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课题讲座心得体会(通用8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课题讲座心得体会(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讲座心得体会1
周六上午,新教师起航工程培训邀请了三位教师为我们讲解有关个人课题研究的相关信息,我也从中获益匪浅,同时感受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魅力。以下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对课题研究培训的体会。
一、课题研究需要甘于寂寞、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一些老师认为搞课题研究既苦又累,很难搞出名堂,一些老师为了名利在课题研究中弄需作假,而我认为参与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课题研究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更难体会到精神方面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满足。
二、精心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良好开端。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要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研究,以小见大。“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
三、善于积累、不断反思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
1、积累资料
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因此,我非常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都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让自己的研究留下轨迹。原始资料既是教师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也是将来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
课题研究开始的时候,我都会在电脑上新建一个此课题过程资料的文件夹,所有与此课题有关的电子资料都署上名称、日期归并到这个文件夹中,另外,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也要做个有心人,例如可以准备一个档案盒,存放与课题有关的纸质资料、音像资料等。收集各种资料包括学习资料、听课记录、研究记录、访谈记录、观察记录、个案研究、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教案、教学日志、教育随笔、教育叙事、课例报告、经验总结以及学生的调查问卷、作业设计、活动资料、学生日志等。
还可以从网上搜索下载最新资料,学习整理,记录在资料学习卡,将最有价值的资料保留进档案盒。
每次听完课后,及时写下听课记录,并特别关注课堂内外的作业设计,保留所听课的作业习题纸,并在旁边附上自己的想法,保留进档案盒。
每一次参加集体或个人课题研究活动时,都认真做好研究记录。
每次对学生进行访谈后,认真分析,将访谈记录和分析结果保留进资料盒。时时刻刻有意识地撰写相关个案研究、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教案、教学日志、教育随笔、教育叙事、课例报告等,记录自己研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保留电子文挡和纸质资料,同时不忘反思,撰写经验总结。
2、不断反思
“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在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注重细节反思,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反思,处处反思,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杰作”,进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记忆”,形成智慧性积累,从而提升课题研究的洞察力。
注重阶段反思,课题研究不是短暂的、断裂的,它是连续的,系统的。我们在反思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进度,按阶段进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例如在中期阶段性论证中我们发现,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是我们后期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作业设想-反馈-再设置-再反馈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逐渐把握了历史与社会创新作业“放”与“收”的关系。
放,要放而有据即在学生分析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和思维导向,否则,学生就会可能误入歧途,甚至南辕北辙,与要到达的目标背道而驰。放而有度,作业应考虑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认识水平。放而有序,每一课作业内容的设计与安排,都应该是一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知识链。收,要收得及时。估计学生将知识领会得差不多的时候,便及时进行综合和归纳。收得如果及时,对于那些思维敏捷、理解速度快学生是一种及时的肯定、鼓励,而对于那些思维较为迟钝,理解速度慢的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及时的解惑。收得要准确。教师的归纳综合,要恰如其分地提示知识要点,要高屋建瓴,高度集中地揭示课文有关内容。
放与收实际也是一门艺术,是由知识与方法综合而成的艺术。它要求教师专业知识要精深,教学方法要合理,才能放得从容,收得潇洒,从而达到出神入化的地
3、在不断的反思中取得了突破
首先,建立“作业超市”――让学生去选择。
(1)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根据学生特长、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的不同设计能让学生一展所长的作业;
(2)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就有必要采取“分层作业”的策略,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层次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的“桃子”。其次,允许学生“自产自销”――让学生去创造。
再次,促进“合资经营”——让学生学会合作。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充分肯定了,有效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是有限的,教师还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外环境。因此,课外作业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个人,但同时也提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与社区、学生与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合作来完成。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
四、教学相长是课题研究的魅力所在。
1、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全体学生各尽其思,各展其能,有效地激发了做作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作业的质量。
2、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师生之间的双边交流好,课堂气氛会变得活跃。
3、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作业环境,自主权掌握在学生手里。学生可以标新立异,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题的学习与研究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解决”对专业发展的提升作用,也能真切地体验到“经历着的研究者”的充实与自在,体会到“拨开云雾,喜见阳光”的幸福与快乐!
