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的那段话的含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
教学难点:
从老人与孩子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出示气球的图片,提问:你最喜欢哪个气球
2、有这样一个小男孩,面对五颜六色的气球,他却选择了一个黑色的。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小男孩,走进小故事——《自信》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纠错、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基恩博士、一件事、肤色、货车、惊讶、能否、自信
随机读生词,开火车、小老师带读。
4、“自信”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故事中的小男孩自信吗不自信也就是——自卑。
三、精读课文,感受男孩的自卑
1、默读课文,你从哪里感受到小男孩自卑
默读提示:
默读课文第2、3、4自然段,想一想:
从哪而看出小男孩不自信用——画出来。
2、交流:
a、公园的角落里有一个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他羡慕地看着这几个小男孩嬉戏,但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儿,显得十分自卑。
b、那几个小孩儿的身影消失后,小男孩儿才拖着残疾的腿,一拐一拐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怯生生地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你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
c、小男孩鼓起勇气回答:“我要一个黑色的。”
结合汇报进行朗读,读出男孩的自卑。
3、再读课文,男孩为什么会这么自卑
交流:肤色很黑的、拖着残疾的腿,
4、补充美国种族歧视的资料,感悟自卑的缘由。
5、师:怪不得男孩会如此自卑,——生读“那几个小孩儿的身影消失后,小男孩儿才拖着残疾的腿,一拐一拐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
师:怪不得他走到老人身旁却——生读:“怯生生地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你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
四、感悟老人的话
1、黑色的气球升空了,这时候老人意味深长的对他说了一番话。读读剩下的段落,老人说了些什么自由读5、6段。
2、交流
出示老人的话。你读懂了些什么
(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本质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形式是非本质的,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关键是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3、你觉得老人说的对吗
五、拓展
1、你知道因为自信而取得成功的例子吗交流。教师出示:(小泽征儿、尼克松的例子)
2、读了课文你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15、自信
气球--人
升起--成功
氢气--自信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2
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内容,了解诗歌意境。
2、用配乐朗读的方式感受我们对大海的热爱”改变
3、感受爸爸、妈妈和“我”对大海的爱,以及大海对“我”的意志品格的影响。
重点:朗读诗歌,感受我们对大海的热爱。
难点:“我让奔腾的浪花钻进我黝黑的身体”这句话的理解。
教具: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交代目标
1、词语读准确。
2、简单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二、理解课文,落实目标。
1、诗歌中共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怎样做的。
2、学生汇报。
3、读好一、二句。理解“曝光”的意思。现在都是数码相机,简单的讲一下胶卷相机的原理,学生就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
小结:刚才,是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曝光”的意思,平时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是理解词语的好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4、爸爸为什么要把海浪装进录音机里呢?(把美留住,可以随时听到——-)
5、妈妈为什么要把海浪留在软片里呢?(看也看不够)
6、想象一下,她都会留下什么样的镜头?(波涛汹涌、波光粼粼等)
7、读好这两个句子。
8、我们还可以把海浪装进什么里呢?
用谁,把海浪()在他的()里,说句子。
如:姐姐把海浪请到她的画板上。
爷爷把海浪录到他的录象机里。
过渡:爸爸把海浪装进他的录音机,那哗啦哗啦的声音,听也听不够,听也听不完;妈妈把海浪曝光在软片里,那美丽的景色,看也看不够,看也看不完。他们分别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对海浪的热爱。那么,我呢,我又是怎样做的呢?
9、学生汇报。
10、昨天留了查字典的任务,你能说说“奔腾是什么意思?
小结:查字典也是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11、想象一下:奔腾的浪花是什么样?(不断涌起的,向前不断推进)
12、哎呀,浪花怎么会钻进我的身体里呢?
过渡:是啊,小诗人在不断的与海涛的搏斗中,身体练得强壮了,黝黑(联系生活实际,黑得发亮)了。于是他有了————,他还有了————
13、什么样的目光称为“坚毅”?你在哪看到过这样的目光。(当需要决策的时候,坚强的目光等)
14、你们用联系生活中的内容,理解了坚毅的意思。这样坚毅的目光是怎么来的?
小结:我们又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把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得更加透彻。
15、什么叫“无穷无尽”?还可以用“无穷无尽”形容什么?
16、“无”——“无”—的词语都是表示没有的意思,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在海浪的洗涤之下,小诗人得到了锻炼,他有了强健的体魄,塑造坚韧了品格。
17、整体感情读3——5诗节。
18、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活动练习,巩固目标。
1、配乐品读。
2、完成课后题。
3、总结写作顺序,背诵。
四、全课总结。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3
教学要求:
1.通读课文,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其他小动物仿照课文段落结构说一段话,并且说说自己是怎么学会本领的。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借助拼音,读同课文,认读生字。
2.利用多方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3.全文,启发教育学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森林里举行了动物运动会,看!都来了哪些动物啊?(小猫、小猴、小鹰……)
2.有这么多小选手!经过激烈的比赛,小猴、小鸭、小鹰分别夺得了爬树、游泳、飞翔三个项目的冠军,你佩服它们吗?(佩服)
3.你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练就这一身好本领的吗?(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
(教师板书课题)《自己去吧》
4.老师手势,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通,读的时候把生字多读几次。
2.先读完的小朋友老师奖励你们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读生字宝宝。
3.让我们请小朋友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读生字。
(自自字自己)
4.老师现在提高要求,把生字的拼音盖住,我们再来看看小组学得怎么样?小火车开起来!(生:一开开到我这来!)教师出示盖住拼音的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刚才我们会认生字也会读课文了,老师再来检查一下大家,课文读得怎么样?
