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实用的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二、三段的学习,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2、能应用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阅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对话。
教学准备:
课件、知识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现在老师先检查你们词语的掌握情况,出示词语。
高兴
羡慕
担忧
惋惜
惊喜
庞然大物
雄壮威武
一掠而过
专程来往
你觉得哪个词容易写错,要提醒大家注意。(慕、忧、惋)
2、咱们用半分钟的时间把这些词记住,等会儿请大家默写出来。
3、学生默写后,进行校对。
二、自主合作,深究课文
1、同学们,这是一篇儿童科普文章,我们读这篇文章要学什么?怎么学?
2、同学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再现银色飞机与航天飞机的两次见面情景。我们先默读课文,认真自学,想想你能读懂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等会儿到小组中讨论,可以运用知识盒中的资料解决某些问题。
许多同学都能边读边想,做点记号,找到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请教其他同学。小组重点讨论一两个部分,等会儿用各种形式汇报。
3、汇报交流
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很好,下面请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可以运用各种形式,老师建议大家先来汇报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1)第一次见面
a、生读对话
b、评一评。
c、为什么把这几个词读成重音呢?突出航天飞机的快。
〔快〕
d、航天飞机是一掠而过,该怎么读他说的句子呢?
“再见吧!”越来越轻,好像声音从远处传来。
现在老师和大家合作,我读叙述语,你们读航天飞机,你发现了什么?
e、从这组对话的写法上看,你能发现航天飞机飞得快吗?
f、为了表现航天飞机的速度快,作者把说的话写在一起,把第二句的叙述语放在后面。以后在表达速度快或情况紧急等都可采用这种方式。
(2)第5自然段
外形特点是“雄壮威武”,指名读,读出了航天飞机的雄壮威武。
“银色飞机为结识了这样一个新朋友而感到高兴”。
a、读
b、银色飞机感到高兴的原因是什么?
c、把这个句式换成“因为……所以……”
d、作者就是抓住银色飞机的心情变化来写的。读读下文,你还发现了什么?(羡慕担忧惋惜)
e、选一个词语说说心情变化的`原因。在说羡慕原因时播放课件,演示课件。(航天飞机飞出大气层情景)
f、选择一两句读读,读出不同的心情。
指名读。
g、引读。你把老师的心读得痒痒的。我也和大家一起读,好吗?
(3)航天飞机作用
“他专程来往于地球和空间轨道之间。”
a、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b、下面老师请个同学来演示一下航天飞机的作用?
他演示得对吗?(不止一次,是多次,这就是“专程”,指名学生板书航天飞机的作用。)
c、有一个词直接告诉我们“能去能回”——来往
d、3、4两句话讲航天飞机为人类做同一件事,请两位同学一起读,大家边听边想,能从这两句话中找到两个字,合起来类似“来往”这样的词。(接送)
e、从资料中查明,航天飞机的作用不止这些,请大家说说你知道航天飞机现在有哪些作用?将来还可能会做什么事?
f、大家真像一个个科幻家。航天飞机的作用说得完吗,这有待于大家不断去研究,去探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航天飞机的历史也将写上崭新的一页。
(4)第二次见面
a、读
b、朗读时你注意了什么?
