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第一课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教师第一课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教师第一课读书心得体会1
《教师第一课》一书,书写生命的传奇。其中我看到对待教师的态度,有三种境界:一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二是把教师作为事业,三是把教师作为志业。我想自己还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还没有把它当作一种事业来做。所以有时候觉得当老师一点也没有意思,渐渐地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倦怠。
还记得几年前那天课间,我在教室中呆坐着,想想生活当中众多的不如意,评职、考核、进修……越想自己越觉得当老师没劲,肯定我当时的表情很痛苦,不知不觉地泪水也流了下来。
一只轻盈的小手滑过我的面颊,“老师,您怎么哭了?”是我的一个学生。我一愣,慌忙擦去腮边的泪。“我们玩得多快活啊!老师,您也加入我们的游戏吧!您不是常说‘运动使人快乐’吗?来吧,来吧!”没办法,我也参加了进去。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他们围着我,跳啊,唱啊,非常快活,慢慢地我也被他们感染了。不知何时,微笑又回到了我的身边,我感到一身轻松。
上课了,目送着学生们进入教室,我的心情竟变得非常愉快……
走进学生中间,感受学生的朝气蓬勃、无忧无虑,与学生贴心交流,我们的心会变得非常年轻,我们也能很快地找准自己的位置,职业倦怠也会随风而逝,因为,对教师来说,学生永远是教师快乐的源泉。
做教师久了,特别是教同一个年级、同一门学科久了,往往觉得每天都在做重复性的工作,由于对本门学科比较熟悉,所以觉得没有挑战性了,除了重复性的工作以外,就是倦怠了。看了《教师第一课》这本书,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有句名言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其实,对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方法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使教同一课也会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倦怠,其实就是思想停滞的表现。一旦产生倦怠,必须及时警醒自己。这个时候我往往会静下心来,认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想,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一本好书,不断充实自己。读好书,找出自己与名家的不足,改变自己幼稚的想法,提升自己的理念,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的方法。从而在读书中寻找乐趣,寻找幸福,并依靠不断给予我营养的书驱走弥漫在我思想上的倦怠烟雾。
书中也提到,教育要在真爱中一起行走,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是爱的艺术。师爱是教师对教育的浓厚情感,是教育的灵魂,是师德的核心。爱,需要把心掏出来,只有纯粹的师爱,才能收获教育过程中的幸福和成就。纯粹的师爱,才能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同时爱也需要智慧,就像刚开始提到的格桑德吉老师,在劝学的过程中,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才能使孩子们重返校园,她用智慧,用心,用爱赢得了这些。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和事实相结合,通过阅读这本《教师第一课》,再看看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先进教师,我不由得暗下决心,要在教书育人的这条路上走的更精彩,我要把我全部的爱给我的学生。
读教师第一课读书心得体会2
作为教师,如果不甘于平庸向往卓越,不妨读一读朱永新先生的《教师第一课》;作为一线老师,如果正迷茫在专业化成长的路上,不妨读一读朱永新先生的《教师第一课》。这是一本帮助教师自我成长的书籍,读中可以让我们体验插上教育理想的翅膀的畅快,在现实中找到执着前行的灯塔和力量。
