱进行认真查看后,方由设备科处理。

  ④设备验收文件需现场由最终用户代表、设备科、采购中心等参加验收人员和供货商验收人员共同签名确认后方可归入档案。

  ⑤对于随设备的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等重要文件,需进行仔细登记,并由保管人在验收文件上签名确认。

  (3)入库手续办理

  设备科仓库保管员根据验收完成文件和发票原件及时办理货物入库手续。

  2.出库

  设备科仓库保管员需在入库手续办理完成后在归定的工作日内,督促使用部门办理固定资产领用手续。

  3.库存保管

  (1)暂存物资保管:对于无法进入医疗设备科仓库的大型精密医疗设备,仓库管理员及固定资产管理员应对其开箱安装前存放场地进行经常查看,防止碰撞、雨淋和水浸。并要与存放地(最终用户所在科室)及医院保安部进行交代。

  (2)备用物资保管:对于医疗设备仓库库存备用物资,应按类存放,先进先出,保持整洁,通风防潮,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二)在用物资管理

  1.分户帐管理:严格执行医疗设备固定资产分户帐管理,医疗设备科医疗器械物资供应部应按期对最终用户分户帐及帐下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2.年度盘点:设备科医疗器械物资供应部每年对全院医疗器械固定资产进行一次盘点,目的是在尽可能对一线临床科室影响小的.前提下保证医院固定资产帐帐相符,帐物相符,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3.分户财产保管人员更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使用科室财产保管人员更换前,必须通知医疗设备科医疗器械物资供应部,由该部人员协助做好帐物移交工作。如未办理固定资产管理移交手续而导致的后果,由接替者及科室负责人承担相应责任。

  (三)固定资产移动管理(变动管理)

  1.跨科借用:由于医疗需要,经借与被借双方负责人同意将医疗器械固定资产跨科借用,固定资产借出方需由财产保管人保留借方财产保管人借条。该借条必须注明设备名称、固定资产编号、设备完好状况、设备归还日期等。如未办理借条事宜或借条丢失所造成帐物不符等结果,将由借出方财产保管人承担相关责任。

  2.资产转科:医疗器械固定资产因临床业务需要进行转科使用,主动提出一方需向医疗设备科提出书面申请,设备科审核,医疗设备主管院长批准,才能实施财产转移,由双方财产保管人携带分户帐到医疗设备科医疗器械物资供应部办理固定资产帐目变更后,方可移交相关资产。

  3.资产出院:医院医疗器械固定资产因支援或捐赠转移出院外,设备科、医疗器械物资供应部必须根据医疗器械主管院长的批准相关文件,凭接受方接受文件及时办理固定资产帐目变更手续。

  (四)固定资产报废管理

  1.报废申请:对于不能继续使用的医疗器械固定资产,资产所有方负责人需认真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单》,并提交维修部门进行工程技术鉴定。

  2.报废物资鉴定:维修部门主管工程师应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对需报废的医疗器械固定资产给出实事求是的鉴定意见。

  3.报废申请审批:《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单》经设备科负责人审核,医疗设备主管院长及财务主管部门批准, 方可实施办理报废手续。

  4.固定资产帐目变更:设备科物资库房保管将已完成的《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单》进行归档,并凭此单进行医疗器械固定资产帐目变更。

  (五)固定资产(万元以上)档案管理

  1.卷宗建立:医疗器械固定资产卷宗是从医疗设备科接到医院批准采购的申请书开始,由采购执行者建立。该卷宗包括:论证、申请、批复、联系、招标、签约及相关全部资料。

  2.档案建立:设备到货验收后,由设备科固定资产管理员将其卷宗全部文件与设备验收文件一并装订、编号,建立医疗器械固定资产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3.档案调用:医疗器械固定资产档案是医院医疗器械固定资产的原始纪录,因接受检查、维修等事宜需调用档案,必须征得档案保管人员同意,并在借出当日归还。

  医疗设备管理使用维修制度8

  为规范医疗设备及医用耗材的管理,加强集体决策,防范和化解医疗设备和医用材料采购、管理中的风险,医院决定将原有的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医疗设备与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并对原有人员进行调整,现就其组成、职能和工作规则做如下规定。

  (一)性质

  医疗设备与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是对我院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的采购、管理、维修、保修、更新等事项进行论证的医院决策机构,以定期和临时会议为主要工作形式,会议由设备科负责召集,并负责日常工作。

  (二)组成

  由院领导、设备科、医务科、物价医保科、财务科、护理部、院感科、医技科室及临床科室专家代表组成。具体名单由设备科拟定,经主管院长同意后,报医院党政联席会议批准后公布。

  (三)职责

  1、对我院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采购重点、更新换代原则等事项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对医院技术装备发展的策略、远景目标和实施方案提供咨询。

  2、对拟购置的20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就其合理性和计划资金及其来源进行论证,确定购置方案,报医院党政联席会议批准。

  3、对医院现有的“医用耗材目录”进行论证,提出修正和调整意见。

  4、对各科室上报的在我院未使用过的医用高值耗材(未开展的新项目由医务科或护理部组织相关部门先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就其引进的合理性及成本核算进行论证,确定是否需要引进。

  5、对医疗设备的年度维修预算进行论证。

  6、对设备科在设备、材料、维修、保修等购置、管理中发生的问题,经主管院长同意,提交医疗设备与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进行讨论,提出意见,供院领导决策时参考。

  7、对正在运行的100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非急救科研)的使用状况、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进行年度考核,提出处理意见。

  8、对本院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和重大决策,进行评价咨询。

  9、院领导认为需要医疗设备及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进行论证的其他事项。

  (四)议事规则

  1、医疗设备与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每年不少于两次会议,开会前3个工作日,由设备科征询各位委员能否到会,确定到会人数,根据专家到会情况确定会议时间,并及时通知各位委员。

  2、每次参加会议的专家不得少于医疗设备与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成员的三分之二。

  3、根据会议的内容,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

  4、设备科应在会前向各位参会者提供会议议程和相关材料。

  5、必要时,经主管院领导同意,设备科可以召集临时会议,且不受上述规定限制,但有表决权的人数不得少于7人,临时会议仅限于论证院领导认为必要的或临床急需项目。

  6、会议一般由主管院长主持,首先由使用科室或设备科具体负责人汇报设备、医用材料采购、使用和管理的有关情况,然后由参会委员提问、讨论,使用科室负责人离席回避,最后由参会委员进行口头或书面无记名表决,已超过二分之一的`多数为通过。会议记录中必须记录不同意见,供院领导参考。

  (五)工作纪律

  1、论证委员所在科室的项目时、论证项目的供货方与委员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时,该委员需回避。

  2、本会委员不得接受相关商家的任何馈赠,不得向任何商家透漏任何会议信息。

  3、本会委员不得将讨论、表决的任何信息向未参加会议的任何人员透漏。

  4、对违反纪律的委员,经本管理委员会表决后取消委员资格,造成明显影响者,按相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医疗设备管理使用维修制度】相关文章:

医疗设备管理使用制度(精选18篇)05-05

设备管理与维修制度02-04

医疗设备维修制度04-21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04-29

医疗设备使用制度(精选5篇)05-07

设备管理与维修制度5篇04-24

医疗维修管理制度11-23

医疗设备维修制度(精选11篇)04-28

安全使用设备管理制度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