c、银色飞机为航天飞机还能回来吗感到担忧之时,迎面又碰到了航天飞机,心情自然格外惊喜。
4、经过大家的合作学习,我们已了解了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请大家看着板书以第一人称自述。(如:我是一架航天飞机……)
5、说说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写的。
作者把两架飞机当作人来写,会说话,有复杂的心情变化,就把一篇枯燥的说明文变成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
三、拓展延伸,续编故事
一个月后,航天飞机经过维修保养,补充燃料,又请来两个仆人——助推器和一个管家——燃料箱,再次点火上天,与银色飞机相遇。两机相见,他们会说些什么?怎么做呢?请找两个伙伴说说第三次机见的情景。自由准备指名一组说。
把第三次见面的情景写下来,注意提示语位置。
板书:
航天飞机
外形
雄壮威武
特点
快、高、能去能回
用途
送卫星、做实验、接送病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家汪曾祺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理解文章的内容。
3、学会理智地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心理中的弊病。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智地看待我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中的弊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题目解说
2、作者简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不须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吉祥”,接生顺当。——老娘家供着送子娘娘,天天烧香。谁家会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我们那里学医的都是男人,只有李花脸的女儿传其父业,成了全城仅有的一位女医人。她也不会接生,只会看内科,是个老姑娘。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呢?都觉得这是一桩丢人没出息的事,不屑为之。但也不是绝对没有。陈小手就是一位出名的男性的妇科医生。
陈小手的得名是因为他的手特别小,比女人的手还小,比一般女人的手还更柔软细嫩。他专能治难产,横生、倒生,都能接下来(他当然也要借助于药物和器械)。据说因为他的手小,动作细腻,可以减少产妇很多痛苦。大户人家,非到万不得已则不会请他的。中小户人家,忌讳较少,遇到产妇胎位不正,老娘束手,老娘就会建议:“去请陈小手吧。”
陈小手当然是有个大名的,但是都叫他陈小手。接生,耽误不得,这是两条人命的事。陈小手喂着一匹马。这匹马浑身雪白,无一根杂毛,是一匹走马。据懂马的行家说,这马走的脚步是“野鸡柳子”,又快又细又匀。我们那里是水乡,很少人家养马。每逢有军队的骑兵过境,大家就争着跑到运河堤上去看“马队”,觉得非常好看。陈小手常常骑着白马赶着到各处去接生,大家就把白马和他的名字联系起来,称之为“白马陈小手”。
同行的医生,看内科的、外科的,都看不起陈小手,认为他不是医生,只是一个男性的老娘。陈小手不在乎这些,只要有人来请,立刻跨上他的白走马,飞奔而去。正在呻吟惨叫的产妇听到他的马脖子上的銮铃的声音,立刻就安定了一些。他下了马,即刻进了产房。过了一会儿(有时时间颇长),听到哇的一声,孩子落地了。陈小手满头大汗,走了出来,对这家的男主人拱拱手:“恭喜恭喜!母子平安!”男主人满面笑容,把封在红纸里的酬金递过去。陈小手接过来,看也不看,装进口袋里,洗洗手,喝一杯热茶,道一声“得罪”,出来上马,只听见他的马的'銮铃声“哗棱哗棱”……走远了。
陈小手活人多矣。
有一年,来了联军。我们那里那几年打来打去的,是两支军队。一支是国民革命军,当地称之为“党军”;相对的一支是孙传芳的军队。孙传芳自称“五省联军总司令”,他的部队就被称为“联军”。联军驻扎在天王庙,有一团人。团长的太太(谁知道是正太太还是姨太太)要生了,生不下来。叫来几个老娘,还是弄不出来。这太太杀猪也似的乱叫。团长派人去叫陈小手。
陈小手进了天王庙。团长正在产房外面不停地“走柳”,见了陈小手,说:
“大人,孩子,都得给我保住,保不住要你的脑袋!进去吧!”
这女人身上的脂油太多了,陈小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掏出来了。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移里歪斜走出来,对团长拱拱手:
“团长!恭喜您,是个男伢子,少爷!”
团长呲牙笑了一下,说:“难为你了!——请!”
外边已经摆好了一桌酒席。副官陪着。陈小手喝了两口。团长拿出20块大洋,往陈小手面前一送:
“这是给你的!——别嫌少哇!”
“太重了!太重了!”
喝了酒,揣上20块现大洋,陈小手告辞了:“得罪!”
“不送你了!”
陈小手出了天王庙,跨上马。团长掏出来,从后面,一枪就把他打下来了。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你小子太欺负人了!日他奶奶!”团长觉得怪委屈。
三、细读课文,探究问题
1、陈小手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1)勇者陈小手。
(2)敬者陈小手。
(3)技者陈小手。
(4)德者陈小手。
(详见教材全解53页)
2、陈小手惨死在野蛮团长的枪下,没有人为陈小手鸣不平,杀人凶手反倒觉得怪委屈的。谈谈你的看法和感受?
