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时间:2024-05-28 12:39:27 研修总结 我要投稿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篇1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安康学院非艺术专业学生。

  1.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法。共向安康学院非艺术专业学生发出问卷388份,收回380份,回收率93%,符合问卷调查规律。调查期间,我们有意识地走访了部分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

  2.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升本以来,公共艺术教育在我院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受社会、经济、思想观念、管理模式及学生自身情况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院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学生艺术素质较差

  调查发现,上大学前学生基本掌握的仅限于流行歌曲等大众类艺术形式,对绘画、书法、剪纸、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仅是略有了解而已,动手能力差;上大学后,学生接触的艺术形式则多是书法类、舞蹈类、音乐类,而与绘画类、器乐类艺术形式的接触非常少。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艺术素质较低这一现象,但均有“补课”愿望,希望通过选修艺术类课程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2.2客观条件的限制

  2.2.1硬件资源匮乏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我院的公共艺术教育的硬件设备很差,供非艺术专业学生使用的各类艺术专用教室(音乐、美术、舞蹈等)仅有3个,部分多媒体教室可以利用,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专用场地、设备及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艺术教育开展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2.2师资队伍薄弱

  调查结果显示,到20xx年10月止,我院共有担任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兼职教师6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XX%,专职艺术教师占艺术教师总数的0%。这种情况说明我院公共艺术教师资源非常紧缺,不能满足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的需要,与“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的标准相差很远。

  走访的5位兼职教师普遍认为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院至今没有专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师,兼职教师年均授课量均在6门以上,周学时均在18学时以上,且职称都是讲师及以下教师,说明新建本科院校的专职公共艺术教育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也不尽合理。究其原因是由于多年来我国应试教育制度忽视了公共艺术教育,在公共艺术教育被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因本科评估被重新确定地位之后,在没有专职公共艺术教育教师、兼职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增加了兼职教师授课门数和学时数,使得本来就薄弱的师资力量更加薄弱。

  由于艺术系部本身专业教师紧缺,教学任务繁重,再加上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由于课量的大幅度增加,教师上课疲劳,便疏于科学研究和进修提高,从而更加大了队伍结构调整的难度。更为严重的是,如此一来便难以避免授课当中的“完成任务”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3课程设置不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到20xx年10月为止,我院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形式开设艺术类课程,其授课形式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理论型欣赏课,如《音乐欣赏》、《美术鉴赏》、《书法鉴赏》等,是一种面向大多数学生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带有明显的“补课”性质;第二类为实践型技巧课,属任意性选修课程。如《音乐欣赏与合唱训练技巧》、《师范生用嗓技巧训练》、《数码摄像技巧大全》是一种大多数学生的普及性限选课程等技能课程;第三类参与实践型课,属于第二课堂辅修课。如"SOSO动漫社”、“书画社”、“莘莘艺苑”、“大学生艺术团”等,是一种面向全校艺术爱好者的技能实践课程。这类课程既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他们的.艺术素质得到较大提高,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做法。

  各类课程中设制的不同学科、不同艺术门类、不同内容的课程,数量相当少且学时也略少,就此而言。可视为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开出的艺术类课程远远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需求学生的选课需要。6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更多的艺术类选修课程,让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同学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另外,调查还发现,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艺术教育课程开设方面,限定性选修课程没有任意性选修课程开设的数量多。这说明学校还没有彻底把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的精神,致使艺术系(学院)还未能充分发挥潜在的作用。学校应及时加以改革、调整现有教育模式,使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挥区域优势,办出公共艺术教育特色。

  2.4学生选课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我院学生选修艺术类课程人数共计589人,其中专科210人。本科379人,仅占在校生人数的7.55%(我院在校生总数7800余人),而且选修艺术类课程无论本科专科均为在校二年级学生。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兼职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少,开设艺术类课程有限;其次,教室的容纳度不够,对选修人数有限制;再次,由于有些学校作出了选修课程均在第二年学年完成,学生必须选修艺术类课程的规定,致使全部是二年级学生选课;最后,多数学生普遍存在为了拿到毕业证“挣”学分的现象,致使学生不得不选修“压力小”的艺术类课程。

  据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学生选课表显示,我院学生选择第一类课程人数为100%(选课人数,容纳人数),第二类课程人数为73.76%(选课人数,容纳人数),单从数字上来看,第一类课程选课比例是较高的。调查发现,第一类课程虽然是限定性选修课,但是均属学生自愿选择行为,说明学生还是非常期望通过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只要任课教师加强引导,并采取得力措施,便会收到良好效果。第二类课程均属技能型实践类课程,普遍存在内容枯燥,教学手段陈旧现象,学生学习氛围不好、积极性不高。

  实践证明公共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对选修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有明显效果,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多渠道培养具有艺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2.5主观认识的不足

  由于偏远地区人民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管理者对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未能进入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机构的较少,我院至今没有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的机构。我院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大部分由艺术系的教师承担,由于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难以进行教学管理;院团委仅能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公共艺术教育”,例如成立“书画社”、“动漫社”、“大学生艺术团”之类的艺术团体,成员采取的都是自愿报名方式,趋于形式化,受益学生很少。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专门机构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普遍存在重视艺术活动,忽视艺术教学现象。

  3.针对调查情况的对策

  3.1鉴于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多经费紧缺,发展困难,没有更多的经费来投入到公共艺术教育的硬件设备上,学校可以大力发展投资小、受益快的艺术类相关专业的建设,进而利用其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来整合学院固有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使专业的艺术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进一步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水平。

  3.2多数大学生均有学习艺术类课程的愿望和要求,但由于课程内容、教学手段陈旧,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建议改革现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新教育手段,使艺术教育课程真正成为学生青睐的课程,使艺术教育在高校真正落到实处。

