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间:2022-07-18 16:39:1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抗疫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8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抗疫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抗疫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8篇)

  抗疫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

  2021年1月12日凌晨,冀中能源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职工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跃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兼石煤机公司防疫办主任,55岁的李献忠同志,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因过度劳累不幸去世,将生命定格在燕赵抗疫保卫战的一线。学习李献忠同志的事迹,感到非常沉痛,被他的高尚品格所折服的同时,反思自己的职责,联系工作实际,更加清楚和坚定了自己为什么奋斗,朝着什么方向奋斗,以什么样的状态和姿态奋斗的信念。

  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对党忠诚,来自于执着而坚定的信念,有信念的坚定,才会有行动的自觉。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就要坚持凡事从大局出发,始终在高质量发展引领下谋划工作,带头做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坚定执行者;就要认真学习,不折不扣,大力宣传贯彻冀中能源、集团公司和矿党政“十四五”发展规划和重要决策部署,带头做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担当者;就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坚持“13589”安全管控模式,在保安全,抓落实上下真功、求实效,带头做安全发展的坚定守护者;就要不断增强为民情怀,坚持职工利益无小事,不断提高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带头做职工利益的坚强维护者。

  学习他直面风险挑战,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实践证明,前进和发展的征程上从来不缺少风险挑战,煤矿工作亦是如此。面对风险挑战,要辩证看待,既不低估困难挑战,更不低估自己的能量,坚定我矿“干事有志气,创新有勇气,实干展特色,凡事争第一”优良传统,坚决必胜的勇气和胆魄;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挑战性,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有备而战,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态度,在尊重事实,尊重自然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用科学的斗争精神直面和应对挑战。

  学习他吃苦在先、冲锋在前的党员真本色。一个支部一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既然是一个煤矿基层班子的“班长”,既然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响应党中央和集团公司、矿党委的号召,始终践行“党员要有党员样,我是党员我带头”,做到平常时期看得出、关键时候冲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既然选择了煤矿这个职业,既然是一名一线单位的党支部书记,就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浮躁,宁心静气地践行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存玉“煤矿管理人员的办公室就是井下”的指示,心无旁骛全身心地躬耕在自己的“责任田”里,不给惰性滋生的土壤。

  在认真学习和以李献忠同志先进事迹为奋斗榜样,努力锤炼自己过硬作风,扎实工作,无私奉献,广泛发动并紧紧依靠职工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路上,还要注重更加关心关爱一线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守护好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引导和激励党员干部职工,为夺取抗击疫情全面胜利,奋进企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作出最大的贡献。

  抗疫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

  通过阅读学院推出的“守初心,战疫情”隔空学习抗疫一线先进事迹的内容后我感触颇深。这些奋斗在一线的战士们在用他们都血肉筑起一道防疫的长城,他们是工人是医生是警察是来着各工种的人员,他们不畏生死主动请战,他们是民族的英雄。钟南山院士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时隔17年,84岁高龄的他又在这一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再次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奋战在疫情战场的第一线。

  在这场战疫中幸运的是我们有一批又一批的勇士积极参与到抗疫的一线,不幸的是也有许多人因为这场疫情牺牲了,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党员,危机当前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有人说当天空渐暗,星星就会发亮。在疫情面前我们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我相信只要我们全国上下一盘棋全国人民一条心就一定可以夺取疫情防疫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抗疫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

  疫情的再次来袭,似乎更猛烈、更严峻。在这个危险和紧要关头,总能看到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们忙碌而奉献的身影,他们无悔的付出时刻感动着我们牵挂的心。1月11日,冀中能源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职工医院李献忠院长因疫情工作过度劳累去世,听闻此消息深感悲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无怨无悔的付出精神、爱岗敬业的忠诚精神、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而我作为冀中能源人,作为大社矿审计科科长,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李院长这种担当、奉献、忠诚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被视频中无数次的话语感动着。

