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7-07 09:32:5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语文教案锦集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具准备】

  1、本课生字卡片。

  2、制作 powerpoint (注意:全部用楷体字)。

  读一读,想一想,括号里该填哪个字?

  慢 漫

  ⑴ 老爷爷()地走。

  ⑵ 水满了,从鱼缸里()出来。

  ⑶ 发大水了,河水()过了小桥。

  提 题

  ⑴ 小明()着一桶水。

  ⑵ 小红在做数学()。

  ⑶ 小华回答老师()的问()。

  【教学目标】

  1、会认“朗、志”等10个生字,会写“另、志”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善于动手实践,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5分钟)

  1、小朋友们,老师的话你们相信吗?

  2、好。那我说:天一冷,你们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出来了。小朋友,你们相信吗?

  3、为什么你们不信老师的话了呢?

  4、呵呵,你们都和伊琳娜一样,是了不起的孩子

  (板书:“伊琳娜”并领读两遍)我想小朋友们一定都读过课文了,老师写出了伊琳娜,你们一定会告诉我另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法国的大科学家──

  (板书“朗志万”并领读两遍)

  5、现在,请小朋友一起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就请课文下面的拼音朋友帮忙。读完后说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句话。

  6、谁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话呢?

  (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小朋友,你最喜欢的是这句话吗?

  7、谁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1、相信

  2、不可能。(写自己的名字)

  3、因为老师说的不对。

  4、朗志万。

  5、自由读书。

  6、动手做做看。

  7、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多动手,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话,对权威人士也不要盲目听从。)

  二、精读课文读出感情(8分钟)

  1、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难的问题也这么快读懂了。如果老师不教你们,你们能把课文读好吗?

  2、这样吧,请大家分成两个小组,互相帮助读,先把课文读正确,再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最后,你们就可以分角色朗读。现在开始吧。

  3、大家学得非常认真,可以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了吗?

  4、谁愿意当朗志万?谁愿意当伊琳娜?谁当“一个小朋友”和“另一个小朋友”?可不要小瞧这两个角色,过一会儿有很难的问题等着你回答!谁当妈妈?剩下的一个小朋友读叙述的部分。

  5、(当读到“……把水喝下去了”时)请停一下。请问,你们这两个小朋友回答的对吗?为什么会说出两个错误的答案?

  6、好的,请继续朗读。

  7、(当读到“你动手做做看”时)对不起,请停一下。请问,您为什么要对女儿说这句话呢?

  8、(全文读完后)伊琳娜笑完会说什么呢?不忙说,这次,老师想请大家先想想,再写下来,然后读给大家听。开始写吧!

  9、谁愿意和大家交流自己写的话?

  1、(齐)能!

  2、分小组合作学习。

  3、(齐)可以了。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不对。因为我们对大科学家朗志万没有一点怀疑。

  6、朗读课文。

  7、“妈妈”回答。

  8、写话。

  9、朗读自己写的话。

  三、识写结合巩固识字(3分钟)

  1、课文读得这样好,生字一定都认、识了。谁愿意接受老师的考查?都愿意,好啊!下面请大家读卡片上的生字,看谁读的快又准。

  2、现在我们开火车!

  3、我们一起做一个填字游戏。请看大屏幕。

  4、“慢漫”辨析及书写。

  ⑴ 填空:

  ① 老爷爷(慢慢)地走。

  ② 水满了,从鱼缸里(漫)出来。

  ③ 发大水了,河水(漫)过了小桥。

  (出示图标“我的发现”)你发现什么了?

  ⑵ 请大家把这个字写两遍,一边写一边在心里说:哦,这个字和水有关。

  5、“提”与“题” 辨析。

  ⑴ 填空:

  ① 小明(提)着一桶水。

  ② 小红在做数学(题);

  ③ 小华回答老师()的问()。

  ⑵ 如果要把这两个自写好看,应该注意什么?

