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29 11:28:45 学习心得 我要投稿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精)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

  本次我承担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作为组长,我实在是惶恐,不知如何下手。这个课题中,自主性是关键所在,这是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他人强行灌输、指挥是没有用的。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我们的悉心培养。于是我找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反复研读,希望能有所启示。在课标中,我找到了关于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表述,下面我结合工作中的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我比较了解,对自己的教师角色也深有体会。课改都提了多少年了,农村小学那种以教师为中心,重课堂轻课外,重课本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现状依然严重存在。结果是我们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累,想要有所改观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一直在摸索、追寻,追求学生自主学习的高境界,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一、 培养兴趣,使学生愿学。

  如果学生对我们的数学课堂及所要学的知识感兴趣了,他们便有了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我们当老师的还愁他学不会吗?当然,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如一个精彩的导入、巧妙地设疑、合理的情景设置、有趣的习题等等,这都需要我们教师的精心准备。我在这儿要说的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我们不再是过去那个高高在上的老师,怎们说学生就怎样听,他们变成了“应声虫”,现在的学生接受的新事物太多,想法新奇,要允许他们有不同的声音,我们做他们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趣融洽,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有所改变,使学生乐学。

  1、师生角色改变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提到: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由此可见,这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我们需要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我们要更多地去做学生的参谋,给他们激励和帮助,并以情感交流为纽带,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2、学习方式改变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受这句话的启发,我有以下几点认识:(1)关于动手实践,我们要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自主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如教学各种图形的面积,可以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通过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2)关于自主探索,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学生质疑的空间,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远比解决一个更有意义;(3)关于合作交流,这正是我们现在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这需要教师在小组搭配上下功夫,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还要注重收放合理,否则片面追求表面的热闹,收效甚微。小组成员只有各自分工又通力合作,才能获取新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从教师角色及学习方式的改变,促使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变得乐学。

  三、 注重评价,使学生会学。

  我在这说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元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课堂上,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学会了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首先要注意倾听,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别人说的哪里不合理,哪里有错,在一次次的评价中学生有学会变成了会学。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下过功夫,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所在,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2

  最近响应上级号召我又细细的研读了《数学课程标准》及《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书籍。《新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教学改革要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而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下面就谈一谈这次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一幅生动美丽的校园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教师不急于把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还可以说说图上有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教师再提出要求,如:“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图上画的是什么?各有什么?你们找一找。”这样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教师可适时地指导观察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从而学会了观察的方法。

  二、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

  例如:在教学“比大小”时,可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并说说图中画的有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可能会说:“图上画有猴子和一些水果。”还可能说:“图上有3只猴子和4个梨、3个桃、2个香蕉。”对这些同学的回答,教师要给予肯定。然后教师再单独出示3个猴子和3个桃,问:“谁多谁少?”学生可能会说:“一样多”。教师可引导学生:“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从而引导学生回答:“猴子和桃子一样多。”这时,教师再出示3个猴子和2个香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可能说:“猴子多,香蕉少。”教师再出示3个猴子和4个梨,学生可能说:“猴子少,梨多。”教师可以引导:“刚才你们说猴子多,现在又说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还是少呢?猴子、香蕉、梨这三种水果比较,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最多?谁最少?这句话怎样说合适?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都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然后,各组代表汇报:“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梨最多,香蕉最少。”

  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明确了物体的大小多少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又让学生把图的内容说得连贯、完整、具体,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教师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在教学“7的组成”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拿出7根小棒,再让学生把这7根小棒分成两堆。放手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很快学生马上就得出不同种分法,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很快就得出了7的组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

  四、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分类”第二课时,“按不同标准来分”时,教师可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一样的分在一起。分完后,教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会想出十几种不同的方法。如:

  1.按铅笔的颜色分;

  2. 按铅笔的长短分;

  3. 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

  4. 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

  5. 按笔杆上有棱和没棱分;

  6. 按笔杆上的花纹来分……

  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总之,新教材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极为方便而丰富的资源,它系统有效地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场地,也给师生交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提供了条件。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3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紧密相连,教师应该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经验加入到学习内容中,使学生更愿意接受。还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怀疑、美丽和活泼的特性。数学教师应该在这个方面多加思考,如何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里创造一个玩和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这种创新课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主动探索学习的'共同特征。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动手,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使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参与鼓励学生的感官练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图纸测量、实验和其他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强动手活动让学生参与各种感官学习,不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符合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征,也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4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那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通过又一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再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在活动过程中探求

