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8-05 20:09:0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合集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合集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继续认识6个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春雨之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欣赏歌曲《小雨沙沙》

  下面,咱们一起先来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听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播放:小雨沙沙)(春雨)

  2.课件出示书上插图,板书课题

  春雨沙沙地下着,细细的、密密的雨丝,轻轻地洒在房檐上,积成了滴滴水珠。金波爷爷给它起了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雨铃铛”。

  3.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1)注意看“铃铛”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有“钅”)评价:观察的可真仔细。

  (2)出示铃铛:你们看这就是“铃铛”,它是什么做的?(铜做的)它们都属于金属类,所以“铃铛”这两个字用—(钅)

  (3)谁想读读课题?评价:谁能读得比他更好听?自己读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解决读音。

  金波爷爷看到这可爱的小雨滴,听到雨滴落地的声音,就写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小诗,你们打开书57页,快来读读这首小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从以前学过的方法中选择其中一种来认识它。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好,你就夸夸她,读不好的地方就帮帮他。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指名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谁愿意站起来给大家读读?其他同学注意看你的语文书,看他读正确了没有。

  评价:这个同学刚才在听同学读的时候,他指着书,听得特别认真。还谁能像他一样?

  谁还愿意读读?

  评价:你读得也非常准确。

  3.集体认读生字词

  (1)课件出示词语:“沙沙响、房檐、串串、铃铛、盖新房、招呼”

  A、自由读。

  看,房檐上挂着串串小水珠,老师把雨点小宝贝请来了,你们听(播放录音)谁能认出他们来?自己读读。

  B、小老师带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评价:认真,声音洪亮

  (2)利用认读卡片认读生字。

  A.自己读卡片上的生字。

  词语都会读了,拿出认字小卡片,把他们整齐的摆在桌上读读。

  B、听老师读生字,学生找生字卡片。

  下面咱们来做个游戏,我念一个生字,你们找到后举起来读一读,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评价:你们可真棒,找得快读得准。

  4.读全文

  (1)自由读全文

  刚才我们认识得这些雨点小宝贝,又回到小诗中了。再读这首诗的的时候一定会读得特别好的,自己试着读读。

  (2)指名读

  咱们比比谁读的正确,流利。评读。

  三、赏读课文,感悟理解

  1.赏读第一、二句,理解:“房檐”、“串串”。

  (1)自由读一二句,想想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第一二句,说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下雨声音,看到雨滴都滴落在房檐上了,像一串串的小铃铛)

  生:听到了雨声

  你听到了怎样的雨声?(沙沙响)这就是轻轻的,柔柔的春雨的声音。怎么读?(指名读)评价:这雨像牛毛,像雨丝,自己再试着读读

  看到了什么?(房檐上有许多水珠)

  房檐:课下有同学问哪是房檐?你们看看书上这幅图,指指,找找哪是房檐?

  实物投影书上插图:伸出房子屋顶以外的地方就是房檐。

  (出示:视频)想不想看看挂在房檐上的小水珠?

  这一串串小水珠多像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小铃铛,难怪金波爷爷给它起的名字叫——雨铃铛。

  谁愿意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评价:多美的雨铃铛阿!还谁想读?真美,更美了。

  2.赏读第三、四句

  (1)指名读。

  这雨铃铛落在地上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谁找到了,读读。

  (2)是不是就这两声,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这就是一串串雨铃铛发出的声音,他不停的在我们的耳旁响着响着。

  (4)感受串串雨铃铛发出的声音。

  现在,你们当雨铃铛,我们每一个同学就是这一串雨铃铛。这一组就是4串雨铃铛,你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丁零当啷)就这几声吗?这雨可是一直在下啊,这声音也要连续不断,怎么读?)

  咱们就以组为单位,每个同学都来感受一下雨铃铛发出的声音吧,好开始。

  3.赏读第五句,

  可爱的雨铃铛们,快做好吧,看,谁来了?(出示:燕子)当你们看到飞来的小燕子,你们会怎么招呼他们呢?想一想,嗨,小燕子……

  嗨,小燕子快回来盖新房。看他多着急啊。

  嗨,小燕子您好,快回来看看你的老朋友吧。真是只有礼貌的小燕子。

  我发现你们在招呼小燕子的时候都举起了小手,在呼喊着小燕子,所以招呼的“招”是——扌,“呼”是口子旁。

  出示第五句话。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这里的“它”指的不就是在坐的一个个美丽的雨铃铛嘛。

  四、指导书写

  1.用什么方法记字形?

