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阅读及答案

时间:2024-06-21 09:37:4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秋》的阅读及答案常用(15篇)

《秋》的阅读及答案1

  余①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②。

《秋》的阅读及答案常用(15篇)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③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潨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使秦人著鞭,先往桃花之水。孤④负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情以送远,诗宁阙乎!

  「注」①作者当时年已五十有余,正在江南一带漫游。

  ②十年:指作者25岁出蜀,至安陆,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

  ③耑:作者的堂侄。

  ④孤:同辜。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

  (2)耑乃稚子()

  (3)恨丹液未就()

  (4)孤负夙愿()

  18、下列文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大人。B、私心。C、蹉跎。D、后来。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2)情以送远,诗宁阙乎!

  20、由作者对庐山大江的描写,可知他的写作风格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2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作者深蕴的情感。

  参考答案:

  17、(1)贬官,降职。

  (2)是,本来是。

  (3)完成,准备好。

  (4)过去的,早有的。

  18、(2分)C。

  19、(6分)(1)我见到你感到安慰,诉说着别后之悲慨和当时之旧事,最后停止哭泣,露出笑容。

  (2)表达上述感情来送你远行,怎么能缺少诗歌呢!

  20、豪放飘逸,由作者以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想象写庐山大江,尤其是瀑布,加上注释的提示,可推知作者就是李白。

  21、在追昔抚今、话旧送别之际,作者有不胜孤负夙愿之悲,向往山水之情。

  参考译文:

  我小时候,大人让我诵读《子虚赋》,我就很向往其中的描述。长大后,游览了南方的云梦泽,观看了七个沼泽的壮观景象。在安陆(地名)贪图喝酒,蹉跎地过了十年。当初,我的叔父从长沙被贬回到嘉兴,当时我在半道拜见他,在树林里喝酒。你还是个小孩,在旁边游戏。现在已经长大,很是秀气。我很久前就衰老了!见到你很欣慰,想起从前的悲伤往事,不仅又破涕为笑。你又告诉我要去远方,去登西边的香炉峰。长山纵横,大江回旋。瀑布从天而落,似乎和银河争流;腾起的彩虹,奔驰的雷电,光照所有的山谷,这是天地间的'奇异景观。那山上有方湖、石井,我们无法看到。羡慕你此次出行,能和仙鹤一同长啸。遗憾的是没有长生不老的仙药,也没有腾云驾雾的白龙,让秦朝时的人挥鞭,前去桃花源。我没有实现夙愿,惭愧的回到名山,以往以后,我们能携手攀登五岳。为抒发送你远行的心情,怎么能缺少诗呢?

《秋》的阅读及答案2

  秋的原野

  窗外飘进来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对它凝视了一会儿,恍然领悟到: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 讯号,秋天已经来临。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到浑身说不出的舒 畅。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 它已经给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 村外得那个小塘, 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般美好的天色。那塘边开满白花得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 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它俩显得天真烂漫,或者稍显这儿过于寂寞吧,于是伸出脖 项, “哦!哦! ”有节奏地叫着,把水面荡起一圈圈的波纹,也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 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得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他们无限的热情,不 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呢? 村前村后,等待收割的水稻,好似一片金黄色的大海。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一排金色的 波浪;稻禾深处,也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的欢笑声。 当七彩的晚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织锦时,村里屋顶烟囱上也升起了缕缕的炊烟,跨在 牛背上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半空中飞过一队“人”字型的雁群。村里的孩子们立刻眯起一只眼睛,高举双手,做成 托抢瞄准的姿势,对着它们“砰!砰! ”地喝叫,雁儿们“咿咿呀呀” ,好像在说“明年见, 孩子们! ”继续向暮色苍茫的天边慢慢地飞去了。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恍然:

  贪婪:

  平添:

  2、找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用——画出来,说说是用什么来比喻什么,再仿照样子写 一句。

  3、用“~~~~”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拟人句,再仿照样子写一句。

  4、作者是抓住了秋季区别于其他季节的哪些明显特征来描写的?

