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试讲稿

时间:2023-04-24 10:16:51 泽彪 演讲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试讲稿(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试讲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试讲稿(精选10篇)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试讲稿 1

  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的xxx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月球之谜》,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这样一个星球,它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邻居,它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古往今来,人们对它产生了无数美好的遐想,赋予了它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传说。是的,它就是月亮。那么你们从小到大,望着月亮有什么想法呢?

  师:月亮能不能吃?哦,好奇特的想法。

  师:你想到了月亮上美丽的嫦娥和玉兔是吗?想象力可真丰富!

  师:是呀,夜幕降临,多么幽静呀!月亮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美好的遐想,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谜。这节课,我们来学《月球之谜》。

  二、初读,感知“谜”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词语都会读了没有,先自己读,然后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师:“令人费解”,这个词你明白吗?

  师:对,是很难让人理解。“解”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师:“费”是费劲,“解”是理解。对,你看,我们班孩子学词语的方法特别好,抓住每个字的意思就能明白。

  师:再看看这些词语,哪个词语最让人感到费解?

  师:“奥秘”令人费解,我也觉得。谁知道是什么意思?不懂的可以查一下字典。

  师:好,“奥秘”就是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古往今来”,“古”就是?

  师:古往今来就是从古代到现在。刚才他说“奥秘”,是一般的秘密吗?

  师:是很神秘的,对吧?那我们来看“奥”字,它里面藏着一个秘密。我们来看老师的手,刚才第三笔是什么?

  师:对,要注意是横折没有钩,里面是一个———

  师:对,里面是一个“米”,底下是个“大”,这一横要长。这里还有一个词,它的意思并不令人费解,但是有一个字是我们今天要写的,我们来看“夜幕降临”。

  师:这个“临”字在古代是说一个人,站在那里,低着头,眼睛往下看。你看,就像我这样,看到什么呢?下面这个东西里面是一竖。这个词语中“临”是不是往下看的意思呢?我们来看看字典中的解释,同学们查一下字典。

  师:应该是哪一种解释?是的,是“到来”,那“夜幕降临”的意思就是———

  师:你看,我们抓住一个字就把词语理解了。现在,让我们马上默读课文,去看看月球有哪些谜,用横线画出来,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他找到了三个问题。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他画出来了,你10们也画出来了吗?

  师:他找到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还有谁找到了?

  师:我们来看看,他找的这个谜很了不起,他说“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这个谜大部分同学没找出来,为什么这么难找呢?

  师:是的,因为这两句后面没有加问号。上面几个都是有问号,你看,它的表达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怪不得那么难找。

  师:真是令人费解呀,我们来看最后一个“谜”。他到底写什么,又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你有什么发现?我们来看玉米,这是它种在地球土壤里,这是它种在月球土壤里,两个比一比,你就发现它们———

  师:对,“没有明显不同”,信息捕捉得很好。让我们再来看看水藻,来比一比。它在地球土壤里和月球土壤里,它们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在月球上长得———

  师:是的,特别鲜嫩、青绿。现在你知道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写这个谜的了吧?

  师:对呀,这两个一比较,就完全不一样了。这种方法我们叫它———作比较。除了玉米和水藻比较,还有什么在比较

  师:你就看水藻,一个是在?另一个是在?

  师:对,一个是在地球的土壤,另一个是在月球的土壤。这么一比,你就比出来了,是吧?你看看,写谜的方法可不一样呢!那么我们能不能把最后这个谜也变成前面问的方式,问出来呢?自己先试一试。

  师:是呀,为什么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的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看来疑问词可以放在不同的位置。但是,除了用“为什么”,还有其他的疑问词来问吗?

  师:他把“怎么”放进去了。怎么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刚才你听清楚他是用“怎么”来问的,我现在给你加一个要求,你把怎么放在最后来问,会吧?前面不读就从这里开始,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师:这是怎么回事?回答得真好,掌声送给他!是呀,作者写的谜有那么多,你看是不是真的只有这么多谜呢?

