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阅读儿歌,认读8个生字,学会带“包”的形声字。
2.掌握带口字旁的生字,懂得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关。
3.正确区分并掌握“青-清”“再-在”这两组同音字,巩固快速查字典的方法。
4.读记四句歇后语,理解意思,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再积累一些简单有趣的歇 后语。
5.阅读故事《狐狸和乌鸦》,探究故事蕴含的道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认读8个生字,学会带“包”的形声字;掌握带口字旁的生字。
2.正确区分并掌握“青-清”“再-在”这两组同音字,巩固快速查字典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读记四句歇后 语, 理解意思,了解歇后语的特点。
2.阅读故事《狐狸和乌鸦》,探究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教师教读生字和儿歌,学生跟读,教师注意纠正读音。
2.引导学生思考:读完这首儿歌,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点拨:儿歌由三句话组成,每个分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形近字,这些生字中都有同一个部件--“包”,这就是猜字谜识字。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其他的生字。在有趣的猜谜游戏中,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而这个字谜的谜 底就是“包”。
3.拓展延伸:你能猜出下面这个字谜吗?
有水能养鱼,有土能种地,
有马行千里,有人不是我和你。
(谜底:也)
二、我的发现
1.学生朗读教材上出示的12个字,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规律。
2.教师提问引导:读完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点拨:这12个汉字分成三行,第一行的四个字“吃、叫、吹、咬”都是口字旁,而这几个动作都需要嘴来完成,这就告诉我们,口字旁的字大多与嘴有关。第二行的四个字“提、拔、捉、拍”都是提手旁,而这几个动作都要用手完成,这也告诉我们,提手旁的字大多与手有关。第三行的四个字“跑、跳、踢、踩”都是足字旁,而这几个动作都需要用腿、脚来完成,这也告诉我们,足字旁的字大多与腿、脚有关。
3.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带口字旁、提手旁和足字旁的生字?
口字旁:呼、唤、喊、叶、叹、吐、吓、呱、喝、哄……
提手旁:打、扑、扒、扎、扔、抗、扛、扣、扫、扶……
足字旁:趴、蹬、踩、踏、跃、跌、跨、跟、跺、蹈……
三、字词句运用
( 一)选一选,填一填。
1.先让学生朗读两组生字,思考两组生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师点拨:这两组生字都是同音字,每组的两个生字读音相同,字形不同 。第一组的后一个字是在前一个字的基础上加上了“氵”。第二组的两个字,音同字不 同。这两组字因为字形不同,所以意思不同,用法也不同。要想填写正确,首先应该区分同音字的意思;然后读一读句子,看句子要表达什么意思;最后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2.课件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选填。
答案:
(1)远处有(青)山,近处有(清)泉。
(2)放学了,大家(在)教室门口和老师说(再)见。
教师点拨:
(1)“青”指蓝色或绿色,只能搭配“山”;“清”形容(液体或气体)纯净没有混杂的东西,只能搭配“泉”。
(2)“在”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应当用在“教室门口”前,表处所;“再”表示又一次,“再见”用于分手时,表示希望以后再见面,只能用“再”字。
(二)比一比,看谁先从字典 里查出下面的字。
1.此题可以按照音序查字法的步骤来进行:
(1)先正确读出要查找汉字的音节,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个字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字母。
(2)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所查字的音节,看清并记住这个音节后面的页码。
(3)按照页码在字典的正文中找到音节,再按照音节的声调依次查找就可以找到所要查找的汉字了。
2.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音序查字法的口诀进行查找。
音序查字要记牢,先把大写字母找。
字母下面找音节,看看它在第几页。
四、日积月累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教材上的四句歇后语。
2.教师讲解:什么是“歇后语”?
