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精选15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 篇1
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在篇幅上来说比较短,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质朴平实而又不失诗的光华,从内容上来说畅达深邃而又渗透着哲学思想,其思想深刻而又超然于世。它让我知道了生命的不可重复性,要更加珍惜生命,让我知道人生的短暂,要合理利用时间。回归简单的生活必须有一颗淳朴的心,它让我躁动的心沉静安宁,它教我们淡泊名利沉淀自己。
《智慧》中告诉我们智慧和聪明完全是两回事,聪明是指一个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质,如具有机敏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而智慧不是一种才能,而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开阔的胸怀,足够的勇气和敏锐的眼光,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是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这就教会我们大学生要有勇气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更要有智慧来分辨二者的区别。
《真实》中告诉我们,人活的独特、潇洒一定要发自内心。如果你太关注自己活的样子,总是活给别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给自己看,不是自己真实的性格,那么,你愈是表演的真诚、独特、潇洒,你实际上却活的愈是做作、平庸、拘谨。大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的关键时刻,太看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无益于我们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周国平一直着重于内在和灵魂的超脱,不难从《真实》中看出他强调的是一个真实的自我,即一个正直的性格,而性格是否正直也表现在一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方面。
读《安静》时想到,现时社会上一些世俗观念也进入了学校。利益的驱动超越了一切,物质的诱惑淹没了精神的愉悦。我们很难再听到来自心灵本真的呼唤――如此浮躁的环境中我们又如何做学问?摆脱外在的虚名、浮行,保持一份心灵的恬淡,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沉淀自己,积蓄力量,成就自己的梦想,这是我们大学生正确的选择。
《读书》中周国平认为,读书不在于破万卷,重要的是读书时的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用品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破万卷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是在于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是自身精神的丰富和成长。要领略读书的快乐,就必须摆脱功利的考虑,要有从容的心境。大学时期是我们养成读书习惯的关键时期。大学培养的就是我们读书的习惯和无师自通的能力。同时读书也提高了我们的觉悟,进化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从中得到某种教化。更重要的是,大学读书的多少决定我们以后发展潜力的大小。读的书越多我们的发展潜力就越大,因为我们有厚度,这个文化底蕴的厚度,也决定了我们发展潜力的高度。
《人生哲思录》的积极思想给我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在浩瀚的生命之岸,我自豪地告诉你――世界,我追求过,奋斗过,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没有停止过拼搏,而这个造就了万物的世界也将欣慰地回答:只要你奋斗不息,人生终将辉煌。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 篇2
周国平先生说,他的人生观若用一句话概括,那便是真性情。他觉得成功并非人生的主要目标,只有活出真性情才算不虚度人生。对此,我看法略同。
现代社会争名逐利的风气很成问题,人们总围着钱转,迷失了单纯善良的本性。如今的综艺选秀节目铺天盖地,平凡人老想着一夜暴富或者一夜成名,殊不知那些光鲜亮丽的名人的内心挣扎。
现实中的人们总是对生活强加抱怨,总觉得活着太累。可是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活得这么累?别人不能左右你的思维,你却总模仿别人,追随大众的脚步。正因如此,你才会渐渐地迷失自己,你痛苦地挣扎着,漫无目的地追寻着欲望。但当你得到那些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时,你真的快乐吗?
最近层出不穷的明星吸毒案便暗示了答案。他们的生活都很优越,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压抑感和忧郁情绪。他们难道活得不精彩吗?也许是我们认为精彩。周国平先生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那样他的人生才有意义。难道那些吸毒的明星们起初并不想当明星,只是迫于无奈?我觉得应该不是,而是他们走在明星路上的时候,碰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于是他们变得迷茫不知所措,选择了逃避退缩。那么既然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凭自己的努力去克服种种困难,而非要用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呢?也许是忘了最初的单纯梦想。
正如周国平所说:“我走在街上,一路朝熟人点头微笑;我举起酒杯,听着应酬的话,用笑容答谢;我坐在一群妙语连珠的朋友中,自己也说着俏皮话,赞赏或得意地大笑……在所有这些时候,我心中会突然想起一个声音:‘这不是我!’于是,笑容冻结了。”生活中,我也时常有这样的经历:身在其中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会不自在,只知道要这么继续下去,就像被上了发条的钟表,不分日夜地走着。
一个人安静的时候,静静地想着心事,会觉得并不那么孤单。“我身上有两个自我。一个好动,什么都要尝试,什么都想经历。另一个喜静,对一切加以审视和消化。仿佛是这另一个自我把我派遣到人世间活动,同时又始终关切地把我置身于它的视野之内,随时准备把我拉回它身边。即使我在世上遭受最悲惨的灾难和失败,只要识得返回它的途径,我就不会全军覆没。它是我的守护神,为我守护着一个永远的家园,使我不至于无家可归。”每个人可能都会被这个问题所困惑,也曾思索却不得其解。我想说的是,若想不被现实所牵绊,就必须有自我意识,不能什么事都被现实牵着鼻子走,而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决断力;同时,也要有定力,经不住诱惑,便会丧失自我。
人本身无贵贱之分,但是欲望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人们总喜欢和另一群人比,这群人名字叫“别人”,处处都要拼个高下,不然心里便不痛快。但是越比下去,就越不可收拾,虚荣心也随之不断上升。可你有没有想过,比的意义在哪儿?竞争本身没有错,但是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贬低别人吧。不忘记自己的初心,才能使你的人生过得充实有意义。
人生如戏,今天的你是否在为明天而坚持?梦想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为自己的梦想不懈地奋斗。如果你止于哭喊而不付出行动,那梦想不过是天方夜谭罢了。你应该时刻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并坚定该去做什么。周国平先生告诉我们,要成为真正的自己,“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你的人生由你来定义,你执著坚守,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不管它是否辉煌,它都是有意义的,因为这就是你的人生,你独一无二的人生。
人生终究是漫长的,不求“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求珍视自己,做到不忘初心,便已无憾。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 篇3
周国平说,如果你只想读我的一本书,就读这本书吧。在书中周国平以哲学之心问道人生。那我们就一起说说人生吧!