  师:是的',后面还有好多谜。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

  师:后面有省略号。真了不起,你看标点符号就让你们读出这么多。是呀,月球之谜可多了,等着我们去探索呢!到底人类有哪些谜已经知道了,解决了?我们就跟着宇航员去月球表面看一看,请同学们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想你都知道了哪些谜。

  三、学习课文,探究“谜”

  师:你说“上面有哪些东西?它和地球一样吗?”这两个谜解开了,那你说这上面到底有什么东西?

  师:是呀,月球上面只有尘土、岩石和环形山,你们看到的是不是跟地球一点都不一样?现在读一读你看到的月球表面的样子。

  师:这就是我们在月球表面看到的,课文用了一个词来概括这幅景象,哪个词?

  师:一片荒漠,是吗?那月球是一片荒漠,怎么样的地方叫荒漠?

  师:“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是呀,这就叫做荒漠。

  四、小结课文,产生“谜”

  师: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月球是那么皎洁、那么美丽,让我们产生这么美好的想象。可是现在的月球却是一片荒漠,什么都没有,只有尘土。那么面对这奇异的景象,你心里有什么想问一问的呢?

  师:同学们问得真好!把我们课上学的疑问词都用上了。

  师:月球之谜可真多呀!又那么令人费解。那么多的谜需要我们人类继续努力,继续探索呢!那么下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再去搜集一下月球的资料,想想哪些谜已经解开,哪些谜还没解开。你又有哪些新的谜呢?也可以搜集摘录描写月亮的诗句。也可以去找一篇叫《月球的自述》的文章,说说这两篇写月球的文章有哪些相同的秘密,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的聆听。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试讲稿 2

  设计意图

  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体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教育理念。目前,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受到一定束缚,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总体设计思路

  月球之谜

  教材说明: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分组卡片、主题网站、月光奏鸣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概念图作品、学习网站、幻想画、神话传说

  教学时间:

  5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师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

  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的美好,课前大家针对自己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分小组展开的对月球的探索,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分别展示概念图、诗词网站、幻想画和神话传说)我真为大家的聪明智慧所叹服!

  二、学习课文,解疑问答

  1、自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3、小组活动:写出人类探索月球未解之谜。教师准备红、黄、绿、蓝、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别写有1、2、3、4、5、6。由学生随机抽取,按照数字相同的规律做在一组,每组发给1张白纸,然后按照顺时针依次传给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尽量多的问题,最后一名同学汇报,比赛哪个小组获胜。

  4、总结表达,读懂了什么,讲述疑惑,

  三、网络探究,自主学习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选择走出地球,那么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离我们最近的“未知”土地——月球。可能许多年后回首人类登月的历史,我们会觉得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很微薄,但是对人类进步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讲:“虽然这只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让我们一起登入主题网站,看看月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特别关注人们探索月球之谜的历程。

  四、高智慧学习,小组讨论

  结合实例,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宇宙星空的奥秘,不仅仅是月球,还有火星,银河系等等,为什么会出现哥伦比亚事件?为什么今年美国对于火星的探索遇到困难的新闻牵动了全世界的关注?我们知道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探索的精神使得今天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那么科学进步的含义仅此而已吗?提出不完整的等式,科学进步=牺牲+探索+…+…+…+…启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填写不等式。说出相应的理由

  小组活动:按照形状相同的规律划分小组,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按照颜色分组到别的小组讨论,了解别人的`想法,最后回到自己的小组,修改本组的观点,红色留下负责解释本组的想法,全班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

  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六、教后反思

  每次上过类似今天这种情况的网络课,总是引发很多的思考和争议,许多人关心的总是他与语文课的关系,把脱离语文教学目标和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强有力的驳斥论据,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认为我是不是脱离了目标,在走俏啊?在确定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体现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多元智能学习,最终实现融合性学习,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形成为最有力的说明!