教师点拨:观察这四句歇后语,会发现它们是由破折号前面、后面的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起“引子”的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两部分组合起来表意,十分自然贴切。歇后语是我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让听的人领会并猜想出它的本意。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四句歇后语的意思,教师点评。
(1)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意思: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喻十分清白,也比喻非常清楚。因为小葱拌豆腐这道菜,绿色的葱和白色的豆腐分得清清楚楚,使人一目了然。
(2)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意思:比喻白费力气,没有效果,劳而无功。因为竹篮子有缝隙,存不住水,所以任凭怎么努力打水,都留不住一滴,最后只有一个空空的湿篮子。
(3)芝麻开花--节节高
意思:因为芝麻总是从下往上开花的,所以用它来形容人们步步高升,生活越过越好。
(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意思:用十五个桶打水,七个装满的提上去,八个空的放下来。比喻人的心情非常不安,心里战战兢兢。
4.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歇后语说一句话。
示例:
(1)这学期,我的成绩进步很快,妈妈说我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2) 刚才,我不小心把爸爸的手机摔坏了,爸爸这会儿还没回家,我的心里就像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真怕爸爸责怪我。
五、和大人一起读
1.词语理解
①狐狸 :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狐狸本性机警,行动诡秘,被追逐时能放出怪味。童话中常把它写成刁滑、狡诈的坏家伙。
②叼:用嘴夹住(物体一部分)。
③直流口水:口水因某种刺激,一直往下流。
④赔着笑脸:以笑脸对人,使人息怒或 愉快。
⑤得意: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
⑥一溜烟:形容跑得很快。
2.主要内容
本文是根据著名的《伊索寓言》改编的,讲述了一只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于是一次又一次 地奉承乌鸦,使乌鸦一步步放松警惕,最后骗走了乌鸦的肉。
3.读后感悟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别人花言巧语、阿谀奉承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冷 静地思 考,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话,更不可盲目行动,否则就会吃亏上当,落入别人的圈套。
4.推荐阅读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少部分以人或神为 主,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通常在结尾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令人回味无穷。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蚊子和狮子》《北风与太阳》等,都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仿写诗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学习内容分析】
诗篇把农民的勤劳,淳朴的美德通过儿童天真活泼的举动不经意地展现,更显童趣盎然。
【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搜集范成大的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对范成大有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六年级学生自己已经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农村农忙时农民的辛苦、劳累,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习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入情入境——引入新诗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在繁华城市中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很陌生吧?可是,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却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课件2)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读课题。(课件3)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课件4)
3、了解诗人。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课件5、6)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你从简介中获得了什么信息?(点击课件6下的播放器)
你概括得很准确,课外知识非常丰富,这是与你平时爱看课外书分不开的。希望大家能向他学习。《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范成大,为学习后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课件7)
2、生自由读,指名读。
这首是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我们来听听同学的回答。(课件8)
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我是从“桑阴”这个词看出来的。通过查资料我知道,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在南方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你说的很正确,懂得在学习古诗时查阅资料帮助理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课件9)
3、在读诗时,我们发现诗中有两个多音字,请对照解释(出示两个字“供”“兴”)选择正确的读音。
(课件10)通过查字典我们了解到,第一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n, 一个是òn,这个字在读第一声时表示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用,例如:供给,供不应求;这个字在读第四声时作动词用,在新华字典中 有从事,担任的意思。例如:供事、供役。在我们的诗中供耕织表示从事耕种、织布这些农活。所以,它应读作òn。
(课件11)第二个字也有两个读音,一个是xng一个是xìng,在做xng时,它表示举办、发动、旺盛等意思;在做xìng时,它表示兴趣、兴致等意思。在诗中,杂兴表示随着自己的兴趣、雅兴而写,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所以,它应读作 xìng。
请同学们记住这两个字的读音,再来读读古诗。(课件12)
4、解意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
5、交流学习方法:
生1: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的查阅,并结合和诗中的注释进行理解。(课件13)
生2:遇到个别难懂的词可以用猜一猜的方法,把诗句想象成一幅画面,如果还不理解,可以问同学和老师。(课件14)
生3:对于诗中特殊的字词,可以联想以前学过的古诗中的意思来加深理解。(课件15)
生4:学习古诗时,我们可以把古诗中每个诗句的意思连句成段想象成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课件16)
师:同学们总结出来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既全面,又实用。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旁边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同学们也可以用大家总结出来的方法自由学习这首诗。
5、学生读诗自学(课件17)
6、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
(1)刚才,通过自学,你读懂了哪句?我们先来看看前两句。请同学来读一读。(生读)(课件18)
(2)你理解这两句诗吗?