  《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数与代数中有大量的规律、公式和算法。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获取知识,掌握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计算能力。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直观探索出口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从中优化出口算的方法。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适当的动手操作能够使学生探索出口算的方法,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就会学的开心,数学课堂才能真正达到有效。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还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5

  十分有幸参加了本次江苏省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师网络培训,本人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xx年版),开阔了视野,有了全新的全面的体验。《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观察、重操作,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体验性经验。其次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地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学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下面本人就结合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进行浅淡。

  例如,数轴的认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列排好,第一位同学举一个箭头代表方向,任意指定某位同学作为原点位置,把o写在大卡片上,挂在相应的同学的胸前。各人代表数轴上不同的整数点。由教师发出-3,1、大于2的数等指令,符合教师指令的同学要举手,比赛各个小组的正确性高低。学生通过扮演实数,合作成数轴这一游戏,既掌握了知识,对数轴的数和点有了深刻的了解,又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节课时,本人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配合演示,给学生视觉的刺激。整个过程不是仅仅为了回忆,而是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让学生明白可以用剪拼法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求面积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知。这样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知识内化,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多让学生参与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远比我们老师口头说教的效果好得多,所以,我认为我们老师应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这是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前提和核心。没有经历数学活动,就谈不上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6

  开学前,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感到收获甚多。现就这次的培训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得心应手地驾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健全新的评价机制。

  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践行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4

  通过学习,让我感受到了新课程标准制定的完善,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都进行了修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学习新课标,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从新的课标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老师在台上自说自演,而是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发展。

  第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第三、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实施,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能更好的践行课标新理念,我们的教学舞台将是精彩的,我们教育成果将是丰硕的。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7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倡导体验参与。教学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老师只是辅助学生学习,起到指导的作用。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新课标中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语文运用能力。

  多年的教学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语文的重要性,并且在语文教学中特别需要注重学习的自主性,想办法让孩子喜欢语文,想要学习语文;也让我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体现鼓励与表扬的重要性。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比如在学对子之前,我会告诉他们明天学什么,并给予一些学习的建议,虽然是一年级的孩子,我还是建议他们去找找对子,像小蜜蜂一样勤劳地把自己找到的对子写在本子上,明天给大家听听。我让他们先去主动获取知识。曾经有人这样说:“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欲望,都有张扬个性的欲望。”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即使平常很少发言的学生也踊跃举手。

  学生掌握了属于自己的主动发言权做了学习的主人,而我只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记得在教《两只鸟蛋》这课时,我建议孩子们去看看有关小鸟的故事,第2天有好多孩子找来了,积极地展现自己的成果。这样的课堂孩子们肯定关注,肯定乐于倾听。他们找的故事虽然很稚嫩,但比老师找的更有兴趣。如:在七千万年前的新生代,地球上可能存在过一百六十万种鸟类。以后由于地壳变化和冰川运动,使鸟类的种数急剧下降。到现在,地球上仅剩下8,500多种了。我国鸟类就有2,000多种,超过整个欧洲和北美洲的鸟类种数之和,是世界上拥有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

  二、注重多鼓励,少批评。

  每个人都喜欢表扬不喜欢批评,这是天性。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只要孩子说的对、有道理,就及时肯定,特别是平时自尊心强而自卑心理严重的同学,每当他们有闪光点我便会给予赞赏、鼓励。当然,如果他们说错了,也要委婉指出,让他们易于接受。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如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黄铭锋的声音象蚊子叫,如果当初我是狠狠地批评了他,我想下次也许就不敢再举手发言了。所以我听到有的孩子发言很轻的时候,我就这样说:“不好意思,我刚才没有听清,请你再说一遍好吗?”绝大部分的孩子这时会提高嗓门告诉老师的。

  偶尔有个别孩子的`声音还很轻,于是,我继续努力,“黄老师的耳朵有点问题,请你大声告诉我,好吗?”这时,孩子就会使足力气对我说了。当孩子这样做了以后,我马上表扬他,“回答问题声音真响亮,让老师听清楚了,奖你一个小博士!以后继续这样哦!”当孩子听到这样的激励后,他以后发言更有兴趣了。在学习中,只要给他们降低要求力所能及,他们也愿意干,在老师的赏识激励下,他们会干的更出色。

  三、把握良机,渲染课堂气氛

  我们现在的学生思维有很大的惰性,换句话说不爱学习,觉得学习是件很枯燥的事情。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字、词、句、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而教师要把握良机,渲染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学习的水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积极探索中学习,积极动脑,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而不再是以往老师灌学生塞的填鸭式教学,枯燥无味而且让学生感觉很吃力。以上是我学习新课标的一点体会,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继续探索,真正让学生在快乐中轻轻松松学好语文,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8