  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策略的设计最为重要,同样,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问题策略的设计

  这个主题活动,我始终贯穿着这样几个问题的设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的框架,那么将来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受到这种思维的启发,相信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继而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你知道什么?关于月球的知识你了解多少,是对以前知识的一个积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3、你怎样知道的?对于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4、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学生经验。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键要设计好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高级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师在设计“科学进步=探索+…+…”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具体事例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活动策略的设计

  有效的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通过两次小组活动的开展,一次问题接龙,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比赛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而且精彩有价值,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月球上有传染病毒吗?”“月球和地球哪个的年寿高?”“月球的尘土具有杀菌的作用吗?”另一个活动是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到别的小组吸取经验,回来补充自己的观点,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表达、倾听、再思维的能力,可以说选择一种好的组织形式,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是相当的重要。

  三、评价策略的设计

  这堂课中我认为比较失败的就是没有很好的体现评价的过程,无论是对于学生精彩的展示还是小组活动,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语言显得有些干瘪,吝啬,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上好课重要标准,另外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试讲稿 3

  说教材

  《飞向月球》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它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历,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激发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段,写了三名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第二段,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第三段,写人类发现月球很有开发价值。课文以“飞向月球”为重点,首先交代宇航员离开地球的时间和方法,接着写了宇宙飞船脱离地球引力产生“失重”现象后宇航员们工作、吃饭和休息时的情形,最后写飞船接近月球,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在月球上着陆。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1———4)小节,即“飞向月球”部分。

  2、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准备

  电脑、网络教室。

  说教法、学法

  一、谈话激趣法

  学生学习需要激趣,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学伊始,我与学生谈话讨论杨利伟的太空之旅,把学生带入他们感兴趣的世界,营造了一个感兴趣的“场”,使学生进入主动、专注的学习状态。

  二、自主查找法

  随着网络的普及,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涉猎将更为广泛,更为开阔,跨越课堂的界限。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查找杨利伟太空之旅的`自拍录象,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详细资料。学生亲自动手,对太空旅行的经历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筛选、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即拓展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合作探究法

  整堂课的合作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合作欣赏,感受太空之旅;合作读文,感悟语言;合作探究,有相同问题的同学一起查找资料。三种不同的合作方式,从朋友合作到组内合作到自由选择合作,由点及面,由开放走向灵活,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发挥群体的创新力量,使每个孩子得到不同层次的帮助和发展,在个体的自己满足中达成学习目标。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前阶段,我国宇航事业中取得了一项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你知道是什么吗?

  2、如果杨利伟来到课堂,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想问他什么问题?

  二、网络查找 加深体验

  1、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进入精彩的网络世界,找到杨利伟叔叔,去揭开太空之旅的神秘面纱,领略其中的奥妙吧!你还可以约上好朋友一起查找!

  2、学生用“google”搜索器,输入“杨利伟太空之旅视频”观看网上的自拍录像、图片和文字资料。

  3、网络中的太空之旅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三、学习课文 彰显个性

  1、教师:其实,早在1969年7月16日,美国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并在月球上安全着陆,迈出了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步。现在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出示课文)读到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课文,感悟语言材料。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感受。

  4、全班交流,指导朗读重点句子。

  四、课外拓展 解决疑问

  1、教师:除了课文提供的信息,你还想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哪些情况?

  2、学生提出问题,找到与自己有同样疑问的同学一起上网查找资料,进行整理。

  3、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与答案。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试讲稿 4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1)月球的基本特征

  (2)月相的变化与成因

  (3)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条件

  (4)月相与潮汐的变化

  2、地位作用

  (1)本专题在单元中的地位作用

  月球部分是第一篇宇宙与地球的第二个专题,是在学生完成专题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之后,即将学习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地球的运动之前所进行的学习。作为宇宙空间中与地球距离最近的天体,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内容上,月球部分是继太阳之后,第二个被如此详细地介绍的部分。并且,目前,世界各国对月球的探索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学习人类太空探索之前对月球进行全面学习也很有必要。总之,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2)本专题在全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专题在教材中的作用因其所在篇章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第一篇宇宙与地球,作为高中地理教材的开篇之作,让学生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了详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地球环境的学习。而本专题在全书的意义在于通过了解月球,这个地球的伙伴,一个体积质量都远远不及地球的卫星,对地球上各种现象所产生的影响,让学生养成一种地理视角,即环境的视角。这一点,对今后的地理学习意义重大。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月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理解月相的成因,并能够利用月相成因示意图进行说明