  2.范写。

  3.第一遍把字写正确。

  4.第二遍看清位置写端正。

  5.写完2遍后,拿出作业纸和书上字对照一下,那儿写得好,那还有欠缺就改改。第三遍就要写得漂亮。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我们一起和金波爷爷赏雨,看到了大自然中的春雨是那么得可爱。也有许多同学这节课表现得非常好,得到了小奖片,请你们把它拿起来,和你的同桌读读背后的内容。

  谁的卡片上的词语是描写雨声的,请你把它贴到黑板上。

  【课堂练习】

  练习说话:春雨在招呼______,快快______。

  这雨铃铛指的就是春雨,除了小燕子,你还会招呼谁,快快干什么呢?

  (错,你可是春天的雨铃铛阿,)

  .它在招呼大柳树,快快发新芽。

  .它在招呼小种子,快快出来看世界。

  .它在招呼小花伞,快快出来洗个澡。

  .它在招呼小蚂蚁,快快出来搬东西。

  经过雨水的滋润,小草才会钻出水面,花儿张开了小脸,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生机勃勃。

  这么美的小诗,我特别想把他背下来,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背?

  (3)“丁零当啷”是雨铃铛发出的声音,像招呼小燕子盖新房。这首小诗中还有一种雨声呢,谁找到了?像什么?

  (小蚂蚁爬)

  你还听到过什么样的雨声,像什么?

  【作业设计】

  1.把这首好听得诗歌背诵给家人。

  2.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春雨美景。

  3.搜集有关雨的小诗,歌曲或图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独立学习本课“绮、讷、略、鸽、畔、福、卵、供、签、订”10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并积累“令人神往、风光绮丽、白雪皑皑、旅游胜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感情朗读第2小节。了解日内瓦的绮丽的风光,积累文中描写日内瓦风光的一二句句子。

  3、感受日内瓦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的那种和谐之美。

  重点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并积累“令人神往、风光绮丽、白雪皑皑、旅游胜地”这些词语。

  2、在充分感受日内瓦绮丽风光和它和谐之美的基础上,积累文中描写日内瓦风光的一二句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语:今天,我们将在书页间进行一次特殊的旅行,我们将随着作者的视线,去感受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日内瓦那绮丽的风光!

  2、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令人神往的日内瓦

  换字理解“令人神往”:令人向往

  指导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思考问题:请用一句话来说说日内瓦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2、交流反馈

  (1)指名读词语:令人神往、风光绮丽、白雪皑皑、旅游胜地、湖畔、湛蓝、产卵、罗讷河。

  (2)正音:讷、卵、畔。

  (3)字形:卵(笔顺指导)

  (4)指名交流问题,随机出示句子:

  日内瓦在瑞士的西南部,碧水青山,风光绮丽,是全世界游人向往的地方。

  师生合作读。

  日内瓦在(),(),(),是()。

  世界旅游胜地日内瓦,也是一个重要的外交舞台。

  用上“是……也是……”的句式再来说一说。

  相机板书:

  风光绮丽旅游胜地

  外交舞台

  三、学习课文

  过渡:群山环绕的日内瓦公园星罗棋布,鲜花遍地,美不胜收。它是钟爱艺术、自然人们的探究天堂,也是世界各主要机构云集的国际城市。

  1、师引语介绍“罗讷河是一条贯穿全境的河流……天鹅、海鸥、野鸭在湖中追逐嬉戏。”媒体相应出示画面。

  2、师:听了老师的介绍,你对日内瓦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两个词说一说。

  3、文中介绍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介绍的,读读课文第2小节,用“o”圈出景物,用“——”划出有关句子。

  4、学生自读课文。

  5、交流反馈。

  随机出示:

  (1)罗讷河是一条贯穿全境的河流,它把市区一分为二:左岸是老城,右岸是新城。

  ①指名读句子。

  ②结合图示理解:贯穿

  (2)湖的形状略像一弯新月,水色湛蓝,犹如翡翠铺成。

  ①师:作者说“湖的形状像——新月”请学生上台画一画新月。

  ②师:作者说湖的颜色是——湛蓝,你见过湛蓝色吗?(天空、大海)湛蓝就是深蓝色,日内瓦湛蓝(看媒体)

  作者说它犹如翡翠,“犹如”就是——好像、宛如、好似、如同。

  ③把湖比作新月写出了日内瓦湖的形状,把湖比作翡翠写出了日内瓦湖的颜色的美。请你美美地读一下。

  ④指导感情朗读句子。

  (3)湖的南岸,高耸的雪峰上,白雪皑皑。

  沿湖公园密布,一幢幢造型奇特的别墅掩映其间。

  湖中有一座高达130米的人工喷泉,群群白鸽在湖畔漫步,天鹅、海鸥、野鸭在湖中追逐嬉戏。

  师:作者在日内瓦湖畔还看到了什么景色?

