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 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 了解闽地的山水环境、人文氛围;体会程师孟处险境而自若的旷达胸襟。
3. 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程师孟处险境而自若的旷达胸襟。
2. 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课型】
扩展阅读
【教学方法】
自读、诵读、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介绍作者、背景。
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于仕宦之家。宋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授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不久,入京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初(1068年),任《英宗实录》检讨官,后出为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历任齐州(今山东济南市)、襄州(今湖北襄樊市)、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知州,皆有善政。
熙宁十年(1077)春,曾巩授直龙图阁,移知福州,他的前任程师孟请他为道山亭作记,他就从山水环境、人文氛围和居民安乐入手,写了一篇记以展现了程师孟治郡的种种业绩,并表达了对程师孟“抗其思于埃壒之外”的敬佩之情。这篇记就是《道山亭记》。
二、学生自读,整体感知,完成《金榜1号》练习。
三、教学第1段。
1、作者是如何写闽地山水的?
首先,抓住闽地山水奇险的特征,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细加描摹。(1)先写山之险。作者把写山和写路结合起来写,以山路之狭长来衬托群山之连绵不断。写行人的艰难行进,更加衬托山路的奇险。(2)再写水之险。作者先写水的千姿百态,然后勾勒了一个行船的惊险场景,最后用人不敢行舟来再一次强调水之险。其次,大量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2、福州的.山水如此险,但是恶吗?这样写有何好处?
作者写福州山水时,强调险而不恶,怪而不凶,景物给人的感觉是奇、险、美。山是静的,但作者以路衬山,把山写活了;水是静的,作者肆意点染,让水赋予了生命。可以说,作者不仅写出了山水的“形”,也写出了山水之“神”。
3、这段主要写什么?(写闽之历史,水陆山水之奇险。)
四、教学第2段。
1、本段从哪些方面来写福州城?各方面的特点是怎样的?
①地理位置(位于闽中)。②地势(平而广)。③地域风貌(枕江面海)。④城市风貌(路多,舟船交通便利)。⑤城市建筑(居室巨丽,寺院特盛)。⑥整体形象(三山鼎立,山上寺庙众多而奇美)。
2、本段又主要写什么?(写福州城的特点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五、教学第3、4段。
1、第3段主要写什么?
写道山亭四周景色之美,交代了命名的缘由,赞扬了程公的知山乐水,建亭雅趣。半为写景,半为写人。
2、 第4段主要写什么?
称颂程师孟治闽的政绩--新其城、新其学,点破其余功在于建道山亭,介绍程公的官职、名字。整段全是写人。
六、讨论:
文章的中心是称赞程师孟的政绩,为什么要去描绘山水之险和介绍建筑之美?
山水险要,建筑不易;此处民居美,宫殿盛更是难得;难得而有成;说明此处政通人和,官员治理有方。作者用迂回曲折的方式赞美了程公的政绩之高。
七、探讨写作特点。
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②构思严谨朴实,文风纡徐和缓。③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和排比。
八、作业: 解决练习。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大海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科学可以为人类造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大海对人类有贡献的资料,浪花图片、生字卡。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贴浪花图片,大家看这是谁来了?小浪花非常可爱,它就像一个顽皮的娃娃,在大海**的怀抱中快乐地生活。你们可别小看它,虽然它的年龄小,但本领可大了,不信你就读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二、 自读课文
1、 默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可以联系上下文猜猜字的读音,或向同学、老师请教。再对照下面的生字表,看拼音识字
2、 轻声读课文,对照课后生字表,在文中圈出生字,并将带生字的词多读几遍。
3、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认为自己读得通顺的句子,可两个人一起读读。
(读法的多样性,不仅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 识字
1、 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2、 抽读生字卡。现在我们开动智慧火车,看看谁能把这些生字读准。
3、 做游戏:采摘“聪明果”。
教师出示“智慧树”,“树”上结满了“聪明果”(果子覆盖着生字)“聪明果”有几种颜色,你喜欢哪个就摘哪一个,但是一定要将字音读准,这个苹果才能归你。
(通过采摘“聪明果”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识字效率。)
四、 写字
1、 认识新的笔画“乛”“亅”,并向学生介绍书写方法及名称。
2、 指导“了”“子”,在认识新的笔画之后,让学生自己书写这两个字,再写给同桌看看。
3、 在书上将其余生字描一描。
(指导书写时,可以根据生字的特点,有教有扶有放,让学生在评比过程中,互相借鉴,将字写得更漂亮。)
第二课时
一、 诵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谁愿意为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
2、 课件出示第自然段,将“整天”这两个字去掉,谁能说说,括号里可以填上什么词?使句子表示的意思不变呢?