  5、在作者描写的这些景物中,哪些属于静态描写,哪些属于动态描写?

  6、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忽然,贪心,自然而然的增添。 2.天空…………明亮。用蓝宝石比喻天空。防写:月亮像小船。 3.村外…………天色。防写:小鸟在唱歌。 4.梧桐的落叶,枫树,水稻金黄,雁群。 5.静:天空,枫叶。动:白鹅,水稻,村里,雁群。 6.喜爱,赞美。

《秋》的阅读及答案3

  《秋颂》

  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分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侵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摄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的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人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澹澹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恋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分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淡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分潇洒,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秋的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的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作者在写到秋风卷落叶时,说到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从中我们体会到作者这样的胸怀?对你做人有什么启示?

  2,可不可以把第2段改为秋像某些人的眸子,秋像某些人的风韵?,试从内容和结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内容:

  结构:

  3,具有秋之美的事物

  参考答案:

  1、①作者羡慕秋的洒脱和不加修饰,向往这样的人生态度②启迪必须由文章内容生发而来,不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示例:为人处事不可过分计较,不妨洒脱一些,自然会感到生活的美好

  2、①内容:从全文来看,作者不仅仅是颂秋,更是歌颂这些具有秋之美的人,第⑵段这样写则凸显了作者的这层意思;改后意蕴全无;②结构:第⑵段和第⑾段前后照应,第⑵段是为后文伏笔;改后则缺少这种前后照应的结构美

  3、秋之菊,美在孤傲,不与百花争艳,绽放于霜寒时节,孤傲地为世间妆扮。

《秋》的阅读及答案4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毕国瑛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身子

  “唰唰”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鼓起音翘

  “蛐蛐”

  是和阳台离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听听

  走进秋

  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你好好地去听

  ——秋的'声音

  1.诗中写到的“秋的声音”有哪些?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道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叮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

  1.树叶“唰唰”声 蟋蟀“蛐蛐”声 大雁叮咛声 秋风的歌吟声

  2.树叶离开大树。

  大雁的鸣叫声。

《秋》的阅读及答案5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①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①包羞:于心不安,感到耻辱。

  (1)该诗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绘秋景?这种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有人评说本诗“既表现了儒家的忧世之情,也表现了道家的超然之想” ,请结合该诗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 3.(1)第二联用了白描【或“意象并列” 、“名词叠用” 亦可】手法,描绘出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的秋日景象,质朴而清丽,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3分。手法1分,作用2分)

  (2)“秋怀” 重在“怀” ,秋日风光好,诗人却黯然,黯然的是双鬓因忧伤国事而染霜;食厚禄却于国无补,这些均是儒家的忧世之情;尾联希望驾鹿车回到颍东去过躬耕田园的生活,表现出诗人对与世浮沉和苟且生活的厌倦,向往道家归隐超然的生活。(能结合第三四联进行分析,答出儒家“忧国事” 、道家“望归隐” 即可。4分,一点2分)

  [解析] 3.(1)本小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要注意答题三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本小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题方法分五步:①看标题,②看作者,③看序注,④找诗眼,⑤品意象。

《秋》的阅读及答案6

  (唐)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①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②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注解:①络纬:蟋蟀。②香魂:指前代诗人的魂魄。

  22. 这首诗的环境写了秋风、秋夜、 和秋坟,营造了阴森凄冷的意境,抒发 之情。(2分)

  23. 李贺,一生失意和落魄,世称诗鬼,想象丰富奇特,笔法诡谲多姿。请结合第三联分析诗中是怎样表现这种风格的?(5分)

  秋来李贺阅读答案鉴赏

  22.(2分)秋雨 怀才不遇(1空1分)