课题讲座心得体会2
随着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就显得非常必然。而且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大力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随着网络技术的运用,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
一、多媒体使语文课堂具有自主性:
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前由于没有多媒体的加入,很多知识要靠老师的一张嘴重复多次的讲解,学生听的很被动,学得也很被动,根本谈不上自主性,而有了多媒体的加入,学生学习更加主动、独立,呈现出了一个自主课堂。例如:在上《只有一个地球》这课时,我一开始非常生硬地向学生介绍宇航员在太空中遨游是,虽然我觉得很有趣,可学生却是一脸的茫然,于是我想到了多媒体,当同学们看到宇航员在太空中走路、吃饭、睡觉这些有趣的画面后,他们笑了,我也笑了。因为学生们已经感受到太空生活的有趣了。随后,同学们主动讨论了太空生活如此有趣的原因,还提出了“飞机、小鸟为什么会飞呢”等许多问题,整个课堂非常活跃。
二、多媒体使语文课堂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课堂要求向学生经验开放,向社会开放,教学场所向教室外、学校外开放。这就更离不开多媒体的运用。记得在上《少年闰土》这一课时,由于偏远农村的孩子对海边生活比较陌生。于是上课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大海、海边的一些贝壳。学生虽然坐在课堂,可他们了解了教室、学校以外的东西和知识,使语文课堂不再是封闭式的了。
三、多媒体使语文课堂具有情境性:
让多媒体的画面和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直观性的画面和富有乐感的音乐结合起来,产生一种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会被这种情境所感染。例如:在上《金色的脚印》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主人翁和狼关系变得友好后的开心,我分别配合画面用了两段音乐。在配乐朗读它们之间友谊慢慢变好的内容时,同学们被优美的音乐感动了,当读到他们和好的时候,同学们又被欢快的音乐所感染,而变的十分开心。音乐所创设的情境魅力是无穷的。
总之,多媒体的加入,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是受益匪浅。
课题讲座心得体会3
4月17日下午,我有幸聆听了伍海云教授的《做小课题研究,当大作为的老师》专题讲座。我认真地听着,详细地记录笔记。伍海云教授深入浅出对课题研究作了方方面面的指导讲解。听完讲座后,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我明确了什么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就是一个以教育教学问题为指向,积聚众人智慧,产生思维火花的研究平台。”
二、如何让课题研究做到实用、有效,而且不会造成教师平常的教学负担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校本教研和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三、应找准课题研究的“点“。这是伍海云教授在讲座中给我印象最深,也是给我启发最大的一句话。伍海云教授深入剖析我们小学的课题方案,具体的事例,一针见血地指明了撰写课题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们引以为鉴,少走弯路,明白了写好课题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写好课题方案。
四、如何做到扎实研究。在这方面,伍海云教授讲了三个方面:
1、研究方法的选择。在于文献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实验研究。
2、工作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工作计划分为实验计划,学期工作计划。一定按照计划进行。
3、各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资料应当体现真实性,典型性,充实性,特色性。要有针对性设计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表格。要有标准性地分类整理材料。
这次课题研究专题讲座,意义重大,为我们今后申报课题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课题讲座心得体会4
20xx年11月17日,听李斩棘老师讲了《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从课题研究开始》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李老师从“为什么做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需要什么?”“做课题研究基本程序是什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这四个方面展开了这次讲座。
我认为做课题研究是一线教师理解孩子、深入掌握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但是,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对于课题研究一直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如何去有效的进行课题研究是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而李斩棘老师就像一场及时雨来到了我们身边,给了我们最需要的课题研究方法指导,让我们对以后的课题研究不再迷茫,不再为研究什么而苦恼。
确实,以前选择课题研究总觉得新的就是好的,没有联系实际的研究都是泛泛的空谈,只有立足于教学工作,平时课堂,结合自己课堂上的活动风格,孩子们养成的游戏习惯,从小处着手,注意对日常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那么研究的素材自然而然就多了,而且从实际出发,对于研究的各种现象都能仔细观察、记录,然后整理变成有用的理论依据。
李老师的讲座既广泛又细致,广泛之处引领我们寻找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细致处让我们规范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研究程序中的各个环节,如如何表述题目等都一一举例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说。
感谢李老师的此次讲座,让我们了解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讲座心得体会5
通过学习教育局组织的讲座和观摩课,我提高了对化学教学的认识,明确了今后教学的重点。对此,我略谈几点讲座和观摩课所得的体会:
一、高考回顾。
主讲专家史树斌老师通过对往年高考化学试题研究分析,第一卷主要考查热点有化学与STSE的关系、有关NA、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电化学、反应速率、盖斯定律、有机必考(选择题)等。第二卷主要考查的是常规元素推断题,要求1到36号元素,结合元素位置,元素性质进行推断,主要考查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工工艺流程题,主要依据流程图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化学原理而设计的。探究实验题,近几年总是考有机实验,所以要加强有机基础知识的学习。选考主要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一般设问比较常规,涉及电子排布式,σ键、π键的问题,杂化理论、分子空间构型,配合物的知识等。
观摩课中主要对一些典型问题、典型解法作了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了除了常规解法以外的特殊处理办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反思体会
