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时间:2022-11-09 19:03:14 幼儿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推荐】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推荐】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

  背太阳

  说活动教学思想

  美是一种艺术,美的因素无所不在。审美作为一种高级的情感体验,在我们的儿童时代更是发展为强烈的审美情感。幼儿园的审美启蒙教育是将各领域的审美体验交织、渗透、强化,最终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就美术活动而言,应该将启迪智慧与美好的心灵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努力在创设富有诗情画意的情景中,给幼儿以丰富的感官刺激,鼓励他们将发自内心的强烈感受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自由地释放出来.从而得到审美心理的满足和情感的升华。 所谓美术,美是体验,术是表现。两者必须和谐统一。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却很容易出现两者对立的情况:一是有美无术,幼儿只是在接受一些十分概念化的图式,因而失去了表现和创造美的热切愿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美与术的统一,如何将各种美的因素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完整的审美体验,我想这是我们审美启蒙教育要努力追求的目标。所以我想在这一方面作一个初步的尝试。

  说话动教材

  《背太阳》这一内容选自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带有一丝童话色彩,情节不断变化的故事。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将人人熟知的太阳作为主人公,将房子、大树等比作地球上的朋友,为了让太阳工作得轻松一点,朋友决定轮流出来背太阳。故事虽简单.却充满了儿童情趣,而在幼儿绘画创作中,欣赏感受始终是第一位的。幼儿表现创作的欲望只能通过充分感受才能萌发,又只有在表现创造的亲身体验中才能领悟美的真谛。这里所说的情趣即为审美情趣。在绘画创作中。技能水平可以有高有低,但情趣是不能没有的,所以我想用这篇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背太阳》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营造一个优美动人的意境来感染幼儿,大胆地表现美,创作美。

  说活动目标

  作为一次美术活动,我想教师应该十分注意美的形式对激发孩子审美体验的重要作用。本次活动在技能目标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运用重叠的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在构图上,那些连成一片的房子,郁郁葱葱的树林或是手拉手的云朵等衬托着一个半圆形的大大的太阳,大与小、名与少的对比配合。给人以平衡的美感。

  在情感目标上,我想让孩子感受道德情感的美应是整个活动的灵魂。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群体之间的互相帮助及团结的巨大力量,这些抽象的情感品质通过内容语言及图象会给孩子一种具体、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并使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进一步体会到这些美丽情感品质的美.而这种美会使整个活动极有光彩。

  说活动准备

  工具与材料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工具将会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创作。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供给他们常用的水彩笔和蜡笔外,还提供了记号笔和多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及大号的水粉笔,便于幼儿表现大面积的色块,尝试多种作画方法,可

  以用记号笔描线,可以用蜡笔勾边,也可以用油水分离法。这样一来,无疑又构成了美术创作中的形式美。

  说活动过程

  1.主题引入

  为了更好地把握幼儿对内容所产生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满足幼儿运用更好的方法大胆表现自己体验的要求,我设置了这样的主题引入:“太阳辛苦了,地球上的朋友们商量着怎么让它工作得轻松一点。”从而引出后面的演示讨论,许多房子、许多大树、许多花草都来背太阳。使这种情感体验逐步深化与升华,并能贯穿于整个美术活动的全过程。

  2.提问设计

  在感受物体重叠关系时,我用了简单的动画效果,视觉效果较好。在活动设计中,为了让幼儿理解创作技能或为了提出让幼儿争论的话题.我很注重设问的技巧。如:一级提问(较为笼统的问题)、二级提问(有各种答案的问题)、封闭式提问(即寻求标准答案的问题)等等。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往往会注意了设问的内容如何为目标服务,而忽视了完整性,教师则成了既是情景的创设者又是情景的破坏者。

  为了设问内容与情景巧妙地结合,在引导观察房子间重叠关系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一幢房子背太阳背得动吗?”提示幼儿应有许多房子才能背太阳。演示二三幢房子后又问:“咦!这幢房子怎么造了一半就背太阳了?”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这幢房子给别的房子挡住了。所以只看见一半。让幼儿感知房子怎么挤进去呢?从而告诉幼儿重叠的表现方法:看见边就停,看不见当看见跳过去,提示房子与房子可以不断地重叠。当许多房子终于将太阳背起的画面出现后,孩子们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有了以上的观察感受,下面的尝试就变得简单了。用大树作为相关绘画经验的迁移为孩子在后面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同样的,教师在示范讲解时所用的设问都围绕着文学作品情节的展开而设计的。

  3.活动拓展

  在引导创作时,我用“一年有几天”的问题激励幼儿想像各种图象.拓展创作思路。如果说,在欣赏与讨论环节教师面对的是幼儿整体的话,那么在指导创作中的教师面对的则是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个体。教师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及时捕捉幼儿创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奇的构想或预设外生成的问题,并通过语言这一媒介将信息整理反馈给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使幼儿充满激情地投人创作。

  为了保持活动的完整性,这个环节教师富有情境性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创作中由于儿童对重叠与省略的认识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幼儿时期也只是这一过程的初步认识阶段,在这里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教幼儿一种方法,只是为了让幼儿更大胆地表现,而不是限制。美的构图形式是多变的,对于幼儿所表现出的各种图式,教师的随机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讲活动特色

  审美教育的根本在于幼儿情感的培养,个性的陶冶。“背太阳”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体验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快乐。我想在活动结束后的评价中教师不应单纯功利性地评价谁的房子画得好,谁的小花画得美,而应从请来了哪些背太阳这个角度进行评价:第一天房子背太阳.第二天请了谁背太阳?……在不断介绍幼儿创作内容的过程中使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这样一来,将重叠与省略这一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融会在优美感人的文学作品的意境中。这样幼儿最后得到的体验是“勤劳工作的太阳得到了地球上许许多多朋友的关心和帮助”,而不是仅仅学会了重叠和省略。

  俗话说:“画无成法,教无定法。”我想那种“为追求技能而技能至上”的做法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是应该避免的。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自然界是充满着神奇有趣、美丽奇特的科学现象,就拿“彩虹”这一自然现象来说吧,它常常出现在夏天雷雨后,云层中的水珠大量聚集时,经过阳光的折射,就会在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但往往孩子们还未仔细欣赏时,它转瞬即逝,犹如昙花一现,让人难以捉摸。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大班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事物充满了一定的探究欲望,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在活动中给孩子提供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表现自己,整个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串联生成。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思考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来制定这次活动的目标。