本书从“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阅读教育大师、不可或缺的心理学知识、师德的核心是大爱、在教改科研中收获幸福和优秀、写作是卓越教师和平庸教师的分水岭、口才是教师的第一能力、人际交往中的生活智慧”八个方面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方法指导和发展帮助,既给新教师以职业入门的方法指导,又给多年从教的教师以职业修炼和职业提升的再度点燃力。书中向我们传达了教师职业的天命——做一个理想主义者,成为一个知行合一的理想追求者,对世界抱以一种开放的信任,对生命抱以一种坚定的信仰,对职业抱以一种深沉的敬畏,在现实与各种际遇中保持前行的动力,努力认识自己,学会选择从业的生命姿态,成就最好的自我。推荐了孔子、柏拉图、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9位人类历史上一流的思想家和教育大师,引领我们走进他们的人生,阅读他们的著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脚下的路走得更清晰。我们从事的是关于人的成长的工作,洞悉明确工作对象的心理发展规律是科学从教的基础,书中介绍了关于积极心理学、依恋理论、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需求层次理论、情绪ABC理论在育人中遵循的法则,以及诸多心理效应在育人中微妙的促进作用,这些精华的理论都为我们开启了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正确从教的理论指导。教科研一直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发展短板,读过此书,我们会习得教师专业素养必须具备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储备的重要,以及教育科研的方法和教育研究的思路,从多方面清晰课堂观察和研究的方向,为教师实现价值的成长找准方向。书中强调了写作对于成为卓越教师的重要作用,日常记录、个案记录、教育随笔、教学札记、书信小简、教育杂文等这些教育记录,都是教师记录教育的不同形式,需要敏锐清醒的意识和笔耕不辍的持之以恒,当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时,教师才能最大程度的回归自我,守望幸福。此外,书中还阐述了教师口才和人际交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要素,口才是第一能力,要善于营造与学生、家长、同事、专家之间温暖的人际关系,搭建和谐共生的平台,促进教师的发展。
通过此书,我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要有一种教书育人的情怀,要培养、关心学生,要端正工作作风,工作着是美丽的,工作,让脚下的路更加坚实,做教育人,做幸福事。
读教师第一课读书心得体会3
暑假学校里发了一本《教师第一课》,教师除了耕耘和忙碌,还应不时地仰望星空,让星光照亮自己实践的智慧。看到《教师第一课》这一书名,工作十多年的我产生了疑问:“在教师这岗位上我已度过多少春秋,我还得回到起点,从“教师第一课”开始?”带着可笑与疑问,我翻开了这本《教师第一课》这本书。
对照这八首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优美篇章,回想着自己的教书历程,可笑的是自己在懵懵懂懂中过了十几年,离真正的教师却是那么的遥远。现在的我除了每天都在做着重复的工作外,剩下的就是倦怠,毫无挑战,又怎能往更高的境界走?我该如何摆脱这种倦怠,拥有梦想呢?
还得像朱永新教授所说,在我们抱怨日子陈旧黯淡时,其实我们可以用阅读去无限拓展心灵的领空,只要有一本书,我们就可以飞翔。当我们的精神摆脱束缚时,就是我们真正强壮的时刻;当教师的心灵开始飞翔时,就是教育翱翔长空的时刻!于是,我改变了最初可笑的想法,用心阅读从这里出发。读了这本书,我想这本书向我们推荐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能作为教师心灵飞翔的导航,引领教师一路前行。
一、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历不知难。”反观自己,生活中的交谈,教学中的言语表达,教改中的观点陈述,还是写作时的表述,语言贫乏,缺少理论支撑。究其原因,应是少阅读,即使偶尔读读,也是毫无目的,不曾深入。这本书对专业阅读的叙述虽然深奥,细细读来还是有所收获。
首先专业阅读的根本任务是构造一个合宜的大脑,它需要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对心理学的经典思想,教育哲学基本观点,人类最好的教育经验,所教学科的知识精华,所教学科的成功案例,人类的基本价值,中国文化的精髓等等,有一个丰富的了解,再逐渐上升到透彻的理解。我想这应该是给我们读什么提供了一些思路。
其次专业阅读的关键,是必须回到对根本书籍的研读中来。所谓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那些多在童年至青年期出现过的、深刻地影响人的生命以及精神气质的书籍。但不是所有的经典书籍都能成为某位教师的根本书籍。成为一个人的根本书籍意味着,你深刻地理解了这本书,而这本书也成为你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以及阅读其他书籍的原点。构成一个老师思考原点的根本书籍的高度,往往会影响到这个老师的高度。从这可看出我们应该有选择的阅读,选择能成为你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以及阅读其他书籍的原点这本书。
