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阅读答案

时间:2024-01-04 14:31:4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葡萄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葡萄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葡萄阅读答案

葡萄阅读答案1

  阅读《一箱葡萄》,完成小题。(共15分)

  一箱葡萄

  金科

  ①正是新疆瓜果飘香的季节,在乌鲁木齐飞往北京的飞机上,很多乘客带了不少新疆的时鲜瓜果,像葡萄啊、哈密瓜什么的。这些东西虽说不上贵重,体积却很大,多是用纸箱子装着,很快就把飞机上的行李舱给塞得满满当当的了。

  ②一位高大年轻的巡查正忙不迭地帮着乘客整理着行李舱,以便多腾出点空来,好多放些行李。当他打开一个行李舱时,一箱葡萄猝不及防地落了下来。随即,旁边的一位中年女人站了起来,对着巡查大声叫道:“你是怎么搞的!看把我的葡萄都摔坏了!”

  ③巡查一边连声说着对不起,一边赶紧捡拾起散落的葡萄来,直到将那箱葡萄给捆扎好了之后,又重新将它放回到行李舱里。

  ④中年女人站在一旁,不动声色地看着巡查做着这些事情。当巡查收拾完毕,准备离开时,她却一把抓住巡查,又大声叫了起来:“你把我的葡萄给摔坏了,你得赔我!”

  ⑤巡查一时显得很窘迫,急急地说道:“我一打开舱门,它就落下来了,大家都看见的,怎么能怪我呢?再说,你的葡萄也没有摔坏多少,我又帮你重新捆好了的,你怎么能让我赔呢?”

  ⑥中年女人却一声不吭,只是紧紧抓着他的衣服不松手,连对闻讯来劝说的空姐也不理不睬。

  ⑦这样僵持了一会儿之后,巡查沉吟了一下,只好说道:“那我下去,看看能不能给你买一箱吧。”

  ⑧听了这话,中年女人既未答应,也未松手。

  ⑨周围的一些乘客见状,纷纷说起话来,而且全是一边倒的声音,都说中年女人不对。

  ⑩中年女人这才松了手,放了他。

  11飞机快要起飞了,还不见大个子巡查的身影。中年女人气呼呼地站了起来,嘴里一边骂着“骗子”,一边不顾空姐的劝阻,硬是冲下飞机去了。

  12已经到了起飞的.时间了,还不见那中年女人回来,乘客们又说开了。有说巡查不守信用的;有说那女人真够厉害的,敢追着不放……

  13大家正说着,只见那中年女人满面怒容地回来了。一落座,她就一连声地高声骂了起来:“骗子!骗子!骗子!……”

  14周围的乘客又七嘴八舌地劝开了,算了,算了,一箱葡萄不值得生这么大的气……

  15中年女人又一下站了起来:“刚才就是你们说要放了他的,这下好了,下去他就不见了。你们再说,我今天就让你们都走不成!”

  16周围的乘客一听这话,就没人再吭声了。

  17这时,隔着通道坐着一位带小孩的青年女子,大概不胜其烦吧,就对那中年女人说了句:“你究竟想要怎么样啊?”

  18中年女人马上转过脸来,对着青年女子,狠狠地说道:“我要他赔钱!”

  19“赔多少?”青年女子问她。

  20“一百块!”中年女人回答得很干脆。

  21青年女子不再言语,由随身携带的手提包里取出一只皮夹,从中抽出一张百元钞票,隔着通道,随手扔到了那中年女人的身上。

  22中年女人一愣,脸一下子便红了起来,犹疑了片刻,就拿起那青年女子扔过来的钱,又给扔了回去。嘴里还说着:“谁要你的钱啊?”只是,那声音已经小了许多。

  23又过了好一会儿,中年女人才悄悄地伸出手来,将那张百元钞票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24飞机上开始供应午餐了。大家正吃着的时候,机舱里响起了广播,有位乘客突然生病,希望是医生的乘客能够前来相助。

