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解读:
《爷爷的毡靴》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气讲述了爷爷几经修复,“永世长存”的毡靴的故事,表现出爷爷对毡靴以及生活中的事物的关爱及小作者的深刻影响。
课文围绕爷爷的毡靴的曲折经历,描写“我”随之产生的不同感受。一开始就讲爷爷的那双毡靴穿了好多年,破了修修补补,又跟新的一般。以至于在孩子的心理产生“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回消亡,惟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后来爷爷的腿痛。需要穿着毡靴下河,毡靴损坏的很厉害,“我”又想:世间万物总归有个尽头,毡靴也不可能给爷爷用个没完没了——这不,它快完啦。然而,爷爷用冰把毡靴变得更结实了,于是,“我”重又产生了那种想法:我不定爷爷的毡靴就是永远不会完结。春天来了,冰化可,爷爷的毡靴散成了一摊,爷爷终于扔掉了毡靴,他的残余成了小动物温馨的窝。长大后,每当有缘觅得一处以毡毛铺衬的小鸟窝时,“我”总要像儿时那般思忖着:世间万物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惟独也的毡靴却永世生存。爷爷珍爱毡靴,对“我”竟然产生这样深远的影响。文章的结尾,表面是写毡靴“永存”,其实却蕴藏着深刻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之前可以个学生规定阅读时间,明确要求,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针对这篇课文,应抓住两个重点,一个是“我”对也爷爷的毡靴产生过哪些想法?这问题贯穿课文。始终,是一条主线。另一个重点是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在文中多次出现,作者各有不同,要激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理解爷爷对毡靴的热爱以及生活中的事物的关爱及对小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我对于爷爷的毡靴产生过哪些想法。
2、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事物,每个人珍惜的事物也有所不同,你想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的爷爷珍惜的东西是什么吗?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吗?
二、探究新课
1、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指名读文,讨论解决字词的问题。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师出示讨论题:
1、我对于爷爷的毡靴产生过哪些想法?
2、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意思各有不同,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你怎样理解爷爷的感情。
学生:
1、分小组自学,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
3、谈感受
四、总结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自学寻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特色。
2、 学习初步的解读诗歌的方法
3、 体味诗歌语言美和艺术之美
【教学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根据以下论题搜集资料
1)刘禹锡、杜牧、文天祥、苏轼、张养浩的生平
2)刘禹锡、杜牧、文天祥、苏轼、张养浩的主要文学创作及代表作品
3)有关赤壁的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
4)文天祥生活的历史背景
5)我国古代词的主要特点
6)我国古代散曲的主要特点
7)搜集你所喜爱的名词名曲,并试分析一二。
2、根据搜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选择两个论题写成200字的小论文。
3、教师评改论文,指出优劣。
4、学生修改小论文。
二、课堂活动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连系情感的最佳纽带。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语言艺术,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审美情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艺术价值极高的古代诗歌。
(二)研读
1、教师列出研读诗歌最基本的方法:品其诗,体其情,学其法。
1)品其诗:学生通过多角度地反复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基本明确诗歌字面的含义,且能用流利的现代汉语将其精髓翻译出来,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不拘泥于字词的释义,更忌逐字逐句的翻译。
2)体其情:要注意启发学生在研读诗歌过程中挖掘诗歌的隐藏在字面之下的真挚的情感。因为诗歌是诗人情感运动的轨迹,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七情”的互相融合和渗透,在诗歌中就可以形成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情感意境,给读者以多种多样的审美的感受。诗人情感越真,诗就越美。要注意学生是不同的审美主体,对诗歌情感有多样的解读是正常的,不要强求整齐划一。
3)学其法:诗歌之所以多样很大程度是由于诗歌具有丰富的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方法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从《诗经》的赋、比、兴直至现代诗歌的多元手法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解读诗歌的过程中要学会分析这些手法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借鉴吸收。
