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的教案(通用1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2.使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教学重点:这篇课文学生比较熟悉,讲时主要引导学生学习
1 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2 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学生体会并学习如何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夸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要点:着重分析皇帝的性格特点)
一 由开始教学借助联想和想象的作品的教学单元,引出《皇帝的新装》。
二 简介作者安徒生
——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三 简介童话特点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四 正字音
滑稽jī 陛下bì 头衔xián 骇人听闻hài 钦差qīn 更衣gēng (改换)
随声附和hè(“跟着唱”、“跟着说”)和好hé 自称chēng(“说”)相称chēn(“适合”、“配得上)
圈定quān,(“画圆形”讲)猪圈juàn,(养猪的栅栏)
五分析
(一)分角色朗读(或听朗读录音)。
根据“思考和练习三”的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时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二)分析段落,概述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皇帝喜欢穿新衣服,(故事发生的缘由)。
第二部分(2至4段)两个骗子向皇帝行骗(故事的发生)。
第三部分,(5至22段)大臣和皇帝受骗、骗人(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23段至末尾)皇帝裸体参加游行大典(故事在高潮中结束)。
(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笑新装)
(三)口头复述故事。
——要求:
(1)叙述有条理,情节完整;
(2)不遗漏人物重要的对话和心理独白;
(3)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四)这篇课文的情节围绕一个“骗”字展开,请同学们说说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皇帝受骗→→骗子行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五)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的语句“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六)分析皇帝是个怎么样的人?
1第一部分写出皇帝的什么情况?表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用夸张手法表明了他的心思兴趣都在穿漂亮衣服上,爱慕虚荣,奢靡无度,昏庸懒惰,荒废朝政,这就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缘由,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留下了有力的伏笔。他还喜欢“显耀一下他的新装”,这又为后文写他穿着那套“新装”——裸体游行预作了伏笔。
2皇帝为什么会相信骗子的话?
——第二部分:骗子先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抓住了皇帝爱好新衣的特点,针对这个特点行骗,投其所好;又说用这种布缝出来的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抓住了皇帝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击中要害因而能够诱使皇帝上当。揭露了皇帝的愚蠢、懒惰、虚荣心十足。
3 皇帝为什么要派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去了解骗子织布的情况?
——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织造的情况,但一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新衣时,心里未免害怕,所以决定先派最有理智、最称职的老大臣去看,接着又派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他想,这样比较稳妥。表现出他很心虚,害怕自己看不见这布。这是由于“愚蠢”和“不称职”而产生的心虚。
4皇帝在看骗子织布时心里想的是什么?
——皇帝听见两位官员这样说,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看见。“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一想到这一点,他十分恐慌,不知所措,只得说道:“哎呀,真是美极了!”“我十二分的满意!”并且装模作样地“仔细地看着织布机”,表明他在观赏布料。这位皇帝为了保住尊严,维持专制统治,也只能这样自欺欺人,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头衔,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进一步揭露了皇帝的崇尚虚荣、愚蠢无知,口是心非;
5分析皇帝在换上新装时的动作细节的描写
——皇帝在换上“新衣”以后,“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赤身裸体作出这又“转”又“扭”的丑态,意在表明他在端详那“新衣”是否合身、好看,确实看到了、穿上了“新衣”。表现了皇帝的自欺欺人,装模作样的丑态。
6裸体游行的皇帝听到老百姓真话以后的反应如何?皇帝为什么在被揭穿他并没有穿衣服的时候,有点儿“发抖”,但他却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态?
——皇帝听到老百姓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以后,既“有点儿发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意识到受了骗,为在老百姓面前裸体游行、大出其丑而“有点儿发抖”;却又心中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只好故作姿态掩饰自己内心恐慌。在已经识破骗局的老百姓面前,装作确实穿着美丽的新衣,硬把裸体游行的丑剧表演下去来保住皇帝的尊严,维持住专制统治。这篇童话也就在皇帝裸体游行的丑剧高潮中结束。表现了他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
7小结皇帝的性格特点
——爱慕虚荣,荒淫奢侈,昏庸无能,愚蠢可笑,口是心非,自欺欺人。
六作业
第二课时
要点:分析其他人物性格特点。
一复习:分别列举皇帝的可笑举止。
二分析大臣们的言行,大臣们要不要在这场闹剧中负责任呢?他们是些怎么样的人?
1先去看布料的两位大臣,课文怎样描写老大臣看衣料?这样描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课文写出老大臣看到骗子,“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惊骇万分”;他虽然不承认自己“愚蠢”、“不称职”,但没敢说出“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这时,骗子请他走近一点,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
彩是不是很漂亮。”这是先发制人:花纹这么美丽,色彩这么漂亮,如果竟然看不见,那你真是愚蠢透顶,一点儿都不称职。这一棒打出了老大臣的保官心理和严重顾虑。他经过考虑,决定“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骗子却又问他:“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这又是趁势一击,逼着老大臣表示意见。这一击逼得老大臣投降了。因为怕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了保住官位,他随骗子之声附和地说布料“美妙极了”,“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并且注意地听着骗子对布料的色彩和花纹的描述,“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他已经甘愿受骗,并且帮助骗子去骗皇帝。骗子行骗也就进一步得逞。这位老大臣哪有一点儿诚实、理智、称职的味道?
3课文描写另一位官员着布料,和描写老大臣着布料有什么异同?
——另一位官员在老大臣看过并对皇帝赞美了布料以后,又被皇帝派去看布料。他的资格又比老大臣浅。所以他在听着骗子描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布料上“美丽的花纹”的时候,虽然觉得自己“并不愚蠢”,也产生了“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的想法,这是与前面写的老大臣的不同之处。这表明老大臣已经帮助了骗子行骗,他也只想保住官位,决心“不能让人看出”自己没有看见布料。这是与前面写的老大臣的相同之处。骗子行骗又进一步得逞。课文写另一位官员看布料,写得远比老大臣看布料简单,又写出了两人不同的心理活动,这就避免了描写同一事物的雷同。
4皇帝去看布料时两位大臣的反应是怎么样的?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为什么不敢说出事实真相,要瞒和骗?
——这一回用不着骗子谎言赞美布料,两位看过布料的“诚实”的官员就自动代劳了。这两位根本没有看见过布料的官员,“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就抢先对皇帝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以表示自己看见了布料,替骗子效了劳。两个大臣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都不敢讲真话。可见,所谓称职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其实是最不称职和最不诚实的人。这是很有讽刺意味的。他们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跟随皇帝去看布料的全体随员呢?
——全体随员虽然连一点布丝都没有看见,也都随声附和:“哎呀,真是美极了!”表明他们都看见布料了,并且建议皇帝穿着这美丽的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所有随员都力图保位,在空织布机前做着受骗、骗人的表演。
4还有哪些地方写出这帮大臣们的虚伪丑态?
——在皇帝穿新装时阿谀逢迎并装模作样地帮忙,展新装时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5小结大臣们的性格特点
——虚伪透顶,愚蠢可笑,阿谀逢迎。
三分析百姓:
1皇帝在大群官员的陪同下,穿着“新衣”——赤裸全身游行起来了,老百姓的反应如何?
——老百姓起先都说:“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好像他们都看见了皇帝穿着的“新衣”,说了假话。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说的是实话。老百姓私自低声地把这孩子的话传播开来,最后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也都说了实话。
2为什么老百姓刚开始不敢说真话后来又敢说老实话?
——官员有顾虑,怕显出不称职、太愚蠢,故而先说了假话;在封建专制下,老百姓怕触犯皇帝,又怕受人讥笑,因而不敢讲真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们那样严重,比大臣们要少点私心,。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因而最终能把真话传播开来。表现了老百姓的胆小怕事。
3哪些地方写出百姓的胆小怕事?