  25青年女子一听,马上放下手中的饭盒,对她那大约五六岁的男孩交代了几句,就匆匆离座而去了。

  26直到飞机降落了,青年女子还没有回来。这时,一位空姐来到小男孩的身边,告诉他,不要动,妈妈马上就会回来了,并且坐到了小男孩的身边。

  27中年女人下飞机的时候,只从行李舱上取下一个红色的皮箱,却没有带走她的那箱摔坏的葡萄。

  28当机上的乘客都要走完的时候,中年女人又回到了机上。她径直走到了小男孩的身边,将一张百元的钞票交到小男孩的手上,笑容满面地说道:“小朋友,等你妈妈回来,把这钱交给你妈妈。”说完,还亲热地摸了摸小男孩的脑袋。

  29中年女人步履轻快地朝着机舱门口走去。走着走着,忽然又转身回来,将她那箱摔坏的葡萄从行李舱上取了下来,提着走了。(有删改)

  小题1:阅读文章第②-?段,说说中年女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小题2:文章围绕一箱不小心摔坏的葡萄,不仅刻画了中年女人,还刻画了与之有关的其他人物。阅读作品,填写下表。(4分)

  与中年女人相关的人物

  与中年女人相关人物的表现

  葡萄落了下来

  ①

  ②

  ③

  青年女子

  ④

  小题3: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如何影响中年女人的,并谈谈你的认识。(不超过150字)(7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得理不饶人,固执,斤斤计较,自私。 (共4分。共4个要点,每个1分)

  小题1:①巡查(或:巡查、周围人)

  ②巡查:道歉,捡捆葡萄,息事宁人。(周围人:都说中年女人不对。)

  ③中年女人返回飞机

  ④替巡查赔钱、扔钱。(共4分。共4空,每空1分)

  小题1:答案示例:

  青年女子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逐渐影响中年女人。先是考虑大家的利益和感受,替巡查赔中年女人一百元钱,让中年女人脸红、声音变小,意识到不妥与自私;然后不顾自己没吃完饭、小孩没人照顾,无私帮助别人,让中年女人感动,意识自己的缺点,最终改正错误。我的认识: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只要方法适当,就能收到效果。(共7分。结合作品1分,分析2分,认识2分,语言表达2分)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人物性格总结合理即可。

  小题1:根据故事情节来了解人物的表现,从而理解人物的不同心理特征。

  小题1:能结合作品分析,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葡萄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题墨葡萄诗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他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

  1.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诗中的“明珠”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墨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肚子的才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

  2.“闲”字。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个中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

葡萄阅读答案3

  把愤怒变成葡萄园①

  ①人在现实中,一旦遇到挫折、不平和屈辱是很容易动怒的。就连那些名人,有时也会为一件小事而怒火中烧,从而招来祸患,酿成悲剧。上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先生就是一个动不动就发怒的人,为了提醒自己,他干脆把息怒二字镂刻在自己的宝剑上。

  ②愤怒本身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一旦发作,对外界的破坏极大。【甲】其实,人为了捍卫正义、尊严拔剑而起,倒不失为大英雄本色。而吴三桂的为红颜一怒和楚霸王激怒之下把华美富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的举动,只能给后世人留下笑柄和一声叹息。

  ③想要成就一件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努力。而易于动怒的人,往往在事情的关键环节处,一遇到麻烦,就会因心情浮躁而变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结果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乙】我有个远房舅舅,修理家里一个破损的木盘,当他把木条一片一片对接好,几番试验后发现木盆仍在漏水,于是盛怒之下,竟取来一把斧头把木盆砸碎。后来遇到失败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时,母亲总会给我讲起舅舅的这一段往事。