(课件19)我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地查阅,并结合画面和诗中的注释进行理解。“昼”是白天的意思。“耘”是除草。“耘田”就是在田里除草。“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在夜里搓麻绳。“各当家”的意思是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意思就是白天在地里干活,夜晚在家搓麻绳。村庄里的人们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
(3)你采用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很恰当。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前两句诗。(课件20)
(4 )谁读懂了后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诗句。(课件21)
(5 )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课件22)我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地查阅,知道了, “童孙”指小孩。“未解”是不懂的意思。“供”的意思是参加。“耕织”指耕田织布。“傍”表示靠近的意思;“桑阴”就是桑树的凉阴下。我把古诗中的每个诗句的意思连句成段,想象成画面,加深对句子的理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小孩虽然不懂得参加耕田织布的事,也在桑树的凉阴下学种瓜。
(6)你学习古诗的方法也不错。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后两句诗。(课件23)
(7)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课件24)
(8)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我认为他说的句子不太生动,也有的地方语句不流畅。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意思就更生动、更流畅。我们再来听听这位同学的回答。
你说得真生动。刚才,我们就借助注释,了解了诗的大意。那好,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
(设计意图:主要是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及小组讨论交流的时间,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需求得到满足.)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请同学来读一、二两行诗。(课件25)
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录音)这画面比刚才读懂诗意时的画面要更丰富了。读了这两行诗你感受到了什么呢?(课件26)
预设:
1、有的同学说,我觉得农民很辛苦,请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读)
评语: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了。他们真辛苦啊!
2、有的同学说,我觉得农民很忙碌:(课件27)你看,各当家,男的耕地,女的搓麻,各有个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他们还要干什么呢?
他们有的人白天要喂鸡、喂鸭、养猪。晚上还得纺线、织布。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这样日夜忙碌着。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学生录音)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3、有的同学说,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课件28)怎样和谐的画面?看插图里人们的表情,再读读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通过看图和朗读,我看到庄稼人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各有各的事做。虽然很忙碌,但是很快乐。这是多么和谐的一家人啊!
看来插图也能帮我们感受诗情。请大家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
4、师归结
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那么多!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的是,回到家,看到妻儿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把这种感受送进诗句,你再来读读(课件29)
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 (课件29)
4、品读第二句
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那小孩也——(课件30)
(指名学生,读诗句三、四行),从小孩一个小小的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课件31)
我认为村庄的小孩很懂事。
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童孙,小孩也喜欢上劳动了。请你读一读。(学生录音)
我认为村庄的小孩很快乐。(课件32)
是呀,他们学种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请你读一读。(学生录音)
我认为村庄的小孩很可爱。(课件33)
瞧,他们的动作,一手撒种,一手洒水,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诗中一个“学”字,使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请你读一读吧。
孩子们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劳动着也是快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这两行诗。(课件34)
5、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学过大人做事?你们在做这些的时候心情如何?(课件34)有的同学觉得很高兴,有的同学觉得做这些事时兴致勃勃,还有的同学觉得做这些事乐不知疲。诗中的童孙心情如何呢?对,他和我们一样。让我们很高兴地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兴致勃勃地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乐不知疲的读一读吧。范成大看到之后心情又如何?对了,他看到这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肯定也会禁不住赞叹“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学写诗句。