本书共四辑,我最喜欢的是第一辑生命感悟,这一篇章。也许是和我现在的年龄心境比较相符合,所以我认真并且享受的读完这一章节。这一章里又分成了几个小的部分,生活态度,人生境界,生活质量,人生况味,人生难题。人生的种种状况都被作者一一呈现,哲学又生活。
年龄在涨,心态在变,二十几岁的时候只想活的个鲜嫩漂亮,三十几岁确想活出气场,胸襟要广,眼界要宽,气度要大。书中说到,我的人生观若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能活得有意义。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人生也才会更有价值。偶尔周末,有时候会带着自己的女儿去参加义工团队举行的助学活动,孩子知道人生的不同滋味,知道感恩也知道给予爱,也会带着她去亲近自然,去看红的花,绿的草,这是精神成长最好的养料。也经常去旅行,旅行的意义又在于走着走着便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和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王尔德说:“人生有两种悲剧,一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另一种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平常心是控制和把横一切的良药。书中这样说到,一个人的实力未必表现为在名利山上攀登,真有实力的人还能支配自己的人生走向,适时地退出竞赛,省下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享受生命的乐趣。
生活的味道有很多种,很多都需要自己把握。就如书中所说,老天给了我们每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 篇4
我敬佩这样的人,但我并不看好这样的爱情。太沉重过分,难以承受。
三个主角:达摩石神,汤川侦探,花岗靖子。达摩石神,数学怪咖,包括爱情都一厢情愿的将其设计成符合逻辑的样子;汤川侦探,理科建筑与前者不相上下,也就是社会学和文学方面比石神略多的一筹,让他做了回上帝;花岗靖子,再普通不过的遇人不淑的普通人。
这一切都是天意,也许他们本可以永远相安无事的平行,可命运偏偏如此。这种戏剧化安排在小说会出来好作品,但摊到谁身上都是悲惨的人生。
他对爱的处理方式,是他本人性格的外现:符合逻辑的即是正确的,哪怕践踏法律和生命。在他完美的计划里,杀人、自首都是合乎逻辑的。我想如果不是命运使然,他也许一生都平静的在此价值观下缓缓度过。可是偏偏。
“石神嘶吼着好像要呕出灵魂来”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对小说的结尾印象最深。可是一切都是情理之中的,如果换做是我们,我们也会做出和靖子一样的选择,哪怕是看着很猪队友的行为。
石神的一厢情愿,太不平等,无以回报。
爱无论性别。
《断背山》讲述的是同性之爱。我好像非常偏向于这种情节缓慢平铺的叙事,含蓄内敛的表达让我十分享受,缓缓积蓄的力量直击人心,回味无穷。
两位主角性格不同:一个是轰轰烈烈主动的,他的爱意时刻流露;一个是隐忍的压抑的,他的爱在心口难开。
遇到最爱的你已是不易,何必在乎性别。
爱是不可掌控。
如何看待《平凡的世界》润叶和向前健全时闹别扭,最后残疾了才好好在一起?早在一起不就完了。
所以,我在想能不能获得一种智慧,可以让人免于这种遗憾。实际上,不能,你不能小窥这条件。
有的时候外界条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表观遗传学里有很多案例。这学期学的,很有趣,大概是环境会影响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完全不同。
薛定谔的猫:无论你以什么方式打开黑箱子,在你打开的那一刻,就会随机触发一个让猫死亡的机关。像爱情一样,你不去管她,她就在那里,但谁都不知道她未来是怎样。你越是想去研究她,那么研究结果就会受到你本身的影响。
所以我本身的假设,是否润叶在向前残疾前就意识到两人恩爱夫妻的可能性,就像那只猫,是研究不得的。
虽然听起来很遗憾,可是就是这样,没有一种智慧可以让自己避免所有的遗憾。必须接受有些事情是利害是权衡不出的,例如爱情。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 篇5
这本书教会我们什么是人生以及生命的意义。
生命,短暂而珍贵,但它却不平凡,就在你怎样让它露出光泽,绘出色彩。
“真性情”这一章,意在突出生命的意义,真正的自我是一种心灵生活,创造便是一个开端。虽然“义”和“利”两者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但有时义务也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职责,并不是去履行什么,而是自觉地朝自己的目标奋斗,我们的义务,也不是为家长而学、为学校而学,是为我们自己而学。
或许人生之路的尽头离我们还很遥远,但这一路上不一定有很多时间属于我们自己,所以,此时此刻,请享受你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活出真正的自我。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 篇6
摘下手表的这一刻,我坐在寝室,除我之外,再无一人。安静地聆听自己与心灵的对话,世界忽然如此温柔。——题记
人生的每一时刻,我都希望心中有一座坐标系。它高傲地屹立在心湖中央,指引我生命的航船驶向前方。生命的航道九曲回环,看似波澜不惊的表面,或许暗藏着风云涌动。生活逼迫人思考,困境激励人成长,挫折拷打着年轻的信仰。似水年华里,我们都躲不开生命理想的追问。
你是否整日形色匆忙却碌碌无为,你是否为生活奔波却忘记了最初的梦想,你是否始终葆有火热的希望,哪怕承认失败、独自彷徨、接受孤独,乃至于忍受绝望?
