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己走过几年的历程。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广大音乐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验,在教学中扎实实践新课程理念,使音乐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但是,我作为一名一线的基础音乐教师,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重学习评价的外在鼓励,轻评价功能的内在发挥。
本次课改提倡多鼓励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样不少老师便片面认为,课堂教学上鼓励的力度越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便会越高,因而在音乐课堂上频繁出现了老师“号召”同学们“掌声鼓励”,同学们就一起伸出小手拍着,“棒棒,你最棒!”,同学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评价同学也只是仅限于“你真棒!”,“你真勇敢”……这些表扬方式,使得音乐课堂上掌声不断,“你真棒”的赞扬声不绝于耳。十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这种外在激励,在学生一开始接触时,都会视为一种动力,一种鞭策,但是长此以往,鼓励者会变成一种机械动作,被鼓励者也会习以为常,而起不到鼓励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多的外在鼓励,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发展。《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改提倡鼓励学生,并不意味着就是要在课堂上说几句简单的赞扬语,做几个赞扬的动作,而是要使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要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重现代技术的形式,轻师生自身潜能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因此许多学校甚至上级业务部门评价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实践了新课程理念,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以至于出现许多音乐教师都喜欢在电脑上做文章的现象,本来用大歌片、小黑板可以解决的问题,却不惜一切代价,请人、聘人,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制作多媒体课件。一个人授课,后面千军万马为其服务。而效果呢?我的教学实践表明,如果在条件,设备不具备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自身潜能,利用自身优势,创作性的开展教学,同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学习过程,轻“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
一位教师在执教唱歌课《谁唱歌》时,为了最大限度实际效果地体现以听为主的教学手段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便采用了先让学生听范唱两遍,接下来让学生跟琴模唱两遍,接下来便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创编歌词、小组讨论创编动作、小组讨论如何用打击乐器伴奏、小组合作创作绘画作品……一节课表现看来学生是能动起来了,气氛也很活跃,但最后的检测结果却令人失望:老师要求同学们用最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结果是只听见老师的琴声、老师的歌声,却不闻学生优美的歌声,更谈不上准确的唱准时值……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不外于老师对如何唱好本歌曲引导少,只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形式表现。《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这段话指出了我们过去的课程存在的问题:过分注意知识传授,忽视了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课改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可轻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而是要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整合,即“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四、重学生主体地位,轻教师作用
据笔者观察和理解,现在周边许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音乐教师平时上音乐课单凭录音机、一本音乐课本执教的现象(公开课除外),上课环节不外于老师操纵录音机学生自己聆听歌曲,学生自己跟唱歌曲,一遍又一遍,最后是学生自己在录音带的伴奏下唱歌曲,表演歌曲,学生唱了整整一节课,至于难点、重点的乐句根本谈不上用琴来听辨、赏析、体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由此我们可以说,新课程实际过程中,师生应互为主体,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洽的,在和谐中不断共同发展。在新课改中,教师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新课程在各个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作用应获得新的提升,而不是下降。作为学生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实施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找准切入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才能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
通过假期学习小学音乐新课标,我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
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另外,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不然的话你就会在同学们面前出丑丢人。老师们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显得多么重要,我会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我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体会进步的快乐。
教师的基本技能我认为应该包括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指撰写教案、说课、教法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还包括听、说、唱、写、做。听主要是指应该学会倾听,这是一项交际的基本技能,主要指师生间与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我觉得学会倾听,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说应该是指普通话水平,并包含课堂表达、讲解,如果教师课堂说出的话学生不明白,那肯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唱,我觉得除了听,说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应该让学生多唱,在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老师边弹琴边倾听学生的歌声,对于发声不准的乐句和节奏不对的乐句单独加以练习,要力争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学会。
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基本的乐理知识以及唱歌技巧掌握好以后,同学们会在老师悠扬琴声的伴奏下尽情的歌唱,课堂气氛也会空前的高涨。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
课程标准,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音乐和音乐作品,而是人的各种可塑造的能力。我要努力培养自信的学生(如我行、我能等)。让孩子们把生活中的艺术看成是舞台上的艺术。每一个学生都愿意自己被关注,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使他们快乐,提高生活质量,“学会学习,终身快乐”。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3
