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徙越》阅读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人徙越》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鲁人徙越》阅读答案 篇1
原文: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释】[①身:自己。②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③缟(gǎo):白绢,周时人用缟做帽子。④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⑤跣(xiǎn):赤脚。⑥被:同披。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
阅读: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或谓之曰 ( ) (2)屦为履之也( )
(3)而越人被发( ) (4)以子之所长( )
1、(1)有的人(2)穿(3)同披,披着(4)用、凭
2、下面句子中的穷字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子必穷矣 B、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C、穷困潦倒 D、无穷无尽
2、D
3、翻译句子。(2分)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鲁国有一个人自己善于编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纺纱,他们想一起迁徙到越国。
4、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2分)
4、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5、简要概括这篇寓言的主要故事情节。(2分)
5、有一对善于编织和纺纱的夫妻,想要迁徙到越地去。有一个人劝他们不要去,因为这两种手艺在那里没有用。
6、本文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请写出来(至少三种)。(2分)
6、①要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决定行动,否则,非碰钉子不可。做事情不能想当然,要经过实地考察,或多方面收集相关材料。
②不要依靠旧有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
③发展事业要善于扬长避短。
④坚持自己的主见和听取别人的意见要结合起来。
《鲁人徙越》阅读答案 篇2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②之也,而越人跣③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披发。以予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释]①屦:麻鞋。②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③跣:赤脚。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而欲徙于越( )
(2)游与不用之国(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3、文中游与不用之国,不用的原因是什么?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迁移,搬家(2)前往,行走
2、有人对他说:你(去越国)必然会贫穷的。
3、越人的生活习性是跣行披发4、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鲁人徙越》阅读答案 篇3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
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②铣(xiǎn):光脚。
【译文】
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 ) ②或谓之曰( )
③履为履之也( ) ④而越人被发( )
⑤以子之所长( ) ( )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自己 ②有的人 ③穿 但是,表示转折 ⑤凭、用
2.略 3.略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
①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拓展:
一、阅读【甲】【乙】文段,回答问题。(20分)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师旷撞晋平公》)
【注释】①师旷:名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乐师。②援:执持,拿。
③衽: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除去。
参考译文: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乐,因为他的话没有谁敢违抗。”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收起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师旷答道:“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说的。”师旷说:“啊!这不是统治者应说的话。”周围的人请求杀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警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A.齐之习辞者:熟练 B.王曰,何坐:犯罪
C.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喝酒喝得痛快 D.是非君人者之言也:这
2.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C )(2分)
A.齐人固善盗乎 吾尝疑乎是 B.吾欲辱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乃喟然叹曰 屠乃奔倚其下 D.故撞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答: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4.请根据提示,将【甲】文的'故事情节依次填写出来。(4分)
楚王密谋策划 ——楚王当堂羞辱—— 晏子巧妙回击——楚王自取其辱
5.请你根据【乙】文内容展开想象,将晋平公躲避师旷“援琴撞之”的场面叙写出来。(要求:续写时要有晋平公的动作和神态描写)(4分)
晋平公话音刚落,突然发现一张琴向自己飞来,他急忙站起来,衣襟散乱,惊慌失措地躲到一旁。琴撞到墙上,“当”的一声摔成了几片。他吓出了一身冷汗,惊疑不定地望着师旷。
6.晏子和师旷都长于辞令,你更欣赏哪一个的说话艺术?为什么?。(4分)
示例一:我欣赏晏子的说话艺术,他在无法澄清“齐人坐盗”这一事实的情况下,巧有类比进行反驳,片言只语间化被动为主动,既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
示例二:我欣赏师旷的说话的艺术,他先直话曲说,巧妙地将晋平公说成是“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因势利导,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劝谏的目的。
二、阅读【甲】【乙】文段,回答问题。(19分)
【甲】……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
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 景公:齐国国君。霁:天放晴。陛:皇宫的台阶。
参考译文:
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理想,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7.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3分)
其 / 实 味 / 不 同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吏二缚一人诣王:捆绑 (2)晏子避席对曰:座位
(3)叶徒相似:仅仅,只 (4)公被狐白之裘:通“披”,穿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答: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赐给饥寒交迫的人。
10.“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什么?简要回答。(4分)
答:说明环境会影响植物成长。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品质、道德等都有可能发生转变。
11.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一人,略作评析。(4分)
答: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楚王具有自知之明。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
三、阅读【甲】【乙】文段,回答问题。(12分)
【甲】《晏子使楚》略
【乙】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选自《晏子春秋》)
参考译文: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这些供养宾客。晏子没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推辞。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反取病焉:辱 (2)其实味不同:它的果实;
(3)生于淮北则为枳:在 (4)使者反:同“反”,返回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齐人固善盗乎?
答: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2)景公使使者至。
齐景公派使臣来到。
14.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
答:机智、善辩、清廉、简朴。
【《鲁人徙越》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鲁人徙越阅读答案03-18
《鲁人徙越》阅读答案03-03
《鲁人徙越》阅读答案09-14
鲁人徙越阅读练习及答案11-07
《鲁人徙越》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1-30
文言文《鲁人徙越》阅读题及答案11-04
《鲁人徙越》原文注释02-28
鲁人徙越文言文试题附答案06-10
鲁人徙越文言文翻译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