这就是生命理想的追问,这就是灵魂惊心的呐喊,这就是心灵真实的诉求。
身处弱冠年华,命运好似有意煎熬年轻的心,偶尔让人踌躇满志,偶尔却让人万念俱灰。一颗奋斗的心难以平静,它既勇敢坚强,又百孔千疮。青春的岁月里,内心深处应住着四个人,其中两个是你含辛茹苦的父母,其中一个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理想姑娘,另外一个,当是能教诲你、渡你苦海慈航的老师。
现在的我,已经把周国平当成了住在心中的老师。他不曾教过我一堂课,不曾授过我一册书。我也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没有见过他一面,更不关注他的微博,不追逐他的脚步。如果有朝一日他从我身旁匆匆走过,我的心灵可能会一阵乱颤,可小鹿乱撞之后,我依旧不知道从我身旁掠过的这个男人,竟然是洗涤我生命纯度的源泉。好像在这个世界上,他与我无关,可我知道,他离我近得再也不能更近了——这是一个男孩对一个男人虔诚的仰望,这是一个男人启迪一个男孩,赠予他驱散心灵阴霾的光芒。
一个人文化修养如何精深,不应该看他的学历,而应该看他的谈吐。一个人有没有阅读的品位,不应该看他藏书的数目,而应该看他枕边的读物。枕边无书的人生活没有情趣,枕边无好书的人情趣难见高雅。枕边有一本好书,深夜随手可触,漫长的漆黑的孤独的长夜,人总不至于被高尚的心灵所遗弃。至少,他可以分明感受到,在古今中外的黄卷青灯中,无数伟大的灵魂在坚守着人类的信仰。他们的忠诚,远胜于葛朗台对金钱的执着——他们在为人类的原恶忏悔,他们在为人类的欲望赎罪。
我的枕边,近三个月,都安放着周国平撰写的《人生哲思录》。睡前翻翻这本书,醒后常常看上几段,怡然之至,乐此不疲,心灵也受到极大的宽慰。放在枕边的书,既无须拿来向人炫耀自己的才学之高,也无须应付名目繁多的考试,便也看得意之所及,随性之至。有时候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像个趾高气昂的将军;有时候推敲揣度、字字深思,似满口之乎者也的老学究。然而,每次合上书页,便好似满腔清气盈体、精神抖擞,人生的旅途似乎也愈见明晰、愈见开阔。
这个时代愈趋浮华,世界聒噪得不愿安静。世俗的空间避不开叽叽喳喳的喧闹,心灵的窗户便掩得更加严严实实。思想挣脱不开枷锁,生活呼吸不到自由,心灵便时而感到惊慌的局促,时而感到落寞的寂寥。好在,我的枕边还躺着周国平的书籍,我的脑海还珍藏着他对我生活的启示,流动着我对他言语的思考。
金庸先生在小说《神雕侠侣》中曾有言“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年少时读来不甚了了,经历了一些世事之后,深感这轻描淡写的一句,竟道破了生命的真谛。当抑郁积胸、无从发泄却又无可遏止之时,只得嗟叹身如飞絮,命似琴弦。这个时候,不妨沉下心来,读读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看看哲人对日常生活的反思,听听思考者对生命理想的追问,往往有助于我们聆听心籁,拜访自由。或许,并非人人都拥有一颗聪慧的心,但是这丝毫阻止不了我们追求睿智生活的脚步。
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瞬时的晴天霹雳让人无法接受之时,在压抑痛苦、困顿迷惘中,我摸寻到了这样一句话——“人生的本质绝非享乐,而是苦难,是要在无情宇宙的一个小小角落里奏响生命的凯歌”;当人生得意,意气风发之际,在顺风顺水的生命之河里,我不经意邂逅了这样一股清流——“成功是一个社会概念,一个直接面对上帝和自己的人是不会太看重它的”;当异乡求学,深感寂寞,无处话凄凉之时,在冷寂的秋风中,我因缘际会般拾起了这样一枚枫叶——“靠内心的力量战胜寂寞的人,必是诗人和哲学家”;当少年萌动,情窦初开的青涩年华,这样一句温柔的提醒霎时温暖了我不知所措的心灵——“到世上来一趟,为不多的几颗心灵所吸引,所陶醉,来不及满足,也来不及厌倦,又匆匆离去,把一点迷惘留在世上”。
这就是周国平,这就是《人生哲思录》中启迪生活的智慧。这种处世的高明来得如此清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言语算不上锐利,但在韬光养晦的世事感悟中,随处可见作者对人生深刻的洞察,不着痕迹,不露锋芒,却含蕴着一股透人心脾的力量。这股力量仿佛挟带人生大困惑与大情怀而同来,处处动人心魄,却又似乎只是松间的一缕月光或石上的一溪清泉,像雾像雨又像风,让人似懂非懂,捉摸不透。
周国平说,“我是一个直接面对自然和生命的人。相对于自然,地理不过是细节。相对于生命,历史不过是细节。”但愿,我们都能拥有如此坦荡的情怀,从容笑对生命理想的追问。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 篇7
自从看了这本《人生哲思录》之后,我感觉到了周国平老先生对人生的感悟还是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在学业上有点困难,我经常性的打退堂鼓,尤其是逃避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我可是经常性选择逃避啊!