  句式练习:

  湖的南岸有()的()。沿湖公园密布,()的()掩映其间。湖中有()的()和()的()。

  (4)媒体出示,学生做小导游。

  欢迎大家来到风光绮丽的日内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用上刚才学习的句子,试着介绍。)

  6、过渡:在美丽的日内瓦不仅可以看到优美的景色,而且能让人感受到日内瓦人民对动物的精心保护,营造了一份城市特有的和平幸福。

  7、日内瓦人为城市的这些“居民”做了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产卵季节时……当“小宝宝”早春降临时……当小动物们得病时……)

  人们还会为他们做些什么?想象说话。

  8、师小结:人们是这样呵护着——自然界的精灵——他们的朋友,漫步在罗讷河沿岸,友人们不仅会为这美丽的城市发出阵阵的赞叹,更能感受到城市独有的惬意和它和谐的美。板书:和平幸福

  9、学习课文第3小节

  (1)逐一出示图片配上文字(联合国欧洲总部、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机构)

  学生读出相应的文字介绍。

  (2)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师生合作读。

  四、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做了一次愉快的国际旅行,在美丽的日内瓦,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看到了一幅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由衷感受到日内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在我们脑海中浮现的不仅有那碧水青山、绮丽风光;那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也将深深萦绕在心底。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

  2、自学字词,按照一般预习要求阅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推测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特色

  3、圈出文中大量运用的成语与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播放配套光盘中的POWERPOINT,或者其他电影片段。自由谈论对《三国演义》的感受,教师引述课文相关片段进行小结。

  (播放有问题可用realplay)

  二、自学成果检查交流

  1、介绍作者: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搜索的作者资料,教师投影作者的照片。

  (xp的系统就用幻灯方式,不然可用豪杰大眼睛、Acdsee等件放大)

  2、检查字词

  教师根据《附录三》的字词,适当补充制作POWERPOINT。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练习。教师投影出示答案,学生互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舒适”“心旷神怡”“踱步”“钳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4、领悟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

  (课件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

  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奖励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课件出示一本书。)认真看,你发现了什么?

  (“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

  聪明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指名说或齐答。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

  (先学故事,再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相争”写在下面。)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读得正确吗?

  3?读词记形:

  鹬:“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鸟,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左边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是“矛”字,下面不是“同”,可要仔细观察了,是同字框里加“八”“口”。认识了,也记住了。能在作业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着急,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相信你会比老师写得更好!

  蚌: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啄: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

  钳:什么意思?做一做这个动作。能用这四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鹬啄蚌,蚌钳鹬。)

  (板书:啄 钳)过渡: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鹬和蚌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的?

  (二)读故事。

  1、过渡:故事的发生都有时间、地点。

  (1)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2段。

  (2)指名汇报。

  (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引导学生带着一种欣赏陶醉的情感,用优美舒缓的语气来朗读,边读边想象这幅迷人的画面,想象水鸟和河蚌们的自由自在。)

  (4)指名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2、了解故事是怎样发生的。俗话说有果必有因,那么它们相争的原因是什么呢?

  (1)默读课文第3~5段,然后与周围同学交流在朗读中的发现。

  (2)全班交流,了解: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是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进入梦乡的原因。正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一种享受的语气,读出河蚌的舒适惬意、心旷神怡,读出鹬鸟看到鲜嫩的河蚌肉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3、了解鹬蚌相争的过程:讲读第6~12段。

  (1)过渡:由此发生了鹬蚌相争的故事。此时,它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怎样的呢?哪几段进行了描写?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描写河蚌的语句,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后评议,是否读出了河蚌的生气和鹬鸟的后悔。

  (2)它们相争的时间有多久呢?用“——”勾画句子(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时间慢慢地溜走了,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学生读句子,结合课文插图,想象鹬蚌相持的画面,感受相持时间之久。

  (3)此时,在你们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吗?指名说: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小组合作找原因,再全班交流。

  (4)指名读9~12段,男女生对读,师生分角色读,或两人一组,边读边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再指派代表上台表演。课件(小黑板):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河蚌反唇相讥:“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让学生反复对读,感受它们的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引导学生从鹬蚌的心理和语言描写中了解相持的直接原因:它们都只想伤害对方,打败对方。

  (5)猜一猜: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估计: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

  4、是这样吗?齐读第13、14段,学生谈收获。教师相机板书:渔夫得利5?快速默读课文,梳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的,怎么判断的?