3、 浪娃娃在**的怀抱里快乐地生活,他们多高兴呀!你们在什么时候最高兴?
二、 诵读第2、3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2----3自然段,海妈妈向浪娃娃提出什么要求?浪娃娃是怎么说的?
2、 浪娃娃听了**的话是怎么做的?浪娃娃的话应该重点读,注意这里有三个感叹句。
3、 理解“做好事”,你们知道浪娃娃可以为人类做哪些好事?
教师介绍有关海洋运输、海洋捕捞、海洋资源待一些资料。
三、 指名读第4自然段,你们知道了什么?介绍潮汐发电。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对简单、易懂的内容以读代讲。课前学生收集丰富的'资料,课上交流,这样学生通过自学、互学,海洋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另外,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所见到的东西来理解,使教学更贴近生活。)
四、 诵读评价
1、 学生自由练读,认为自己读得好就奖励自己一颗星星。
2、 要以在小组内分角色练读,你们能把浪娃娃的心情读好吗?
3、 指名配乐朗读。
(读的形式多样性,既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使学生懂得评价他人朗读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朗读能力提高得更快。在读的过程中也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
第三课时
一、 自由读课文,读得好的同学可以奖给自己一颗星星。
二、 练习
1、 出示生字
做 位 们 海 湾 清
他 你 住 浪 江 河
大家说说通过观察这些字,发现了什么?
2、 出示词语,照样子说说。
跑来跑去 ____来____去 ____来____去
说不完 听不____ 看不____ ____不____
3、 在学过了《浪娃娃》之后,大家对大海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你想对大海说什么吗?可以向大海问一问,说一说“大海,大海,你……………?”
(让学生自由想象,表达,培养其民散思维及表达能力。)
三、 写字
1、 教师范写“女字旁”,特别强调第三笔的书写方法。再出示“好”“妈”,并请同学们独立书写,注意要先看清它们的模样再写,要写得漂亮。
2、 出示“几、机、电”。大家听听生字朋友的要求:请同学们独立练习写写,然后把你写的字给小组的同学看看,比一比谁写得好,奖励他一颗星。没写漂亮的要帮他改一改。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学会a o e三个单韵母,认识声调符号,学会a o e的四个声调,能正确读出带调韵母。认识爸、妈两个字。
二、教学时数: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很多故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听……讲的)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汉语拼音,它能帮助我们读书,让我们知道更多的故事,了解更多的知识。
(二)学会a o e三个单韵母。
1、谈话导入:星期天公园里真热闹,我们看谁来到了公园,出示情境图,首先让学生整体观察画面,鼓励学生用语言把看到的内容说出来:(从情景图入手,由图到音)
让学生充分观察图画,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教师将带有a o e的拼音和图片列举在一起。一边出示图,一边出示a o e。
2、老师示范读,领读,指名读,分组读,充分认识a o e 这三个字母。
(①示范读的时候,指出发音的部位方法张大嘴巴a a a,嘴巴拢圆o o o,小嘴一咧e e e。
②o的发音是教学难点。教给学生发音的.要点,嘴要张圆,发音时口形不要动。让小朋友观察,老师的双唇张得多圆啊,再学老师发音,口诀:"大公鸡,喔喔叫,嘴张圆,不许笑,o o o"。
③韵母的发音要读得长一些,声音响亮,并注意"a o e"口形由大到小,声音由强到弱的变化。)
(三)学习儿歌,带调读韵母。
1、我们根据这个故事编了一首儿歌。(出示儿歌《做早操》)读一读。(老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
2、找一找这首儿歌中我们刚学的韵母(指名说一说)告诉学生韵母声调有高低升降的不同变化,(例:a的教学。学生找到“大”“马”,让学生说一说他们一样吗?学生会认识到它们有不同的“小帽子”,用"—/∨\"四种符号表示,进而引出不同读法,教师领读。学生读的时候要求边读边用手势画调号。)
3、课外拓展:
(1)读一读:布娃娃
(2)读一读:握手
(3)读一读:鹅大哥
(五)作业:认读a o e。
第二课时