  学习了新课标,使我对新课标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使我感受到新课标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而这次教育课程的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首先,开阔了我的视野。平时在教学第一线,忙于应付上课,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暇顾及其他。因此,视野相对比较狭窄。其次,进一步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应该承认,对于目前仍然还在盛行的`“应试教育”我们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对于课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上我们可以说是行家里手。但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头脑中已经不知不觉套上了旧观念的枷锁,而且这种“枷锁,’制约着我们的教改。最后,丰富了我对全册课标知识的认识。我已经有了二十几年的教龄,平时繁忙的教学任务几乎使我们不可能有上较集中的时间来更新知识,另一方面,我对新课标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的改变仍是主角

  新课标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数学”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学;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准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双基”变“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特别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另外,在具体内容和表述方式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总体说内容难度降低了。“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课标“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课标,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三、要善于总结和回顾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走近新课标,我已经明显的感受到了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老师、乃至每一个家长身上所发生的可喜的变化。但我认为还是不够,真心的希望我们现在的教师能多一点创新,多一点务实,多一点奉献,多一点眼光,多一点执着,多一点激情,让教改之路更坚实、更宽阔、更精彩!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9

  通过新课程新教材的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 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数学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 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 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 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 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 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 极倡导、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 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 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时代赋予我们 的是机遇、是挑战。

  3、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总之我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0

  通过学习《20xx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并与《20xx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比,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下面谈一谈本次学习的收获:

  一、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xx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20xx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基本理念的变化

  20xx年版“三句”变“两句”。20xx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xx年版,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明确提出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必须立足于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它应当是“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课程。

  三、教学活动方面的变化

  20xx版: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而20xx年版只强调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四、新增教师的主体地位

  20xx年版新增要求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这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赋予了新的意义。

  五、新增学生评价

  20xx年版: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20xx版: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将更要改成也要,体现学生评价的重要性。

  六、新增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这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七、 课程内容方面的变化

  (一)课程内容变化

  20xx版: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20xx版,原为“空间与图形”现改为“图形与几何”;原为“实践与综合运用”改为“综合与实践”。

  (二)具体的变化

  20xx年版新增的要求:在数与代数中提出推理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进一明确明确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涵义。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三)学生评价的变化

  每一学段的目标是该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的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要求。例如,下表是对第一学段有关计算技能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是在学段结束时应达到的,评价时应注意把握尺度,对计算速度不作过高要求。

  例如: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

  学习内容 速度要求

  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 8~10题/分

  百以内加减法口算 3~4题/分

  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3题/分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1~2题/分

  一位数除两位或三位数的除法笔算 1~2题/分

  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xx版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从而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简单的几何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九、培养学生做中学的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总之,面对20xx版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1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让他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通过对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转变教学方法

  恰当的教学情景创设,不仅为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而且会成为他们主动探索数学领域奥妙的动力,因此,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要有激趣的作用,还要求情境与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果仅仅为了追求时尚而缴尽脑汁,捏造教学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象,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生活气息不要喧宾夺主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提法与做法,但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不能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的为联系而联系,或牵强附会,有的不加选择,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生活的气息浓郁了,但数学思维的培养缺失了。

  我认为,数学生活虽然与生活关系密切,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适度而恰当的联系生活,对于数学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生活难以数学化一样,如果数学教学一味的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偿失的,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本身,数学学习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来为生活服务,也可以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但不能走失数学本身。

  5、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就应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教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指引”和“抱着”想到,“引”与“抱”采取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完全不一样。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2

  最近,学习了《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的全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标,明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恰当的教学段,努为学创造个良好的有利益学全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就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师。”兴趣是学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动有趣的情境,如运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等,激发学的学习兴趣,让学在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的灵,充分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把学习作为种乐趣、种享受、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熟悉的活背景引,让学感受到数学处不在,使学对数学产亲切感,激发他们到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学具,让学多动操作,脑并,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的创造性。数学源于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在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实践、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式”实践证明,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学会与他合作的法,进认识我、发展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法。不但确了学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主学习的能,满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让学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对新课程改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活的联系,使学从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3

  学习了半个多月,聆听了各位专家们“面对面”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各方面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提高。听了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视角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进行了深入的专题,从“应用意识”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具体描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具体做法、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三个方面他们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让理论联系实际,真正让孩子明白其实要学好数学并不难,数学的应用随处可见,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我们每时每刻都跟它打交道、交朋友。从心里上让孩子真正放下数学不好学、难学的思想负担。《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作为教师,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从周围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课的乐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4