  ④我由衷地欣赏那些谦逊达观、心境平和的人,他们即使身处最险恶、最苦难、最无奈的境遇,仍能保持宠辱不惊,临危不怒的平常心。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财政部供职期间,为了扭转金融危机而竭尽全力,但他的许多精辟见解却遭到非议,连人格尊严也受到侮辱,最后他客客气气地呈上辞职信。然后回到学院和书房,跟他的藏书和藏画在一起,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⑤其实面对的厄运、不幸和磨难,与其怨天尤人,悲观沉沦,倒不如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把愤怒变为葡萄园。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因为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有限的精力,有限的光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资源。生命的价值只有两种,要么熊熊燃烧,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要么窝成一团黑烟,到头来一无所获。只有那些不明智的人才会把自己的才华消磨在无谓的悔恨、诅咒和愤怒上。

  ⑥生命本身蕴藏着巨大能量,【丙】一旦它肆意咆哮暴怒起来,会泛滥成一场人间的.祸患灾难。可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它,就会变成造福人类的巨大的能量和资源,滋润养育万物生灵,为人间播洒一片绿阴。

  【注释】①葡萄园在西方人的中有平息愤怒、平和心态的意思。

  1.结合文章①-③段,概括说说作者为什么提倡把愤怒变成葡萄园。(3分)

  2.结合文章④-⑤段,说说应怎样把愤怒变成葡萄园。(2分)

  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①如同瀑布和大树。②犹如天庭之怒,则雷鸣电击;大地之怒,则山崩海啸。③就像蜜蜂一样,为了一点小小的冲撞,竟然把自己整个生命付诸最后的一蜇。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答案:1.①愤怒会招来祸患,②酿成悲剧,③让人功亏一篑。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①身处险恶、苦难、无奈的境遇,保持宠辱不惊,临危不怒的平常心;②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评分:共2分。每个要点1分。

  3.② ③ ① 评分:共3分。每空1分。

葡萄阅读答案4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的枝叶向四面( ),就像搭起了一个个( )的凉棚。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 )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酒,让你吃个够。

  1.单选题。

  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A.茂密,伸展,绿色,秋季,绿叶,五光十色

  B.茂密,伸展,绿叶,秋季,绿色,五光十色

  C.茂密,伸展,绿色,春季,绿叶,五光十色

  正确答案:A

  2.单选题。

  短文第二自然段中有( )句话。

  A.二

  B.三

  C.四

  正确答案:C

  3.选择正确的读音。

  热情好( )客

  A.hào

  B.hǎo

  正确答案:A

  4.选择正确的读音。

  种( )在梯田上

  A.zhōng

  B.zhng

  正确答案:B

  5.多选题。

  葡萄沟都出产什么水果?( )

  A.杏子

  B.苹果

  C.香梨

  D.蜜桃

  E.柑橘

  F.沙果

  G.葡萄

  正确答案:A C D F G

  6.多选题。

  短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 )。

  A.红

  B.白

  C.灿烂

  D.紫

  E.暗红

  F.淡绿

  正确答案:A B D E F

葡萄阅读答案5

  在距离我们大学几英里远的地方,有一个专门停放家庭拖车的停车场,里面坐落着一片绿松石颜色的房屋。梅丽莎就住在位于保龄球场和收费公路之间的那一栋房子里。而在停车场外面的草地上,到处都撒满了空的啤酒罐和被丢弃的衣服。

  “莫莉,我们来这儿做什么呀?”当我们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不禁感到非常惊讶。

  此刻,莫莉正缓缓地把车开向那块唯一没有任何垃圾的地方。见我问她,她便以朋友之间才有的口吻答道:“我们不是要去做一件与众不同的事吗?”

  “哦,上帝,瞧我这记性!”经她这么一提醒,我猛地想了起来。就在3个星期之前,我为我们俩在志愿者协会注了册,那天,当我回到宿舍,仍旧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看着我那近乎疯狂的样子,莫莉微微地笑了笑。从她的笑容里,我仿佛能听见她在说:“哈!你以为我们是谁啊?接受了名牌大学教育就了不起吗?冒冒失失地来到别人的家里,就要把人家女儿带走?你以为我们是谁啊?”