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新的课程目标、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的三维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中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的教学理念,让许多音乐教师在这轮改革的大潮中获得了新的感受与收获,学生的音乐审美、兴趣等方面较前有了较大的改观,音乐教学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贯彻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指引下,音乐教学中大力提倡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内容,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彻底改变了以往“以唱歌为中心,学习读谱”单一的.教学模式。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改变应试教育中音乐课出现的机械训练,教学枯燥、呆板的模式,新的音乐课标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新编教材给我们提供的音乐作品在思想、音乐形象方面都是接近学生的生活,富有较强的参与、表现潜力,这些为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供的较大的发挥空间,我们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入手与学生产共鸣,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习惯,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与同伴交流的习惯;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音乐、应用音乐的习惯。音乐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用心去表现音乐的美,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学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4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效益,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先决条件。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是音乐课教学的特点。
以往的音乐课教学生主要是学唱歌曲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够全面提高,甚至会有一些压力。通过参加培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知道并体会到小学音乐课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学生:幽默风趣的老师要以轻松诙谐的形态和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能歌善舞的老师要以优美的歌声和轻盈的舞姿感染学生;键盘水平高的老师要以流畅的琴声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调控能力强的老师要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对音乐优质课的观摩,使我知道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因材施教,如对待活泼聪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对待文静内向的学生要多鼓励赞赏;对待协调性差的学生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动作协调;对待调皮顽劣的学生,要扬长避短,既要发扬他们积极一面,又要采取机智的办法帮助他们转化。
由于知识的拓展、更新,社会的发展或家庭的影响,学生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最佳发展期,面一年龄段可能有所不同,甚至是动态的。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去研究学生,灵活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一堂创设新颖、活泼的音乐课,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中充满兴趣地进行各种音乐学习和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音乐课观摩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乐感,随着旋律来让学生说一说,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并用歌表演的形势来体现出来。
音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合理安排教学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例如:省教育学院的林教授讲到的在音乐课导入这一个环节,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分别采用故事导入、挂图导入、谈话导入、舞蹈或律动导入等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低年级的节奏训练中,可以广泛采用"声势教学"的手法,让学生通过自身肢体的感受去理解节奏,表现节奏,使学生以整个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充分展示其音乐潜能。还可以利用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用简单的小乐器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来进行教学,从而增加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努力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5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新课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要求,强调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经过作者的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书中,我了解和学习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懂得了全面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也了解了音乐课程目标为何要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来分类,《音乐课程标准》这本书给了我教学上很多理论依据。
一、在“参与创造”中鼓励学生
没有学生的活动就没有学生的发展。现代教育讲究学生的“参与”“创造”,让学生胆发问,敢于质疑,课堂气氛讲究一个“动”字,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探讨、表现。“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找不出答案,请教别的同学寻求助和提示,集思广益营造出热烈活跃的气氛。这样既能动员所有的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又从博采众长中感受到乐趣,这样的交流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养成互相助、团结协作的好风气。
二、在“评价方式”中关注学生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演奏)等方式进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自评、互评,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重点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来培养学生的合作乐趣。评价语言可采用“想象很丰富”“回答很精彩”等。
三、在“教学软件”中吸引学生
音乐教材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师要在多媒体上下功夫,除去直接用的软件以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一些融图、文、音乐、flash于一体的PPT,恰当的运用能使学生自觉地融进音乐里去体味、想象和触摸,从而降低了专业化的音乐知识技能技巧。同时作品要表现的音乐形象、音乐意境也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出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拓展想象”中启发学生
“音乐不寻求统一答案”,在教学中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要让他们亲自去体验音乐并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常常以“谁还有补充?”“思路可以再开阔一些!”“还有别的唱法吗?”等方式启发学生更丰富的联想。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带领着学生愉悦地进入音乐中去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6