  最近,再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从“备教材”到“备学生”

  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们能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在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设置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教师要设身处地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以及具体需要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只有事先“备好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从”重视结论”到“重视过程”

  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来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任何新知识都有它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压缩掉这种过程,就知识教知识,那么学生只能得到零散的孤立的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是知识的积累,而不能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扩充和改造。教学主体的主动性是主体自身获得新知、形成技能,有所发现和创新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知识的这种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教学,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到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使知识很好地内化,使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以“探索”的形式来“活化”主体的主动性,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迁移以及技能的形成得以通过“自我建构”的方式实现。

  三、从“学生听”到“学生说”

  学生的话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关注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还要求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学会数学思考,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说理。而学生往往不敢说,不想说,说了没条理,也不能紧扣题目本身,不但缺乏最起码的完整性,更谈不上应有的条理性和准确性。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学生“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以学生为本,先学后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满堂灌,其中学生能说、能做的绝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多说”就是最基本的要求。新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高效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启发、点拨的作用,尽量让学生多说,比如课中自学,老师出示课题后给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学,然后学生先简单回答,接着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重视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说,然后再同桌说或小组说,最后班上汇报交流再说。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在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和同学进行交流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从而“多说”,更好锻炼说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5

  20xx年新课标”在参加工作室活动时就有所耳闻,直到今年年初才拿到了电子稿,一直因为“懒癌”只是粗粗的翻看了大标题,终于在本月开始真正意义的“读”这本科学的数学“课程标准”。

  细细的读完之后却发现所有的核心概念与理念都不算陌生,因为在工作室的多次学习中,这些内容早已了解过,比如单元整体教学、核心素养的表现等等。在通读的基础上尝试梳理20xx版新课程标准的逻辑关系,因读的还是不够深入,应该也有许多不当之处,但在梳理的过程中,也有收获:

  一、核心词-核心素养

  无论是课程理念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亦或是“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或者是课程实施中“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当之无愧为高频词汇,贯穿整本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从构成的“三会”,到主要表现的.11个核心词,以及对核心词的解读,都在尝试着告知一线从教者,不同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核心素养”要求。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似乎能感悟到新课标传达重点,但同时又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不知所措”。例如:“数感”中提到“能初步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小学生会做哪些事情才能说明他已经“初步体会”了呢?换而言之,我们无法在实践层面找到对应的度去判断学生是否达到该学段的“核心素养”,可能这也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亟待探索的版块。

  二、新鲜词-学业质量

  20xx版新课标将学业质量定义为“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应核心素养要求”。课标也对学业质量分学段地进行了描述,从定义和描述的方式上可以理解为是对学生某个阶段的数学学习的结果性评价,主要是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而且这个依据的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刻画的。学业质量标准与教学评价之间又有什么天然的逻辑关系呢?学业水平测试是否只是指纸质测试,能否形式多样?例如对于低学段(一二年级学生)能否通过设置模块化的闯关游戏的方式来观察学生是否达到该学段的“质量标准”?

  三、高频词-一致性

  20xx版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发展性。发展指的是学生的发展,一方面要求以生为本;另一方面也是终生学习观,即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结束后并不意味数学学习的终结,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不间断的、持续的整体,所以课程理念说“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数学课程的内容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按学段逐步递进。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体现整体性和阶段性。也就是说,数学课不再是孤立的解读某个知识点,教师要有纵观全局的眼光,从“单元”的角度、甚至是整个板块的角度出发,依据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先确定该学段学生需要达到的水平,再确定课时在单元中的地位,从而围绕单元目标确立课时目标。而我们一线教师亟待提升的一项基本功就是:如何以单元的整体的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准确把握学情和确定学习目标?并依据目标分析学习路径和设计教学任务?