近乎无理的反常的心里真是意味深长,中国传统的观念就是如此,男女之大防即使医生和病人也难以逾越。陈小手致死出手的是团长,认可的是传统。展现了这种隐藏的杀机和群体的劣根性。陈小手的死,与民族积淀相结合,便超越了平常意义的死,具有更耐人寻味的意义。
3、说说本文的写作特色
(1)叙事从容恬淡。
(2)以小见大,深刻反映社会现实。
四、主题归纳
课文通过叙述名医陈小手因为团长太太接生而被无辜枪杀的事情,反映了我们传统文化、民族心理中的弊病,批判了守旧的传统文化与狭隘愚昧的男权文化。
附:板书设计
当地接生风俗落后
陈小手医术高超
陈小手 守旧狭隘愚昧
为团长太太接生
陈小手无辜被杀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可逾越、斩钉截铁”等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学习提出问题。
3、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对陌生的事物有一个直观的感知和了解,便于他们快速走进文本。
4、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异地互动形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拓宽学生的思路,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以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具有边读边思,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 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外阅读资料。
学生方面的准备: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词语:世界第一高峰(抽读)
2、出示图片:珠穆朗玛峰(正音)
3、出示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 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4、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完成填空(抽生填) 年 ,中国登山队决定由 、 、 和 从北路的8500米处营地突击登顶珠穆朗玛峰。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 成功登上了峰顶。
2、交流完成填空,质疑
三、再读课文,理解体验 学习课文的3—5节
1、抽生读3、4、5小节 思考:登山运动员遇到了哪些困难?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
2、交流反馈,并板书
3、理解句子: 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可攀援的地方也没有。 出示第二台阶图片及补充材料:理解:不可逾越 师:面对这些困难,他们又是如何克服,如何攀登的呢?。
4、从3---5小节找出相关句子,用“ ”划出。
5、抽生交流
6、交流反馈,重点指导。
(1)他们双手扣住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气向上爬。 (出示:攀爬的影像资料; 板书:抠 蹬 ) 抓住动词指导朗读句子;
师:面队此情此景,刘连满立即蹲下身子,斩钉截铁地说
(2)“快,踩到我的双肩上!” 齐读(板书:蹲) (理解“斩钉截铁”;指导朗读) 说话训练:队员们犹豫了,心想: 。 如果当时你在场,除了这种办法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异地互动讨论)
(3)队员们只好眼里噙着泪花,一个接着一个,踩着他的双肩,攀上了绝壁。
板书:踩 攀
(4)此时的刘连满又去了哪里呢?(出示资料,师朗读)
师:面对这肆虐的寒风、无边的黑暗、极度的疲劳,他们又将如何克服呢?
(4)他们一个个咬紧牙关,屏住呼吸,一步,一步,顽强地向上爬(板书)
(媒体播放当时的情景) 指导朗读
7、出示最后两句话(齐读) 啊,成功了!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在世界第一高峰上展开了鲜艳的五星红旗。
8、此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他们的登顶靠得是什么?板书:(勇敢、顽强、合作)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师总结
2、布置作业 把中国登山队首次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讲给亲朋好友听。
板书设计设计: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登第二台阶 抠 蹬 趴 蹲 踩 攀 登顶 咬 屏 勇敢 顽强 协作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元宵节”为主题,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片自读课文,安排了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设计了笔顺指导、扩词、造句、积累偏旁及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
教学目标:
1。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火字旁、目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用“觉得”造句。续编灯谜。
4.背诵《元宵节》,初步认识对联。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地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国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
6—7课时
第一课时 元宵节
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听读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干些什么?吃些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元宵节》。
教学新课: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课文,听清字音。
2. 学生练读课文。(1)自己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读。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3. 学习生字。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1) 以小组为单位在识字小先生的带领下认字。
(2) 师指导认识方框儿。
(3) 谁愿做小老师。
(4) 生字组词接力游戏。
二.背诵课文。
1. 自己背。
2. 开火车背。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得真棒!
