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阅读理解

时间:2023-09-14 07:38:48 阅读理解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医》阅读理解

《大医》阅读理解1

  (一)大医精诚 妙手仁心

《大医》阅读理解

  相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生,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

  黄凯钧《友渔斋医话》

  20xx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成立5O周年,亦是罗征祥教授从事心血管病研究56周年。

  祥和的面容,儒雅的风度,神情中透着成熟与稳重,眉宇间充满平和与慈祥这就是罗教授给大家的印象。罗教授1952年从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毕业,几乎没有多少犹豫地选择了当时在医学领域里最难最复杂的专业心脏外科学。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几乎无人涉足的禁区:除了专业技术的难度外,还有众多的不解和怀疑。罗教授经过与广大患者的接触后,深信心血管疾病并不是少见病、富人病,他就是要到这个没有路的地方闯一闯,为数以万计的病人闯出一条新路来!他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图书馆,从摸清心脏基本结构开始,不畏艰难,披荆斩棘,在心脏外科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心脏手术要求极高,罗教授从最基本的止血练起。大血管不慎破了,满视野都是涌出的鲜血,触目惊心,罗教授眼睛看着无影灯,一按、一压、一捏,大弯针缝合创面,气定神闲的几下子:好了!瓣膜要一针针依次缝合,重复的动作简单却枯燥,1小时,2小时有些医生已经站酸了腿,看花了眼;罗征祥依然目不转睛,一双手不紧不慢,对生命精雕细琢。经过多年的探索,禁区的大门终于向这个不服输的突破者缓缓打开。

  1974年,为发展中国心血管事业,周总理推荐阿根廷专家到广州、北京、上海选定交流医院及团队。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罗教授现场演示心脏手术准确无误,动作干净利落,旁观者叹为观止。考察结束后,阿根廷决定邀请以罗教授为团长的7名心血管病专家赴阿学习考察。在国内,手术间是他人生拼搏的战场,他努力地做好每一台手术;在国外,他的字典里没有节假日,争分夺秒地学习心血管领域的新知识,常常带着面包等简单方便的食品,泡在手术间和病房。

  坚持就是胜利! 这是罗教授的座右铭,经年累月的探索与辛劳终于换来了丰厚的回报。1977年,罗教授主持研制了国内首创的广东I、Ⅱ型生物心脏瓣膜和左心室辅助循环器罗叶泵,罗叶泵被认为是中国医学的一项重要突破。罗教授的名气越来越大,但他没有一点大牌专家的架子。他的手术做得漂亮是远近闻名的,因此,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同行专程前来观摩。每当这时,罗教授总是将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有时还一边手术一边讲解操作要领,使观摩的同行受益匪浅。这种毫无保留的大医风范赢得了同行们的广泛赞誉。

  在这些年中,盘桓在罗教授脑海中的一直是一个未能达成的愿望:建立一个集预防、临床诊治、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心血管病研究中心。1984年,罗教授遇到了志同道合的霍英东先生,在霍英东先生的帮助下,罗教授从零做起,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研究中心规划、建筑专家聘请、施工现场勘察每一项都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罗教授亲力亲为,同专家们一起克服一个个困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霍英东心脏中心(原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终于建成了。该中心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我国首批仅有的3个心血管病研究培训合作中心之一,并连续多次任命至今。

  罗教授在治病医人的同时,不忘进行医学科普宣传,教育广大群众;也不忘培养更多的学生,让医学事业这朵火花不断放大。罗教授对年轻医生的要求是要提高自身素质,先学好做人,再好好做事;要树立目标,不怕困难,干好自己的临床工作和相应的科研工作。罗教授把培养年轻医生比作链式反应。也正是有了罗教授这些老一辈省医人对年轻医生的辛勤培养,省医的精神才得以在新省医人的身上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如今,心研所已经建立了一支立体的人才队伍,科研与临床互相支持,前沿和基础相互渗透,有力地推动着心研所的可持续发展。

