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学习体会演讲稿

时间:2022-01-22 17:50:55 演讲稿 我要投稿

国学学习体会演讲稿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么一般演讲稿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学习体会演讲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国学学习体会演讲稿

各位前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叫杨舒雯,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作为一个初学者对国学的感悟,当然我的内心也是万分慌乱的,所以有不足的地方还请各位长辈指教。

  国学,在我心目中就是一种可以被称为“和血液最相近”的存在,它固然高深,却也是如此的平易近人,我才刚刚踏上这条国学之路,便萌生出一种强烈的想法,我不要做那种研究了一辈子中华文化,仍感觉离自己很远的文弱书生,我认为,国学不能算是血液,人善良的本性已被玷污,国学的作用就是将这些杂质从血液中分离出来,恢复最初的样子,如此,它便是一味医心的良药。国学,包含的内容极其之广,其海纳百川的心量令人赞叹,老师告诉过我,做学问要“死去活来”,可以适当的死读书,但一定不能读死书或书读死。学经典,最需要的是活灵活现,而不是死气沉沉。

  我们书院有一个讲《论语》的老师,讲的非常有意思,他总是能应很有内涵的话,把大家逗的哈哈大笑,后来我们向他请教为什么能把《论语》讲的这么生动时,他解释道,语言是有语境的,当你能够借助语境的描写来突出语言时,带来的效果一定是成功的。其实,日常学习也是这样的,当你认真去体会语言环境时,便会发现乐趣多多。

  通过近一年的学习,我自身有了很多的改变和感触,特别是对一些经典的理解上,也逐渐步入正轨。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其实,人们大都是有些阿q精神的,总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如果说错一句话或者办错一件事情,顿时新生羞愧之感,但转瞬之间,刚出现的羞愧就渐渐消失了,显示给自己找一两个理由,接着成千上百个理由就出现了,认为自己完全是正确的,话也没说错,事情也没办错,再过一段时间来看,自己简直可以称之为圣人了。所以孔夫子对此发出感慨:“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历史上也有很多现货的例子,如晚清忠臣曾国藩。

  自前段时间读完《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有,我便格外的对曾国藩感兴趣,两者乍听没有什么关系,让人摸不到头脑,其实只是通读明史后发现历朝历代的官吏、大臣等曾身居高位的人,他们最终几乎都没落得好下场,如严嵩、张居正、俆阶、魏忠贤……但为什么曾国藩从一个两榜不第的乡下小子,进入大清国培养官员的最高学府——翰林院,官拜翰林院检讨,后来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曾国藩缘何仕途之路这么稳固顺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懂得时时反躬自省,虽身居高位,依然省克自新,不被眼前的繁华和舒适所迷惑,他的日记中曾多次出现过“语不诚”、“心有骄气”、“言不诚”、“语多不诚”、“口过甚多”、“有狂妄语”、“言多谐虐”“背议人短”之语,自责之意甚矣,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在“言行不一”时,心中仍存有一份理智和清醒,特别是那一份羞惭。众所周知,身在官场中的人难免有为人不诚,言不由衷之通病,巧言令色、阿谀奉承更是无处不在,更何况曾国藩出于权利的顶端,他此时还能存有自省、羞愧之心,真的是可以成为人们学习的模范。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人;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由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大意就是让人时刻反躬自问,检查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哪里做的不对,以便多加改善,提升自己的修为,由此得知,反躬自省不但是修身的`必经之路,也是为人处世必学的一门功课。

  可是现代社会的人们不但不懂得反躬自省,反而怨天尤人,双眼都被利益所蒙蔽,有一首名为《解人颐》的诗生动的描写了人类贪欲的心理: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两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要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永不知足是人类最大的弱点,夫子早在《论语》中讲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就是,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不是用道义而得来的富贵,我看来好像漂浮的白云。此句的中心思想便是视身外之物如浮云,清贫仍不改其乐的精神境界,也正是国学界千百年来始终没有一个定论的“孔颜乐处”,他们到底乐什么?而生活在今天富足社会的我们却丝毫体会不到物质带给我们的快乐与幸福,人的私欲在渐渐膨胀,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宋代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都是有很深的道理的,人心中的贪、嗔、痴、慢都在阻碍善性的发扬,孰不知只有不为物累,才能高风亮节。

  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知足常乐的故事:明朝时,江西金溪有一个人叫胡九韶,他的家中比较贫困,每日努力教书、耕作,也仅能糊口。但是他每天日落时总要到家门口焚香叩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日清福。他的妻子笑着说:“我们一日三餐都是菜粥,走怎么能称得上是清福呢?”他则说:“我要庆幸自己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灾祸,而且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安居乐业,没有挨饿受冻,还要庆幸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又是什么呢?”

  清心寡欲是人生的一种态度,一种道德修养,但不是看破红尘,无所作为。颜回虽然清心寡欲,但一直潜心修学,钻研儒家学问,他在纷乱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着一颗不被名利污染的心,而且一直在学些,在进步,在推行和实行“仁”的思想,他有理想,也有追求,活的充实而又自由。我们也应当学习这种不求富贵、寡欲清心的心态,努力修身、力行圣贤之道,在今后的学习中向着理想奋斗,并在今后为国学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国学学习体会演讲稿】相关文章:

英语学习体会范文01-19

我的学习体会12-22

传承国学经典的演讲稿01-16

学习体会和获奖感言01-21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01-19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演讲稿8篇01-19

教师心理素质拓展学习体会01-21

电子白板课件制作学习体会05-15

国学礼仪知识12-17

国学易经入门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