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1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旋律,观看了草原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草原的确是一个辽阔无比、景色迷人、令人向往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观赏草原美丽的景色。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果把这5个自然段分成两大部分,你会怎样分?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整体感受,你会用哪一个字?围绕着“美”,写了草原的景美和草原的人美。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接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朗读,边读边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四、精读课文,欣赏佳句
1、刚才交流的是景美的同学请举手,看来美好的事物人人喜欢。老师也喜欢第一自然段。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仔细找一找这一自然段一共描写了几种景物?你最喜欢哪种景物?为什么?
2、集体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1)草原的天
为什么喜欢草原的天?他和别的地方的天什么不同?怎样读出它的特别之处?
作者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你想怎样表示你满心的愉快?
(2)小丘和小丘上的羊群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把羊群比做了白色的大花,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比做了绿毯。
(3)草原上的骏马和大牛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回味”这个词可以看出把骏马和大牛当作人来写,更突出草原的美丽景色。
(4)让学生跟随画面复述第一自然段
(5)作者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赞美草原,老师这也有一首赞美草原的诗,播放课件——《永远的草原》
3、草原上的人热情好客,你是通过那些句子体会的?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2)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3)是什么让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4)联系文章内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多,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吗?
六、作业
1、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
2、我们的家乡山美水美人也美,仿照课文做一个写景叙事的小练笔。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教学重点
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生可以通过唱歌、讲述等形式来交流和表达。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电视、电影、网络上看到的草原进行描述。)
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听一听?播放歌曲《天堂》。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建议:学生谈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是,课件及时呈现该句。同样喜欢这一句的学生也参与朗读。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6、请你把刚才勾画的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师:你们发现勾画的句子都写的什么内容呢?
点拨:其实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以后,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8、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板书:高歌──低吟
9、讨论交流: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美丽开阔,所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既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诗。)
10、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
高歌──低吟
作业设计
1、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请正确、漂亮地书写“毯、渲、勒、吟、迂、襟”等字。
3、摘抄文中的好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1、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古族风情。课文25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部分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5、组内交流。
6、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①提出交流要求: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最后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论。
②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感受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的情景,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深意长的情谊。)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感受热闹的场面打破草原寂静的场景。)
③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④练习背诵本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相见。
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③重点体会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从“总是”和两个“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④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
(3)第四自然段──款待。
①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用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
(如: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②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4)第五自然段──联欢。
①继续运用前边的方法学习。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对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热爱──依恋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我们通过读文,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
高歌──低吟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热爱──依恋
作业设计:
①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③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是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二年级实验班第一学期使用。为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材的编排、教材特点、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及提示几方面作些介绍。重点围绕“语文园地”这一版块展开。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略)
二、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
每组教材都包括了“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三、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均以“导语”的形式点名专题,识字课、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展示台等内容都围绕着本组的专题安排。如第二组,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学校生活。“语文园地”里“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结合课文《我选我》的内容设计的,让学生谈谈对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看法,讨论如果班里改选干部,自己会不会选自己。“展示台”则引导学生展示在课外活动中学到的本领。