2.请小朋友快速的读课文,边读边想,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呀?:
3.生读完,教师指名反馈,板书
小猴
小鸭
小鹰
4.猴妈妈、鸭妈妈、鹰妈妈分别让自己的宝宝去干什么呢?(如果说到小猴:师问:为什么小猴不自己去呢?它心里是怎么想的啊?(引导生说到小猴不敢爬树去摘,缺乏自信,所以恳求妈妈)师板书:没信心
师:那么你能用恳求的语气来读读小猴说的话吗?
师:好的,面对小猴的恳求猴妈妈是怎样做的呢?你来读。(生读:“树上多着呢,自己去摘吧”。妈妈帮它摘吗?(没有)是妈妈不喜欢它吗?(不是)那是为什么呢?(养成独立生活的好习惯)师板书:鼓励
那么谁能读读第一自然段,把小猴的缺乏自信和妈妈鼓励的语气读出来。
5.指名反馈,学生感情朗读,教师板书
爬树
游泳
飞翔
6.猴妈妈、鸭妈妈、鹰妈妈为什么这样做呢?
7.集体反馈,教师:是呀,猴妈妈、鸭妈妈、鹰妈妈是要培养小猴、小鸭、小鹰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小猴、小鸭、小鹰学会了什么呢?
8.生回答,教师问:你是从书中什么地方知道的,请你读听一听。(教师相机板书)
学会爬树
学会游泳
学会飞翔
9.对呀,小猴、小鸭、小鹰学会爬树、游泳、飞翔,你知道为什么它们能够学会这些生活的本领的吗?师:这都是与妈妈的鼓励,自己的努力分不开的。
10.让我们在来读读这课文,感受妈妈们对宝宝们的爱。(齐读课文)
四.课文扩展
1.老师黑板上面还有许多的小动物,你能按照课文的样子也来编一个小故事吗?出示模版。(生利用模版给黑板上的小动物编故事)
2.同学们说得真好,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自己会干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呢?请同学们先在同桌间说一说。
3.教师指名起来说,并启发教育学生:
对啊,我们从小学要学会独立
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长大以后才能象课文中的小动物一样拥有好本领。
4.师:最后让我们再把课文齐读一遍。
五.指导教学会写的生字
教师板书:
11.自己去吧
小猴学会爬树
小鸭学会游泳
小鹰学会飞翔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有效预习,准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扫清在字词理解方面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与文本展开对话,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剖析“剪枝的学问”。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获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可感的语言文字,层层地剖析“剪枝的学问”。在明晰道理的同时,获得做学问的启示。
养成教育训练点:
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的认知准备
理解本课生词、有积累价值的四字词语。朗读课文,将初读落实到课前预习之中。
教师的教学准备
ppt,搜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学问”,让学生齐读并说说平时你都从哪儿或请教谁获得过“学问”(预设:有声──老师、家长,无声──书本)
2、今天,我们要请教的对象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出示第一小节,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他(指名读此节)。
3、通过第一小节,你都获取了哪些信息(生谈,随机点红关键词)齐读这一小节。
4、再读此节,此刻,你最想了解什么(生说)(随机板书“满怀好奇”)
5、你们的想法和文中的“我”不谋而合,就让我们满怀好奇地跟随文中的“我”一起探究(揭示文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认读生字新词
(1)(出示本课生词和易误读的词语,显示于成熟的桃子上)看,这就是王大伯的桃园,树上结满了桃子,让我们一起来摘桃子吧。(指名认读)
(2)桃子摘下了,拼音都没有了,你们还会读吗(开火车领读)
2、文中还有很多四字词语值得我们积累,(出示本课四字词语)学生认读。
3、这些词语中有很多都是表现“我”心理变化的,如果顺着文路,接着“满怀好奇”往下写,该选哪一个词语呢(学生依次汇报,随机板书,同步指导难写字“惑、疑”)
4、“我”的心理变化是文章的一条叙述线索,还有一种叙述的顺序,你在预习时留意了吗(时间顺序)随机追问并板书“冬、春、夏”。
5、指名按时间顺序进行课文朗读的展示。
三、精读对话,明理悟情
1、课文读通读顺了,结下来就让我们顺着文路,跟随文中的“我”一起探询剪枝的学问吧。
2、首先让我们走进那个冬季的一天,从王大伯的动作、言语中,你读懂了“剪枝的学问”了吗(请学生自读2、3小节,勾画相关语句)
3、出示2、3小节
(1)学生汇报勾画语句,让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王大伯介绍的“剪枝的学问”究竟是什么(预设:剪去粗壮的枝条,就会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板书“多、大”
(2)这可是王大伯多年经验,如果你就是王大伯,你会怎么说这番话(充满信心)
(3)随机指名朗读王大伯的语言,追问从哪些关键之处体会到了这种信心(抓住“啰!”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追问除了言语,还有何处也让你看出了王大伯的信心满满(抓住第2小节第2句动作引导学生感悟并指导朗读)
(4)王大伯是自信满满,而此时的“我”则是(引读板书:一脸疑惑、将信将疑),“我”的心理你们能从这字里行间发觉吗
a、“一脸疑惑”:
a、重点指导第2小节最后一句问话的朗读。
b、让学生接下去把“我”的“惑”说清楚。(在问句后加上横线,让学生填空。)(预设:剪去这些好好的枝条,产量不就会减少了吗)板书“减少”
b、“将信将疑”:
a、给此词换词。(半信半疑、又信又疑)
b、联系上文,为何会信(王大伯充满信心)
c、联系下文,你能读好内心的“疑”吗(指导朗读)因为是内心活动,所以只有冒号,没有引号。
4、冬季的一天,“我”的内心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板书“”,而王大伯对此却是充满信心,让学生分角色朗读2、3小节,再次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5、“我”心中的疑团最终有没有解开下节课接着学习。
四、手脑并用,练习提升
1、巩固课堂:练习书写生字。
2、延伸课外:关于语气词的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求新
1、出示本课的四字词语填空,让学生将词语补充完整。
2、让学生选用其中的词语说说上节课所学内容。(即课文1-3小节的内容)
二、精读对话,明理悟情
1、走出冬季,让我们迈进春天,引读第4小节。
2、出示第4小节
从字里行间,你读出了什么(美、愉快、盼望)随机指其朗读对应内容。
