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质《游东林山水记》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22-10-28 16:44:22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王质《游东林山水记》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在这篇游记里,作者记述了两天游历东林山水的见闻;并抒发了自己羁旅异乡和同伴积岁忧患的感慨;从而使这幅秀丽迷人的自然图画,又连缀着几笔乱离社会的悲惨景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质《游东林山水记》的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王质《游东林山水记》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游东林山水记

  【宋】王质

  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①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

  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犹容与若无所为。山有浮图宫,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翌日,又转北出小桥,并溪东行,又西三四曲折,及姚君贵聪门。俯门而航,自柳竹翳密间,循渠而出。又三四曲折,乃得大溪,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

  小驻古柳根,得酒两罂,菱芡数种。复引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剧,响震溪谷。风起水面,细生鳞甲;流萤班班,若骇若惊,奄忽去来。夜既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天无一点云,星斗张明,错落水中,如珠走镜。

  隶而从者:曰学童③,能嘲哳为百鸟音,如行空山深树间,春禽一两声,翛然使人怅而惊也;曰沈庆,能为歌声,回曲宛转,嘹亮激越,风露助之,其声愈清,凄然使人感而悲也。

  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同行姚贵聪、沈虞卿、周辅及余四人。三君虽纨绮世家,皆积岁忧患;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今而遇此,开口一笑,不偶然矣。皆应曰:“嘻!子为之记。”

  【注】①阛阓:市区。②容与:悠闲的样子。③学童:与下文“沈庆”均为仆人的名字。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溪未穷,得支径

  穷:走到……尽头

  B.或远一舍外

  舍:客舍,房舍

  C.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

  披:分开,被吹开

  D.引领长望而不可归

  引:伸长,伸着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描写东林的山和水的一组是()

  ①锐者如簪,缺者如玦

  ②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

  ③冈重岭复,乔木苍苍

  ④冲怀罥袖,掩苒不脱

  ⑤风起水面,细生鳞甲

  ⑥其声愈清,凄然使人感而悲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②③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游记以时间为序记叙了东林山水。第一天重在写山,游览方式是步行;第二天重在画水,游览方式是舟游。

  B.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丽多彩的山水画。描写景物的词句多为四字,显得灵动而不板滞。

  C.文章最后交代了写作缘由。姚、沈、周三君虽然生在富贵人家,却连年患病,遭遇不幸;作者羁旅异乡,满怀愁绪。

  D.丰富的想象,丰满的描述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写景时运用远近结合,山景、水景相互映衬等手法,富有变化。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志得意满而归,或犹容与若无所为。(3分)

  译文:

  (2)夜既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3分)

  译文:

  (3)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3分)

  参考答案

  9.B【解析】舍:古代三十里为一舍。

  10.A【解析】②写的是松树;④写的是水中荷花;⑥写的是歌声。用排除法,故选A项。

  11.C【解析】

  C项,“姚、沈、周三君虽然生在富贵人家,却连年饱含忧患意识”。

  12.(1)有的人心满意足地回家,有的人悠闲自得,好像没有什么事可做。(得分点:“或”“无所”各1分,大意1分)

  (2)夜已经很深了,山愈发显得高峻与迫近,阴森森地好像要下来与人搏斗。(得分点:“高”“下”各1分,大意1分)

  (3)我们抓紧时间游赏了不到两昼夜,东林的美景几乎游赏完毕。(得分点:“朝昏”“殆”各1分,大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游东林山水记

  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傍晚,(我们)从市区步行而出,沿着小溪向南行走一百步,离开溪流向西又走了一百步,又沿着溪向南行走。溪水上下游都是深绿色的,幽静深远,(水流徐缓)好像不想流动似的。还未走到溪水的尽头,就看到一条斜出的小路,向西高出地面几百尺。已经走到(小路的)尽头,那山的顶峰隐约青翠的地方,或许远在三十里之外:(顶峰一带的山形,)顶端尖尖的像簪子,环形有缺口的像玉玦,突出的像发髻,平圆的像玉璧。远处的树林,在烟云中时隐时现:(远处的树林)长在一起的如同欢聚,分开项生长的如同别离,排列整齐的好像长枪,杂乱的好像一堆散发,(我们)在幽暗不明中根据(自己的)想象、揣度给它们命名。