  罗教授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是成功的,他所创立的心血管病研究所,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心血管病研究与治疗中心。作为学科带头人,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断探索,从不停止。现在已经81岁高龄的罗老,依然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继续为繁荣我国的心脏外科事业奉献着心血! (摘编自中国人物传记网作者:雷黎明)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发展中国心血管事业,在周总理的推荐下,罗教授作为团长带领专家赴阿根廷考察,学习心血管领域的新知识。

  B.在罗教授主持心研所工作期间,心研所科研与临床并重,前沿与基础渗透,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队伍。

  C.罗教授毕业后就从事心血管病研究和治疗工作,通过经年累月的探索与辛劳,在该领域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绩,为我国心脏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D.文章按照时间线索叙述了罗教授在心血管疾病研究和治疗上的业绩,选例典型,叙评结合,并多处采用对比、衬托等手法凸显了罗教授的医术和医德。

  12、文章开篇引用黄凯钧《友渔斋医话》中的`一段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3、妙手仁心一词常用来赞美医生,作者用它来形容罗征祥教授可谓恰如其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1 .(1)C(A项在周总理的推荐下理解有误。B项老中青相结合在文中没有明示,也不是立体人才队伍的主要内涵。D项多处采用对比、衬托等手法有误。对比、衬托原文中有些医生已经站酸了腿,看花了眼;罗征祥依然目不转睛,一双手不紧不慢,对生命精雕细琢是对罗教授形象的衬托,突出他工作的一丝不苟,与医德无关;另外,全文来看,没有对比手法。)

  12、①从内容上看,这段话主要概括了历来良医的优良品德及社会作用,集中表现了罗教授医德高尚、影响深远的特点。②从结构上看,引用该段话,既照应了文章的题目,又引出了下文罗教授在求学治病过程中的具体表现。③从表达效果上看,引用文言语段,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又使文章文辞典雅,开篇不俗。(3分;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13、妙手仁心的内涵是具有高超的医疗技术,同时具有高尚的仁德。罗征祥教授既具有高超的医能,又具有高尚的医德。(2分)

  妙手主要体现在:①罗教授手术做得漂亮:缝合破裂的大血管时,气定神闲,令人赞叹;缝合瓣膜时,不紧不慢,精雕细琢。为阿根廷专家现场演示心脏手术,动作干净利落,旁观者叹为观止。②罗教授主持研制了国内首创的广东Ⅰ、Ⅱ型生物心脏瓣膜和左心室辅助循环器罗叶泵,罗叶泵被认为是中国医学的一项重要突破。(2分)

  仁心主要体现在:①对前来观摩的同行,罗教授总是将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使大家受益匪浅。②罗教授不忘进行医学科普宣传,教育广大群众。③罗教授不忘培养更多的学生,尤其重视年轻医生医德的培养。④尽管年事已高,罗教授依然为繁荣我国的心脏外科事业奉献着心血。(2分)

  (6分;其中对妙手仁心的解说2分,妙手的主要体现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仁心的主要体现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大医》阅读理解2

  大医仁心

  我想,你应该见过年近90拄杖而行的老人。你在乡村或城市的街头看见他们,可能会投去惊喜或羡慕的一瞥:嗬,老寿星!

  我猜,你可能也见过年近90仍能劳作的老人,他们或在田头薅草,或在家中做饭,你看见后会很意外:天呐,90岁了还能干活?多精神的老人!

  可我估计,我若是告诉你,有一个近90岁的外科医生,仍能上手术台为病人做肝胆外科手术,有时一天还能做3台时,你一定会皱起眉头对这话表示怀疑:太夸张了吧?给我讲神话?

  我当初和你一样:不相信!因为谁都知道,外科医生要能做到术前准确诊断,术中做得精致,术后治疗得当,并不容易,其最佳年龄是36—60岁。开腹做肝胆手术是大手术,一个近90岁的老人怎么可能还去做这样的手术?

  今年2月下旬,我到了上海第二军医大之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看吴孟超做手术。我心中想的是:我一定要看出个真假来!