3、转眼间,春去夏来,谁为我们读读文章的最后一小节(出示第5小节)
(1)指名读文
(2)读读这个词(又惊又喜),这个词和将信将疑一样,将两种情感融合在了一个词语当中,联系上下文,你能读出这“惊”和“喜”背后的原因吗
(3)学生汇报,随机指导其朗读相关语句。
a、第2、3句话:指导学生抓住“惊喜”,探究“啊”的多元读法。
b、最后一句:引导学生抓住标点“!”感情朗读。
(4)指名再读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点红“道理”,仅仅指桃树剪枝的道理吗随机板书“增加”
(5)原来,剪枝的学问并不简单。现在,你能结合板书将你领悟到的“剪纸的学问”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深化主题,多元理解
1、很多时候,减少就是为了增加,在桃树的身上“增加”就是桃子(指板书“又大又多”),更多的时候,增加并不是简单的数量变化。
板书“”
2、出示“惜墨如金”
(1)生说字面理解。
(2)师补充其背后意蕴,与“减少是为了增加”的类似之处。
(3)从这个角度,再来阅读课文的第3小节,你认为要不要写这一小节呢
(预设一:抓住“盼望”,情感的承上启下;预设二:时间的延续,植物生长必经的开花阶段,不可省略)板书“满心盼望”
(4)原来这小节有这么多的作用,看来,“减”要减掉没有用途的多余的东西,可不能盲目地减。
3、如果说“我”刚开始因疑惑而满心“”,在经历这一个春天的满心盼望后,此刻就应该画上“!”,板书“!”
4、再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出此时的感受。
5、明白了剪枝的学问,如果换个角度,从“做学问”的角度再去读读课文,从文中的“我”身上,你又学到些什么呢(预设:要学会发问,要经历时间的考验)
6、总结: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得到学问离不开一颗好奇的心、一双发现的眼、一个勤思的脑,就让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到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指板书“”),享受更多发现后的惊喜吧(指板书“!”)。
四、手脑并用,延伸拓展
1、巩固课堂:和文本有关的练习(选用《评价手册》《补充习题》)。
2、延伸课外:争做生活有心人(二选一)
(1)寻找生活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与同伴或家长分享。
(2)生活中还有很多学问等待我们去发现,你能例举一个生活中的学问吗如果能简要说说发现的过程就更好了。
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揭示课题后,就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来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首先,出示自学提示
1、找出带有“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四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2、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其次,引导自主学习,交流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我让孩子们体验了“我”心理变化的过程,怎么样是满怀好奇又怎么样是一脸疑惑怎么样是将信将疑怎么样是又惊又喜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心理变化的感觉,在课堂最后,进行了拓展思考的练习,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文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并且让学生明白: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多学多问,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利用感官来初步感知空气的性质。
2、能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周围、各种物体中都存在着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愿意合作、科学交流的实验常规和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师手拿粉笔)这是什么?(粉笔)今天老师想学学魔术大师刘谦,用这几根粉笔为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想不想看?(想)
2、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看完魔术表演后要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往水里放粉笔)
3、谁起来说一下,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交流:粉笔里面往外冒气泡。)
4、请同学们想一想,从粉笔里面冒出来的气泡是什么?(交流:空气)
5、不错,从粉笔里面冒出来的气泡确实是空气。小小的粉笔里面竟然藏有空气,那么空气还会藏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空气的知识。(板书课题:空气在哪里)
二、探究空气在哪里
1、谁能起来说一说,你认为空气还会藏在哪里?(自由交流)
2、大家认为这么多地方都会藏有空气,那就请同学们利用准备的材料找出空气。比如,刚才我们利用将粉笔放入水中的方法发现粉笔里面有空气,你可以利用哪些方法也找到空气让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或感觉一下。下面小组同学开始合作找空气吧。(小组合作)
3、你们找到空气了吗?谁愿意把你找到的空气给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或者让大家感觉一下。(交流)
4、我们的身体里有没有空气,可以怎样验证一下?(吹头发,飘起来,吹纸也会飘起来)
5、同学们真了不起,用这么多方法找到了空气。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教室里、瓶子里、气球里、粉笔里、方便袋里、我们的身体里等等都有空气。那谁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总结一下,空气究竟在哪里?(交流:到处都有)
6、小结:的确,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板书:到处都有)
三、 探究空气的性质
1、既然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同学们睁大眼睛看一看,空气是什么颜色?用鼻子闻一闻,空气是什么气味?用舌头尝一尝,空气是什么味道?我们大家中间都隔着一层空气,可是我们却能互相看见,这说明空气还具有什么特点?