  23.(5分)①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采用“肠直”的说法,说愁思萦绕心头,把纡曲百结的心肠牵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②凭吊之事只见于生者之于死者,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自己这个不幸的生者,形象地写出人世间无人赏识的郁愤之情。(1点2分,语言通畅1分)

  参考资料

  ①络纬:蟋蟀,因秋天季节转凉而哀鸣,其声似纺线,似促人织衣,故又名促织。②青简:青竹简。一编书:此指自己的一部诗集。竹简书久无人读,则蠹虫生其中。③香魂吊书客:此泛指前代诗人的魂魄来慰问自己。书客:诗人自指。④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鲍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恨血句:《庄子·》:“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秋风起,桐叶落,壮心惊。随着一年一度的岁华流逝,诗人进取的心志也被消磨殆尽,在这苦雨凄风之夜,他一面悲叹春秋代序,年岁不与,一面想象着古代怀才不遇者的魂魄会来慰问自己。茫茫人世,知音难觅,诗人只好寄望于神遇古人,共诉心曲。现世无所望而望于鬼世,生无知己而期诸古人,这也真正是孤独、凄凉、无望之至了。

  王琦注云:“苦心作书,思以传后,奈无人观赏,徒饱蠹虫之腹。如此即令呕心镂骨,章锻句炼,亦有何益?思念至此,肠之曲者亦几牵而直矣。不知幽风冷雨之中,乃有香魂愍吊作书之客。若秋坟之鬼,有唱鲍家之诗者,我知其恨血入土,必不泯灭,历千年之久,而化为碧玉者矣。鬼唱鲍家诗,或古有其事,唐宋以后失传。”

《秋》的阅读及答案7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5题。

  报 秋

  宗 璞

  ⑴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的怎么得了!

  ⑵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簪花精神罢。

  ⑶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⑷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住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⑸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 ),不是桂花的( ),也不是荷花的那种( )。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⑹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⑺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⑻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⑼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⑽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⑾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给第⑸段选词填空。

  (清香、幽香、甜香)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 ,不是桂花的 ,也不是荷花的.那种 。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

  2、用原文回答:什么是玉簪花精神?

  3、第⑶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阅读全文,作者在第⑴自然段中写看到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①摘录文中语句回答:作者为什么“吃惊”?

  ②用原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怅然”?

  5、第⑾段中作者连用五个“领取”,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依次为:幽香、甜香、清香。

  2、“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

  3、衬托玉簪花极强的生命力。

  4、 ①“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

  ②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

  5、连用5个“领取”,表达出作者不存非分之想,坦然享受生活的情怀。

《秋》的阅读及答案8

  秋兴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释:

  山郭:山城,指夔州。

  晖:日光。

  江楼:临江之楼,夔州临江。

  翠微:青的山。

  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泛泛:形容小舟在水中漂浮,无所归依的样子。

  抗疏:指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1)为了抒写诗人的心境,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各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说明。(4分)

  (2)有人说,诗的首句中的“静”字不如改成“尽”字。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观点并简洁地阐述理由。(4分)

  答案:

  (1)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借“同学少年”的农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

  (2)答案一:用“静”字更佳。“静”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与全诗意境、诗人心绪妙合无垠。改为“尽”字,虽然朝晖照城郭的画面壮阔,气势恢宏,却与诗人的萧索心境不合。

  答案二:用“尽”字更佳。“尽”描绘了朝阳照耀城郭的壮阔景象,气势恢宏,乐景很好地衬托了哀情。“静”字虽然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但似乎了力度与激情。

  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秋兴》为I寺人旅居菱州所写。

  B.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连续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日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

  E.本诗与必修3中的《秋兴八首(其一)》的景物整体色调、情感基调是一致的。

  2.诗中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BE

  2.(共6分)表达了苦闷与愤慨、悲愤与哀伤之情。(2分) 颈联,看淡功名,上疏直言;事不遂心,退而讲经。作者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事与愿违不得为国出力的苦闷与愤慨。尾联,借多已瞎达、轻裘肥马的“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凸现悲愤与哀伤。(4分)