  那一天早饭后,我在一位医生的带领下,到医院手术准备处领取了一套消过毒的隔离服。随后,走进了手术医生的换衣间。这时,我看见了吴孟超。和照片上的他相比,他失去了伟岸和威武,真实的他原来就是一个身材不高、体态偏瘦的普通老人。

  我朝他点头致意,他也朝我点头笑笑,他一定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

  我注意他换衣服的动作,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但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

  换好衣服的他向手术室走去,我急忙跟上。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

  进了手术室,他一边跟大家打招呼一边掏出手术专用的眼镜戴上,又麻利地戴上手术手套,然后走到墙前去查看病人的CT片子。这片子他已经看过多次,昨天他还亲自去B超室为病人做过B超检查。

  他走向手术台,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我注意到他双脚踏上了一个约20厘米高的木台。陪我的人附耳轻声告诉我:他身高只有1.62米,那木台是为他特制的。站在手术台前的他和在换衣间的他有了明显的区别: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随着他的眼神改变,手术室里的气氛也骤然一变:一股紧张弥漫开来。

  他站的是主刀的位置,看来他是真的要亲自为病人做手术。

  他双手伸进病人的.腹腔进行探摸,他的眼睛并未看触摸部位,好像全凭手的感觉……

  他的一只手朝器械护士这儿一伸,一把手术刀已准确地放到了他手中……

  有血喷出来,他威严地说了句什么,喷血骤然停了……

  他把一块血乎乎的东西放到了托盘里。陪我的医生低声告诉我:已切下病人病变的胆。

  吴孟超继续探手在病人的腹腔里忙,他的动作纯熟而有把握。他下命令的样子像极了战场上掩蔽部里的指挥员,简短、清楚、有力。他的全程表现和全部动作,像极了一个50多岁的外科医生。一个人一下子显得年轻了几十岁,这真是神了!

  又一个病人被推了进来。吴孟超走近前去,亲切地摸了一下病人的脸,轻声说:“别害怕!”那病人微微一笑,回答说:“有你在,我啥都不怕。”十几分钟以后,第二台手术又开始了……

  眼见为实。一个近90岁的老人在这天上午为两个病人做了肝胆手术,耗时3个多小时,而且都非常成功。

  我不能不信。我查了一下有关吴老的统计资料,仅20xx年,他就主刀完成手术196台。他主攻肝脏外科以来,已主刀完成14000多台肝脏手术。按每天平均两台算,他得连续工作7000多天。换算一下,是得连续工作20年呀!

  接下来,我就特别想弄明白:他,吴孟超,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过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为何还要让自己如此辛苦?为何不歇息歇息,享享晚年之乐?

  他说:我是一个外科医生,我的岗位是手术台,只有在手术台上,我的心里才踏实,才舒服,才痛快;再说,做手术时,和年轻人在一起,有时说说话,聊聊天,我很开心;还有一条,我们外科医生要想多带出好学生,必须上手术台;最后,是有好多病人希望我亲自给他们主刀,他们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只要我还能干,就坚持做到最后,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在手术室里,倒在工作岗位上,那我会感到幸福……

  一个90高龄的老人!

  一个罕见的老人!

  1.文章题目《大医仁心》该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3个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这3个段落的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吴孟超“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又说“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这互相矛盾吗?为什么?

  答:

  4.吴孟超进手术室后作者有两次描写到他的神态,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答:神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吴孟超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阅读答案:

  1.答:意思是真正的名医不仅医术精湛,同时还应该具备一颗仁慈善良之心。(意思相近即可)

  2.答:递进关系;这3段放在文章开头层层深入,逐步引出文章主人公吴孟超,给读者以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答:不矛盾。“慢”是说吴孟超作为老人平时正常的动作特点,因为毕竟他已近90高龄;而“快捷”是说他进入工作状态时的动作特点,表现了他对工作极大的热情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让他年轻了许多。

  4.答:神态描写:“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 作用:准确地反映了吴孟超对工作严肃认真、投入工作时精神抖擞、自信沉着、全神贯注和忘我工作的状态。

  5.答:从外表看,吴孟超是一个相貌平平的普通老人;但他更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著名医学专家。他医术高超,虽年事已高,仍热爱工作,热爱病人,乐于培养后进,希望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才华和毕生精力。