  我们最后达成一致,并且联系到了一户人家,他们有个女儿名叫梅丽莎,我们决定帮助梅丽莎。

  当我们敲开房门时,开门的是梅丽莎,她非常瘦小,四肢细得像竹竿似的。她上下打量着我们,她一定在想:“这两个女孩子信得过吗?”

  在她身后,站着两个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当梅丽莎带着我们参观他们的拖车房屋时,我看得出他们有些不情愿。我知道,他们不想让我们看到他们家的寒酸。

  梅丽莎的父母一直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看着她像蝴蝶似的飞过来飞过去。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他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自己那成为焦点的孩子,开心地微笑着。

  “瞧,这个是我,那时我还是小孩子呢。”梅丽莎指着一张照片说,“这是马克,我的双胞胎兄弟,可他已经死了。

  “米茜,”妈妈向她招了招手,并且柔声喊道。她走到妈妈身边,俯下身子,聆听妈妈告诉她的一个秘密。片刻之后,她一睑严肃地对我们说:“妈妈说马克和其他天使一起住在天堂里。”

  房间里顿时被一种莫名的沉默笼罩起来。,良久,我和莫莉打破了这种难耐的氛围。我们向他们一家郑重承诺:我们会为梅丽莎系牢安全带,会带4份食物回来,8点钟准时到家。

  接着,我们一起走向汽车,而梅丽莎一边走,一边转过头。此刻,那两个孩子正站在窗前,小脸紧紧贴在玻璃上,目光中充满了羡慕和渴望。

  “他们也想来的。”梅丽莎说。

  “下次吧,今天晚上是专门为你准备的,是属于你自己的、,”在前往大学的路上,梅丽莎不停地唠叨:“今天晚上是专门为我准备的,是属于我自己的.特殊一晚。”

  来到学校的餐厅,她问:“所有的东西……我都能吃吗?”

  “当然。”梅丽莎惊得目瞪口呆。她盯着一盘盘食物,绕着食物桌转了几固,直到我们把她带到了公共餐厅中间专门摆放沙拉的柜台。

  她指着放在一个金属罐里的东西问道:“那是什么?”

  越过梅丽莎的头,我悄悄对莫莉耳语:“难道她从来没吃过葡萄?”

  “它们好吃吗?…嗯,它们非常好吃。”

  我将梅丽莎抱了起来,这样,她就能用那一对沙拉钳夹到葡萄了。她一个个夹着,很快,盘子里就堆满了葡萄。然后,我们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她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看着那满满的一盘葡萄,看着她贪婪地吃着葡萄的样子,我和莫莉感慨万分。我们没有想到在那一桌桌丰盛的食物中,她最想要的竟然是葡萄。她希望每个星期、每一天甚至每一顿都能吃到葡萄。

  于是,我们3人又走到了沙拉柜台,开始往塑料杯里装葡萄,这是给梅丽莎家人的在回家的路上,梅丽莎静静地坐在后面的座位上,望着怀里紧紧抱着的那四个装满了葡萄的塑料杯,虔诚地微笑着。

  当我们驶离那条收费公路,驶过那个保龄球场,把车开到了那块唯一没有任何垃圾的地方,正准备下车时,梅丽莎打破了沉默:“姐姐,天堂里也有葡萄吗?”