教师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单韵母,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拼音的四声,先请同学们读卡片,看谁读的准。
一、复习三个单韵母,要求读准音
a o e
二、学习拼音的四声
(一)学习a的四声
讲:a有四个声调,这四个声调,用音调符号来表示写在字母的上头。
讲:按照顺序把它们叫作: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读作:1234。
(教师边讲边用手势来帮助学生掌握高、低、升、降的变化,手势是用右手按照声调符号的写法,做夸大动作。注意:教师要面向黑板,与学生一致。)
读:1.按顺序教师范读,速度要慢。
2.按顺序学生学读,音要准确。
3.按顺序指名读,检查学生读准确。
(这四个音中,二声与三声是难点,发现问题要给予纠正。)
同学们为了读准四声,我们来学一首儿歌: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一拐弯,四声往下降1234。4.打乱顺序练习读。
(对读不准的小朋友,教师要耐心启发帮助,方法可采用动作提示或口形提示。)
(二)学习o的四个声调(方法基本同上)
讲:o和a一样,也有四个声调。
问:谁能像读a的四声那样,试着读o的四声?
练习读:从有序到无序地读,从齐读到个人读。注意读准二声与三声。
课中休息:听音乐拍手
三)学习e的四个声调
学生练读:从有序到无序,从齐读到个人读。
三、巩固练习:
1.读卡片:(进行读的练习,带调单韵母的二声和三声要反复练,读准两个生子)。
2.抄写带调韵母,调号写在上格。
3.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a o e规范书写及四声)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介: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秋天的快乐,要求学生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这些事情可以是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们一起做的,也可以是自己做的,如摘果子、看红叶、放风筝、捉蛐蛐、收花生、挖泥鳅、赏菊花、秋游等活动。
习作的形式是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课前要布置学生准备一幅画,这幅画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自己画的图画。所选的图画一定要和秋天有关,可以是秋天的景物,也可以是人在秋季里活动的场面。
我的发现提供了形式相同的四组词语,每组都是以一个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打头,接着在这四个词的`后面,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的新的词语。
读读背背安排的是对对子,对子里所讲的事物都和秋天有关。
我会填的目的是训练词语的搭配,进行词语积累。短语前面的词是状语,要求补充动词www.jiaoanba.com。
趣味语文安排的是读绕口令。这个绕口令描写了彩霞映照大地,一群花花绿绿的鸭子在水中好戏,水花和霞光相融的美丽而有趣景象。
学习目标:
1、愿意将秋天中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讲给大家听。
2、乐意将自己所选图画的内容写下来,并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3、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意思更加丰富,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4、进行词语积累。注意词语搭配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让学业生在一周的时间中采用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秋天里同学们做过的有趣的事。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让我们走进秋天,去寻找秋天的快乐吧。
二、交流秋天里的趣事。
1、小朋友,通过我们一周的调查,访问等方式,我们收集了不少同学们在秋天里做过的有趣的一些事,让我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四人一小组交流一下,然后推选一人为代表进行汇报/soft/
要点:哪些趣事(说具体)有什么感受
2、小组交流。
3、大组交流。
⑴提出要求:认真倾听
适时补充
说出感受
⑵交流评议。
三、综合性活动。
1、秋天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快乐,咱们有没有办法留住它呢?