板书设计:
元宵节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教学回顾:这节课同学们能认真读课文,读的有感情,并能背诵。基本上都能掌握认识的字。
语文教案 篇5
一、预期效果
1、 应获取的知识
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镶、水藻、贮蓄、澄澈、空灵”等一批雅词;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2、应发展的能力
学会运用“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写景类的散文,进一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养成积累佳句的习惯。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白在学生阅读中自己扮演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的角色,当好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要时刻牢记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2、课文分析
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因此,反复朗读,深入赏读,延伸写读是教学的重点。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
3、学情认识
初一新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对于写景类的散文比较喜欢。另外,他们在小学时学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猫》。“喜欢阅读,方能有感受的乐趣”,加之在前一课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对于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学习本文的难度可能不大,只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由读到写的过程中,要激之以趣,导之以情,授之以法,方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情和体验,方能使学生“在课本与生活里走个来回。”
4、教法介绍
1、 朗读法
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朗读需要很高的技巧,教师除了理性指导以外,应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品读、想读、比读、写读,在朗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中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质疑法
质疑法是由教师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本文的教学就比较适合这种教学方法。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查疑、揭拗的方法进行质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
老舍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
《济南的秋天》是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印发给学生,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济南的冬天》的朗读录音带。
2、课时安排
共安排两课时。
3、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对策
引读激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刚领略了春草如茵、春花竞放的春的美景,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其实,时序更替,四季轮回,春夏秋冬都是美不胜收的。你们知道哪里的春夏秋冬是最美的吗最好能用学过的古诗文加以说明。
老舍先生在《济南的秋天》中写道:“上帝把春的艺术赐给了西湖,把夏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秋天的和冬天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眼里,济南的秋天和冬天都是最美的;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风韵。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吧。
2、简介老舍生平及代表作品。
回忆平时积累的古诗文,背诵关于描写四季的诗句。
根据网上或课外阅读中查阅的资料,择要介绍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导入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的关键,同时,导入 又能起到“定向”的作用。“若起不得法,则杂乱浮泛。”(陶明睿《诗说杂记》)
让学生多背一些古诗文,多积累一些优美诗文,对学习语文大有裨益。
在学生背诵诗文“卡壳”时,教师可加以点拨。
由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可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介绍的不全面的,教师可作补充。
范读感知
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
听读课文,揣摩教师朗读(或录音)的语气、语调、节奏、感情。
边听读课文,边动笔在书上圈点勾画,,标出生字、难词,重点词语、优美语句及自己的疑问。
通过朗读,纠正一些易读错的字,如“镶、贮蓄、澄清”等,并且以声传情,以读带教,使学生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课文。
研读探究
启发思考:
1、 我们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已经明确,写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课文。请你运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课文围绕这些特征又写了哪些景物,突出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征
2、 课文是运用什么方法突出这些景物的特征的
3、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请摘录下来,并说明理由。
自主学习:
按照“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对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加以研讨分析。