2、研讨: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从诗歌的含义、作者的情感、诗歌的手法三个角度来共同解读诗歌。
1) 散读、范读、齐读诗歌
2) 研读《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品诗:我被贬至巴山楚水的凄凉之地已二十三年了
体情: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痛苦而又孤寂。
品诗:我怀念旧日好友只能徒劳地吟诵《思旧赋》,回到了故乡已经物是人非。
体情: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教师小结
5、学生学法
6、课堂背诵
(三)自主活动
1、四人小组自主选择诗歌一首
2、运用学过的方法讨论研读诗歌
学法:用典“闻笛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烂柯人”晋人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品诗:破旧的沉舟之侧百舸争流,孤寂的病树之前万木正春。
体情: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学法:“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品诗: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体情: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遭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3、将活动成果记录在教师分发的活动报告上。
4、在教师的组织下分选不同诗歌的四个小组课堂发言,由小老师展示小组的活动成果。学生提问,教师帮助解答,师生共同研读好剩下的四首诗歌。
三、课后活动
1、教师仔细批改学生的活动报告,发现偏颇或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和学生个别交流,学生修改活动报告。
2、背诵诗歌准备默写
3、将活动报告搜集成册班级交流,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机、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解释“盲婆婆”,做实验体会“盲人”的痛苦与不便,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的眼睛。
4.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
1.看图听课文录音朗读。
提问:听了录音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1)指4.名5.读生字词。(2)齐读生字词。
6.试读课文,7.理清文章结构。
(1)揭示四段的意思,(小黑板出示)想一想,怎样填序号。
( )“我”的心意。( )“我”送蝈蝈。
( )“我”的愿望。( )“我”的信心。
(2)小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
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
用“绿”组词并说话。大屏幕出示:
绿
绿色
______是绿色的。
绿( )_________
2、教学“邻居”。大屏幕出示:
邻居
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
邻居之间要。
3、教学“乐、喜”。大屏幕出示:
乐呵呵喜滋滋
笑
爷爷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4、巩固练习。
(1)读生字。(2)读词语。
四、练读课文。
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
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
五、写字指导。
过渡: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漂亮呢?(大屏幕出示生字:婆绿邻居)
1.分析字形。
2.范写。
3.学生描红。
4.评价交流。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联发现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的奇妙。
2.积累成语,借助成语词典自学“词语超市”里不懂的成语。
3.通过“读读填填”,让学生仿照例子说出几个含有数字的格言警句。
4.指导学生书写6个字,并练习写毛笔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5.阅读欣赏短文,查词典,并结合文章说说“纸上谈兵”的意思。培养学生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创新精神。
6.语文生活,培养听故事讲故事的能力。再根据所听的故事,发挥想象,把《小铁锤》这个故事写下来。
教学重点:
1.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
2.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听说能力,发挥想象,进行习作训练。
教学准备:
小黑板,《纸上谈兵》故事的录音,写有毛笔书法“左点”和“右点”的挂图以及写好的范字。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学生小声自由读。
2.指名读。评价是否读得正确、流利。如有错误及时正音。
3.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和那户人家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户人家的贫困和急需的'物品,送去粮食和衣物救了这户人家的急,一副对联使无米下锅的贫困人家度过了年关。)
4.你能谈谈这副对联妙在哪里?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这户人家利用汉字谐音的特点,用对联委婉地道出了家中缺衣少食,没有东西过年的窘境。“一”指“衣”,“十”指“食”,“南北”就是没有东西。)
5.小结: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多有趣啊!郑板桥和这户人家的人也很聪明。你想了解更多有关汉字的有趣故事吗?可以去图书室借阅有关书籍,你会收获更大的!