  3.3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机构,尽可能按照《指导方案》要求配备专职公共艺术教师,由艺术系专业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来兼任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优化师资力量整合模式,做到教师的专业齐全、职称合理。只有在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机构或教学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策划和具体指导下,成立公共艺术教育教研室,制定统一的公共艺术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举行各种艺术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克服盲目性,实现计划性、纲要性,达到《指导方案》中的课程目标“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教育部20xx年3月8日下发了《指导方案》,其指导原则就是推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方案》的提出为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是公共艺术教育工作进一步前进的机遇。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篇2

  艺体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教育局艺术教育工作的精神,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做好学校各方面的有关艺体教育方面的工作,为推进学校艺体教育工作的发展而努力,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各项艺术、体育活动,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学校艺体教育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学生体质。

  二、工作要点

  教师要更新观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使艺术课堂更有效更精彩。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围绕教学目标,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有效”的探索。努力寻找和总结“有效提问”、“有效活动”、“有效合作”、“有效探究”等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组织好学生课堂的艺术实践活动;重视艺术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提高艺术素养;通过艺术课堂的评价,激励学生自信,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掌握艺术知识,提高艺术表演技能的同时,感受过程,培养情感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1、以学校现有的艺术教育为基础,提高音乐、美术、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定期开展校级教研活动,注重教师的自身修养,让教师能够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使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有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的意识。加强艺术教师自身专业技能,落实艺术教育工作。

  2、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资源,让其为学校的艺术教育服务,如:学校的专用教室,各科的专职教师等。让物尽其能,人尽其力,让艺术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

  3、领会落实课改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农村小学艺术课的开展,并开展适合本校特点的艺术实践活动。认真做好学校兴趣课艺术类课程的组建工作,在固定的活动时间里,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4、积极参加镇、区的各项活动,结合镇、区级的艺术活动进行筹备,认真做好组织工作,积极排练,保证节目的质量。

  三、活动安排

  二月份:学校艺体教育方面的工作进行启动,特别安排好学校兴趣课艺术类课程的组建和开展的工作,安排好学校艺术、体育兴趣小组的工作,贯彻区艺术教育工作的精神。

  三月份:结合区即将进行的艺体抽测,开展准备活动。组织学生积极练习,能够掌握各项技能,满足新课标中对学生技能提出的要求,加强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

  四月份:为参加各项比赛做积极的准备,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百领艺术节”等比赛。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到尽可能的好,学生多欣赏、多借鉴。让学生有机会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给学生一次锻炼的机会。

  五月份:继续加强学校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训练,为“六一”儿童节做好准备,选拔优秀节目。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篇3

  艺术的感受、想象、创造等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学校要认真贯彻九年义务教育中艺术教育标准,把艺术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要拓宽艺术教育渠道,深入进行艺术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提高整体素质。

  一、学校要严格按照“新课标”,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

  执行统编教材,改革教学方法,配备较专业的教师承担艺术课教学。加强学校艺术师资队伍建设,探索艺术教育新途径,积极组织艺术教师参加校训培训与核考,提高艺术教育教学水平。

  二、做好艺术课程教育。

  艺术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书法、等其他艺术。它的形式和表现手段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有极大的影响。我们的教师要认真学习艺术课标,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钻研教学内容,探求教学方法。保质得量上好校本课,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写字水平。通过艺术课程力争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

  三、各学科教学渗透艺术教育。

  各学科都有丰富的艺术教育内容,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感悟、联想、欣赏都与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的图形、多项思维可以通过顿悟激发学生的'艺术激情。科学、美术、音乐、生劳、信息、体育等

  学科均能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师要钻研教材,挖掘学科艺术教育的内涵,直接或间接的进行艺术教育。

  四、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艺术教育辅导班,提高艺术修养。

  对于在书法、音乐、美术等方面艺术有条件的特长学生,除了我们学校作为重点进行培养外,如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校内外辅导班,使他们的艺术天分得到进一步的挖屈和发挥。

  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展现自我艺术修养的空间。

  每学年举办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一方面检验学科教学成果,一方面让学生展示个人艺术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每班根据年龄特点及具体情况,每月要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有关艺术活动,营造具有艺术魅力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

  艺术特色教育打造一所学校,学校是孕育人才的摇篮,让更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篇4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推进我市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小学万名骨干教师培训工程中小学教师全员网络研修工程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程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实施、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依托市级教师培训基地及外地高校,实施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和“中小学教师全员网络研修工程”(以下均简称“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安排专项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组织实施5000名骨干教师和校长市级集中培训;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和省教师教育网,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网络研修,5年周期内,全市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年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网络研修。充分发挥“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区县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善于创新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5000名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工程。根据我市建设高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学科骨干教师、骨干校(园)长、骨干班主任等市级集中培训,每年培训1000人左右,其中,集中培训20天,分散研修两个月。

  1、中小学、幼儿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根据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围绕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科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等组织开展培训。帮助骨干教师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计划平均每年培训600人,年,完成1238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

  2、中小学骨干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开展以政治理论、思想品德修养、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骨干校(园)长培训,为教育家型校长队伍建设储备后备人才。计划每年培训150人。

  3、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以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与政策法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组织与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验交流与案例教学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计划每年培训150人。

  4、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中级)骨干教师培训。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技术培训理念、内容和方法,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中级远程培训培养一批骨干教师。计划每年培训150人。

  5、英语教师国外研修。为提高英语教师口语能力,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提升我市教师国际视野,每年组织30名英语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时间一个月。

  6、农村音、体、美教师培训。农村音、体、美教师多为教非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亟待提高,根据倾斜农村的培训原则,“十二五”期间有计划的对农村音、体、美教师进行轮训,每年培训500人。

  7、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按照省教育厅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标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计划每年培训教师100人。

  (二)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网络研修工程。加强和完善教师研修网建设,实现与教师教育网的互联互通。加强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全员网络研修。

  研修内容坚持以案例为载体,以问题为指向,围绕师德教育与学科德育、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教改试验、学科教育教学评价、学科课程资源开发、新课标解读等专题,整体规划五年一周期的研修课程体系和年度课程计划,并逐步增加教师自主选修类课程,形成以师德教育为先导,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满足教师个性化选择的多元化课程结构。