  知道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

  了解潮汐与月相变化的关系,并学会阅读月相与潮汐关系的示意图

  学会观察月相,估算农历日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使用相关软件演示月相变化过程,演示日食月食过程

  2、充分利用课本和地图册上的示意图,鼓励学生自学或指导学生阅读

  3、提供观测表,并布置月相观测任务

  高一地理说课稿(月球)说课稿,标签:地理说课稿模板,地理说课视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懂得月球作为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的重要意义;

  使学生能够用科学理论去解释自然现象;

  使学生明白人类探索月球、开发月球的重要性。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月相的成因、日食与月食的发生条件、月相与潮汐

  难点:月相的成因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

  在初中地理全球篇中,并没有关于月球的内容,但是有关于地球公转部分的学习,并且是C级要求,学生应该有关于公转运动的知识基础。然而,就月相成因分析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

  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作为生活在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向往和神秘感。这就奠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基础。月相的变化是学生从生活中就可以感知的熟悉事物;潮汐的变化对于生活在东海岸边的我们应该也不陌生;日食月食的现象,可结合发生在开学前的一次月食现象来进行。总之,学生对月球这一专题,还是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的。

  三、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本专题的内容构成,采用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方式,先通过呈现出学生熟知的事物和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要学习的问题;之后用多媒体手段借助相关软件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原因;最后再次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将学到的原理延伸出去。

  不得不提的是,在教学中还贯穿了学生观察月相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月相观察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观察记录。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在实践与应用中创设了学习的情景,又在实践与应用中完成了课堂内涵的延展;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与应用中学会了自主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努力完成角色转变,逐渐由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过渡到一个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指导者。

  2、教学手段的选择

  针对本专题的内容特点,可以借助以下三种方式:

  高一地理说课稿(月球)说课稿,标签:地理说课稿模板,地理说课视频,

  A、 通过使用相关软件演示各种过程

  B、 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与地图册上的原理图来解释问题

  C、 让学生结合原理来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D、 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月相观察表

  3、教学媒体的选择

  电脑、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本专题内容比较多,包括月球的`基本特征、月相的变化与成因、日食月食的发生条件和月相与潮汐的变化四个方面。所以安排3个课时进行教学,因此下面对全部教学内容进行介绍分析。

  月球的基本特征

  月相的

  变化与成因

  日食月食的

  发生条件

  月相与潮汐

  情景呈现

  月球正面背面照片宇航员登月录像

  1、月相变化过程

  2、古诗词中对月亮的描述

  日食月食的过程记录

  钱塘江大潮

  原理剖析

  1、解释月球有正面背面之分的原因

  2、借助月球的各项物理指标分析为何会发生月球上的这些现象

  1、月相变化的根本原因分析

  2、这些诗句中蕴含了有关月相的哪些问题?如何运用原理来解释?

  借助三球运动来分析日食、月食的成因,并找出规律

  运用日地月相对位置变化分析大潮小潮成因

  解决问题

  月球上不同于地球的自然现象还有哪些?

  从观察记录的第一手资料中你还发现了哪些规律或问题?

  结合8月月食总结,在进行日食和月食观测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进一步归纳潮汐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月球的基本特征

  [情景呈现1]

  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的照片

  [原理剖析]

  月球为什么会有正面和背面之分,这与月球的运动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由静态的照片联系到地月运动,并通过动手演示来找出月球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相同这个本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认真的观察习惯。

  附:还可以借照片介绍月球上的地形。

  [情景呈现2]

  播放一段登月录像

  [原理剖析]

  让学生对录像上看到的情景和地球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给出有关这段登月录像的争议,引发学生的思考。

  [解决问题]

  月球上不同于地球的自然现象还有哪些?这些现象和月球的哪些物理指标有关?

  [设计意图]

  一方面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从现象透视其本质的能力。

  附:由此还可以回顾之前总结的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中,地球始终的质量和体积为生命存在所创造的条件。巩固知识。

  教学内容二:月相的变化与成因

  [情景呈现1]

  以动画形式呈现出一个朔望月中月相变化的过程

  [原理剖析]

  思考1:我们看到的月亮实际上是月球哪一部分?