  闻听此言,莫莉和我面面相觑。同时,梅丽莎把手伸向我,紧紧地握了一下我的手,仿佛在默默地对我说:“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我爱怜地注视着梅丽莎:“天堂里当然也有葡萄,而且,每一餐都有,每一餐。”

  (编译:李威)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撒满了空的啤酒罐和被丢弃的衣服”交代了梅丽莎的生活环境,暗示其生活的贫困;也说明她家居住的环境不好。

  B.梅丽莎父母的表现流露出他们对孩子的爱和他们安静的性格;“像蝴蝶似的飞过来飞过去”体现了梅丽莎的兴奋。

  C.文章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描写了梅丽莎离开时其他两个孩子的表现,展现了他们内心的羡慕和渴望。

  D.作者细致地描绘了梅丽莎而对丰厚美食的情景,表现出的不仅仅足小孩子的好奇心,更足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向往,

  8.作品足怎样叙述梅丽莎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9.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足谁?为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7.B(解析:B项,“安静的性格”表述不当,文章只是说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父母静静地看着孩子的表现;“体现了梅丽莎的兴奋”错,前一段有“我看得出他们有些不情愿”;)

  8.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更加真实可信;多用对话形式,用人物的对话来展现人物的境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运用插叙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突出梅丽莎对弟弟的疼爱。(每点2分,共6分)

  9.示例一:我认为主人公是“我”和莫莉。“我”和莫莉的形象贯穿文本始终,是作者深入刻画的人物形象。作者主要记叙了“我”和莫莉的做法,这两个人用自己的行为,帮助了处于穷困中的小女孩,体现了她们对弱者的关爱。“我”和莫莉善良、有爱心,更加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我认为主人公是梅丽莎。梅丽莎是受帮助的对象,整篇文章都在记叙她接受帮助过程以及她在被帮助过程中的表现。文章的标题就是梅丽莎的话语,这足以证明梅丽莎是作者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而且作者运用肖像、神态、动作等描写将梅丽莎的善良展现得淋漓尽致。梅丽莎虽然处于贫困之中,但她乐观有爱心,她在大学食堂里看到美好的东西时,想到的是让死去的双胞胎弟弟也能享用,这是一个姐姐对弟弟的爱和关怀,符合文本所营造的浓厚的亲情氛围。(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

葡萄阅读答案6

  紫色葡萄慈父心(12分)

  小院的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会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于是,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 !

  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那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地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只花蝴蝶一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颗颗晶莹剔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的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

  而今,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或许早已忘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1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3、想一想:父亲栽种葡萄树时与我一起许下的心愿是什么?请在第一自然段的破折号后面补出。(不超过15个字)(3分)

  14、品读下面一处细节描写,说说其中包含的情感。(3分)

  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地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

  15、读完文章,你认为父亲许的心愿最终实现了吗?请说明理由。(3分)

  紫色葡萄慈父心阅读答案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2分)12、(3分)父亲栽种下葡萄并许下希望女儿好起来的心愿,在他的精心伺弄下,葡萄树越长越茁壮,女儿也终于在文学上取得成就,实现心灵上的站立。

  13、(3分)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

  14、(3分)因为父女俩曾在葡萄树前许下心愿,葡萄树发芽了,预示着我的腿也有了希望,父亲自然很兴奋;同时父亲用兴奋的表情激发我对腿好起来要充满信心,表现深深的父爱。

  15、实现了。因为虽然我不能走路,但我的心灵站立起来了,而这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

葡萄阅读答案7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14分)

  紫色葡萄慈父心

  卫宣利

  ①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

  ②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后来,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③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④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⑤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只花蝴蝶一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⑥那年,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

  ⑦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颗颗晶莹别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⑧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便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地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

  ⑨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也许早已忘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略有删改)

  (卫宣利,女,河南洛阳人。生于七十年代末,河南省作协会员,《青年文摘》等杂志签约作家,17岁那年因车祸而双腿残疾,善于用文字来诉说生命中爱的奇迹。)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22.父亲栽种葡萄树时与“我”一起许下的心愿是什么?(第①自然段破折号后面应补出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

  23.品读下面的句子,结合其中加点部分说说其表达效果。(4分)

  (1)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地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

  (2)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

  2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的具体含义。(2分)

  25.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题目中的“慈父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案:

  (三)(14分)