1、强化“双基”,构建“网络”,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
(1)重视“双基”知识的掌握,深挖其内涵和外延,注意知识的横归类和纵向对比,切忌机械分割。讲解中经常有意识地插入些带“陷阱”性的问题让学生解答,使其从“失败”中获得机智,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重视对学生解题过程的分析指导,选取经典考题让学生练习,然后帮助他们寻找解题技巧,从而教会他们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程序和思维模式的特点,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摆脱自身困难定势的束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重视相关学科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与本学科的联系与应用,以历年高考的试题为依据,加强实验操作、实验步骤设计的复习,提高学生解决综合实验问题的能力。
主干知识:是学科知识树的树干部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化学键和晶体结构;物质的量及其它物理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卤族元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碱金属;镁、铝、铁及其化合物;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烃及烃的衍生物;糖类、蛋白质;合成材料;涉及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有关相对分子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浓度计算;化学基本仪器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2、把握复习方向,廓清思路抓重点
高考复习备考应以课程标准依据,按照“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确定复习内容定位,以高中化学新教材为依托,根据不同模块的功能及必、选修模块之间的联系,清晰复习教学思路、步骤、节骤,拟定有效复习方案,组织实施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高中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知识主线,明确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和关键点、易错易混点。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同类归纳、异类比较、横纵联系、点面结合,在发散收敛的同时,认识、理解、全面整理知识,打通模块,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
3、加强实验题特别是探究式的实验的复习和演练
加强实验题特别是探究式的实验的复习和演练,注重提高学生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能力的提高。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数据)、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所使用的仪器、实验评价分析等几个方面对课本中出现过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进行全面地复习,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拓宽思维。如掌握一种装置的多种用途、一种仪器的多种用法以及一些仪器的灵活运用等。
培养实验能力,加强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化学用语的准确性,以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实验现象描述的训练,准确用化学用语加以表述,加强对实验原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加强综合训练,查漏补缺
学会整理和归纳错点、疑点、盲点,并进行应试技巧、答题规范训练,不要题海战术,要挖掘精品题,以点带面。同时要克服思维定势,杜绝盲目做题。另外一定要对教材中的概念、定律、原理、性质、实验等内容要仔细阅读,真正做到回归教材,以教材为据,克服复习的随意性。在学习中先“死”后“活”,多记,多写。《考试说明》是专家命题的依据,要对《考试说明》中的“了解”“理解”“综合运用”各种层次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挖掘知识规律和信息,探究知识的扩展点及可能的出题点。
5、复习的后期做好几个“回归”
(1)回归基础抓教材
教材是考生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最原始载体,考生一年来的练习、考试题和将要做的高考题,都是改变情景和知识的呈现形式,变换命题方式,但考查的知识和方法没有变化,尽管解题过程需要各种能力,但是许多试题的答案就是教材中原文(概念、用语、原理、公式等)。熟练地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是所有基础的关键。建议依据学科《考试说明》的知识点逐个落实到教材中,将所有内容重温一篇,尤其是在平时考试中出现频率不高,但《考试大纲》有要求的知识点,防止在高考试题中的解答过程出现知识盲点,影响高考临场发挥。
(2)回归基础抓题型
高考命题各学科题型相对稳定,题型是考查知识和能力的载体。高考命题始终坚持“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不回避,重点知识变换方式考。”各学科重点知识和能力的确定要依据《考试说明》如化学学科中的知识要求为“理解”或“掌握”、“综合运用”等知识内容和四种能力要求。化学学科主要做好“注重理论概念知识,突出物质推断题型,突破实验设计与评价题型”
(3)回归基础抓弱点
通过高中学习和历次考试,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知道自己的.班级学生在哪些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建议每一个考生先用笔写出自己的知识内容在哪些方面不足,哪些学科方法不熟练,什么样的题目不会做。然后对照历次考试中出错的题目,看自己归纳出的不足在考试中主要错误原因是什么。最后将高三年级所有的训练题中的出现错误的试题重做一遍,并将做错的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对照课本重新温习一遍,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老师指导。
(4)回归基础抓答题细节
“习惯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这句名言对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要有真实的体验,让学生将每一次考过的试卷拿来进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许多试题的失分并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答题习惯和答题细节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审题读题不仔细、回答问题不规范或不全面、学科用语不准确、答案涂写不到位、选择题答案从试卷向答题卷转移错误、基本概念和术语出现错别字等一些细节把握不好和不良习惯导致失分。建议考生将已经做过的每一学科试题出现以上错误统计出来,就会发现这样的失分在每一次考试中总分不会低于20分。并且在这一个月的复习中下决心有意识地改正答题过程的不良习惯和认真对待答题细节。
以上便是我学习讲座和观摩课的一些心得,希望大家多多指教,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微薄的帮助。
课题讲座心得体会6