  6、请大家把这两个字各写两遍。写完这两个字后再把其余的几个字也写写。写完后就可以下课了。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编排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2、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3、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4、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改进“语文园地”的形式,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

  6、注意体现弹性,增加适用性。

  三、三维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1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xx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练习整篇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三维目标

  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第二单元:名人故事

  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

  会写34个生字、会认20个生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2

  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第四单元:细心观察

  会写40个生字、会认30个生字、正确读写56背诵部分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写一则观察日记。

  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

  会写40个生字、会认36个生字、正确读写50背诵部分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让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拍案叫绝;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

  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

  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背诵部分课文;“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

  第七单元:科学的思想方法

  会写41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正确读写44个词语;背诵部分课文;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第八单元:献出我们的爱

  会写41个生字、会认23个生字、正确读写50背诵部分课文;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我们献出自己的爱,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二)单元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1---2第一单元15----1711---12第六单元12----133---4第二单元13----1513---14第七单元13----155---6第三单元12----1415---16第八单元13----157---8第四单元12----1417---18总复习、期末考试

  9---10第五单元15----17

  五、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安排

  1.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2.名人故事会

  3.秋天的快乐

  4.观察中的发现

  5.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6.自编童话故事

  第一单元教材计划

  第一单元以“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为主题,由四篇课

  文和《语文园地一》组成,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

  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

  《金色的草地》2课时

  《爬天都峰》2课时

  《槐乡的孩子》2课时

  《语文园地一》5课时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想知道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5、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6、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交流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6、指导写字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1做游戏:听字音找生字:

  (1)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同学说字音另一个同学找生字。

  (2)教师说字音,请一组同桌到前面指卡片,大家当小裁判,看谁反应快。

  2出示词语,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旗子擦去洁白显得眨眼睛小男孩斜斜的雨丝

  (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三、品读领悟、

  1、齐读第一节,说说从第一节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画,他们用画笔画出了房子、太阳、大树、小鸟。看着美丽的画面几位同学感到非常高兴。)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同学们高兴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2、小声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宋涛提出了问题,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

  指导朗读“谁能画风”要读出问句的语气来。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要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

  教师:开始同学们不知道怎样画风,后来怎么画出不同的景象呢?咱们一起讨论讨论: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开动脑筋的?

  3、、自读自悟。学习4-8自然段。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2)、全班交流。

  ①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②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

  ③请学生上黑板画画文中的景色。

  ④请学生给学生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3)、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②、指名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

  ③、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小结:在问题面前,小艺没有退让,她开动脑筋,想出了办法,真是一个敢于动脑筋的好孩子。在她的启发下,同学们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也都想出了好办法。

  4、学习第九自然段:。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边读边体会:“为什么说,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进行交流:一阵风吹来,三个小同学对画中的景物产生联想,真切地感受到风中景物的动态美。

  四、巩固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像: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如果让你也画一画风,你会怎样画呢?如果让你用动作表现风,你会怎样做呢?请学生结合一个话题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大家谈想法,看看谁最有创意。

  2、布置作业:

  自己开动脑筋,想想怎样表现风,试着做一做。

语文教案 篇4

  课题:23、满井游记

  执教人:宋德志

  教学目的与要求: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扫清字词障碍,理解文中难点词句,课题:23、满井游记。疏通文章大意,初步分析文章结构,学习文章写作特色。

  重点难点: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写作特色。

  教具准备:录音机、课文磁带、幻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柳宗元的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尽情地遨游了,游记写作堪称文学史上一绝——大师笔下的优美的风景、奇妙的境界。

  ?作者使用精湛的艺术手法,采用数州之土壤与西山对比,突出的西山山势的高峻;采用映衬的手法,烘托了西山气象的阔大。我们陶醉山水之中,物我两忘,飘飘然,感觉到“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我们精神为之一振。啊,舒服、爽!

  今天,我很激动,也很荣幸。我终于回到了阔别8年的母校。下面,请让我这个师哥担任队长,带领同学们到燕地春游去,好不好?

  二、预习,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对照词句注解速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

  遇到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

  把难理解的词句画记出来,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课题:23、满井游记》。同桌讨论一下。

  板书课题:《满井游记》,作者:袁宏道。

  袁宏道主张文章打破古文的传统,用浅易流畅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与兄宗道、弟中道共同倡导散文改革运动,对文坛影响很大,后人称他们兄弟仨为“公安三袁”。

  明末散文家张岱说:“古人记山水,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同样出色,而以独具特色的游记。

  播放课文朗读磁带。

  三、讨论分析课文。

  请哪位同学来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概括归纳:满井早春的风光。

  从哪里可以看出写的是早春的风景。

  表时间的词语:花朝节后。

  满井景物的特征:水光山色、柳条麦苗。 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后,请学生翻释。两个长句,强调一次。(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使用这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有会么好处?)归纳板书。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谁来翻译一下?该句写了什么内容?用四个字概括。鸟鱼也深受感染,请看“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这句话应该怎样翻译?