再如第六组,导语(“如果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点出了关爱他人的专题,“语文园地”中的儿歌(《谁和谁好》)、“口语交际”的话题(讨论怎样帮助残疾人)、“展示台”的内容(唱《爱的奉献》这首歌),均与本组专题有一定联系。这样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课文的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材的课文体裁多样。童话、寓言、诗歌、散文、故事、科普文章以及日记等应有尽有,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5.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强了亲和力。
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有很多创新和突破。
首先,编写角度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既方便教师的教,又方便学生的“学”,使教科书由“教本”变为“学本”。这册教科书,无论是导语,还是课后练习或者“语文园地”中的练习,均不再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而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拉近了学生与书本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学习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增强了教材与读者的亲和力。其次,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教材中,每个“语文园地”都编排了“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如,“语文园地二”中,引导学生发现表示动作的词“扫、提、搬、推、挑、抬、捕、捉、抓”都带有提手旁;“语文园地三”中,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词意思相反;“语文园地四”中,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为加强趣味性,还设计了游戏式的内容,如,“语文园地七”中,引导学生从一幅组合字形图中发现,汉字分分合合可以形成许多新的字。这样编排,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注意发现的习惯,不断积累学习方法,而且可以使学生从发现中提高自信,不断获得学习的动力。
再次,在“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教材以学习伙伴的展示为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本领和学习收获,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如,“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书签、贺卡,自己写的儿歌,画的图画;“语文园地三”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外识字成果、收集到的北京风景明信片以及自己的文艺才能;“语文园地四”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制作、交流识字卡片。教材以这种方式,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经常有机会展示课内外学习的成果,还能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成为学习语文的有心人。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学会与人友好相处,与人团结合作。我们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材的编排方式体现了提倡学生合作学习的思想。这一思想在语文园地的学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6.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展示台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目的在于使所有学生在已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与发展。这些,都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和弹性。
四、学习目标
(略)
五、教学内容及提示
这册教科书采取了以专题整合内容的编排方法。因而,教师备课时,要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如第一组,《秋天的图画》之后,学习伙伴说:“我想画秋天的果园。”“我想捡几片落叶做书签。”“把咱们的作品带来,办个展览吧!”实际这是在为“语文园地”的展示内容作准备。学到这里,就要布置学生画秋天,收集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用落叶做书签、贺卡等,为举办作品展览做准备。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黄山奇石》课后,学习伙伴建议大家收集黄山奇石的图片,“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就可以补加展示这一内容。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教材,随时利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总之,教师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
下面重点介绍“语文园地”的教学。
实验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实质上与以往教材中的“基础训练”基本相同,但二者相比较而言,“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语文园地”中题目的安排都以“我会”的形式出现,“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都是激励学生满怀自信地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因此,从“基础训练”到“语文园地”,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其最根本的变化体现在观念、认识上的更新,课程改革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在其间得到了凸显。那么,我们应该赋予“语文园地”什么新的内涵?我的理解是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有了理念上的更新,如何进一步在操作上让“语文园地”走出传统“基础训练”的模式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乐园呢?以下结合具体教学设计,从“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我的发现”。设计这一栏目的意图是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使之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习惯。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引导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把从这里发现的识字方法迁移运用于今后的学习之中。八次“我的发现”内容如下:
(1)第18页:①发现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学习生字。②发现汉字中的许多字都有相同的偏旁。
(2)第38页:①发现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学习生字。②发现带提手旁的字与手的动作有关。
(3)第55页:发现每组的两个词意思相反。
(4)第79页: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即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5)第100页:发现汉字偏旁表义的构特点。
(6)第118页;①发现生字是由两个熟字组成的。②发现汉字具有一字多音的特点。
(7)第138页:发现汉字分分合合可以拆成或组成许多新字。
(8)第162页:①发现许多汉字都有相同的部件。②发现凭借图上的圆柱体可以说出许多反义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1、读准并积累本课词语:奇异、玲珑多姿、凝结、细腻、呈现;理解词语“玲珑多姿”。
2、知道课文写了五彩池的几方面。
3、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正确理解语句,感受文章前后联系的紧密性。
4、能借助板书,概括池水的奇异,积累有关语句。感受五彩池的奇异。
重点难点:
1、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正确理解语句,感受文章前后联系的紧密性。
2、通过圈词划句,感受五彩池的奇异。能借助板书,概括池水的奇异,积累有关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一)欣赏图片,感受五彩池景色的奇异。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媒体音乐,出示:欣赏图片)
(二)揭示课题。
有一位作者在游览之后,将这番美景化作文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17五彩池)齐读课题
二、反馈预习,梳理文章的脉络。
(一)反馈预习,了解1、4节的总起、总结作用。
1、反馈预习,交流写出五彩池特点的词语。
(出示预习要求)读了文章后,五彩池留给你什么印象呢?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梳理文章结构,学习1、4节。
交流:(板书:奇异)对呀,这是五彩池留给我们的总体印象。作者在开头总起介绍了五彩池的特点,最后又再次总结了它的特点。就让我们拿起书来读读1、4节。
(二)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五彩池。
1、交流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五彩池。
中间两个小节,作者又为我们介绍了五彩池的哪两个方面?