村子里只有一个童孙吗?其他童孙们可能在干什么?让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把作者没有写到的内容写下来。(课件35)请同学们仿写诗句:“童孙未解供 ,也 。”
看到这幅画面,你写出了什么样的诗句?(课件36)(童孙未解供渔猎,也拉弹弓射鸟雀。)
看到这幅画面,你写出了什么样的诗句?(课件37)(童孙未解供放牧,也拉黄牛去吃草。)
看到这幅画面,你写出了什么样的诗句?(课件38)(童孙未解供猎渔,也下河去摸鱼虾。)
还有的同学联系自己经历过的农村生活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童孙未解供渔猎,也卷膝盖握长叉。(课件39)
童孙未解供桑蚕,也摘嫩叶入盒中。(课件40)
太妙了,你们的想象已经突破图画所给予的限制了。这种想像悟诗情的方法能够把诗读出情,写出意。
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机和活力。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一读!(读)(课件41)
我想此时此刻,我想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已牢牢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吧。来,带着诗人的快乐兴致让我们一起吟诵古诗,并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里。(配乐朗读、背诵)(学生录音伴乐读)(课件42)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思维,读后有各自的独特感受,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有更进一步的收获。仿写诗句的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底蕴。激活求异的思维,燃起创新的火花最终获得言语经验和语感的内化积累。)
四、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课件43)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过故人庄》《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村居》《所见》《夜书所见》《宿新市徐公店》《山居秋螟》。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读读这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能够在同学们的作文中,说话中得到运用,甚至成为像范成大、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再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读课文,知道“生命垂危、预感”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尝试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感受文中小男孩对母亲和妹妹的真挚情感和作者对这个不幸家庭的深切同情,从而加深对亲人,亲情的珍爱,对生命的珍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师:前不久,我们从《风中的菊花》一课中,认识了一个小男孩。他忍饥挨饿,用乞讨来的钱为去世的妈妈买了一束万寿菊庆祝生日,表达了自己对妈妈无尽的思念和深切的爱。今天,让我们再读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再一次共同感受人世间至深至爱的亲情。
二、事件导入,启发质疑,整体感知:
1、师:故事发生在有一年的圣诞前夕,作者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
出示:一个喝醉酒的司机开车撞了一对母女,小女孩当场死亡,那母亲生命垂危。
理解“生命垂危”
师:那位母亲是生?是死?两天以后,作者在报纸上看到后续报道。一起读。
出示:那位母亲死了。
2、师:这原本是一个温馨幸福的四口之家,可是现在——(出示本课插图)小女儿先去了天堂,母亲也静静地躺在殡仪馆里。留下的是伤心的父亲和年幼的男孩。
出示:那天晚些时候,我实在无法——静静地坐下去了。我买了一捧白玫瑰,来到给那位母亲举行告别仪式的殡仪馆。
我含着热泪离开了……
师:读了这段话后,同学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预计:①作者为什么无法静静地坐下去,来到殡仪馆?
②为什么要买一捧“白玫瑰”?
③为什么含着热泪离开了?
……)
3、轻声读读这个故事,想想:在母亲生命垂危到不幸离开人世的两天时间里,作者和图片上的男孩之间曾经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试着借助这道填空来说一说。
出示:
我在百货商店玩具柜台为孙儿买礼物时,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男孩的对话中,我了解到他执意要买洋娃娃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我把自己的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交流填空。
5、引读第一节。
6、小结,板书:相遇:相知:相助
7、师生配合读填空。
三、学习第二、三节,了解小男孩的不幸遭遇:
1.师:原来,在那个圣诞节前的夜晚,作者和小男孩之间曾经经历了相遇、相知到相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的心情也渐渐地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相关的内容,划出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
2.交流,出示:
①我有点好奇,弯下腰,问他:“亲爱的,你要把她送给谁呢?”
②我的心几乎停止了跳动。
3.原先只不过是有点好奇,可到了后来,作者竟然震惊到心几乎停止跳动。小男孩究竟对他说了些
什么?令他的心情在短短的时间里,发生了如此明显的变化?请同桌同学,分角色读一读作者与男孩间的这番对话,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4.分角色交流,师生配合读。
5.小结:那个虽然只有五岁,可却那么纯真、懂事、重情重义的小男孩又一次出现在了我们眼前,让人看得心疼。也难怪作者愿意出钱,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四.学习四、五、六节,感受作者的同情之心:
1.导入出示:我心里安慰着自己——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事有关。
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商店里的小男孩,有一种预感告诉我,那男孩和这事有关。
这两句话之间有矛盾吗?