  (三)明道理。

  1、发散思维,同桌说一说。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渔夫提走了鹬和蚌,心想:。这时的鹬和蚌垂头丧气,鹬心想:,蚌心想:。

  2、这则寓言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合作讨论、交流,再全班分享。

  3、小结:课文在优美的景物描写、生动的语言描写、准确的行为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三、拓展延伸

  1、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燕策二》,这是原文,读一读吧!(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原文。)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四、总结

  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会懂得更多。

  五、作业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语文教案 篇5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

  1.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帮助孩子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中提炼自己的体验,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素材。

  2.关注写字教学,对学生的书写姿势、按笔顺规则书写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语文园地二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方式识记生字,并初步了解什么是量词,积累词语。(重点)

  2.进一步熟记字母表中的大小写字母,并能一一对应。(重点)

  3.初步学会通过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

  5.和大人一起朗读《阳光》这个小故事,明白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并知道阳光的无私和珍贵。(难点)

  课前准备

  1.带有“一辆车、一匹马、一册书、一支铅笔、一棵树、一架飞机”这些插图的。(教师)

  2.了解阳光的作用。(教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语文园地二学习,这个园地里有好多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想)我们不能只看,还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图片上画的是什么,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从图画入手,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的特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1.识字加油站。

  (1)指名让学生说一句话,教师相机纠正。

  (出示:一辆车、一匹马、一册书、一支铅笔、一棵树、一架飞机。)

  (2)出示量词词组,学生认读。

  导学:句子大家说得不错,老师这还有几组词语,你们能读准吗?

  ①根据拼音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准“匹”“册”“支”。

  ②说一说怎样识记这些字。

  (3)知道什么是量词,并能自己说几组量词词组。

  预设:一朵花、一块橡皮、一根跳绳……

  2.展示台。

  (1)说一说你除了在课堂上跟老师学习了一些生字,还在什么地方认识了生字。

  预设:电视上、商店里、大街上、课外书上……

  (2)识记新词语。

  导学: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新伙伴。(出示音乐、美术、写字等课本的图片)你们认识他们吗?他们的本领可不小,他们不仅能教给你们本领,还能教你们识字呢!你们看:

  ①出示词语,借助拼音读一读。

  指名领读。

  ②说一说这些词语你在哪本书上见过。

  预设:数学书、美术书……

  ③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

  “算”“姿”“尊”这几个字是平舌音;“式”“势”“重”这几个字是翘舌音。

  ④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⑤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图画引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通过教师的引领,不仅把读词与认知事物结合起来,而且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三、细心观察,巩固识记

  1.找一找,连一连。

  (1)复习背诵字母表。

  ①指名按顺序背诵。

  ②全班按顺序背诵。

  (2)出示大小写字母,学生说一说怎样连能又准又快。(按大写或小写字母的顺序先找、再连。)

  (3)动手连一连,师生评价。

  (4)找朋友游戏。

  2.读一读,想一想。

  (1)出示“日”“寸”,读字组词,简单说一说每个字的意思。

  (2)给这两个字加偏旁,组字并组词。

  (3)分别说一说带有“日”和“寸”的字的特点。

  设计意图:音序查字法是一年级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学生熟记字母表的顺序,记住字母的大小写形式。学生以后查字典时就能更快地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字母的位置,为下面学习音序查字法打下基础。

  四、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听古诗《春晓》的配乐朗诵录音,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诵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小组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进行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5.结合插图,想象交流。

  导学:这首古诗的作者李白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读着这首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预设1:听到窗外悦耳动听的鸟鸣。

  预设2:听到夜里沙沙的风雨声。

  预设3:看到了满地的花瓣。

  6.齐声诵读,把体会到的'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读出来。

  7.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录音以及教师的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画面,指导学生理解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第二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比一比,看哪位同学最先猜出谜底。