(画下来,拍下来,写下来)
2、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留住秋天。
3、同桌交流、评议、修改。
4、全班展示、交流。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三,语文园地三-好棒教案第一课时,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5
一、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我们认为,“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具有一个基本特征,即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和今后的社会交际实际,着力培养切实的基础口语交际能力,着眼于交际能力的发展。
这使我们知道,口语交际课首先在于选择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形成一个开放式的交际空间,激起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自由自在,畅所欲言。经了解,笔者发现,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不愿意一个呆在家里。他们有的是出于依赖,更多的是由于害怕会有突发事件,怕自己不会应付。因此,我特地设计了《》这一堂口语交际课,力求让学生以生活为基础,以课堂为发展能力的阵地来适应一个人在家时的心理需要、语言需要,更重要的,是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父母不在家时,如何待人接物,处理偶发事件等有良好的口语储备。
二、主要教学过程 和设计意图:
(一)创设童话情境,规范语言,掌握要点:
1、课件展示:鸡妈妈有事要出去一会儿,要小鸡一个人待在家里。鸡妈妈对小鸡说:“好孩子,你一个人在家里,陌生人来了不要开门,说话要注意有礼貌。”
意图:用课件展示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使用现实人物而采用“动物”为主人公,更有趣味性一些,有利于学生无拘无束地进入角色中去。
2、师:小朋友们,鸡妈妈出门了,她叫小鸡一个人在家时注意什么?
意图:这里,学生很可能被动物形象所吸引,而不注意人物的语言,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同时明白小孩子一个人在家最主要的问题是安全防护意识。
3、师:(课件显示画面,教师讲述)真凑巧,妈妈刚出门, 就响起了门铃声,谁来了呢?小鸡是怎么办的?(课件中出示的画面是一只野猫戴着帽子,笑胖胖地拿着一个大苹果在按门铃。小鸡站在门里面,画面上有“不认识的叔叔”几个字。)
师:大家讨论一下,小鸡该怎么做才对?(学生讨论后发言)
生1:小鸡不能开门。
生2:小鸡应该问问他有什么事,叫他走开。
生3:不是叫他走开,是叫他等妈妈回来了再过来,现在不开门。
……
意图:这里先让学生讨论,再指名说自己认为该怎么办,以达成共识,也为下一步的口语交际做好进一步的准备。
对话表演选记:
师:小朋友,快开门呀。瞧,我给你买了个大苹果呢。
生:你是谁呀,找我有事吗?
师: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呀,你小时候不是见过吗?我是来找你爸爸的。
生:我爸爸不在家,你改天再来吧。
师:真不巧,我有急事呢。这样吧,你开了门,我进去坐着等他吧。
生:不,我不认识你。妈妈快要回来了,要不,你站在门外等吧。
师:这样啊?那我还是等会儿再来吧。(转身,自言自语:这小鬼,还蛮警觉的嘛。)
意图:这段对话表演在学生逐个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目的在于牢记“陌生人来了不开门”这个要求。同时教会学生和陌生人的应对语言,在不清楚陌生人身份的`情况下,说话还是要注意礼貌,这种对话程度较高,我请了三位小朋友,表演了三次之后,才让学生各自按自己意思练习说话。
(二)还原生活情境,双向互动,愉快交际。
师:如果哪一天,爸爸妈妈让你一个人在家里,你们说,可能会发生哪些事呢?(学生说了很多,都写在黑板上)
师:选择刚才大家说的这些事中你感兴趣的一件事,同桌来表演一下好不好?