“授之以渔”,非常重要。传授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并让他们掌握规律,运用方法学习课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从文中不难看出,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响晴的,是温晴的;日光下的小山是慈善、和暖的;雪后的小山是秀气的;济南的是温暖、澄澈的。
先由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对于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疑问,教师要相机诱导,加以点拨。如对比与对偶,比喻与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区别,教师要予以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学会辨析。
美读悟情
你比较喜欢文中的哪些自然段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来
安排3---5名同学上讲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人小组互读互评,并推选出朗读得比较好的同学。
几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听读、评读。
本文阅读的感情基调亲切、自然,语调要缓慢、柔和。
教师可根据标准和学生一起参与点评。
小结归纳
“三分文章七分读”,好的诗文,必须重视朗读和悟读。本文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同学们在朗读时一定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情到。边读边要在脑海中印现出那一幅幅美景,才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体会作者谴词用语的妙处。当然,“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反复朗读,我们可能会对课文产生许多疑问,请你把这些问题及时记下来,留待下节课一起讨论解决。
“课虽尽,趣犹存”是课堂结语的最佳境界。本课时的结语意在承上启下,为下节课的质疑张本。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够独立认识17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3.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理解词语意思。例如:一筹莫展、无地自容、嫣然等。
重难点
能够在阅读中识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乐学善思办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比赛,小组对抗等形式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同时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走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上一节字词检测课。我们已经预习了,小1.组内交流预习情况,组长按照预习要求检测,组长记录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2.汇报交流,师生解决问题:
强调:邀---遨
蓬---篷
二、读写检测,强化巩固。
1.检测认识的字。
同桌互考认读,开火车读,赛读。强调黍shǔ字,cán蚕字
2.交流自选词句,练习用给的词语说话:一筹莫展、凄风苦雨、
3.听写生字:指名两名同学到黑板前听写,其余同学在本上听写。
艾蒿珊瑚联合筹集杰出颤动挪威邀请
至于桑树皆是缘分蓬松饮酒腊肉社会
听写完毕集体订正,老师指导易错的字,同桌互相批改。
三、综合检测,学以致用。
1.给下面的字注音
曼黍圃萧嫣
2.听写:
邀请缘分蓬松筹集颤动挪威社会
3.写词语:ABB式:空荡荡
补充词语:一()莫()头()眼()
()()长夜风()雨()
凄()苦()()()自容
4.我能写:仿照《修鞋姑娘》一课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写片断进行练笔。(任选一项)
5.小组间互相批改,老师点拨,讲解,评出优胜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语文教案 篇7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课文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部分,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文章属于传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又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伟大斗争的图景。
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文中的主要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
陈胜年轻时“与人佣耕”,当时正值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从“怅恨久之”可以看出,他是在痛苦中思考如何改变这种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因此才对众佣者说:“苟富贵,无相忘。”当众佣者表示不理解时,他又进一步说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说明他当时已有非凡的抱负,有反抗命运的决心,只是要等待时机到来后再施展自己的才能罢了。
这样的时机果然到来了。“(秦)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这是一个典型的历史环境。二世是靠赵高搞阴谋上台的,执政还不满一年,最高统治集团当中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戍卒屯驻的地点大泽乡距秦首都咸阳较远,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易于突破;而因遇雨失期,已被置于死地的九百戍卒,则是一支可以依靠的力量。作为屯长的陈胜看出这是他实现自己抱负的绝好时机,于是跟吴广商量,决定了“举大计”的.方针,尽管他也估计到有失败的可能,但又认为“死国”是有价值的,显示了他宽广的胸襟。
作者着重表现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陈胜对吴广说的那一番话,实际上是一段很精彩的形势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