2、交流并板书。(板书:池子、池水)
3、小结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
文章就是抓住(点课题“池”)池子及其中(点课题“五彩”)五彩的池水这两方面来介绍五彩池的奇异的。我们读这类写景物的文章一定要先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这个景物的。现在就让我们来深入学习,看看作者是怎样把五彩池奇异的特点写具体的。
三、学习第2小节,了解五彩池大小、形状上的奇异,积累有关语段。
(一)了解本节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1、指名读第2节,正音。
我们先来看看文中对池子的描写。指名读第2节。(媒体:“玲珑、恰似、一亩、盛开”的拼音)正音。
2、默读第2节,思考本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那这一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直线划出句子。
3、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辨析本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交流:(板书: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引读体会:这里满山坡的五彩池却多得数不清。这些五彩池——大的——小的呢——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
(二)引导抓住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
1、自读第2节,初步感受作者是怎样描写五彩池的。
(出示:满山池子的图片)如果你是游客,此时你会做什么呀?如果不能用相机,要让你用文字来描写美景,该怎么写呢?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来吸引我们的。(出示:“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莲花”)自己再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
2、出示句子,引导感受作者的描写中流露出的惊讶之情。
(1)媒体:音乐;师范读,学生想象。作者在文中说——(出示: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这大的池子在作者眼中是不是很大很大的呢?
(2)交流。
点评:“一亩”相当于我们14个教室那么大!可能我们感觉很大。但同样是池子,新疆的天池有7亩多大。而五彩池,大的——并不大呀。一个“不足、不到”把作者的感受表达出来了。
(3)小的呢——男女生分读两句话,你们发现了什么?(池子大小差异很大)
3、小结:作者就是用了强烈的对比来让我们感受到池子的奇异的。(板书:对比)
(三)感受池子形状各异,有感情朗读有关语句
1、知道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来介绍池子的形状。
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池子的形状的呢?(板书:比喻)引读有关的语句。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玲珑多姿”。
读了句子,你理解什么是“玲珑多姿”了吗?(小巧精致,形状各异)
3、刚才我们读了句子,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美。让我们再把第2节读好。
四、学习第3节,了解五彩池池水的奇异,简要概括“池水颜色奇异”。
(一)了解第三节的结构特点,概括每层要点。
1、默读第3节,分层。
我们跟随作者去领略了池子的奇异,让我们再去看看那鲜艳多彩的池水吧!(板书:鲜艳多彩)默读第3节,想想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池水的?做好分层记号。
2、巡视,(媒体出示答案)
3、理解这样分层的原因。交流:(板书:现象、成因)
(二)了解五彩池池水的奇异之处,根据板书提示简要概括。
1、读懂并简要介绍池水奇异在哪里。
(1)这节课,我们先跟随作者来了解池水奇异的现象,并把关键的内容提炼出来简要地说给别人听。引读:站在山上,向下望去——自己往下读,把这段话读正确。(媒体出示原第二层)
(2)指名读。
(3)(媒体:隐去后半部分)这池水实在太使人惊奇了——(男生读)
(4)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概括池水的奇异。
(5)请学生从这句话中圈一个能反映池水奇异的词语词。(板书:各不相同)
还需要有个什么条件?(板书:同一溪流)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交流时引导学生用上“虽然?但是?”这个关联词来把池水的奇异讲清楚。)
(6)作者又是如何进一步向我们描述池水的水色各不相同的呢?引读:有的
——有的——有的——有的——
(7)了解作者说的“各不相同”有几种情况。
(8)交流:
?第一种情况:池子不同,池水不同。(板书:池子不同,池水不同)?第二种情况:同一个池子,颜色不同。(板书:同一个)
(9)现在你能否连起来介绍一下池水如何各不相同的?
2、有感情朗读有关内容。
你们读懂了课文,而且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也把池水的奇异介绍清楚了。让我们再来读好这几句话。(齐读)如果把各池的水舀起来一看——
此时,你忍不住想赞叹五彩池的池水——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并引出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2、作业:
用上“虽然...但是...”介绍池水的奇异之处。
从这两句句子中任选一句,用钢笔抄写在本子上。
联系下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一开始要写“晴朗的日子”?
板书:
大大小小(对比)
五彩池
(奇异)池子:不同同一个
池水现象同一溪流,各不相同
(鲜艳多彩)虽然?但是?池水不同成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对文学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的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教学难点:
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奔主题
同学们,“雨”你们都不陌生吧,有谁见过山雨吗?
二、播放课件,感受雨景
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欣赏山林中的雨景,请大家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丽。
赵丽宏眼中的山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么美的雨景,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描述的呢?请大家打开书101页,自由读一遍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请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山雨的?(雨前、雨中、雨后)
哪些段落是写雨前的,请读一读。
哪些段落是写雨中的,请说一说。
哪些段落是写雨后的,请读一读。
五、默读课文,分清主次
请快速默读课文,想想哪是课文的主要部分,哪些是次要内容。
作者是怎样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重点写了山雨的什么特点?谁能概括地说一说。
那么,你最欣赏课文的哪一部分呢?