(板书: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2、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气体。(板书:气体)空气就是一种气体。
3、除了空气,你还知道哪些气体?(煤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4、对,它们都是气体,都会向四面八方流动。
四、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1、过渡:同学们,其实我们大家都生活在空气的世界里,现在,请同学们呼吸着我们周围新鲜的空气,想不想听个小故事。
2、故事引入:古时候打仗时,有个国家的士兵偷到了敌国的情报,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情报,他把情报写在一张纸上,刚要回来时,被敌人发现了,匆忙中,他把情报塞进了一个杯子里,(教师演示把纸塞到杯子底部)然后放到水中。敌人搜了他的身,结果没搜到,最后,不但这个人脱离了危险,并且他用性命换来的情报也完好无损。那么,这位聪明的士兵是怎样将装有情报的杯子放入水中的呢?同学们想不想来试一试。小组同学开始吧,一次不成功可以再换一张纸多试几次,看看我们班有多少聪明的小士兵。(小组合作)
3、实验成功的同学请举手,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聪明的小士兵。谁能上来演示一下。(一生上台演示)看,杯里的纸确实没有湿。
4、谁能来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杯子里的纸没有湿?(讨论交流)
5、小结:对,是因为杯子里面并不是空的,而是充满了空气,所以水进不来,空气也象水、大米一样会占据空间。(板书:占据空间)
6、刚才有的小组的同学将情报弄湿了,知不知道为什么?(杯子不是竖直放进去的,倾斜了,这样水就进去了,把杯里的空气赶出来了,水就占据了空气的空间,所以纸就变湿了。)
7、那同学们再来试一试吧。
五、自由活动:空气搬家
1、过渡:刚才的小实验十分有趣,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了空气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气会占据空间。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让空气搬家的小游戏。
2、两个一样的杯子,让其中一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另一个杯子里面。谁有好方法,起来交流一下。(小组活动交流,教师演示)
3、同学们来试一试吧。
我们有的小组已经成功的给空气搬了家,也有的小组实验没有成功,课后可以继续实验探究。
六、总结与拓展
1、今天我们一起和空气交上了好朋友,现在你知道空气在哪里了吗?(找生说)空气有什么性质?
2、课下请同学们想办法研究一下空气有没有重量,水里面有没有空气?其他星球上有没有空气?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究交流。
七、板书设计
空气在哪里
到处都有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气体
占据空间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感受小主人公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以及对草地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达情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种子时的情形,能够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2、通过朗读课文,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草地上玩儿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什么样的
2、你们在草地上玩儿些什么呢
3、你们见过“金色的草地”吗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括号里的注音,读不流利的句子要反复读几遍。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教师适时出示卡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玩耍、一本正经、谢廖沙、绒毛、假装、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
3、投影出示生字、新词。
(1)学生自读,同组抽读,指名读。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并相互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自编儿歌:“而”下加“女”耍耍耍,“扰”添一撇拢拢拢。
熟字加一部分:取+走趣。
(3)教师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识字习惯。
容易读错的字:“假”jiǎ、“朝”cháo
容易写错的字:“绒”的右边不要写成“戒”或“成”
区别形近字:钓—钩、要—耍、拢—扰、瓣—辨
(4)指导书写。
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说说哪些字是上下结构:耍、装、察、掌、些
说说哪些字是左右结构:劲、绒、朝、钓、拢、假
说说哪些字是左中右结构:瓣
说说哪些字是半包围结构:趣
教师着重提示。
耍:上面是“而”,不是“西”。
绒:右边不是“戒”。
钓:不要与“钩”混淆。
瓣:左边的“”最后一笔是“丿”,注意结构要紧凑。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6)巩固检查。
三、初读感悟
自读第一自然段。
1、文中的那片草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内容(第一自然段)。
2、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全株可入药。
1、采用问题式导入语,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课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识记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自编生字儿歌。如:“衣”服长肥,装装装;“取”字会“走”真有“趣”。生动有趣,易于记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生字儿歌,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3、教师课前要搜集蒲公英的资料和图片。学习课文前,教师结合图片介绍蒲公英的知识,不但使学生增长了见识,而且使学生对文中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四、自读讨论
1、各自轻声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空题答案,如:(金色/可爱……)的草地。
3、设疑: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五、精读解疑
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自读第一自然段,体会。
(1)观看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
(2)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照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软的绒毛。这时你最想做什么指名交流。
2、朗读第二自然段。
(1)思考图中这两个孩子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轻声朗读课文后说一说。
(2)同学们觉得他们此刻的心情怎样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各自试读,互相交流。
(3)大家喜欢这片草地和蒲公英吗请同学们对它们说一句话。其实这片草地并不总是金色的,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小呢!