  —年,按照新的课程设计,采取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网络研修,完成本周期100学时的网络研修任务。对初中教师开展全员研修;对小学教师开展全员研修;X年,对高中教师开展全员研修;X年,对幼儿园教师开展全员研修。

  适时启动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中小学班主任和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远程研修项目,实现远程研修对我市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各学段、各层面、各学科的全面覆盖,着力提升我市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素质。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工程”实施的运行机制。“工程”的各项培训工作由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各区县教育(教体)局要根据“工程”实施要求,认真做好参训教师的选拔和组织工作。承担“工程”项目的培训院校要做好教学、管理、考核等工作,注重实效,保证培训质量。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将组织专家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达不到目标要求的,不予核拨项目经费。

  (二)加强全市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教师研修网建设,实现与中国教师研修网、省教师教育网的互联互通;加强全市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开发与平台建设,采取购买、开发、引进等方式,形成多样化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建立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激励机制,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完善全市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和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系统,积极推进基于全市统一平台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规定,严格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管理制度,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作为教师考核、职务晋升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重要依据之一。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篇5

  学校十几年的美术特色办学契合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思路。在此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促进教育多样化发展、全力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是进行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学校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美术特色办学之路,并以此来适应不同能力层次、不同爱好特长和不同文化基础的学生的诉求。

  特色学校不仅要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更应形成、发展和完善特色课程体系。

  美术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要同特色教育的指导思想――“合格+特色”保持高度一致,即保证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共同主体地位,科学调整课程结构,注意协调文化课和专业课二者的关系。

  美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既要重视课程的专业性与选择性,又要重视课程的综合性和普及性,以及课程设置分配的合理性和侧重性。学校编印了美术教育大纲和美术专业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学生水平和培养目标开设不同档次的、不断丰富创新的课程,供其自由选择。每一门课程都有适合的教学内容、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形成了美术特色教育独特的课程体系。

  美术特色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课模块、设计课模块、欣赏课模块、活动课模块、辅模块五大模块、四类课程组成。包括基础性必修课程:以素描、色彩、速写、创意设计等高考必考科目或选考科目为美术专业课程的主体课程;延伸性必修课程:以漫画、美术欣赏、汉字书法等同基础课程有着密切关系的补充提高课程,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拓展性选修课程:摄影、水粉画、版画欣赏等供学生选修,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隐含性选修课程:登山、音乐欣赏、中外舞蹈等看似和美术无关,而事实上会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道德和谐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美术课程体系的实施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注重美术教师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消除文化课教师与美术课教师的隔阂,为美术特色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导向功能,促进学生个性多元化发展。

  除了建构特色校本课程,我们还重视校本科研,“科研强特色”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校本科研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实践同教育理论的有机结合。

  “问题即课题”,我们以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加大校本科研的推进力度,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教师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校本科研的实践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实践行为同理论碰撞,可以体现行动研究法倡导的“教师即研究者”的反思性原则,也符合行动研究的目的和教师的实际能力。行动研究法不在于建立理论或揭示规律,而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重在实践的研究形式,因此,需要让校本研究常态化、持续化、实效化,并同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紧密结合。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篇6

  一、问题提出及已有研究梳理

  美育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情感及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一方面,美育对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陶冶道德情操、实现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美育作为民族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美育对于学校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的直接作用,国内外关于学校美育的研究成果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果主要集中于美育的内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评价方式、师资建设等方面。关于美育的内涵方面,杜卫认为现代美育的本义是感性教育[1],曾繁仁认为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2]。对于课程设置,樊美筠等提出学校美育课程应是一组课群[3],赵伶俐提出“综合性美育”“整合式美育”的理念[4]。关于美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王旭晓、周军伟提出将“六艺”放入当今的美育教学中。[5]至于评价方式,曾繁仁提出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2];樊美筠等提出评估原则,并要求以能力测评为主,知识掌握为辅[3]。关于师资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所有教师的美育培养以及在新课程或大美育背景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如何应对和满足这一要求。总之,目前关于美育的研究注重理论研究,对美育实践的研究相对薄弱,关于民族高校的美育的针对性研究较少。

  二、民族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民族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美育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民族高校美育课程设置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未能体现民族特色,美育课程内容未能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问题。以某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实践课程开设的有“景点景区专业实习”“旅游审美实践”等,美育实践加上专业课实践的学分值占整个专业教学计划总学分的比例只有12%,显然,实践课程并未得到重视。如果真正落实审美实践课程,在旅游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学生就可以真正理解“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审美”,将会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比课堂教育来得更直接,效果会更好。

  (二)美育课程师资匮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确规定,普通高校中担任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师,应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0.15%~0.2%,并且规定专职教师人数的比例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一半。然而,就笔者所在的民族高校,本校美育专业教师力量薄弱,人数远未达到这一规定数额,也没有专门的美育师资队伍,这是民族高校美育的普遍现象。民族高校有自己的教学优势,比如有专门懂得并教授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民族文化的教师,但是音乐舞蹈、民族学在这些高校是作为专业进行设置的,并未将专业优势与全校美育教学通识课程有效融合。艺术专业教育不等于艺术通识教育,艺术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精通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专业艺术人才;艺术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敏锐而深刻的艺术兴趣,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想象、体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因而,即使有充足的专业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由于美育与专业艺术教育教学的差异性,美育师资队伍仍显匮乏。

  (三)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民族高校美育课程大多以公选课的形式开设,而公选课的授课模式大多数是理论课,缺乏实践。美育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一样,大多数以知识化的模式进行考核评价,未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以笔者所教授的旅游美学课程为例,此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既是专业课也是美育课,课程在进行设置的时候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部分。理论课部分以知识化、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此种方式,只能考核学生对于一般文化知识的接受程度,无法考核学生对于美学知识的细腻化的审美情感与个人体验。实践课部分以学生的实践报告、PPT演示的方式进行考核,可是学生对于美的感悟、体验、情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并用实践报告的方式进行传达,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想象无法通过标准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价。因此,尽管笔者在实践课程中采取了多种考核方式,还是难以给审美体验一个固化的标准。美育课程评价亟待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完善审美教育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如何用更合适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对艺术和审美的兴趣,在考核与学习之间形成正向激励的循环模式。