新课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是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合作者。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想法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改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合作,努力创设民主、轻松、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乐是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开展,继而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后,结合新课标的性质和理念谈谈几点感想:
一、音乐课性
从大的方面来讲,修订后的音乐课标没有变化的有3条:以“育人为本”、“学生开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坚持课改的方向没有改变。按音乐课程特有活动方式设置的4个教学领域和中小学身心开展和音乐认知特点为依据划分的三个学段没有变。课程标准4个局部的整体框架没有变。
新课标中对音乐课的性质实行了新的定义,即音乐课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人文性特别强调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人类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这很清晰的说明了音乐是文化的一局部,这也指引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药注重文化沉淀和音乐与文化的结合,教师个人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审美性强调“以美育人”,既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开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开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我认为任何一种教育都有其美育的特点,只是表现得方式不同而已,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有位突出,但在实践教学中也很容易被教师所忽略,会出现重音乐轻美育的情况,需要教师自己跳出教学以外突出美育的特点;实践性强调学生在亲身参与这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这在我们当前的音乐教学中表达的较好,根本上音乐课堂都有实践的环节。
二、音乐课程根本理念
新课标的理念主要有五个内容: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穆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开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擅和即共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根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救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酞精神。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开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音乐音响随时间的流动而展现,不具有语义确实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然而它叉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种文化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选就为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同时,也要关注音乐艺术的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表达。
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粪及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木的理解。
〔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开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中国音乐作品,也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世界的和平与开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开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开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开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
此外,音乐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为了培养人。所以,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量防止那种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的开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尽快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惟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飞速开展的社会需求,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7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音乐课堂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不仅完善了课堂教学,也使音乐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学生是音乐课堂上的主体,而教师是辅助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刑事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可以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享受,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完全的带领学生体验美、欣赏美。同样,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最大动力,在理解音乐美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一些音乐活动,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仅体现在音乐课堂上,要让音乐长期持久地渗透在生活的每一处。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
新课标中,增加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致。尊重学生的个体,注重个性发展,首先教师要去了解每位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制定属于他自己的教育方式,这样师生间才能建立平衡的师生关系。
三、课堂设计思路
在所有的科目中,学生们普遍都喜欢上音乐课。因为音乐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但如果总是一种课堂模式来进行上课,学生就会对音乐渐渐的失去兴趣。新课标中要求教师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在音乐实践中,可以将音乐知识、技能完全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将知识记得更牢。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音乐是广泛的,它代表的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教师在上课中除了完成所教授的作品外,也要让学生理解与掌握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达到热爱祖热爱民族的意义。
五、感悟: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带领着学生愉悦地进入音乐中去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8
学习了《小学音乐新课标》,下面就来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心得。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质。