  1、在观察、探索中了解彩虹现象的由来。

  2、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产生对自然界奇妙现象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

  4、根据目标:我的活动重点是在观察、探索中了解彩虹现象的由来。活动难点是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产生对自然界奇妙现象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游戏中,我做了以下的准备:

  1、选择一个明媚的日子。

  2、课件一份,镜子人手一份,盆中装满水,圆珠笔,色拉油,白纸,三棱镜,放大镜,泡泡。

  四、说活动过程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引起幼儿的兴趣——迁移经验,了解彩虹的由来——学习动手制造“彩虹”——交流实验结果——延伸活动。

  我是让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中亲身体验,了解彩虹现象的由来,克服重点和难点。具体过程如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

  我通过以下三个小环节来实施:

  1、幼儿自由玩镜子。幼儿在玩中和同伴说说从水中的镜子中找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在水中把镜子对着太阳照射。

  3、说说自己的发现。数一数有几种颜色?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我开始的直接提问是让孩子们拿着镜子在水中自由玩耍,讨论自己的发现,幼儿讨论的问题肯定不充分,之后我用语言提示他们“在水中把镜子对着太阳照一照”,这样有目的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彩虹”这一奇妙的自然现象:镜子中能反射出七彩的颜色。

  (二)了解彩虹的由来。

  这一环节我出示雨中、雨后的课件制作,让幼儿观看课件彩虹是怎么产生的,最后得出结论:彩虹是夏天雷雨过后出现的自然现象,是天空中飘着许多的小水滴经过阳光照射后形成的,彩虹是红、橙、黄、绿、青、蓝、紫这样排列的。屏幕上雨后的课件鲜艳的颜色刺激着小朋友的感官,使他们的手、脑、眼、嘴并用,每个孩子都能全身心的融入学习中。

  (三)学习动手制造“彩虹”。

  前一环节的介绍,幼儿对“彩虹”的由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么漂亮的彩虹一会就没有了,怎么办呢?”我直接把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想办法解决,孩子们肯定会说:“我们可以自己做一条‘彩虹’呀?那怎么制造‘彩虹’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寻找材料,如:泡泡、放大镜、三棱镜、圆珠笔、白纸……幼儿自由地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教师用问题设置的方法边观察幼儿操作,边及时地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过程中交流、合作。本环节是运用了尝试法和操作法,也是活动的难点之处。

  (四)交流实验结果。

  幼儿互相欣赏制造的“人造彩虹”与同伴交流着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制造“彩虹”的,并用语言总结、演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在看看、说说、做做中进一步了解到彩虹这一现象的由来,真正做到了《大纲》中提出的“引导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增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的操作法。

  (五)延伸活动。

  活动结束后可以继续让幼儿在科学探索区中,寻找多种制造彩虹的方法,产生对自然界奇妙现象的兴趣,并体验着成功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满足了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结束后,幼儿继续探索,将学到的技能进行运用,已达到教育的最综目的。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3

  一、活动设计意图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的这种兴趣及好奇,正是我们向幼儿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想想力、创造力,本次活动综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段,以求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最为难得的是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语言构筑能力。

  二、活动教育目标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兴,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培养幼儿的语言构筑能力。

  2、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种标志,并想办法通过查询、查资料等办法理解标志的意思。

  2、教具、学具准备:为体现学具、教具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为教材的重要补充。同时为幼儿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等制作用品等。

  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种标志的卡片,有代表性的录像片断,如:禁令标志:禁止通行、禁止进入、禁止鸣喇叭、禁止停车、警告标志:注意危险、交叉路口、铁路道口、、军人的标志、电视台的标志等。

  3、心理环境准备:为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置一块展览版,把幼儿们找到的标志拿到幼儿园放在展览版上进行展示。

  四、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

  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寻找标志――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标志小游戏――讨论设计图标――制作图标――”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创造力。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环节:

  带幼儿观看展览版,“请小朋友看看展览版上都是什么”?将幼儿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此环节在1分钟以内。

  第二环节:

  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部分是重点,需8分钟左右。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个环节:

  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需4左右分钟。教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

  在游戏中幼儿对常见标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保持了浓厚的持续探究的愿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第四个环节:

  过渡环节,需1分钟。讨论设计图标,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同时把幼儿引到坐位上。

  第五个环节:

  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幼儿自选材料,尝试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创造、设计常用图标。如:班标、卫生间标志、园长室标志、厨房标志、节约用水标志、活动区标志等。

  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

  要发展智能优势,开发智能弱势,要面向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有差异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适合不同的孩子,在这里,我们让孩子按自己对标志的认识,体验创造和设计常用图标。教师始终参与与幼儿的活动,及时地给予支持、引导、帮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协商,创造性、动手能力由此也增强了。这部分也是重点,需10分钟左右。

  结束部分:1-2分钟。幼儿设计后大家分享。并把标志贴到相应的地方。由此得到升华,让儿童装点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极大提高幼儿的成就感,让幼儿们爱园、乐园。

  五、评析

  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从而达到了大班所设定的活动目标。并且是将教育真实地渗透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不难想像,如此的师生互动,生生协作,对孩子,对教师都会是自然的,毫无压力的,学者乐学,爱学,教者爱教,乐教,自然和谐。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4

  一、说活动教材

  我国寓言文学历史悠久,自先秦以来名家辈出,脍炙人口的寓言精品佳作灿若繁星。先秦文学史中的许多寓言如“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等,世代流传,早已变成了成语,为人们广泛应用。“人生多少哲理, 尽在寓言中”。著名作家 严文井老 先生对寓言曾做过绝妙的比喻,他说,著名”:“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守株待兔》是一篇,情节简单却促人深思,语言浅显而寓意深刻。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考虑到大班小朋友形象思维的特点与寓言故事本身的特点,以及我们的科学认读的活动要求我将目标定位于以下三方面:

  1、能用连贯的语句表达画面内容,并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初步理解作品内容、人物感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玩字,激发小朋友认读汉字的兴趣。

  3、通过观察农夫守株待兔的经过,知道偶然发生的事情不能代表永远、不劳动是没有收获的。

  二、说活动环节:

  第一环节:自由谈话,引出话题。

  兴趣是孩子学习获得成功的良好保证,以适当的提问回忆小朋友的生活经验,并让小朋友用身体动作来感受体验。对小朋友来说,既激发了孩子们对寓言的兴趣,又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同时又顺理成章地揭示活动主题,使小朋友在活动中主动热情、投入积极的参与。

  第二环节:观看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留有悬念,给小朋友提供表述的机会。为了帮助小朋友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将故事最后一部分情节隐藏起来,创设一个小朋友创造性表达的机会,教师通过一个主要问题,再以追问的形式,逐步引导小朋友观察画面,让小朋友联想和猜测故事发展的情节变化,创编出各种情节,最后共同寻求故事发展的原因。

  第三环节:观看结果:理解寓意

  (一)理解种田人“为何守”兔,体会“不劳而获”的虚幻

  活动中小朋友通过教师的追问理解了种田人之所以坐在树桩边,是因为希望兔子还会来**在树桩上;也知道兔子**在树桩上是一件及其偶然的事。种田人是偶然得到了兔子。在得到了兔子后他就异常高兴,他想以后就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劳就可以收获,用一个词叫“不劳而获”来说明了此时种田人的心情,而故事里面的乐滋滋、哈哈的笑声就体现出了他的情绪变化。

  (二)感悟“怎样守”,体验“一无所获”的可悲

  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通过 老师的提问,回忆故事内容,体会种田人在一天一天的等待中逐渐失望,到后来的结果兔子没有等到,由于自己不再劳动自己的庄稼都死掉了,这时追悔莫及的可悲情绪都表露了出来。

  (三)揭示寓意

  最后通过故事中的感叹词变化,体验了故事中人物情绪的变化从而揭示了寓言故事寓意。并通过列举小朋友生活中努力的案例,引发小朋友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认识,进一步感受成功的快乐。

  四、完整欣赏故事,一起进行讲述。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再次对汉字守株待兔进行认识。

  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故事,它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除了今天我们学的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还有很多的成语故事也非常有意义,小朋友回家也可以去读一读,或请爸爸妈妈给你讲讲。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把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欣赏一边。

  2、完整欣赏故事。

  此环节是激发小朋友我国的文学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也激发小朋友继续去关注、去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

  活动延伸:

  1、利用“小舞台”的游戏进行成语故事表演,感受成语故事的魅力。

  这个意义的故事我们下次还可以在小舞台游戏中进行表演呢!

  2、老师这儿还有几个字请你来拼一拼,看谁能拼出我们今天认识的这几个字。

  延伸活动表演故事是为了让小朋友加深对故事是的理解,而拼字游戏也科学认读的一种方法。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

  在区角活动中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对拼图游戏很感兴趣,对这些玩具他们常常会爱不释手,有时候遇到块数比较多的复杂的拼图他们还会几个人一起合作着拼。而且拼图游戏在小班开始就有所接触,到了大班孩子的拼图经验相对比较丰富,对他们来说拼图是个有挑战性的一项智力游戏。但是我发现孩子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兴趣指向比较浓,却缺乏一种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如何把“拼图游戏”作为教育的一个载体,把孩子们的学习变的更有方向和目标,并在游戏中能帮助幼儿提炼经验,拓宽思路呢?今天的这个数学活动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新纲要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这儿教师的作用是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并根据他们的兴趣来创设探究的条件和空间。

  2、分析教材:

  拼图是一项综合的思维和协调能力训练,对孩子来说有不少的益处。其一在拼图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可以让孩子知道许多的“部分”能拼凑出一个“整体”,以及“一个”整体“是由”许多部分“所组成的。其二培养幼儿平面组合的概念─积木是立体的组合,而拼图是一种平面组合的概念。其三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并且从观察与判断中学习分类。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培养幼儿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玩拼图能学习推理思考能力,因为小朋友会经由尝试不同的选择,到决定正确的一片放下去,也就是经过假设、判断到选择的过程,让他学习运用逻辑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就选择了这个活动教材。

  《创意》活动主要是通过拼组各种几何图形来激发幼儿的拼图兴趣,发展空间知觉能力,培养幼儿多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尝试多种的拼图方法,并引导他们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这也对孩子能力的肯定和赞扬。并且在,操作环节中教师帮助幼儿提升经验,训练孩子多向思维,拓宽孩子思考问题的空间,集中了幼儿学习的方向性,使他们的活动从兴趣主导的游戏过度到了目标明确的学习活动。当然游戏化的活动环节也让孩子玩得轻松,学的愉快。

  3、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学习数学的领域目标为依据。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几何图形拼图拼出各种图案,并能在记录单上记录拼出的多种组合方法。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3)、感受拼图游戏奇妙之处,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图形图案,并能在活动中学习统计作品中各种形状与数量的方法,记录在记录单上。活动的难点是:在操作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一种卡片与其他卡片的多种组合来进行多元化的操作,支持幼儿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多种答案。

  4、操作材料

  教具:各种颜色的彩纸,各种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拼摆的机器人,幼儿用书十月份册。

  有颜色的几何图形片是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操作的兴趣。而拼图卡片上的编码则是为了方便幼儿记录,缩短记录的时间,给幼儿创设充足的动手操作和思考空间;也可以帮助幼儿复习和巩固序数概念。同种编码的卡片有重复也是为了给幼儿的操作提供更多变化的空间,使他们的操作结果能更加丰富。记录纸的设计从节约能源的目标出发简单方便;考虑常态教学的效果尽量不要配班老师帮忙;同时节省展示空间。

  二.说教法

  1、言语激发孩子。用”你真棒!“”争做智慧大王“”你真象个小学生“等语言来激发出孩子做事的积极性。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以理解孩子的语气,肯定孩子的成绩,继而提出新的要求。让幼儿和老师互相在活动中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自信心,从而突出本次活动趣味性的特点。

  2、物质奖励,贴红星。

  3、游戏主导活动。”游戏是幼儿重要活动方式之一“,我深深地感觉到游戏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朋友“,在成人看来是非常枯燥的事情,只要赋予它游戏的色彩,孩子们就会很感兴趣,会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体验。寓教于学游戏教学形式,使孩子乐意参加活动,并在多元、刺激的智力操作活动中得到快乐获得满足。从而为”下一次“打好基础。