  其三翻译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我却注定要为一个信念苦渡人间。

  赏析:

  首联:“山郭”说明夔州地处偏僻,“千家”指人烟稀少。“朝晖”写秋晨朝霞的美景,以“静”饰“朝晖”,空寂冷漠之意顿出。早起坐江楼赏朝晖,看翠微,似乎不无惬意,冠以“日日”二字,就揭示出诗人无聊而孤寂的心情,并使“朝晖”失去诱人的光彩,甚至望“翠微”生厌。

  二联就眼前所见作进一层铺叙。“信宿”,一夜曰宿,再宿曰信。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是“日日”看到的景致,在“泛泛”、“ 飞飞”中就透出诗人的憎厌之情。身处异地,心怀家国,触目皆愁,日坐江楼,看朝晖,对翠微,已透出无聊情绪,而舟泛、燕飞又皆从无聊者的眼中看出,无可奈何的心情益发清晰。

  三联借古人写心中事。这里是指如果抗言上疏论奏政治得失,何减匡衡,结果却因此遭贬,“伏奏无成,终身愧耻”,因此说“功名薄”;进而不得为国出力,只得退而讲经如刘向父子,但窗老一经,一事无成,违背自己的心愿,因此说“心事违”。说“功名薄”,说“心事违”,以转进一层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愤慨。抗疏遭贬,著诗抒情,诗人借二古人事以抒发自己的愤懑,写得委婉深沉。

  结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想到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既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视之情。诗人本不得意,却以得意者反衬,转折得突兀,收结得愤激,诗正是在愤激中揭示了诗人的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

《秋》的阅读及答案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秋梦

  (唐)杜牧

  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寒风高吹,月满清砧,意境清冷而又高远,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点题,思妇夜梦阑珊,魂断难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边思”的孤独与痛苦。

  C、第五句移情于物,借“孤鸿”出塞,寄寓边思之情。第六句写秋叶辞林,暗含季节的更替,为尾联思妇给丈夫寄征衣的行为做铺垫。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思想。

  15、古人善以阔远的空间来表达深远的情怀,试简析诗歌尾联“天外心”所蕴含的深刻情感。(6分)

  答案:

  14、D诗歌有一定的悲戚哀怨的情感,比如孤独、忧国。

  15、(6分)“天外心”则既写出相距之遥远,又使“心”的包蕴更丰富:不仅有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与关心,也有支持丈夫戍守边塞的美好思想,还可包含对国家的担忧和热爱之心。

《秋》的阅读及答案10

  八归

  史达祖①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竟然竹。

  须信风流未老,凭持尊酒,慰此凄凉心目。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②。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注】①史达祖,曾任韩伲胄幕僚,韩败后,史受牵连被处黥刑,本词写于此时。②歌眉:代指陪自己的歌女;舒绿:展眉。古代以黛‘绿画眉,故常以“绿”、“黛”指代眉。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人瞰”一句写诗人在画阁上俯瞰空旷的景色而感到愁苦和孤独,这是全篇的主句,诗人的所见所闻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B.“烟蓑’’三句虚写江中的渔翁披着蓑衣在烟雨中撒网的情景,响声引发诗人的诗思,但又被乱鸥带走,续不上美好的诗句。

  C.“冷眼”两句,写诗人用冷静的目光看如画的景色,体现诗人内心的'悲凉情怀,而江的那边只能看到隐约模糊的房屋而已。

  D.上阕最后三句写诗人猜想江的那边大半是渔市和樵村,人们在傍晚时烧着竹子做晚饭,这更显诗人的孤寂。

  E.上阕的景物描写,由清晰到迷茫,由实到虚,景物描摹客观,不掺杂个人感受,营造了广阔\清冷、淡远的意境。

  2.诗歌的下阕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B、E(B项,“是虚写”错误,渔翁披蓑撒网情景是实写。E项,“不掺杂个人感受”错误,大部分景物都包含诗人的主观感受。)(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5分)