——从“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表明百姓的胆小怕事。
四分析小孩子为什么敢说真话?
——因为小孩子天真无邪,没有顾虑,无私无畏,所以敢于说真话。小孩的真话,像一把匕首,戳穿了骗子、老大臣、官吏和皇帝自欺欺人的鬼把戏,这真话,就是真理,就是力量。
五分析骗子为什么能得逞?
——狡猾阴险,抓住了人们的心理,用“箝口术”——谎称这种布缝出来的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把所有的人的口都封住了。
六本文意图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社会意义,理解童话的艺术特点。
——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热衷权力和无知、虚伪、愚蠢的本质,同时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七本文想象丰富而且奇特,夸张大胆而且合理。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为什么却又能够令人信服?
——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提炼概括、集中创造出来的。历史上穷奢极欲、昏庸暴虐、不理朝政的皇帝,做出逾乎常理、骇人听闻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高官巨宦一味阿谀逢迎皇帝,只求保住官位,更是非常普通的现象。童话家安徒生在这样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想象,展开大胆夸张,叙述出这样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这样的人物形象,皇帝有贪婪、自私、虚荣、愚蠢的本性;官员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个个不愿说实话,都爱说假话,献媚取宠;骗子的骗局设计得天衣无缝,无懈可击。正因为这样,骗子手段高明,善于设骗;皇帝贪婪虚荣,甘心受骗;官员阿谀奉承,乐于互骗,形成了这篇童话巧妙的布局。既有现实生活的充分依据,又表达了对这样的皇帝和大臣的强烈憎恶之情。文中描写皇帝、大臣甘愿受骗、并且骗人,直到皇帝在游行中听到老百姓都道出了他在裸体游行的真相以后,还硬撑着把那丑剧扮演下去,都是人物特点的逻辑发展。因而能够让读者信服,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影响
八情节特点。
——童话是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来反映生活。夸张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两个骗子在织布机上空忙,描述并不存在的布的美丽花纹,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大臣们手里托着并不存在的后裙,这些情节当然是夸张的,但又使人感到真实可信。据安徒生自己说,这个童话的题材来自西班牙作家所提供的民间故事,经改写后,更符合丹麦的生活实际。骗子怎样诓人,皇帝怎样上当,群臣又怎样瞒骗,写得合情合理。“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的。”我们在这篇童话里看到的皇帝、官吏,不正是当年丹麦封建统治者的真实写照么?安徒生把自己不敢明白说出的一切,隐藏在夸张、诙谐的故事里,引起读者深思。夸张中包含着合理性,是《皇帝的新装》的情节特点,也是安徒生童话的情节特点。
九语言特色。
——通过分角色朗读,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安徒生童话的语言通俗、流畅,保持着口语化的特色。故事叙述就像技家常一样:“许多年前,有一位皇帝……”“有一天,他居住的那个大城市里,来了两个骗子……”安徒生重视提炼语言,所以他写的童话,语言既简洁又生动形象。例如描写皇帝在镜子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大家赞美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资重的衣服!”把皇帝和周围的人的神态夸张地描写得活灵活现,十分生动。
十本文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从中可以看出童话这种文学样式具有什么艺术特点?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丰富想象、大胆夸张。这也正是童话这种文学样式的艺术特点。童话,正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驰骋想象,大胆夸张,来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非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更有代表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产生独特的艺术扭力。童话不但可以想象、夸张地叙写人间的故事,刻画人物的形象,还可以拟人化地描写动植物或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它们以人的生活经验和性格特点,通过描写他们的思想行为,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这种童话,就更充满丰富想象和大胆夸张了。
十一想象训练:
1想象皇帝如何爱新装?给文章加个开头。
2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一下皇帝穿着新衣游行时装模作样的丑态。3想象皇帝在游行结束后会怎么样?给文章加个结局。
——也可布置成预习作业,指导学生猜读每一个新的情节开头,不要急于往下读,合起书自己先来想象想象:读到“为了要穿得漂亮”,你想象一下,这个皇帝图漂亮图到什么地步。
读到“来了两个骗子”,你想象一下,这两个骗子会怎样行骗。
读到“都看不见衣服”,你想象一下,这个皇帝会怎样想,怎么办。
读到“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你想象一下,这个老大臣看到骗局会怎样表现。
读到“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工作进行的情况”,你想象一下,这个官员看到骗局又会怎样表现。
读到“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你想象一下,这个皇帝看到骗局又会怎样表现。
读到“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你想象一下,宫内宫外看着光身子的皇帝将会怎么样,结局怎么样。
想一想,读一读,体会体会安徒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多么精妙,自己哪些想象也很好。检查预习时,可以让学生介绍些自己所想象的情节。
十二板书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故事情节: 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笑新装
(缘由) (发生) (发展) (高潮、结局)
(皇帝受骗→→骗子行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大臣(虚伪自私,阿谀逢迎)
↓↓助骗
骗子行骗(阴险狡猾 ↓↓
投其所好 皇帝受骗→→→→ 骗←←←←百姓传骗(胆小怕事)
击中要害) (虚荣昏庸愚蠢) ↑↑
↑↑揭骗
小孩
(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主题: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热衷权力和无知愚蠢、虚伪自私的本质。
写作特点:想象丰富大胆夸张 曲折反映现实生活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的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基本字词、文学常识
2、理清故事情节,学会讲述童话故事
3、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总结童话的写作特点
3、分析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手法
2、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3、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二、接触新课,走近作者
1、写出你知道的童话故事,说说看童话有什么特点?
2、写出你知道的本文作者的相关情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复述课文故事
1、本文讲述一个什么故事?把本故事压缩在150字以内
3、故事中写了哪些人物?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四、研究课文,理解内容
1、刚才我们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点,那么试试可不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所有人物的性格特点
2、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骗子行骗为什么一路绿灯?
五、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情节发展,骗子在安徒生的笔下他们最终没有落入法网,实在耐人寻味。运用你的想象力续写文章《大典之后》。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的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童话运用想象的艺术特点以及运用夸张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
2.正确认识童话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揣摩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品析人物形象。
2.通过梳理写作思路和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从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多元解读童话主题,依据主题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策略
学生对于安徒生的这篇童话早有了解,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但往往流于情节与人物的浅层理解。因此,本课主要采用复述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同时通过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加深对童话主旨的理解。
1.童话篇幅颇长,不宜在课堂通篇朗读,通过复述梳理脉络,抓住叙事要素即可。
2.学生对于童话有个性化理解,分组讨论可开阔学生思路,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全班的讨论交流,有助于学生对童话的深入理解。
3.童话的主要写作手法是想象,最后的拓展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六两个单元引导我们走入大千世界,探索万事万物的奥秘和见识各色各样的人物。我们已经在第五单元中见证了伟大的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巨大影响力。在第六单元中,我们将走入想象的世界,看看在想象中折射出来的各种社会现象。我们首先走入的就是想象最为丰富的童话世界。而提到童话,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位大师,那就是──安徒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
(二)作者简介
师:同学们对安徒生和他的创作有哪些了解,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1835年开始写童话,一生共创作160多篇杰出的童话作品。代表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
在《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夜莺》《皇帝的新装》《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主题以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与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为主。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设计意图】扩大知识面,为理解童话主旨做铺垫。
(三)研读文本
1.整体感知。
师:(1)下面是关于这篇童话的结构图,请大家根据结构图复述童话的情节。
(2)童话刻画了哪些人物?这些人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3)你能否用一个准确的动词将人物和“新装”表现出来?