  4、承上启下的提问激发思考。我的每次提问都是为下个环节做准备的,常常是前个问题的提出能在下个环节中得到展现或揭开谜底。使幼儿充满惊喜和期待,回答问题、发表见解的声音更响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踊跃,思维更活跃。

  三、说学法

  突出同伴引领。每次操作都邀请幼儿示范或小结,使幼儿听到的是来自同伴的一种声音。他的经验和思维都会受到同伴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强硬灌输的。这样就更方便并引导幼儿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引发再次操作的的欲望。

  四.说教学程序

  一、观察、比较各种几何图形。

  1、我先出示几种几何图形拼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各种拼图卡是否相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目的在于让幼儿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拼图卡的特征(一样:形状、大小;不一样:数量、颜色、编号、组合形式)并为幼儿思考如何运用拼图卡的特征来组合成图形来铺垫经验。

  2、引导个别幼儿运用图形重叠的方法证明一下。科学领域的知识明显地具有”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根据大班幼儿的现有的经验他们自然会想到运用图形重叠的方法来证明,以事实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符合新《纲要》中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的要求。

  二、幼儿操作活动,尝试拼出图形并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示范记录单,请个别幼儿操作教师记录。因为每块拼图卡都标有编码,在这儿我直接引出记录即能方便幼儿学习记录的方法,避免环节上的重复,又能提醒幼儿操作一次就记录一次,培养他们做事的条理性和效益性。

  2、通过幼儿个别操作示范引出拼图特点--平面多方位的旋转,开阔了幼儿的思维,有一次归纳和提升了幼儿拼图经验。

  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我们能不能用3块或4块甚至更多的卡片一起来拼这个图案。相比较前一次的操作这一次是有要求的。请幼儿示范时即能拓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再次强调操作记录的注意事项。

  4、比一比谁拼出来的答案多。以往操作活动中我发现经常有很难收拢的现象,所以今天我以”比一比“和贴五角星的方法来激励孩子自觉上交记录单,使环节之间尽量紧凑,时间也不会浪费。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在培养幼儿做事干脆、不拖拉的习惯,树立时间观念,向小学生活靠近。

  三、发现一张卡片与其他卡片的多种组合形式,激发幼儿二次操作的兴趣。

  通过说一说、比一比发现问题并激发幼儿的二次操作,这儿是整个活动的高潮也是活动的重难点。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我正是抓住幼儿的这个特点、启发他们进行再次操作,帮助幼儿经验提升。并且在操作前的示范中我交代了记录的另一种方法,使幼儿的操作有条不紊的、有目的地进行,而不再是无序的。操作结束后的同伴交流、相互分享经验也是同伴引领学习的过程,同时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也得到培养,使活动的重难点得以解决。

  四、感知各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再次提升经验。

  在活动鼓励幼儿继续操作在拼图游戏发现其他更有趣的现象。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新年到》是大班综合活动内容.这首诗歌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星星、月亮、太阳都拟人化,描写了共同欢度新年的快乐,同时通过自然的对话,幼儿知道了过新年自己长大了一岁,更加懂事了。幼儿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流露出了盼新年、过新年的喜悦心情。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基础知识,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

  目标定位

  根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任务,特制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1)感受新年欢乐气氛,增强大一岁的自豪感。

  (2)学习诗歌的语言,能创编诗歌。

  (3)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活动难点则是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富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特做以下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课件以及幼儿运用的小图片。

  (2)关于《新年到》的歌曲磁带、背景音乐,创编诗歌用的小图片(如小狗、大树等)。

  (3)绘画用的纸、笔每人一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的原则,采用了以下教法:

  1、游戏法:

  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因此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中。首先,在导入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做梦等动作,创设情境。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时,设计了游戏“对话”。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对新年的认识。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一年过去了”。

  2、视听讲结合法:

  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听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述。包括自由接结伴讲、分组讲,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视听讲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3、分段跟诵法:

  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图片进行分段跟诵的方法。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四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诗歌的完整性,所以运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形象逼真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以及优美的音乐,使语言与艺术极和谐的融为一体。

  三、说学法

  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了给幼儿今后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奠定基础,本次活动运用的学法有:

  1、倾听表述法:

  首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教师声请并茂的 朗诵,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探索仿编法:

  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小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学习,突破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程序

  (一)模仿动作,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在活动开始时,伴随Flash动画请幼儿听音乐“模仿动作”,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小朋友进入梦乡,做了一个甜甜的梦。”幼儿用动作表现出酣睡,并用语言说“我做了一个梦,我坐上飞船遨游。”教师将飞船的图片贴到梦的背景图上,这就使幼儿从艺术活动中产生兴趣,并为诗歌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师幼互动,共同探索。

  这一部分工共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梦见谁”。教师出示飞船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在遨游时碰到了谁呢?”“他们是怎样过新年的?”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述自己的想法,拓展了幼儿的思维。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诗歌里说了什么,感受新年的快乐,感受诗歌的美。第三环节分段跟诵。首先,幼儿自选太阳、星星、月亮的图片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幼儿的情感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

  然后,教师再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过度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活动重点。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世小鸟、大树等图片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例小鸟们说“新年就是躲在窝里听鞭炮······”。通过这样的操作讨论,让幼儿学以致用,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及时指导和帮助。

  (三)游戏体验,表达情感。

  教师进行情感启发:“过新年,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小朋友,唱起歌,把舞跳,敲锣打鼓真热闹。”然后在音乐游戏“一年过去了”中让幼儿充分感受新年的快乐。

  (四)评价活动,培养自信。

  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情感、语言、动作等多方面的随机评价和阶段评价,并注意调整控制好活动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同时针对性的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一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五)说活动延伸

  请幼儿欣赏诗歌《新年到》,并组织美术活动,利用灵活的教育机机制,巩固了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体现了各种教学的整合性。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7

  一、设计意图

  各位老师好,我是12级学前8班的xx,今天我带来的说课内容是大班美术活动《春暖花开》。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纲要》指出幼儿教育目标:“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中美的欣赏力。”由于桃花在我们生活中不是很常见,孩子们也缺乏了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初步认识桃花,并能学习运用吹画和棉签画的方法来表现桃花的特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其中的乐趣,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二、活动目标

  再说说我的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了解桃树和桃花的基本特征。(认知)

  2.能用吹画和棉签画来表现桃树和桃花(技能)

  3.体验吹画和棉签画的乐趣。(情感)活动的重点:学习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桃树和桃花的基本特征。

  活动的难点:用吹画的方式吹出树枝

  三、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桃花,知道桃花的基本样子。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棕色、粉红色颜料、棉签、抹布、范例、纸张等。

  四、教法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①讲解法②示范法③范例法等。

  五、学法再来说学法,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①谈话法②操作法③观察法等。

  六、活动过程为了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育活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活动本环节我将以春天为主题,谈话引出课题,如询问小朋友:“春天到了,花都开了,小朋友们还记得你们看到了哪些花吗?”