  水有几百条支流,分散错杂,纵横参差错落:(水)绵延的形成溪流,溢出的形成水泽,断开的形成池塘,干涸的成为了洼地(山间平地)。沙洲水滩以及岛屿,有的相向而合,有的相背雨离;青碧的树藤,互相覆盖缠绕。一叶叶小舟,在水上纵横进退:(人们划着船)摘取那翠绿的是菱角:挽采那红红的是莲花,抓举那白白的是鱼。有的人心满意足地回家,有的人悠闲自得,好像没有什么事可做。山上有座佛寺,有几十棵高大的松树,整齐地矗立在寺门的左右,松涛声一一分明,好像流水从空中坠落的声音。天色已晚不可久留,于是(我们)沿着山路从北面下来,重山叠岭,树木茂盛。一轮新月挂在高高的山顶上,月随人动,人走得慢月就慢随,人走得快月就快追。(我们)走到山脚,已是二更时分了。

  第二天,(我们)又转向北边经过小桥,沿着溪水向东行走,又向西拐了三四个弯,就来到了姚贵聪先生的家门前。(我们)到门下乘船,从柳竹掩映浓密的地方,顺着水渠出来。又拐了三四个弯,才来到大溪跟前,满眼都是荷花。风从两岸吹来,(红色的)荷花、(绿色的)荷叶被风吹开吹斜,摇曳多姿,荷叶繁盛,香气浓郁,沁人心脾。香气挂在衣袖间,香味经久不去。

  (我们)暂时在古柳树下停歇,得到两缸酒,几种菱芡。又划着船进入荷花中,歌声豪放,笑声极大,声音震动了溪谷。风从水面生起,水面好像是生出了一层细小的鱼鳞;流荧点点,似乎是受到惊吓,倏忽而去。夜已经很深了,山愈发显得高峻与迫近,阴森森地好像要下来与人搏斗。天空没有一点云,星星明亮,倒映在水中,像珠子在镜子一般的水面上滚来滚去。

  跟随的仆从:有个叫学童的,会学百鸟鸣叫的声音,像是行走在空山深林间,听到一两声春鸟的叫声,自然而然使人惆怅惊骇;有个叫沈庆的`,会唱歌,歌声回环婉转,嘹亮激越,加上风露的声音,他的歌声更加凄清,引人感触而心生悲伤。

  我们抓紧时间游赏了不到两昼夜,东林的美景几乎游赏完毕。同行的人有姚贵聪、沈虞卿、周辅和我四个人。他们三人虽然生在世代相传的富贵人家,却都连年饱含忧患意识;我也寄居他乡,家乡在西南角的天边,伸长了脖子望了很久却不能回去。现在遇到东林山水,开口一笑,不是偶然的事情。(他们三人)都应该和道:“嘻!你替(我们)殷这次游玩的事情记下来吧。”

  注释

  [1]东林:山名,在今浙江吴兴东南。

  [2]绍兴:南宋高宗年号。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

  [3]欲夕:傍晚。

  [4]阛阓(huán huì):市区。

  [5]并溪:沿溪。

  [6]重碧:深绿色。

  [7]幽邃(suì)靖深:幽静深远。

  [8]意若不欲流:溪水好像不愿流动似的;形容水流徐缓。

  [9]支径:斜出的小路。

  [10]既竟:指走到尽头。

  [11]顶:顶峰。隐:隐约。

  [12]一舍:三十里。

  [13]“锐者”四句:形容顶峰一带的山形,有的像顶端尖尖的簪子,有的像环形缺口的玉玦(jué),有的像高耸的发髻,有的像平圆而中心有孔的璧玉。“锐”,上小下大。“隆”,高起。