我们知道音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这种课程集多门学科的知识内容、方法形式、组织过程交错展示的综合课程体系。新教材中每个单元、每一节课都不同程度的融合了同类学科课程的相关知识,它要求教师将这些知识通过一个特定的人文主题准确的展现给学生,并要使这些知识为这个主题服务,这往往超出教师的知识储备,超越了教师现有的教学技能。因而我们必须及时给自己充电,精心研究教材,加强各科学内容之间的整合,促进不同学科教师间的教学合作。尝试把其他学科带进教学,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情感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观念上、教学行为上、教学角色与新课程同行而且还要在课程结构的整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加强探讨与研究,从而形成自己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设计意识。首先在课程结构的整合方面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意识。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音乐是情感的具体体现,一首好听的歌,一首优美的曲子,必然能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展开艺术想象的双翅,在他们理想的乐园自由翱翔。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浓浓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音乐意境,去感受音乐的奥妙,从而引起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共鸣,才能使其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才是音乐艺术的审美真谛。避免出现课件"满堂灌"的现象!因此,课件制作的双向交互性首先取决于教学思想的彻底转变,其次是课件制作要围绕着课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音乐和画面的完美结合,使音乐的表现力得到具体而形象的体现,使本在内容上具有抽象性的音乐具有了生动性,更富于诗意。让学生看着音乐画面,使他们自己去学,自己去悟,而且真正成为整节课的主人,在轻松的气氛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编动作进行律动表演,激发创新的火花,感受音乐无限的乐趣。
三、创设情境、试听结合激发兴趣。
低年级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即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而情境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声光图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如监其境的真实体验,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达到一定教育目的的一种氛围和状态。情境教学融汇了视、听、唱、动等多感官活动在一起,于情于理之中得出正确体验与判断的方式,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主动获取了知识。
四、选用趣味化的教学方法。
讲解乐理知识是每个老师最头疼的事了,在讲解所谓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同时,如果能和多媒体相联系,插入一些有关的图片,将别有一番情趣。例:在讲解低年级乐理知识认识"do、re、mi、fa、sol、la、si"音阶的.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大都是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和分析,学生必定感到枯燥无味。那么在讲解"音阶"过程中,可以请美术老师事先画出一张楼梯式样的图,每个阶梯上站一个小动物,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这张图片吸引,上面的小动物一下就帮助学生记住了每一个音高的位置。通过以上的教改实验,我体会到在儿童音乐思维形象化中,插图起到了催化作用,很多平时我们觉得很难的东西只要利用一些简单的图片就能让视觉形象地表现出来,符合儿童对形象事物的认识,容易理解乐于接受,直接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科的整合,恰到好处的把美术和音乐相结合,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对学生的艺术陶冶至关重要。
教师是音乐的传递者,上课时投入情感,创设情感的氛围,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9
新课标最大的变化,是凝练了核心素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先学习和理解:什么是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这三个问题。尹老师讲座中提到:“简单地说,各种能力综合起来才变成了素养”。那么对于音乐学习来说,需要哪些能力的综合促成素养的提升呢?新课标中提出,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音乐学科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四大能力的融合铸造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音乐老师也要有良好的音乐修养,这是胜任新的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前提。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既要有美的外表,更要有美的心灵。而良好的审美修养对于音乐教师则尤为重要。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作为美的传播者主要是通过音乐中的教育审美的作用来实现的。音乐教师良好的审美修养可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作用,增加学生的向师性,进而使学生喜爱音乐课。一个音乐教师如果没有音乐修养,怎能上好音乐课?怎能吸引学生,怎能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呢?所以,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良好的审美修养不仅体现为懂得美,能够发现美,而且还要善于创造美。使美的内涵在课堂中不断创造、发展,才会把音乐中的美不断带的给学生。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10
8月2号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小学音乐教师培训,首先解读了《音乐课程标准》观看了两节音乐教学展示课。感受颇深。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怎么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一节课中怎样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怎样把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怎样让学生享受情感审美,这还得靠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要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才能在不自觉中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学们在中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成绩时,做为他们的老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这也是我从教多年的亲身体验。
最后,我真诚的希望我们的老师们,苦练本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智慧和力量奉献给教育事业。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11
在徐老师的引领下,有幸参加了杜宏斌老师的新课标解读讲座,杜老师细致深入的解读,使我对今后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感悟,新的展望。课标好比一根“指挥棒”,只有理解了,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
关键词1:融合
2022版课标从音乐课程标准过渡到艺术课程标准,同一课标,引领各艺术学科,有分有合。杜老师在讲座中提到:“音乐课本身就是一门融合的课程”。这点不仅是我,相信各位音乐老师也都深有感触。一节音乐课,通过感受、体验、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结合美术、戏剧、舞蹈等进行设计,我想这就是融合。前不久观摩过一位老师的优质课《龙的传人》,这位老师用毛笔字勾勒出音乐的旋律线,给学生呈现了一幅中国山水画。我曾在自己的音乐课堂上也结合过舞蹈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通过新版课标的引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进行融合教学,关注其他艺术学科的标准,以更加严谨、专业的方式运用到到音乐教育教学中,以新的.标准,创新音乐课堂教学。