2.重点感受“安慰”和“预感”的内涵。
3.解答之前所提的问题。
4.小结:一捧白玫瑰,包含着作者对这个不幸家庭的深切同情。一枝白玫瑰,则寄托了小男孩对母亲的深深热爱和无尽思念。作者被男孩的心意所打动,故事就以这枝白玫瑰为名。
出示课题:一枝白玫瑰(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5.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含着热泪离开殡仪馆呢?(板书:相见)
作者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悲伤的画面——
出示填空:
我看到了那位母亲躺在那儿,手拿一枝白玫瑰,怀抱着一个漂亮的洋娃娃和那男孩的照片,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又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含着热泪离开了……
6.想象说话。
7.引读全文。
五、总结: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的眼睛也湿润了。这枝白玫瑰伴随我们一起,静静地聆听着,悄悄地绽放着。此刻,它要向我们倾诉的是:亲人永远是你最亲最近的人,亲情永远是人世间至深至爱的情。生命永远是可贵的。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珍爱亲人、珍视亲情、珍惜生命)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出示句子)先听一段录音!(播放录音)
师:瞧,他读得多好呀!有小朋友已经跃跃欲试了,谁先来读读看?
师:谁敢来跟他比试比试?注意读准字音!
师:这里有几个生字,我们来认识它们,跟着老师读;
龄 能 融 让 梨 弟 (领读)
师:还有谁比他们读得还好?请举手!
师:这么多的小朋友愿意读呀!这样,咱们男女生交叉读,女生读红颜色标注的部分,男生读蓝颜色标注的部分。女生先读,香九龄——(引读)
师:我们一起把这段话快速地读出来!香九龄——(引读)
师:放慢速度,再来读读看!香九龄——(引读)
二、讲解故事。
其实,这段话蕴藏着两个小故事呢!先来看第一个故事吧!
配乐,结合动画叙述黄香温席的故事。
1、师:古时候,有一位叫黄香的小朋友。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与体弱的父亲相依为命。他知道父亲养育自己的艰辛,非常心疼父亲。夏天天热,每晚他都先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以便让父亲安睡。冬天天冷,每晚他都先上床,用体温把被褥捂热,以免父亲着凉。正因为黄香有此孝心,才使他长大后在做人、求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师:多懂事的孩子呀,咱们也要向他学习!《三字经》里是怎样写他的?打开书到第4页,找找看!
相机出示句子:“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师:谁再来试试?
师:女生学着她的样子一起读!香九龄——(引读)
2、师:第二个故事讲的是谁呢?先来认识一下主人公吧!(出示孔融的图片)他叫孔融!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谁来说说?
师:听了刚才的故事,一定有聪明的小朋友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谁来说?
师:对呀,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么长,可古人只用了十二个字就概括了,真神奇呀!(出示句子: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一起来读!
师:小孔融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把大梨让给哥哥们吃,他对兄弟是多么友爱!
过渡:在刚才的句子中,我们知道了一个人必须要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首先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其次才是学习各种常识。这就是《三字经》中所说的——(出示句子: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三、指导背诵。
过渡:这么好的句子,老师相信小朋友们一定已经熟记在心了。现在,老师就要考考你们了,会的小朋友一起回答!先准备准备,自己读读!
师:现在来看大屏幕!
(1) 你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香九龄,_________。孝于亲,_________。
融四岁,_________。弟于长,_________。
首孝弟,_________。知某数,_________。
(评:字字正确!)
(2) 这样,你还会填吗?
香九龄,_________。孝于亲,_________。
融四岁,_________。弟于长,_________。
首孝弟,_________。知某数,_________。
(评:很有感情!)
(3)(出示黄香的图片)《三字经》中是怎样写他的?
一起背!香九龄——(引读)
(出示孔融的图片)你能背出和这幅图有关的句子吗?