接着是知性阅读。要进行咀嚼性质的研读,也就是阅读者通过对书籍的聆听、梳理、批判、选择,在反复对话中,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阅读者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使原有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者重建的过程。是的,专业阅读是一种吸纳,与其抱怨日子,不如用心阅读,迈开阅读的步子,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二、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前行。
书的第六章对写作的意义说得很明白,“写作,是平庸教师与卓越教师的分水岭!一个不能写一手好文章的商人,只能算是一台赚钱的机器。而不能写一手好文章的教师,只能是一个教书匠,一个从事教育的劳动力。”看来,若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教书匠,一个从事教育的劳动力,就必须学会和善于写作。
说到写作,我除了职称晋升迫不得已写下两篇论文,平时不曾用心,至于书中所介绍的几种写作方式,日常的记录(教育日记、个案记录、教学实录)、教育随笔(事理随笔、教学札记、书信小简)、文学作品(诗歌散文、书影评论、教育杂文),我虽有过教学中的思考,写下些教后反思,却是零零散散,没有坚持记录,也未曾认真梳理成文,更不用说进行专业写作。然而,新教育认为,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的,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们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由此可看出,要养成自觉记录教育、教学的生活习惯,坚持记下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让这些碎片经过提取、理解再拼合成为美丽的图景。
新教育中还提到专业写作具有五个特点,一是强调理解与反思;二是强调与实践相关联;三是强调客观呈现,反对追求修辞;四是主张师生共写随笔;五是注重案例研究。从书中的个例看,对于普通的我而言,个案式的研究应该更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最初的写作应该记录下具体的案例,不一定是为发表而写,只要能把自己每天丰富的生活、奔腾的思绪记录下来就好,相信,只要能坚持写作,十几年过后,这些写给自己看的文字也许能成为教育教学科研最为宝贵的材料。
三、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书的第八章讲到,在与人的交往中能增广见闻,促进学习。是的,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高人、榜样的引领和身边人的陪伴。新教育实验认为:打破教师之间的隔膜,形成对话的传统,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基础上,借助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孤军奋战的时代应该终结,教师应该善于把自己融入一个共同的团体中,主动地和其他教师交流,交流的对象不局限于同一学校的教师,还可与通过网络结识的教师广泛探讨。当学校内部没有共同体的时候,我们就要寻找创造这个共同体。
因为阅读让我们学会了寻找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积极自觉参与,希望通过阅读成长自己,让自己翱翔成长。
读教师第一课读书心得体会4
一、初识这本书
今年,全县教师都掀起了阅读《教师第一课》这本书的热潮,咋一看这本书,灰色的封面朴素而沉稳。没有花里胡哨的喧闹,用了极红的颜色和大号的字体写着“教师”二字。看到这两个字,不由从心底生出一股职业的自豪感来。封面右上角用小字写着:“只要有一本书,我们就可以飞翔??”看了就开始在心里嘀咕:这未免也太抬高这本书了吧,说的好像天上有,地上无的。不知道是不是推销的噱头,现在不乏有沽名钓誉之徒打着教育的旗号,出些莫须有的书籍。这本《教师第一课》,究竟能使我们从中收获什么养分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翻开了这本书??
二、阅读这本书
翻开目录,这本书一共有八个章节。第一章: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在第一章中,作者从人生追求和生命价值的层面去述说教师这个职业的美好和崇高。读来仿佛给心灵打了一剂强心针。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现代社会里,只有心灵的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精神自由。
第二章:阅读教育大师。介绍了古今中外的九位教育家。从孔子到柏拉图,从卢梭到陶行知。这九位伟大的教育家虽然所处年代不一样,国籍肤色不一样,教育方式也不一样,但他们都有一颗对教育,对人生的赤子之心。读到第二章,我已经稍稍改变了我最初的看法,看来作者是真正热爱教育的人。书中不是生硬的教育理论,没有华丽的语言辞藻,满书都洋溢着对教育的一番热忱。可是光有一番热忱还不够,书中的内容是否实用,是否能起到指导作用呢?
