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11-08 20:24:55 语文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ae》是苏教版小学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汉语拼音,课文主要讲了ae的认读、它的四声以及书写,课文以图画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3个单韵母,课文插图生动活泼,富有意趣,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教材。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和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学习目标:

  1、 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会ae三个单韵母,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拼音,有主动学拼音的愿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 创设情景,借助媒体,认识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ae的四声。

  3、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能力。

  其中,让学生认读ae及四声,并能正确书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读准四声。

  二、说教学策略

  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围绕学习目标,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方法的整体构想上,我准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有所发现,再带出语境歌,帮助学生初步感知,然后采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并结合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为此,我准备安排两个课时引导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设置形象生动的动画情景,让学生整体上感知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借助表音表形图,在语境中认识ae3个单韵母,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借助表音表形图,帮助学生复习ae的音形,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认识四种声调符号,掌握ae的四声,能够直接读出带调的韵母。

  三、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借助情境图,引出字母

  静止画面的刺激强度不能足于让学生进入情景,点燃求知火花,我把情景图制作为动画,随着悠扬的背景音乐,旭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展现一幅夏日小河的画面,清清的水,绿绿的草,阿姨带着一位小女孩来到了河边,这时他们看到了水里的鹅,正在“eee”的向她们打招呼,篱笆上的公鸡正在“”的唱歌呢。此时,我设疑:你喜欢图上的什么?便用鼠标点击一下,ae便从画面上跳了出来,画外音“你想学会我吗?”“你想和我做朋友吗”等鼓励的语言。从而带出本课的学习内容:ae

  这样,通过动画情景,主要是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第一课开始就觉得学习拼音是有趣的、有情的、有意的,于是期待着每一节语文拼音课的到来。

  (二) 看看说说、认读字母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展示情景图画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象进行学习:引导学生看图,知道画图的意思,从“阿姨”的“阿”、“喔”、“鹅”等自然而然地引出有关的口语音节,让他们反复地听——听老师标准的示范发音;认真地看——看老师发音时的口形变化和模拟发音口形的手势,教a时可以出示大苹果,引导想象张开嘴巴咬上一大口的口形,教时观察公鸡的口形,教e做微笑的口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音学生模仿练习,体会发音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反复地认读,做到至少人人单独读一次,进行相应地辅导。然后让学生将学到的字母回归到相似的具体语境中,指导学生学读“语境歌”,学说规范的胀ɑ埃?娣蹲约旱挠镅浴=?徊浇?⒆帜阜?庞刖咛逵锞车南嗨屏废啊4佣?⒒印坝锞掣琛钡恼嬲?饔谩?/p>

  这样的设计,主要通过情景的创设,点燃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能够读准拼音。利用表音表形图帮助学生记忆。加强字母的识记。利用“语境歌”巩固字母认读,规范语言。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表形图,同桌讨论,找出图中与字母相似的地方,同时还可借助电脑形象演示,说说这些拼音的笔画。

  3、再一次展示情景图与音形图,小组合作编写顺口溜如:“圆脸蛋,弯发梢,阿姨阿姨aaa:大公鸡,喔喔喔鸣,嘴巴圆圆,大白鹅,浮绿水,扁扁身材eee“

  这一层次的设计,我运用低年级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并结合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而在编写顺口溜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激烈的讨论,形象的演示,学生不仅认识了形,还了解了拼音的笔画组成。

  (三) 玩玩游戏、再认读

  1、 看看老师的口形,猜猜拼音,猜对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

  2、 摘苹果游戏:读准的小朋友得到一个苹果,并出示画外音(鼓励的话)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一个个趣味盎然的游戏中跃跃欲试,乐学不彼,把学拼音当作一件快乐的事,真正达到了以“趣”导学的效果。

  (四) 字母宝宝住楼房

  1、 根据互动的原则,教师请学生做老师,讨论讨论这些拼音的笔画是怎样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书写,然后再描红,提示描红的注意点。

  这样教师与学生的换位互动,体现了“双主体”的和谐交融,同时,教师形象直观地展现描红经过,防止孩子在描红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写a时强调半圆要圆润,教写时要圆润,教写e时要一笔写成,分布匀称。

  2、 做做手指操、深呼吸,播放舒缓的歌曲,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这是学生开始练习写字的起步阶段,关心握笔和坐姿,注意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克服过于紧张的心理。

