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3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茶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3篇),欢迎大家分享!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没去xx茶业公司学茶艺之前,我并未接触过太多关于茶相关的知识,仅仅认为泡茶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但经过这十几天的专业学习,我从中感悟到:当一个人的心由原来的浮躁变为平静时,便可以看到生活中的很多美,这是一个人品质的升华。泡茶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心境,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受益匪浅。茶艺并不只是单纯的泡茶、品茶如此简单。"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倒茶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常识,同时也是寓意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做人做事,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这会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受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例如日本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敬、寂。"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融洽;"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寂"是茶道里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抵住清寂。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需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茶的一生如同人的一生,经过荆棘与曲折的考验才能达到人生的顶峰,才能把最浓郁的清香散发出来。
成长是一种蜕变,茶艺的学习过程对我而言就是个蜕变的过程。除了享受茶水带来的甘甜之外,还有待人接物淡定而平静的心境。茶道虽然在日本盛行,但却是源自于中国,这让我从中领悟到中国艺术的伟大和精致。茶艺的学习过程中,我不只感悟了人生,也有对中国历史和艺术的崇拜、尊敬和热爱。
xx茶业有限公司的茶艺培训课程让我发现美丽,创造自信,感悟生活,感恩生命。无论将来是否从事茶艺师的工作,我都会永远热爱茶,热爱茶文化。我要用我之所学,倡导更多的人来喝茶,让更多的人来爱茶。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 篇2
这学期的茶艺茶道课程向我们具体介绍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花茶的知识,重点学习了绿茶、乌龙茶、花茶的泡制技巧和方法。因为在我的生活里多以矿泉水和饮料,很少用到茶(尤其是乌龙茶和花茶),而且以往我泡茶也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冲泡,也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错误,没能泡出一杯好茶的精髓。而通过这一学期茶艺茶道课程学习,很好的帮助我弥补了这一点不足,使我对茶、对茶艺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现就我个人的茶艺心得总结如下:
一、绿茶
绿茶,是茶艺课程开始后所接触学习的第一种茶。没学习之前,还真的不知道自己以前泡的那些个绿茶都是一种浪费,简直就是茶叶兑开水。我最欣赏绿茶的纯与淳,绿色的芽叶干净清爽、柔淳的茶水清香宁神,能让人卸下一身疲乏,舒缓身心,有种回归自然之感。
二、乌龙茶
乌龙茶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茶类,相较于绿茶和花茶来说,于我是最最陌生的一类。而在乌龙茶的实训中,我担任的是主泡。因为乌龙茶的泡制比较繁琐,使我经常忘记一些步骤,所以它是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类茶。
最后我发现,它是最能锻炼人的心境的一类茶。因为无论时间多么的有限,它还是得按照步骤一步步来,既不能增也绝不可减。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里无论你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困难如何大、如何难以解决,无论所剩时间有多紧迫。事情还是得一件件来,问题还是得一个个解决。所以,浮躁的心难以泡出一杯好的乌龙茶。我觉得乌龙茶的茶盘就是一个缩小的人生,而我们练就的何尝又不是一个张弛有度的人生。
三、花茶
“芳香四溢、倍感温馨”是我对花茶最直观的印象。当桌前摆起花茶茶具,无论是清洁茶具、投茶冲泡还是提杯品茗,自始自终都有那么一种如春天般的温暖围绕在心头,让人能有种春日的盎然,无论心情、精神都顿觉美好。由于课程条件有限,在具体泡制时仍旧以绿茶茶叶代替,无法真正体会到花茶那甘甜的茶味儿、融暖的芳香,但我觉得在泡制时,只要我们心中怀以花茶,意入心,心入茶,杯中处处有甘甜,周身处处有花香。花茶的泡制让我学会了感知,感知生命勃发的力量,感知生活里那些温暖的美好。