  思考2:这一部分的形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3:月相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决问题]

  我们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朔望月制定了阴历,那我国传统的农历和阴历有什么区别?(课后解决)

  [设计意图]

  让学生知道历法的由来,认识到我国古人的伟大智慧,从而建立起一种民族自豪感。

  附:观看完动画之后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月相图,发现其中的问题,即观察角度问题。

  [情景呈现2]

  提供中国古诗词中有关月亮的语句,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

  其中,可重点采用的是: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原理剖析]

  这些诗句中蕴含了有关月相的哪些问题?如何利用月相成因来解释这些问题?

  [解决问题]

  从观察记录的第一手资料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有关月相的规律或问题?

  [设计意图]

  引用古诗词一方面增强了课堂的艺术性,让学生感受到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另一方面,引出了一个深层的问题,关于月相的时间,尽管教学要求上没有,但是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来说,可以为他们的课后自学提供方向。

  要求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培养了学生严密认真,有始有终的科学研究态度。总结观察记录的结果,难免会发现很多课堂上没有提到和解释的问题,也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内容三:日食月食的发生条件

  [情景呈现]

  日食与月食发生的过程照片

  [原理剖析]

  借助三球运动来分析日食、月食的成因

  [解决问题1]

  日食与月食分别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间?是否每个朔望月都有日食和月食发生,为什么?

  [设计意图]

  对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借助动画让学生来了解并不困难,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学能的培养更重要。

  [解决问题2]

  结合今年8月底月食观测活动,谈一谈在进行日食和月食观测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

  这一问题设计的原因在于在教学细节中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注意在观察天文现象时的安全。

  教学内容四:月相与潮汐

  [情景呈现]

  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原理剖析]

  借助潮汐原理动画

  思考1:潮水涨落有何规律?

  思考2:大潮小潮分别出现在农历什么日期?为什么?

  [解决问题]

  进一步归纳潮汐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其他影响

  [设计意图]

  潮汐一部分在学习难度和深度上几乎没有要求,所以可以将探究潮汐成因的任务安排给学生课后完成,而对于潮汐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一部分,可结合8月10日,上师大旅游学院教授贺宝根在崇明东滩进行水质考察时,突发潮汐为救学生而殉职一事,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了道德教育,另一方面,也提醒学生在观潮或海边游玩中注意关注潮水涨落,保证生命安全。

  还附上钱塘潮的录像,给学生留下思考:为什么说钱塘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同时提醒学生观潮时注意安全

  五、课后反思

  收获:

  补充的内容丰富,使用工具得当,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遗憾:

  没有机会和学生一起观月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月相观察后的第一手资料,只能等到观察结束后再次总结。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试讲稿 5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第二单元的 《飞上月球》第二课时, 下面我就从教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几个方面说课。

  一、 说教材

  《飞向月球》 记叙了1969年7月 16日, “阿波罗”‖号飞船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过, 再现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喜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 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语言材料, 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 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

  难点: 感受飞行过程中的奇妙, 体会宇航员工作的艰辛。

  四、 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运用自学法、 讨论法、 朗读感悟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积极参与, 激发潜能。

  五、 教学过程:

  (叫) 谈话导入, 激活情感

  以探讨 《嫦娥奔月》 的故事为切口, 激活学生对月球的向往, 揭示本课任务,奔赴月球,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从而以高度的.热情、 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之中。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本课没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 也没有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 纯粹的读课文可能会削减他们的兴致, 因此在这一一环节中, 我为学生营造“飞向月球”的氛围, 作了这样的设计: 同学们, 为确保这次飞行的顺利, 咱们得做如下准备:

  1、 熟悉飞行路线一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2、 扫除飞行障碍一运用工具书, 认识生字,理解不懂词语,确保读通课文。