  四、说板书 a e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简洁明了又美观大方,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所教的内容。

小学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新选入的阅读课文,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体会三个小朋友能画风的高兴心情。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设重点为: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予、主动获取。因为这篇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我基本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课堂

  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从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使学生乐学、易学。画画是学生最爱做的事儿,开始让学生谈自己会画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而谈谈风吹在身上的感觉,问题稍有加深,但感觉不一样,答案就各不相同,学生依旧兴趣盎然。风这一自然现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

  (二)画风,激活思维,体现创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风”这个初步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风(即画出有风时各种景物的变化)并配上美妙的音乐。其目的有五:一是检查学生课前观察风的情况;二是通过画风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绘画氛围。

小学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安排的一种学习形式。“遨游汉字王国”是由“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个板块组成。“有趣的汉字”分别从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小笑话、汉字的起源等方面揭示了汉字的神奇性和趣味性。“我爱你,汉字”分别从汉字的演变、错别字的危害、汉字的书法艺术、汉字的魅力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华汉字的灿烂文化。

  2、教学目标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对学生综合实践性学习活动重视的具体体现。它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通过本组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汉字历史的悠久,知道汉字记录并承载着中华的文明;同时还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汉字在今天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明白汉语如今在世界上影响的逐步扩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根据本组教学的要求,结合实践活动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我在摸索中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

  2、认识简单的甲骨文,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教材中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学生收集有关象形文字文字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象形文字的组合、联想,了解会意、指示等构字方法。

  3、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汉字的趣味,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

  3、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4、教学难点:

  理解会意字、指事字的构字过程,策划小组活动。

  二、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身体和心灵两个方面都在快速的成长,对于知识的追求也与日俱增。五年级学生可以很完整地画完一张画,有些机灵的学生可以按照大人的意图出色地完成一件事,他们的想象力已经接近现实生活。但是五年级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有时受特殊因素影响会过于现实化,缺乏天真活泼、敢想敢干的创造性心理。

  三、说教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前所未有的条件,因此,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建构主义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四、说学法

  新课改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本课学习中我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这样能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到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中去,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学生不熟悉的小篆字体,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好奇,激发其学习兴趣。

  2、通过对“文字”的解释来引导学生对“汉字”下定义。

  (二)汉字的产生

  1、让学生了解文字出现以前人类的记事方法------结绳记事,并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主动发现“结绳记事”的缺点。

  2、通过传说中仓颉独特的形象,激发学生对“仓颉造字”故事的兴趣,并体会仓颉造字的伟大意义。

  (三)有趣的甲骨文

  1、出示“甲骨文”图片,让学生对甲骨文产生直观上的认识。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识别简单的甲骨文。

  3、小组间竞赛,认识更多的甲骨文。

  (四)制定小组活动计划(作业布置):

  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综合性学习”,对小组活动还不太了解,所以我在第一课时只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初步制定出活动计划。这也是本课的一个作业,我在课前为学生制作了小组活动计划表,在课堂也会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

  (五)总结:

  1、让学生谈谈对汉字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产生对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自豪感。

  2、通过对这一段文字的朗读,加深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感。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主要以汉字的产生为线索,加以教师范写甲骨文,能让学生对汉字的产生产生系统且直观的认识。

小学语文说课稿4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匆匆》。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匆匆》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本篇课文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对时光的流逝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本篇课文在优美的语言中却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涔涔、潸潸、蒸融”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通过复习导入:我国许多文人都曾对时间进行过创作,例如我们学过的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又如《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心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国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也对时间进行了叩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一首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并顺势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范读课文,让学生圈画出难认或难以理解的生字词。

  其次,我会引导学生谈谈思考作者笔下时间的特点是一去不复返。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学生在初步感知时间特点之后,顺势我会提问第一个问题:如何理解“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学生经过再次朗读后回答。作者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逝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如此渺小,消逝得如此之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2.顺势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于是——洗手的时候……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读了这段文字,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日子来去匆匆?学生朗读后,我会指定一两名来回答。经过总结,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3.接着,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作者是不是真的让日子从自己的身边任意溜走,无所事事?是不是真的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呢?经过小组讨论,结合我的引导和总结后,明确问题答案如下:在这一连串的问题中,有追问,反问,更有触景生情,对自己的深深责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深深地不满于自己尽在“徘徊”的思想状态,不甘虚度光阴,力求向上的一种精神。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作者说时间“手边过去”“身上跨过”“脚边飞去”“叹息里闪过”流逝,日子还会在什么时候悄悄地溜走?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生活细节,模仿本段的语言形式,也来说一说。从而学生深入体会时间流逝之快以及文章语言之美。