综上所述,这学期茶艺茶道课的学习让我有了不小的收获——泡茶,最贵乎“心”。当然我也深知茶艺并非仅靠一学期的学习就能练就的,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的练习。同时,希望每一个泡茶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属于自己的好茶。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 篇3
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参加了由xx市xx茶业有限公司创办的岑溪市首届"茶艺师"培训班,经过了两个星期的学习和积累,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了解了茶最早起源于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丰厚的传统文化和沉淀。中国不仅是茶叶的故乡,还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
过去只知道绿茶、红茶、花茶、龙井茶、乌龙茶这几种茶,殊不知,茶的基本种类分为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而龙井茶属于绿茶这一分类。除此之外,它们的加工方法和冲泡方法都各有差异。
何为茶艺?茶艺是指泡茶和饮茶的技艺。泡茶的技巧,实际上是包括茶叶的识别,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比如,冲泡绿茶要用玻璃杯,因为玻璃杯是透明的,且不容易吸香,用其泡茶可使茶之清香,嫩香充分显露出来,也便于我们欣赏茶芽形态和茶汤的颜色。明代茶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就有写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到茶质,泡茶的水质好坏,对茶叶的色、香、味,特别是对茶汤的滋味影响很大。而饮茶的技巧则是茶汤的品尝,鉴赏,对它色、香、形、味、韵的体味。要泡好一杯茶,主要是要根据不同的茶类,加工方法,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开水的温度,冲泡的时间。因此,可将茶水比例,开水温度,冲泡时间归纳为泡茶的三要素。
现如今,茶艺已经慢慢的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有客人来时都是以茶代礼,聚会时一起聊天喝茶,这些都与茶息息相关。其实,人生就像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但愿中国的茶文化越来越发扬光大。
最后非常感谢xx市xx茶业有限公司给大家带来的这一次学习茶艺的机会,让爱茶的人相聚一堂谈天论地,也让我的心慢慢沉淀下来,变成一个优雅的女子,而这只是刚刚开始,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爱茶,懂茶,惜茶的人。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 篇4
这个核心就是唐代陆羽提出的“精行俭德”。以后宋代徽宗赵佶又提出了“清和澹静”。到明代喻政又提出了“淡远清真”。中国茶道传到日本,千利休提出了“和敬清寂”。传到韩国,韩国人提出了“和敬俭真”。传到新加坡,新加坡人提出了“和爱谦静”。中国当代茶学专家庄晓芳提出了“廉美和敬”。
这些茶道四字令就是茶道、茶艺的核心。虽然都有时代性和地域性,但它的核心都是道德修养。不论是茶道还是茶艺。最根本的两个基础是“茶”和“艺”,故称茶艺。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是茶艺的根本。茶就是科学泡茶,科学饮茶,使人们充分吸收茶叶的营养保健物质达到强身健体。艺就是把泡茶饮茶艺术化、人轻松愉快,达到精神上的养生。综合茶道、茶艺的茶道具,不外乎陶、砂、瓷、透(玻璃)四种形态。
陶:是指陶器。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具。今天用起来,古朴典雅,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别有韵味。
砂:是指紫砂,有著名的宜兴紫砂。它起源于明,兴盛于清。有形美、神韵,气质高雅形态各异的特点。
瓷:是指瓷器,有著名的景德瓷。白瓷早在唐代就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美称。
透:是指玻璃等透明茶具。玲珑剔透、泡茶可观赏杯中的茶汤和茶芽,特别是看到茶芽直立、起舞的姿态。
无论是茶道还是茶艺表演必须具备六个条件,它们是茶、水、器、人、静、雅。茶: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茶,不一定是最好的茶,但一定是客人最满意的茶。
水:它不一定是名泉水,但一定要符合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定无异味,无杂质。
器:是泡茶的工具,不一定是名壶金杯但一定要适合所表演的茶艺,要以茶定器。
人:是茶艺的主体,工农商学兵,三教九流,都能与茶融合,搞茶艺一定要文明、雅静。
静:品茶的环境要静,这是进入茶艺境界的前提,茶道修养的`环境。
雅:是茶室的环境布置,是精神愉快的条件。
茶艺表演的好坏,通常有七条标准进行衡量和评判。
表演:表演要自然、规范、熟练、优美。韵律舒展流畅与音乐相符。
解说:解说词与表演配合恰到好处,词语使用恰当。声音流畅、语言简炼优美娴熟,要用普通话。
茶汤:所泡茶汤符合所用茶的茶汤标准。如红茶红艳透明,绿茶清澈碧绿等。
搭配:服装、服饰、发型搭配是否合理美观。茶具组合是否合理,与所表演的茶艺是否配套。