意图:这里让学生从自己经历过的或者感兴趣的事出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练习说话,可以将前面学会的应对语都用上,并随机应变,符合口语交际随机性、兴趣性原则。
师:请两位小朋友到讲台前边来表演一下,谁愿意?
师:李子,婷婷,你们俩表演的是什么事呀?
李、婷:我们是接电话。
师:好,请小朋友注意听她们说了些什么。
李:咦,电话响了。喂,你找谁?
婷:你好,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你妈妈在家吗?
李:妈妈有事出去了。
婷:那怎么办呢?我找她有急事。
李:阿姨,你给我妈妈打电话吧。
婷:好的。你妈妈的手机号码是什么?
李:222333444555
婷:谢谢你,我马上打电话。再见。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1:李子妈妈的朋友打来了电话。
生2:阿姨找妈妈有急事,李子把妈妈的手机号码说了出来。
师:那你们认为李子做对了吗?为什么?
生1:李子做得对。因为她说了妈妈的电话号码。
生2:她要是不说,说不定会坏事的。
生3:李子接电话时还应有礼貌一点。
……
师:真好!你们想想,如果换做是你一个人在家,碰上这样的事,你会应对吗?(生:会。)
师:那好,我们来试试。(走到一位学生面前,敲一下桌子)铃!铃!铃!有人吗?
生:哦!你是谁?
生:我是你的老师呀,你不认识了吗?(生齐笑)
生:张老师,您好!
师:你爸爸妈妈在家吗?
生:他们都不在家。
师:哦,这么巧,你一个人在家呀。
生:(迟疑的)老师,你有什么事吗?
师:(笑)你就让老师站在门外呀,这是待客之道吗?
生:对不起,老师,请您进来坐吧。
师:(见学生没别的反应)唉,这嗓子可真不舒服。(生齐笑)
生:老师,请喝茶。
师:谢谢,你真会招待客人呀。
生:老师,你先坐一会儿,我给妈妈打电话吧。
师:不用了。老师是想和你妈妈商量一下,愿不愿让你参加“六一”演出。
生:老师,我愿意!等妈妈回来,我告诉她,让她给您打电话。
师:你真乖,那老师先走了。
生:老师再见。
(全班同学鼓掌予以表扬)
师:刚才小朋友说得真不错,我再到别的人家走走。
师:喂,有人在家吗?
生:谁呀?有什么事儿吗?
师:小朋友,快开门。我是来你家修水管的。
生:我家水管坏了吗?
师:是你妈妈早上给我打了电话的。你叫你妈妈来开门。
生:妈妈有事出去了。
师:那你也得让我进去呀。总不能叫我白跑一趟吧。
生:那怎么办?
师:快开门嘛。我的时间可是很紧的。
生:叔叔,要不你等一会儿再来。
师:唉,你怕什么嘛!我的公司离这儿远着哪。
生:这样吧,你先等等,我上楼去给妈妈打个电话,叫她早点儿回来。
师:算了吧。我不等她了。真气人,下回呀,我不来了!
(生笑)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
生1:我觉得不对。水管坏了,要马上修好的。人是他妈妈叫来的嘛。
生2:我觉得他做得对。因为小朋友一个人在家,不能让陌生人进来的。
生3:我也说他做得对。这个叔叔如果是骗人的怎么办?再说,他后来不是要给妈妈打电话了吗。
生4:那要是真的怎么办?下回水管不是没有修了吗?