六、精读课文,认真品味
请细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写一写,作上批注,然后在小组里与同学交流、互相学习。
七、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一边交流,一边赏读。
八、小组赛读,领悟语感
请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在小组里赛读,优胜者将上台配乐朗诵。
九、配乐朗诵,深化情感
十、集体朗诵,赞美山雨
十一、总结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在你用心观察,你也能发现美、创作美。今后,请你也留心下雨时的情景,写一写雨吧!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6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补白练习,了解虽然在沙皇的黑暗统治下,生活穷苦,但是主人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邻居的善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课文《跳水》,大家是否记得它的作者是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另一篇文章《穷人》。
2、板书课题,齐读。课文写的是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下,发生在穷苦劳动人民身上的一件事情。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了解穷人的生活。
(1)既然课题是《穷人》,那么,我们先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穷人的生活的。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然后从课文中划出说明生活穷的句子。
(2)以轮读的形式交流。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桑娜一家生活很穷苦。渔夫( )出去打鱼;桑娜( )地干活,可是还只能( )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 )冬夏( )光着脚跑来跑去;他们吃的是( )面包,菜( )鱼。
(4)虽然课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穷字,但是桑娜一家的生活真是( )。请你能不能突出穷字,读读课题。
2、细读课文,了解桑娜的.善良。
(1)虽然,桑娜一家生活只能勉强维持,但是,当桑娜发现邻居西蒙病死了,马上把她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家。(板书:抱)
(2)虽然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回到家里,她的心情犹如汹涌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息。让我们读读她的心理活动。
出示: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轻声读,想想你从桑娜的这段心理活动中读出她的几种感受?(担心,害怕,坚决)指名读。
(4)读了桑娜的这段心理活动,大家有没有觉得她的想法不连贯,内容有跳跃呢?那么让我们用文字代替这几个省略号,把她的这段话补充完整吧!
(5)同桌商量,全班交流。
(6)请一位学生把这段补白后的内容说完整。
(7)再读这段心理活动,读出感情。
(8)课文中写虽然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现在你知道她为什么这样做吗?
3、学习1127节,感受渔夫的善良。
(1)桑娜是善良的,她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关心别人,那么渔夫呢?同桌以直接对话的形式,朗读渔夫和桑娜的对话。
(2)说说最能说明渔夫善良的一个字。(板书:熬)
(3)如果把这个熬字去掉行吗?
完成练习,写一写:此时渔夫已经想到:抱回西蒙的孩子,自己将( );桑娜将( );自己的五个孩子将( )。
因为想到了这些,所以,他用了熬这个字。但是,尽管这样,他还是要把西蒙的孩子接回来。看得出,他和桑娜一样,都很
三、总结:
课文写了在沙皇的黑暗统治下,桑娜一家生活极度贫穷,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在我们读者的心里写下了一个端正的人字。(板书:人)请你强调这个人字,再读读课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7
一、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诵读引入
1、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教师范读
5、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6、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三、自由诵读,体会诗意
(一)前两行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理解“千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二)后两行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描写什么呢?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小组交流(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集体交流
5、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三)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五、拓展延伸
师: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看屏幕齐读古诗: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六、作业
背诵《江南春》
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唐)
江南美
寺庙多 忧国忧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8
【情景说明】
《这样做不好》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本文教学目标是:
1、学习劝说别人不要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说话时要注意礼貌。
2、关心身边的事情,能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教学的重点是要以理说服人,以礼打动人。
【教学过程】(案例描述)
在执教《这样做不好》一课时,下课铃响了,可孩子们还意犹未尽,我心中一动,何不给他们布置一项作业?于是我让孩子们做个有心人,发现有人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时,能够劝说,一周后汇报。
一周后,该汇报作业完成情况了。上课铃刚响,教室里叽叽喳喳,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小脸蛋涨得通红,孩子们争先恐后汇报自己的作业。
生:我星期天跟妈妈逛街时,看见一个叔叔把口香糖吐在地上,真脏!我上去拉住他,让他捡起来,他看了我一眼,走了。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妈妈当时告诉我:我说话的声音太大了,街上的人都看那个叔叔,叔叔怕丢面子。
师:你是一个勇敢的小男孩儿,敢对不认识的人发表正确的看法。(转向同学们)说:那我们怎样做才能让那个叔叔改正错误呢?