交流:表演人员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反映出整体的美感。
音乐:所配的音乐要同表演的茶艺相协调。音量大小适中,要优美动听。
程序编排:整个表演自始至终的程序编排要科学合理,时间25分左右。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 篇5
作为院拓所接触到的第一门课程——中国茶艺。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只知道中国茶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只知道喝茶有很多保健功效,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多的认识了。在学习了整整一周的茶艺课程之后,我对茶具、茶的种类,泡茶的基本流程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门课和其他科目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更注重的是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虽然中间换了几位老师,但老师们都很耐心负责。老师一开始先是对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接着让我们看视频,然后亲自给我们做示范。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门课,所以我对这些茶具都特别感兴趣。
我家不是那种经常喝茶的家庭,在家几乎没有泡过茶。很多工具是上了这门课之后才认识的。例如形状如夹子的称呼茶夹;形状如勺子的称呼为茶勺;形状是一个环形的斗称呼为茶漏;形状为一根细头针形状的称呼为茶针或茶茶通;形象为一扁平弯头木棍称呼为茶刮;形状为花瓶造型的称呼为茶瓶。
茶艺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它包含有知、情、意的部分,是综合的学科,也是整合的科学。学习了茶的相关知识之后,各种体会也慢慢随着茶知识的提高而产生。老师给我们看的视频,也让我们知道了制作茶叶的过程需要多么的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勤劳的茶农从采茶,到杀青,揉捻,干燥,每一个步骤都那么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正是因为他们认真的工作和细心的态度,才能让我们在家里喝上香气扑鼻,热腾腾的好茶。它们的加工方法让我大感茶的复杂以及深刻的内涵,这些都蕴藏着高尚的品质。自从知道了茶的加工工艺是如此的麻烦之后,也知道了所谓的茶香醇厚是如此的可贵。
后来,还学习了各种茶的冲泡方法和技巧,泡好一壶茶的技艺有三大要素:第一是茶叶的用量,第二是泡茶用水的温度,第三是浸泡的时间。用量就是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冲泡茶叶时间等。
在科技发达、工作繁忙的社会,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泡上一杯清茶,品味它苦中带甜,饮后回甘的滋味,闻一闻它清淡怡人的香气是何等让人心灵沉静。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各位老师的教学下,让我对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每一个人,奔波忙碌了一天,风尘仆仆了一天,不妨用些许时间,静下心来慢慢品茶吧!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 篇6
茶的。韵味,是由心的味道决定的,所以佛家常讲“茶禅一味”。禅意太深,但弄茶时,专注于安处自在的深处,常常带我走入青灯古寺的宁静。
我经常会在袅袅的茶香中,闻到自己内心的孤独,喜悦,但更多的是笃定。无论在都市的喧闹中,还是在空谷幽静的山野,那杯盏之间发出的清脆,有如钟罄之声,让人洗尽铅华。
当年学习茶文化,是因为生命里一位挚爱的亲人喜欢,于是也试着去品尝。尽管苦涩绕于舌间,情境的惬意与美好,却牵着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
有人说饮茶时,茶的品质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饮人的心境,是决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学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师的教导是真诚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实的,陪着自己慢慢的品,浅浅的尝,心事说尽,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尽显人生百态。
如今,学会了这份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让我摸清了这个难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虽然各据一方,倒真地体会到一点点物是人非的人生况味,但那份情怀,却如这茶香,在心的最深处,挥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于任何情境下,都拥有一份不被打扰的心情;于任何因缘中,保持最真挚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 篇7