3、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说说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2)小博士讲座:有关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学生上台讲述。
(3)“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说说作者是怎么解释这种变化的。
4、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的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同学们觉得这种说法恰当吗联系上面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去体会。
六、汇报成果
1、分小组总结汇报学习成果,每小组可以任选一项进行汇报。题目如下:
(1)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围绕“有趣”展开):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这么有趣的蒲公英,所以这片草地多么……
(2)课题汇报: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的分析。
(3)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4)画出同学们心目中的金色的草地,带上自己的画,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喜欢的草地。
2、拓展活动。
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这次郊游的心得。
七、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奇的感受,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在大自然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在大自然里的发现、经历、感受记录下来。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比较的方法辨别有益于和有损于友谊的行为。
知识: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基础之上的,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十一二岁的男生女生渴望友谊,希望自己能归属到一个集体中。他们也认识到朋友之间应该真诚相待,互相关爱。但是具体到日常生活中,他们往往又表现出不够珍惜友谊的行为,往往对朋友苛求,而对自己放松要求,言行有时不一。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生一方面接受着纯朴的乡情熏陶,他们对人友善、忍让,但另一方面,也会或多或少受着周围一些不良交友言行举止的影响,特别是当他们遇到交往困惑时,他们往往不知如何选择,缺乏主动去解决矛盾的意识和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缺乏对友谊的正确认识,加上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使得他们在遇到交往困惑时往往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尽量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朋友之间友谊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和做法是对朋友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交朋友。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充分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好朋友推介会”这个活动,使学生感受朋友带来的快乐,认识友谊很重要;通过“我心中的朋友”画像活动,使学生学会珍视朋友,感受友情的温暖;通过“让友谊之树常青”活动,使学生区别有损于友谊的行为有哪些,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基础之上的。
教学重点:
认识到朋友之间友谊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的,哪些是对朋友有害的,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交朋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搜集教学所需的文字资料、图片等材料。
学生准备:彩笔、收集一些赞美友谊的诗歌、名言、准备好朋友的照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我和朋友”“故事与思考”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好朋友推介会
[播放动画:我的好朋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的好朋友是谁讲讲你们之间难忘的故事吧。可以用照片、朋友间互赠的礼品等方式展示。(板书课题:朋友之间)
设计意图: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
活动二我心中的朋友
[播放动画:我愿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为什么可以通过演讲、绘画、诗歌、散文等形式抒发对朋友的理解。
小结:是的,朋友是书──给我们知识,朋友是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朋友是镜子──时时告诫我们……正是因为有朋友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快乐。
设计意图:以比喻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朋友的内涵,知道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
活动三让友谊之树常青
[出示图片:友谊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和朋友相处时,哪些不好的做法和行为,不仅会给朋友带来烦恼,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把它们填在友谊树上相应的位置。学生共同研讨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减少烦恼、建立健康友谊的建议。选择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铬。
小结:友谊需要彼此付出真心,用心去浇灌,去呵护……用真诚、宽容、大方、感恩、诚实去滋润友谊树,使它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板书:健康的友谊真诚关爱理解尊重)
设计意图:区分有损于和有益于友谊的行为有哪些,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上的。】
板书设计:
朋友之间
健康的友谊
真诚关爱理解尊重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8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会本课“曾、郁、葱”等生字。
2.通过感受小山村的美丽,对比小山村被毁的结局,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从而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大自然。
3.指导朗读、背诵第一自然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感受小山村的美丽。
2、通过感受小山村的美丽,对比小山村被毁的结局,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从而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要求:
1、大声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同桌互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3分钟)
1、展示以前美丽的小山村(课件)
同学们,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的人们幸福的生活着。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⑴问: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1:我看见了小鸟在歌唱。(你真会观察)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你说。
生2:我看到了有许多小鱼。(把话说完整)
(2)那你能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个小山村吗?
生:漂亮、美丽……
(对,这个有山、有水的小山村真是美丽!)
2、展示现在的小山村(课件)
然而,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一场灾难降临了,请看!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呢?
生:小山村被洪水冲走了,我很难过。
(是的,老师跟你们一样,为着小山村的消失而难过。)
3、出示课题
小山村它到底有过什么样的经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27课《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来,齐读一次课题)(用响亮的声音读课题)
二、检查课文字词,初读感知课文
1、出示阅读要求。(5分钟)
好,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23页,大声自由地读课文。利用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画出来的字词跟你的同桌读一读。开始吧。(出示全屏)
生自读,师巡视。
(不少同学都划好了,别忘了读给你的同桌听。)
2、检查自学情况
都读好了吗?(生:好了)请坐好来。(大家的坐姿真美!/老师喜欢你,因为你的坐姿真美!/老师是喜欢你的,但不喜欢现在的你。)
(1)读词语(个别读行,全班读行,全班再读全词(6分钟))
刚才,我发现大家读得都很认真,那现在就来考考你,谁会认这些词语。你来/我想请一个上课最认真的……(此时针对学生的反馈给予纠音)①个别带拼音读全班读②小组开火车读全班读
③去掉拼音全班读
(2)出示例句,读句子,(2分钟)
真了不起!词语会读了,那我们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去,你还会读吗。(请你。)(读得可真好!)