  2、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桃花的结构通过播放桃花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桃花的结构、形状、颜色,并且我会通过提问幼儿桃花的基本特征来使幼儿更加仔细、专注地观察图片。

  3、引导幼儿学习吹画的方法

  (1)在本环节中我首先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对范例的画法的兴趣,再分析范例,让幼儿了解桃花树的树干和树枝是用棕色颜料吹出来的,花朵是等颜色干后,再用棉签蘸粉红色颜色点上的。

  (2)然后示范讲述吹画桃花方法:先滴几滴黑颜料在作业纸下部适当位置,对着黑颜料往前吹,并稍稍改变吹的方向,可向上、向左或向右吹,慢慢吹出树枝的形态。吹好树枝后稍等一等,待干后用棉签蘸上粉红色颜料,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画出梅花。此时还要提醒幼儿注意画面干净、整洁,画好后要在抹布上把手擦干净。

  4、先交代要求,再让幼儿操作,同时给予适当指导。

  幼儿在画面上练习吹画桃花。在幼儿操作时,要重点帮助幼儿掌握吹树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多吹几棵梅树,能力弱的幼儿掌握吹的方法。尽量使每个幼儿完成作业,享受成功的快乐。

  5、总体评价,结束活动活动最后挑选出几张幼儿的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再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创作经验。

  活动延伸

  让每个幼儿把桃花贴在墙上组成桃林,供大家欣赏。

  七、教学特色

  虽然是同一创作内容但是采用了棉签画、吹画这两种以前没用过的画法,让幼儿了解了“桃花”还可用不同的美术形式来表现,拓宽了幼儿的美术创作思维。活动中幼儿能迁移以往的创作经验举一反三。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8

  孩子是认知的主体,但作为大班的幼儿,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尚处于探索的状态。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大班关于左右的说课稿,希望对老师有帮助!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数学《区别左右》,它是继中班数学《区别上下前后》又一个空间概念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来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实际需要、发展能力为基础,又要根据《纲要》对科学领域目标的要求,即“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这两个教育理论的支撑使我强烈地感到:“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班幼儿对空间方位感知经验不一样,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考虑到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积极的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针对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我将从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需要,拟订了以下三个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3、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我确立为:发展幼儿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难点为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教学成功与否的有力保障。因此本次活动我有场地准备和实物准备

  1、场地布置:在活动室的左右挂上一些东西;

  2、实物准备:红绿带子43条。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属于空间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引导法、激趣法、赏识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方法的运用本节课将使用如下学法让幼儿达到学习目的:

  1、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因此,活动中我尽可能地将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游戏的形式,如在活动中我就采用与幼儿玩肢体游戏进行引入,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有了“左”、“右”的空间概念经验。

  3、多通道参与法: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幼儿分清左右。

  六、说活动过程: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把此次活动分为教学三部曲。即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一)开始部分: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引导幼儿说出谜底:手。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开始,我就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谜引出主题,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基本部分。(分四个环节完成)

  环节一分四步:第一步找出左右手 ;第二步说出左右手能干的事;第三步师幼互动游戏我说你做;第四步幼幼互动将动物进行左右摆放。

  【我从左右手入手,引导孩子知道左右手并说出右手会帮我们做很多事,如:写字、画画、拿筷子、提东西等,对左右手的掌握概念会比较容易,以此实现活动目标一,为下一环节认识身体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铺垫,】

  环节二、区别身体其他左右部位。

  环节三、感知空间方位的左边和右边 。

  (以上三个环节的设计都为我的教学重点体现给予了极大的保障。)

  环节四: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1、幼儿改变方位后再说说自己的两边各有什么?

  2、相对站立,观察幼儿同时伸出左右手时出现的现象。

  【设计意图: 让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于生活。以此来实现我的目标二同时突破本次教学难点。】

  (三)结束部分。

  请男孩子站到老师的右手边,女孩子站到老师的左手边。跟随音乐走出教室。【结束部分其实也是一个检测部分,检测幼儿对本节课的认知水平。同时做到学以致用。】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9

  一、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淡泊,经常做出乱摘花草,随意攀登树木等行为,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所以对幼儿进行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触,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益处。因此,对“树”的深层次的探究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堂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二、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

  1、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 我把活动目标一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三、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为了能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提供条件,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1、各种树的照片

  2、多媒体课件(山洪爆发、沙尘暴来袭、小动物搬家)

  3、植树工具、小树

  四,说教学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讲解法,活动开始部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在集体面前阐述自己的知识,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也更能形象直观的帮助幼儿理解同伴的讲解内容,能使幼儿更清楚观察和交流,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二、情景体验法:另外,我运用了多媒体,让幼儿从反面深刻地体验到植树造林让人们受益匪浅,迫坏自然生态环境是不对的。三、动手操作法:在幼儿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小树苗也是幼儿情感的一种宣泄,为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教学流程

  本次活动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但这三个部分却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一)、活动开始部分

  1、活动前我将收集到的照片、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博览会,一开始由我带领幼儿参观并作简单的讲解,并提问:你认识哪些树?是怎么样的?它们长在哪里?目的在于在幼儿好奇心的驱动下储存大量的感性表象,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

  发展水平上、在不同层次上思考,同时幼儿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经验,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介绍树,幼儿观察后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树的图片、照片拿过来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请幼儿讲解自己的知识,和同伴分享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表阐述能力,提供给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其余幼儿在通过耐心倾听同伴的讲解直接获取信息,在和同伴的知识碰撞的同时积累经验。

  (二)、第二部分,观看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的运用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把教师难以讲解说清、无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难懂的知识,生动的告诉幼儿,更聚说服力。幼儿从感知到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恰倒好处,并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突出重点。