  (五)小结作业

  最后,我的小结作业设计为:作者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身边流逝的,从而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大家课后找一找,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以上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小学语文说课稿5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

  我是语文X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 》是*教版小学语文()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 》是一篇略读(讲读)课文,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本文采用了(写法),其中(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第()学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①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②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能够理解文本,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确定为: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的内容,结合()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有:谈话法、小组合作法、朗读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教学时,我以读为本,以读生情,让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品词析句,获得启迪。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是新课标倡导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想、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我设计了指名读、范读、品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以读促悟,领悟(道理、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准备安排两教时来完成教学。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我将以三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节和他人情感的感染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处,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引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画面)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结合课文内容)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度几遍,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畅,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有的可以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解决。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内容,培养他们自学能力。

  1:检查自读情况

  (1)、我将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并采用(指名读、男女赛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对个别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进行指导,我重点指导“X”“X”的书写。(教师范写,副板书)

  (2):接下来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相机板书。(此时板书,主板书)

  第三环节: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学习第X-第X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提问题)或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指名学生分享(教师板书)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六、说板书设计

  此板书通过(几个关键词,重要线索),抓住了本课的重点,简明扼要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这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阐述,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语文说课稿6

  一.说教材

  《将心比心》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的意思,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根据教材编排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根据课文的两件典型事例,体会“将心比心”的意思。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朗读、体会,组织学生讨论。

  2、结合典型事例,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学法指导为:

  通过阅读思考、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及扩展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特点,为了突出“听说读”的.训练,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我以身边的小事引出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紧扣课题的意思,以引出今天的课文,同时板书课题:8。*将心比心,并让学生齐读课题,随之提问:这两个心字的意思相同吗?是将谁的心比谁的心呢?以此过渡到新课中来。

  (二)检查预习,巩固基础知识。

  检查预习的方式由小老师抽查,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归纳事例时,我相机板书重点内容。

  (三)合作探究,体会事例,理解“将心比心”。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两个探究点和一个课堂延伸训练点。为了让学生在理解事例中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我又在前两个探究点中分别安排了两个小点和一个补充训练,补充训练是针对全班同学而设计,由点评学生引导解答,以帮助学生理解,也达到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培养“小老师”的讲解能力。

  此外,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对课题的理解,我小结了全文,点明了中心。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我安排了分享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例。

  (四)当堂训练

  这个环节重点安排了理解课题的练习和写话练习。模仿课文的语言描写,写几句人物的对话,选用第二题中的短语,注意对话语中提示语的位置。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针对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这个板书(出示)

  8*将心比心

  阿姨为奶奶开门

  温暖

  母亲鼓励实习护士

  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又有利于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更突出了课文的主旨。

  最后,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有助于我的进步,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7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说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读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

小学语文说课稿8

  1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2、认识本课“钟、零”等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在朗读中表演,在表演中感悟,学生们很有兴趣。在教学中创调了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课件演示,做游戏,表演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3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

  2、学习课文,使学生由此想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4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闭上眼睛,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生:同桌互相交流

  师: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刚才我们就感觉时间很长,因为有的同学都坚持不住了。今天我们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你对一分钟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

  2、找出生字,并同桌互读;

  3、读词:丁零零叹气闹钟迟到哈欠决定后悔

  4、范读,文中“一分钟”指的是什么?

  三、朗读感悟,交流体会

  1、元元只是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了二十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再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出来,帮元元把二十分钟找回来,好吗?

  生:读课文,小组讨论

  2、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

  3、小组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

  生:读文,体会元元当时的心情;小组汇报。

  5、指导朗读,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6、你觉得一分钟重要吗?指生回答。

  是的,很重要,就因为元元多睡了一分钟,所以他被红灯拦住,还没能追上上汽车,只好自己走着去上学,耽误了许多时间,所以这一分钟确实是太重要了。

  7、元元为什么“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他在想些什么?

  8、指生表演。

  9、你想对元元说点什么?

  10、你想对全班同学说点什么?