  21. 父亲栽种下葡萄并许下希望女儿好起来的心愿,在他的精心伺弄下,葡萄树越长越茁壮,女儿也终于在文学上取得成就,实现心灵上的站立。(或者:本文写我瘫痪后,父亲通过栽种葡萄树鼓励关爱我,最终使我振作起来的故事。)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2. 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3. (1)因为父女俩曾在葡萄树前许下心愿,葡萄树发芽了,预示着“我”的腿也有了希望,“兴奋地像个孩子”写出了父亲的内心的喜悦;同时父亲用兴奋的表情激发“我”对腿好起来要充满信心,表现了深深的父爱。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连用三个“悄悄”,写出了父亲怕影响我写作,给我送葡萄时的动作情景,体现了无言的父爱。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4. 根据文章最后一段中“父亲……读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可知,这里是指“我”开始写作。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5. 栽种葡萄并许下希望女儿好起来的心愿;侍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有病的女儿;为女儿采摘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给女儿吃;对女儿心灵的站立倍感欣喜,“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评分:共4分。每一要点占1分,意思对即可。

葡萄阅读答案8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浇了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施了肥,浇了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真快!原来是几根根枯藤,几天功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

  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不这样。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了,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地喝。

  喷波尔多液。从抽条长叶,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喷多少次。喷了波尔多液,太阳一晒,葡萄叶子就都变成蓝的了。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新条。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拿起树剪,劈劈啦啦,把新抽出来的一截都给它铰了。

  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卷须这东西最耗养分,因此,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

  五月中下旬,葡萄开花了。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

  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葡萄不招虫。葡萄会生病,所以要经常喷波尔多液。

  七月,葡萄“膨大”了。

  掐须,打条,喷药,大大地浇一次水。追一次肥。追硫铵。在原来施粪肥的沟里撒上硫铵。然后,就把沟填平了,把硫铵封在里面。

  八月,葡萄“着色”。

  你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着色”。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结实、挺括,璀璨琳琅。

  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

  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葡萄装上车,走了。

  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节选自汪曾祺《葡萄月令》)

  1.本文以时间为序,将和两方面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说明。

  2.“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不知节制”与“瞎长”幽默地写出了葡萄的。

  3.“(卷须)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作者反复写“长出来就给它掐了”,既说明了卷须生长快的特点,也写出了果农的。

  4.口语的成功运用,是本文的特点之一。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它的好处。

  答案:

  1.葡萄生长(过程)(1分);葡萄生产(管理)或培育葡萄等(1分)

  2.旺盛生命力(意思对即可)(2分)

  3.辛勤(苦)或辛劳、勤劳等(2分)

  4.亲切(娓娓动听);生动(活泼)等。(合乎情理即可)(1点1分,答2点即可)

葡萄阅读答案9

  把愤怒变成葡萄园①

  ①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不平和屈辱是很容易动怒的。就连那些名人,有时也会为一件小事而怒火中烧,从而招来祸患,酿成悲剧。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先生就是一个动不动就发怒的人,为了提醒自己,他干脆把息怒二字镂刻在自己的宝剑上。

  ②愤怒本身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一旦发作,对外界的破坏极大。【甲】其实,人为了捍卫正义、尊严拔剑而起,倒不失为大英雄本色。而吴三桂的为红颜一怒和楚霸王激怒之下把华美富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的举动,只能给后世人留下笑柄和一声叹息。

  ③想要成就一件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努力。而易于动怒的人,往往在事情的关键环节处,一遇到麻烦,就会因心情浮躁而变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结果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乙】我有个远房舅舅,修理家里一个破损的木盘,当他把木条一片一片对接好,几番试验后发现木盆仍在漏水,于是盛怒之下,竟取来一把斧头把木盆砸碎。后来遇到失败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时,母亲总会给我讲起舅舅的这一段往事。