一起背!融四岁——(引读)
首孝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小朋友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这几句背下来,真用心!我们一起来背!拍着小手,摇着脑袋。香九龄——(引读)
四、课外延伸。
学了刚才的句子,我们认识了两位可爱的小朋友黄香和孔融。他们都是孝顺父母、团结兄弟姐妹的好孩子。你们身边也一定有许多这样的小黄香、小孔融。利用下课时间,去收集他们的故事,下节课在班上讲给同学们听听!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羡慕”、“彬彬有礼”、“恋恋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2)读懂课文,了解查理的变化以及得到罗伯特先生送到刀的原因,认识查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
在读中理解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怎样去爱别人,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查理的变化以及得到罗伯特先生送到刀的原因,认识查理。
三、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怎样去爱别人,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四、课前准备:
录音机和本课的朗读磁带、《好汉歌》磁带。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①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②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③检查读书情况。
A、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B、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④讨论交流。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质疑
①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②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A、查理有哪些变化?
B、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①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②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实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
五、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评价文中人物
①引导谈话: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②你觉得查理的变化和哪些人有关呢?
跟自己、杰西、罗伯特先生以及镇上的人有关。
③你对故事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看法?
学生自由说说对这些人物的看法,重点谈对小女孩杰西的看法,体会杰西的信任和友谊是查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
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七、拓展练习
①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②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
板书设计:
32*、好汉查理
帮助杰西
查理成为好汉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小溪流的歌”所体现的精神,领会作品的主题。
(二)掌握童话常见的艺术手法。
(三)品味作品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语言。
二、课时安排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童话虽说面向的是儿童读者,但很多成年人也非常喜欢读童话。有记者曾经问作家毕淑敏:“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24小时,你会做什么?”她很干脆地回答:“我会读童话。”她进一步解释说:“我非常喜爱经典童话,生病住院的时候就更喜欢。我一直觉得,童话并非只属于儿童,《白雪公主》描述了嫉妒导致的残忍的阴谋,《海的女儿》写了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青蛙王子》体现了对承诺的态度……在这些优美的故事里,孩子看到的可能是新奇的想象,成年人却能体会到古老的、恒定的心灵法则。”
童话中不仅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幻想,它还蕴含着生活中许多深刻且耐人寻味的道理,它以最恰当、最轻灵的方式为读者打开一扇可以终身受益的大门——思考人生。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严文井先生的一篇童话作品《小溪流的歌》,看看这篇作品会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二)检查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字词积累”,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此项内容为上课前布置,或课下通过课代表布置给同学)
词语解释:低沉——天色阴暗;(声音)低;(情绪)低落。
怨恨——对人对事强烈地不满或仇恨。
富足——丰富充足。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
(三)题解
同学们也许都亲眼目睹或从电视中看到过“溪流”。那从山涧碎石中缓缓流出的一道碧水,清澈见底,时有游鱼安闲地穿梭其间,在狭窄的水道边,常常见到人们踩在圆润的卵石上,掬一捧清凉的溪水,喝上一口,感受一下自然纯真的气息。大诗人王维也特别喜欢溪流这种静谧的意境,有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本文文题中,清澈的溪水在岩石上缓缓流动的声音,被作者说成是“小溪流的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这是运用了拟人手法。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童话故事正是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
题记中的“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呢?(解说:这个问题可先行提出,但不必急于作答,留待学生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后进行探讨)
(四)初步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1、这篇童话有自然分节,请4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完成“思考与练习二”的表格。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思考与练习二”。
从表中可以看出,小溪流成长的不同阶段,“歌声特点”和“力量表现”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随着“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的发展轨迹,它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雄浑浩阔,而声音也在进行着相应的改变,变得低沉而洪亮。这些描写刻画都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特点。因此,能抓住事物本身的特征进行描绘,使塑造的形象具有真实性,也是童话的基本要素之一。
3、理清文章的结构特点。
通过填写以上表格,还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全文共五部分,前四部分分别写了小溪流的几个发展阶段: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以及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经历。最后一部分总括上文,呼应开头。全文结构完整、匀称。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能读出故事中的童趣。
2、抄写并解释词语。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课前准备:收集歇后语、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
【关于语文教案集合7篇】相关文章:
关于语文教案集合5篇05-12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05-13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5篇05-07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合8篇02-10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合六篇02-08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合6篇02-05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合五篇02-04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合九篇02-01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合5篇02-01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合9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