  10、有感情朗读全文,边读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时间的诗句颜语。

  时间就是金钱---------富兰克林(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萧绎(中)

  2、你知道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a人们驾驶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

  b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

  五、总结

  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一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尷,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多睡一分钟,只不过是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

小学语文说课稿9

  一、说教材

  《识字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的专题是“保护环境,爱护动物”,教学本组教材,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很自然地意识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相融相依,从而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这是一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的韵文识字教学课文,共十小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可以引导孩学生从活动中轻松地学会生字,同时体会到——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

  二、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20xx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识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但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音近字、形近字的大量出现,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采用多种形式,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

  实际和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在轻松的氛围中夯实识字,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孔、雀、鹂、灵、锦、鹰、丛、护、牢、嬉”10 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准确、熟练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用多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拍手歌及学习生字的兴趣。在学习中体会人与动物的互相依存,从而懂得保护动物。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难点是通过学习拍手歌,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愿。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总时数为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谜语导入--初读感知--归类识字---理解儿歌,随文识字--指导写字--朗读拍手歌--游戏巩固识字--总结”的教学环节。

  (一)谜语导入

  通过猜谜语和看会意文字的方式理解“保”的意思,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认识“保护”一词。知道要保护动物,动物也需要我

  们的保护。

  (二)初读感知拍手歌

  我直接点出本课是一首拍手歌,并通过范读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文中讲到的动物用圆圈圈出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使学生对“保护动物”有个初步的感受。并随即认识了的八种动物。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拍手歌的特点及读拍手歌的乐趣,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读书时提要求,更能使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有层次地读书。

  (三)词语中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掌握生字,更要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和识字兴趣的激发。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方式读八种动物的名字。随后依次出示八种动物的图片和名称。学生直观的感受动物的形象,将图片与生字相结合,把生活和语文学习相贯通,使得识字学习更加水到渠成。接着,分类读词语。将八种动物分为鸟类和兽类,学生先发现,在朗读词语。在这一环节中“嬉戏”一词较难理解,我引导学生先观察熊猫玩耍的图片,再总结出有玩耍和嬉戏是一个意思。让学生再熟读句子,效果较好。 之所以这样设计,既是为了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是为了夯实词语朗读。

  (四)集中识字

  出示词语中的生字,识记生字。这一环节我分两步走,首先,利

  用形声字认识“护 鹂 嬉”三个生字。利用形声字的识字方法再介绍“锦”字,掌握了形声字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利用形声字的方法认识“猩、鲸、坪”三个字。紧接着讲“隹zhui”这个部件表示鸟类。我们的祖先根据鸟的特点造出了隹这个字(出示课件)。“隹”的四横表示鸟的羽毛。所以“雀”字也有“隹”这个部件(出示课件)。第二步,学生自主利用多种方式识记“丛、牢、鹰、孔”四个字,这时我会帮助同学识“牢”字,利用象形字讲解。“牢”放置这里通过字理分析来识记,在古代“牢”就是指关牲口的地方,我们祖先造字的时候,“牢”是这样写的,房子里关着一头牛,而关牲口的地方就要建得坚固结实,用很久很久也不容易坏,所以就有了“牢固”这个词。后来人们说一件事过了很久很久都不会忘记,这个词就是──“牢记”。这样设计基于两点考虑:1、“牢”字形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解决字音的同时识记这个字。2、通过字理来识记“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牢记”一词,不仅解疑,还回扣了课文,点明了主题。本环节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注重实用结合。

  (五)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牢”字和“丛”字,学生先交流这两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再出示田字格中的“牢”字和“丛”字,观察、分析结构后,教师接着示范在田字格中写,学生跟着书空,最后由学生在田字格中自己练写。这一环节我们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书写技能,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六)朗读拍手歌

  首先,学生试读教师正音。接着师范读,边拍手边读。最后,让学生们反复拍手打节奏朗读,与伙伴互相拍手朗读。这个环节,让学生们与小伙伴们拍手朗读,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最后,我会强调“伙伴”与“朋友”,让学生们发现这是一组近义词,并且提升学生们的感情领悟,让学生们知道人和动物是朋友,要保护动物。 (五)游戏巩固识字

  游戏一:猜谜语,巩固识字,此环节的识字游戏,既是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又对几种识字方法做一个回顾,不断渗透各种识字的技巧。游戏二:拍手游戏,巩固识字,本环节通过师生和生生玩拍手游戏让学生再一次感知拍手歌的特点及读拍手歌的乐趣,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并在读书中体会“拍手歌”的两大特点:一是押韵,二是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指导朗读时充分利用这两个特点让学生读得流畅,读出节奏感来。