这个学期选了中国茶文化这门选修课,使我对我国的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又多了一份了解,对中华文化多了一份热爱,对我们中华民族多了一份敬仰与骄傲。在品味中国茶文化中,我进一步体会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进深与源远流长。
茶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茶的发现大约在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在晋代、南北朝时期,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在唐代茶文化便形成了。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干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绘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徒,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在明清时期,茶文化得到了普及。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微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年产的7500吨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吨。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1959年,全国名茶评比会中评选出了‘中国十大名茶’,包括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华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抗州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届,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举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山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中国茶道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身养性之功效,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
中国的茶道有悠远的历史渊源,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
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宋代时开创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手段。”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茶道礼仪最基本的是奉茶之道,也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七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同时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配合茶盘端出,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上茶时应从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这是您的茶,请慢用!”奉茶时应依职位的高低顺序先端给职位高的客人,再依职位高低端给自己公司的同仁。
茶文化的作用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2、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
3、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4、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5、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常言:今朝有酒今朝醉;我言:今夜有书今夜阅。阅读茶艺先生大美推荐的《品茶图鉴》,忽然记起要写课后感想,脑海里浮现善壮和大美在美好生活馆门口送别的身影,现在才觉知原来茶艺课已经结束了。因为不清楚还有哪支古琴曲与茶有关,我听着《酒狂》,写“茶道”课后心得体会。
为什么来学茶艺?
因为朋友丁丁引领我体会陶瓷和香薰的文人闲情逸致,我才略知道这个世界里有一些人以茶会友,召集茶席雅集;有的通过茶参禅悟道,有的坚持做一个传统的茶人。现代工业化的浪潮里,还有许多人炒作茶叶犹如股票。在这样的背景中,我想初步认识茶与人的世界。
从技能方面,我想考个证,或者有一天在有关国际文化交流的工作里用得上。前几年,我在日本大阪附近短期学习交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践,当地民间组织就安排我们欣赏了茶道。那时候,与日本翻译分享有关宋茶和建盏的皮毛认知,我感受到那位翻译对中国文化的敬意。我有回归传统的愿望,在行茶仪式里,与各色人等分享传统的茶道,大有无声胜有声的妙趣。
学到了什么?
听课的时候,我觉得很惬意,听得兴致盎然,感受到一个茶人的心态和气质。对照之下,大美老师每次都讲了3、4小时的内容,包括茶的产地、茶的历史、茶的化学成分、茶的分类、日本茶道、品鉴茶质、4种行茶法。这些知识在四次课里,固然属蜻蜓点水,略泛一圈涟漪。