  平凡铸就伟大。一个普通平凡的`基层干部,医务工作者,在危机来临时刻,不顾安危,不顾劳累,更不顾失去亲人的痛苦,奔波在抗疫一线,这样的大无畏付出精神,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吗?想到这样的场面,无时无刻不被感动。我们把小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就大事,就意味着伟大。我也希望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能以李院长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脚踏实地、深入实际、贴近职工,用真心、真情展现真作为。勇于接受挑战、不怕困难,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历炼自己,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在日常中点滴积累,不断成长,在平凡中铸就伟大。

  困难面前彰显品质,大爱面前展现力量。李院长的精神一定会成为激励我前行的动力,在工作中用“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坚持不懈、努力奋进,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

  抗疫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4

  读了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的抗疫一线先进事迹,我感受到了他在争分夺秒,他在和病魔赛跑。我看到了一腔热血。在邱海波身上,显示着最质朴的医者仁心。医者仁心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对应着救死扶伤、大爱有我。这种精神已化为每位逆行者无言的、朴素的行动。他们激扬着一腔热血,勇往直前,绝不后退。邱海波,正是他们中的一位。

  “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一直是他常说的话!邱海波在掌握了新冠肺炎的“脾气”后,一直在摸索、寻找治疗重症病人的关键“靶点”,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勇攀高峰,不畏险阻,这样的中坚力量,令人敬佩。正是有了一位位“邱海波”心系苍生、浴血奋战,我们才能越来越近地走向春天。

  抗疫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

  石家庄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冀中能源装备集团石煤机职工医院院长李献忠同志,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安排,带领医务人员,连续多日奋战在抗疫一线,身先士卒,不眠不休,因过度劳累,于1月11日深夜,不幸去世。他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当代共产党人忠实践行誓言和承诺的先进典型。

  看到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抗疫英雄李献忠的报道后,马头洗选厂孙庄生产部党支部迅速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学习李献忠同志用生命赴使命,书写誓言的感人事迹。大家纷纷表示,要向李献忠同志学习,学习他政治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在危难时刻听令而行、迎难而上,在疫情防控斗争中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学习他直面风险挑战,以无私无畏勇气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担使命、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学习他舍小家顾大家,用心用情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生命至上的为民情怀;学习他牢记党的宗旨,恪尽职守、勤勉敬业,在本职岗位上苦干实干能干善干,努力创造一流成绩,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我们将坚守本职岗位,接过李献忠同志的接力棒,当好疫情防控“守门员”,既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又抓好安全生产,确保“两手抓”“两手硬”。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坚强的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不倒的旗帜。从去年的疫情开始,广大党员已经成为防疫一线的中坚力量,通过学习李献忠同志的先进事迹后,党员干部们再次成为战“疫”的排头兵、领头雁。

  党员杨文亮背起熟悉的消毒液桶,对人员集中的场所定时消毒;党员李峰带头穿上防护服,在进出的门岗指挥车辆、测量体温、喷洒消毒;党员赵美芹不分昼夜,一遍又一遍的排查统计,做到不遗漏任何盲区......

  战“疫”当前,我们没有退路,唯有坚定希望。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只要我们团结奋战、同舟共济,点燃内心最强大的“冀中力量”,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战。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将以李献忠同志为榜样,坚守岗位,冲锋在前,做到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支部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的身影,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汇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抗疫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6

  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疗当中,关口前移,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可以减少病人因缺氧造成的死亡。在武汉的重症医院里就有这样的一支支插管小分队,冒着风险与死神赛跑,一次次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麻醉医生。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17支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17个重症病区。来自同济医院和各医疗队的18名麻醉医生混编成一支插管小分队,两人一组,24小时三班倒。

  病床上的新冠肺炎患者60岁,有心脏病,几天来在高流量吸氧的条件下,氧饱和度还始终处于低位,如果短期内得不到改善,就会因为缺氧造成多器官损害。

  待麻药起效后,王晶晶摘去患者的吸氧面罩,此刻,患者只能靠体内储备的.氧气维持循环,她必须要在30秒内将一根导管从患者口腔插入气道。

  平时这样的插管动作王晶晶已做过几千次,但此刻,防护服、手套减缓了她的动作,眼罩、头罩模糊了视线。

  精准快速,几乎在同一时间,护士在导管近端接上呼吸机,患者的氧饱和度迅速提升至100%。监测仪器上的数据变化和声音提示,插管成功。这次操作她们用了不到20秒。

  王晶晶是个85后,她总说自己是个迟到的战士。春节前因为曾在工作中接触了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进行了14天的隔离。所幸,最终核酸检测为阴性。还在隔离期时,王晶晶就发出了请战书。