  (六)总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再次总结我们学到的知识,再次强调保护动物要牢记。

  六、说板书

  二年级孩子板书设计要以简单明了的板书呈现在学生眼前。板书设计有两个我会写的生字并组词。本课主要让学生明白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设计板书的时候就写了动物、保护、爱。

小学语文说课稿10

  《白鹅》说课稿。

  《白鹅》是编排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本文主要是向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的形象特点,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白鹅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共可以分为4个大段:第一段(1—2)主要描写了白鹅高傲的姿态;第二段(3)主要描写了白鹅的叫声;第三段(4)主要描写了白鹅的步态;第四段(5---7)主要描写了白鹅的吃饭。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主要是围绕着“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来统领全文的。全文就是细致刻画白鹅的三大方面重点来描写了它的性格特点,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这篇文章的语言活泼、诙谐、准确运用了多种修辞表现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拟人,反语等。而反语的应用,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居,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面对这份文本,我估计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具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思维正向抽象的思维转变,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从读中品味。作为教者的我们只有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感性的语文世界,才能品味到语言的精妙之处。因而,本文最大的教学价值是训练学生去领会语言的独特与精妙之处,初步掌握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细致。

  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特点的分析、解读,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的估计,基于编者意图的领会,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认读8字,会正确书写12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厉声呵斥、厉声叫器,引吭大叫、局促不安、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倘若、从容不迫、窥伺、不胜其烦”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等朗读课文;

  目标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了解白鹅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目标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对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白鹅高傲的特点写出来的。教学难点: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他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理念

  我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力图体现:1、彰显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我认为语文是由语言与文字组成的,学语习文应该成为终极目标,唯有立足于语言习得表达,才能体现学科的本位。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处处以语言为珍珠,用文字来串线,形成语文课堂的本质特征。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足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伙伴者,促进者。

  四:说教学流程;

  我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求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课,真实展开我的我的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有以下五大板块。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初始,谈话引入:同学们,一说起鹅,你们会想到什么?由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引入,学生可能会说,想起鹅的样子。也可能会说想起《咏鹅》这首诗,如果有学生提到这首诗,那就大家一起背一背。

  接下来,引出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丰子恺先生写的《白鹅》,在他笔下,这只白鹅什么样子呢?好,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丰子恺先生吧。”由课题又引出对丰子恺先生的介绍。

小学语文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将心比心”。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树文明新风的主要内容。这组教材是“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课文的内容生动、感人,有诚实、讲信用的父亲,有用自己劳动去维护个人尊严的石油大王哈默,都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将心比心》是一篇略读课文,是本组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能自读自悟课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明白了“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的人生哲理。

  我任教的是来自各个农村的学生,他们学习勤奋,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性格淳朴,待人真诚,是懂事、有礼貌的孩子。但受地方语言的影响,课外的阅读量少,学生的表达能力差,如何从文本联系到生活,表达自己的正确见解,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困难。

  二、说教学目标

  1、四年级处于第二学段,第二学段的阅读方法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课文。”《将心比心》一文,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所以我第一条教学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使用电子文稿演示文中人物语言和作者体会反复朗读,体悟文中人物的感情。

  2、本课语言通俗,而且没有生字僻词,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我觉得难的是感动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将心比心,从文本中受到德育的熏陶,是教育学生的主要目标。所以我定下的第二条教学目标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从网上搜集学生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宣传片——“心在一起”做为导入,贯穿课堂,营造课堂气氛,感染学生。媒体资源播发,生动地体现生活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行为,学生似身临其境,受到片中人物的感染,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3、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针对本班情况,以学段目标为依据,我定下的第三条教学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教学目标是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这是教学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文中人物语言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媒体课件情景导入、抓住重点语段品读、音乐感染等教学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教学中,我借助“心在一起”广告做为课堂的切入点,抓住重点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交流,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本课是独立阅读课文,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我适当引导他们从读中悟,从文本联系到生活实际,从而达到熏陶的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情景导入——初感课文——深入体会——课外延伸。

  (一)情景导入

  我以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段公益广告——心在一起做为切入点,观看后向学生提出“从片中,你看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发言,从而揭题。这样的导入设计,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营造课堂气氛,对揭题铺下了垫笔。