但是,自从在上海书城里看到了这本《人生哲思录》,我觉得我应该好好学习人生哲学了。
因为我迷茫了,我不知道为何要学习,为何要成绩好?老师经常性的说:学习好,就容易被老师表扬,学习成绩不好,就容易被老师骂,我搞不清楚为何?
像我是个成绩中流状态的人而言,经常性会被老师忽略,之所以会被忽略到底,原因也是很简单的,成绩不是最好,却也不是最坏的,所以,老师一般都不找这类学生麻烦,只有一旦成绩变差了,老师才会发怒。
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很迷茫,迷茫到什么程度,就是搞不懂为何学习成绩好,才容易被表扬。
我也很想要被表扬,但是,谈何容易,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自己为何处在中流成绩状态。
通过阅读《人生哲思录》之后,我发现我找到了答案。
这本书是一本随笔书,讲述的内容都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感悟,我在这本书里学到了许多知识,是这本书教会我什么是人生态度。
我发现,我自己学习的时候态度出了点问题,我很被动的学习,不肯主动学习,这造成了我学习成绩永远处在中流水平,这是我学习态度出了问题。
这本书教会我要认真、踏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不可以投机取巧的学习,因为学习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没有日积月累的学习是没有学习成果的。
这本书还教会了我,生命是一项旅程,有苦难还有悲喜,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要淡定从容地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悲喜,你会意外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果。
古人云:千里迢迢,始于足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比如我应该做好学习生活两不误的任务,每天制定好学习计划和目标,多相信自己,未来的自己会越来越优秀。
这本书教会了我,迷茫期不要担心,要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坎坷和挫折,学习也是如此,生活更是如此。
我通过这本书,总结了我自己迷茫期的主要原因,发现还是态度有问题,书中介绍有因必有果,有好因必有好果,所以,我认为我只要好好的脚踏实地的学习,努力背课本,努力的理解书中知识,我相信未来我的学习成绩会提高的越来越快的。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 篇8
最近两天看了一些周国平写的《人生哲思录》,是他关于人生、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思考。曾经以为自己的想法和他有些相似或者类似,但是读了之后,发觉他比我更加理想化和不现实,也许是他所处的环境和心态与现在的我的不同,看到的接触到不同,所以他对于物质的要求相对来说是比较的低。或者他现在所处的环境的物质已经能够达到他所谓的“小康”,而他对物质的要求也就是小康的要求吧,因而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他是强调又强调的。
贫困是可怜和可耻的,但是很多人在所处的环境中摆脱贫困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会有层层的阻隔和障碍,老老实实的干活的人,可能摆脱贫困的几率会更小。怎样摆脱贫困,达到小康,不仅是个人努力就能够达到的,而是社会环境首先要给予的,环境的优或者差,使得个人的努力或者事半功倍或者事倍功半。
自己曾经是很怕自己的努力没有结果,很怕尽管自己努力了,但是还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在努力的同时会有所保留,不会全力以赴,这就是自己做事的缺点,是自己不能由衷做事的表现。
表现真实的自己是自己向往的和需要的,但是表现真实不是那么容易做到或者实现的,自己需要在清楚确认自己的需要和目标的时候,以表现真实的自己去做事情,去交朋友,以完全真实的心去感受周围。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 篇9
年初的时候购得此书,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这本书一直在我床头陪伴着我,每天或每两天读一篇。渐渐地,这种阅读成了睡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阅读对于生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洗礼。曾经看到有人给这本书这样的评价“读了这本书,她使粗暴的人变得温柔;使懦弱的人变得坚强;使无主心骨的人变得有主见;使破碎的心重新得到吻合;使矛盾的双方重新言归于好;使……”的确,《人生哲思录》就是有这样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起初是被书的封面所吸引——简约,淡定从容的风格,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平静与充实。打开书本,周国平先生用最平凡的语言把一些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在你面前,你会突然发现那些人生哲思是如此贴切的表述着你的情感,你的经历,你的精神家园……
在这么短短一篇中要细谈此书给我的震憾与感动,那真的是天方夜潭了。这里我只能挑几个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词,也是书中的几个短篇书题,来谈下自己的感受。
《独处》——“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出身来,回到了自己”。
我也喜欢一个人周末沐浴在阳光下悠然看书喝茶的感觉,也渴望一个人住在大山里没有电话骚扰没有熟人滔滔不绝地交流自己安安静静地呆着的感觉。在家的时候,喜欢经常体会外面下着雨坐在窗户下,看着外面绿油油的树木和庄稼。非常同意周先生的这句话“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可是现在的生活总体来说还是一种群居生活,现在的人们总是缺乏了些许独处的机会,我总觉得这是很大的遗憾。正如周先生在书中所述“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当时念到这段话时的震惊。
《沟通》——“我相信,一颗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它在一定意义上是自足的。但是,前提是人类和人类精神的存在,人类精神的基本价值得到肯定。唯有置身于人类中,你才能坚持对于人类精神价值的信念,从而有精神上的充实自足。优秀灵魂的自爱其实源于对人类精神的泛爱……”