(学生纷纷举手)
生:说话要有礼貌,不能板着脸。
生:小声说,不让别人听见,叔叔肯定会捡的。
生:如果叔叔不捡,我就用纸帮忙捡起来。
(我赞许地点点头)
生:昨天上完体育课,我看见我们班的小戈穿越绿化带,我刚劝他,他的脸就红了,还跟我说对不起。我好开心!
(这个同学发言时,小戈同学的头低下去了)
师:是啊,你做得很好,老师也为你高兴,我想,你提到的那位同学今后也会像你这样做。(小戈同学连连点头)
生:今天早上,在上学的路上,我跟爸爸看见一个大哥哥把喝过的牛奶杯扔在路上,我拉住他说:大哥哥,你这样做不对,破坏环境,请你捡起来丢到垃圾筒里。那个大哥哥不捡,还用眼睛翻我,被我爸爸批评后,他才捡起来丢进垃圾筒。
师:我们谢谢你和爸爸。(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然后,我转向同学们)问:如果当时只有你一个人,怎么办?
生:我自己捡起来丢进垃圾筒。
生:可是那个大哥哥不改,天天丢,怎么办?
生:我先把牛奶杯捡起来,然后跟着他到学校告诉值周的大哥哥大姐姐,把他的`名字记下来,让老师批评他。
生:如果他是回家去的,我就告诉他的爸爸妈妈。
师:同学们想得非常周到。
生:昨天课外活动时,我看见几个男孩子在草坪上翻跟头,不是我们班的,我想说,可又不敢说。(同学们纷纷看着这个发言的孩子)
师:今天,你能把这件事说给我们听,说明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听了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你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吗?
(这个学生红着脸点点头)
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听着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话语,感受着一颗颗纯洁的童心,我的内心充满喜悦。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一节成功的口语交际课应该让孩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处理这次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时,我们尝试让孩子把课堂所学延伸到课外,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面对无法预测的语言环境,灵活驾驭语言材料,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水平,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9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真爱无言,大爱无疆。《金翅雀》一文,以金翅雀为线索,将孩子发现和寻找金翅雀的过程与父母和孩子在此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交替描写,呈现给我们一个爱的故事,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对孩子而言,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新奇的。当他沉浸在因“找到一个鸟窝”,爬树“发现金翅雀”所带给自己的兴奋之中时,却不解父母的“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甚至“心脏都停止了跳动”的担忧。生动的人物刻画,细腻的心理描写,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表达的淋漓尽致,让读者如身临其境。
二、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品词析句中,使学生籍着文章通过神态、心理等描写对人物的细致刻画,体会到父母之爱的深沉表达。着力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体会父母在听孩子讲述过程中的心境变化,体味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围绕“金翅雀”所讲述的事情;积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学习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搜集相关资料;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交流碰撞、深入理解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升华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品词句析,体会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2、学习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作业:
1、自学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做好预习笔记。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网络或者资料书,查找有关“金翅雀”的资料,查找有关作者米·托尔加的资料和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辅助课堂学习,不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关于“金翅雀”,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我们看看课文围绕“金翅雀”,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扫障。
要求:
1、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思考:文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
步骤:
1、小组轮读课文,正音并做好笔记。
2、小组交流:课文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全班交流。
A、指名轮读课文,相机正音。
B、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孩子给父母所讲的事件。要做到有条理:发现金翅雀——艰难爬树寻找——放回小金翅雀,体会孩子的兴奋心情,知道故事以“金翅雀”为线索展开。
三、品读课文,感受孩子对金翅雀的.爱。
默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孩子对金翅雀的喜爱?找出来在小组里谈谈体会,再读一读。
全班交流:
1、发现美丽的金翅雀及窝。
预设:孩子是怎样发现美丽的金翅雀及窝的?