二、词语超市。
过渡:了解了有趣的汉字,现在我们一起去逛逛词语超市。
1.小黑板出示词语:分组合作学习,读一读,和小组同学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不懂的可以借助词典理解,也可以相互讨论。
2.指名读词语,交流词语意思。也可以用上一个或几个你最喜欢的成语说一两句话。
3.全班读成语,每个成语读三遍。
4.课外你积累了哪些成语,知道了哪些成语故事?自由发言交流。
三、读读填填。
1.出示抄有句子的小黑板,想想:你能说出下半句吗?试着在书上填一填。
2.指名上黑板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全班齐读。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读到过这些格言警句,你理解了哪几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千里的行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而大逐渐积累的。出自《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民间传说中的八个神仙。八个神仙各显神通过海。比喻各有各的本事,各有各的办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种植、培养。木,树木。《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种粮食是为当年打算,种树是为十年后打算,培养人是为长远打算。现在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只因未刮东风,不能点火。后比喻一切都已齐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4.咱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最聪明,能仿照书上的例子再说出几个含有数字的格言警句?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三十六计,走为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认读这几个字。
2.归类指导书写六个字。除“牵”外均为左右结构,仔细观察,写时注意什么?
3.学生先描红,再写两个。教师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二、阅读欣赏。
1.自由轻声读短文,读准生字词语。
赵括(kuò)赵奢(shē)告诫(jiè)
接触(chù)廉颇(liánpō)撤职(zhí)
同桌互相听读,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赵王让赵括代替廉颇为将,与秦军交战,因为赵括只会空谈军事而没有实际的本领,不善用兵,所以赵国的几十万大军全部覆没。)
3.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说说“纸上谈兵”的意思是什么?可以在文中找出说明这个词语意思的重点句。如:“他熟读兵书,谈论起军事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连他的父亲也难不倒他。”“赵括没有实际的本领,只会空谈。”(纸上谈兵的意思是在纸面上谈论用兵,比喻没有真本领,不合实际的空谈。)
4.这个故事对我们大家有什么启示?(不能只说空话,说套话,要有真本领。)(看了书要能够灵活运用,要有实践操作能力。)
5.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第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出要求。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的语文生活,老师给你们讲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小铁锤。听故事前老师有个要求,一定要认真听,听清楚小铁锤是干什么的?他做了什么事?听完故事后还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听呢。
二、听故事录音。
三、回忆故事内容,指导讲故事。
1.同学们,故事好听吗?小铁锤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他只有12岁,矮矮的个子,长得很结实,他很聪明也很勇敢。常常为民兵们探听消息。)
2.小铁锤做了件什么事?先概括说说。
3.谁的记性最好?能够把小铁锤机智应对敌人的过程具体说说?抓住他的语言、动作、心理来说。请几名学生说。评一评,他讲的怎样?哪些地方他说得不够完整、具体,谁能够补充?不要求和故事原文一样,只要抓住了故事的主要情节。
4.能够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出来吗?四人一组练习讲故事,比比谁讲得最生动、最完整。
5.各组推荐代表上台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习作。
1.激发写作兴趣:小铁锤真是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啊!刚才同学们讲得真好!怎样才能让小铁锤的英勇的形象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呢?我们用手中的笔写下来,好吗?
2.写故事又有什么要求呢?根据刚才听到的,再加上你的想象,把故事编得更有趣,更生动。
3.指导想象故事。比比谁最聪明?你想加些什么内容,使这个故事更有趣?可以在中间的段落加上一些内容。如:当小铁锤看到敌人来了,怎样想?小铁锤是怎样跟乡亲们说的?(例如:小铁锤可能会想:不好,来了一队日本鬼子,它们气势汹汹的。我得赶快去告诉乡亲们。小铁锤急忙赶着羊群回到村里,把敌人来了的事告诉村长,村长赶紧敲响警钟提醒乡亲们隐蔽在地洞里。小铁锤说:“大叔,我现在马上去把这个消息告诉民兵队长。”村长说:“孩子,敌人就要来了,你得小心啊!”“大叔,你就放心吧!我有办法对付鬼子,我一定把信及时送到民兵队长手上。”小铁锤拍拍胸脯,神气地说。)敌人来了以后,小铁锤还想了什么办法对付它们,巧妙、安全地把信送走?(小铁锤为了引开敌人,只好把自己最心爱的小肥羊送给敌人做烤全羊吃。)让学生充分想象,在你认为不够完善的地方加上相关的情节,还可以续写故事,小铁锤把敌人来了的消息告诉民兵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4.你想给故事取个什么有特色的名字呢?可以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确定题目。(如“机智勇敢的小铁锤”“铁锤送信”等。)
第四课时
一、动笔写作。
回忆你听的故事再加上想象,把小铁锤的故事写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