  ④我由衷地欣赏那些谦逊达观、心境平和的人,他们即使身处最险恶、最苦难、最无奈的境遇,仍能保持宠辱不惊,临危不怒的平常心。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财政部供职期间,为了扭转金融危机而竭尽全力,但他的许多精辟见解却遭到非议,连人格尊严也受到侮辱,最后他客客气气地呈上辞职信。然后回到学院和书房,跟他的藏书和藏画在一起,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⑤其实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与其怨天尤人,悲观沉沦,倒不如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把愤怒变为葡萄园。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因为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有限的精力,有限的光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资源。生命的价值只有两种,要么熊熊燃烧,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要么窝成一团黑烟,到头来一无所获。只有那些不明智的人才会把自己的智慧才华消磨在无谓的悔恨、诅咒和愤怒上。

  ⑥生命本身蕴藏着巨大能量,【丙】一旦它肆意咆哮暴怒起来,会泛滥成一场人间的祸患灾难。可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它,就会变成造福人类的巨大的能量和资源,滋润养育万物生灵,为人间播洒一片绿阴。

  【注释】①葡萄园在西方人的词语中有平息愤怒、平和心态的意思。

  1.结合文章①-③段,概括说说作者为什么提倡把愤怒变成葡萄园。(3分)

  2.结合文章④-⑤段,说说应怎样把愤怒变成葡萄园。(2分)

  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如同瀑布和大树。

  ②犹如天庭之怒,则雷鸣电击;大地之怒,则山崩海啸。

  ③就像蜜蜂一样,为了一点小小的冲撞,竟然把自己整个生命付诸最后的一蜇。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答案:

  1.①愤怒会招来祸患,②酿成悲剧,③让人功亏一篑。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①身处险恶、苦难、无奈的境遇,保持宠辱不惊,临危不怒的平常心;②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评分:共2分。每个要点1分。

  3.② ③ ①

  评分:共3分。每空1分。

葡萄阅读答案10

  【原文】: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释】:

  ①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性情放纵,屡试不第。

  【翻译】:半生落魄已然成了半旬老翁,独立在书斋中听着呼啸的晚风。笔底有明珠却没有地方可以卖,只能闲置在慌乱的野藤中。

  【赏析】:徐渭满腹文才,却似明珠复土无人识得,只落得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一生坎坷,如今年已五旬,还颠沛流离……想到这里,不由悲从中来。这悲凉凄切的诗句,徐渭从心底里发出了世道不公,壮志难酬的时代感叹!“明珠”就是指葡萄,作者借葡萄画无处卖,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

  【阅读训练】:

  1)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联系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2)作者选取的“明珠”这一意象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鉴赏。

  【参考答案】:

  解析(1)分析诗歌形象要注重分析诗歌所描写的事物的特征,把握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如头两句中的“落魄”“啸晚风”,直接写出了诗人形象,后两句中的“无处卖”“闲抛闲掷”,则用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不得志。此外,还要注意结合诗歌下面的小注,做到知人论世。

  答案(1)这是一位落魄潦倒但又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第一句中的“落魄”一词写出其潦倒不得志,“独立”“晚风”写出其晚年寂寞孤苦,“书斋”“啸”字则写出诗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

  解析(2)解题时要注意“明珠”所用到的手法,再结合诗人生平怀才不遇的境况,可以得知诗人用“明珠”来喻己。回答时先解释“明珠”的内涵,再回答出诗人情感即可。(比喻性意象)

  答案(2)诗中的“明珠”用比喻手法,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的才识;这样的“明珠”却无处可卖,蕴含着诗人激愤、苦痛、狂傲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

【葡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汪曾祺《葡萄月令》阅读练习及答案06-14

《紫色葡萄慈父心》阅读题目及答案09-24

把愤怒变成葡萄园阅读答案06-21

徐渭《题葡萄图》阅读答案及赏析06-15

汪曾祺《葡萄》练习及答案05-23

阅读及答案12-06

等 阅读答案06-26

等阅读及答案07-23

手阅读理解及答案最新 手阅读答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