  三、民族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的建议

  基于民族高校的办学优势,针对民族高校在美育课程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新时代民族高校应整合并健全美育课程内容,构建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美育教材体系;建立和健全美育课程建设的师资体系;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评价机制和管理体制。

  (一)建设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美育综合课程体系民族高校的美育课程应该将美育基础理论课、民族文化课程作为通识必修课程,将文化艺术课程,比如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园林、影视、戏剧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构成有核心、有序列、多层次的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综合美育课程结构体系。文学艺术的选修课程需要设置选修的学分,并和各学科专业课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增强专业课程的综合性,挖掘相关学科的美育教学资源。民族高校的美育课程与艺术技能课程、美学专业课程的区别在于:美育不是学一门技术,而是用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格涵养的。民族高校的美育课程应该突出民族高校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艺术优势。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包括民风民俗、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是民族高校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资源。民族高校美育课程应该突出这方面的特色,设置综合性的美育课程,将文化融入专业课教育中,使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受到文化的涵养。以笔者所在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民族文化旅游课程很好地将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旅游地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将文化、旅游、审美融为一体。比如,以彝人古镇、西江千户苗寨、恩施咸丰土司城、乌镇等典型民族文化旅游景区为案例,分析休闲小镇的发展要素、民族村寨的发展优势、民族地区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江南特色文旅小镇的发展启示等。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笔者结合学生在民族地区的实践,进行知识的梳理以及融会贯通,让学生体会自然、文化、生命、情感融合为一的家园感。[6]为使课程合理运行,还必须构建美育教材体系。民族高校美育教材应该具有民族特色,并且是一个完整系列,它包括专业课教材、必修课以及选修课教材,也可以延伸到美育讲座等。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篇7

  一、基本情况:

  我校在体育和美术方面各一专职教师,多数美术和体育课程由兼职教师担任。在上期通过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得我校艺体工作上了一大台阶。首先,表现在去年在区运动会上获得两连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美术的综合水平有了一大提高。学生的自行锻炼和学习的行为习惯基本养成。在体育方面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了“两操一活动”的良好习惯,学生们的体育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在美术方面也基本杜绝了“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

  二、工作目标:

  1、体育

  以《小学生体育纲要》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的技能和技巧。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一批有知识,又有强壮体魄的.新时代的接班人。

  2、美术

  以大纲为准绳,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积极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绘画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启发学生们大胆动手和动脑的想象、创造能力。培养有一定审美水准和造型能力的一代新人。

  三、具体措施:

  1、体育

  ①严格按常规要求上好每一节课,保证学生每天运动量。

  ②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节课,做到训练目的明确,过程安排恰当,并积极参加“三课”活动。

  ③坚持不断开展两操活动,不断改进评比办法。

  ④为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学生体育成绩,在十二月中旬举办校冬季运动会。

  ⑤继续做好体育达标工作和体育档案整理工作。

  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生活中,体育技能技巧。

  2、美术

  ①严格遵守校纪校规,按大纲要求上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②精心组织每一节课,提前制定教学计划和学习目标,并积极参加“三课”活动,认真练习基本功。

  ③坚持组织学生参加校级、区级、市级美术比赛。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篇8

  在素质教育的推进中,我国的艺术教育呈现了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气象。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给艺术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教育部艺术教育主辅修改革实验项目,正是为改变目前高校艺术教育现状,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一项重要措施。两年来,取得显著的成绩与进展,目前到了中期评估阶段。为此,前不久在山西晋中学院召开了全国高校艺术教育专业主辅修改革实验课题组第五次会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到会并讲话,会议由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处长章瑞安主持。

  杨贵仁首先对会议表示祝贺,对各位课题组专家、教师表示欢迎。他在讲话中指出:目前,艺术教师教育的改革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师资队伍素质偏低,成为学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在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建设中,课程的老化、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方法的单一等较为普遍地存在。其教学体系与基础教育艺术课程体系有较明显的脱节,造成培养方向的迷失。因此,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成为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据了解,我国学校艺术教育中,最落后的环节是农村。农村在音乐、美术课程开设,师资配备,教学条件的配置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困难。因此,农村学校音乐、美术课的开课率仍较低,许多村小至今仍然不开设音乐、美术课程。这其中,音乐、美术课教师的短缺是重要原因。此次课题会上,大家认真总结了前两年的课题实验成果,研究了深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做好中期评估,推进实验继续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在20世纪9O年代初进行了艺术专业主辅修改革实验,取得突破与成功,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能兼教音乐、美术课的教师,受到地方和学校的欢迎。为真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城乡学校学生人人享受艺术教育,必须继续探索培养农村师资的路子。开展主辅修改革实验,也有助于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促进教育事业更好地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主辅修改革实验也为学生今后走向学校、走向社会拓宽了专业的口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艺术素养,提高就业率。实践证明,这项改革是十分受基层欢迎的。这一改革实验是实用性的改革项目,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它涉及教学目标、教学价值观、教学体系及课程的整合构建、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科研成果的测试、教学评价的.体系与方式等等,是针对我国学校艺术教育中最落后的环节―――农村而进行的一项改革实验课题。因此,要想取得实验的成果,提高实验的质量,必须重视它的学术成分和对我国农村具体情况的了解,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探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处长章瑞安同志在讲话中说:为深化这项改革实验,必须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需要出发,继续改革原有的教学体系,要下大力气来解决并突破。要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辅修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从两年来的经验说明,进行了改革实验后,辅修专业的基本要求,是可以完成的。学生们的美术作品展及音乐表演,是令人放心的。也证明改革是成功的。要总结经验,展示教学成果,研讨实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始终如一,争取更大成绩。