  文章既写了静景又写了动景,既描写了景物又抒发了感情,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出示:

  第一段中作者在“飞沙走砾”的环境中只能“局促一室之内,”而“至满井”时,“ , , ,”的景象却让他“ ”。由此可见,第一段虽未写满井,却是为下文写游满井做的铺垫,采用的是 的写法。

  要求学生自学第一段以及第二段的1、2句,然后讨论回答问题。

  第一段的1、2句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燕地气候特征:天气:寒

  风沙:猛

  第3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极欲外出一游,百无聊赖等

  为什么不外出宴游呢?

  1、2句与3、4句有什么联系?

  作者热切地渴望外出一游,可是燕地花朝后却冻风时作,作者是欲出而不得。什么时候天气才能好转呢?

  请读第二段1、2两句。好不容易,机会终于来了。作者从“局促一室之内”中解放出来了,作者此时此刻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文中是怎样表述的?

  我们一起分析了课文内容,现在应该可以回答了吧?指名学生回答。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7个,理解新词8个。

  2、继续训练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而成的段。

  3、能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4、能正确朗读课文,感受爱因斯坦从小认真作业,不怕失败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学习提示”指点的方法,读懂课文第2段。

  难点:体会爱因斯坦做事肯花力气、诚实、不怕失败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复习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3、按“学习提示”要求读懂第2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简介爱因斯坦。

  二、听课文录音,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

  三、学习字词。自学后检查。

  1、正确认读生字和课后第3题的词语。

  2、填空。

  “凳”部首:( ),除部首外有( )画。

  “糟”部首:( ),除部首外有( )画。

  3、比一比,组词。

  旦( ) 太( )

  坦( ) 态( )

  四、读课文,思考——讨论:课文有几段?哪一段里的句子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的?

  五、学习课文第1段。

  1、自读这一段,思考——讨论:课文中有“因为”这个词,它一般跟哪个词连用?如果要加上“所以”,那应该加在什么地方?

  2、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同学和老师做得对吗?为什么?)

  六、学习课文第2段。

  1、读这一段,思考这段话中的句子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2、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应该怎么读?(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提示”)

  3、先写了什么?这是这一段中的哪几句?

  4、再写了什么?划出老师说的话,体会反问句的意思。

  5、最后写了什么?

  (1)“强”什么意思?

  (2)从爱因斯坦不做不娃娃、蜡水果,而选做难度大的小板凳,而且一连做了3次,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的什么精神?

  6、读第2段,然后根据填空说一说。

  第2段是按( )写的。先写爱因斯坦( ),再写(),最后写爱因斯坦向老师( )。

  七、连读课文第1、2段。

  一、作业。

  1、《作业本》1、3、6题。

  2、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段,体会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肯花力气、诚实、不怕别人笑话的好品质。

  2、训练动词和名次的搭配。

  3、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2段的写作顺序。

  二、学习第3段。

  1、“从此”的“此”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时候?

  2、从做小板凳这件事后,老师和同学为什么会改变对爱因斯坦的态度的?你想老师和同学从这件事后会怎样对他?

  三、读全文,思考——讨论:爱因斯坦小时候的表现跟他后来成为大科学家有什么关系?

  四、练习词语搭配。

  1、独立做。——交流。

  2、说一说。“改变”“说明”“完成”还能跟什么词语搭配。

  五、指导改写句子。

  1、体会反问句的意思。

  2、照样子改写。

  3、交流、订正。

  六、把因果句补充完整。

  见《作业本》第6题。

  一、再读全文,思考——讨论:编书的叔叔阿姨为什么让我们学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二、作业。

  1、听写词语。2、选做《作业本》弹性题。3、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读写“喜欢”等9个词语,并初步学会运用;会用数量词“一颗”“一棵”“一片”“一滴”。

  2、能给“大海上能航行轮船和军舰”换一种说法。

  3、会背诵这首诗。

  4、感受集体的力量大,初步培养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愿意和小朋友一起学习和游戏。

  教学重点:

  课文各节内容的理解,用因果句式说话,概括每节的意思;用“喜欢”造句。

  教学难点:

  明白物与事(集体力量大)的联系,以事物来揭示道理。用多种句式给“喜欢”造句。把排列错乱的词整理成句。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看图,朗读,理解课文第1节的内容,明白“我”喜欢繁星的原因。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教学喜字。

  (2)谁能接着课题往下说,你喜欢什么?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范读课文,初知内容。

  说说:课文中的我喜欢什么?