“孩子高兴了,指手划脚地讲起来。他说,今天下午赶羊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金翅雀从一棵大白松树树冠里飞出来。他看呀看呀,在浓密的树枝里搜寻,终于在高处一根树杈上发现有一团黑黑的东西。”
引导学生从“看呀看呀,终于”等词体会孩子的好奇心,从“指手划脚”体验那份高兴的心情。
2、艰难地爬上大松树。
预设:强烈的好奇心,会让他就在树下望望就算了?教师进行情境渲染,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读——
孩子一直往上爬。巨大的松树又粗又高,他那纤细的身子紧紧贴在树皮上,慢慢往上挪动,每一步都要分两次进行:先用胳膊抱住,接着两条腿尽量往上蜷,用了很长时间才爬上去,中间在结实的树杈上休息三次。现在只能靠手,因为前面都是脆弱的新枝了、爬到树上、爬上树冠,用两只天真的眼睛看到鸟蛋———窝里仅有一个鸟蛋。
圈画出相关动作的词,结合句子,你从中体会了什么?请你带着这种体会再读。——动作描写衬托人物心理。
3、树巅亲吻鸟蛋。
孩子意识到自己危险没有?而且他还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儿,引读——
他站在树巅,完全不曾意识到飘在空中、面临深渊的可怕,并且也没有掉下来。倒是发生了另外一件事:男孩情不自禁地吻了鸟蛋一下,里面露出一个还没有长羽毛的金翅雀。随后,他满怀怜爱地把小鸟放到毛茸茸的鸟巢里,从树上下来了。现在,他心境坦然,非常高兴——发现了一个鸟窝!
引导学生咀嚼“树巅、深渊的可怕”来理解“情不自禁、吻、怜爱”中蕴含的情感。
预设问题:他心境坦然,他心境里到底装着什么让他如此坦然?(纯净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热爱)
五、作业。
1、熟读课文,书写本课生字词。
2、给父母讲讲文中孩子所讲的故事,让父母谈谈自己的感受,简单记录下来。
课课后练习:
一、选择读音和字完全正确的一组打√,把错误的改在括号里。
Nian deng guan juan
心不在焉瞪眼树冠疲倦( )
jin quan dian yuan
战战兢兢蜷缩颠峰深渊( )
xie bang ganlan bing
天真无邪硬邦邦橄榄屏息(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孩子一直往上( )。巨大的松树又粗又高,他那纤细的身子紧紧( )在树皮上,慢慢往上xx,每一步都要分两次进行:先用胳膊xx,接着两条腿尽量往上( ),用了很长时间才xx,中间在结实的树杈上xx三次。现在只能靠手,因为前面都是脆弱的新枝了,爬到树上、爬上树冠,用两只天真的眼睛看到鸟蛋———窝里仅有一个鸟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轮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思考:从文章中哪些描写感受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勾画出来,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在文中相关内容旁边做出简单批注。
1、默读课文,勾画出最触动自己的地方。
2、小组交流感受,畅谈自己的见解。
3、全班交流,与适时的朗读紧密结合。
感性的母亲
“瞪大黑黑的眼睛”“把儿子的话句句吸入心田,还用整个心灵吻着可爱的宝贝”
你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从“瞪、吸、吻”这几个字词中更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动作描写衬托人物心理。
理性的父亲
却“像往常一样心不在焉,连听也没有听到”,“父亲总算抬起沉重的眼皮”,“父亲则又开始吃饭了”,“父亲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
结合句子理解“心不在焉”——连听也没有听到,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父亲总算抬起沉重的眼皮”还是体会到了什么?
从“父亲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却体会到什么?
这一位怎样的父亲?——神态描写衬托人物心理活动。
父母的默契
(1)“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让儿子爬到树上、爬上树冠”
A、引导学生理解父母所关心的,不是金翅雀,而是爬在树上的孩子。当孩子在高高的树颠的时候,父母的心也随着那脆弱的树枝摇荡,甚至出现了幻觉。
B、质疑:他们为什么不打断孩子,斥责孩子?——理解“细心的呵护着孩子的好奇心。这才是极具睿智的大爱!”,体会真爱无言。
——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
(2)“晚饭吃完了,屋里的气氛严肃,谁也没有开口。”父亲和母亲在壁炉旁,“才谈了几句”。
A、引导体会父母的心情。孩子的兴奋和安全并没有让他们释然,严肃的气氛是因为担忧的心还没有彻底从刚才的惊险中平息,体会爱之深切。
B、质疑:
他们的话为什么那么晦涩难懂?你们能猜出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吗?——猜想中感受父母的爱。
三、升华主题,内化情感。
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点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父母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
四、品读作者,学习写法。
1、指名介绍作者,师补充。
2、带着新的理解和体会,再读课文,思考文章的写作特点。
3、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a、结构新颖。文章以金翅雀为线索,将由此展开的故事与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交替描写,让事件的发展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引人入胜,令人深思!