(明确文章的线索和结构)
【设计意图】抓住童话的主要人物,理清情节发展过程。
2.选读重点情节,读准字音。
炫耀(xuàn) 愚蠢(yú) 妥当(tu?) 钦差(qīn) 滑稽 (jī) 陛下(bì)
赐给(cì ) 爵士(jué) 头衔(xián) 勋章(xūn ) 称职(chèn) 呈报(chéng)
御聘 (yù pìn) 骇人听闻(hài)随声附和(hè)
【设计意图】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的读音。
(三)合作探究
1.文章的引子和开端部分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皇帝?是怎样表现皇帝的这些特点的?
2.文章的高潮和结局部分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皇帝?是怎样表现皇帝的这些特点的?
3.骗子有怎样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4.分别分析大臣官员和孩子的性格特点。
5.文中刻画了哪两个群体形象?他们说谎的原因和皇帝大臣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群体形象的刻画有什么意义?
6.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这篇童话的情节?从行骗者和被骗者的角度分别分析谎言不被揭穿的原因,从中分析这篇童话的意义。
师点拨: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骗局,而这个骗局是有两个骗子导演的,这个故事从骗子行骗开始,到小孩揭穿骗局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的。那么这个故事中的各色人物就围绕着一个“骗”字显出了他们的真面目。
他们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呢?就是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狡猾的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投其所好,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
那么该如何来评价文中的骗子呢?两个骗子其实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一方面照出了文臣百官的丑恶灵魂,也可以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病态。
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全身在大街上,构成了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热衷权力和无知、虚伪、愚蠢的本质,同时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设计意图】深入探究童话的主旨。
(四)语言品析
1.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花掉。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提示:抓住皇帝爱穿新衣服的特点,紧扣皇帝的身份,从修辞手法作用的角度分析。)
2.“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提示:结合说话人的身份,从语气语调的角度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童话的语言特点及写作手法。
(五)拓展思维训练
就下面设定的情景,展开大胆想象,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象力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1.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想象一下,皇帝的反应如何?
2.大臣走后,想象一下两个骗子会说什么?
3.皇帝看到新装后,想象皇帝回到宫里想什么做什么?
4.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
【设计意图】把握童话主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六)布置作业
愚蠢的皇帝在赤全身后,回到宫里他会怎么做?是怒不可遏地将小孩子抓起来,给予严厉惩罚,还是悔过自新,做一个一心为民称职的好皇帝呢?请你发挥合理想象,为文章续写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不少于300字。
【设计意图】将本文所学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实现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的教案 篇4
任务分析
学习这篇童话,最终应让学生明白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告诉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了解丰富的想像和极度的夸张所刻画出的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学本文应理清文章的线索,抓住荒诞可笑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
1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线索。
2能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
3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4能大胆地发挥想像,续写童话。
教学重难点
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评价性格;发挥想像和夸张续写童话。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三位一体”互生共长的。而学生又是阅读对话活动关注的中心,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自主地与文本(作者)对话,去自行发现、自行构建文本的意义,这样他们才能学会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根据《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要充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起桥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
课前学习
搜集安徒生的资料及本文写作背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分析人物,评价性格。
教学流程
导入
从审美的角度,让学生谈谈对“美”的认识来导入。(板书课题)
请你当小老师
请你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
组织学生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来介绍安徒生及其创作背景。老师对学生介绍加以评价、补充。
明确: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4岁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去谋生,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获得学习的机会。17岁开始发表作品。安徒生的创作十分丰富,其中最出色的是童话。他一生共创作了168篇优美的童话,代表作有《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写作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丹麦已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教师补充:安徒生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作品主题多为描绘穷苦人的悲惨生活,热情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鞭挞统治者的残暴、贪婪。
整体感知
整个故事围绕皇帝的新装展开,如果课文第一段用小标题“皇帝爱新装”概括,请你快速浏览全文,也用类似的小标题给课文故事拟个提纲。
组织学生先自读、思考、归纳、概括,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再全班交流。
明确: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假新装。
教师过渡语:围绕“新装”这个中心,作者创设了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孩子揭骗这样一个社会怪圈。
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问题,经过讨论、整合、提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也提供问题,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
1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皇帝、大臣及老百姓一开始为什么都不敢说真话?作者为什么最后由一个小孩子说出了真话?
2对于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人认为是在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虚伪、愚蠢;有人认为是揭示人性的弱点,教育人们不要自欺欺人。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3对于文中的人物,如皇帝、大臣、骗子、百姓等我们大致有了一些共同的认识,你能“另辟蹊径”对他们做一番别样的评价吗?
明确:
1皇帝害怕别人说他是愚蠢的,不称职的,自然而然地说了假话。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是愚蠢的、不称职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老百姓们出于自身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的影响也不敢说真话。因为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还未被当时不良的世风所影响。这句话既天真又大胆,既率直又肯定,符合孩子的身份。让孩子发出“天真的声音”,也是安徒生用童语写童话的具体表现。同时,这“真”“美”的举动也和充斥前文的“假”“丑”的行为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也寄寓了作者对未来美好的希望。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作品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由此可知,本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从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做一个诚实勇敢的人。
3(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皇帝:爱慕虚荣、荒淫奢侈、昏庸无能、愚蠢可笑、虚伪狡猾、口是心非、自欺欺人。
(具体表现:⑴爱慕虚荣、荒淫奢侈、昏庸无能:从故事开头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写出皇帝爱穿着的癖好。⑵愚蠢可笑:从被两个骗子用极其简单的伎俩,上当受骗可以看出。⑶口是心非、自欺欺人:皇帝明明没有看到衣料,却极力称赞骗子织的衣料,并赐予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授予他们勋章。穿新装的时候,明明什么也没穿,还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⑷虚伪昏庸:在参加游行大典时,他听到老百姓说了真话,十分恐慌。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饰自己。)
大臣:虚伪愚蠢、阿谀奉承、自欺欺人、迎合讨好(怕丢官)、缺乏自信。他们明明看不见衣料,却极力称赞布料的美,并抢着向皇帝介绍衣料如何美,称赞皇帝的新装多么合身,多么好看,多么贵重。
别样的评价:
⑴皇帝被当众揭穿真相但未杀害小孩、百姓,还是有些仁慈。
⑵大臣们也是迫于形势,无可奈何。
⑶骗子不值得肯定,他们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骗子精明,敢于愚弄最高统治者,以毒攻毒。
⑷百姓尽管是无辜的,但他们有着致命的人性弱点,不敢做“出头鸟”。
联系生活
运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有没有骗人和受骗的经历,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组织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过渡语:不能缺乏自信、轻信别人、爱慕虚荣,否则就会被当作弱点被他人利用。我们既然尝过被骗的滋味,觉得骗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所以我们自己也不能做这种事,否则我们互相欺骗,那设想一下,我们就生活在欺骗中,谎言从头顶过,从眼前过,从耳际过,在每个角落都飘来飘去,那这个世界还会有光明和温暖吗?还会有爱和团结的力量吗?
迁移拓展
可是偏偏皇帝就生活在谎言的世界中,由于愚蠢、不自信才会在游行时出丑。所以,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放飞想像: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他会怎样演变呢?而那两个骗子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呢?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像,为本文续写结局。
组织学生写作,再全班交流。
课后学习
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如《海的女儿》、《丑小鸭》、《豌豆上的公主》等,并讲给附近的小朋友听。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深入研讨课文,体会角色的社会意义。
2、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研讨课文,体会角色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小组成员相互传看,每组推举1—2篇有创新的优秀习作在班上交流,学生评议。
二、指导学习研讨
1、教师范读全文。
2、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2)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其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3)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4)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身处当时的情境,会怎样做呢?
(5)对于这篇童话的主题,你怎么认识?如果说它仅仅是揭露了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你如何看?