  (幻灯片出示谜语,教师把谜语读一遍)“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提示:谜底——太阳)

  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中了老师出的谜语,对了,谜底就是我们谁都离不开的太阳。那太阳到底有什么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儿童作家金波的一篇——《阳光》,学完这篇你就明白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谜语的语言生动、明快,富有韵律感,不仅能提高学生熟识事物特点的兴趣,整个过程也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快乐。上课伊始,通过猜谜语这种有趣的活动,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感悟,理解短文

  (一)扫清障碍,初读短文。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停顿。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根据汉语拼音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扫读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4.指名按自然段读短文,师生正音。

  (二)逐段学习,指导朗读。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中把阳光比作了什么?

  (1)作者把阳光比作金子,这说明阳光怎么样?指导重读“金子”。(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2)像金子一样贵重的阳光洒遍了哪里?(田野、高山、小河)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禾苗、小树和小河有了什么变化?

  (1)你觉得该重读哪些字词?(更、长长的)

  (2)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3)读了这一段,你觉得阳光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有阳光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开花、结果;动物、人类都需要阳光;阳光会使水蒸发,形成雨,滋润大地,孕育生命;适量的日光浴,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3.齐读第3自然段,说说阳光还到了哪里。

  (1)(出示图片)学生结合图画想象一下,清晨拉开窗帘见到阳光时你的心情如何?

  (2)指导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朗读这段。

  4.指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交流:这两个自然段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2)指导学生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重读“大家的”“更宝贵”)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学生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深入体会的思想感情。教师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语言文字里的内容,再通过想象把学生带入到的情境中。

  三、总结全篇,感悟内涵

  1.读了这篇,你知道阳光的作用了吧!谁来说一说?(指名说)

  2.是呀,阳光不但能让禾苗更绿,小树更高,小河像锦缎,它的作用还有很多很多,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

  3.阳光不仅作用大,而且是无私和宝贵的。大自然还有许多像阳光一样的事物值得我们去珍惜,我们该怎样做呢?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手抄报,我们将举办一次展览,看看谁制作的最好!

  设计意图:将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拓展延伸,完成亲子阅读活动,通过找阳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以及制作手抄报,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的内涵,让的思想得到升华。

  教学反思

  进行语文园地教学,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行拓展延伸。“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教学时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识字、积累词语的教学任务。

语文教案 篇6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负荆请罪(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有60名学生,男生36人,女生24人。学生基础好,喜欢语文课外阅读,喜欢课本剧表演,但创造思维能力差,特别是男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同时一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积极主动的习惯没有养好,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鼓励、辅导、练习、启发讲解相配合的策略。

  3、教学内容分析:《负荆请罪》是北师大版第九册第九单元面对错误中的第四篇课文。文章文字浅显易懂,故事人物性格鲜明。

  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5、教学难点分析: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6、教学课时:三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读题质疑

  师:这是一个成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指名说)

  2你想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廉颇: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争名夺利、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耀武扬威

  蔺相如:忍辱负重、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宽容大度、一心为国

  二、初读剧本第二幕

  1、过渡: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那么接下来到了剧本的第二幕,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廉颇和蔺相如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剧本的第二幕,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初读了剧本的第二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书:知错能改,宽容大度

  三、角色品读

  1、过渡:像这样的廉颇和蔺相如,他们的台词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呢?从他们的台词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怎样才能通过他们的台词把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2、感悟方法

  出示文本:

  〔幕启。几天以后。蔺相如在客厅踱步。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勃(紧张地)大人!大人!

  蔺相如什么事?

  韩勃廉将军来了!

  蔺相如(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

  韩勃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快请廉将军进来!

  韩勃是!

  教学思路:

  (1)这是剧本开始的一个片段,说的是韩勃和蔺相如之间的事情。我想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一下这个片段,根据你学习第一幕的体会,想一想要读好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应该要注意什么?

  讨论明确:小括号中的“紧张、奇怪”,方括号背景提示中韩勃的行为也能说明紧张——“匆匆走上”,韩勃因为紧张,是急匆匆的,他是一边走一边喊,那是一声比一声近,一声比一声高哇,谁再来喊一喊?

  提醒:韩勃是不是只有第一句台词是紧张的?蔺相如其他的台词也没有提示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心里补充出提示语。

  (2)下面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讨论试着自由地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直接读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

  (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其他同学注意听,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你觉得哪句台词还可以怎样读?

