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多读书的演讲稿
人要多读书的演讲稿【1】
在正式演讲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段子:有一对父子正在吃一带伤疤的橙子,很甜。儿子就问父亲,为什么越丑越好吃呢?父亲说,因为它知道自己难看,所以长得很努力,不然会被其他橙子瞧不起。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就想到了"人丑就要多读书"这句话。这是一句自嘲,但是我觉得却很有意味。没有出色的外表就应该以内在取胜。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多读书并非能让你长相变化,但是会让你更赋内涵,更有自信,从而能呈现出另一种美。
就像他。20多年前大学毕业,应聘过30份工作,全部被拒。想当警察,被拒;应聘服务员,被拒;去肯德基打工,还是被拒。原因无他,都是形象问题。大家能猜出他是谁吗?对,他就是马云,如今中国的首富。应该说他是受挫无数,但是他依然努力着奋斗着,一直学习着,所以也一直进步着,最后终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当然,我同时也想说,人美亦要多读书。外表的美丽是一种先天优势,应当珍惜着好好利用着。但是同时也会有人会因为这种先天优势而形成光环效应,习惯了被认为是美貌与智慧的化身,被称为男神女神,被无数的人赞美簇拥,从而太拿美貌做姿本,无法正确评价自己,以致惨败。()此时唯有多读书,提醒自己看清自己,认清世界,自我沉淀,方能不负自己的美貌,有所成就。
又如她。拥有双学士学位,会多国语言,智商高,情商更是出众。好比她会在记者问各种刁钻甚至刻薄的问题时,能依然保持微笑,显示良好修养。记者能当着某男星的面毫不留情的指出其的个矮,她能用"男人的高度在于内心"寥寥数语击破尴尬;她能在记者一路尾随跟着她甚至直到家门都没有生气,反而转过身去,微笑鞠躬"谢谢大家送我回家"化解困扰。是的,她就是林志玲。十几年地位屹立不倒,不惑之年依然红透半边天,靠的不仅仅是外表的美,更多的还是内在美,毕竟韶华易逝。
人要多读书,说的不仅是要多看圣贤书,更多的却是要好好学习,努力着奋斗着,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不管你的长相如何,内心的富足与美好才是致胜的`关键!
所以说,相信马云的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不管现在的你到底怎样。
人要多读书的演讲稿【2】
今天我讲演的题目是《多读书,读好书》。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书籍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主要载体。它承载了自古及今所有的人类财富。读书不但能使人明理、长智,而且还是培养人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常说:"读书改变命运。"
其实,读书改变的不只是个人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同样可能因为其全其成员热爱读书而有所改变。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读书,据报道,美、英、法、日、德、俄等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全国性的读书节。犹太人每年每人读64本书,是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美国正在实现每年每人读书50本的目标。可见读书能够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达到令人羡慕的文明高度。
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全社会的阅读现状不尽人意。在"世界读书日"前夕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我国的图书阅读者中每年每人平均读书不过4、5本。数字让人忧虑,对比让人尴尬。
不知书则不达礼,则难以知荣辱。正是由于近年来阅读的缺失,使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没有灵魂的空心人",他们缺乏理想,信念,一味沉湎于物质享受,没有诚信,甚至做出一些道德沦丧,损人利己的事情,败坏了社会风气的。
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前不久,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号召全体国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终身学习。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正处于读书学习的黄金时期,你可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你可曾计算过自己一年读了几本书?也许有人说,学习忙没时间读书,和考试没关可以不读,上了网、看了电视就不用读书。其实,这样的想法都是片面的。阅读就是学习,和学校学习并不矛盾,它是对课堂知识的扩展、延伸和补充。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远一些,为了自己的终身发展而博览群书,只有那样才能厚积博发,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成为高素质的,有才干,有做为的人。
同学们,生活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人生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在漫漫人生路上,书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朋友,是这个世界馈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让我们为了提高素养,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长智慧,开阔视野,积极响应倡议,带头多读书,读好书吧!并让我们大声呼吁全社会多读书,读好书!
我的讲演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人要多读书的演讲稿】相关文章:
黑板报 人丑要多读书03-17
要多读书的名言警句09-21
关于学生要多读书的演讲稿(通用5篇)04-20
多读书演讲稿12-27
毕业欢乐致辞:人丑就要多读书12-19
多读书读好书的演讲稿08-10
关于多读书的即兴演讲稿12-01
多读书读好书演讲稿03-31
多读书的演讲稿(精选5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