3、分角色朗读
★听朗读录音,揣摩人物心理,把握角色形象。
角色形象及语气特征提示:
(1)旁白: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
(2)皇帝:语调傲慢、神情自负。
(3)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4)老大臣: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5)诚实的官员:故作姿态,语调低沉。
(6)骑士们:随声附和。
(7)典礼官:讨好皇帝,语调温柔。
(8)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明白。
(9)小孩子,天真单纯,高声叫了出来。
(10)小孩的父亲: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
另:人物心理活动由角色朗读,声音可适当放低,似乎是自言自语。
★选定、分配角色,进行朗读表演。学生简短评议。
★、讨论:听读之后,你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有什么联想呢?
4、课堂小结
一篇《皇帝的新装》,一场欺骗的闹剧,在嘲讽、讥笑过后,总觉诙谐中寄寓着严肃的主题,催促我们去思考人性中那份脆弱的、易受社会浸染的纯美,如诚信、无私,该怎样去呵护、去坚持,让心灵家园永远烂漫、秀美。愿这不会只是善良的翘盼。
三、巩固延伸
比较《皇帝的新装》与西班牙民间故事《卢卡诺伯爵赤身裸体的国王》,体味安徒生创作上的匠心独运。
多媒体显示:
故事梗概:
从前有三个流氓来见一位国王,说他们是织布的能工巧匠。他们特别会织一种料子,这种料子人人都能看得见,只要他有一个世人公认的父亲,他又真是这个父亲的儿子。但谁要不是他想像中的父亲的儿子,那他就看不见。这使国王大为喜欢,因为他以为借着这种纺织品的帮助,可以知道自己的王国里,哪些人是法定父亲的儿子,哪些人不是。这样,他便能调整王国中的许多事情。因为在摩尔如果他们不是父亲真正的儿子,便不能继承他们父亲的遗产。于是他下令召那三人进宫来工作。三人告诉国王,确保不搞欺骗,可以把他们锁在皇宫里,直到织完那段料子。这使国王非常高兴。国王由于对新布的“图案”和“色彩”什么也看不出,被一种死亡般的恐怖震惊了,因为他相信他不可能是他认作父亲的那位国王的儿子。他穿上了那看不见的衣服,骑着马在城中巡游,亏他运气好,那时正是夏天。
最后是一位照管御骑而自身又不担心损失什么的黑人走到国王跟前,说出了真话。
明确:《皇帝的新装》同原型相比,有三处重要的更动:一是在塑造人物方面。原作中的皇帝只是在故事情节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缺乏典型性,而安徒生童话中的皇帝则是一个典型形象。二是原作中说凡是私生子看不见衣服,安徒生把它改为“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笨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三是原作中由一个没有财产继承权的黑人来点破真相,安徒生则通过一个孩子之口来戳穿骗局。后面的两处改动,加强了童话细节描写的典型性。总的说来,《皇帝的新装》中的这些改动,使人物塑造和细节描写更加典型化,这样就增强了作品的教育性和艺术魅力。正因为如此,所以直到现在,人们批判那些自欺欺人的行为,往往还要引用那个没穿衣服、还自以为穿得漂亮的皇帝的愚笨相来做比喻。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改编剧本。依照故事发生较为集中的皇宫、织房和由更衣室到游行广场三个场景编排幕次。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的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① 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② 理清故事情节。
③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⑤ 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① 联想和想像。
② 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
③ 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
老师: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小学时,我们学过他的哪篇童话?(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的地学习,去分析。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猜想。到了一个新情节的开头,不要急于往下读,可以先把书合上,自己先试着想像,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别。(肯定会有不同的想像,可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的想像内容,老师可及时给予鼓励。)
② 播放本课录音。教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与其他学习伙伴解决。
③ 指导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以便帮助理解文章线索,进行深入思考。
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爱??织??看??穿??揭??议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
3、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4、布置作业:
① 写生字,理解词义。
②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对骗子的认识,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二、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探究性阅读
① 品味文章重点词语或语段。
a.指导学生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或语段,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对具体问题可能有争议,如找的重点语段不同、旁批的不够精确等等,教师注意引导,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② 理解文章主题。
(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语言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③ 多侧面地评价骗子。
本文除了那个愚蠢的皇帝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骗子。他们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3、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
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可多角度多侧面地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梳理,得出结论:
a.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b.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c.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人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d.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
e.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
④ 结合自身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a.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况?请你就童话中小孩敢于说真话谈谈作品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4、全班讨论,教师梳理,明确:
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是愚蠢的、不称职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
现实生活中有类似情况。(可让学生设想一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有学生可能会说到在老师面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检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学生的认可与信任。)
b.拓展性阅读训练(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小组讨论)。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5、[教师小结]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6、布置作业
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像,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要求:a.大胆想像,勇于创新。 b.书写规范、工整。 c.字数300字左右。
7、信息反馈: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的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思路
2.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对文学的“真实性”有感性认识。
3.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教学重点、难点〗
关于“真实”的理解及对于童话寓意的理解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虽是首次见面,但我想大家肯定都是文学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如果一次机遇,使你成为一国之君,那么,你会怎样实现你的雄才大略?……不过在很多年以前,有一个皇帝却不如此。大家一定想了解吧?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笔下的皇帝。
板书:《皇帝的新装》
二 学习课文
本文是一篇童话,它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学生浏览课文,看一看,作家是如何安排故事情节来展示它们的丑行。
※在括号内分别补充一个字,使故事情节合理完整。
新装— 新装— 新装— 新装
(四)整个故事情节中,以骗开始,以骗结束,在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哪些人不敢说真话? 讨论;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讨论,然后回答)
※贯穿故事始终的主线: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细读他们的语言和心理,思考讨论: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皇帝: 维护他独断专行的`统治
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们: 保住他们的地位、职务
老百姓: 怕别人说自己太愚蠢,怕招来杀身之祸
(六)故事最后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孩来揭开黄的新装的奥秘,来戳穿游行大典的骗局?(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回答)
教师提示:因为孩子总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既天真大胆,又率直肯定。
指导学生思考讨论
※本文分别讽刺鞭挞赞扬了谁的什么特点?(提示:可选用下列词语)
至高无上、 道貌岸然、 愚蠢、虚伪、自欺欺人、 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三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课堂讨论。课文中有些情节是荒唐可笑的,如结尾处,大臣手里托着并不存在的后裙,皇帝光着身子在大街上游行等。这些夸张想象,并非生活中有,但又能令人信服,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提示:它们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有生活的真实)
四 了解它的体裁——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五 作 文:
看完《皇帝的新装》这则故事,试想:皇帝对老百姓会怎样?对小孩子会怎样?对骗子会怎样?反过来,老百姓会怎样看待皇帝?大臣们会怎样看待皇帝?假设皇太子已经成年,他会怎么样?假设当时由人民起义军,情形又 会怎么样?