  会议上各地专家教师讨论认为,山西晋中学院、河南安阳师范学院等13所实验学校创造了各自的经验,都是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原有教学计划的结果。为确保辅修的教学时间,确保不降低主修基本教学质量的条件下,保证辅修的水平,必须全面调整主修的教学计划。对主修的教学内容,甚至是课程进行改进。这次会议内容丰富,既有总结汇报交流,又对中期评估的方法、中期报告的起草进行讨论,对论文的评选,经验集的编辑进行了安排。大家充分利用了这次会议的时间,完成了预定的任务,为高质量地完成改革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篇9

  一、汲取传统道德精华,协调学校人际关系

  宝安实验学校地处新老城区结合部。“实验学校”实验什么?学生既有来自毗邻大型高档商住区金泓凯旋城的业主子女,也有来自新乐社区原住民的子女,更有大批来深务工农民工子女,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各异;就教师队伍来说,由于是新建校,教师既有来自全区各校的名优骨干、学科带头人,乃至为进城而辞职的各街道所属中小学的中层领导和学科组长,也有大批新毕业生和代课教师。如何确保校园的和谐稳定和每位学生快乐地成长?经过学习研讨,学校认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一大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协调人际关系,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伦理主张及行为规范,对维护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市场经济竞争中的交换法则、金钱观念等不同程度地侵入中小学校园,使学校人际关系出现不良苗头。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应积极发掘和继承传统人伦思想的精华,促进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确保每个孩子在和谐校园里快乐成长。

  20xx年10月,学校申报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实效性方式的研究”正式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化研究”总课题组批准立项为其子课题。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伦理文化有着大量关于和谐的思想,充分发掘其有利于校园和谐的内容,当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益的启迪与借鉴。构建和谐校园,人与人的和谐是基础,没有人与人的和谐,就没有整个校园的和谐。学校通过发扬“敬师”“慈生”的传统道德思想,协调师生关系;通过梳理“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准则,协调师师、生生关系。还开展了大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每周开设一节传统美德教育课,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大型传统美德教育展演活动,每月每班开展一次传统美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举办传统美德教育主题板报、手抄报、书画比赛,每学期评选“文明礼仪之星”、“团结友爱之星”等。

  学校还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着“既有中华经典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学校特质,并在办学思想、教书育人、成人成才等方面具有引导、启迪价值,且兼具文化深刻性和逻辑自足性”的总体特点,为学校十栋楼宇进行了文化命名。小学部三栋教学楼分别取名“养成楼”、“进学楼”、“敏行楼”;中学部三栋教学楼分别取名为“文风楼”、“质雅楼”、“德颂楼”;体育楼、艺术楼、行政楼、教工宿舍分别取名为“君健楼”、“和韶楼”、“弘毅楼”、“庸和府”。在行政楼中央大厅设立了铸有“美德如诗、爱心如歌、博识如海、睿知如泉、力行如剑”字样门型校园中心雕塑。行政楼校门迎面墙分楼层装配了诠释勤奋求实,探索创新校风;爱岗敬业,追求卓越教风;文明好学,合作探索学风的大型装饰浮雕。

  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的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干群、师师、师生、生生之间关系的协调,课题于20xx年8月通过总课题组审查,正式结题,并于20xx年9月获得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实践证明,传统道德有特定的历史性,但其合理因素仍是今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道德资源。

  二、紧扣素质教育主题,建立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

  通过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学校成功地解决了新建校人际关系的磨合问题,营造了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然而,如何满足“业主子女”、“原住民子女”、“农民工子女”的不同教育需求,保证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一问题又摆在面前,学校通过学习研讨,逐渐明确了思路。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教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适应其能力与倾向,同社会要求相一致,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的教育,是旨在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个性的发展。因此说,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即实施个性化教育。

  学校在充分了解学生和认真分析新校硬件优势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上级主管部门、全校师生和家长及社区的意见,邀请中央教科所专家一同拟定了《宝安实验学校20xx―20xx年发展规划》和《英语、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规划》等四个征求意见稿,几易其稿,然后决定召开学校发展论坛,邀请近20位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研讨和论证《发展规划》,确立了“优质+专长,规范+创新”的`办学理念,决定“建立适合学生个别需要的个性化教育体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以‘多彩的校园生活,多样的学生发展’为主线,突显英语教学特色,同时强化艺术教育、体育,构建三大特色教育模式”。

  英语教学方面,聘请有经验的外籍教师,建立英语教研中心,实行小班化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努力营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体育艺术方面,试行“2+2”特色教育项目实验,让每位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和2项艺术技能。体育方面,建立学校体育运动指导中心,加强体育科研,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规定的体育课程的基础上,以舞蹈、健美操、武术为专项教学内容,使学生较好地掌握2项以上的体育技能,突出体育教学特色。艺术教育方面,建立专家工作室,聘请教育专家和艺术家任学校艺术教育顾问。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艺术鉴赏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教会学生每人掌握2项艺术技能,组建具有市、区乃至省级一流水平的学生艺术团队。

  三、开发系列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

  我国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对受教育者的社会化方面关注得多一些,在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方面重视不够,课程整齐划一。而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改革教育的关键是改革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开发校本课程,是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大热点。

  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学校软实力的一种建设。它打破原有的课程设置单一化、教学目标单一化、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冷清局面,使之成为改变学习环境、塑造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丰满办学内涵、彰显学校特色、提升教育品位的一条鲜活途径。宝安实验学校在确定了建立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的办学思路之后,在近四年的探索实践中,陆续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等7大类81门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等3大类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等3大类综合课程。

  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学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拟定选修课程基本框架,动员全校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开发选修课程,报学校学术委员会筛选或指导修改。同时,以学校选修课程基本框架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向学生和家长征求意见,然后在兼顾学校、教师和学生及家长意向的基础上,确定每学期的《选修课程目录》,向学生公布,组织学生自主申报。最后,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形成选修课目、辅导教师、开课时间、开课地点及报修学生名单,在校园网上公布,并纳入学校课程管理系统。为弥补学校师资的不足,我们采取外聘教练、与校外培训机构联手等措施,确保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活动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团队活动。学校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参加一项班级的或团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以研究报告或作文形式呈现活动过程和成果。