  3、了解飞行准备一根据“飞向月球训登上月球训研究发现价值”将课文分段。

  4、 准备飞行, 接受考验一检查自学情况。

  以这一系列的设计,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富有挑战, 让学生进入角色。

  (三) 读文理解, 感悟道理

  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 开始奔赴月球的旅行。

  精读课文1一4小节, 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 提出了更具挑战性、 激励性的任务一此次飞行, 我们将选择最优秀的宇航员, 并结合本班实际情况, 奖赏“智慧之星”, 使学生保持学习激情, 乐于去学。 在熟悉了飞行过程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去发现飞行过程的奇特现象, 让他们去找一 找文中最感兴趣的地方, 读出令人发趣的味道, 通过找、 画、 听、 读宇航员工作的句子, 从而感悟现代科学的进步, 宇航员工作的艰辛。

  (四) 拓展文本, 延伸课堂

  结合飞行过程, 让学生谈谈此次飞行的感触, 回顾“神舟五号”成功返回的激动时刻, 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 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五) 知能训练, 快乐作业

  抓住课文中出现的“先…再…然后…”让学生学会在记叙进行某一活动过程时能按一定的顺序, 避免作业的枯燥乏味, 以这种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 快乐作

  六、 板书设计

  揭求标题, 抓住本课重点, 将飞向月球的过程概括板书, 做到条理清晰, 深化课题, 让学生能根据板书, 回顾中心, 把握本课的重点。

  行: 奔月 睡: 没有方向, 悬着

  飞向月球 小心翼翼

  登月

  终于

  返回: 标本, 照片, 元素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试讲稿 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月球之谜》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第6组的第2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编选本文的意图是,了解与月球相关的知识,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同时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2、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2)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要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理解月球世界的奇异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谜,充分开展朗读才是前提。这节课,教师以读为本,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在朗读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打开宇宙这个奥妙无穷的宝库。

  三、说教学过程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了解课文中所写的月球之谜,是本文的重点。我设计了一下环节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积累诗句,体会古诗词的韵味。采用展示图片、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新课,通过质疑,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检查自学。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使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也激发学生想进一步探索月球奥秘的欲望。

  3、自主探究,读文感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引导学生观看录象,整体感知。采用学生喜欢的小宇航员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感受读书的快乐。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己理解。”针对这一理念,这一环节我采用“读→找→议→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6自然段。重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初步探究月球之谜。

  教学反思:

  课堂亮点:

  一、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的巧妙整合。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课文需要制作了非常有实效性的幻灯片,内容丰富,页面漂亮,如月亮诗句的收集,幽静的月色图配着舒缓的《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片断和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月的片断录像。我在课堂里针对课文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有效的为文本服务,推进文本的发展。

  二、正确把握了语文教育的特点,符合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要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理解月球世界的奇异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谜,充分开展朗读才是前提。这节课,教师以读为本,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在朗读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

  课堂缺憾:

  当然本课也有不少不足之处,《月球之谜》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可欣赏的优美句段不多,因此学生在读文时显得感情较单调,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资料整理分类的能力不强,导致在课堂交流里,老师要加强引导,从而使课堂教学时间不够。最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的一个环节——把掌握的知识通过宇航员的登月介绍或科学家的实验介绍来练习说话,使课本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并能灵活运用。就因时间的不足而忍痛去除,使本课留下了遗憾。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试讲稿 7

  【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 “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月球相关的知识,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同时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教学目标分析】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哪些不解之谜。

  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法学法设计】

  1、教法:针对教学内容,我打算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从图中理解体会,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以情景教学法、美读感悟法、质疑问难法等方法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学法:读读、划划、议议、说说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

  【教具使用】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弯弯的月亮》。

  2、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4、媒体资源:教学演示课件《月球之谜》。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4、点击课件主页中的登月图片,观看人类登上月球相关视频。

  听范读,整体感知,再自读课文。

  1、听课文范读。

  2、提出自读要求:

  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读一读:

  悬挂 遐想 奥秘

  努力 细菌 水藻

  一项 估计 土壤

  2、学生汇报

  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3、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1)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地球上6公斤重的东西,到月球上只有1公斤了。在月球上,人只要稍微用力一蹬,就能蹿起很高,如果在那儿跳远或跳高,可以取得比在地球上好得多的成绩。

  (2)月球表面布满了无数大大小小的环形山,一些杰出的科学家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大的环形山,其中有四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他们是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

  b、月球起源之谜:

  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4、想一想,说一说.

