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蟾《金陵晚望》韦庄《金陵图》阅读答案与解析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晚望》描写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
B.《金陵晚望》采用拟人、反衬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r写出金陵古城的景象并抒发唐朝因衰败而伤心之情。
C.《金陵图》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后,举出一个例证“六朝金陵图”,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
D.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不仅创作背景相同,而且取材也相同;从创作时间上看,高诗应早于韦诗。
15.这两首诗抒发了相同的思想感情,可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理?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
14.B
15.高诗着眼于景,虽有“浮云”“落日”,然而,“一片伤心”是心中的痛,心中的情,是抽象的情感,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所以说“画不成”。韦诗立足于“老木”“寒云”,用“老木”“寒云”来象征颓靡的时代,表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现实忧思,见“老木”“寒云”如见那颗枯萎的心,所以说能画成。
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反衬”错误,所谓“反衬”指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要求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从诗中所写的景象来看,“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浮云归于暮山,将是白日的结束,落日悬浮于秋声,亦是一年的残景,这里凄凉的日之暮、岁之暮的景象属于哀景,最后两句流露的情感是“伤心”,属于哀景哀情,这是正衬,也可以说是寓情于景。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两首诗抒发了相同的思想感情,可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理?”,然后分析这两首诗歌共同的情感是什么,再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画不成”和“画得成”的原因。结合两首诗歌中所写景物的特点和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伤心”二字可知,这两首诗歌抒发的都是哀情,都是伤心之情。再看《金陵晚望》,诗歌前两句主要是写景,在浮云、晚翠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展示故都盛衰无常,后两句流露情感,金陵曾是南朝六代建都之地,曾经佳丽所萃,而今唯有废墟残景,自然、历史和社会的种种悲慨涌上心头,拂逆不去,浓得化不开,只有眼前景象才能诉说和接纳心中无限事了,但人与自然只能是心有灵犀的默契,不能表情达意的对话,望中晚景可诉诸画笔,人尽可识,而自己久久郁积于心的伤感何由表现,无论延请多少画师,都无法描绘出诗人难以排遣的伤心,所以诗人说“画不成”。再看《金陵图》,诗人先说“谁谓伤心画不成”,然后以“老木寒云满古城”来展现这令人伤心的画面,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后的金陵,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诗句中的“老木”和“寒云”也就具有了象征的意义,应是象征颓靡的时代,由此可见,这“伤心”完全可以画成,所以诗人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高蟾《金陵晚望》韦庄《金陵图》阅读答案与解析】相关文章:
《金陵图》韦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3
金陵晚望(曾伴浮云归晚翠)原文赏析04-20
“溪渔子,金陵江宁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07-16
《登金陵凤凰台》阅读答案03-14
清平乐韦庄阅读答案11-16
桂枝香金陵怀古阅读试题及答案08-10
金陵驿文天祥写的阅读答案11-28
《韦蟾》李商隐鉴赏11-08
古诗绝句《金陵图》译文及赏析12-31
李白《金陵望汉江》原文译文及赏析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