  (2)自由读课文,读准知音。

  (3)检查字词

  重点正音:洋、航、量、晶、行、顶、喜、集、体。

  重点分析:晶、喜、轮

  这是一首诗,每三行为一节,每节之间空一行,共有几节?指名分节读,及时正音。

  3、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节。

  问:我喜欢什么?为什么?

  (2)出示一个月亮、一颗星

  你有什么感觉?

  (3)出示:满天星斗

  你觉得怎么样?

  (4)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繁星?

  (5)指导说话:你喜欢繁星,是什么原因?用……因为……句式说话。

  什么原因,所以你喜欢繁星?用因为……所以……说话。

  (6)指导朗读。读出我喜欢的感觉。

  (7)说说节意。

  第一句:我喜欢什么?

  第二句:为什么喜欢的原因。

  (7)齐读这一节。

  5、书写指导:喜、晶、集

  完成课堂作业第一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

  2、朗读、理解课文第二、三、四小节,明白“我”为什么喜欢树林、海洋、集体的原因,懂得“集体的力量大无比”的道理。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字词。

  晶是什么结构?集体是什么意思?

  2、回顾第一节学法。

  (1)齐读第一节。

  (2)说说: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用……因为……句式说一说。

  (3)第一节讲了两层意思。

  3、自由朗读二、三、四节,说说每节写法上有什么相同。

  4、看图,朗读,理解课文二、三、四节,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来学习。

  (1)学习第二节

  指名读,思考:我喜欢什么,为什么?

  出示一棵树,理解不顶用。看图说说为什么一棵树不顶用。

  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树林?用我喜欢……因为……说一说

  再用因为……所以我喜欢……说一说。

  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节

  看看图,读读课文,说说一滴水和海洋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一滴水漂不起纸片,大海上能航行轮船和军舰?

  老师演示试验。

  说说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海洋?

  指导郎读。

  (3)学习第四节。

  这一节讲什么?

  我为什么喜欢和集体在一起?

  指导郎读。

  5、课文哪一节最重要?为什么要写前面几节?

  6、郎读课文。

  7、做课堂作业2、3、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总结全文,进一步体会“集体的力量大无比”,初步培养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

  2、用“喜欢”写一句话。把排列错乱的词语整理成通顺的句子。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1、郎读课文,指导行为。

  (1)分节读课文。

  (2)说说我为什么喜欢繁星、森林、海洋、集体。

  (3)用自己看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来说说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无比。

  (4)小结。学了这首诗,我们知道一个人力量小,集体力量大。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我们要热爱集体,为集体出力,为集体争光。只要我们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我们的力量就大无比。

  (5)看图说说谁做得对,为什么?

  (6)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

  2、学习用“喜欢”写一句话。

  (1)喜欢:就是喜爱的意思。课文中的“我”喜欢繁星、森林、海洋。“喜欢”可以说喜欢一种事物,可以说喜欢一种活动,也可以说喜欢做某一件事。

  (2)看图,说说图上花了谁在干什么?再用上“喜欢”来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3、学习把排列错乱的词语连成句子。

  (1)读词语。

  (2)说说第一句是讲什么地方怎么样?

  (3)说说第二句是说什么大无比?

  (4)把词语整理成句子写下来,加上标点符号。

  4、背诵课文

  (1)朗读课文

  (2)教师领读第一句

  (3)背诵全文。

  板书:

  繁星一颗星

  树林一颗孤树

  海洋一滴水

  大家一个人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设想:

  《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艳丽,是一篇适合朗读且体现新课标合作学习为主的,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教材。

  根据本课特点及语言特色,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在读中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分析、自己解决问题、表达情感,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2、儿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整个过程以孩子们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培养他们主动观察,团结合作的精神。

  3、为适合低年级儿童特点,采用激情导入法、游戏法、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4、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教学过程:

  一、课题的导入

  1.边播放音乐边朗读诗:

  秋天到,秋天到,

  园里果子长得好,

  枝头结柿子,

  架上挂葡萄,

  黄澄澄的是梨,

  红彤彤的是枣。

  2.启发谈话

  儿歌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一年中除了秋季你还喜欢哪个季节?

  根据回答,相应板书:

  春夏秋冬

  3.揭示课题:

  小朋友这么喜欢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性,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小朋友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四季》(板书课题)

  二、对课文进行感知性阅读:

  提出要求:

  1.请小朋友借助汉语拼音试着自己指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个别小朋友来读。教师及时地正音,并且鼓励。

  三、图文结合,边看图,边读诗,边了解四季的特征。

  1.教师提出要求,以小组的形式来学习。

  (1) 请每个小朋友在组里读读诗。

  (2) 看看图上画着什么?想想诗中告诉我们什么?