二、讲评。
请几位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念他们的习作。注意辅导后进生。
评议: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
三、修改习作。
先自己修改,再同桌或好朋友之间互相修改习作。
四、认真地誊写作文。
第五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又很基本的笔画——点。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点画。
2.出示写有左点和右点的挂图。组织学生观察,说说左点和右点的外形特点。
3.学生齐读口诀歌:点画头尖尾圆。左点头向左上,尾向左下。右点头向左,尾向右下。
4.教师边示范边强调左点和右点的不同运笔方法。
左点:①左起顺锋,顺斜向左②向左下运笔,折转右下③回锋向右上收笔。右点:①顺锋起笔,向右下运笔②下按顿圆③回锋向左上收笔。
5.组织学生练习书写左点和右点,教师巡视检查。
6.出示三个带有左点或右点的范字“斗、杰、头”,指导书写。教师巡视检查,选出优秀的作品表扬。
三、课堂总结。
小结本课的学习内容,指出学生书写时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回家有空多练习写毛笔字,练习写含有左点和右点的字。
语文教案 篇5
【预设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暖烘烘、讨厌、讥笑、欺负”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丑小鸭名字的由来,了解丑小鸭与其他鸭子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故事,引出课题,了解作者
1.出示卡通人物形象图,猜童话故事书名。
2.《丑小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童话故事,哪些同学读过?知道故事的作者是谁吗?
(学生介绍安徒生,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这个故事很有意思,读起来会更感人。让我们一起认真地来读一读吧!
出示初读要求:
(1)读准生字,想办法记住字形。
(2)正确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交流。
(1)认读生字,记字形。
(2)理解词语。
暖烘烘:换词理解──暖洋洋。
归类理解词语,注意他们的异同。
芦苇
篱笆讨厌
讥笑
欺负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结构复杂的字能正确书写,能区别形近字并组词,理解词义。
2、能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会用“称赞、能手”各写一句话。
3、能看连续图说几句正确、通顺、连贯的话。
4、能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提供的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结构复杂的字能正确书写,能区别形近字并组词,理解词义。
2、能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会用“称赞、能手”各写一句话。
一、教学第一题。
1、让学生自由轻声读拼音。
2、指名读共同评议纠正。
3、独立看拼音写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
1、让学生对七个不同结构的字逐个书空说笔顺。
2、把七个字分别写到田字格中,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三、教学第三题。
1、对四组形近字近形口头组词。
2、说说各组上下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书面组词。
四、教学第四题。
1、先让学生轻声读一、二两个句子,明确括号中提示的要求。
2、按提示的要求,分别给句子加上表示事件和地点的词语。
3、反馈、订正。
4、指名说说加与不加表示时间和地点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五、教学第五题。
1、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看清句式。
谁称赞谁是什么。什么是干什么的能手。独立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看连续图说几句正确、通顺、连贯的话。
2、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六题
1、按顺序看连续图,说说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一幅一幅地练说:
(1)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玲玲为什么抢座位?老爷爷是怎么想的?
(3)玲玲把椅子擦干净后又是怎么做的?
3、把三幅图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二、教学第七题。
1、指名读题,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人的一件事。
2、自由练说,要求说清楚:你帮助了谁?是一件什么事?你是怎样帮助的?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4、小结:表扬和肯定孩子们的言行。要求孩子们能自觉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热门】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相关文章: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5篇05-06
《化石吟》语文教案范文11-26
有关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范文汇总九篇01-18
精选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范文汇总五篇01-17
【热门】美术教案模板汇总5篇04-23
【热门】小班教案模板汇总7篇04-30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汇总八篇04-28
【热门】小学美术教案汇总10篇04-27
【热门】小学美术教案汇总8篇03-22
【热门】小学美术教案汇总六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