《大医》阅读理解3

  张竹君伸出右手,从布鞘里取出一把薄如柳叶的手术刀。

  五根修长的手指轻轻一握,便和刀柄上的波浪纹完全贴合。这个动作她已做过不知多少次了,几乎已成为一种本能。

  这把刀是她从夏葛女医学堂毕业时,院长富玛利亲自所赠,用来表彰其优异的成绩与勇气。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这把手术刀伴随着她从广东到上海,又从上海来了武昌,早已成为她身体的一部分。每次握紧它,富玛利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叮嘱,总会浮现在张竹君的脑海里:“Dedication is our specialty.”—奉献乃吾侪之任也。

  张竹君握紧了刀,看向眼前的伤员。

  这是个民军的伤兵,左肩中了一枪,子弹卡在了肩胛骨与锁骨之间,很简单的小手术。

  唯一的问题是,她太累了。

  此时已经是十一月的最后一天,汉阳失守的第三天。大量败兵拥入武昌城中,伤员数量激增,这让红十字会与赤十字会的医护人员疲于奔命。张竹君今天已经做了九台手术,这是第十台。她握着刀,明显感觉到有些眼花。

  张竹君从口袋里掏出一小瓶嗅盐,放在鼻下深吸一口。一股强烈的氨气味道像长矛一样刺入鼻腔,刺激得整个人一激灵。趁着这股劲,张竹君迅速拿起手术刀忙活起来。

  从手术一开始,病人便不住地颤抖,没办法,止痛药物在数天之前便已用罄,医师们只能靠一点点烧酒来做麻醉。为了让手术顺利进行,张竹君不得不找来方三响,让他用一双大手死死按住对方,以确保不会干扰手术。

  手术刀巧妙地避开肩胛背动脉,游走于肌肉与神经之间,不一时便剥出了弹头位置。

  张竹君暗自松了一口气,正准备放下刀换镊子将弹头夹出来,却不防一声惊雷般的爆炸从外面响起。

  这是来自清军的炮击,他们自从占领汉阳之后,拉了数门大炮到龟山上,每天居高临下朝武昌城里不断轰击。那个伤员正疼得死去活来,骤闻爆炸声,吓得迸出一股绝力,竟挣脱了方三响的压制,身体向前顶去。偏偏张竹君因为过于疲惫,注意力有些涣散,一下子被伤员撞歪了身体,手术刀“当啷”一声落在了地上。

  方三响急忙松开病人,要过去搀扶张校长,却发现她的右手血流如注,从虎口到手腕内侧被刀割出一条血口子。

  方三响见状大惊,这刀身上的血污尚没清洗,极容易造成感染。张竹君却先抬起左手,强忍剧痛道:“我的手不成了,先叫孙希来给病人做完手术。 ”

  自从武昌变成前线之后,红十字会和赤十字会不得不联起手来,在蛇山脚下的一处英商别墅内设立了临时医院。此时孙希、峨利生和其他几位红会医师就在不远处忙碌着,与这边只隔一道布帘。

  听到方三响的召唤,孙希急忙赶过来,也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他连忙接过手术,继续帮伤员拔弹头。

  方三响则把张竹君搀到旁边的藤椅上,抓起旁边的烧酒壶直接淋上去。红会储备的酒精一早便用尽了,只能靠当地酒坊捐的十几坛樊口春烧酒支撑。对酒徒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佳酿,至于消毒效果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这个刀口狭长而深,边缘平直,可见刀刃之锋锐。不幸中的万幸是,总算没伤到神经与肌腱,但短时间内绝不可能再执刀了。

  张竹君全程神色淡然,任凭方三响拿开水烫过的棉布条做包扎,半点仪态不失。直到姚英子也闻讯跑过来,从地上捡起手术刀,她才有些心疼地问道:“刀口有没有损伤?”

  姚英子举起刀刃端详片刻,摇摇头。张竹君这才松了一口气,抬起手掌,自嘲道:“我小时候听阿妈讲古,干将、莫邪铸剑十年不成,他们的女儿舍身跳下炉子才铸出神器,可见名剑须用血祭。这刀跟随我这么多年,到今天我才想起血祭,真是屈就它啦。 ”

  姚英子心疼道:“您快别讲话了——方三响,你包扎之前,敷抗毒粉了没有?”方三响两手一摊:“没有,硼酸早用光了,只有烧酒。”姚英子大急,伤口不敷硼酸,极容易导致化脓,怎么可以不敷?

