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的阅读答案参考

时间:2021-03-18 16:38:3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迟的阅读答案参考

  迟的阅读答案篇一:初中语文 读本议论文阅读习题集 迟

迟的阅读答案参考

  迟

  刘墉

  “迟”这个字真是耐人寻味,“迟到”的迟是晚;“迟缓”的迟是慢;“迟钝”的迟是拙;“迟疑”的迟是犹豫:“迟明”的迟是接近。

  迟有时是那么优雅,像是“姗姗其来迟”;迟有时是那么威严,譬如“无体之礼,威仪迟迟”;迟有时又是那么蕴藉,好比经中的”春日迟迟”;而迟却又常变得那么令人沮丧,尤其是当我们发觉“今生已迟”。“在儿童时代,我们最常用这个迟字,总是怕迟到学校、怕迟交作业,那时迟对我们小小的心灵,唯一的意思,就是“晚”。

  成年之后,我们不再常用“迟”这个字,但是每当说到迟,“迟了一步”、“起步太迟”,那迟便有了许多挽不回的意味。

  到了老年,我们将很少用迟这个字,因为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反正什么事都少了争,便也不再计较迟不迟,而到那时,如果偶尔说出个迟字,似乎就有此生再也赶不及的慨叹了。 什么是迟?迟实在只是慢,慢慢的春天和少女的脚步是美的:慢慢的礼仪是庄敬的;慢慢的反应是笃钝的;而慢的起步,常是失败的。

  什么是迟?迟就是来不及了,所以欣欣的孩子,总不会迟,他只要心智身体健全,今天立志做什么事,将来都能成。但是三、四十岁的人,若说从今天开始学医,或许仍不迟;若要学撑竿跳,却可能已迟。至于五、六十岁,学书法或许不迟,要想学医,则可能迟了。总之,年龄愈大,似乎迟的事情也愈多,所以走错了路,少时悔,要比老时悔,有用得多,因为人到老年,恐怕连悔都已经太迟。

  迟,在这迟迟的人生,在我们迟迟的脚步间,迟缓的行动和反应中,有多少迟迟的季节飘逝了!抬头,才是迟明的少年;回首,已是迟暮的白发,而悟已迟、悔已迟、恨已迟,此生已迟。迟,一个多么缓慢柔软,又触目惊心的字啊!

  1. 请对照文章第一自然段“迟”的几种解释,解释下列词语中“迟”的意思。

  A. 迟滞

  B. 迟早

  2. 为什么说成年人不常用“迟”字?老年人也很少用“迟”字?

  答:

  3. 作者认为“迟”有什么积极意义?(用原文回答)

  答:

  4. 作者说“少时悔要比老时悔有用得多”,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说出你的理由。

  答:

  5. 本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

  6.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有过“迟”的遗憾吗?请说出一件“迟”的遗憾,并说说你打算怎

  么弥补它。

  答:

  答案:

  1.A.缓 B。晚

  2.成年人说“迟”有许多挽不回的意味。

  老年人反应迟钝、行动迟缓,什么事都少了争,偶尔说“迟”便宜有此生再也赶不及的感叹。

  所以成年人和老年人都很少说“迟”,用“迟”。

  3.迟实在只是慢,慢慢的春天和少女的脚步是美的;慢慢的礼仪是庄敬的。

  4.略

  5.要惜时,趁着年青而努力奋斗,不要主太多迟的遗憾充塞我们的人生。

  6.略

  迟的阅读答案篇二:题春晚阅读答案

  篇一:题春晚阅读答案

  (1)、本诗的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3分)(2)、为什么说本诗的意境是 静而不寂 ?(3分)[参考答案](1)首句 花落 写暮春之晚, 昏鸦数点 写乌鸦绕林,距离较远,模糊不清,是傍晚的景色。樵渔归家也是写日之晚。(对暮春之晚的解说正确给2分,对写日之晚的解说正确给2分。)(2)本诗描写诗人读书吟诗后傍晚稍立门外所观之景,村野薄暮时分和谐、静谧。但是,不显得清冷、空寂。因为 花 在 落 , 鸦 在 飞 , 人 在 归 ,(分析 静 ,得2分;分析 不寂 ,得2分。)3、本诗是怎样紧扣 春晚 两字写景的?(4分)4、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3、开篇写花落,点出 春 ;首句写夕阳下柴门虚掩,末句写黄昏时乌鸦翻飞,末句写樵夫渔人劳作归家,都紧紧扣着 晚 字。(分析 晚 ,两处1分,三处答全2分。若从诗歌意象的角度去作答亦可)4、本诗表现了诗人闲适安宁的心境。全诗描绘柴门花落、乌鸦归林、诗人小立、樵夫渔人归家等画面,以动衬静,烘托出静谧而富有生气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闲适和安宁。(从其他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亦可)二:①用自己的话描述第二句诗句所描写的画面:答:苍茫暮色之中,几只昏鸦,忽高忽低,时上时下,翻飞于密林之外。②诗人笔下的村野日暮时分的气氛怎样? 答:恬淡、静谧中更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三:(1)诗的题目是《题春晚》,诗中那些词体现了这个时间?(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 点 而不用 只 ?说说你的理解。(3)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参考答案(1)首句 花落 写暮春之晚, 昏鸦 夕晖 是傍晚的景色,樵渔归家也是写日之晚。(2)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 点 ,用 点 比用 只 更形矣。(3) 吟余小立阑干外 这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周敦颐(1017 1073),北宋杰出的思想家,著名哲学家。字茂叔。为人洒落轩昂,气格高远。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人不可及。所作《爱莲说》以物喻人,可见其品格。其诗风亦清新可爱。赏析: 题春晚 之 春晚 据首句来看,当为暮春,因有 花落 一词。本诗所描写的景象,正是乡村暮春的晚景:红日西沉,一位诗人在柴门外驻足远望,他 小立阑干外 ,口中吟诗,夕阳在远方就要落下,昏鸦飞过天空,渔夫樵子归来。这是一幅恬静而又富有生意、和谐的画面,全诗充满宁静而不寂寞的闲适之情。时已晚春,花儿纷纷飘谢,连夕阳的余晖都被落红所掩了!花落之多,足见已是暮春。如此起笔,不免让人心生惜春之情,或许会以为本文是一篇伤春感时之作。接着,诗人放眼天外,远处暮色苍茫之中,几只归巢的乌鸦正绕着树林盘旋,忽高忽低,时上时下。因距离遥远,又日近黄昏,望去像一个个 点 。而一个 飞 字一扫开篇的低沉,为晚春的画图增添了生气。在小路的尽头,樵子渔夫正担柴提鱼,一路归来。或许,那樵子嘴里正唱着山歌,那渔夫正哼着小调。劳动归来,满载而归的愉悦不言而喻。本文写景的三句诗,句句紧扣 晚 字,既是春之晚,又是天之暮。落花、昏鸦、归来的渔樵在日落时分融汇成一幅和谐、静谧的画图,而 落 、 飞 、 归 三个动词的运用又化寂为动,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活泼的气息,使诗歌富有了生机。诗人在书房诵读篇章、吟诗作文已罢,此时,刚刚走出屋外,稍事休息, 小立 观赏,眼见此情此景,内心难掩欣悦。而对景物的描写足见诗人当时的闲适之情。古人写晚春的诗歌数不胜数,但大多逃不出伤春的的感慨。杜牧寻春不在,所以 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李商隐与客诀别,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李华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更是满目的感伤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歌的感情正是寓含对景物的描写中,同是落花的意象,在本诗中却无萧条之感,这主要源于落花、昏鸦、归来的渔樵等意象融合成了和谐、宁静的意境。周敦颐是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颇重所谓的 气象 。程颢曾说 自再见周茂叔之后,吟风弄月以归,有 吾与点也 之意。 可见周敦颐洒落高远之风。他的为人和作诗的风格是一致的。篇二:题春晚阅读答案

  《题春晚》阅读答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题春晚》阅读答案古诗文阅读(18 分)( 一)

  题春晚 周敦颐(4 分)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 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2、诗