关键词2:中国音乐文化
2022版新课标将内容结构进行了优化,从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比重。杜老师在课程目标转化中提到,新版课标加重了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学习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着重学习本国音乐文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则音乐小故事:在六年级下的一节常规音乐课中,我带学生欣赏《阿细跳月》,并请学生上来跳一跳“跳月”舞步,然而学生比较害羞、不愿举手,与我对视,我只能点名邀请几位同学上台与我合作。第二天的音乐课上,我给同学们欣赏一段流行歌曲片段,学生的活跃度明显是不一样的,还有的同学说“这才是音乐嘛”,见状,我思考了许久。
在多元音乐文化的发展下,学生喜欢与时俱进没有错,并不是孩子不喜欢中国音乐,而是她们感知到的中国音乐文化太少,通过音乐教材上的感受与学习只是冰山一角。新课标提出加大中国音乐文化主体地位,这真的太令人期待了。
通过杜老师细致耐心的解读,使我对新版课标有了初步的了解,对音乐教学有更多期待,向美而行,我们来了。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12
最近又一次仔细地研读了《音乐新课程标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也真正体验到了有滋有味的音乐课堂。解读了《音乐新课程标准》我相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上好音乐课就必需在教学中用科学、敏捷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下面我就针对新课标提出的音乐实践性这一点谈一点我的心得体会。
新课标中提出强调音乐实践,而在旧课标中是重视音乐实践。这个修改,一方面是针对我国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弊端提出来的,另一方面则是借鉴和吸纳了当今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音乐教育思想的结果。
音乐课程是最具有创建性特征的学科,这是由其本身的特点所确定的。激励音乐创建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在音乐教学中不存在标准答案,不存在一个整齐划一的体验、表达与理解音乐的方式。
这一理念值得我们老师深思的是,音乐教学是否应有一个系统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就教学规律来说,尽管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可以遵循,但从根本上说,音乐课堂应当是充溢活力、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音乐教学应当是动态的、改变的、充溢了创建性地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音乐老师要具有教学应变意识,擅长教学生成。
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相识到审美、创新、创建力、创建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实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也将是我们全部音乐老师为之奋斗的方向。当然老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实力,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供应了很多新的教学形式,很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奇、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溢新意,老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喜爱上音乐课。我想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老师肯定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仔细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实行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索,不要盲目的去仿照与跟风,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专心去表现音乐的美,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学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13
一、要培养学生感知与体验的能力
艺术课中的体验学习,就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特定的游戏中,增强他们对艺术学习的兴趣,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逐步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跨越,转换等多种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人全面的发展。
二、增强课程中的互动体验活动
音乐课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方式:一通过活动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体验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望,尽可能的多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探索性的能够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活动,在教学中体现出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娱乐性。
三、以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关注艺术与生活,自然,社会等关联,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充分的融合姊妹艺术。在课堂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促进音乐与姊妹艺术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融合。引导学生关注各类艺术活动,积极参加舞蹈,曲艺等节目的排演。
四、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乐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声音和音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探究愿望,关注更多的声音和音乐相关的现象,体会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对声音和音乐的探究。
最后,我认为不论是2011的课标,还是2022年的新课标;不论是单一的学习内容,还是多维的学习内容整合,音乐课堂上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始终不会改变。在接触的学生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下载过许多的音乐歌曲,买过许多的音乐书籍,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因为我们的音乐教育离生活太远了。而新课标就有一种更开放的态势,强调应用和生活,在学习任务中设置“发现身边的音乐”“探究生活中的音乐”,这就是以生为本,把音乐教学内容向生活真实化转换。
总之,新课标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且努力实践,但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去践行,让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创造获得基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12-10
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02-02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3-14
学习小学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05-09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01-26
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通用13篇)03-18
音乐新课标解读学习心得体会优秀范文06-08
小学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04-23
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