  (4)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点拨:

  面对韩勃的紧张,蔺相如紧张吗?职位:上卿,掌管着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世面都见过,遇到突发事件,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身份是文人,慢条斯理;联系经历:想当年……

  蔺相如听说廉颇找上门来了,很奇怪,大家听我读一遍,像我这样读行不行?他会大惊失色、惊慌失措吗?即使心里紧张也不会表现出来,仅仅只是表现出一点奇怪。

  蔺相如又听说堂堂的赵国的大将军廉颇光着个身子,还背着个荆条站在门外站在大街上,蔺相如这时又会想到什么?(认错;关心廉颇,不要冻着,丢面子;关心国家,有失体统,丢国家的面子)他还可能想到此时最好的做法是什么?他想了这么多,有没有想到以前廉颇侮辱他、一再挡道的事情?由此,你想到蔺相如怎样?蔺相如是为了国家为了廉颇而热情地迎接廉颇的到来。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读

  3、男女生分角色读开始片段。

  4、总结读书要领。

  短短的几句台词,经同学们这么一说,人就活了,韩勃和蔺相如仿佛就站在了我的眼前。大家之所以能够读得这样好,就是因为同学们在读台词时,不仅能够抓住人物的台词、动作、神情,还能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没有动作神情提示的地方,我们还补充出了动作、神情的提示。

  5、运用读法学读剧本其他内容

  读书贵在得法,下面请大家拿出笔来,运用我们刚才所学到的方法,读读剧本第二幕剩下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动笔给没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添上小括号和提示语。(即使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你也可以写出你自己的理解、感受。学生读后提醒学生动笔,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动笔)

  教学思路:

  (1)运用读法,自主试读,

  (2)交流品评,随机点拨,感悟人物,练读句子。

  引导语:你觉得读哪句话时要注意什么?可以给大家提提建议;刚才你写了些什么,可以说给大家听一听。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还有没有同学对这句台词的说法提出建议?说好这句台词还要注意什么呢?还有没有同学想说说这句话?)

  点拨要点:

  ①哎呀,廉将军,您这是——

  破折号表示语气的延长,表现吃惊。

  ②蔺大人,请你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些关于桥的课文,比如说《兰兰过桥》写的是新奇的潜力桥和塑料桥;《赵州桥》为我们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座桥,是什么样的桥呢?

  二、 略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来。

  2.检查字音字形,解释词语

  3.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主要讲了在黎明时,雨下的很大,山洪暴发了,老汉组织全村一百多号人撤离,最后老汉和他儿子英勇牺牲的故事。)

  4.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

  (事情发展顺序)

  5.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一至六段;疏导撤离:七至十三段;桥塌殉职:十四至二十三段;祭奠英灵:二十四至二十七段)

  三、 细读课文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同时找出描写大雨山洪和老汉的句子,并想一想,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1.我们先来看描写雨和山洪的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像泼,像倒”说明雨下的很大,雨势凶猛,为下文山洪暴发做铺垫)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了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势不可挡: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课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挡。)

  (这些词都生动地写出了水势的迅猛。)

  (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洪水的凶猛可怕。)

  【这两句是比喻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将洪水的迅猛、可怕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1)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狞笑:凶恶地笑。本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

  (3)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这三句是拟人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曾强了表现力,把洪水的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以及人们处在的危险环境表现地淋漓尽致。】

  【有感情指名读、齐读】

  2.面对这样可怕凶猛的,像魔鬼一样的洪水,村民的反应是怎么样的?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失措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向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惊慌失措地折了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AABB句式,可以多积累,多运用)

  (在人们的反应中,“惊慌、你拥我挤、跌跌撞撞、拥”这些词都写出了人们在面对洪水,面对生命危险时的惊慌失措、奔跑混乱的场面。)

  【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人们那种惊慌失措的心境和混乱的场面,语速要稍快】

  第二课时

  1.村民们面对洪水是惊慌失措的,那文中的老汉在面对惊慌的人们和气势汹汹的洪水时,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之前找过描写老汉的句子。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都拥戴的老汉。

  (拥戴:拥护推戴。正是因为全村人都拥护爱戴他,所以下文中他才能指挥全村人民有秩序地撤离。)

  (老汉先于村民来到木桥前,但他并没有先跑,而是站在这里等他的村民们,我们可以体会到老汉他心系群众)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比喻句,老汉像一座山,老汉的神情是严肃的、冷静地,临危不惧的,与村民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不仅说明老汉的临危不惧,也表达出了老汉在人们心中的高大地位,他还是人们获得希望的“靠山”。)

  【有感情指名读、齐读】

  (3)老汉沙哑着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啊!”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来报名!”