  (二)初感课文

  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所以我对学生提出“读正确、通顺,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的阅读要求后,让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提出的问题“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个环节的设计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深入体会

  在初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找出来用‘——’划出,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中谁令你感动?”“阿姨,母亲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找出重点语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时,我设计了“移情体会”的环节,提出“如果这位阿姨没有这样做,结果会怎样?”“如果妈妈责备,甚至辱骂那位护士,结果会怎样?”这两个“如果”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换位思考,切身体会文中受帮助的奶奶和受鼓励的实习护士的感激之情,更体会到阿姨“处处为他人着想”和母亲对护士的“宽容、理解、鼓励”高贵品质。

  在为两个小故事感动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温暖”,理解“温暖”是一词多义,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明白“温暖”指的是心中感到幸福,试着用“温暖”说两句表达意思不同句子。接着一起读读作者对这两件事情的体会——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这个环节的设计揭示课文的主题,同时实现课文的教学目标和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

  (四)课外延伸

  学生受课文中人物的品质影响,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生活中,有这样将心比心的事吗?”让学生交流,说一说,不仅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陶治了他们自己的心灵,同时实现了本课教学的目的,认识到“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这个环节的设计,可能学生都谈到别人需要帮助时,自己该怎样去帮助。这时,我适当引导学生平时伤害别人时,是否能换位思考,体会别人受伤害后的想法。

  接着让学生试着说说“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理解,体会“将心比心”指的是用自己的心比别人的心,为他人着想。

  最后与学生一起共勉作家罗兰的名言: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悲剧和恨事。

  读后,随着音乐“心在一起”响起,“世界那么大,只要我们心在一起”相信这段话、这首曲对学生的思想带来很大的触动,会将联系到自己的行为中去,遇事将心比心,做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课本静态的呈现,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更突出课文的主旨。

  我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阿姨”、“奶奶”、“母亲”、“护士”和文中的关键词句做为板书,这样的设计简单明了的突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将心比心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小学语文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本堂课是北师大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春天中的一篇课文。

  这首儿歌,通过想像和比喻,以“水田是镜子”一句领起,诗化了插秧的耕作过程,诗化了农民伯伯艰苦的农业劳动,诗化了农民伯伯们辛勤劳动的劳作场面。

  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和谐,富有诗情画意。读了这首诗,要让学生感受到春天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人在自然之中是美的,人的劳动是美的!

  二.学生的分析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对于感性的知识接受的很快,思维活跃、想象力强、知识面广及有初步的空间概念,喜欢动手动脑,并有个别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让学生通过对儿歌的学习,来感受春天,感受自然,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儿歌,认读学习生字,能流利正确的朗读、背诵课文,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以及内涵。

  2.能力目标:

  朗读、背诵、独立识字、想像力及看图说话能力的培养。

  3.德育目标:

  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来感受春天,感受自然,并能体会到劳动的创造力和劳动创造美这一道理。结合学校进行的小种植活动,来教育学生对劳动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

  1.看图观察,说一说图上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图来记忆课文。

  2.出示课题,动态的表现出“插秧”。

  (二)课文

  1.过渡到对课文的学习,配乐听教师范读,标记出不认识的生词。

  2.自由读课文,学习字词。

  (三)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选择要学习的字词,并能根据提示拼读,组词,理解。

  2.学习完生字后,进行词语的抽读巩固复习。

  (四)在课文中识字

  1.学完字词后,返回到课文中,在文中通过朗读来加深记忆。

  2.请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全班评议。

  3.对于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教师板书到黑板上。

  (五)难点理解

  “插秧”怎么会插到蓝天上、白云上、青山上、绿树上?

  通过演示课件演示来解释现象,并请学生上来尝试。

  (六)色彩的内涵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色彩,并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春天的颜色

  (七)有感情的读课文

  回到课文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色彩和美丽的境界。

  (八)课文的引申

  1.再学生充分领会到课文(包括图、音、语句和韵律)的美之后。进行德育教育,出示学生的美术画、长高了的水稻等图片来发现人们生活中创造的美。

  2.出示学校小种植活动的图片,让学生们体会到,“人们在劳动中创造了美,在劳动中的人才是最美的。”这也是本堂课的主旨所在。

小学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学习这篇课文,是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激发民族自豪感。

  2、独立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惟妙惟肖”等词语。

  3、感情朗读课文,从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入手认同它的举世无双、历史价值。

  4、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学习运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学习运用。