这是《人生哲思录》第259页关于“沟通”这一主题中的一段话,我想这里谈到了,人离不开人类,一个人再独特,再独立,你依然离不开人类这个种族,因为个人的精神的独特都缘于对人类精神价值的追求,离开了人类群体,你的独特的精神价值就失去了根,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虽然,有很多人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精神,正是依赖于它对人类精神的不断探索,谁也不能保证你找到了人类精神的全部,人类的精神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去展现。
一个人的价值与整个人类的价值连在一起,才能散发出其魅力。只有一个个独特的个体精神才能丰富和完善整个人类的精神领域,所以,个人的存在依赖于整个人类的存在,依赖于整个人类精神价值的存在和认同,人类的精神价值同样离不开独特个体的价值的展现和发挥,试想如果没有诸子百家的百花齐放,怎能拓展出不同的思想领域。怎能启发我们后人、沿着不同的方向去发现人类精神的秘密。谁又能保证或预言你就是人类全部精神的发现者。既然无法保证,任何人都有权利也有可能通过不同的视角寻找人类精神。所以,你再优秀,也不要以为自己是上帝,是如来,是天神,怀有你自己的独特性就足矣。尊重别人的独特性。
《超脱》——周国平先生提倡人需要重视精神活动,需要给自己的心灵或精神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不是每时每刻都被琐事所占据。他不反对事业和忙碌,但需要与自己从事的事情适时适当地保持一定的“距离”,我就是我,遭遇是遭遇。我自己也非常喜欢的一个诗句是“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很有意境,也很佩服主人的韬略。
超脱是要与忙碌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产生美;给心灵一些空间和时间,来回味体会自己最近做的事情。但超脱又不能过于深刻,完全脱离于忙碌和世俗,游离于人间肤浅之外,甚至遁入空门,也不是最佳境界和结果。
《自足》――讲的也是空灵。和作者一样,我的性格也是两个方面;一个好动,想尝试各种新鲜和好奇,想体验人生各种可能;一个好静,经常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记得好长时间的习惯是晚上睡觉之前回忆自己一天的事情,分析得失和利弊,有日省吾身的习惯。
阅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在和一个灵魂沟通。很多特立独行的人走了,但他留下了他的思想,启迪着后人,我想即使在当代他没有感觉到它的思想被认同,但他仍然坚信,仍然有一种期望,有朝一日,能与人沟通。书面文字可以引人深思,可以让自己更有思想。
最后想以书中这样一段话来结尾:“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者都属于灵魂。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如果这财富也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所以,前提是灵魂的富有。对于灵魂空虚之辈,不足以言这两种快乐。”
不断丰富自己的灵魂吧!你会享受到最大的快乐!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 篇10
当今世界,用酒池肉林描绘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并不为过。人们追求的是速度、效益和规模;谈论的是票子、房子和车子;爱读的也大多是能给自己带来成功和利益的诸如《制胜之道》、《攻心为上》《处世经典》之类的书籍。笔者早已步入不惑之年,在懒散中也读了一些书,但能给自己带来深深触动的则是近期所读的一本哲学书,书名叫《周国平人生哲思录》。
读哲学书籍自然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提起哲学,总觉得晦涩难懂,枯燥无味,读哲学书不会为自己增强处世技巧和本领。但自从读了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后,原来哲学并不深奥,也不神秘。李瑞环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与实际相结合,由事入理,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加上本人仍然喜欢思考一些人生问题,于是在我院今年开展的读书活动中,就选择了一本人生哲学书籍。
朋友,在我们忙忙碌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您是否真正静下来去思考过关于精神和灵魂的问题呢?这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就是藏于喧闹生活之下的哲学。我们的情绪会随着我们所经历的事情不断变化。当遇到难题和挫折,情绪低落甚至沮丧;遇到幸运的事,兴高采烈甚至忘乎所以。那么我们怎样去调控自己的情绪呢?又如何去接受自己的情绪呢?也许《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能帮你找到答案。周国平关怀的是当前世界中人的境遇和人的精神状况。人生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人生,《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就是带你去感悟人生、体会人生。
作者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他的文笔随意、简单,却连贯得像是面对面的交谈。他的文字像是清凉的薄荷叶,抚慰我们的心灵。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关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你都能从他的'文字中获得智与美的启迪。
包括“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四部分。这本书作者用他的经历,他的思索,他的沉淀,表达出他自己对人生各种问题的看法,而其中总会有某些问题是你曾经遇到过而困惑不解的,或没有再继续往下探究的,你会突然在他的解读下豁然开朗。比如对于人生意义的追问。偶尔我们会想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呢?是成功?是占有?有钱地位?好像都不是,因为作为我们个人,最终都逃脱不了死亡,而地球乃至宇宙也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最终也逃脱不了毁灭的可能,最终一切都归于零。那么我们今天的一切是否有意义呢?