第三章:不可或缺的心理学知识。在这一章里没有系统地介绍理论,而是注重实践和应用。用了很多的教学的案例来诠释心理学知识对教师的重要性。
第四章:师德的核心是大爱。这一章节的内容有些老套,所讲的内容和很多教育理论书籍大同小异,可读性一般。
第五章:在教改科研中收获幸福和优秀。在此章中,提到了教师创造性的教科改实践能力,尤其是在指导一线教师教改的方面专门分了一小节讲述。提供了教育科研的方法,并指导一线教师不要闭门造车,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对于我和我们学校的老师来说,很有指导性意义,实用性很强。
第六章:主要讲教师的写作。提倡教师要记录生活,记录教育片段,常写教育随笔,常写教育论文。一个常反思,常总结的教师才能从平凡中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第七章:讲了教师要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口才,有一句话我很喜欢:“课堂中起承转合时时留意,课堂外情深意切处处动人”。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是要在班上营造诗意的学习环境,注意语言的表达,对学生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第八章:主讲教师如何处理身边的各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亲友关系、家长关系。
三、欣赏这本书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读后掩卷沉思,不禁为初看时的质疑脸红了起来。这本书无论是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菜鸟”,还是“半瓢水哐当”的教书匠,又或者是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都有着实际的指导作用。
作者把自己对于教育的满腔热情,投入到细致平凡的日常工作中。提倡教师练口才,常反思,常动笔记录,勇于教改实践。这些都是我们一线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一本书,真的能使我们飞翔。这不仅是一本职业入门书,更是一本职业提升的修炼秘籍。一本好书能洗净人的心灵,能使人感到动力,能使人收获养分。《教师第一课》正是一本这样通俗易懂但又饱含专业素养的书。
读教师第一课读书心得体会5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激增的当代,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需要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因而,不管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还是自我学习,教师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细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于是在寒假中,我阅读了《教师第一课》这本书,这本书是朱永新老师和高万祥老师共同编写的一本关于教师成长的一本书。这本书带领我与一位位历史上的大教育家交流,了解他们的理论、思想以及对教育的感悟;从第三章开始谈到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一些,心理学的学习、爱,而如果要让自己变得优秀的话只靠这些还远远不够,还要阅读、写作、演讲、交流。也让我从多个视角解读了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和素质。也深切地体会到,做教师不容易,做一个优秀的教师更不容易。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修炼。
在学习了众多的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后,我深切地感到,要想当好教师,首先要学会做人,教师本身就要好好的修炼自身,我们是不可能教给学生自己没有的东西,教育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就是言传身教的结果,教育就是人与人之间不断影响的结果。所以,教育者身上具备的一切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学生的。孔子一生谦虚好学,他在教育自己的弟子的时候,也总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和影响他的弟子的。陶行知主张的“生活教育”以及“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其核心都是在强调要在道德修养方面下功夫,认为道德理论和伦理观念只有落实在行动上,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可见,如果教师没有一个高尚的品行,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又怎会带给学生健康的教育呢?教师不好学习,不思进取,又怎会教出博学上进的学生呢?所以,教师要先修炼自身,从道德修养到学识素养全方面的丰富自己,为自己能给学生树立榜样而努力。
除此之外,育人则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比如一句平常不过的话,一个细小不过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可见,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多么的重要。
在阅读中我最喜欢读的是阅读中我最喜欢读的是第一章《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和第四章《师德的核心是大爱》。其实我觉得第一章第一个题目”教师的职业天命“更好一些。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抱怨社会对我们有偏见待遇不高,我感觉还是在于我们自身不够强,没有让大家、社会看到老师的教育力量,恰恰相反的是在我们教师群体中却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音符。教师的工作时间长,要求高、压力大等等因素使我们许多教师产生了对教育的无力感,倦怠感,都认为教师没意思。而正是这种观点导致我们不愿因进步,从而一步步走进困惑之中。翻开本书一开头就引用了《论语》《大学》的几句话,作为一个人我们要有一种“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目标,要以此为人生的目标去努力不断实现,而实现的方法就是“皆以修身为本”。何谓修身?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修的是什么?正如书中说道:秉承儒家修身齐家,进而改良社会的传统,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为朴素的人生之志。我相信我们每位老师都有了这种:提升教育质量,改变社会对我们教育的不良看法这种责任,那么教育的春天就会到来,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大胆自豪的说我们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人。