  四、关键词-评价机制

  20xx版数学新课标将评价分为教学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

  首先,教学评价建议指出:评价的方式要丰富、维度多元、主体多样。其次,教学评价呈现方式分学段呈现,不同学段呈现的形式不同:第一学段以定性描述性评价为主;第二三学段以定性描述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也就是说小学阶段不提倡以分数制评价学生。最后,课标中还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但要有终结性评价,还应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制定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的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是科学的。那么,如此好的评价理念如何变成教学行为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尤其最后一公里。

  学习在路上,探究在路上,成长也在路上……一群人,一条路,一起走!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06-12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09-01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的心得09-26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总结11-10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最新01-31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7-01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4-16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7-19

(精选)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7-25

(优秀)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01-09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精)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

  本次我承担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作为组长,我实在是惶恐,不知如何下手。这个课题中,自主性是关键所在,这是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他人强行灌输、指挥是没有用的。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我们的悉心培养。于是我找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反复研读,希望能有所启示。在课标中,我找到了关于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表述,下面我结合工作中的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我比较了解,对自己的教师角色也深有体会。课改都提了多少年了,农村小学那种以教师为中心,重课堂轻课外,重课本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现状依然严重存在。结果是我们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累,想要有所改观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一直在摸索、追寻,追求学生自主学习的高境界,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一、 培养兴趣,使学生愿学。

  如果学生对我们的数学课堂及所要学的知识感兴趣了,他们便有了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我们当老师的还愁他学不会吗?当然,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如一个精彩的导入、巧妙地设疑、合理的情景设置、有趣的习题等等,这都需要我们教师的精心准备。我在这儿要说的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我们不再是过去那个高高在上的老师,怎们说学生就怎样听,他们变成了“应声虫”,现在的学生接受的新事物太多,想法新奇,要允许他们有不同的声音,我们做他们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趣融洽,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有所改变,使学生乐学。

  1、师生角色改变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提到: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由此可见,这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我们需要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我们要更多地去做学生的参谋,给他们激励和帮助,并以情感交流为纽带,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2、学习方式改变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受这句话的启发,我有以下几点认识:(1)关于动手实践,我们要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自主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如教学各种图形的面积,可以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通过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2)关于自主探索,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学生质疑的空间,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远比解决一个更有意义;(3)关于合作交流,这正是我们现在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这需要教师在小组搭配上下功夫,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还要注重收放合理,否则片面追求表面的热闹,收效甚微。小组成员只有各自分工又通力合作,才能获取新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从教师角色及学习方式的改变,促使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变得乐学。

  三、 注重评价,使学生会学。

  我在这说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元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课堂上,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学会了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首先要注意倾听,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别人说的哪里不合理,哪里有错,在一次次的评价中学生有学会变成了会学。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下过功夫,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所在,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2

  最近响应上级号召我又细细的研读了《数学课程标准》及《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书籍。《新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教学改革要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而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下面就谈一谈这次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一幅生动美丽的校园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教师不急于把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还可以说说图上有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教师再提出要求,如:“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图上画的是什么?各有什么?你们找一找。”这样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教师可适时地指导观察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从而学会了观察的方法。

  二、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

  例如:在教学“比大小”时,可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并说说图中画的有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可能会说:“图上画有猴子和一些水果。”还可能说:“图上有3只猴子和4个梨、3个桃、2个香蕉。”对这些同学的回答,教师要给予肯定。然后教师再单独出示3个猴子和3个桃,问:“谁多谁少?”学生可能会说:“一样多”。教师可引导学生:“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从而引导学生回答:“猴子和桃子一样多。”这时,教师再出示3个猴子和2个香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可能说:“猴子多,香蕉少。”教师再出示3个猴子和4个梨,学生可能说:“猴子少,梨多。”教师可以引导:“刚才你们说猴子多,现在又说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还是少呢?猴子、香蕉、梨这三种水果比较,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最多?谁最少?这句话怎样说合适?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都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然后,各组代表汇报:“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梨最多,香蕉最少。”

  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明确了物体的大小多少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又让学生把图的内容说得连贯、完整、具体,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教师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在教学“7的组成”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拿出7根小棒,再让学生把这7根小棒分成两堆。放手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很快学生马上就得出不同种分法,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很快就得出了7的组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

  四、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分类”第二课时,“按不同标准来分”时,教师可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一样的分在一起。分完后,教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会想出十几种不同的方法。如:

  1.按铅笔的颜色分;

  2. 按铅笔的长短分;

  3. 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

  4. 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

  5. 按笔杆上有棱和没棱分;

  6. 按笔杆上的花纹来分……

  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总之,新教材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极为方便而丰富的资源,它系统有效地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场地,也给师生交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提供了条件。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3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紧密相连,教师应该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经验加入到学习内容中,使学生更愿意接受。还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怀疑、美丽和活泼的特性。数学教师应该在这个方面多加思考,如何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里创造一个玩和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这种创新课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主动探索学习的'共同特征。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动手,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使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参与鼓励学生的感官练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图纸测量、实验和其他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强动手活动让学生参与各种感官学习,不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符合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征,也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4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那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通过又一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再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在活动过程中探求