《人生哲思录》告诉我们生命的终极意义问题是无解的、没有答案的,但是唯有思考这些问题才可能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准则。周国平做了一个比喻,人生即是道路又是家,把人生当作家,让心灵得到休息;知道人生是道路,让心灵有超越的追求。如果把人生看作一次旅行,那么只要活着,我们就在旅途上,人在旅途上,怎能没有乡愁?乡愁使我们追思世界的本原、人生的终极目标和灵魂的永恒故乡。各位教师朋友,我们不正是灵魂的工程师吗?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不就是引领着同学们不断追求和探索真善美吗?也许我们清贫,但是我们充实。周国平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生活和人生的境界。他说,生命神秘而珍贵,我们要懂得大自然的生命现象,善待一切生命,从每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一棵树、一只昆虫,从心底产生万物同源的亲近感,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有博爱之心。
前段时间网络热议道德滑波,事因是从老人倒地没人敢扶,小女孩被车碾压几十人围观说起的。如果你见利忘义、袖手旁观,就不要怨怪这是一个道德滑波的时代。如果说道德滑波,也许我们都有一份责任。倘若我们每一个人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会化作美丽的风景。还有谁不愿生活在美丽的风景中呢?
追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已经成为周国平难解难分的情结,他在追索中体验着人生的乐趣和心灵的欣慰。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在人的现实生活之上,还应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家园。失去精神价值的生活,纵然轰轰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一种空虚和无聊的生活。周国平告诫人们,不要让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不要失去精神家园。一个人拥有精神家园,他就拥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颓废者会把人生当成零,堕入悲观的深渊,执迷者又会把人生看作全,激起占有的欲望。其实人生既是零又是全,用全来否定零,反抗虚无,用零来否定全,以约束欲望。能达到零和全的统一,就是超脱。世间的成功和失败,幸福和灾难,都只是过眼烟云,最后无论你是否如愿以偿,都要及时从中跳出来。只要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你得到了不会忘乎所以,没有得到也不会痛不欲生。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这本书跟我们的生活那么贴近,像作者自己所说的,“为自己写作,也就是为每一个与自己面临和思考着同样问题的人写作”。作者既不盲目传达乐观的情绪,也不愤世嫉俗地对现实进行无情批判,它是理性的,积极的,而且这本书有些内容可以随时读,反复读,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当然《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并不是十全十美,句句铮言。书中观点毕竟是作者的个人体验,某些内容显得晦涩,一些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本人周国平反复提倡一种活出真性情的人生态度,笔者就不敢苟同。他狭隘地定义了活出真性情,就是自我主义的表现。又如他总是试图蔑视成功,只不过是在以另一种姿态定义成功,不具有广泛的普遍意义。周国平有时太极端,远离社会,追求内心,本人认为这样可以是他自己的合理人生,但不适合所有人。总之,我们就是读一本好书,也要带批判的眼光去读,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 篇11
不是我们不思考人生,而是人生没有给我们选择的机会。哲人都说,要为正义而活,要为自己的良心而活。可是能够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活,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在生活面前,能或不能都显得格外晦涩。周国平说,所谓成功是指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按照他的定义,成功基本上属于稀缺物种。一个人显露自己的真性情很简单,但要真正出于公平和正义,那就不简单了。人人都想活出个样来,周国平却认为人应该活出个味来。古人也说,人间有味是清欢。味都有,是否是清静之味,欢喜之味,就不得而知了。
敬畏,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内心情感,敬畏规则,敬畏制度,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失去敬畏,人便沦落为原始状态。自然之美,美在自然。万事万物皆有灵性,于天地间存在。
佛说,人生的三重境界: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可见,见自己是最为艰难。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看见真正的自己。既然无法看见真实的自己,不如像李诞一样,做一个浅薄的人,反而有趣。有趣的人,不管在任何时代,都能专注于自我,专注于灵魂,对于他们来说,乏味是人生最大的败笔。每个人都热爱生命,但怎样才算珍惜生命?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还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意义不在于外表,而在于我们的心,心往哪儿走,便决定了生命的意义。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 篇12
澄澈的月色,从高大的洋槐树浓密的枝条间流泻而下,泼洒在大地无垠的辽阔里。那些隐秘草叶深处的虫鸣,于幽静里说着六月的情话。风迈着细碎的脚步,像一个隐藏身份的夜行人,在窗口的不远处,走来走去。
此刻,惟有远山,在静谧中,突显着健壮的骨骼,和着寺院辽远的钟声,谛听苍茫天宇里星子明灭有致的对话。
而我,就深陷在临窗的藤椅里,借着这天宇点亮的星灯,读一本书——读暗藏在一个人内心深处跃动的思想。“生命是宇宙间的奇迹,它的来源神秘莫测。是进化的产物,还是上帝的创造?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你的心去感受这奇迹。于是,你便会懂得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用它们的千姿百态丰富你的心胸。于是,你便会善待一切生命,从每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到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从心底里产生万物同源的亲近感。于是,你便会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创造生命的造物主,不管人们把它称作神还是大自然。”
多么令人感动的文字,如涓涓细流,流淌在这涤净浮华的暗夜,流进你我安静的内心。真的,拥有生命多么美好!不管这生命起源于何,终归于何,而现世的拥有,就让我们足以自我安慰于这茫茫天宇之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心怀善意,看众鸟翻飞,阅春秋冬夏,聆听季节吟唱,感念时序更替,从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感知万物灵动,生命崇高……
因此,心怀善念,是我们在尘世最好的诠释。没有人能够远离生老病死,但我们一定能够远离暴力与邪恶,珍爱自我,用心中无垠的爱温暖尘世的每一个黎明,用呵护春天的手呵护每一朵花叶,用热爱阳光的心情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歉疚的时候学会理解,在失意的时候学会宽容,在放纵的时候学会内敛,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时候,学会牵念,毕竟在有限的年月里,活着是最幸福,最自足的。
看,窗外的月色依旧如水地流淌。听,低语的虫鸣依旧在深情地吟唱。
大地安宁。旷野安详。一颗划过天际的星辰,向着黎明的方向,在深邃的夜空留下静美的弧线,童话中,那就是生命流逝的胎记!