  2.①凄凉愁苦。作者借酒浇愁,自我慰藉,可见其心情之凄苦、愁闷;“只匆匆”句情景交融,更见惆怅。②空虚孤寂。回忆过去在歌女陪伴下快乐的生活情景,反衬出作者如今的空虚和孤寂。③怀念朋友。作者望断淮山,想念天涯老友,却没有音信,更显寂寞愁苦。(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秋》的阅读及答案1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

  秋兴八首·其七杜甫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注:为杜甫在夔州北望长安而作。昆明池:当年汉武帝为拓疆训练水师而凿。池中有石刻的织女、牵牛和鲸鱼像。菰米;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武功之盛又想到当今国势,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B.颔联写月夜下织女有机丝在杼,鳞甲耀动于秋风之中,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

  C.诗人远望长安却只见连天关塞,惟有鸟道可通,与“西当太白有鸟道”异曲同工。

  D.本诗把夔州与长安、汉帝与唐皇聚拢于一处,形成包举宇内囊括千古的深邃境界。

  14.B(昆明池中有东西相望的织女、牵牛两石像,又有石刻鲸鱼,织女星夜出,故织女机丝沐于夜月之中,但一“虚”字见出昆明池之寥落荒凉,牵牛、织女之景无人玩赏而为徒然。秋风拂过石鲸,似乎石鲸有知,亦为乱离感慨而激动得鳞甲都在秋风中动起来。一种物在人非的意韵弥满诗句。)

  15.全诗字面无一语及情而又无处不在写情,请结合颈联具体赏析。(6分)

  15.参考答案:菰米不收而任其沉,莲房不采而任其坠,足见兵戈乱离之状。菰米的黑色,给人以沉沉之感,暗写诗人心绪的沉重。“漂”字,不仅写出菰米在水中漂浮,也暗示了诗人漂零蓬转的生涯。“露冷莲房”一语,“冷”字不仅表现了秋天莲房之露冷,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寒之感。粉红之坠象征着繁华落去,影射了国运的衰颓和自己人至暮年理想不得实现的无奈。总之,本联中虽无一字写情,却在具体意象的营造中,把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对盛世的缅怀、对个人身世的喟叹交汇在一起。(1条2分,答出三条即可得6分;意思对即可。)

  【试题分析】《秋兴八首》中“昆明池水汉时功”这首,极写苍凉景象,在意象的营构和造语的灵幻上颇具匠心。《升庵诗话》卷九云“杜诗‘波漂菰米沉云黑’,言人不收取而雁亦不啄,但为‘波漂’‘沉云’而已,见长安兵火之惨极矣!”同理,莲房不采而任其坠,亦可见兵戈乱离之状。“粉红”与“黑”是两种强烈对比的颜色,饰以“沉”“坠”则表示了一种过份成熟的感觉,而有接近腐烂的趋向。在此强烈色彩之下,则用了四个表现荒凉之感的动词,如“漂”字,不仅写出了菰米在水中漂浮,也暗示了诗人与之相似的飘泊无定的生涯。“冷”字也不仅表现了莲房之露冷,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寒之感。至于“沉”字与“坠”字,都是表现残败和凋零的字样。菰米为黑色,成片菰米水中漂浮似黑云,而给人以沉沉之感,诗人以此抒写心绪的沉重。粉红象征着国家的兴盛、青春的年华、理想的美好,粉红之坠则意味着繁华落去,影射了国运的衰颓和自己人至暮年理想不得实现的无奈。总之,本联中虽无一字写情,却在具体意象的营造中,把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对盛世的缅怀、对个人身世的喟叹交汇在一起。

《秋》的阅读及答案12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8—9两题。(6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9.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C 9.《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秋》的阅读及答案13