  张竹君抬手劝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别责怪三响,要骂也是骂沈敦和。讲那么多大话,怎么物资却送不上来?”

  对于这种日常嘲讽,姚英子和方三响装作没听见,好说歹说把她哄去后屋休息。从后屋出来以后,姚英子小声抱怨道:“唉,张校长真是的,这个事情怎么好怪到沈会董头上,还不是因为军政府那些人乱来?”

  从汉阳撤退之后,战时总司令官黄兴主动请辞,宣布返回上海,再图北伐云云。结果没过两天,大都督黎元洪也离开武昌,跑到下游九十里外的葛店,如今城里只剩一个蒋翊武主持大局。这一系列变动,导致武昌城内人心惶惶。

  方三响归队之后一直郁郁寡欢,此时听到抱怨,眉宇间的郁结更深了。姚英子懊悔地拍了一下脑袋,正想着怎么转移话题,方三响却主动开口道:“今天军政府的公告说,江浙沪联军已占领了南京,整个江南尽归义军所有。英子,你不必气恼,各省援军正纷纷赶来,武昌只要自己多撑一撑,便不会垮掉。”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对张竹君的手术刀描写详细,让读者意识到手术刀对医生的.重要性,这与后文担心手术刀受损的情节相吻合。

  B.文中直接引用了富玛利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叮嘱,英文原句真实呈现了人物忠于所学,翻译句又进行了强调。

  C.敷毒粉、硼酸等医药用品的描写,武昌、汉阳、黎元洪、黄兴等真实名字的呈现,表明本文实乃对真实历史的记录。

  D.本文情节从张竹君医生做手术到她误伤自己,接着孙希前来救急,最后张医生伤无大碍,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7.文章末尾,作者通过人物对话简述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医生责怪沈敦和只知说大话,未及时输送物资,表明战时后勤人员低效。

  B.姚英子认为物资匮乏另有原因,表明医疗人员对时局的认知不尽相同。

  C.战时总司令黄兴返回上海,大都督黎元洪离开武昌,证明军政府工作较为混乱。

  D.方三响分析了义军的作战形势,开导英子不必气恼,这仿佛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8.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大医”之“大”体现在何处。(6分)

  9.干将、莫邪铸剑十年不成,他们的女儿舍身跳下炉子才铸出神器,这是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本文将名剑需用血来祭与张医生手术中不小心划伤自己的情节联系在一起,这有着怎样的用意?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6. C(“表明本文实乃对真实历史的记录”有误。小说固然使用了真实的人名、地名等,但小说具有虚构性。)

  7. A(“表明战时后勤人员低效”有误。)

  8. ①“大医”有精湛的医术。张医生做手术时,手术刀巧妙地避开伤员的肩胛背动脉,游走在肌肉与神经之间,很快剥出弹头的位置,足见她的医术精湛。

  ②“大医”有崇高的医德。张医生一天做十台手术,疲惫时她用鼻子深吸嗅盐来刺激自己,继续投入工作,彰显了敬业奉献的精神。

  ③“大医”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小说中的医生跟士兵同赴战场,共克时艰,体现了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的家国情怀。

  (评分标准:答对1点2分,共6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9. ①张医生以此传说缓和了紧张气氛,表现了她的乐观与宽厚。

  ②引用此传说,照应了上文“奉献乃吾侪之任也”的铮铮誓言。

  ③作者以此传说,表明革命成功必须付出代价,革命者必须奉献、担当。

  ④此传说充实了小说的内容,增添了文学色彩和悲壮气息。

  (评分标准:答对以上任1点2分,共6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大医》阅读理解】相关文章:

大宛其的春天阅读答案 大宛其的春天阅读理解11-02

散步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散步阅读理解12-10

黑白阅读理解答案 黑白阅读理解12-13

静阅读理解答案沈从文 静阅读理解12-10

野菊阅读理解05-03

教诲阅读理解05-02

灯笼阅读理解02-22

阅读理解指导04-30

唤醒阅读理解08-06

赤壁阅读理解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