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阅读及答案参考

时间:2021-06-11 13:56:42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从军行阅读及答案参考

从军行阅读及答案参考1

  从军行

从军行阅读及答案参考

  陈 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俏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在诗的前两句,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1分)

  答:

  (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土怎样的精神?(2分)

  答:

  参考答案:

  11.⑴(1分)裂、折 ⑵(2分)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大无畏的精神。

从军行阅读及答案参考2

  【原诗】:

  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杨炯:(650-693?),华阴人,排行七。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天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有《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

  牙璋,指代携皇命出征的军队。

  ①从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

  ②“烽火”句:化用《汉书?匈奴传》“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语意。西京,指长安。

  ③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凤阙:指长安宫阙。《史记?封禅》:“(建章宫)其东二十余丈。”

  ④龙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

  ⑤凋:此处意为“使脱色”。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⑥百夫长:指下级军官。

  【阅读训练】: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3.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 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 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 的修辞方法。

  4.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_______ 的写法,先交代____;中间两联采用_____ 的写法,描写 ________ ;尾联采用______ 的写法,表达 ________。全诗富有_____主义色彩。

  (5)本诗用“照”“辞”“绕”这些动词写出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请作简要分析。

  (6)第三联描写战斗的情景,诗人是从什么角度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的?试作简要赏析。

  (7)“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8)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9.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首尾两联作具体分析。(5分)

  10.第三联两句写得十分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意思相近即可)。

  2.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 。

  3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借代的修辞方法。

  4实写;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虚写;描写想象之境,反映军威战况;实写,表达从军赴边的强烈愿望;浪漫。

  5答:三个动词描写了三幅典型的画面。一个“照”字写出了敌军入侵之急,这激起了“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一个“辞”字写出了“书生”辞别朝廷,告别家人,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的情景。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也表现了英雄的气概。三个动词高度概括,生动地描写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语言准确、凝炼。

  6答:诗人没有正面描写战斗的激烈,而是从侧面,采用景物描写和气氛烘托的艺术手法来描写一场激战。“雪暗凋旗画”从人的视觉出发,写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天昏地暗,大雪弥漫,遮天蔽日,连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从侧面衬托出了将士们的昂扬斗志,表现了战斗的残酷。“风多杂鼓声”,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惊心动魄,烘托出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7 答:借代的修辞手法。

  “牙璋”“凤阕”“铁骑”“龙城”都是借代。

  “牙璋”代指奉命出征的将帅。

  “凤阕”代指长安宫阙。

  “铁骑”代指精锐的唐军。

  “龙城”代指敌人的要塞。

  8: 答: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忠君报国和建国立业的思想。

  9答:抒发了诗人保边卫国、欲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1 分)首联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 而是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由烽火自然引发诗人心中不平之志和保家卫国之情。(2 分)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 生。”直接抒发为国献身的愿望。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2 分)

  10答:这两句描绘了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的艰苦、壮烈的景象;(2 分)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和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2 分)表现了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2 分)

【从军行阅读及答案参考】相关文章:

从军行七首阅读及答案参考06-13

从军行阅读答案07-11

从军行的阅读答案07-14

《从军行》阅读答案06-05

《从军行》阅读答案09-17

从军行的阅读答案09-21

从军行王昌龄的阅读答案04-09

李白《从军行》阅读答案05-28

《从军行》王昌龄阅读答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