作为一个学生课后功夫,我主要把握几点:
1)阅读《品茶图鉴》。
2)观想行茶仪式的点点滴滴。
3)锻炼腕力。
4)三五人凑一起喝喝不同的茶,模拟品鉴,从眼耳鼻舌意身去品鉴:
(1)茶叶、茶汤、器皿色。
(2)水沸声、沐霖瓯杯的声音。
(3)水之味、茶之味。
(4)茶器特性。
(5)茶叶、茶汤、茶底、杯底气味。
(6)口腔与喉咙的各种味道。
(7)身体其他部位的反应。
谢谢真诚分享茶人知识和茶之感官世界的大美老师,我也很喜欢精致的美好生活文化馆。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 篇9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看万千世界,人生百年,宛如浮云;若非宿缘,岂能相遇?”在茶文化课上,终于看到大益八式的现场表演,课上短短的几十分钟让我们以益之韵之大益八式感受中华茶道的博大,也品味人生海阔天空的淡然,下面就说一下我自己的一点感受和心得。大益八式”给人的是一种静心享受的过程,重在一个“慢”字,讲究动作的轻柔、优美、连贯。大益八式分为洗尘、坦呈、苏醒、洗尘、养成、身受、分享、放下。洗尘实际上是指茶道演习开始时身与心进入一个干净的境界过程。即包括入礼、礼拜宗师、礼拜客人等步骤;坦呈指向一个动作,即将茶席铺开,在茶席上摆布茶具的动作。这里的坦呈有两层含义,一是待客之坦白诚恳,二是茶具的呈现、展示。苏醒是指在泡制过程中“温杯洗具”的过程。这一过程,茶具的温度得以提升,可以使茶具里面的能更好地施展色、香、味、型的特点;法度,是指取茶,所谓量不在多,适度就好,正是取舍有度,知足常乐,动作上要求轻柔;养成是茶汤冲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对水温有着严格的要求,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极为重要,前面几式均是为此做铺垫;身受,它是茶者品茗感悟一杯茶的过程,先己后人,益己利人这是茶道所提倡的;之后是分享和放下。在这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我更是深深体会到一杯好茶不是说出来也不是写出来的,还是要动手泡出来的。所谓的凤凰三点头、悬壶高冲等等,来不得半点偷工减料。俗话说得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工。
中国茶道文化是一种包罗万象、融会世间万物、顺乎自然的美学、哲学、综合科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茶道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掘,如何寻求,如何品悟。茶人能品悟多深,茶道便有多深,这也是中国茶道的博大精深之处及它国茶道无法比拟之处。这些都足以令华夏子孙为之振奋,为之骄傲,为之尽绵薄。
清代郑板桥诗云:
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写的正是心之静。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课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喝茶能够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对于很多喜欢喝茶的人来说,泡茶或许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闲暇时,泡一壶茶,静心、养性。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
喝茶品茶是一个好东西,而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由不同的追求。所以虽然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可能不会精心研究茶艺茶道,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闲暇时喝喝茶来达到修心养性的效果。
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在的人们以茶待客和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最后,真的很荣幸在大学生涯中可以选修茶文化这门课程,让我从之前的只会喝茶如饮料的人得以明白茶文化的真谛,了解茶文化的历史,茶的种类,好处多多。虽然时下一些"酒文化"、"咖啡文化"、"可乐文化"等这些在充塞在各种媒体的时尚版块中大放异彩,但是我仍然相信,通过对新时代青少年的教育与熏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茶文化定能在今后为世界人所崇尚。愿在茶文化的学习中,积淀更多安定优雅的气质,平静谦和的面对今后生活。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虽然我对茶文化的知识知之甚少,但有一句话却是深印在我脑海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有客人来访时必泡一壶好茶,以表对客人的诚心欢迎与尊敬。
"茶艺师"在我的字典里是个新鲜的名词,在参加天晟茶业有限公司举办的茶艺师培训班之前,我想大部分同学也和我一样对这个高雅的称谓感觉陌生吧。
"茶艺"是个什么概念呢?通俗地说,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巧。泡茶的技巧包括识别茶叶、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饮茶的技巧是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对它的色、香、味、形、韵的体味。只有掌握了这两样技巧,才能真正地、深入地体会到茶艺的精髓。