生5:要真是修水管的,妈妈再打个电话,一定还是会来的。
……
意图:这几段对话在学生经过自由练习后展开,分为三块:第一块针对学生刚刚经过的自由练习,有检查的作用,同时经过老师的摸底,以打电话为中心内容,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在家时接听电话的一些要点;第二块以老师的家访为内容,教育学生独自在家时,自己熟悉的亲人、师友等来了要热情接待;第三块还是强化学生陌生人来了不开门的自我防护教育,让学生明白,即使真是有特殊事情的人,也不能让他随意进门。后两块内容以老师为纽带,更具随机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体会到时发生偶然事件所要求的语言机智。
(三)结课(略)
三、课后反思
(一)创设情境,提供材料。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思维尚处在形象语言为主的时期,对于许多抽象的语言比较难于表达,哪怕这话题也许是生活中已经经历过的,这就需要我们给以鲜明的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 的第(一)板块中,我将主人公形象设计成学生喜爱的小鸡,以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我出示了“野猫敲门”这个故事性场景,使学生从图片中获得语言形象,从而学会正确的口语表达方式。同时,一开始就直奔重点,让学生将陌生人来了不开门牢记心中。同样,在第(二)板块中,让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喜欢,“说说一个人在家时,可能会发生什么事?选择你喜欢的一件事同桌对话”,这其实是在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材料,拓展思维空间。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还随机穿插了亲友来访和修理工上门等生活事例。
(二)激发兴趣,快乐交际。
新课标中多处提到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进行叙述、表达等,对于口语交际,又提到了“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新课标第一阶段口语交际要求)”。因此,这一节课,我在说话内容,指导方式等方面,都将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做为重点来考虑。如童话情境中的小鸡、猫等形象设计,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活情境中,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件事”来说话;而师生互动表演的内容,更是借助于老师语言的幽默,多次让学生开心得哈哈大笑。在让学生进行讨论时,总是说“你认为做得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给以框框的限制,这使学生能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评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交际中去,体验到轻松和愉快,达到快乐交际的目的。
(三)形成双向互动的交际方式,实践量大、面广。
这一点设计理念,是和传统教材中的听说训练最大的区别,是口语交际的一个显著特征。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往来交流的结果,是待人处事的活动,必须要有交际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形成双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才能进行。这节口语交际课,无论是在第(一)板块的创设童话情境,还是在第(二)板块融入生活情境,大都采用师生对话表演,生生之间对话表演的方式来进行,构成了交际关系,摸拟生活实际双向互动地进行训练,体现了口语交际的特点,切实锻炼和发展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另外,在课堂上,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全班学生参与说话,如在对话表演前,总是让学生先讨论,同桌排练口语情境等方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交际需要,形成人人参与,一堂课中说了“陌生人来了、接电话、老师家访”等等一个人在家时可能发生的多种生活场景的口语交际要求,达到量大、面广的高要求。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
2.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掌握“数、发、直、兵、胜”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了解“于、之”两个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2.了解“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几个句式的特点,辨析它们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特点。
德育目标
结合本文学习,联系历史资料,了解孟子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的内涵。
2.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包括朗读和背诵。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使文言文语感训练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落到实处。活动方式力求生动活泼,或个别朗读、集体朗读,或轮流朗读、分角色朗读,读后有评,以评促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2.点拨教学法。本文选自儒家经典名著,语句看似浅显,内涵却较艰深。为此,在背景资料介绍、文化知识简介及比喻说理的分析方面教师须相机点拨指导,避免学生囫囵吞枣。
3.讨论法。应与诵读同步进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相关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提纲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初步了解孟子“仁政”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孟子及孟子的仁政思想,初步掌握全文大意。师生共同分析1~4段,背诵1~4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学过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还分别成为成语沿用至今。这充分说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板书文题)
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
学生结合注释①及课后关于孟子的介绍了解孟子。
教师适当补充: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扬性善,反对功利,反对战争,这些在当时列国纷争的形势下,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论。但他思想中的民主意识、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背景资料(多媒体显示)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的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对孟子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对答,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对答,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截然不同的结束: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么一次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学生浏览、把握背景。