今天星期六,没有休息,去中心学校参加继续教育“上好课”专题学习培训,听专家讲座。这次主讲的专家是至德小学的秦斌老师。秦老师是省教坛新星,人很年轻,30岁左右,戴着眼镜,面容消瘦,显得文质彬彬;秦老师普通话标准,语调抑扬顿挫,两个小时的演讲很有激情;秦老师理论联系实际,从一线教师的视角为我们诠释了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的理论,讲座深入浅出,我受益匪浅,体会颇深。
一节好的语文课首先应该是真实的。有许多语文公开课、竞赛课,教师在设计时就把追求完美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课前训练学生的有之,课中“诱导”学生的有之。于是,教学变成了演戏。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殊不知,真实的才是最动人的,真实的也才是最美丽的。虚假的美丽只能取悦于一时,真实的精彩方能恒久地打动人心。让语文课远离虚伪的美丽,永远焕发青春的活力与真实的生命力。一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这种课可以称为真实的课。
一节好的语文课还应该是科学的。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事物的规律,语文教学也不例外,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的语文课才是好的语文课。教学目标要科学,要体现三维体系,要符合学生实际,要突出教材的重难点;教学过程要科学,要过渡流畅、衔接自然;教学方法要科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形成能力。
一节好的语文课更应该是高效的。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讲求效率。语文教学也不应例外。一节好的语文课,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之中,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运用能力有了最大程度地发展和提高,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及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否有效,收到了怎样的效果”是评价一节课的最终标准。
课题讲座心得体会7
12月31日上午,有幸参加了在西安小学举行的《听课、评课、研课与教师专业成长》专题讲座,虽然讲座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上午,但许贻亮老师的讲话却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作为一名踏上岗位不足4年的新教师,我觉得听课、评课、研课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对一个新教师来说,坚持听课,可使自己尽快成长。自己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节课就是在“听”中度过的。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听”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很多新教师,喜欢完全照搬教参或别人的教学模式,我觉得这一点是不可取的。新教师的“学”和“模仿”,不能是照搬,要学会取长补短,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专业成长。
评课对教师专业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评课可以促使教师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反思中不断完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那要如何才能评好一节课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课前要了解所听课的内容,只有了解了教学内容,在评课时才能有的放矢,所以现在每次听课时我都带上相应的教学用书;
2、从听好课入手,做好听课记录;
3、多反思,多假设性反思。这节哪些地方上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会怎么上?
从准备教学区公开课和新教师汇报课评比活动的过程中,我觉得研课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走上岗位后我承担了一次教学区公开课,若干次校级公开课,参加了安海镇新教师汇报课评比活动和其他比赛,在准备这些课的时候,和其他教师共同研课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大家的思维在研课中碰撞,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群策群力,年轻教师在此过程受益颇多,研课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
课题讲座心得体会8
20xx年5月18日,临高县培训办组织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在第一思源学校培训,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陈老师的讲座《基于学段目标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观摩她的示范课《搭配》,我听后,颇受感触。
陈风云老师指出:
一、大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赋予每个学生学习的权利。
二、大目标的达成需要老师有正确的学生观。
1、每一个学生成长需要经历失败的体验。
2、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经历成功的喜悦。
3、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经历独立自主,对自己负责。
三、老师是促进者:用情境激发,用问题启发思考,用平等营造安全环境,教师是“平等的”参与者。
四、教师是鼓励者:用真情激发学生上进,用责任助一臂之力。
陈老师的观点给我指明了方向,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要多学习她的教学理论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倾听,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下午听了陈老师的展示课《搭配》,受益匪浅。
1、陈老师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耐心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发表出不同的见解,课堂气氛和谐,师生互动非常活跃,让学生在互动中寻找搭配。
2、陈老师设置问题,贴近学生生活。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中,陈老师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教师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非常明确,所有的教与学的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2022课题讲座心得体会(通用8篇)】相关文章:
劳动精神讲座心得体会(通用6篇)04-21
抗疫讲座心得体会(通用11篇)05-12
预防溺水讲座心得体会(通用6篇)05-09
2022英语课题开题报告04-26
幼师师德讲座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05-09
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通用15篇03-04
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通用15篇)02-26
家庭教育讲座简短心得体会(通用5篇)05-10
师德师风讲座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0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