b、用词准确。“紧贴、挪动、蜷”等描写孩子动作的词,既写出了孩子极大的好奇心,也表现了当时的情况非常危险,为父母的“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等心理活动打下了伏笔。
c、描写细腻。文中对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父亲的“心不在焉、总算抬起沉重的眼皮、抬起疲倦的眼皮”,母亲的“瞪大眼睛、把儿子的话吸入心田”,到两个人都“提心吊胆、战战兢兢”,似乎走进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文章语言简练,用词准确,结构新颖独特,情感表达纯粹直接,凸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尤其对人物心理活动精彩、细致的刻画,都值得学习。
五、小练笔
运用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写一段话,塑造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六、作业:
1、继续找作者其他的作品来读。
2、感受中父母的爱。整理文中关于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2、抓住文中相关句子复习“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及双重否定句。
3、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体会夹竹桃身上的品质,懂得作者为什么会爱上夹竹桃。
重难点
1、抓住文中相关句子复习“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及双重否定句。品味课文的语言。
2、感受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特色
教学准备
夹竹桃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出示夹竹桃花),请仔细观察她的花和叶,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引导学生从花和叶子着手观察:花朵像桃花,叶片像竹叶。因此,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形象而好听的名字:夹竹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课件出示夹竹桃图片让学生观赏夹竹桃的图片。
那么,季羡林笔下的夹竹桃到底又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夹竹桃》。同时板书课题
二、深入分析
1、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季羡林老爷爷对夹竹桃的感情怎样?(让学生阅读后举手回答。)
出示课件: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为什么夹竹桃对季先生来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文中给了我们答案。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夹竹桃的自然段,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夹竹桃的?
生回答后总结:第二自然段,花色,第四自然段花期,第五自然段引起作者月光下的幻想。同时板书:花色、花期、幻想。
3、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夹竹桃的花色有什么特别之处,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夹竹桃花色的相关语句体会。
课件出示:红与白搭配宛如火与雪——奇妙有趣。(同时板书:奇妙有趣)
课件出示: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师:看这个句子,说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课件出示:比喻---把一类事物比作另一类事物
4、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看院子里都有哪些花,它们开放的季节是什么季节,画出季节和花名并找出描写这些话相关成语
请三名同学一个说季节,一个说花名,一个同学说描写花的成语。
课件出示: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花开花落、
万紫千红。
全班齐读成语巩固。课文题为“夹竹桃”,季先生洋洋洒洒用了200多字,一口气介绍了14种夹竹桃以外的花,这不是多余?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对比烘托
5、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哪里悄悄开放。夹竹桃是怎样开放的?请阅读阅读第四自然段。指明回答。
课件出示: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了出一嘟噜。
师:夹竹桃从哪个季节开到哪个季节?
课件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开到秋天说明了夹竹桃花期怎么样?-板书:花期长——韧性可贵。
“吐艳”什么意思? “盛开、绽放”。 “无日不迎风吐艳”该是什么意思?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每天都绽放。“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一个什么句式?作者为什么不写“每天都绽放”呢? (感受双重否定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突出对夹竹桃的赞美之情。)双重否定句,什么是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体会句子:“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从“无不奉陪”我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无不奉陪”就是没有不陪伴,全都相陪。)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也能说明它“无不奉陪”(一直)两个“一直”,令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难道不是可贵的韧性吗?
课件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是一个什么句式?反问句,加强语气,表达韧性可贵。
6、“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说明夹竹桃不仅,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长——有韧性,还有其它的妙处,那么夹竹桃还有什么妙处?读第五自然段看作者都把夹竹桃幻想成什么?
生回答后出示课件:地图,水中的荇藻,一幅墨竹
7、月光下,一团模糊的花朵竟引起了作者这么多的幻想。让我们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下月光下的夹竹桃吧。(配乐读)
三、 总结
请同学们回想第一自然段,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对作者来说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提回忆的花?在夹竹桃身上我们看到哪些可贵品质?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作业设计
仔细观察一种植物:请你试着描写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写具体。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九上语文教案12-05
部编版《燕子》教案01-10
部编版语文园地三教案范文02-27
《跳水》~说课稿~部编版小学语文06-29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02-28
部编语文教案01-13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培训心得10-1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02-01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