  1、播放沙尘暴侵袭的片段,画面中人们头裹纱巾在风沙中艰难地行走、司机因看不清道路发生车祸、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发,水土流失,家离失所的场面,同龄儿童因此失学。

  3、小动物搬家

  通过观看,幼儿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加上教师适当的提问,更加有助于幼儿的知识经验的汇总。“为什么小动物会搬家?”“为什么会山洪爆发?”这些问题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儿想到:因为没有树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三)、讨论

  抓住这一思维我立即展开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迁移幼儿新获得的知识经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抛向幼儿:“你认为植树造林有什么用呢?”通过集体商讨、小组讨论、个别提问、教师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的知识在这里作一个大汇总,也是对本次活动的检查,在讨论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儿的想法:防尘防沙、固土、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最后让幼儿判断一组图片:乱砍伐树木、攀登树木、在树枝上悬挂物品、摇晃树木、给小树苗浇水、拔草、松土,为小树苗加上防护拦等让幼儿正确的判断这些行为的真伪,发展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

  六、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爱玩爱动的特点,我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利用课后延伸时间带领幼儿到园内的种植园地去植树,借机还可以渗透3月12日是植树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此时,也真正的体现了教育的延续性、实效性,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为幼儿的一生发展作好了准备。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在日常生活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他们活泼,对此非常感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接受能力想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大班幼儿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且处于语言迅猛发展时期,但对数量词的掌握、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为了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我想通过幼儿最喜欢的游戏,让幼儿在掌握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数量词,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根据纲要中的语言领域目标要求及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语言智力游戏提高幼儿对学习数量词的兴趣。

  2、提高幼儿在活动中快速倾听和应答的能力。

  3、引导幼儿练习正确使用数量词。

  这三个目标蕴涵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通过语言智力游戏,提高幼儿对学习数量词的兴趣上,”从第一、四环节的逐步深入,将知识进行迁移,将重点逐渐攻破,活动将难点定在“正确使用数量词,”从以下几点突破:

  1、让幼儿参观“物品展览馆”,讨论图片上物品名称。

  2、做游戏“玩转盘”“造火车”

  为了完成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一)、环境创设与区域活动相结合

  为了让幼儿不再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而转为主动吸收,我整合了区域活动,根据教育目标,有机渗透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多更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发发展,因此,我在区域中准备了:美工区:投放白纸、彩笔。阅读区:投放数量不等的物品名称的图片。

  (二)、知识经验准备:

  利用各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丰富词汇和生活经验。

  (三)、物质准备:

  1、老师、幼儿、家长共同搜集各种物品名称图片布置一个“物品展览馆”

  2、转盘,上面贴有各种数量不等的物品名称图片

  3、各种数量不等的物品名称图片反贴在黑板上。

  这些准备,一是丰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便于幼儿在和同伴讨论中大胆、自主、快乐的交流,二是能在活动中突破难点,便于幼儿理解。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游戏的活动价值,采用游戏组织教学,运用了观察法、游戏法、讨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师说教的传统形式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在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理念,将各领域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语言领域中渗透社会领域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在玩转盘和造火车游戏中让幼儿感受数量的概念,在音乐游戏开火车中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设适宜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听听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数量词。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6分种)

  带幼儿参观“物品展览馆”,启发幼儿相互讨论,图片上都有什么?

  此环节中,教师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同伴之间交流,体验交流的乐趣,在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

  (二)、游戏:玩转盘(8分钟)

  转盘上是一些图片、上面分别画着数量不等的苹果、书本、眼镜、尺子、树、电视机等物品,幼儿自己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指针指到哪张图片,幼儿就说出它的名称并在前面加上数目和单位,如:一辆汽车等。

  此环节让幼儿分组进行,每组一个转盘,尽量让每个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都参与活动,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三)、游戏:造火车(8分钟)

  一名幼儿做“火车头”,“火车头”拍手念儿歌“嗨嗨,我的火车就要开”小朋友就问“哪里开?”

  火车头回答“***小朋友那里开”,被“火车头”点到名字的幼儿到黑板前翻一张图片并快速说出图片上的物品,前面要加上数量和单位,如:五头牛等,说对的幼儿站在“火车头”后做一节车厢,说错了,坐回座位,“火车头”重新寻找车厢。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练习正确运用数量词,并提高幼儿在活动中快速倾听和应答的能力。

  (四)、听游戏音乐“开火车”(3分钟)

  幼儿随音乐自由组成几节火车做动作,并随音乐将火车开出活动室。

  五、说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准确运用数量词。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着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是世界和万物运动、变化的表现形式。因此,我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生活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这样一起幼儿的积极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为:

  1.幼儿认识钟表,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认识整点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二.教法与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的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三.活动准备

  1、制作钟表一个.

  2、幼儿每人制作一个钟表。

  3、幼儿用书大班下册《科学与数学》

  四.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这节课的内容。

  谁?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请小朋友猜猜他是谁,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他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大家猜猜他是谁?

  引导幼儿学说:“钟表”

  2、师:刚才的谜底是“钟表”,请幼儿说说钟表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钟表朋友。(出示制作的钟表)

  3、引导幼儿观察钟表的表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表,钟表上都有什么呢?

  有数字宝宝,有针,请小朋友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1-12

  3.。老师拨动钟表调时钮,引导幼儿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幼儿学说:“分针”“时针”“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

  4.通过拨动钟表调时钮,认识钟表的“整点”。

  (教师将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上,然后拨动钟表的调时钮,分针转一圈从12点转到12点,让幼儿注意时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反复拨几次,让幼儿明白分针每走一圈,时针就走一格,就是走了一个小时。引导幼儿说:“1点、2点、3点、4点……”)

  板书:1点2点3点……

  5、师:现在请一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听老师的口令拨动钟表。(找3-5个小朋友示范)

  6.给幼儿每人发一个制作的钟表,幼儿听口令拨动钟表(老师巡回指导)。

  师: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口令,老师说几点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拨表,比一比,看谁又快又正确。