  《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数与代数中有大量的规律、公式和算法。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获取知识,掌握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计算能力。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直观探索出口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从中优化出口算的方法。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适当的动手操作能够使学生探索出口算的方法,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就会学的开心,数学课堂才能真正达到有效。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还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5

  十分有幸参加了本次江苏省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师网络培训,本人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xx年版),开阔了视野,有了全新的全面的体验。《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观察、重操作,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体验性经验。其次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地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学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下面本人就结合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进行浅淡。

  例如,数轴的认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列排好,第一位同学举一个箭头代表方向,任意指定某位同学作为原点位置,把o写在大卡片上,挂在相应的同学的胸前。各人代表数轴上不同的整数点。由教师发出-3,1、大于2的数等指令,符合教师指令的同学要举手,比赛各个小组的正确性高低。学生通过扮演实数,合作成数轴这一游戏,既掌握了知识,对数轴的数和点有了深刻的了解,又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节课时,本人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配合演示,给学生视觉的刺激。整个过程不是仅仅为了回忆,而是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让学生明白可以用剪拼法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求面积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知。这样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知识内化,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多让学生参与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远比我们老师口头说教的效果好得多,所以,我认为我们老师应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这是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前提和核心。没有经历数学活动,就谈不上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6

  开学前,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感到收获甚多。现就这次的培训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得心应手地驾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健全新的评价机制。

  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践行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4

  通过学习,让我感受到了新课程标准制定的完善,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都进行了修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学习新课标,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从新的课标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老师在台上自说自演,而是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发展。

  第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第三、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实施,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能更好的践行课标新理念,我们的教学舞台将是精彩的,我们教育成果将是丰硕的。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7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倡导体验参与。教学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老师只是辅助学生学习,起到指导的作用。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新课标中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语文运用能力。

  多年的教学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语文的重要性,并且在语文教学中特别需要注重学习的自主性,想办法让孩子喜欢语文,想要学习语文;也让我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体现鼓励与表扬的重要性。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比如在学对子之前,我会告诉他们明天学什么,并给予一些学习的建议,虽然是一年级的孩子,我还是建议他们去找找对子,像小蜜蜂一样勤劳地把自己找到的对子写在本子上,明天给大家听听。我让他们先去主动获取知识。曾经有人这样说:“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欲望,都有张扬个性的欲望。”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即使平常很少发言的学生也踊跃举手。

  学生掌握了属于自己的主动发言权做了学习的主人,而我只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记得在教《两只鸟蛋》这课时,我建议孩子们去看看有关小鸟的故事,第2天有好多孩子找来了,积极地展现自己的成果。这样的课堂孩子们肯定关注,肯定乐于倾听。他们找的故事虽然很稚嫩,但比老师找的更有兴趣。如:在七千万年前的新生代,地球上可能存在过一百六十万种鸟类。以后由于地壳变化和冰川运动,使鸟类的种数急剧下降。到现在,地球上仅剩下8,500多种了。我国鸟类就有2,000多种,超过整个欧洲和北美洲的鸟类种数之和,是世界上拥有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

  二、注重多鼓励,少批评。

  每个人都喜欢表扬不喜欢批评,这是天性。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只要孩子说的对、有道理,就及时肯定,特别是平时自尊心强而自卑心理严重的同学,每当他们有闪光点我便会给予赞赏、鼓励。当然,如果他们说错了,也要委婉指出,让他们易于接受。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如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黄铭锋的声音象蚊子叫,如果当初我是狠狠地批评了他,我想下次也许就不敢再举手发言了。所以我听到有的孩子发言很轻的时候,我就这样说:“不好意思,我刚才没有听清,请你再说一遍好吗?”绝大部分的孩子这时会提高嗓门告诉老师的。

  偶尔有个别孩子的`声音还很轻,于是,我继续努力,“黄老师的耳朵有点问题,请你大声告诉我,好吗?”这时,孩子就会使足力气对我说了。当孩子这样做了以后,我马上表扬他,“回答问题声音真响亮,让老师听清楚了,奖你一个小博士!以后继续这样哦!”当孩子听到这样的激励后,他以后发言更有兴趣了。在学习中,只要给他们降低要求力所能及,他们也愿意干,在老师的赏识激励下,他们会干的更出色。

  三、把握良机,渲染课堂气氛

  我们现在的学生思维有很大的惰性,换句话说不爱学习,觉得学习是件很枯燥的事情。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字、词、句、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而教师要把握良机,渲染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学习的水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积极探索中学习,积极动脑,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而不再是以往老师灌学生塞的填鸭式教学,枯燥无味而且让学生感觉很吃力。以上是我学习新课标的一点体会,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继续探索,真正让学生在快乐中轻轻松松学好语文,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8