  竟没有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这几句话用语言描写来描写老汉,老汉的话说的简短而有力,他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局面,虽然他的话是冷冷的,但我们可以体会到他那颗火热的,为人民服务的心。)

  【有感情指名读、齐读】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的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在这里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

  1这句话通过“冲、揪、吼”等动作和语言描写,还运用比喻,写出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是严厉的,同时我们可以体会到老汉坚持原则的品质。

  2木桥是什么样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及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3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他的儿子)

  【把自己的儿子排在后边,就以为这他的危险更大,老汉是不爱他的儿子吗?(不是)从哪里能看出来老汉是爱儿子的?】

  (1)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些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从“吼,少废话,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些什么”等可以看出老汉是爱儿子的,他希望把活下去的机会留给儿子)

  (2)既然老汉是爱儿子的,又为什么要把儿子从队伍中拉出来呢?

  1他们都是党员,要遵守先人后己的党纪

  2老汉身上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坚持原则的优良品质

  【有感情指名读、齐读】

  【是啊,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共产党员,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也正是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样一个品德高尚、无私无畏的老党员值不值得我们敬佩?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带感情读】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1)读到最后,我们才知道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课文为什么这样写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这样的构思特别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虽然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结构安排可以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四、表达方法

  这篇文章我们已经分析完了,浏览全文,你能发现文章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吗?有什么作用、好处?

  (本文的句子、段落都非常简短,很多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这样的特点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又可以增强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2、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抓住要点,绘声绘色的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鼓励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前同学们都查找了有关“秉笔直书”的资料,请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2、归纳学生的资料,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弄清“国王”、“庄公”、“国君”、“相国”的意思,理解“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了解太史的职责,知道“竹简”是怎么回事。

  二、自读文章,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秉笔直书”,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教师梳理归纳他们可能提的问题:谁秉笔直书?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

  2、围绕自设问题,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3、小组讨论交流。

  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特点。

  1、(出示课后的“金钥匙”:)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他们的职责是什么?(2)他们是怎样做的?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3)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围绕“金钥匙”的提示再次默读课文。)

  2、同桌交流,体会史官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在交流中重点理解这样几个句子:)

  (1)太史伯说的两句话,第一句: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的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先让学生充分的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使学生在朗读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重点体会“本分”,可以请学生说说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从而感受太史必须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2)第二句: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在理解了伯说的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来读这一句话,可以多找几个学生读,甚至由老师范读,目的就是要引导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己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3)太史仲的话: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不怕死吗?通过“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悟人物特点。)

  (4)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经被崔杼杀害了,这时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小组交流,通过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不畏惧,点出崔杼杀人后的心虚,而季自己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的浩然正气。)

  3、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的读中再一次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指导朗读要点: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态变化的语句(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恐慌、长叹一口气),读出不同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分组齐读)

  4、讨论:崔杼都已经杀了太史伯了,为什么仲、叔和季还要誓死按照事实写历史呢?(有学生可能会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许可以换一个竹简欺骗崔杼。老师这时候必须给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太史就是真实的记录历史的人,必须说真话、写真事,还历史以真实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领悟“秉笔直书”的深刻含义。)

  四、指导复述,交流收获。

  1、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回顾课文,积累语言。(有重点的摘抄词语,比如“不屈服”、“本分”,这样的词能够帮助理解几位太史秉笔直书的高尚品格。)

  3、交流学文后的收获,联系现实思考太史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4、结合课文,谈谈对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理解。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练习说话有条理,把错乱的句子按顺序排好,同时注意在生活中表达有顺序能力目标: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会查资料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指导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使用语言;

  指导学生从习作中找错别字,养成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练习说话有条理,把错乱的句子按顺序派好,同时注意在生活中表达有顺序

  2、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会查字典的方法,指导学生从习作中找错别字,养成认真的习惯研究性学习设计:收集有关话语的谚语,积累知识,丰富学生语言词汇。

  教具准备: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1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燕子语文的教案07-05

语文拼音教案01-14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6-19

语文影子教案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