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海阔天空地漫谈,为《皇帝的新装》写一个续篇。
六作业
展开联想
讨 论 你读了这篇童话故事,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有什么联想? 提示:
1说假话的人大多有私心,头脑里有杂念。
2昏庸无能的人常会任用阿谀逢迎、说假话的人。
3骗子总是投其所好,满足被骗人的私欲和虚荣心。
4 要做一个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的人。
板书设计
爱 愚蠢 语言
做 虚伪 1皇帝 动作
16皇帝的新装 穿 自欺欺人 心理
安徒生 展
对比
诚实 小孩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的教案 篇8
创意说明:
这篇近似于小说的童话,语言浅显易懂,故事有趣耐读。但课文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讲读时要防止浮而不实,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仔细玩味。另外课文较长,因此,实现长文短教很重要。教者应避免烦琐的分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深入理解童话的深刻寓意和写作特点。
教学步骤:
一、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请同学讲《白雪公主》《灰姑娘》《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从中引出对童话体裁的认识。引导学生归纳这种体裁在写法上的特点。
丹麦有一著名的童话作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读过他的《丑小鸭》,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童话力作,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1鼻胪学介绍作者。介绍时以一个同学为主,其他同学补充。(旨在培养学生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2苯淌介绍写作背景
三、朗读复述,梳理情节
1笨焖倌读,浏览课文,准备复述课文。
2敝该看课件画面,复述内容,以一个同学为主,其他同学补充。(旨在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和表达的能力)
3币导提问,讨论归纳:课文以皇帝为中心人物,以“新装”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围绕“新装”写了哪些事件?并简要概括。
学生讨论后投影显示:
引子:皇帝爱穿新装(1)
开端:骗子喜做新装(2-4)
发展:君臣查看新装(5-12)
高潮:皇帝穿展新装(23-32)
结局:小孩揭穿新装(33-36)
四、深入钻研,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画出“皇帝想”和“皇帝说”的句子。思考:为什么皇帝想得多、说得少?从中可以看出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紧承上一问题继续提问:这样的皇帝现实生活中有吗?你怎样看待安徒生创造的这个艺术典型?(旨在让学生领会作品反映生活的多种形式,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索、辨析问题的能力。)
3.社会如此黑暗,世风极尽龌龊,但小孩的“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无疑是暗夜里的一道亮光。作品为什么安排让一个小孩戳穿骗局,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旨在让学生领会作品的童话色彩、现实意义,以及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五、学习想象和夸张
(一)投影出示问题,小组讨论活动
童话的特点就是通过想象和夸张来反映生活。想象和夸张是不可分割的,夸张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完成的。本篇童话的想象和夸张是如何体现的?结合下列提示,小组内试做具体的分析,要求小组内有详细的讨论记录,教师适时适量给予指导。(旨在密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1北硐衷谌宋镄愿竦目袒上。
2北硐衷谌宋锏脑庥錾稀
3北硐衷谙附诿栊瓷稀
(二)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这个童话故事很有趣,因为作者想象得很巧妙,请同学们依照下列提示也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本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奔偃缁实塾涡型瓯希在皇宫门口遇到两个骗子,他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2奔偃绻中有个敢于讲真话的“包公”“魏征”,向皇帝直言进谏,这又将是怎样的一番情形?
六、朗读感悟,加深理解
按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分成皇帝、骗子、老大臣等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深刻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
七、迁移拓宽,训练思维
由一个小孩道破了事情的真相,实在太妙了,以《深刻的含义,奇妙的构思》为题,写点评价性的文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的教案 篇9
自主操作型
创意说明:
安徒生的这篇童话文字较为浅显,故事很有吸引力,适于学生自学,教者应多给学生锻炼的平台,让学生走出教师的“扶持”自我发展,学习时以读为主,通过大量的朗读,理解童话的深刻寓意。“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人类腾飞的翅膀。”而想象与夸张又是童话的突出特点,在学习课文时,既要体会作者的丰富想象,又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把培养想象能力融于教学之中。
教学步骤:
一、默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投影显示:
1.骗子为什么敢骗皇帝?他们不怕臣民们揭穿骗局吗?2.皇帝很想看看衣料织得怎么样了,可是一想到骗子说的那句话,“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3.两个织工固然是骗子,皇帝、大臣、骑士们其实都是骗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只有小孩敢揭穿骗局,这说明了什么?
(本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现实意义和讽刺艺术)
三、角色朗读,深切感悟
1鄙杓平巧
不管是皇帝还是织工,不管是大臣还是官员,他们都在故事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演绎着自己的丑陋。请同学们为下列角色讨论设计朗读时的声音腔调。讨论后投影显示。
皇帝(自负、骄傲,盛气凌人)
骗子(甜言蜜语、油腔滑调)
老大臣(故作镇静,声音苍老嘶哑)
小孩子(无所顾忌,声音清脆响亮)
2蓖蒲巧
3苯巧朗读,填表评议,
(此题旨在学生把握人物身份性格,进一步理解内容和童话的讽刺意义。)
四、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叶圣陶先生1930年写过一篇续作,题目是《皇帝的新衣》,阅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贝宋闹械幕实塾搿痘实鄣男伦啊分械幕实巯啾龋性格上有了哪些不同之处?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造?
2币妒ヌ詹迳狭讼胂蟮某岚颍皇帝的形象不仅愚蠢、虚伪,而且暴戾、凶残,写得妙趣横生,同学们以“皇帝回宫后……”为开头写一篇续篇,极尽想象之奇妙。
五、完成读写,课下交流。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的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基本字词、文学常识
2、理清故事情节,学会讲述童话故事
3、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总结童话的写作特点
3、分析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手法
2、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3、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二、接触新课,走近作者
1、写出你知道的童话故事,说说看童话有什么特点?
2、写出你知道的本文作者的相关情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复述课文故事
1、本文讲述一个什么故事?把本故事压缩在150字以内
3、故事中写了哪些人物?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四、研究课文,理解内容
1、刚才我们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点,那么试试可不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所有人物的性格特点
2、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骗子行骗为什么一路绿灯?
五、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情节发展,骗子在安徒生的笔下他们最终没有落入法网,实在耐人寻味。运用你的想象力续写文章《游 行大典之后》。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的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①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
②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③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教学重点
领会作品内涵,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学习默读课文与朗读课文。
②学习生字。
③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在大街上游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这一故事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作者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二、整体感悟
①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在默读前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a.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回视、不指读。
b.速度要快,每分钟约500字。
c.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d.圈出不会认读的字。
②教师板书重点字,教学生认读。
炫耀妥当分外滑稽陛下御聘头衔爵士勋章
③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指导简单评析。
[要求]:分别担任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小孩子、其他人、旁白。
a.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准确表达语气。
b.听读的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出故事大致情节。
④请学生复述课文并作简单评析。
要求抓住重点情节、重点人物的重点语言复述,并注意模仿人物说话语气。
⑤理清故事情节。
在前两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划分故事情节、层次。
板书
皇帝爱新装成癖——骗子做新装——
大臣官员等人看新装——皇帝穿新装出丑
(以上两个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清故事,为下节课的讨论打下基础。)
三、小结
阅读童话类文学作品,可以像阅读本课一样,先从情节人手,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理清课文内容,明白层次、结构及详略,然后再做细致的揣摩、探究。
四、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语。
②熟悉课文情节并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以探究性讨论为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教学设计
一、合作探究
1、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并记录好讨论结果(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出示问题)
①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②故事中的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③你怎样理解故事的内涵?
④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与现实意义?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预期结果]
问题一、二:故事的主人公是皇帝,这是个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极端奢侈、不务正业的皇帝。
问题三: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批判了说假话的世风。
问题四:故事中由一个小孩戳穿了骗局,揭出了真相,意在教育我们要保持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二、拓展探究
1、出示问题(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问题一:皇帝无疑是愚蠢的,昏庸腐败的,那么骗子骗取皇帝的钱财并愚弄皇帝这一行为值不值得肯定呢?为什么?