  《题春晚》阅读答案古诗文阅读(18 分) (一)题春晚 周敦颐(4 分)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 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参考答案:

  1、吟余小立阑干外 2、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气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 自然更像“点” ,用“点”比用“只”更准确,更形象。篇三:题春晚阅读答案

  篇四:题春晚阅读答案

  首句“花落”写暮春之晚,“昏鸦数点"写乌鸦绕林,距离较远,模糊不清,是傍晚的景色.樵渔归家也是写日之晚 诗描写诗人读书吟诗后傍晚稍立门外所观之景,村野薄暮时分和谐、静谧.但 是,不显得清冷、空寂.因为“花"在“落’’,“鸦"在“飞”,“人”在“归",三个动词化寂为动,富有生机篇五:题春晚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题春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⑴联系全诗看,第三句中诗人“小立”时见到的景物主要有哪-语文-魔方格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题春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⑴联系全诗看,第三句中诗人“小立”时见到的景物主要有哪些?(3分)这些景物组成的画面有何特点?(2分)答:⑵全诗是如何扣住题目的“晚”字来写的?(3分)答: ⑴所写景物:①柴门落花;②傍林飞鸦;③晚归樵渔。特点:恬静、谐和,富有生气。⑵“花落”点明春之晚(暮春),“夕晖”“数点”“路归”点明天之晚。春晚三景,景景都是扣住诗题中的“晚”字来写的。略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题春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古诗词阅读: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2、按内容来分

  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

  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古诗文阅读原则: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

  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鉴赏六读:一、读诗题。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扣“吹笙”;“不知墙外是谁家”,扣“邻家”;“疑是碧桃千树花”,仍是扣题,即笙声产生的幻觉(注意“疑”字),并非描写“庭院美景”。

  二、读“明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如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等。律诗一般是一二联写景叙事,三四联议论抒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

  三、读形象。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但又不能机械地理解,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与离情别绪无联系。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意境。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就将“无人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点溪荷叶”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诗人)玉洁冰清的情怀。

  六、读类型。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如: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游子思归诗、思妇怀人诗等等。

  迟的阅读答案参考篇三:夜晚阅读答案

  27.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城市的 和乡村夜晚的,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分)

  28.请从“星星、太阳、云彩”中选择一个词语为对象,仿照“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的句式写一个句子子(2 分)

  仿写:

  29.本文语言形象、优美,请按要求赏析。(5 分)

  ( l )第④ 段中加点的“筛下”一词,能否用“落下”代替?请说出理由。(2 分) ( 2)作者对月光作了精彩的描写,请你说说第(3)段画线句在写法上的妙处。(3 分) 答:

  30.文章第(5)段中说:“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分)

  答:

  31.文章结尾运用用了 的写法,意境幽远。请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2分)

  答:

  27.喧嚣浮躁 静谧安宁 希望远离浮躁,亲近自然,获得精抖的宁静与自由。28、示例:云彩是飘在蓝天上的一条彩带。( 以要求的词语为对象,句式吻合,比喻贴切即可)(2 分)

  29 、(5分)( 1)不能。“筛下”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被树阴分割成许多光斑的特有景象,把月亮和树阴都写得鲜活,有生命。而“落下”不能突出景物的这种特点。(2分)( 2)在这句话中,作者化静为动,写出月光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表现了月光的美好和作者对月光的喜爱。(3 分)

  30.人在城市里忙碌着,或沉溺于热闹的场所,· 常常会变得浮躁,“忘记”自己,缺少自我反省和反思,迷失在喧器的城市里。(3 分)

  31.以动写静。示例:①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②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③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分)

【迟的阅读答案参考】相关文章:

《北方的盐 迟子建》阅读答案09-11

蝶恋花的阅读答案参考10-12

关于泥泞迟子建阅读答案10-27

迟子建《泥泞》阅读训练答案10-27

背影阅读答案参考11-12

《背影》阅读答案参考11-12

内经阅读答案参考11-11

鼓掌的阅读答案参考【精选】03-25

迟子建《泥泞》阅读答案3篇07-14

《作家迟子建访谈(节选)》阅读答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