  综合课程包括学校传统项目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

  截至本学期,我校160多位教师开发或承担了选修课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占全校专任教师的63%;近3300名学生参加了选修课学习,点全校学生总数的85%。七大类81门选修课、三大类活动课、三大类综合课基本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

  四、构建多彩校园生活,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

  建校四年来,学校每学年举办一届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英语节活动,让学生在发掘自我潜能,多方展示自己,获得成功体验中拓宽人格健全的发展空间。

  20xx年以来,连续三年举行庆“六一”文艺演出,几次汇演的同时,学校都分别在会堂和剧院前大厅展出了百余幅精美的学生书画作品,吸引了领导、来宾和家长的驻足欣赏和好评。这些活动展现了宝安实验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成果,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20xx年5月,学校在前三届庆“六一”文艺演出的基础上,举办了首届校园艺术节,艺术节以“金色童年,阳光少年”为主题,举办了校园十大歌手比赛、全校性的美术欣赏课、庆“六一”学生美术作品展、庆“六一”文艺汇演等四大活动。艺术节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体现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体育节每年10月举行,至20xx年已举办了三届。每届体育节的活动项目在前届的基础上都有所丰富,现在体育节已设立了学生田径运动会、教师趣味运动会、学生广播操比赛、师生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各类比赛,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充分体现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活动主题,促进了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0xx年11月,学校承办了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宝安区选拔赛,也即拉开了我校科技节的序幕。次年举办了第二届科技节,开设了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小论文评比、科技演讲比赛、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展览和评比、科普专题展览、流动科技馆展览等活动。全校学生人人参与,班班活动,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高潮叠起。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提高了综合素质,发展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英语作为学校特色教学之一,从20xx年迁入新校园第一个学期举办首届英语节,至今已四届。形式多样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创设展示英语才华和魅力风采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第四届英语节设立了英语和双语教研活动、英语文艺节目汇演、英语阅读比赛、英语作文比赛、英语书法比赛、英语电影欣赏、英语爱心集市、英语歌谣表演、英语猜谜游戏、英语游园活动等13个活动项目,全校近4000名师生及其家长积极参与,充分激发了全校师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四大节庆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特长的良好空间和展现自我的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每位学生个性化发展。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篇10

  经过一年多的美术教学实践以及这几个月的网上研修学习,我逐渐认识到初中美术教师专业化、系统化的发展十分重要性。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的我,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长期以来“美术”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都是杂科,无关紧要。他们认为美术就是用笔和颜料在纸上涂涂画画,美术教师就是教学生画画,对美术教学的评价也是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而对于美术所包含的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电脑美术等广阔领域了解不多。对于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大部分农村学校认识不够。同时对美术教学以及美术教师的评价也是片面的,孤立的。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美术教材更加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材与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活动。经过我一年半的农村美术教学以及这几个的网上学习,我个人总结了以下观点。

  1、构建一个和谐而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老师,对老师的课程感兴趣。

  2、是否有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3、课堂教学是否有艺术性和趣味性。

  4、教学上是否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PPT、范画、讲故事,做游戏、放视频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5、在课堂上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6、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此外,我们还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但这种话动,不应是课内教学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适当地组织。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完成较好的教学效果。做为美术老师,我应该做好这些,让自己成为一位合格的教师。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篇11

  根据市局提出的“规范管理拓展内涵提升品位”的发展目标,我校教学工作将以创建二级达标校为契机,在完善各项工作和制度建设同时,继续加强常规管理,重点加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组的建设,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深化对新课程的研究和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进一步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提升学校的内在品质。

  围绕市局提出的“一个中心”“两项改革”“三个目标”“四项研究”,我校在本学年的教学工作重点落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探索和完善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教研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科研的质量等方面上。真正做到“以质强校、以研兴校”,使办学行为更规范,常规管理更扎实,课堂教学更高效,评价机制更科学,教学质量更稳固,学校特色更显现。使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争一流,教育科研出成果,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一、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1、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召开教务处、教研室会议,做好工作的具体分工。召开年段长、教研组长会议,落实学校工作。全面贯彻课程方案,组织课题研究,探索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引导学校办学走向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认真落实课堂教学要求,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做到课堂教学有序,教书育人,敢于管理,我的课堂我负责。坚决杜绝教师讲课的随意性和课堂组织失控现象。要求老师积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初一高一新生。树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和动脑、动手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组织开展集备,特别要重视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注重备课组的作用,要求做到:个人钻研集体研讨形成个案组织实施反馈与反思的基本流程。认真备好每节课,为上好每节课奠定基础,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无准备上课的不负责行为。要求老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控制好课堂教学的节奏。注重课堂设计,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

  4、端正考风考纪,重视考试的作用,达到考试的目的,认真组织好学生阶段性练习。对于学生基础差、功底薄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辅导,降低重心、耐心讲解、科学引导。加强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和音体美课堂教学的管理工作,规范教学行为,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保障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5、加强学生作业研究,切实减轻负担。各备课组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应该先做一遍。对作业的内容、数量、质量、完成要求等都要有统一的意见,加强协作。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经过精选向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避免照搬现成的练习册及习题集,不加选择地布置作业。

  二、抓好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向研究要质量。

  1、进一步聚焦课堂、研究课堂。课堂,不单是教师讲授,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抓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备课组要努力探索高效课堂模式,在课型、教学流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下功夫。广大教师要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课堂设计到实施都要进行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推进素质教育,抓好课程改革。要以高中新课程实验为契机,推动教研教改加强对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研究和探索。在课程设置、学籍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还要继续探索,要不断积累经验,探索适合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方式,为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3、建立研究型的教研组、备课组。进一步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教研组长要带领本组教师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形式。尤其关注课堂教学,教师素质的提高。备课组要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努力实践“同课异构”“一课多上”等活动,对课堂进行研究,对教材、教法等方面就行研究。在这基础上抓好课题研究,在实践中形成理论,再进一步指导实践。