在说说第四章《师德的核心是大爱》。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具备师德,那么师德的核心就是大爱。这份爱比母爱更严厉、比父爱更专业。这份师爱更广博、更无私、更专业、更智慧。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读书,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学生幸福,让自己快乐。“师者,人之模范也”。在我市教师大练基本功的今天,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就像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靳家彦老师说的: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想;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指挥千军的气概。语文教师尤其应当如此。一笔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腔与学生融为一体的热情,一颗真挚而善良的心,所有这些,才能构成一位语文教师的神韵。我在努力,向这个方向努力。我知道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非读书积累不可。日子要一天天的过,书要一页一页的读,不读书的人,一天看不出来,一个月看不出来,时间一长就会看出来,教师和教师的差距也就拉开了。书就像微波,从内向外震荡着我们的心灵,徐徐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会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会凹显出来。读书的人,善于倾听;读书的人,乐于思考;读书的人,勇于决断;读书的人,充满自信;读书的人,充满阳光。我自己读书也带领着我的学生们读书,我告诉学生们:阅读是一种美好的精神活动,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重要标志。我们一起畅游在书海之中。我们一起品《三国》,一起读《论语心得》,一起背上《智慧满行囊》,一起走进《昆虫记》??越读书,我们越感到内心越丰富,感觉社会、人生周遭一切的时候,心境也不一样了,觉得人生是那么有意思,是那么丰富多彩。书看多了,我就觉得自己不只活过一回,而是和书中的人们活了上百回、上千回,获得了生命的厚度和审美的愉悦,人也会变得更乐观、更充实。那种书卷气就会从人的灵魂和骨头、从人的眼底无声无息地散发出来,这就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东西。
真心感谢朱永新先生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的这本《教师第一课》,我相信它只是为我更多地了解教育思想和理论打开了一扇门,我将会更多地阅读无数的教学名家的思想,跟随他们的脚步,更多地践行和努力发展自己教学水平。
读教师第一课读书心得体会6
斯大林曾经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很久已经便已听说过这句话,当时理解还不是特别深,直至读了《教师第一课》后,才有了真正的深刻认识。这本书总共分为八个章节,每一个章节讲的内容都让人受益匪浅,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章“师德的核心的大爱”。
什么是师德,很多人不是很清楚,甚至教师。师德不仅仅是一种职业道德,更重要的是爱。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来不得半点马虎,一条路修不好,可以重新来过,如果人的时间被耽误了,那是无法弥补的。教书育人,就要坚守师德最起码的底线,就要恪守教育的良心。现代伟大的人们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众所周知,立志办学育才,从教30年,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于教育事业。他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他就是传递师德的伟大人士。
那师爱是什么呢?苏霍姆林曾说过“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而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在师德中,我最重视师爱了。只有有了爱,教师才能成为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才能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那师爱需要老师有着什么样的条件,需要老师怎样去做,才能称之为师爱呢?经过深思熟虑,觉得师爱需要真粹、智慧、空间、用心、和谐。师爱需要真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由心的去亲近孩子,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并乐于为他们做一切,在与孩子的亲密相处中,他们会给与我们永远值得回味的甜蜜,他们的健康成长证实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教师;师爱需要智慧,现在的孩子越发的聪明,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调整思维方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另一方面,需要教师从“人”的角度来理解、关怀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孩子在实践中的反思,提高艺术教育性;师爱需要空间,今天圈养式教育大行其道,孩子的个性张扬和自由发展受到阻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孩子学习的空间都填满,还需要给孩子留下大部分空间,让他们自己探索,自己消化,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师爱需要用心,一旦用心,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把心思都放到孩子身上去,到孩子中去,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听孩子的世界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把自己当做一个小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会成为朋友,幼儿园便成了一个儿童乐园;师爱需要和谐,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教师付出爱,同样也需要孩子付出爱,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促互补、教学相长的相互关系。只有当教师和孩子都付出了爱,才能有助于孩子真正的全面发展。
除了师爱,那是不是教师职业精神和师德出路就不需要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同样具有深大的影响。就像刘让贤一样,也许很多人不认识他,可是他却是教育行业中值得被人敬重的教育者。在他所待的偏僻地区,一个又一个的教师去待不了多久就没法坚持下去,可是刘让贤却成了那里的小学校长,成了这个学校的长期守望者。如果心中只有爱,却没有职业精神和毅力,相信他也许也没有办法坚持那么久了。
在书本中,学到的远远不只这些,还有很多值得深思和学习的地方。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仅是教师朋友们自我培养的理想学校,更是带领教师心灵飞翔的飞行员。
读教师第一课读书心得体会7
久闻《教师第一课》销量惊人,好评如潮。当我手上拿着它时,发现它如此不同。灰色的封面,显得朴素而沉稳,没有花里胡哨的喧闹,在如今突出光与影的出版热潮中,它显得太低调了。极红的颜色和大号的字体写着“教师”二字,突出书的主题,明确而简单。看着这两个字,不由从心底生出一股职业的自豪感来。