纠音:请再读一遍。)
三、随文识字、以读入境
1.品第1段。
同学们,我们现在词语也会读了、句子也能读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这小山村。现在请你拿起课本,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美丽)
(1)理解第一句
山脚下,曾经有过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出示)
①来,请你美美地来读一读这一句。(还不够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小山村美丽,你能向他那样读一读吗?来,全班一起来读。(你们读得真好!我发现原来你们是着重读了“美丽”这个词)②小山村是美丽的,那小山村一直都这么美丽的吗?(不是!)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曾经)③出示“曾经”
。师:
跟老师读ceng曾(出示“曾”)上下结构“日”字底。组词“曾经”“曾经”有“以前、过去”的意思。
小山村曾经是美丽的,那我们要着重读哪个词?(曾经)谁能读出小山村曾经是美丽的?(个别、想读的同学来读一读,)
③:所以,同样一句话,抓住的关键词不一样,读出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
(全班一起读,读出小山村曾经是美丽。)
(2)理解第二句,并指导朗读。
①书上是怎么介绍这个美丽的小山村的?请你用波浪线划出来。(都划好了吗?)划的是哪一句?你很会读书!大家都很会读书,都找对了。来,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话:1、……2、……你认为哪句写得好?(第二句)来,说说你的看法。
对比句子:
②课件对比句子
山上是树林,村边是小河。
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村边是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1:因为用了郁郁葱葱、清澈见底。(那你从郁郁葱葱,清澈见底的读懂了什么?)
生2:因为写得具体详细、生动。(那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郁郁葱葱,清澈见底的读懂了什么?)
生3:郁郁葱葱写出了树木很茂密。(那你见过茂密的树吗?你见过的茂密的树都是什么样?(枝多、叶多,树长得很茂密)枝多、叶多那就是茂密。郁郁葱葱就是茂密的意思。
③出示生字“郁”“葱”。
“郁郁葱葱”这个词是我们今天需要掌握的生字词,跟老师念:郁郁葱葱。(开小火车读)那形容树木长得很茂密就叫郁郁葱葱。
④你发现了“郁郁葱葱”这个词有什么特点?(AABB)
像这样的四字词语你还知道哪些?(你积累的词语真多!)
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词语,平时呀多多积累。
见过清澈见底的小河吗?(见过)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干净、透亮,澄清)(清得可以小鱼,沙石)说明这河水很干净,透亮,这就叫清澈见底。
谁能好好地读一读这一句。读出这是一个郁郁葱葱的树林,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个别,很好,你是抓住郁郁葱葱、清澈见底这两个词来读的)
(来,全班一起读)
(3)理解第三句
真的太美了,从你们的朗读声中,我体会到了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然而,此刻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够马上飞到这小山村去,看看这里的人们过得怎么样。
漂亮的女孩读一读。帅气的男孩也来读一读。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怎么样了?(快乐)说说看。(因为人们每天都能……)书上是怎么说的?(人们每天……)婉转在这里就是动听的意思。你真棒。(人们每天都能听见鸟儿优美、动听的歌声,看到小鱼自由自的游玩,心里自然舒畅。)
你能用“快乐”的心情去读一读吗?全班读,起。
感悟
假如你就是生活在这郁郁葱葱的林子里的一只小鸟,或者是这小河中的一只鱼儿,你的心情怎样?(开心、幸福)(
(现在让我们带着开心、幸福的心情全班再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四、指导背诵、词语练习。
①方法
作者只用了三句话就把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你知道这段话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吗?(第一句)对,作者围绕第一句话在具体的写了(课件)先写山上是……再写村边是……,接着写听见的……最后写看到的……
②像这样的`写法就是先概括地说,后具体地写,以后我们在中也要这种方法。现在请你试着按照作者的这个思路,赶紧去背背第一自然段。看谁背得最快。(检查结果你们都很棒)
五、指导书写
①课文学到这,我们刚刚学过的这三个生字你还认识它们吗?来,读给我听听。(真棒!)②那这三个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或者这些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生说)③那今天我们就重点写一写这个“葱”字(范写:这个字由三部分组成,“草字头”写在……“匆”写在……,特别是这一点要落在……最后写“心”部,则要写得扁一些。)④现在,请同学们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田字格写一写这三个字,要看准了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大家把笔暂时先停下来)(反馈:你们要向他们学习)
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曾经的小山村很美丽,然而却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消失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0
要求
1.培养与人交往要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2.学习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积累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重点
难点1.学习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
2.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学习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
2.积累成语。
3.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一 语海畅游
1.我会连。
(1)读读词语,理解意思。
(2)独立连线。
(3)投影,集体订正。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练习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
(1)读句子,自己练习加标点符号。
(2)和同桌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加。
(3)投影,集体读一读。
圆圆摇摇头说:“明年,我该上小学啦!”