预期:有人也许会说骗得好,这样的皇帝,不骗他骗谁。而且愚弄了皇帝,也给百姓们出了一口气。有人也许会说骗子是可耻的,因为他们的动机就是骗钱,并不像一些“侠客”一样劫富济贫,伸张正义。
问题二: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像那个小孩一样勇敢地站出来,第一个说真话么?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情况么?你是怎么做的?说给大家听听。
预期:可能有同学说自己会站出来说真话,可能有同学会说不敢。多数同学肯定都会遇到“说还是不说”的情况。至于如何做,可能有些同学不会讲真话。这一问题,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站出来说实话。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通过这个环节的讨论,达到深刻领悟文章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高贵品质的目的,同时,培养多角度思维方式,也是这一节课的重点环节,所以,教师的“导学”特别重要。在讨论中,一要“导”学生说真话,二要“导”学生结合课文情节,结合生活实际分析。
三、教师小结
一场闹剧,以骗开场,以骗收束,围绕“新装”,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荒诞、可笑,揭露他们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笑声过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严肃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不说假话,敢说实话,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纯净,这就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了。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选》中的《丑小鸭》、《海的女儿》、《豌豆上的公主》等
五、教后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的教案 篇12
学习目标:
1.把童话改编成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
2.通过对演员的评价,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3.发挥想像,续写童话。
课前学习:改编、排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本剧表演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表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组织、观看课本剧表演。
第二块:精读课文:揣摩人物性格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反思
1评价两组学生的表演,在评价中分析各人物的性格特征。组织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
a.剧本编写的评价;
b.人物表演的评价。
第三块:迁移拓展
步骤学生教师反思
1思考,想像,拟写。编故事比赛:可以续写结尾,可以补叙情节。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组的故事想像丰富,又合乎情理,具有童话的特点。
2全班交流,评价。组织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如《海的女儿》、《丑小鸭》、《豌豆上的公主》等,并能有自己的阅读心得。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的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捕捉生活中类似现象去感知理解文本的能力。
2.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
3.使学生在感染和熏陶中明辨是非,培养健康人格
【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应该保持良好的品格如诚信、无私,该怎样去呵护、去坚持,让心灵家园永远烂漫、秀美。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童话中的那个小孩子一样无私无畏,说真话、做好事、热爱美、创造美,以实际行动战胜假、恶、丑,让世界相信:明天会更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阅读、揣摩、品析的过程中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探究童话故事的主旨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
导入:一只小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突然飘来了一阵鱼饵的香气,鱼饵是那么的鲜艳,又是那么的诱人,面对鱼饵的诱惑,吃还是不吃,怎么办呢?面对诱惑,鱼儿迟疑了,我们的大人们面对诱惑是不是也会迟疑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丹麦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看一下皇帝在骗子为他准备的“诱饵”面前,是怎样做的呢?
【教学环节】
一、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骗子使用了什么“诱饵”来诱使皇帝的呢?(5分钟)(一块奇特的布料。)(板书诱饵)
①仅仅是一块奇特的布料竟然使得威严不可一世的皇帝上当受骗,布料有那么神奇吗?(老师有点不信。)
1.学生读课文,说布料的神奇。幻灯演示。板书新衣
②那究竟是一块怎样的布料呢?
正面说:不称职、愚蠢的人、不可救药的人看不见这衣服。
反面说:看不见这衣服的人都是不称职的、愚蠢的、不可救药的。
③布料的本质变成了一个检验人是否是否称职和愚蠢的工具,美丽与工具的统一为布料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诱饵的幽幽香气已经飘出来了。可是如果鱼儿置之不理,鱼儿也不会成为垂钓者的盘中餐。我们面前的这条大鱼是无动于衷呢,还是早已垂涎三尺了呢?
2.读课文,找出皇帝喜欢新衣的句子。
⑤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皇帝喜欢新衣?(第一段)
皇帝喜爱到什么程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不惜、既不、也不、也不、除非。每一天、每一点钟。从花钱上、心思上、和换衣的次数上都可以看出皇帝喜欢新衣喜欢到了极点,如痴如狂。再看见这样的诱饵,怎能不动心呢?
【教师小结】:骗子抓住皇帝的弱点,精心设置了诱饵,让愚蠢的皇帝甘心拿出金银财宝来换一条实际上不存在的新装并且参加游行大典,出尽洋相。
二、那么仅仅是皇帝一个人上当受骗吗?不是,还有谁,老大臣、城市的官员、骑士等,还有老百姓……——幻灯显示
⑥在这群被骗的人中,你对谁最感兴趣,找出你认为最能吸引你的情节,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他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的人。
生1:从中我看到了老大臣的愚蠢,自欺欺人,也替皇帝可怜,原来他认为最优秀的大臣这么虚伪。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但我要补充一点,有一处情节很可笑,那是老大臣听骗子描绘布料,他注意地听着,以便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
生3:老师,我觉得关于老大臣的情节都相当精彩,我想用朗读来表示对文章的喜欢。
生4:其实,我觉得皇帝最滑稽,他被骗子利用了也不知道,愚蠢至极,都说瞎子撞了墙也知道转回身,可皇帝却要一头硬撞进去,自己看不见布料,而且还有胆量穿上不存在的新衣去游行,当孩子说他没穿衣服,他还将游行进行到底,还摆出一副骄傲的样子,不仅让百姓看见他赤裸裸的身子,还让他们看见赤裸裸肮脏的灵魂。
生5:皇帝很狡猾,他怕自己看不见布料先派大臣去看,想看又不敢去,很胆小,不称职。
生6:那些随从大臣们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漫画,你瞧,他们将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在拾衣裙,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这些内臣矫饰的动作让我们看到的是愚蠢的一面,是长年生活在皇上身边猩猩作态的人群,是阿谀奉承的虚伪人!
【教师小结】:皇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也怕丢了王位。官员、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百姓构成了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三个阶层,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官员们受皇帝的领导,却压迫着百姓,那生活在社会这个金字塔底层的老百姓该不会上当的呀!在这场闹剧中既不象皇帝那样身居高位,又没有必要如大臣般讨好皇帝,况且又没亲见奇特的新装,怎么也陷进去了?(学生快速读课文,寻找关键句。)老百姓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也怕说真话有危险,但心里却明白。
在一件虚无的新衣面前,他们表现出来的都是“怕”怕失去王位、怕失去官职、怕别人说自己是愚蠢的。在他们这些怕的背后又是什么呢?——自私自利。也就是他们为什么“怕”呢?
⑦可为什么小孩子没有成为被骗一员,反而说出了实话?
小孩天真,纯真,无私心,勇敢,无所顾忌。
【教师小结】:诱饵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皇帝大臣们自私自利的本质下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也照见了天真的孩子内心无私无畏的纯真和勇敢。——板书
三、在这篇通话中,作者想要对我们说点什么呢?