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他的这个策略的效果很快就得到了证明:起义军到达陈的时候,已经发展成为一支“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的庞大队伍了;在张楚政权建立的同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在危机时刻,陈胜的清醒与果断是难能可贵的。
对陈胜的组织领导才干,作者也描写得极为生动。首先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陈胜、吴广从卜者“然足下卜之鬼乎”的建议中,得到了借鬼神“威众”的启示,先以鱼腹中书树立陈胜的形象,然后“狐鸣”而呼,把陈胜的形象跟楚国的复兴联系在一起,顺应士兵的愿望,从而进一步巩固了陈胜在士卒们心目中的地位。其次是发动起义。
关键是既要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先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这又表现了陈胜的勇敢机智。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这一席话令人信服地说明,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惟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这支队伍的迅速组成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二、问题研究
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三类,本纪、世家、列传。这是按传主的地位和影响划分的。帝王的行事关系到全国的政局,对后代政治也有很大影响,是立国之本,故其传记称“本纪”。《史记》中有十二篇“本纪”。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史记》中有三十篇“世家”。列传则是为人臣及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立传,如《滑稽列传》《游侠列传》等,《史记》有“列传”七十篇。
但这仅仅是一个大略的划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作者有他的特殊考虑。例如项羽,他并未统一天下称帝,但作者高度评价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的领导作用,说:“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所以将他列入本纪,可算一个特例。陈涉则是又一个特例,他出身低微,是所谓“瓮牖绳枢之子,隶之人”,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
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司马迁在这篇传记的最后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卒亡秦,由涉首事也。”尤其意味深长的是,他在传后全文引用了贾谊的《过秦论》来代替自己下赞文。这种不寻常的做法,更足以说明司马迁所看重的是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后来班固写《汉书》,几乎完全照搬《史记·陈涉世家》原文,并去掉“世家”的名称,将陈涉与项籍合为一传,为“列传第一”,其贬抑之意不言自明。史家对历史人物态度之不同,于此可见一斑。
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节汉字的起源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
(2)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
教学重点
理解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
教学难点
对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的理解并能正确地解决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悠悠中华五千年,中国有着太多太多让外国人仰慕的东西,包括四大发明,文字等等,而汉字则是见证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今天句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走进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第三课教案。
二、推进新课
北京奥运会将要举行,圣火传递仪式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奥运会的会徽。
1、汉字的起源
(1)结绳记事说(2)八卦说(3)书画说(4)仓颉造字说
课堂活动:文字游戏
2、汉字的造字方法
(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文字描摹实物的形状)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文字由指示性的符号构成)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6)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课堂活动
3、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2)金文(3)小篆(4)隶书(5)草书(6)楷书
课堂活动:书法欣赏
三、课堂小结
四、课外延伸
课后"小试身手"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学习目标
了解什么是异体字和异形词。2.了解对汉字的使用进行规范时哪几种字不能随便写。
3.了解汉字简化和规范的原因及方法。
教材正文全解
引子解释
孔乙己卖弄"茴"字有四种写法,确实不错。不同时期,同一汉字,写法不同,就造就了"茴"字的四种写法("茴"字四种写法见"教师用书"P78)。古代的汉字属于表意性文字,字形结构的表音表义倾向,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日益复杂起来,或者是因为一个字从单义变成了多义,因此,出于从字形上分化区别意义的需要,往往也在原有的汉字上增添成分。例如"云",本来就是表示云彩的象形字,后来表示说话的"云"(如人云亦云)也用这个字表示,为了区别字义,于是人们在原字基础上增加偏旁"雨",构成形声字"云"表示云彩的意义,原字"云"表示说话的意义,如"古人云"。有些字结构上叠床架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繁难。
俗话说物极必反,汉字结构繁化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其不便使用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了,于是人们又在使用过程中开始简写汉字,省改笔画,形成了一大批简化字。实际上,汉字简化是伴随着汉字发展始终的.,从复杂到简单,这也是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规律,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金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再从隶书到草书、楷书,汉字每一阶段的发展变化,都伴随着笔画结构的简化。
