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陆游《书愤》阅读练习(附答案)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陆游《书愤》阅读练习附答案,仅供参考。
陆游《书愤》阅读练习附答案 1
【原文】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阅读训练】
一、
1.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2分)
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真名世”引用了三国时(人名)的典故。(1分)
3.本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作者"怀"什么"古")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3.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三、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2.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诗歌的倒装性)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这里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这里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吗?
3.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4.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参考答案】
一、
1.宋金两国交兵的战争场面。
2.诸葛亮
3.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二、
1、怀什么古——颔联既是叙事又是写景,概括了25年前的两次胜利的战斗(古事):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充满豪情气势。尾联叙事抒情,写了诸葛亮(古人)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2、作者的情感态度:结合首联和颈联表达出作者渴望报国、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及自己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的悲愤沉痛,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同病相怜型)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3、艺术手法: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三、
1.报国无门,功业无成对比
2.欲图收复失地
愤“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3.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陆游《书愤》阅读练习附答案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怀
司空图①
病来犹强引雏行,力上东原欲试耕。
几处马嘶春麦长,一川人喜雪峰晴。
闲知有味心难肯,道贵谋安迹易平。
陶令若能兼不饮,无弦琴②亦是沽名。
【注】①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著有《二十四诗品》。②无弦琴:《陶渊明传》记载:“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后用以寄寓闲适归隐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虽然抱病在身,却依然强打精神,带领儿孙尽力登上东原,想要试着翻土播种,享受着远离官场的宁静生活。
B.颔联写诗人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看到生机勃物的乡野美景时的喜悦之情,写出了“味外之旨”
C.“闲知有味”和“道贵谋安”是诗人的生活感受与人生感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与出仕的矛盾心情。
D.尾联写陶渊明如果能够尽量不饮酒,他弹奏无弦琴也是沽名钓誉,表达了对陶渊明的鄙夷。
2.同为述怀之作,本诗与陆游的《书愤》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的表现手法有异有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D 2.相同之处:两首诗都运用了用典。本诗反用了陶渊明弹奏无弦琴的典故,表现了自己喜爱乡野生活又不甘心隐居无为的矛盾心情。陆游的《书愤》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和三国时诸葛亮的典故,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
不同之处:本诗的颔联借景抒情,表达了归隐后的喜悦之情。陆游的《书愤》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表达了对陶渊明的鄙夷”错。诗人反用陶渊明“无弦琴”之典,寄寓闲适归隐之意,含蓄表达出他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纠结。选项曲解诗意。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和比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相同处:两首诗都引用了典故。《书怀》引用“五弦琴”的典故,表现了自己喜爱乡野生活又不甘心隐居无为的矛盾心情。诗人认为,闲暇的乡村生活无法满足内心的渴望,真正的.高贵理想在于谋划安定民生的政务。他希望自己能像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过上清静自在的田园生活,却又不甘心从此无所事事,徒然沽取“高士”虚名。《书愤》引用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和三国时诸葛亮的典故。以檀道济自许,可见其少时磅礴大气,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尾联亦用典明志,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不同之处:《书怀》颔联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乡村生机勃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归隐后的喜悦之情;《书愤》运用对比手法,一处是理想与现实作对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自己被排挤不能继续抗战,恢复中原愿望无法实现;二处是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中原北望气如山”,而到了晚年却“镜中衰鬓已先斑”,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三处是用三国诸葛亮慷慨北伐同当今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以古鉴今,褒贬分明,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陆游《书愤》阅读练习附答案】相关文章:
陆游《书愤》阅读答案02-06
陆游《书愤》阅读答案及赏析06-14
《赤壁》阅读答案练习附答案11-03
陆游《书怀》阅读练习及答案03-12
《口技》阅读练习附答案07-29
社戏阅读练习附答案05-31
《观潮》阅读练习(附答案)06-08
陆游《冬暖》阅读练习及答案03-11
陆游《卧病书怀》阅读练习及答案03-12
《母亲的来信》阅读练习附答案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