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戏答元珍阅读及参考答案
《戏答元珍》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谪后所作,表现出谪居山乡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宽慰之意。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戏答元珍阅读及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戏答元珍阅读及参考答案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①,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②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③。曾是洛阳花下客④,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
①天涯:极边远的地方。当时诗人被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
②冻雷:春天的雷声。
③物华:自然美景。
④诗人曾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
阅读题
(1)一、二两联写了山城夷陵的自然环境,请简要概括其特点。(2分)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3)关于这首诗的情感,有人认为体现了诗人豁达超脱的精神,有人则认为充满了无奈和凄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严酷(恶劣、酷寒荒僻)而不失生机。
(2)触景生情。(1分)诗人夜里听到归雁的鸣叫,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他拖着病躯进入新年看到春景又至不由感慨一年时光又逝。作者因耳中所闻之声眼前所见之景的触发而不由生出一种思念家乡、时光易逝的感慨,从而表达出谪居僻地的沉痛之情。
(3)示例一:我认为体现了豁达超脱的精神。虽然诗人被贬谪到荒僻之地,以抱病之躯而又无奈度过一年,但从颔联和尾联来看,作者仍不失积极的心态。颔联写景不失生机,尾联则直说自己曾经在洛阳欣赏过牡丹花,虽然夷陵的野花开放较晚,不如洛阳的牡丹花,但是也不必嗟叹。这就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精神。
示例二:我认为体现了诗人的无奈何凄凉之情。诗末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却是故作豁达,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而且这种无奈何凄凉是与前面思乡、时光易逝的感受一脉相承的。
戏答元珍阅读及参考答案
戏答元珍①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②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
①本诗写于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县令时。元珍曾写《花时久雨》一诗给欧阳修,欧阳修为此诗作答。②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至景佑元年,欧阳修曾任洛阳推官。
【阅读题】
13. 诗中“______ ”和“______”两种景物让作者在尾联生发出“不须嗟”的感慨。
14. 本诗后四句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请赏析。
【参考答案】
13. (1). 橘 (2). 笋
14. 五六句(颔联)写诗人在新年的夜晚听到归雁之声,顿生思乡之愁,感叹人生病痛;七、八句(尾联)写想到曾经在洛阳为官,即使现在境遇不佳也不应该嗟叹,既有自我安慰,又对前途充满乐观(或:七、八句写曾经在洛阳为官,虽然现在境遇不佳不应该嗟叹,但实际上表达的是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凄凉)。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橘、笋两种景物让作者生发出“不须嗟”的感慨。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早春的雪压在枝头,雪中的橘树傲然挺立;在寒冷的春雷中,竹笋即将破土出芽。作者捕捉这春天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暗示春天的蓬勃生机,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操守与气节,表现作者在逆境中的坚强与对未来的希望。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五、六句,诗人抒写乡愁,感叹人生之短暂。“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深刻地反映出了诗人心里的苦闷,贬诸山城兴起思乡之情在所难免,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第七、八句含蓄地流露出诗人对眼前处境的自我慰藉及对前途充满乐观信念。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名扬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没有什么可感叹。但“不须嗟”实际上有“大可嗟”之意,因此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寻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上的感慨。
【戏答元珍阅读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戏答元珍》阅读答案及赏析05-18
《戏答元珍》译文06-12
有关《戏答元珍》译文06-12
《戏答元珍》原文及译文05-05
戏答元珍原文及赏析08-18
古代诗歌阅读:戏答元珍(含答案)11-20
欧阳修《戏答元珍》阅读答案05-30
戏答元珍原文翻译及赏析06-14
《戏答元珍》原文、翻译及赏析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