活动解说
1.用字不规范现象何其多(课本"你认识这些字吗?"补例"教师用书"P78)
当你走在上学的路上,或节假日上街时,你也许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商店的招牌用的是外国文字或繁体字,许多广告、招贴之类的错别字、生造字随处可见。如卖家具的大字招牌"家俱店",网吧门口是"一网情深",服装店门口是"衣衣惜别",饭店门口是"食全食美"。你有没有想过,这种用字混乱的现象将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恶果?对你使用汉字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
2."繁"带来的麻烦
乱用繁体字常常会带来令人啼笑皆非的"麻烦"。究其原因,一种情况是没有搞清楚繁体字的意义和简化字的来源。有些简化字其实并不是由繁体字形简化而来的,而是很早就已经有了,有自己的音和义,后来才又借来代替另一个繁体字。对这些简化字,应当认真辨析原来的意义和代替繁体字后的意义;另一种情况是没有搞清楚一个简化字对应多个繁体字的情况,致使混乱。对此,应当根据意思判断究竟简化的是哪一个繁体字,不能张冠李戴。另外,使用简体字和繁体字时一定要遵守社会规范。目前,在祖国大陆,只有简化字才是法定的规范字,繁体字即使用的是本字,也是不规范的,更不能将繁体字和简化字混杂使用。
要点解析(课本P46"汉字该怎么简化")
1.汉字简化的方法:
《汉字简化方案》规定汉字简化的方法,-是"省",二是"并",三是"又并又省"。
"省",即简省字的笔画;"并",即把某几个字合并,保留其中一个笔画少的字。"又并又省",即不但合并某些单字,而且造-个新字形来表示。
2.三种字不能随便写(课本P46-47):
(1)不写繁体字;
(2)不用异体字;
(3)不写不规范的简体字。
3.汉字简化和规范的原因:
(1)简化字减少了字符的笔画,容易书写,节约了书写的时间,有利于人民群众掌握文化,也符合汉字发展的总趋势。
(2)使用简化字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
(3)繁体字难学、难认、难写、难用,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汉字机械化、信息化处理的需要。
(4)使用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会造成汉字使用时的混乱局面。影响正常的交际和交流,减小了它的"工具"的功能。
4.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
根据法律规定,有些场合可以使用繁体字,如书法作品中;有些场合可以使用异见"教师用书"P78课本P46体字,如翻印古籍、姓氏等特殊情况时但绝不能因此而滥用繁体字和异体字。
课后练习:1.(小试身手)一、二、三。
2.补充练习:见讲义。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方块的奥妙
教学目标
1、掌握汉字三种构件的定义及区别
2、掌握汉字架构的方法和拆解的规则
3、了解汉字架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构件的定义与架构拆解的规则
教学设计
1、方块的奥妙
汉字由各个部件构成,构成字的部件都合理地安排在方框内,相互平衡,使得每个字从视觉上看都疏密得当,重心平稳,结构对称,肥瘦适中。这就是方块的奥妙。
2、汉字的构件--笔画
汉字中最小的单位就是笔画。
笔画指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按写字时从下笔到提笔计算。
现行汉字的五种基本笔画是:
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
3、汉字的构件--部件
部件是汉字基本的构形单位。
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一方面,不管笔画多复杂,只要串在一起分不开,都可以作为一个部件看待,如"事、串、重";
另一方面,只要能够拆开作为独立的结构单位,就可以都看作是部件,如"燃、涃"。
4、汉字的构件--偏旁
偏旁是构成汉字的最直接的单位。
偏旁是对字中表义或表音成分的分析,而部件是对现代汉字内部结构系统分析的结果。
一般说来,偏旁是指合体字(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中的表音或表意单位,独体字(象形字和指事字)不能再拆分,也就没有偏旁一说。
5、补充:部首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专为汉字分类检索而设立的部目,即字典、词典中各部的首字。
部首不等同于部件,如"鼻、黑、麻、鹿"等都是《新华字典》中的部首,也都可以再分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部件。
6、小结
部件是汉字外部结构分析得到的结构单位,是字形结构中的构字成分,如"云"中的"二、厶","竖"中的"刂、又、立",都是部件。
偏旁是会意字和形声字的组成部分,或表音或表意。
一般地说,部首是表义的偏旁。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偏旁与部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7、汉字的架构
特征:都是有方有隅的方块形,所有部件都以占方占隅的形式进入这个方块形。
在方块形中建构符号的各部件以占位、排列的方法表音表义,是汉字书写的思维方式。
例如品字第一个口占了上方,第二个口占了左下隅,第三个口占了右下隅。
同样是三部件建构的唱字就不一样,口占了左方,第一个日字占了右上隅,第二个日字占了右下隅。
8、笔画组合的原则
既讲究组合的位置,又讲究书写的顺序。
笔画的组合位置:
彼此分离→"二、八",
彼此连接→"上、厂",
彼此交叉→"十、力"。
-9、笔顺的基本规则
①先横后竖:十②先撇后捺:八
③从上到下:六④从左到右:村
⑤先外后内:回⑥先中间后两边:办
第四节《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
教学目标
了解古今汉语中存在错别字的现象和原因
教学重点
古今汉语中存在错别字的现象和原因,做练习巩固知识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读准字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谐音现象
1、"错"字招牌:
课文中举的例子
课外的例子
2、错字"百出":
一是乱早简化字
二是滥用外文字
三是生造网络字
3、概括"错字"与"别字"的区别
4、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A、误用声旁相同的字
B、误用和混淆同音词
C、不了解成语或典故的意义和用法
补充课堂活动:最常见的别字
(见课件)
完成课后"小试身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园地教案03-16
语文配套教案08-10
语文《莺》教案08-25
语文影子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