林林诚心诚意地说:“那我一定托人把龙眼捎给你。”
二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积累诚实守信的成语。
(1)读词语。
(2)理解词语的意思。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一致。 诚心诚意:心意很真诚。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坚持不懈: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 表里如一:形容思想和言行完全一致。
竭尽全力:用尽全部力量。 孜孜不倦:非常勤奋,不知疲倦。
坚韧不拔: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光明磊落:形容没有私心,胸怀坦荡。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踏实认真。 业精于勤:只有勤奋,学业才能精进。
(3)抄写成语。
三 阅读平台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默读短文,回答问题。
(2)朗读短文,把读正确、读通顺。
(3)带着问题,再读短文。
(4)组织讨论。
①周处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他死呢?
②后来,他经过深思明白了什么,又是怎样去做的?
1.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按一定的顺序描述自己。
一 能说会道
1.读题目: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
2.明确要求。
(1)说说不同年龄段的自己。
(2)注意观察照片,说说现在和小时候的你有什么不同。
(3)展开想象,说说十年后你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3.分小组交流。
4.指名说,师生共同评价。
二 笔下生辉
1.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1)认真观察照片或镜子中的你,重点观察外貌、姿态和表情。
(2)按顺序描述自己。
(3)展开想象:十年后的你又是什么样子,在做什么?
2.选择其中一个年龄段的你,写下来。
3.读读自己的习作,征求老师、同学的意见,再进行修改。
例文:
照 片
我有一张骑在马上的照片。那是去年国庆节时,我们一家人去康西草原玩儿时照的。
照片上的我穿着白色的夹克,深蓝色的裤子,骑在一匹高大的棕色的马上,正兴高采烈地欣赏着美丽的大草原。你看,我多神气呀!照片上,草原绿绿的,一望无际,在我的周围还有一些模模糊糊的骑马人。当时照相的人很多,我摆好了姿势,等了好长时间,才算照了这张照片。看着照片,草原上欢乐的景象又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喜欢康西大草原,也十分喜欢我的这张照片。你看,照片上的我是不是很帅?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2.学习“因果”句式,积累有关生肖的成语,进行说话练习,学写观察日记。
3.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学习“因果”关系的句式。
2.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
3.学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1.读读绕口令,看谁读得好。
(1)练习读绕口令。
(2)齐读。
(3)开展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对。
(4)说说自己积累的绕口令。
①两只小白鸽,一只大天鹅,它们口很渴,喝水很快乐。
②张婶种黄瓜,一根四两八。乐坏了小花花,脱下花褂褂。包起大黄瓜,抱着当娃娃。
2.把句子补充完整。
(1)读书中的句子,明确要求。
(2)自己练习完成。
(3)读自己补充完整的句子,检查前后内容是否恰当。
(4)投影出示同学的句子,共同订正。
“因为”是原因,“所以”是结果。
①因为下雨了,所以我今天没有到公园去游玩。
②因为丁丁生病了,所以他今天没有来上学。
二、积少成多
1.读读背背。
(1)朗读古诗《蜂》。
(2)说说你对古诗的理解。同学互相补充。
老师小结:这首诗借蜜蜂采百花酿蜜后,自己却享用得很少的现象,反映了农民一年辛苦劳动,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却得不到温饱,全被统治者剥夺去了的现实。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不平等现象。该诗言简意赅,含意深刻,引人深思。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练习背诵。
2.我的采集本。
(1)认读成语。
投影出示成语
鼠目寸光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画龙点睛 打草惊蛇 马到成功 亡羊补牢 呆若木鸡 狗急跳墙
(2)理解意思。
(3)抄写成语。
(4)交流自己搜集的与生肖有关的成语。
三、作业布置
1.阅读短文,理解内容。
2.口语交际练习。
3.学写观察日记。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3、感受槐乡的孩子以苦为乐的品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做哪些事情会让你感到快乐?(得到关怀、帮助他人、锻炼身体、学习知识等会让人感到快乐。)
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群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齐读。
那么,槐乡的孩子又有什么样的快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一读词语
槐乡花苞米粒般染料耷拉黎明一簇簇塞着缕缕炊烟觅食满载而归月落柳梢甜蜜磨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同学们,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2、交流感悟:
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槐乡的孩子与槐树交朋友,多与众不同呀!指导用奇特的语气读一读。
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1)你知道槐米有什么特点吗?
(2)槐乡孩子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你们上学的钱是怎么来的?
(3)多懂事多勤劳的孩子呀!你们喜欢他们吗?读出喜欢、敬佩之情。
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1)请大家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把他们读成一幅图,然后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体会“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长长的”等词,理解男孩采摘槐米的辛苦。
(2)男孩削槐米很努力,女孩拣着槐米很快乐。读读描写女孩的句子,说说各自的发现。用上“有的……像……”说话。
(3)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可是孩子们却觉得这是快乐的。指导读出欢快的心情。
导语:还可以从课文的哪些句子看出槐乡孩子快乐的心情?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
(1)哪些词语更能体现孩子们很快乐?
(2)收获了槐米,孩子们是快乐的。指导读出快乐之情。
(3)引读:是啊,尽管劳动非常辛苦,可孩子们却是快乐的。孩子们的小床下又放着——明天,只要——
四、总结课堂
1、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米,认识了槐乡的孩子,此时,你知道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吗?