在这短短的十多天培训中我们学习到很多茶艺的相关知识,比如茶艺师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茶文化的理论,各种茶的特质,各种泡茶器具以及泡茶方法等等。
品茶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品茶增进友谊,修徳习礼。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下午刚走进爱心茶艺室,就被里面的布置深深吸引住了,想着会是什么样的老师来教我们呢?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坐下不久,老师就来来,老师一身紫色旗袍,穿出女性的柔美,有一种高雅的气质,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首先开始是理论课,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茶对我们身体的好处,喝茶的必要性,茶相关的一些文化。茶是我们云南最有特色东西之一,也是经济支柱之一,我们作为一个云南人,是不是应该了解茶、喝茶,来支持我省的经济发展。我觉得非常的有道理,我们应该做个爱省的人。
老师其中提到聘礼必须要有茶,因为茶四季常绿,成年移栽后不容易存活,代表着一心一意、至死不移的爱情和承载者人们希望一对新人能白首偕老的美好祝愿,这是多么感人的意义呀!使我对茶又更多一层的理解。茶在生活中是很常见,它可以跟柴米油盐放在一起,也可上到厅堂上招待客人,我们做人也要像茶一样,下的厨房,上得厅堂。还有其中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不光是追求,还有吸引,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它告诉我们人生不能一直追逐者别人的步伐走,盲目跟风,要懂得自我提升,要懂得创造自我品牌,你若足够好,自然会吸引来别人对你的投资和心思,就像学茶一样,不是只有漂亮的人能学,只要你想,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我,变得越来越好,自然会变得漂亮和有气质的。
最后开始实践,老师先展示了一遍给我们看,然后就是我们自己操作,我们看着老师操作是如此的轻松,但是到我们的时候却是错误百出,我们知道了泡茶要做好是如此不易,明白古人曾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一句话的内涵所在。但是因为我们小组有一个茶学院的学姐,所以我们每个都学姐的指导下操作了一遍泡茶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错误,但是学姐从未失去耐心,我们的每一步,她都认真的看着,并细心的指导我们,纠正我们的错误,感谢认真负责的学姐。我们小组的人也特别好,到后面,其它小组开始蠢蠢欲动,我们小组不为所动,继续泡茶。甚至到最后,其它小组的人都走了,但是我们小组的还剩俩个没操作,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提要走,都是一直等到了所以人操作完,才起身收东西要走,这既表现出了对别人的尊重,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做人不能太自私只顾自己,不管别人,这样可能会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感谢小组中每个的不放弃,不抛弃,尊重每个人。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插花是一门艺术,泡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态,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收获很多。
插花课上了解了花的品种,很多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它历尽风霜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杜甫曾说“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这两句诗抒写了自己的爱菊之情,盛赞菊花的坚贞品格。花也有自己的精神,了解的花不同个性。
插花的方法也是各种各样,插花艺术虽与雕像、盆景、造园。建筑等艺术学科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其自己的特点。插花特点时间性强,随意性强,装饰性强,总之插花艺术是最接近生活环境、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一种美化方式,一种艺术修养及文化娱乐的活动。插花的选材也很重要,考虑的是插花的目的和用途,还有个人喜好与创作风格挑选花材。挑选花材是创作的开始,是艺术构思的过程,所以不是盲目的。
插花的历史很是悠长,日本花道起源于中国,不仅流派众多,花型有特色,技艺高妙,而且活动面很广,其国内上下和世界各地,都有日本花道各大流派的分支机构,随起源与中国,但却演化成日本大和名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并且早已走向世界。
中国的插花种类,按照不同的容器、应用方式和特殊形式,有瓶式、盆式、筒式、野味式、挂掉式、盆景式等。中国插花艺术在汲取各国,各地区插花艺术的精华中,逐渐成熟起来。