  随着危重症患者治疗关口的前移,这些天让王晶晶高兴的是,有更多的病人可以拔管,脱离呼吸机的辅助。

  抗疫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7

  3月1日早上10点,刚到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的周朝辉和周海文,给理发工具和座椅喷了一遍消毒液,为当天的志愿理发做准备。

  “你有什么需求,是要剪短一些还是留长一些?”每次理发前,周朝辉和周海文都会这样问。周朝辉说:“虽然是在疫情期间,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会尽量满足不同人对发型的需求。”

  周朝辉今年41岁,周海文今年33岁,两人来自湖北赤壁,都是武汉渼树理发店的理发师。2月14日,周朝辉看到同济医院招募志愿理发师的公告后,马上报了名。“我想为武汉疫情防控尽自己一份力。”周朝辉说,他随后在理发师的工作群里发起号召,周海文看到信息后也报了名。

  周朝辉和周海文第一次出门当理发志愿者就是服务同济医院的医护人员,由于要近距离接触,他们坦言当时有些紧张。但随着防护认知提高,两人的心态也平稳起来。“我们每次出门都会戴手套、口罩,穿防护服,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服务对象。”周朝辉说,如果去医院,他们还要戴好护目镜。

  只要抗击疫情前线的人需要理发,周朝辉和周海文都会开车前往,提前一天预约好之后,他们会在早上7时50分左右出门。每次给一个人理发大概要10到15分钟,为女性理发需要更长时间。一天下来,周朝辉和周海文平均要服务60个人,回到住处往往已经晚上八点。摘下护目镜和口罩后,他们的脸上都会留下深深的勒痕。

  2月29日,许久没回家的周朝辉收到了9岁儿子的一封信:“我们能保护好自己,你只用保护好自己就行了,不管多少天,我们在家都会很开心……”看完信,周朝辉哭了:“我们每天接触的都是抗击疫情一线的人群,为了家人的安全,我们一直在外面住。”

  “疫情只要不结束,我们就不收费。”周朝辉说,抗击疫情一线的人更辛苦,能为抗击疫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觉得很有意义。周海文说:“等疫情结束后,我一定要好好去吃一顿火锅。”

  抗疫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

  日前,总台央视记者蹲守在国家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监护病房,真实记录他们和时间赛跑、攻坚克难的医者仁心。

  周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他要在上午尽早完成一台床边手术,给一名危重症患者植入人工膜肺ECMO。

  ECMO危重病体外心肺支持,要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过膜肺氧合,再通过血泵将血液循环回体内。

  即将被植入ECMO的患者是一位长期患有高血压的58岁男性,发热咳嗽已经11天,被送来ICU后,立即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几天过去,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医疗队专家们商讨后决定要提前用ECMO干预,防止病人病情恶化。

  特殊时期条件有限,整个植入过程要万分谨慎,这个精细的“生命”平均每分钟要2000-3000的转速,操作稍有不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致命的意外,大家紧紧地盯着指标数据的波动,不敢有丝毫松懈。

  手术完成、管路对接、血液引出……生命通道连接成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改善。

  针对新冠肺炎可能引发的多脏器功能损伤,战斗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2300多名医护人员在一个多月的并肩作战与磨合中,已经达成基本共识,治疗关口前移、提前干预刻不容缓。

  随着目前确诊新增人数的降低,新冠疫情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重症病房,多学科合作的精准施治给重生带来更多的希望。

【抗疫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医务工作者抗疫心得体会(精选15篇)05-10

学习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6篇)05-12

抗疫的感言01-12

医务工作者抗疫的心得体会(通用13篇)05-09

抗疫医务工作者个人总结(精选12篇)05-09

抗疫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16篇)05-27

抗疫期间的心得体会02-28

抗疫医护心得体会07-18

抗疫医护诗歌05-12

抗疫优美诗歌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