  二、说教法

  1、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运用于教学,可以使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具体、生动,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多媒体的恰当介入,会给课堂一个全新的感受。所以在课前,我多方搜集可用的图片,并且在音乐的选择,语言的设计上作了一些思考,以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2、注重自读感悟、少讲析

  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好引导。在语文教学中,“精讲多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时,我选择了以学生自己轻声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地读、师生配合读这些读书形式。朗读有“正确、流利、有感情”三级目标的要求,四年级的学生在正确流利这方面没有大问题,但要有感情的朗读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还运用配乐把朗读课文变为一种欣赏。在这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

  三、说学法

  (一)介绍背景,激趣导入

  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对兵马俑做了简单的介绍,为学生接下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笔。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兵马俑究竟有哪些特点,文中一句话概括的好,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抓出兵马俑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19120平方米,差不多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50多个篮球场”、“7000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四)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

  1、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轻读相关部分,找一找。

  2、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交流读后的感受。

  (五)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

  1、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通过多次对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

  2、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呢?请学生也用“有的好像”来说一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六)总结谈话,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1、再次看兵马俑图片,感受它的特点。

  2、出示各国领导人浏览了兵马俑后说的话,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说板书设计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总起: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分述:规模宏大(列数据)

  17、秦陵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联想)

  总结:惟妙惟肖

小学语文说课稿14

  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五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一)教材理解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学生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CAI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精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氛围。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CAI课件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然后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指名学生读课题,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学生交流学法)结合图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在自我拼读过程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以把握古诗的整体节奏,体会童谣的韵律美。

  第二环节:生字认识

  出示一至十、去和里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课件演示生字,先顺序出现,在乱序出现)。采取抽生读、齐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里"的声母是边音,(这里可以CAI课件出示,重点字的读音选择)并组词,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提醒学生:.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想像的良好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其次,出示课件主题图,着重分析"一去二三里"和"烟村四五家"并用手势表明一去二三里的含义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这一部分,应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最后,背诵全诗,提问:你在背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这个小山村热闹吗?美吗?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还可以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总之,教学过程中通过看、说、读、写四方面结合,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放手学生,努力使朗读教学和写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配乐诗朗诵。学生伴随音乐自由朗诵,强化印象,学生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

小学语文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漂浮的山》是西师版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向我们介绍了漂浮的山——冰山的身高、外形、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以及漂浮的特点。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了解说明方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但由于这类文章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因此很容易被上成科学课或常识课,使教学过程显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如何才能让本课的教学更具“语文味”,在《漂浮的山》教学设计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彰显了的语文意识、基础意识、文本意识、训练意识,突出了说明文教学的语文味。

  2、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学过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批读。

  3、了解冰山的特点,培养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进行批读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彰显语文意识、基础意识、文本意识、训练意识,突出了说明文教学的语文味,我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强化训练。

  重视朗读训练。《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读是传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帮助学生品味语言、打好语言功底的最好方法之一。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共设置了四处朗读:

  (1)教师开课是听写中的导读;

  (2)泰坦尼克号撞冰山的事例;

  (3)介绍冰山身高的拟人句;

  (4)介绍冰山漂浮特点的拟人句。

  虽然科普说明文简洁通俗,但作为一篇文章,哪所叙述再客观,文字再严谨科学,也不可能不包括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着力去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再通过朗读传递作者透过文字想要表达的情感。重基础训练。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现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在教学中抓住了“随波逐流”和“藏”字,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语言环境,感情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和作者用词的准确,并让学生透过文字去深刻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在这样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解词和运用。

  重语言感悟。淡化对说明方法的讲解。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有了感悟后,在总结学生发言时,指出他们刚才说的举例子,列数据就是常用的说明方法。重语言的迁移。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要学会运用语言。因此在课的结束处设计了一个冰山的自述环节。让学生在介绍冰山特点过程中就把文本语言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从而真正实现了语言的内化。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的句式,用利于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有话可说,既照顾了全体学生,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关注自然,探自然奥秘的情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说课稿11-16

小学语文经典说课稿07-21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02-23

小学语文掌声的说课稿06-14

小学语文《鲸》说课稿10-26

小学语文丰碑说课稿11-12

小学语文《松鼠》说课稿12-22

小学语文写作说课稿11-27

小学语文《浪花》说课稿04-03

小学语文说课稿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