  现在9点了,小朋友该起床了。

  现在10点了,我们该吃早餐了。

  现在12点了,我们该到室外去做广播操了。

  现在1点了,我们该吃午饭了。

  7、老师拨动钟表调时钮,幼儿看老师拨到几点,然后记录在纸上。

  8.示意幼儿把幼儿用书翻到22页,听指令做题。教师巡视。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到处充满着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比如拿个勺子敲敲会发出当当的声音,用铃鼓碰碰会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大班孩子们喜欢这些声音,乐意表现这些声音,他们有了辩听、探索各种各样声音的潜力,本次学习活动“奇妙的声音”就是想在幼儿的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给孩子们有个提升,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主动地探索自然中各种奇妙的声音,激发幼儿探索的潜力。

  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能辨别生活中常见物体发出的声音。

  活动的难点:让幼儿感知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明白是由物体相互碰撞震动而产生。

  二、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感知声音是由物体相互碰撞震动而产生的,丰富幼儿对声音的感性认识。

  3、对生活中各种现象有探索兴趣。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带给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带给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做了以下准备:

  1、各种声音的录音带。(铃鼓的声音、翻书的声音、筷子的声音、小碗的声音等等)

  2、带给了多种物品,让幼儿探索。如:打击乐器、书、纸、积木、小鼓、小棍、筷子、碗等。

  三、教学方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构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适宜的,教师透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用心引导。在幼儿寻求声音的操作活动中,运用观察指导法,对他们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困难予以帮忙指导,完成活动目标。

  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本次活动有两次的操作过程;一次是让幼儿自由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透过物体的碰撞、震动感知。第二次是透过各种方法模仿声音,感知声音的乐趣。

  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潜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这个方法贯穿在幼儿操作活动的始终。

  四、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猜一猜,听一听。(指导语:你听见了什么声音?)

  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透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幼儿猜猜发出的是什么声音,这时老师不作回应。

  二、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声音的构成(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刚才猜测的是否一样?)

  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带给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潜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1、刚才你猜对了几种声音?(操作后回答)

  2、你用什么东西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小结:许多东西都能够发出声音,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同。

  第二次探索:幼儿自由在活动室内“寻找”声音,再次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1、谁有办法让各种东西都发出声音来?(幼儿随意走动,寻找并制造声音,然后说出自己的做法。)

  2、声音是怎样来的呢?(动,振动,)

  小结:物体间相互碰撞、振动产生了声音。

  三、配音游戏活动,感受乐趣。

  游戏能够这样玩

  1、播放不同的声音,幼儿辨听并模仿这种声音。(鸟叫、风声、马蹄声)

  2、让幼儿利用自己的手、脚和口发出声音(跺脚、拍腿表示马蹄声)。3、用准备的材料发出声音(摇动纸张等模仿风声;摇塑料袋模仿下雨等。)。这一环节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让他们对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活动推向高潮。

  延伸活动:活动结束给幼儿再次提出悬念:辨别噪音和美妙的声音。让幼儿到生活中去倾听寻找,给此活动留下更多的回味。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最近我们正在实施《彩色幻想曲》主题,在这个主题中我们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着五彩缤纷色彩的魅力。

  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我到上海参加了“从头到脚玩音乐”的音乐培训,接触的都是节奏音乐,回来以后在孩子们中间尝试过几次,效果还不错,其中就有将儿歌填入节奏中进行游戏的,学过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在主题《彩色幻想曲》实施过程中,我想蔬菜也是五颜六色的,如果能把蔬菜名字填入到节奏中组织一个节奏活动,与最近实施的主题比较吻合,而且幼儿肯定喜欢。于是就设计了《蔬菜汤》这一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我将目标定为:

  1、通过语言中包含的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和四个字的词组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型。

  2、尝试根据语言中的节奏型变化不同的节奏组合。

  3、感受节奏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开展活动我制作了PPT以及幼儿比较喜欢的蔬菜模型若干。录音机、磁带四、说过程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和老师一起煮蔬菜汤――分组活动:“我们自己的蔬菜汤”――游戏谁是“小馋猫”――放松活动整个活动我以“我要办蔬菜大餐”为线索首先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去买菜导入活动。接着认识各种蔬菜,在认识蔬菜的时候我有意识的让小朋友用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的方法说各种蔬菜名称,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接下来教师有目的的选择了四种蔬菜葱、青菜、胡萝卜、黄瓜然后请小朋友分别组成一个字葱、两个字青菜、三个字胡萝卜、四个字两根黄瓜的词语。然后给他们分别配上节奏型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进行念读。

  第三部分我引导孩子伴随身体打击乐即拍手念读整个节奏型三遍。在孩子基本学会节奏型的基础上教师将图片调换以增加难度让小朋友尝试。

  第四部分的分组活动“我们自己煮蔬菜汤”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也是高潮部分。首先我提出活动要求:“请小朋友分成4组,每组5人。分好组后每一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先到老师处选择四种蔬菜和节奏卡。然后带领组员一起去煮蔬菜汤。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大班幼儿的一个合作能力,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很好的领导和被领导意识,因此学习指挥是很重要的一个音乐教学内容。小组分组活动能培养孩子们的相互合作意识。同时我让孩子们自己选小组长也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孩子们也能运用他们的方法来选,如推选、剪刀石头布、点兵点将等。接下来以游戏”到谁家做客“来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

  第五部分”谁是小馋猫“让小朋友尝试新节奏型,即加入休止符。

  结束部分我组织了一个放松活动”小星星“让小朋友在走圆的形式中结束活动。

  最后谈一谈组织活动后的体会,我觉得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性都很高,在帮蔬菜说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的时候兴趣就很浓厚,和老师一起煮蔬菜汤时积极投入,接着分组游戏时孩子们的兴奋点达到了高潮。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4

  一、说设计意图

  普洱民族文化多元丰富,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而我所实习的幼儿园就在普洱西盟自治县,每年4月16-18日普洱西盟县自治县都举办木鼓节。合理地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挖掘本地的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将其融合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丰富幼儿的认知,从而使幼儿逐渐对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我所在实习幼儿园一直尝试研究的园本科研课题内容。“木鼓舞”是从人民祭祀、生活、生产劳动中演变出来的,是普洱西盟文化中一块瑰宝,咚咚的木鼓声和不时的高吭歌声、欢呼声,伴着充满激情的舞蹈,强烈地表现了人民纯朴的乡土情感和执着追求的民族精神。舞蹈节奏强烈有力,声响浑厚高亢,非常热烈而具有感染力,能激发孩子参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从最具特色的木鼓舞第三段“敲木鼓”中提炼出适合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试图通过与“敲木鼓”的接触,让孩子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感受木鼓舞的艺术魅力。