  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积累古诗句,感悟文化内涵

  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学生书写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结束语: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和上网查资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板书设计】

  【教学时间设计】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5分钟

  听范读,整体感知,再自读课文。5分钟

  组内交流。9分钟

  全班交流。9分钟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8分钟

  积累古诗句,感悟文化内涵。3分钟

  结束语 1分钟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试讲稿 8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个专题第二课《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几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共八个专题,分别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而《月球之谜》一课就出自于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

  “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单元,有导读、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主要介绍太阳的常识:离地球有多远,它有多大,多热,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文描写了“我”的一次上网经历,让我在领略网络魅力的同时,了解网络的特点和作用,真切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果园机器人》是一篇略读课文,它同样体现电脑的神奇,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月球之谜》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再写“谜”。然后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三写“谜”。 再看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作文、读读背背和宽带网均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这种安排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也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标要求,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预定如下:

  1、认读19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有自己的体会和疑问;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鼓励学生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这三个目标的设定,体现了新《课标》中对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要求: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在本单元教学目标这根指挥棒下,再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年龄、神秘、探索”。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怎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学情分析

  说完教材,再看学情,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

  第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早在一年级学生对科技专题文章就有所接触, “一下‘我们身边的科学’、二上‘热爱科学’、二下‘走进科技的世界’”都单列一个单元,我们会发现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浓,有主动阅读的`欲望,这是本次学习的一个前提,再加上之前学生阅读方法的习得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水平,这是本次学习的一个保障。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已有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在本学年段中还有更高的阅读要求,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是本次学习的关键。

  第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从电视上、网络上和书本中对月亮有浅显的理解。

  所以针对本班学生认知特点和本节课文本特点,我在设计阅读教学时,侧重于引导,让孩子多读,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品味词句在文中的作用,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教学模式

  为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确立了语文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为: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2、自学指导、合作交流;

  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5、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在落实模式的过程中并力图在教学环节中体现 “三真、三实、一及时”的教学策略。三真即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三实是指设计实、反馈实、检测实;一及时是指评价要及时。

  四、教学设计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并根据我校语文新授课的模式要求,本节课设计以“谜”为主线,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读文导入,猜“谜”;整体感知,找“谜”;深度对话,品“谜”;言语实践,问“谜”;总结延伸,探 “谜” 。其中深度对话、品“谜”和言语实践,问“谜”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环节。下面具体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读文导入

  气氛渲染,引发兴趣。

  (二)整体感知

  在揭示课题之后,安排了一个课前导学单的检测过程,列举出学生认为最难读的词或最难写的字或最难读的句子进行指导学习。之后,出示读文指导:读准读通课文;找找课文中介绍了月球上哪些谜?用序号标一标。学生通过整体感知,找出月球之“谜”,理清整篇课文的脉络。这样做是在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通过抓题眼,从整体了解课文大意,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三)深度对话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力求从学生角度、文本角度、教师角度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展示来解决问题,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创设真实有效的高效课堂。

  例如,品已解之谜:请学生划出描写谜底的句子,读一读说感受, 这个环节没有烦琐的内容分析,只有简单实在的语言实践,在汇报交流过程中抓住“荒漠”与“奇异”二词的教学,让其成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的方法教学的平台,也为学生下一环节小组合作中抓住关键词明白表情达意做好方法的指引。

  再看,品未解之谜中的小组合作,合作前就对学生分组合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建议,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明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确保学习的有效性。这再一次落实了我校教学模式之三真、三实、一评价。

  (四)言语实践

  在一篇文本中,一种语言现象反复出现,这就该是引起我们重视的文本语言特色。这一课,课题是“谜”,课文中也展示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疑问。其中,先写关于月球的现象,再写作者用“难道”“或者是”这些词语对谜底进行的推测,这种写法特别有意思。将文章内容用表格梳理,让学生感受这有趣的表达方式,并抓住第三格只写了现象,没有对这一现象的推测这一空白,尝试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突出言语训练的重点,助杖提出问题这一教学难点。