翻开扉页,墨香扑面,阅读《教师第一课》,内容更是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教师第一课》共8章,从教师的人生追求、阅读、写作、人际交往、教科研等8方面阐述了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一章从教师的人生追求和生命价值的实现这一宏观层面作一总说。“阅读教育大师”一章引领大家走进人类一流伟大教育家的心灵。“不可或缺的心理学知识”不是系统的理论介绍,而是注重实践和应用。“在教改科研中收获幸福和优秀”一章给教师铺出一条登上高台阶的路。“写作:卓越教师和平庸教师的分水岭”大力倡导教师一定要学会和善于写作。“口才是教师的第一能力”、“人际交往中的生活智慧”则介绍了教师应该怎样表达、沟通、交往。
眼中留着文字,脑海中回想起自己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在讲台上走过了近三十年光景,在这许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但是自己却没有能够认真的去诠释教师的内涵,仅仅是在认真的教书而已。掩卷常思,我发现要想做好一名教师就必须:学习中提升,反思中成长。
在阅读中学习,在阅读中提高。我还清楚的记得阅读大家的作品对我教学生涯的影响:读李镇西的《最美的教育》一书使我的班主任工作从最初简单的模仿,甚至该是“生搬硬套”的失败到结合实际情况变通的忧喜参半,再到现在的具有个人特色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可见阅读其实也是一种学习。关键是在工作实际中要能够及时反思总结,这样才能走出自己特色的路。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这不正是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吗?
在生活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还记得齐白石的故事:齐白石55岁时进京卖画,虽然他自以为画作深得古贤青藤、八大、原济之神韵,却不被世人赏识。后来被大画家陈师点破:“很有味道!酷似八大、青藤、大涤子、犹如先贤在世┉┉如果稍加变通,定会锦上添花。”齐白石痛下“衰年变法”之决心,以晚年之躯进入了他的“变法”期。这时期,齐白石日夜勤勉,早晚揣摩。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终于从一个娴熟的民间画匠蜕变为一位大器的文人画家。以为画匠能成为大师,这和他的学习、反思是分不开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们就必须牢牢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开放的心态,将学校和社会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拓展自我的效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
如今阅读《教师的第一课》一书,虽然感觉这书虽然也与不足,但是其提出的“在教改科研中收获幸福和优秀”一章给教师提出了一个好的建议。其实“教改科研”即是学习研究活动也是反思变化的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从古至今就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我想我们今天面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新的教育教学技术的学习是很必要的,也许今天的学习就是明天我们由教书匠蜕变为教育大师(或至少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民教师)的一个转折点!身为一位教师要树立提高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追求的意识,这是是教师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的三个阶段、三个台阶。融三者于一体的教改科研就是是一个教师能够超越别人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其中教师可以及学习心得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理念同时又可反思自己的教学。
我深有感受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摆在教师面前一个迫切而又现实的问题,教师正处在"不变则退,不进则败"的处境。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教改科研其实就是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反思的过程。做好这个过程其实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且,只有立足课堂走进教育真谛的教育科研,才能让教师发展,才能让学生获益,才能为社会服务,才能让自己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尊严。我们要珍惜每一次的集体备课,每一次的教研培训,每一次交流都是智慧的碰撞,所以,我们要珍视每一个激发思想,激励科研的机会,不断提高执教能力。
反思是极其重要的,要有意识的把“反思”做成必备的工作。教育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大凡优秀的教师都是在实践、反思、总结这条途径中成长起来的。要问促进教师成长的最有效途径是什么?我的经验是勤快地记录与反思。我觉得把事件记录下来,把反思写下来,与我们在教学中单纯地思考相比,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方面去反思作为好的教学。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师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这样一步步成长,才成为今天的“能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可以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东西,同时要边反思边记录。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让我们一起让学习和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一起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感谢《教师的第一课》,它让我感触颇多,收获良多,真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读教师第一课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相关文章:
教师读范仲淹读书心得10-28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5篇)01-28
读木兰诗的读书心得体会12-04
好读书,读好书作文(通用15篇)02-18
广东开学第一课教师心得体会(通用7篇)02-15
读红楼梦读书心得通用11篇11-29
读书感受:读林清玄11-11
教师读《细节决定成败》心得体会02-18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作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