  二、说活动的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整个活动都是在以幼儿前期对民俗风情、木鼓舞的产生背景以及表现风格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新纲要》强调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以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从认知、情感、能力方面设计了适宜的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木鼓舞中相互配合,合作舞蹈的快乐,进而产生对身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

  2、技能目标:初步学习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敲木鼓,尝试舞蹈创编。

  3、知识目标:复习运用舞蹈以甩手、走步和跺脚为主的基本舞步。

  三、说活动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

  活动难点:能结合节奏谱,准确的进行敲打并有所创新。

  四、说活动准备定下目标后,我做了如下的精心准备:

  1、经验准备:

  ①已观看了影像《西盟佤山》,初步了解西盟人民的生活习俗,了解木鼓的作用。

  ②已学会舞蹈以甩手、走步和跺脚为主的基本舞步。

  2、物质方面

  ①和幼儿人数相当的自制小型木鼓与鼓槌;

  ②音乐《阿佤人民唱新歌》、《加林赛》;

  ③图谱一张;

  ④牛头贴画若干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新《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运用了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为幼儿搭建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创新的舞台,让孩子们通过发现、欣赏、探索、创新,从而获得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的节奏感、乐感、表演及自由创编能力相应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舞蹈艺术的憧憬和热爱!本次活动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示范法:是根据舞蹈的难易,幼儿接受水平及教学阶段目的的不同,我采用完整示范和局部示范。示范前对幼儿提出要求,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模仿。

  2、练习法:是指幼儿亲身参加到舞蹈艺术创编活动中来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幼儿学习舞蹈的基本知识技能,陶冶情感、性格的基本途径。在教师指导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基本动作、难点动作、分乐句和完整串排练习方法。在幼儿练习、掌握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分组、分角色、单独练习方法。

  (二)学法教学中,根据大班幼儿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生活为源头,创设了多种感受、表现的形式和渠道,让幼儿自主探究与学习,发展自己的综合潜能。借助木鼓,音乐、课件等手段,引导幼儿参与、模仿、表演,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主动学习。

  六、说活动流程

  好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孩子们去探索,去尝试,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的动起来、跳起来,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中,为达到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活动导入把孩子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让幼儿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感受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主动学习。所以我在《阿佤人民唱新歌》的音乐声中,带幼儿跳着基本的舞步进入“村寨”(活动室)这样的形式导入课题。

  (二)、教师示范,幼儿学习基本动作

  ⑴、首先请幼儿欣赏活动室里摆放的小型木鼓。

  这里我采用的是启发提问法,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的想象。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想到的具体事物用语言描述出来或动作表现出来。之后我用简洁的语言,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教师演示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讲清跳木鼓舞的要求:敲的时候注意握着鼓槌的中间,不能伤到旁边的小朋友;二是在敲木鼓的过程中可加上双膝弹动;三是在起始部分添加欢呼声“喔呵|喔呵|”表示欢庆,最后结束时添加“喔呵”,动作均为双手持鼓槌两侧上举。教师喊口令,练习两次。这个环节我根据木鼓典型敲打法的难易,大班幼儿接受水平及教学阶段目的的不同,我采用完整示范法。示范前我对幼儿提出要求,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模仿,突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习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

  (3)、请幼儿取出鼓槌,站到木鼓前跟着老师学习敲木鼓。

  (4)、请幼儿六人一组自由组合,分组练习。

  (5)、鼓励幼儿进行新的创编,给予幼儿牛头贴画奖励,带领幼儿一起尝试表演。这个环节我用的是有针性的别指导法,运用这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从动作美感,自主创编、大胆表现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然后请他个别示范,达到“以强带弱”、“互相学习”的目的;对于能力稍差的幼儿,我从动作规范、完整连贯等方面给于个别指导,缩小了全班幼儿学习舞蹈的水平差距,增强幼儿对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对本次活动的难点“准确的进行敲打并有所创新”得于突破。

  (6)、最后播放《敲木鼓》音乐,师幼共同表演木鼓舞:幼儿带着喜悦的心情,加大动作幅度和力度,添加一些表现激情的动作敲木鼓,教师在幼儿的鼓点声中跳起木鼓舞中女角的舞蹈动作,进一步丰富幼儿对木鼓舞的艺术认知。下面我给大家展示几个舞蹈片段。

  七、说拓展延伸

  将小型木鼓、鼓槌和相关道具投放在活动区角“阿瓦部落”,鼓励幼儿尝试木鼓的其他玩法。幼儿的兴趣未尽,这样的设计可以引领幼儿继续学习木鼓舞,为新的艺术活动生成奠定基础。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5

  设计意图:

  图形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的:轮子是圆的、窗户是方的、饼干是三角形的……。《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念。大班幼儿求知欲强、喜欢探索,而且他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观察、操作,从而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幼儿的空间观念。同时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于:

  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本节课我塑造了一个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人物形象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开始部分通过模仿机器人幽默、诙谐的声音设置悬念,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也为后面活动有效的开展做了一个铺垫。第二个环节,通过让孩子看看、说说等方式让孩子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寻找图形变换的秘密”。孩子们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着,最后,寻找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换的这一规律。结束活动时,又给孩子们呈现出一组图形拼贴画,激发孩子们动手制作的强烈愿望,孩子们在此次活动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此次活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孩子们学习时的那种喜欢探索的精神,我们教师应该为孩子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当然,在此次活动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我对教材的钻研还不够深入。

  2.教具的制作比较多,上课时显得手忙脚乱,而且不精致,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不大。处理办法:把这一系列的教具全部用ppt的形式呈现出来。

  3.活动中,没有考虑到孩子的个别差异,有的孩子操作快,反应快,但有的孩子时间不够。整改措施:把个别操作改成小组合作的形式。

  4.教师的评价比较模糊。

  5.活动内容过多,比较繁琐。

  上完这节课我最大的困惑是:在课堂上如何做到收放自如。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5-12

幼儿园的大班的说课稿03-03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1-08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2-20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精选03-23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5-13

幼儿园大班的说课稿11-05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1-03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2-06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变废为宝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