  (五)课堂延伸

  在这一环节中,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通过总结知识、阅读方法,课堂到这里给学生的不仅是奇异的惊讶,费解的惊奇,更多的是对探索欲望的激发。这样设计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还能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这种情感的习得,是通过深度对话,品谜而展开的,是通过言语实践,问谜而伸展的, 真正体现了“大语文”观。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试讲稿 9

  说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这是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晧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课后练习的第二题我设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本课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难点是了解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说教学法

  “高效课堂基本范式”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施教的过程中,本人遵循其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通过学生自学、合作学习,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学习的方式完成本次教学。

  说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的“高效课堂基本范式”的教学模式施教。“高效课堂基本范式”的目标旨在改变老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激趣导入定标

  我以两句关于月亮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让学生通过读后说出这两句诗说了哪一种事物,引出课题。之后根据课题质疑﹕月球到底是什么样的,你们想知道吗?这无形中帮助学生积累诗句,又为激发学生读课文做好引子,可谓一举两得。

  二、自学互动,适当点拨

  “高效课堂基本范式”是把学生的自学互动和教师的适当点拨分两个阶段进行,我觉得这样施教不利于教师点拨,因此我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实施。

  有了问题的`引领,学生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了一遍,接着我出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要求学生根据目标再自由读或与同学合作读课文,目的是通过多读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有了读的铺垫,对学生学习生字词有了很大的帮助.所以接下来学习的生字词对学生来说容易了一些。

  学习生字词我采用抢答的方式来学习,这样做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学习词语时,我还引导学生理解词义,造句,同时要求画出词语所在的位置,然后再要求学生把课文齐读一遍,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学习生字词,而且也为我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个目标。

  学生有了读就会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为接下来的把握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所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时,我结合课后练习设计两个问题﹕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月球还有哪些没有解开的谜?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句子并通过合作完成,教师则巡视指导。

  当学生汇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后,我结合板书对课文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三、测评训练

  测评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本课的内容,我根据所授的内容设计以下教学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说yes,错的说no.)

  1、月球的表面全是水。()

  2、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

  3、人类已经登上过月球。()

  4、研究结果表明,月球上可能出现过火山活动。()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试讲稿 10

  一、讲教材

  1、教材简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讲教法

  1、创设情景法;

  2、合作探究法: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三、讲学法

  1、情景激趣法;

  2、朗读感悟法;

  3、发散训练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迷》。

  2、揭示课题,板书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准备好了吗?

  (由课文第一段导入,既使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同时也为新课起到了连接的作用。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

  (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和资料袋

  (1)(出示课件演示)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首次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2)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将学生带入神秘的太空中,以小宇航员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文的'兴趣。)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个别)

  让我们把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体验读书的快乐。)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的想象简直太不一样了,你们想看看

  宇航员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吗?(出示课件)

  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咦,他们是怎么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

  2、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宇航员们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

  (1)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全班交流)

  (2)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3)在小组内选择一个你们共同感兴趣的实验,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4)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着眼于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己理解。)

  (5)课文的第七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6)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月球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教学中以“知谜”、“探谜”为主线,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不断质疑的兴趣。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不断自主参与、自主学习,培养了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3、发散思维,拓展练习

  (1)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学生说)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张扬个性、激扬灵性的服。)

  (2)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的古诗句(课件展示)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夏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丰富自己的积累)

  (3)课后收集一些感兴趣的月球资料与大家交流。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4、总结全文

  同学们和科学家们一样都对月球有很大的兴趣,有志气有决心!我想不用多久月球肯定会被人类开发和利用。

  用课文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齐读)

  五、讲板书设计

  尘土是否能杀菌?

  22、月球之谜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十分奇异)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试讲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月球之谜说课稿08-04

小学语文教案:《月球之谜》08-01

语文教案:《月球之谜》02-23

语文《月球之谜》教学设计06-15

《月球之谜》语文说课稿08-17

《月球之谜》语文教学反思07-05

《月球之谜》语文教学反思03-21

《月球之谜》语文说课稿范文03-12

《月球之谜》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5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