  秋晚悲怀

  李觏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壸中若逐仙翁去①,待看年华几许长。

  【注】①壶中仙翁:壶公是传说中的仙人。据《云笈七签》记载:壶中有日月如世间,有老翁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称为壶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缘题而起,开篇即言其悲,对人生迟暮、天气转寒、忙于生计发出悲伤的感叹。

  B、 “数分”显叶之渐变,秋晚降霜,“数分”红叶冲淡了诗人心中因叶黄而带来的悲意。

  C、 “一瞬曙光成夕阳”与李白的“朝如青丝暮成雪”有异曲同工之妙,时光转瞬而逝。

  D、尾联借用典故,想象自己如能追随仙翁,就会知道人间日月的长短,珍惜岁月光阴。

  15、本诗的颈联历来受人称赞,请简要分析其精妙之处。

  答

  14、 B “冲淡了诗人心中因叶黄而带来的悲意”错误,“数分红色上黄叶”是说秋晚降霜,黄叶染成了红色,虽然“霜叶红于二月花”,但面对这易于变迁的现实,诗人依然有淡淡的.哀愁,并没有冲淡悲意。

  15、颈联使用想象、拟人等手法,以物写人,借“春水到海”写生命的力量,以“山松禁霜”展现生命的昂扬,体现诗人开拓心胸,从现实中力求振奋的精神状态。

《秋》的阅读及答案14

  [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2.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3.“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来源:学

  参考答案

  1.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

  2.B

  3.化用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士和与民同乐的意趣。

《秋》的阅读及答案15

  落日幽州,凭高望处,秋思何限。候雁哀鸣,惊麇②昼窜,一片飞蓬捲。西风万里,踰沙越漠,先到斡难河畔。但苍然、平原目极,玉关消息初断。

  千秋祇有,明妃冢上,长是青青未染。闻道胡儿,祁连每过,泪落笳声怨。风霜顿改,关河犹昔,汗马功名今贱。惊心是、南山射虎,岁华易晚。

  【注】①文廷式(1856-1904),江西萍乡人。清末爱国词人、学者、思想家。光绪十六年(1890年)榜眼。中日甲午战争,他力主抗击,上疏请罢慈禧生日“庆典——奏劾李鸿章“昏庸骄蹇、丧心误国”,终被革职驱逐出京。②麋,读jūn,獐子,鹿的一种。

  14.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落日”三句,写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词人登上幽州城头,满目所及,触发了他绵绵无期慷慨悲凉的秋思。

  B.词中提到的“幽州”“斡难河”“玉关”“明妃冢”“祁连山”都远在边塞,表明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向往。

  C.“千秋”三句是说,千百年来,在塞外,只有昭君坟头上的草是青的,以此表达了词人对宁边安土者的追思和敬仰。

  D.“闻道”三句,写当年汉强盛时胡人从祁连山经过时,常常悲伤落泪,胡笳声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不能御敌的不屑。

  E.词的上片写景,透露出慷慨悲凉的`气氛;下片结句通过写李广晚年南山射虎时感慨时光流逝,表达了作者的凄凉心境。

  15.这首词下片中从“风霜锤改,关河犹昔”到结尾,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BE

  15.(1)吊古伤今之感。山河犹在,英雄不存,遍寻不见有御敌报国之人。

  (2)对岁月流逝、功业未成的喟叹。年事已高,无力报国。

  (3)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作者以李广自比,空有报国之志,无人赏识,不得重用。

  (答出1点得2分)

【《秋》的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秋》的阅读及答案06-21

《秋》的阅读及答案06-20

《秋》的阅读及答案06-20

[秋颂阅读附答案] 秋颂阅读答案03-30

《报秋》阅读答案11-17

《秋词》阅读答案06-08

《听秋》阅读答案06-13

《听秋》阅读答案06-13

秋颂阅读答案10-26

听秋阅读答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