  学习了新课标,使我对新课标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使我感受到新课标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而这次教育课程的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首先,开阔了我的视野。平时在教学第一线,忙于应付上课,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暇顾及其他。因此,视野相对比较狭窄。其次,进一步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应该承认,对于目前仍然还在盛行的`“应试教育”我们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对于课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上我们可以说是行家里手。但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头脑中已经不知不觉套上了旧观念的枷锁,而且这种“枷锁,’制约着我们的教改。最后,丰富了我对全册课标知识的认识。我已经有了二十几年的教龄,平时繁忙的教学任务几乎使我们不可能有上较集中的时间来更新知识,另一方面,我对新课标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的改变仍是主角

  新课标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数学”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学;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准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双基”变“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特别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另外,在具体内容和表述方式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总体说内容难度降低了。“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课标“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课标,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三、要善于总结和回顾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走近新课标,我已经明显的感受到了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老师、乃至每一个家长身上所发生的可喜的变化。但我认为还是不够,真心的希望我们现在的教师能多一点创新,多一点务实,多一点奉献,多一点眼光,多一点执着,多一点激情,让教改之路更坚实、更宽阔、更精彩!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9

  通过新课程新教材的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 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数学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 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 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 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 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 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 极倡导、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 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 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时代赋予我们 的是机遇、是挑战。

  3、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总之我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0

  通过学习《20xx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并与《20xx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比,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下面谈一谈本次学习的收获:

  一、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xx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20xx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基本理念的变化

  20xx年版“三句”变“两句”。20xx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xx年版,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明确提出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必须立足于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它应当是“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课程。

  三、教学活动方面的变化

  20xx版: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而20xx年版只强调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四、新增教师的主体地位

  20xx年版新增要求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这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赋予了新的意义。

  五、新增学生评价

  20xx年版: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20xx版: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将更要改成也要,体现学生评价的重要性。

  六、新增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这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七、 课程内容方面的变化

  (一)课程内容变化

  20xx版: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20xx版,原为“空间与图形”现改为“图形与几何”;原为“实践与综合运用”改为“综合与实践”。

  (二)具体的变化

  20xx年版新增的要求:在数与代数中提出推理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进一明确明确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涵义。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三)学生评价的变化

  每一学段的目标是该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的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要求。例如,下表是对第一学段有关计算技能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是在学段结束时应达到的,评价时应注意把握尺度,对计算速度不作过高要求。

  例如: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

  学习内容 速度要求

  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 8~10题/分

  百以内加减法口算 3~4题/分

  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3题/分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1~2题/分

  一位数除两位或三位数的除法笔算 1~2题/分

  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xx版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从而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简单的几何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九、培养学生做中学的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总之,面对20xx版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1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让他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通过对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转变教学方法

  恰当的教学情景创设,不仅为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而且会成为他们主动探索数学领域奥妙的动力,因此,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要有激趣的作用,还要求情境与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果仅仅为了追求时尚而缴尽脑汁,捏造教学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象,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生活气息不要喧宾夺主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提法与做法,但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不能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的为联系而联系,或牵强附会,有的不加选择,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生活的气息浓郁了,但数学思维的培养缺失了。

  我认为,数学生活虽然与生活关系密切,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适度而恰当的联系生活,对于数学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生活难以数学化一样,如果数学教学一味的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偿失的,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本身,数学学习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来为生活服务,也可以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但不能走失数学本身。

  5、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就应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教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指引”和“抱着”想到,“引”与“抱”采取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完全不一样。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2

  最近,学习了《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的全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标,明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恰当的教学段,努为学创造个良好的有利益学全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就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师。”兴趣是学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动有趣的情境,如运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等,激发学的学习兴趣,让学在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的灵,充分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把学习作为种乐趣、种享受、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熟悉的活背景引,让学感受到数学处不在,使学对数学产亲切感,激发他们到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学具,让学多动操作,脑并,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的创造性。数学源于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在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实践、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式”实践证明,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学会与他合作的法,进认识我、发展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法。不但确了学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主学习的能,满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让学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对新课程改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活的联系,使学从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3

  学习了半个多月,聆听了各位专家们“面对面”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各方面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提高。听了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视角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进行了深入的专题,从“应用意识”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具体描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具体做法、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三个方面他们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让理论联系实际,真正让孩子明白其实要学好数学并不难,数学的应用随处可见,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我们每时每刻都跟它打交道、交朋友。从心里上让孩子真正放下数学不好学、难学的思想负担。《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作为教师,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从周围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课的乐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4