生1:皇帝受骗,大臣受骗是怕被认为是愚蠢,不称职,上及皇帝下至内臣们说谎,作者想告诉我们当时的统治阶级是腐败的,虚伪的,自欺欺人的。
生2:皇帝不称职在前,大臣们都跟他一般,上梁不正下梁歪,作者想告诉我们作为上层统治者应该要关心百姓,做一个正直合格的统治者。
生3:本文最后让孩子来说真话,告诉我们做人应该要勇敢,无私,要有一颗诚实的心。
生4:所有的大人们都撒谎,只有孩子讲真话,作者想告诉我们大人应该都像小孩子一样要保持天真烂漫,无私无畏的童心。
生5说假话的人大多有私心杂念。
生6昏庸无能的人常会任用阿谀奉迎、说假话的人。
生7骗子骗人总是投其所好,满足被骗人的私欲和虚荣心。
【教师小结】:面对诱惑,自私自利的皇帝、大臣、百姓们为保住自己的王位、保住自己的官职,不被别人说是愚蠢的而放弃了诚实而变得虚伪、愚蠢、自欺欺人;面对诱惑,无私无畏的小孩却勇敢地说出了实话,在黑暗的夜空划出一道最美丽的亮光,照亮了整个黑夜。希望我们也能像文中的小孩子一样,面对诱惑勇敢、沉着、冷静,做一个最真、最善、最美的孩子。
思考:所有的欺骗都不好呢?患了癌症的病人,医生要对她说:没有患病或者换上的不是癌症。有些欺骗是善意的,他们的目的在于关心爱护被欺骗的人,是头脑不至于太过于悲伤、难过,以至于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在善良与爱的根上,生长的一定是美丽的花朵。
【作业布置】
在你的成长历程中,是否有过像鱼儿一样面对诱惑的时候,是被欺骗过,还是远离了鱼饵?那时你的心里一定很复杂,那就以《面对诱惑》为题,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诱饵
皇帝、大臣、官员、百姓自私自利
小孩子无私无畏
新衣
奖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的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涵的思想内容。
2、做阅读提要,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写作思路。
3、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4、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做一个纯正无邪的人,提升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任务形象,探究童话深刻的寓意。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意的童话装点着我们幸福的记忆,在我们记忆的长河中,我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请2—3位同学站起来回答)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一起分享《皇帝的新装》给我们带来的艺术感受。
二、展示教学目标
三、作者简介:
(一)安徒生,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独自来到首都哥本哈根。著名的童话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1875年8月4日,安徒生病逝于麦尔乔家中,享年60岁。
(二)介绍“童话”
体裁介绍: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的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童话中的形象是从生活中来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童话的形象是象征性的形象,并且具有极大的夸张性。
——贺宜
最奇妙的童话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否则我的美丽的接骨树丛就不会从茶壶里冒出来了。
——安徒生
(老师特别强调:想象、幻想、夸张是童话故事的最明显的特点)
四、熟悉字词:
五、整体感知课文
(一)边看课文边听录音,注意课文中的新字、词,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
明确:新装
2、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一个的皇帝
(提示:愚蠢、爱美、虚伪、不可救药、昏庸、无能、无知、不称职)
3、梳理文章脉络
引子:皇帝爱新装
开端:骗子织新装
发展:君臣看新装
高潮:皇帝穿新装
结局:小孩揭新装
(二)整体感知:
1、本文课文的题目是《皇帝的新装》。从题目看,你认为中心词是什么?(新装)
2、皇帝的“新装”有什么特异的功能?(主线)
(任何愚蠢的或不称职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并告诉学生,本文的材料安排,情节的展开,人物的刻画都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的。
围绕这条主线作者描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对新装的态度如何?
第一问,可让学生抢答。第二问,第三问要求学生在速读文章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依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用简炼的语言勾勒故事梗概,学生概括,教师归纳:课文是按照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小孩揭新装的思路安排情节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的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童话的有关知识。
2.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体会文中角色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丑恶行为的意识和勇气。
教学重点:
熟悉情节,把握形象,体会角色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童话这一文学体裁。
导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一个人,却求美不成反当众出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将讲讲这个故事。
二.简介作家作品:
这是一篇著名的童话,它的作者很了不起,是安徒生。周扬说:
“丹麦出了一个安徒生,赢得了世界的、不只限于少年儿童的广大读者。”下面哪位忠实的读者想大家推荐一下他的主要作品?(学过的有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另外还有可爱的《丑小鸭》、美丽的《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等等。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三.学习新课:
1.(请再读一遍题目)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谁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新装、皇帝)如何展开的?速读课文,看谁能填对老师出的题目。每空只能用一个字。
情节线索:(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说出起止。
2.请一位同学照此顺序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情节完整,语言连贯,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说得简要明白。
3.你认为哪个情节最精彩?(或你最喜欢哪个内容?)(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哪句话最生动?(举例说明并说说)为什么?(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描写鲜明生动、逼真传神,活灵活现,符合人物性格特点。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几个精彩的片段。
看新装(分角色朗读)
穿、展新装(课本剧表演)略
4.思考讨论:
1找出在故事情节中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想想起什么作用?(推动作用)人们都怕这一点,才让骗局步步得通。(它的作用从下面的问题中也可看出来)
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老大臣、“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甚至皇帝本人都不敢说真话,老百姓一开始也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略)这些是什么描写?(心理描写,它说明了人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想一想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原因:皇帝:为保住皇位;大臣:为保住官位,也怕杀头;老百姓:怕杀头。)小结:或为保住皇位或官位,或怕招来杀身之祸。既然这样,大家就只好上当受骗了。
3全文的情节其实就围绕一个“骗”字展开,我们来看看各色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表现出什么什么性格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明确:
起先是骗子设骗局,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来欺骗皇帝和大臣们,然后大臣们同骗子一起来欺骗皇帝,最后皇帝、大臣们一起参与到欺骗的行列中欺骗老百姓,以骗开始,以骗结束,一群骗子!老百姓起初也不敢说真话,最后是——
谁说的?为什么要由一个小孩的口来说出?(所根据的西班牙民间故事中是由一个黑人说出来的,安徒生作了改动)
(因为他天真纯洁,无私无畏,不懂世故,无所顾忌,他说的话更能揭穿骗局,暴露统治者的丑恶本质。)与他相比,你对其他人的印象如何?安徒生就是这样用童心写童话,用你们的语言写属于你们的故事,把严肃的道理放在诙谐的故事中,不愧为世界屈指可数的著名童话作家。
4说了这么多,谁能说说什么叫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往往采用拟人手法,将世界上的事物人格化。)出示投影。
5童话最突出的两种表现手法是什么?(想象和夸张)本文就是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著称。两者关系如何?(夸张是通过想象来完成的。)本文的想象非常奇特。比如写骗子设的骗局。写他们的骗局毒辣得很,谁要说一句真话,说看不见衣服,就借专制皇权说你“不称职或愚蠢得不可就药”于是上上下下的人就异口同声、自欺欺人的造假,甚至不惜当众出丑。这是多么绝妙的讽刺啊!
有同学可能回说:这些情节太夸张了。哪些情节比较夸张?举例说明。(结合课后练习二)(可顺势讲一下“爱新装”的作用——引子昏庸无能、奢侈虚荣,这样的皇帝为骗子所捉弄也就很自然了,从而引出下文。)
质疑:你相信这些人和事吗?(可争论)我信。为什么令人信服呢?安徒生说:“最奇妙的童话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否则我的美丽的接骨树丛就不会从茶壶里冒出来了。”他的这篇童话是有其真实基础的,它写于1837年。(当时的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饥寒交迫;而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事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的一则民间故事改编《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的讽刺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的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其他时代有这种人和事吗?现在呢?有些人为什么要弄虚作假?怎样才能杜绝这种行为?
明确:(有。童话首先是概括了历代帝王的共同特点,再者,那些溜须拍马的大臣、善钻空子、巧取豪夺的骗子,在其他时代也大有人在。因为在许多时候,说真话反而倒霉,人们也就不敢说真话,致使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事情也就时有发生。)(现在也有。比如假冒伪劣。学生举例说明。)(有私心,为了私利。一个“私”字。如故事中的皇帝为了权、大臣为官、百姓为避祸)(大公无私)
你说过假话吗?(知错就改即可)在我们地生活中如果遇到假、恶、丑,你会怎么做?
(我们应当坚决打假,去伪存真,与丑恶现象作斗争。)同学们,我们从自身做起吧,就像童话中地那个小孩子一样无私无畏,说真话、做好事、热爱美,创造美,以实际行动战胜假、恶、丑,让世界相信:明天会更好!希望属于你!
总结:我们今天听了一个童话故事,认识了一些人,懂得了一定地道理,具有了百倍地信心。这是我们共同地收获!
布置作业:
课下你能学有所得吗?