这夜,月色澹澹,书香淡淡……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 篇13
如果说有谁的文字能让我感到像是在与其安静地交流,那就是周国平笔下的一段段人生哲思。
我们随意地生活,也许很多人都不曾真正静下来去思考关于精神、关于灵魂的问题。而这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就是藏于喧闹生活之下的哲学。
正如周国平所说的:“每个人需要哲学的程度,或说与哲学之关系密切的程度,取决于他对精神生活看重的程度。”当我每每反复问自己无止境的为什么,在不断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偶然读到了周国平的文章。
因为产生了太过强烈的共鸣而使我更加安静地沉浸在他的话语里。品味着,思索着。
他的文字像是清凉的薄荷叶,安抚隐于我心中,摩挲过久而日益焦灼的疑问,这让我更加体会他所说的:“哲学不是公共事业,而是属于私人灵魂的事。
从周国平的文字里,不仅能让我感到抚慰人心的力量,也能感受到他性格中的内敛,心底里的喜静。
“和别人混在一起时,我向往孤独。孤独时,我又向往看到我的同类。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多么平和的文字,安静地渗入我的心,感觉就像阖着眼坐在作者一旁,听他慢慢道来他的感受,浸润着我太过相似的同感。他教会了我如何去真正体会自己的所感所受。他没有平铺直叙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他对自己心中所感的真实写照,所以我总是能在他的文字里寻得一份心底的宁静。
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就这样去学会深刻。
周国平的文章里让我感受最深刻的莫过于安静的心境,这种安静包含了很多东西,也被容于很多不同的方面,比如:孤独、寂寞、独处,那几处最为强烈的地方。
这些透着冷冽气息的词语兴许会让人退避三舍,会被认为是一种糟糕处境的象征。其实不然,能够真正体会到独处背后的深义者,实则已达到了一种别致的心境。有些特殊的感受不易于传达,有些因为内容独特而不能交流。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看到周国平写下:“在舞曲和欢笑声中,我思索人生。在沉思和独处中,我享受人生。”这样的语句时,会有如会旧友,如逢知己的思绪激荡的感慨。他的文笔随意、简单,却连贯得像是面对面的交谈。
他的文章并不旨在给我们的哲学问题一个标准化的答案,而是让我们随他慢慢地走完这个发问和探究的过程,我们在此之中渐渐平静,思绪更为清朗,同时始终处于对根本问题思考的活泼状态。
周国平的人生哲思是朴素的,他在给我们带来安静的思考的同时,也同样告诉我们哲学并不是深不可测的东西。哲学永远是单纯的。正因如此,哲学才会被赋予终极与永恒的定义,才会成为对永恒之谜的永恒探索。
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唯有安静地思考与体验才能引导我们踏上各自中的朝圣路。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 篇14
“单纯的人也许傻,复杂的人才会蠢”。——题记
也许,当你手捧一本好书时,你的心才会静下来;当你真正地看透了作者的内心,你的精神才会得到提升。我的确找到了这样一本好书《人生哲思录》,它以平实的语言,引经据典,道出人生一个个哲学——生与死,爱与孤独,享受与创造......这些最平凡但又最难理解的东西。
一开始刚看到这本书时,我便盯着这五个大字看——人生哲思录。提起哲学,总觉得晦涩难懂,枯燥无味,读哲学书不会有多大收获。于是,我便带着这份喜忧参半的心情随意翻了一下书,本想着一目十行的看完,但却被一句话打动“如果痛苦,只因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伤不了。”这句话,好像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言语的修饰,却能字字打动我,令人回味无穷。
也许,我们看过许多高谈阔论的书或者文章,作者在书中夸张的写来写去,用上高深的道理或虚假的情感,只为陈述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乍读无趣,细细咀嚼更是乏味至极,但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却如同一枚青橄榄,初尝味道酸涩,久嚼后方觉得满口清香。读这本书,总会有一种对生命淡然的感觉,很真实,也很享受,字里行间充斥着是作者独特的见解和真挚的感情,不浮夸,不做作,但也足够撼动人心。
“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是人生的主要目标,觉的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方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清。”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虽然以我们现在的年龄不足以完全看透,但是对于作者来说,做到这点着实不易,一个人有追求成功的欲望是好的,但不能把它作为生活的全部。因为功名毕竟是件衣裳,穿着它虽然觉得光鲜亮丽,但只有自己知道究竟想要什么,是精神上的自我安慰还是心灵上的追求,每每读这本书,都像在和自己的灵魂进行对话,使人愉悦。他的文字像是清凉的薄荷叶,抚慰我的心灵,又像是炎炎夏日里的一杯可乐,让我从头至尾清淡透顶,带来沁人心脾的快乐。
《人生哲思录》这本书和我们的生活那么贴近,像作者所说的“为自己写作,也就是为每一个与自己面临和思考着同样问题的人写作。”作者既没有盲目的传达乐观情绪,也不愤世嫉俗地批判现实,而且理性的,积极的解释了人生哲学,读起来不会觉得乏味无趣。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也许无法对书中的内容做好百分之百的理解,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信息来充实自己,因为只有从现在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我们才不会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我们没有时间等待,父母没有时间等......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 篇15
喜欢周国平的思想文字,他的哲学观有很多让我产生共鸣,也有很多让我开始思考。既简单纯粹,又有深度。
读完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让我不得不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或者说,之前没有稳定的价值观,现在开始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重新梳理自己的生活态度。时不时翻翻这本书,让我在快速前进的节奏中,慢下来沉淀一下,获得内心的一种淡定的满足感。