  4、课程设置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完善高中课程,注意必修和选修的关系,开设选修课、通用技术课等。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原有校本课程《基础形体训练》、《潭城记忆》、《建阳历史文化名人》、《建阳乡土地理》的基础上,再增加政治、英语、心理健康方面的系列校本课程开发。

  5、高三年段要在学科组的指导下,加强教研工作,研究学生的实际,研究

  教学的'基本方向。初三高三要研究中高考动向,加强试题和考纲、复习方法的研究。初三高三教师要切实加强试题、《考试说明》的深入研究,特别注重对近三年全国及各地试题的研究,要认真研究复习课的课型及其教学模式,增强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抓好高中的会考复习和考试工作,使会考能顺利完成。

  6、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和教学汇报会,找出制约会考、中考和高考质量进一步提高的瓶颈。采取措施,想方设法调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潜能,重点分析教学、教研现状,摆问题,找原因,谈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学叙事等,利用学校刊物《求真苑》,刊登推荐文章,刊登教师的文章。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读教育理论书籍、专业书籍,还多读一些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切实提高教师的素养。拟本期召开一次教师读书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抓好教师专业化发展。

  1、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学习以及专业函授学习,积极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开发新课程学习资源,立足课堂,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利用教学观摩推动教研交流和探讨,完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保障新课程稳步推进,确保高中新课程实验有新突破。

  3、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给青年教师搭台子,名师、骨干教师为青年教师引路子。建立“导师制”,两两结合,导师要对被导的教师在教案的编写、课堂的设计、上课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学校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4、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检查、培养与提高。有重点地对青年教师进行推门听课,对教案、板书、课堂管理、教学技能技巧等各方面进行检查与指导。加强“教学反思”这一教学环节的工作,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青年教师多听课,多参与教学研究和各类竞赛,多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叙事。

  5、定期开研讨会,举办各种课型的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并进行分析。除学校安排公开课外,另外教研组内还要进行开课、说课片段教学等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观看名师讲座一次、教学视频一次,教学专题研讨两次。

  6、营造教师读书学习氛围,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教研组长要引领教师读书,建立教师专业文库,并注意读写结合,让教育写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近年来学校购买了《不做教书匠》、《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跪着教书》等书籍。备课组长组织教师读并讨论,用理论知识等来引领自己的教学。

  四、继续重视艺术教育,重视美育的融入。

  1、进一步发挥艺术教育的优势,寓教于乐,艺术类课程全面开设,建立和健全艺术教育组织体系,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对传统条件下的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同时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合格与特长、划一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建立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

  2、加强艺术教育师资培训。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配齐配足音美专任教师,将艺术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艺术组的教师们每年的期初都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并且做到集体认真备课、相互学习,期末总结。

  3、学校严格按照颁布的新课程进行教学,开足、开齐初、高中音乐、美术必修课程,必修《美术》、《音乐》(初中),《高中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等,选修有《歌唱》、《基础形体训练》等,进一步加强“舞精灵”舞蹈队、健美操队等文艺团体的管理,加强学生艺术社团的管理。

  4、艺术组要通过艺术欣赏课、形体课的开设,使学生们提高欣赏艺术的水平,使他们受到艺术的熏陶,更加积极向上。要配合学校开展好校园文化艺术周活动,使学生在参加一些大型演出活动中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持久推动力;追求有内涵的学校名片,形成特色文化,发挥文化的凝聚和激励效应,挖掘文化的巨大潜能。

  五、推进达标建设促进科学发展

  《建阳市教育局2011—2012第一学期工作思路》中有“建阳二中在加快综合实验大楼的建设力度的同时,要认真对照验收标准与条件,做好软硬件的整改工作”之语段。因此,推进我校的达标建设也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验收标准与条件,对照标准与条件进行整改。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标准与条件,明确任务。注意教师配备、教师素质、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管理、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教科研、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通用技术、艺术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质量等方面做好具体的分工。

  2、对照标准和条件,要进行自查和整改。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增加理、化、生实验室分组实验仪器的配置数量;通用技术选修课,应配有、配好相应的专用教室和设施设备;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名师,以适应优质普通高中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学科优势,打造学校品牌,彰显办学特色。

  3、召开行政班子会议,召开创二级达标校相关人员会议。认真分析我校在创建二级达标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自我反思、自我补充、自我整改。岗位职责明晰,制定整改方案,分解任务、落实整改,为争创二级达标校而努力。

  总之,我们要明确办学目标和定位,强化质量意识,突出内涵发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努力创建高效课堂,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总结,为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不懈努力。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篇12

  新的学期里,艺体教研组工作将在县教育局、教委、教研室及各小学教导处工作的指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本年度的教研室工作计划,坚持教研为新课改服务的宗旨,不断规范常规教研,寻求专题教研的突破点,团结同事、尊重领导、勇于奉献,加强个人专业业务和师德学习,强化团队精神,突出艺体学科特点,实现全镇艺体学科教研从局部到整体新的进展。本年度艺体教研工作计划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艺体组常规教研工作:

  常规教研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全镇各小学的艺体教育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提升。

  1、开学伊始,制定好艺体教研工作计划,以一个星期为时间段,合理地安排好全镇艺体教研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事先明白一学期以来的教研任务和目标,从而可以提前做好讲课、听课和评课的各项准备,保证教研工作得以井然有序地持续开展。

  2、艺体教研的开展遵循“以老带新”的原则,用“一对一、老帮青、连帮带”的指导方式,借助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充分地激发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使他们得以尽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艺体教师。

  3、为了保证教研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我们规定了新学期教师的艺体学科听课节数不少于6节(新教师不少于10节),规定了同类学科必听和必评的原则,同时实行了听课、评课签到制度,积分量化到学校。

  4、在总结上学期使用得失的基础上强化使用效果。

  (二)、各学科工作具体情况:

  1、音乐学科:积极参加县镇组织的其他相关活动,并争取取得好评。

  2、体育学科:搞好常规体育教学,做好课间操和大课间活动,搞好运动会,强化活动效果。

  3、美术学科:搞好特色课型的教研,做到有的放矢。

  4、信息技术:组织全镇信息技术骨干老师对微机室学生机和教师机除尘、维护、维修保养一遍,为正常开课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二、工作中主要的难点和问题:

  1、艺体学科由于上学期大部分由语数学科的`教师兼职,出现了部分课时不足,课程开设不齐现象,力争开学初在总课程安排上综合考虑,尽量安排专职老师代课。

  2、信息技术学科在上学期的教学中突现的问题是开课不足,开课效果不好,部分微机室工作不正常等,开学初对软硬件进行统一故障排查、清除,为信息技术正常开课打下基础。

  3、艺体学科的考查在本学期的考查中拟多增加平时抽查,力争平时抽查与期末考查相结合进行。

  三、主要工作目标、措施及新的打算:

  1、做好学期初艺体学科的课时安排工作,力争专业化、专职化。

  2、做好全镇各学校的艺体学科的教学保障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争取做到“个个是专家,人人是能手”,强化艺体教学效果。

  3、做好全镇艺体学科的平时课堂教学听评课、学习情况考查、学生技能比赛(打字、体育、唱歌等)、教师业务学习等方面的细化工作。

  4、力争在全镇艺体学科方面在县级活动中有所突破,多出成绩,出好成绩。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篇13

  一、高度重视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

  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政府从没有规定使用相同教材,各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教材,却惟独为艺术教育规定了一套国家标准,由此可以看出,艺术教育对人才的发展,国家、民族的兴旺有着不容忽视的联系。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带来了美国对教育的大反思,美国人在前苏联的艺术教育与人才的关系上与美国当时的教育相比较后认为,艺术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国家民族的兴衰,这一共识掀起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教育改革的热潮,继而推动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发达国家高级尖端的人才辈出,其原因不能不让人深思和反省。面对我国综合性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还不健全的现实,广大师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就在于使学生受到人文素质的熏陶、健全人格心理素质、完善个性发展、调整知识结构、开发多元智力,掌握将不同学科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它是一种基本的、普及的、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其目的不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技巧的艺术家,而是通过对学生普及艺术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化和丰富心灵,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水平,增强创造能力。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一)确立与国际化普通艺术类课程目标接轨的目标

  从思想上统一艺术课程设置理念,充分认识艺术教育自身的人文价值和内涵,在开发学生潜能,修养德行等现代化人才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功能、地位和作用。我们对人才的要求包括:既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有开拓和创新精神;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具有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又有与人协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艺术教育还在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中具有独特功效。应该结合当地文化和本校实际,努力创造条件,探索艺术教育课程建设规律,促进艺术教育科研、教学和课程管理研究,使之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最终达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能力,陶冶道德修养,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艺术教育目标要从其在综合大学的任务出发,要与专科艺术院校区别开来,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走出来,对艺术专业的学生,也要致力于培养艺术理论研究者或具有综合大学学科背景的艺术学者,而不一定是艺术表演家。“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而且包括道德、人格、理想、情感以及身体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全校公共艺术类教育必修课程审核制度

  1、设立必修课程设置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是设置全校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的权威学术机构,由各学科学术专家组成,不受行政干涉,每两年审核一次课程。它决定必修课程科目的设计、审核和修订以及相关比例和学时、学分数,确立每一个科系的核心课程,确定其教学的基本目标等;规定本科生达到毕业的总学分数和在各种课程领域中的选课所占的比例和学分数,在大学四年的不同时间段中必须选择并达到的学分数;规定本科生毕业所达到的艺术教育课程学分数:协助教务处修订课程评价体系。

  2、设立公共艺术类课程设置专家委员会

  决定学校开设除必修课和核心课以外的艺术课程门类,每学年期末审核为全校开设的艺术教育公共选修的核心课程和任选的一般课程科目;确定其教学的基本目标等;配合教务处组织制定教学教材;规定各课程的学时数、学分数。课程设置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它反映大学的办学理念、特色和质量。在课程类别设置上,应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和引进师资相结合,开设较大门类课程,并要求兼顾理论、赏析、技巧等多个层面:方法上应体现学校的特色和个性,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授专家是大学的宝贵资源,他们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工作,将使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三、健全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体制

  (一)设立相应的艺术教育组织机构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艺术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无论那种形式的机构设置,只要是适合本校的实情,并有利于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实际需要就是科学的。笔者认为,可以设立一个直属学校管理的相当于艺术教育教研室的中心或科室的教学机构,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学术委员会、院系以及教师和其他部处、社团等协作,定期研讨艺术教育问题;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全任课教师,落实学生选课,收集教学反馈,开展教学研讨,选编教材,制订教学计划,考评教师的教学,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组织教师的制度化培训和与其他院校的合作与交流活动等。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虽然具体安排有直属的机构负责,但需由校长、书记亲自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组成由艺术教育直属的机构牵头,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学校各级部门一级班子参加的管理形式,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统筹各个方面,使工作合理化,规范化。

  (二)建立健全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方式

  领导和领导的认识水平是公共艺术教育理想得已实现的关键,监督机制是改变落后最好的办法,因此,对管理制度及部门的监督是推动实施公共艺术教育各项措施的进一步保证。此项评估十分重要。它包括如: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和态度评估;领导和部门对艺术教育课程的支持程度评估;领导和部门的管理工作实施措施评估;对课程设置的数量、质量和监测力度评估;对师资队伍建设及结构配置评估;对艺术教育课程的组织方式及效果评估;对教学设施和条件配备力度评估等。教师是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主体和质量保障。它包括教师是否具有开设某些课程的能力评估:教师对课程教授的策略评估;教师对课程的准备程度评估;教师对教材资料的来源评估;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所作出的努力评估等。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相关文章:

美术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03-2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个人总结04-26

美术个人校本研修总结09-13

美术个人校本研修总结10-13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总结(精选12篇)09-16

美术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学习总结06-28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个人总结4篇04-26

美术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学习总结01-05

美术校本研修计划04-03

关于教师校本研修活动总结优选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