四、熟读课文
1.放录音两遍。
第一遍学生听,要求认真听,同时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第二遍,学生跟着录音轻读。
2.学生各自朗读课文,注意断句,体会孟子的语言特色。
3.教师出示投影,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1)选出加点字音、形正确的一项( )
A.养生丧(sānɡ)死 不可胜(shènɡ)食 庠(xiánɡ)序之教
B.饿莩(piāo) 龟玉毁于犊(dú)中 孝悌(dì)之义
C.数(shù)罟不入污(wū)池 然而不王(wánɡ)者
D.鸡豚(tónɡ)狗彘之畜(xù) 数罟(ɡǔ)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
A.河内凶(荒年) 曳(拖着)兵 谷(稻谷) 不可胜(尽)食
B.庠序(学校) 孝悌(孝顺父母) 斧斤(砍伐树木) 洿(浊水不流)池
C.饿莩(死人) 王无罪岁(年岁) 狗彘(母狗) 鸡豚(养猪)
D.勿夺(抢夺)其时 移粟(泛指谷物) 涂(通“途”,道路)有饿莩
(选两名学生回答,明确)
(1)A(B.莩piǎo;犊—椟;悌tì。C.数cù;污—洿;王wànɡ。D.豚tún。)
(2)C(A.谷:粮食。B.孝:孝顺父母;悌:敬爱兄长;斧斤:斧子。D.全对。C.饿莩:饿死的人;罪岁:归罪于岁;彘:猪;豚:小猪。)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请学生留意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
5.结合注解朗读,了解文意。
按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学生遇到问题,向小组其他成员提出,组内自行解决,如有疑难,小组长可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确定答案。
6.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五、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1.提问:这篇课文记录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明确:民不加多。
提问:课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有哪些?
学生明确。
教师出示投影,全文结构自然呈现。
投影: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不要求精确,允许有不同表达)
明确: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的缘故。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答,指出梁惠王与邻国之君一样,接着谈自己的主张来回答梁惠王的疑问。
2.研习第1段
(1)选一学生朗读第1段
(2)理清背诵思路。
提问: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学生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提问:通过与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学生明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提问:梁惠王面临怎样的困惑?
明确: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
板书:
梁惠王------于国用心 移民移粟-------民不加多
邻国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
(3)朗读指导
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已经尽心尽力,所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读时,重音应落在“尽心”二字上,“焉耳矣”三个语气词连用,表委婉、伤感的语气。“河内”四句直承上句,“移民”“移粟”两句并列而又相互补充,应一气读完,“河东凶亦然”是省略的文字,故“亦然”应重读,起强调作用。“察邻国之政”两句,前句轻读,后句重读,有自诩之意,又表明自己用心良苦,为下文提问作铺垫。最后“何也”要读出疑问语气,突出其困惑不解之意。
教师范读本段,学生试读。
提问: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如何看待今天的人口国策?
学生讨论并交流。
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战争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地广人稀、兵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拓扩疆土、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地争夺、吸引和控制人口,以增加劳动力和兵员,发展生产力。增殖人口,是时代前进的需要和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人口的决定性作用,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忧心忡忡。
即使在今天,人口仍是决定综合国力的要素之一。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从国情出发作出的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明智抉择。
3.研习第2、3、4段
(1)学生齐读2、3、4段。
(2)理清背诵思路。
提问:孟子对梁惠王的疑问是如何思考的?
明确: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
提问: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
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
提问: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正好走进“圈套”,所以孟子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板书:
梁惠王 孟子
民不加多?------------------------- 以五十步笑百步,何如?
(移民移粟) (设圈套)
不可---------------------------------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走进圈套)
(3)朗读指导
面对梁惠王的提问,孟子其实已经有了答案,但他隐而不说,先设喻。设喻一段应读得慢一些,语气应平缓。“则何如”用征询对方意见的口气,轻读。惠王不知是计,回答“不可”语气平常。当梁惠王进了圈套之后,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这句话有潜台词,读时语气要从容。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低和。
学生尝试背诵2、3、4段。
教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词语:①填然鼓之 ②弃甲曳兵而走 ③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六、布置作业
1.背诵1~4段。
2.理解掌握重点词语。
3.熟读5、6、7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配套教案08-10
语文影子教案08-25
语文社戏的教案08-27
语文荷花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