  (3) 组里小朋友互相说说,你怎么知道诗中说的是哪个季节?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

  提问:

  请每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学这节诗的?(注意引导抓住描写四季特征的词。)

  板书:春:草芽尖尖

  夏:荷叶圆圆

  秋:谷穗弯弯

  冬:雪人顽皮

  3.抓重点词,指导朗读。

  诗中把四季的特征描写得那么生动,春天草芽是尖尖的,夏天的荷叶是圆圆的,秋天,金黄色的谷穗成熟,挂在枝头弯弯的,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堆起个雪人,那顽皮的样子多么可爱。而且诗中都是以说话的形式来表现,如草芽对小鸟说:让我们感到亲切。课文该怎么读呢?请小朋友试着读,如果能适当地加些动作就更好了。

  4.生动表演,加深记忆

  把文中四幅插图贴在黑板上,给每组小朋友发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特征有关的头饰,结合挂图,进行表演。

  四、扩展知识,进行语言训练

  课前,老师请小朋友们收集有关四季的图片,通过图片和你对四季的了解,你还知道四季有什么特征?能否也用文中形式来说一说?

  五、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3、在阅读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本文主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会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在阅读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本文主旨,学会从生活中发

  现并提取生活哲理。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国从古至今一直有着丰富的送行文化,请同学们背诵古诗中有关送行的诗,

  然后激疑:这些千古传诵的送行诗写得多么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啊,然而课文却

  把送行写成十分尴尬的滑稽场面,这样写真实吗?

  --这一问题一定会引起同学们强烈的兴趣,这样顺势导入课文学习。

  二、预习交流

  1.同学们交流本课生字词,然后教师投影一些生字词,与同学们相互交流。

  2.交流有关文学常识,教师加以补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分小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并思考下列问题: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中写了哪些人送行有什么不同?

  (2)你从两种不同的送行中体会到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3)在阅读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请提出来。

  2.指名学生评价朗读,并展示朗读。

  3.学生回答思考题(1),教师板书。

  4.学生结合课后练习四分小组讨论思考题(2),发现共同之处,初步体会本文主旨

  5.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总目标,“疑为学之始”,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立思

  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由此引出学生对思考题(2)的回答与讨论。

  (1)通过阅读让学生积极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让同学们共同解决。

  (2)(2)让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

  (3)分小组选择一类题,由其它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做适当的启发、点拨。

  (4)最后交流讨论结果。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继续发现问题,同桌之间讨论。

  2.预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文章主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铺垫的写法,并体会其作用。

  2.品味文章对勒罗为人送行角色的刻画,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3.通过品味语言了解幽默的内涵及作用,学会从中提取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一、复习导入

  思考:(1)全文都写了谁的送行?送行对象分别是谁?

  (2)这两种送行在送别目的、送别场面、效果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回答,引出新课的学习。

  二、文章写真正的送行者反而尴尬,扮演的送行者都能动真情,找出文中刻画勒罗为人送行的细节的句子,体会勒罗为什么能成功?

  (1)学生仔细阅读勒罗为人送行的段落,勾画出描写送行细节的句子。

  (2)仔细品味这些句子,体会勒罗表达的是不是真情实感?

  (3)讨论勒罗的成功说明了什么?深入品味文章主旨。

  学生讨论解决以上问题,教师补充板书。

  三、从文章结构设疑,学习本文铺垫的写法及作用。

  设疑: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送行活动中虚应故事的尴尬,第二部分写勒罗送行的精彩演出。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什么?能不能把第一部分删去?为什么?

  学生展开讨论,明确铺垫的手法及作用。

  四、学习本文幽默的手法--不动声色。

  (1)通过语言品味本文的幽默,找出你认为幽默的语言加以体会。

  (2)除了语言,你觉得本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很幽默,说出来共同品味。

  (3)试想:这种幽默的写法有什么效果?

  学生体会幽默的内涵及表达效果,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幽默,并从中感悟生活哲理

  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有趣、幽默的事物,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生活哲理

  五、小结本文内容。

  六、作业:

  1.选择性地完成《学习指导用书》。

  2.课外收集幽默性的散文,在同学之间交流。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10-03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22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8-06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11-1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8-30

语文《望月》教案01-05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天地教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