1.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几篇有代表性的童话作品,说说故事,讲讲道理。
2.给本文写一续篇,大胆想象,合理夸张,且能自圆其说。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的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自主和合作的方式研读生动的人物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探究文章的主题。
2、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3、在比较阅读中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方法,珍视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和感受,培养阅读的兴趣。
4、培养说真话、做真人的勇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朗读为载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文章艺术特色,感悟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
2、培养批判精神,敢于揭露生活中的丑恶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2、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难点: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突破方法:以听、说、读、写为载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与教师适当引导相结合,加深认识。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这篇童话作品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许多学生都曾读过《皇帝的新装》,但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了解和对人物的简略分析的层次上。这篇文章怎样上出新意,怎样上出深度?我思考了很久,决定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先创设“钓鱼”的情境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在分析人物和主题时,不是架空的分析,而是着眼于文本的研读,在朗读、品味、揣摩中感悟。我又引入了两则课外的材料,不是为引申而引申,是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狂人之细布》的主题与课文相似,表现手法不同,《狂泉》则让学生明白说真话是多么可贵。
教学方法:情境激趣法、教师引导,学生团结合作、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初步探究文章主题。 第2课时:理解想象与夸张的手法,采用“添枝加叶”法进行补写、续写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调查学生日常生活中看过的童话入手,导入本文。
二、简介作者
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
三、检查预习
御(yù)聘( pìn)骇( hài)人听闻头衔( xián)钦( qīn )差大臣
呈报:报告(上级)
滑稽:引人发笑的(语言、行为)
妥当:稳妥适当
精致:精巧细致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四、整体感知
1、创设钓鱼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钓过鱼吗?大家知道钓鱼最需要的是什么吗?
生:鱼饵。
师:其实啊,钓鱼就是一场骗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童话也是一场骗局,那么在这场骗局中,谁是钓鱼者?钓到了什么鱼?他用的是什么样的鱼饵呢?最后又是谁剪断了那根鱼线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2、用练习简单梳理课文
皇帝爱新装(引子)——骗子做新装(开端)——君臣看新装(发展)——游行穿新装(高潮)——小孩揭新装(结局)
五、精读探究
1、认真地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充分的依据填空,并抓住精彩的人物描写揣摩品读。
皇帝是一个的皇帝;
大臣是一群的大臣;
骗子是两个的骗子;
孩子是一个的孩子。
请同学一边阅读一边圈点勾画,作好旁批,思考好了以后和同桌或前后同学交流一下,注意关键词句的分析揣摩,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
(默读思考,讨论,共五分钟左右)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下面我请同学自由地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生谈看法)
2、归纳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
②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
3、把握童话的启示意义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安徒生在这篇童话中塑造了这么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他想要给我们读者一个什么启示?
(生谈自己的想法,教师点评,并作总结)
师:是的,大家都说了很多,也都说得不错。其实,这篇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要在现实生活中,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不说假话,敢说实话,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纯净。请大家把这一点做好记录。
4、理解童话的概念
师:其实不只是这篇童话,我们看过的童话其实都有启示意义。那么到底什么是童话呢?我们来复习一下。(展示童话的概念)
幻灯: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简单地说就是用儿童的语言写给儿童看的故事。它通过丰富的想象 、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六、拓展延伸
师:大家刚才细致分析了文中的人物描写的片段,揣摩了人物的心理,概括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又在同学精彩的发言中重温了这个经典的故事。其实,我国早在安徒生写《皇帝的新装》一千多年以前,就有了类似的故事,请大家阅读《狂人之细布》。因为这是篇古文,我先来给大家疏通一下文句:
从前有一个狂人,让纺织师给他织锦,让他织得越细越好。纺织师特别用心地织,丝线细得像灰尘一样,狂人还是嫌太粗。
纺织师非常生气,就指着半空中说:“这就是细丝。”狂人说:“为什么看不见?”纺织师说:“这丝线非常细,像我这样的能工巧匠,尚且看不见,更何况是他人呢?”
狂人非常高兴,就把很多钱付给纺织师。
师:这个故事里面的狂人有什么特点?(愚蠢、奢侈、爱慕虚荣、自欺欺人)
师:大家想想,为什么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会出现这么类似的故事呢?(因为人性是一样的,都会被骗子抓住弱点;社会背景也有相似点,当时的统治阶级都是昏庸无能、愚蠢可笑、爱慕虚荣、自欺欺人的)
师:那么这两篇文章的表现手法又有什么不同呢?(《皇帝的新装》是篇童话,很具体,写得很夸张,情节生动,《狂人之细布》是寓言,很简洁,情节没有展开。)
师:我们再看看后面的一篇《狂泉》,这个故事又想告诉我们什么?(社会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众人皆醉我独醒”)
师:“狂泉”只不过是一个假想的故事,老师选了这个材料是想告诉大家:在举国上下只流行一种荒诞的意识、只贯彻一种虚伪的做法的情况下,一个有健康头脑和正常行为的人,要想在众人颠倒黑白的环境里坚持公正的原则,的确是极其困难的。像这里的国君不就是因为不堪忍受折磨,所以也喝狂泉水,变得和大家一样癫狂了吗?有一位老人,一生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大家知道是谁吗?(巴金)
师: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希望我们同学也能保持永远都说真话的勇气。
(注:是否两文一起做,要视学生情况而定,也可安排好生做《狂人之细布》,一般学生做《狂泉》。)
狂人之细布
昔狂人,令绩师绩锦,极令细好。绩师加意,细若微尘,狂人犹恨其粗。
绩师大怒,及指空示曰:“此是细缕。”狂人曰:“何以不见?”师曰:“此缕极细,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况他人耶?”
狂人大喜,以付绩师。(南朝《高僧传 (初集)》)
(注释:绩师:纺织师 加意:特别用心地织 恨:不满意,嫌)
1、文中的狂人有何特点?
2、与《皇帝的新装》相比,其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狂泉
从前有一个国家,一国的人都得了癫狂病,整天闹呀、叫呀,干一些荒唐至极的事。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个国家有一眼叫做“狂泉”的井,谁要是喝了那里的水,立刻就会变得癫狂起来。而这一国的人除国君外,全都喝“狂泉”的水,所以一个个都疯疯癫癫的。
这个国家的国君之所以没有得癫狂病,是因为国君另有一口专供他一个人饮用的水井。然而全国的人都得了癫狂病,在他们眼里,无病的国君与众不同的样子倒成了一种病态。因此他们商量好,大家一起动手给国君治“病”。这些人轮番给国君拔火罐、扎针灸、熏艾蒿、服草药,能用的办法全用上了。国君实在不堪忍受这种折磨,只好到“狂泉”去饮水。
国君喝了“狂泉”的水以后,马上就得了癫狂病,也变成了疯子。于是,这个国家从上到下,无论国君还是臣民,都一样癫狂;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一样荒谬。所有的人都一样疯疯癫癫,这样,大家反而都高高兴兴、心安理得了。
思考: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更多的是从原来的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教会学生一种甚至是几种学习方法。教师要从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这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点,一个难点,更是一个亮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文章的内容主题,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思维方式,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的时候作了一点尝试,觉得做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了学生。
整堂课的所有环节都紧紧地围绕着“浅文趣教”这个理念来设立,而且层层深入,既有新意,又有梯度,有深度。而且在语文课堂上,应该真正地回归到文本,这堂课的分析提炼不是空泛的,是很扎实的,强调了语言的品读,如对朗读重音和语气的指导就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体验,对人物描写的细致揣摩又在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分析的鉴赏方法。
文章的学习尊重了学生认识和理解的过程,能打开学生思维通道,还能准确把握教学的动态过程,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相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交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钥匙,升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了解说真话,特别是在是非颠倒的环境中说真话是多么需要勇气,又是多么伟大。
总之,我认为,在这堂课中,学生、课文、教师三者能平等对话,合作交流,收获当不止在课内。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的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07-20
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09-28
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11-04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通用08-30
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04-12
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02-22
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设计11-04
《皇帝的新装》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