  最近,再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从“备教材”到“备学生”

  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们能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在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设置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教师要设身处地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以及具体需要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只有事先“备好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从”重视结论”到“重视过程”

  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来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任何新知识都有它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压缩掉这种过程,就知识教知识,那么学生只能得到零散的孤立的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是知识的积累,而不能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扩充和改造。教学主体的主动性是主体自身获得新知、形成技能,有所发现和创新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知识的这种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教学,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到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使知识很好地内化,使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以“探索”的形式来“活化”主体的主动性,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迁移以及技能的形成得以通过“自我建构”的方式实现。

  三、从“学生听”到“学生说”

  学生的话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关注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还要求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学会数学思考,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说理。而学生往往不敢说,不想说,说了没条理,也不能紧扣题目本身,不但缺乏最起码的完整性,更谈不上应有的条理性和准确性。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学生“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以学生为本,先学后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满堂灌,其中学生能说、能做的绝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多说”就是最基本的要求。新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高效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启发、点拨的作用,尽量让学生多说,比如课中自学,老师出示课题后给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学,然后学生先简单回答,接着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重视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说,然后再同桌说或小组说,最后班上汇报交流再说。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在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和同学进行交流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从而“多说”,更好锻炼说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5

  20xx年新课标”在参加工作室活动时就有所耳闻,直到今年年初才拿到了电子稿,一直因为“懒癌”只是粗粗的翻看了大标题,终于在本月开始真正意义的“读”这本科学的数学“课程标准”。

  细细的读完之后却发现所有的核心概念与理念都不算陌生,因为在工作室的多次学习中,这些内容早已了解过,比如单元整体教学、核心素养的表现等等。在通读的基础上尝试梳理20xx版新课程标准的逻辑关系,因读的还是不够深入,应该也有许多不当之处,但在梳理的过程中,也有收获:

  一、核心词-核心素养

  无论是课程理念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亦或是“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或者是课程实施中“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当之无愧为高频词汇,贯穿整本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从构成的“三会”,到主要表现的.11个核心词,以及对核心词的解读,都在尝试着告知一线从教者,不同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核心素养”要求。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似乎能感悟到新课标传达重点,但同时又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不知所措”。例如:“数感”中提到“能初步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小学生会做哪些事情才能说明他已经“初步体会”了呢?换而言之,我们无法在实践层面找到对应的度去判断学生是否达到该学段的“核心素养”,可能这也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亟待探索的版块。

  二、新鲜词-学业质量

  20xx版新课标将学业质量定义为“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应核心素养要求”。课标也对学业质量分学段地进行了描述,从定义和描述的方式上可以理解为是对学生某个阶段的数学学习的结果性评价,主要是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而且这个依据的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刻画的。学业质量标准与教学评价之间又有什么天然的逻辑关系呢?学业水平测试是否只是指纸质测试,能否形式多样?例如对于低学段(一二年级学生)能否通过设置模块化的闯关游戏的方式来观察学生是否达到该学段的“质量标准”?

  三、高频词-一致性

  20xx版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发展性。发展指的是学生的发展,一方面要求以生为本;另一方面也是终生学习观,即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结束后并不意味数学学习的终结,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不间断的、持续的整体,所以课程理念说“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数学课程的内容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按学段逐步递进。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体现整体性和阶段性。也就是说,数学课不再是孤立的解读某个知识点,教师要有纵观全局的眼光,从“单元”的角度、甚至是整个板块的角度出发,依据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先确定该学段学生需要达到的水平,再确定课时在单元中的地位,从而围绕单元目标确立课时目标。而我们一线教师亟待提升的一项基本功就是:如何以单元的整体的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准确把握学情和确定学习目标?并依据目标分析学习路径和设计教学任务?

  四、关键词-评价机制

  20xx版数学新课标将评价分为教学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

  首先,教学评价建议指出:评价的方式要丰富、维度多元、主体多样。其次,教学评价呈现方式分学段呈现,不同学段呈现的形式不同:第一学段以定性描述性评价为主;第二三学段以定性描述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也就是说小学阶段不提倡以分数制评价学生。最后,课标中还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但要有终结性评价,还应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制定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的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是科学的。那么,如此好的评价理念如何变成教学行为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尤其最后一公里。

  学习在路上,探究在路上,成长也在路上……一群人,一条路,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