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

时间:2021-06-13 14:32:46 应急预案 我要投稿

关于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

  一、应急预案的级别

关于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

  重大事故发生首先波及企业(现场)内部,当事故能量比较大时,就可能影响企业(现场)以外。此时,事故的控制单单靠一个企业来完成就不可能了,需要政府组织整个社会力量来处理。所以应急预案也相应分为企业(现场)应急预案和政府应急预案。现场应急预案由企业负责,场外应急预案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负责。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我国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将事故应急预案分成六个级别:

  (1)I级(企业级);

  (2)I(级(县、市/社区级);(3)III级(地区/市级);

  (4)IV级(省级);

  (5)V级(区域级);(6)VI级(国家级)。

  二、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

  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应急行动的有效工具。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是包括总预案、程序、说明书、记录的一个四级文件体系。

  1.一级文件—总预案

  在总预案中作总体上的描述及必要说明。总预案包括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指导思想及适用性、危险分析、应急能力评估、预案的评估与维护等。

  2.二级文件—程序

  它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程序内容十分具体,比如该做什么、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等等。它的目的是为应急行动提供指南。一般包括基本要素、预防程序、准备程序、基本应急程序、专项应急响应程序。程序的编制力求格式简洁明了,多以文字叙述、流程图表相组合的方式表现。

  3.三级文件—说明书

  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个人使用。

  4.四级文件—对应急行动的记录

  包括在应急行动期间所做的通信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详细的应急记录便于应急事件结束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三、应急预案的要素

  应急救援预案是一个开放、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应急预案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应遵循体系要素构成和持续改进的指导思想。应急预案体系可以由6个一级和15个二级要素构成。

  1.方针原则2.应急策划

  (1)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2)能力与资源;

  (3)法律法规要求。

  2.应急准备

  (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2)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资;

  (3)应急人员培训和预案演练;

  (4)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建立;

  (5)日常公共教育。

  3.应急响应

  (1)现场指挥与控制;

  (2)通告、报警:

  (3)事态监测;

  (4)保护措施:人员疏散、警戒与治安、抢险抢修、医疗救护与卫生服务、应急人员安全防护;

  (5)对外进行信息发布;

  (6)资源管理。

  4.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5..预案评审与评审改进(或应急预案的维护)其中核心要素也是基本要素为:

  (1)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2)能力与资源;

  (3)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4)应急设备与设施;

  (5)培训与演练;

  (6)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7)保护措施程序:

  (8)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

  (9)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10)预案评审与评审改进(或应急预案的维护)。

  四、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程序

  1.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原则

  (1)应根据本单位危险源的特点编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2)救援措施、避险要领应简洁明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企事业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企业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2.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

  (1)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结果;

  (2)事故类型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分析;

  (3)事故应急救援及紧急避险措施;

  (4)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救援队伍及职责分工;

  (5)事故应急救援器材、装备;

  (6)需请求社会救援的事项;

  (7)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的考核评价标准;

  (8)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3.应急预案制定的基本程序及要求

  应急预案的制定是针对各项事故应急措施(含信息)、程序和行动计划的文件化过程。预案的制定应按如下程序及要求进行。

  (1)危险及其发展过程分析。主要分析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特征、触发条件、触发后事故演变过程等。通过辨识危险因素和危险部位,确定危险(危害)类型。

  (2)事故类型与危害分析。事故类型与危害分析是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危害类型进行分析认定,从而科学地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及事故产生危害的大小。根据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危害空间范围不同,需要做应急预案的区域范围分为场内应急和场区周围,引起周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就必须编制场外应急预案。由于场外应急涉及到周围的单位和人群,通常需要政府负责协调。

  (3)制定应急措施。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别、事故危害等,研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可能发生无法直接施救,或可产生较大灾害的事故要给予特别关注,制定紧急疏散等应急措施,防止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可能受到影响的员工和承包方、其他可能受到影响的相关方根据危险源危险及其发展情况、企业生产工艺情况、地理环境情况等,分别按场内应急和场外应急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是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编制的预案需组织专家评审,并经修改完善后报上级部门审批。在制定计划过程中,应让熟悉设施的工人,包括相应的安全小组共同参与。

  (4)根据事故应急措施需要,制定应急救援装备、器材配置方案。主要包括需配置的抢险器材设备、人员防护装备、通信设备、救护器材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等。

  (5)制定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方案,并明确职责分工。保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在发生事故时能根据事故状况实施有效的协调指挥;应急救援队伍能够实施有效的应急抢险、排险、救援、救护等工作。

  (6)分析确定需社会救援的事项。为了在发生重、特大事故时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社会救援支持,应依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分析确定需要社会救援的事项,纳人预案管理。

  (7)制定有关人员培训内容和预案演练考核标准。为使应急指挥人员和救援队伍掌握应急指挥与救援要领,危险岗位工作人员掌握事故状态下应急抢险或避险逃生的要领,应研究制定相关培训内容和预案演练考核标准。企业应让熟悉设施的工人参加应急计划的演习和操练,与设施无关的人,如高级应急官员、政府相关人员,也应作为观察员监督整个演练过程。每一次演练后,应核对该计划是否被全面执行,并发现不足和缺陷。企业应在必要的时候修改应急计划,以适应现场设施和危险物的变化。这些修改应通知所有与应急计划有关的人员。

  (g)形成预案。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审和领导审批后,作为执行性文件在企业内执行。

  4.预案措施的落实与管理

  应急救援预案确定后,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组织预案措施的落实工作。5.预案演练

  预案演练是保证一旦发生事故,预案可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演练的主要内容:

  (1)事故报告与接报。包括第一时间的事故现场人员或事故发现人员的报告;事故单位接报响应;事故单位向当地政府及其应急保障系统报告,请求外围应急救援支援及其接报响应。

  (2)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的现场应急抢险或避险。

  (3)事故应急调度指挥部指挥与抢险。包括指挥部人员迅速赶赴现场预定位置指挥抢险工作;通知各有关应急机构进人应急状态;指挥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抢险、排险、疏散、警戒、救护等相关工作。

  (4)调用物资。包括应急抢险车辆、装备、通信器材、医疗器材、药品和个人防护用品等。

  (5)演练总结和预案补充。根据演练考核标准,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补充完善预案。

【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相关文章:

应急预案08-06

应急疏散应急预案04-17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应急预案02-12

应急突发环境的应急预案06-15

灭火与应急疏散的应急预案12-06

工程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08-26

消防的应急预案06-12

安全应急预案06-13

交房应急预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