生活态度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生的意义,在世俗层次上即幸福,在社会层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层次上即信仰,皆取决于对生命的态度。我想,我还算是个幸福的人。这种幸福,仅仅是因为内心觉得,我热爱生命,而跟外在的物质、标准等无关。因为热爱生命,对这个世界仍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心,喜欢去发现身边的美,而不是熟视无睹,觉得生活如死水一般没活力;关于同情生命,我自己的理解是有一颗感恩之心,觉得能活着已经是人生的万幸,继而要努力地好好的活着;关于敬畏生命,是我一直要学习的东西。有信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尤其在普通这么浮躁的大环境中,能够独善其身,按照自己的节奏步伐来前行,若没有内心的信仰,是根本做不到的。信仰,并不只是宗教的信仰。比如坚持跑步,坚持早睡早起,坚持自省等等,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信仰。重要的是你用心去感受到这些表面上的痛苦而实际上的美好。
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用他们的千姿百态丰富你的心胸。于是,你会善待一切生命,从每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到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从心底里产生万物同源的亲近感。于是,你便会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创造生命的造物主,不管人们把它称作神还是大自然。不知是因为敬畏生命而喜欢亲近大自然,还是因为喜欢亲近大自然而敬畏生命?
生命所需要的,无非空气、阳光、健康、营养、繁衍,千古如斯,古老而平凡。但是,骄傲的人啊,抛开你的虚荣心和野心吧,你就会知道,这些最简单的享受才是最醇美的。的确,生命中最美好的都是简单的、免费的,却也是无价的东西。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让我们都安静下来,每个人都向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内部倾听,听一听自己的生命在说什么,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究竟需要什么。静坐两分钟,看看自己在想些什么,听听自己的内心说些什么。
长年累月关闭在窄屋里的人,大地和天空都不属于他,不可能具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每天夜晚守在电视机前的现代人来说,头上的星空根本不存在,星空曾给予先哲的伟大其实已经成为失落的遗产。总是宅着是会禁闭自己的,要增长见识和开拓视野,必须要走出去和现实接触,才能体味到世界如此之大。人,要自己亲身经历一些事,学会思考。
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看海,必须是独自一人。和别人在一起时,看不见海的真相。那海滩上嬉水的人群,那身边亲密的同伴,都会成为避难所,你的眼光和你的心躲在里面,逃避海的威胁。你必须无处可逃。作为一个喜欢看海的人来说,我觉得跟朋友们一起去和自己一个人去看海,都是有必要的,有不同的意义所在。有时,我们的确需要一种无心无肺,跟伙伴们一起放松一起疯的节奏;有时,我们也的确需要独自一人面对宽广的大海,真实面对海,倾听自己的心声,让大海把自己的情绪冲洗干净。
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很好的诠释了对幸福的理解。
人生有两种快乐,一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快乐观,大抵如此!同样的东西,悲观和乐观者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此快乐观跟王尔德的悲观理解都是基于同一个事实,却从不同的角度和眼光来看待,境遇也就大不同。王尔德认为,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我已经厌倦那种永远深刻的灵魂,它是狭窄的无底洞,里面没有光亮,没有新鲜的空气,也没有玩笑和游戏。博大的深刻不避肤浅。走出深刻,这也是一种智慧。需要在简单和深刻中找到一种平衡。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一个人是否自己的朋友,有一个可靠的测试标准,就是看他能否独处,独处是否感到充实。能否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以理性的态度关爱着那个在世上奋斗的自己。
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人修行的路,自我理解最重要。
对于自己的经历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一是尽可能地诚实,正视自己的任何经历,尤其是不愉快的经历,把经历当做人生的宝贵财富;二是尽可能地超脱,从自己的经历中跳出来,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看它们,把经历当做认识人性的标本。去经历,再总结,提升自己。
日常生活是有惰性的。身边的什物,手上的事物,很容易获得一种支配我们的力量,夺走我们的自由。我们应该经常跳出来想一想,审视他们是否真正必要。还是得多自省。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07-31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10-02
顾城经典哲思录11-06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范文01-21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精选6篇)03-03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精选19篇)06-29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精选16篇)07-13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范文8篇09-14
人生哲思录的读后感(通用11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