2、小结:快乐不仅来自于休闲,来自于享乐,还有通过劳动取得收获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去品尝槐乡孩子劳动的快乐吧!
3、全班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
五、写作积累
1、通过想象,接着写一写槐乡孩子快乐地劳动的情景。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抄下来。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3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板书课题)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⒈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⒉学生自读课文。⒊检查自学情况。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⒌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队员趴在石头上看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⒉朗读第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⒈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1)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2)指导朗读。
⒉朗读学习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的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点拨: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这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⒈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⒉教师小结
三、作业: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外形:一一层一层
石头书
内容:有字有画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己的感受和想法。
3、养成认真倾听,乐于表达的习惯,逐步达到善于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出示配图和课本上的一段话,引导学生观察和朗读。
注意:在教学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帮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设计小区的绿化工程。
二、适时引导,诱发思考
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学生有话可说。更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针对该话题,先让孩子们想一想怎样才算是对“空地”的合理利用?要尽可能把问题考虑得全面些,再让同学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再和同学合作商量。
在此环节中,教师一是要提出明确的说话要求,二是要巡视其间,进行适时引导。
三、创意发言,尝试交流
首先,在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倾听,不仅要听老师说的,而且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从中借鉴、学习、提高。可以在两位同学汇报之后,请其他同学复述,
其次,围绕“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和能“具体生动地讲述,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的要求,指导学生如何去做,如何去说——即当你想说的内容很多时,要先确定好要讲的主要事情,然后围绕这件事把话说清楚。不能什么都想说,什么都说一点。这样,大家反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了。二是可以借助合适的动作、表情。
四、展示成果,拓展延伸
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根据学生的画一画、讲一讲,最后集体评出“最佳设计”。
当交际过程完成之后,可以全班出一个图文并茂的集子,以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也可以向社区提己合理化建议,这样也就更好地落实了“交际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的编排。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
难点:懂得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带来危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以画导入:
很早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的人们幸福的生活着。想去那看看吗?(课件出示画面)看到这么美丽的小山村你想说点什么?在这个小山村里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二、以读入境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请做上记号,再往下读。读完后,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2、品第一段
这个小山村曾经是美丽的,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小山村的美?(第一自然段)
A、听课文配乐读(第一段)
是的,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通过这些文字同学们看到了怎么样的景色?
B、指导读
谁愿意也来试着读这段(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后评)
还有哪些同学也想读这一段的一起读(感悟小山村的美)
C、入情入境,再读
如果你就是当时的居民,能允许我来采访一下吗?
在这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小山村中,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感悟小山村带给人们的快乐)
我们一起读读这些文字,把你对小上村的喜爱,把小山村带给我们的快乐读出来(齐读)
3、质疑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里,永远的消失了。
A、学生自由读5、6自然段(课件播放狂风、雨水、喊叫声)
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自己小声读读5、6自然段,然后告诉老师你读了这些句子以后心情怎么样?
B、齐读这两段
是啊,我们都为这个小山村感到担心、难过。让我们一起来读。
C、质疑
听了你们朗读,我好象听到小山村在难过地哭泣。看到小山村由美丽变成富裕,最后变成一无所有,亲爱的同学们,这个时候你最想问的是什么?(小山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小山村是如何变富裕的?)
4、再读课文,解疑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划下来再细细读一读,想一想,看从中能感受到什么?(生默读课文)
你找到了哪个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
把这个句子改成这样,哪个句子好?好在什么地方?
课件对比句子:
想盖房,想造犁,就拿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砍下来。
(很多树木被砍了)
(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烟窗冒出的浓烟,消失在天空了。
还有一个句子也写了许多树木被砍了,是哪一句?生读
你从哪儿看出很多很多树木被砍?(一栋栋、各式各样、大量)
找到这个句子的一起读一读。
(3)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在这片裸露的土地上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色?(体会裸露)
(动物越来越少;生:空气越来越差;生:到处都光秃秃的)
齐读!
(4)小结
无数的树木被村民砍掉了,就连小树苗也不放过,这种砍伐是多么可怕啊。
郁郁葱葱的树木消失、小山坡裸露,村民们靠什么富起来,小山村为何最终却消失了?
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指名说
把树木变成生活所需品,让日子富起来的是谁?把树木都砍掉,最终导致小山坡裸露,让小山村消失的又是谁?
(板书:人类)
三、延伸扩展(感悟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资源)
人类!是啊,人们在把树木变成自己的所需品时,确实是让自己过上富裕的好日子。但如果这种砍伐是无节制的砍伐那么人类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变得一无所有。(课件展示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危害的画面)
你还收集到了哪些有关的资料,讲给大家听听。
看着、听着这些,你除了难过、担心,此时你的心情更多的是什么呢?
这时候你最想对小山村的人们说的话是什么?
总结:感谢你们,老师代表这美丽的小山村感谢你们!!你们倒出了许许多多小山村的心声,你们是它们的知己,是它们朋友!就让我们把这篇课文齐读一遍吧,告诉人们要合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告诉所有的人都来爱护树木,都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0-13
三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案10-17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1-25
三年级s版语文上册教案08-05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15篇11-25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吹泡泡》教案范文09-29
五年级语文上册s版教案08-26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课文11-27
小学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案4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