  [14]出没烟霏(fēi):在烟云中时隐时现。“霏”,云飞动的样子。

  [15]“聚者”四句:形容远处树林的形态,长在一起的如同欢聚,分开生长的如同别离,排列整齐的好像枝枝长戟,杂乱的好像一堆散发。“戟(jǐ)”,古代的一种兵器。

  [16]“于冥蒙(míng méng)”句:谓在迷迷茫茫中根据自己的想像、揣度给它命名。

  [17]脉:山脉,这里是指“支流”。

  [18]支离胶葛:分散错杂。

  [19]经纬参(cēn)错:纵横参差交错。

  [20]“迤者”四句:谓水绵延的形成溪流,溢出的形成水泽,断开的成为池塘,干枯的成为洼地。“汇”,水流汇聚之处。“涸(hé)”,水干枯。

  [21]“洲汀”二句:谓沙洲水滩以及岛屿,有的相向相合,有的相背相离。

  [22]“青树”二句:谓树藤互相覆盖缠绕。“交”、“络”,纠结、缠绕。“罗”、“蒙”,网罗、覆盖。

  [23]挽:拉,牵引,这里指采。

  [24]“或夷犹”句:谓有的安逸徘徊,好像无所作为似的。“夷犹”,同“夷由”,徘徊不前。“容与”,安逸自得的样子。

  [25]浮图宫:佛寺。

  [26]挺:量词,这里是“株”、“棵”的意思。

  [27]月一眉:指新月。修:长,高。

  [28]俱:同,在一起。

  [29]尽山足:走到山脚。

  [30]更(gēng):更漏。

  [31]翌(yì)日:第二天。

  [32]“俯门”二句:俯门而航:到门下乘船。“航”,船,这里作乘船讲。“翳(yì)”,掩蔽。

  [33]红披绿偃(yǎn):“红”指荷花,“绿”指荷叶;“披”、“偃”,形容荷花荷叶被风吹开吹斜的样子。

  [34]葳蕤(wēi ruí):枝叶繁盛下垂的样子。

  [35]勃郁:形容气味浓盛。

  [36]罥(juàn):挂。

  [37]掩苒(rǎn)不脱:指香味经久不去。“掩苒”,滞留、延搁的意思。

  [38]小驻:暂时停息。

  [39]罂(yīng):酒器,口小肚大。

  [40]芡(qiàn):一种浮生水草,实可食用,俗名鸡头。

  [41]剧:极,甚。

  [42]班班:同“斑斑”,即点点。

  [43]奄忽:迅疾、倏忽。

  [44]“森森”句:阴森森地像要下来抓人。搏:攫取。

  [45]张明:大明,很亮。

  [46]如珠走镜:像珠子在镜一般的水面上滚来滚去。“走”,跑。

  [47]“隶而”二句:谓跟随的仆人有叫学童的,会学百鸟鸣叫的声音。嘲哳(zhá):鸟鸣声。

  [48]翛(xiāo)然:忽然而起的样子。

  [49]“追游”二句:意谓抓紧时间游赏了不到两昼夜。

  [50]殆(dài):差不多。

  [51]纨绮(wán qǐ)世家:世代相传的富贵人家。

  [52]积岁:连年。

  [53]羁(jī)旅异乡:寄居他乡。

  [54]隅(yú):角,方。

  [55]引领:伸长脖子。

  [56]此:指东林山水。

  [57]开口一笑:唐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有“尘世难逢开口笑”句。

  作者

  王质(1135~1189),字景文,号雪山,兴国(今属江西)人。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他做过当时抗金将领张浚、虞允文的幕僚,与陆游、张孝祥是朋友。任太学正时,因言事罢官。有《雪山集》。

  这篇游记写秋游东林,第一天登山揽胜,第二天泛舟观荷,虽各有侧重,却又是登山见水,泛舟山下,山山水水,贯穿全篇,描绘出这一地区的风光特点。文中刻画山容水态,运笔颇下功夫。至于,写小舟摘菱、采荷、捕鱼,而菱青、荷红、鱼白,色彩相间如画;写荷花满溪,迎风摇曳,香气冲怀,则诗意盎然;写群星映水,如镜面滚珠,又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松涛、山月、流萤,也各得其趣。记叙第二天游程,以闻口技与歌声“怅而惊”,“感而悲”作结,为从诗情画意的描写中,转入篇末点出的同行者“积岁忧患”、“羁旅异乡”的感慨,巧妙而自然地作了铺垫。当然,这种处理与安排,首先又因为作者王质生活在南宋初年的动乱时代,是一个关怀国事的人。他在文学上把自己看做是苏轼的继承人,诗写得有点儿苏轼的气派。这篇游记描写深夜山势“森森欲下搏人”,也很容易使人想起苏轼《石钟山记》中那句十分相似的话。

【王质《游东林山水记》的阅读答案及翻译】相关文章:

《游东林山水记》译文及习题答案06-12

支道林还东阅读答案10-08

游庐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07-02

《游黄山记》阅读答案附翻译06-15

《游丹霞记》阅读理解翻译答案06-12

《游衡岳记》阅读答案及翻译07-02

东轩记阅读答案03-19

《东轩记》阅读答案06-15

《东轩记》阅读答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