花艺茶道中茶文化是必要的,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茶的种类各式各样,茶树适合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高,光照适中,土壤肥沃的地方。中国茶叶产量很多,产地覆盖20个省区。茶叶采集后必须进行的特定加工,包括揉捻、发酵、干燥等,这些步骤决定了各类茶叶在色、香、味、形的质量。由于产地品种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各地出产了许多茶叶品种。依据制造方法和质量,大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和花茶类。
泡茶是一门技艺,品茶则是一种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先说泡茶。泡茶看似简单.其实大有讲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泡茶有一段十分生动的描写:贾母、宝玉、黛玉等一行来到栊翠庵,妙玉亲手泡茶待客,她为贾母用旧年积存的雨水泡了“老君眉”,盛在五彩小盖盅里;而对宝玉、黛玉、宝钗更是另眼相待.泡茶用的水竟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装入瓮中埋入地下,今夏才开的”。茶具则全是古代的珍玩,其讲究的程度真是令人大开眼界。茶叶,是确保冲泡好茶的物质基础。不同的茶叶具有不同的滋味和功效,因此每人可根据自身的喜好与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茶叶。茶叶的用量与用水要有一定的比例,否则冲泡出来的茶汤过浓过淡都不相宜。水,是茶叶滋味和内含有益成分的载体。茶的色、香、味和各种营养保健物质,都要溶于水后,才能供人享用。清人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情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因此好茶必须配以好水。茶具,能保持茶叶的香与味,衬托出茶叶的色与形,而且其本身往往还有艺术欣赏价值,因此是泡茶时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尤其是用茶待客时,就更必须精心挑选茶具,以体现对客人的热情和尊重。茶具的种类很多、特点各异,常用的有瓷器茶具、紫砂茶具、玻璃茶具等。瓷器茶具有白瓷和青瓷等品种,它不吸水,传热、保温性适中,白瓷茶具还能准确地反映出茶汤的色泽,其外观常绘有各种色彩的图案和纹饰。无论是白瓷还是青瓷,都极有观赏价值。紫砂茶具质地致密坚硬,但有一定的透气性,因此能保持茶的本色,夏天也不易变质,紫砂茶具传热缓慢,既不会烫手,又利于保温;尤其是造型千姿百态,艺术价值极高,近年来成了茶人和收藏者的新宠。玻璃茶具价廉、透明,用来冲泡银针、碧螺春等名优茶,茶叶经浸泡后,在水中舒展、翻滚的情景,可一览无遗,极具观赏性。
说品茶。“品”字包含品评、鉴赏、仔细体验茶给人带来的精神和物质享受的意思。唐人写的的“七碗茶诗”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壮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眼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对饮茶的体验可以说达到极致。除了第一碗是生理体验外,其余的均是心理感受,七碗茶喝过,他已经飘飘欲仙了。
品茶大致包括闻香、辨形、观色、品味四个环节。
闻香分为干嗅、热嗅和冷嗅。即先嗅干茶,干茶有的清香,有的甜香,有的焦香,应在冲泡前进行。热嗅是冲泡后嗅茶汤的香气,花茶除了茶香外,还有不同的天然花香。冷嗅则在茶场冷却后进行,这时可以嗅到原来被芳香物掩盖着的其他气味。
辨形是观察茶叶在冲泡后的形状变化,茶经水浸泡。逐渐恢复了鲜叶的原始形状,一些原料细嫩的名优茶,芽叶在茶汤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茶冲泡后,芽叶在杯中沉浮起降,上下翻滚,煞是好看。
观色主要是欣赏茶汤的颜色。茶汤随着茶叶内含物质的渗出,会不断改变颜色,常是由浅入深;不同的茶类又会形成不同的颜色。有的黄绿,有的橙黄,有的浅红,有的暗红等等。同一种茶叶,由于使用不同的茶具和冲饱用水,茶汤也会出现色泽上的差异。宋代贵白茶,使用黑色茶盏,以衬托茶色,这种因茶择具的做法,也推动了茶具生产和制作工艺的发展。
品味是通过舌的味觉器官来感受茶的美妙趣味。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滋味,如有的浓烈,有的清和,有的鲜爽,有的醇厚,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总而言之,我想说的是,花艺与茶道学习让我可以相信美丽,创造自信,感悟生活,感恩生命。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从小到大一直在喝茶,却都是基于简单的生理需求,就像饿了就要吃饭、冷了就要添衣一样,虽然对于茶道一直心向往之,对茶道更丰富的内涵我却基本没有了解,这学期的茶道课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由于报名的人太多,我没有机会亲身实践,但是现场观摩也让我有了很多的体会。
在上课开始时,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茶的知识,包括茶的由来、分布、种类、文化内涵以及和医学、植物学等学科的紧密联系等,丰富了我们对茶的认识。老师还亲自示范泡了一壶茶,并让同学们也尝试了一下,最后让我们一起品他们泡的茶,让我们体会有什么区别。我们发现老师泡的茶无论是色泽还是香味都要更加浓郁,续水后茶的味道也没有减少多少,而同学们泡的茶在色泽和香气上也要差很多。老师告诉我们,茶道与养生一样,强调眼耳鼻舌身的协调,泡茶就像为人处世,不能太过急躁,茶叶也是有灵气的,在加水的时候不能直接加到茶叶上,而应该沿着杯壁加进去,让茶叶在水里翻滚、发散,只有这样才能让茶叶充分“激活”,而同学们往往倒水的时候比较急躁,直接倒到茶叶上把茶叶内部的细胞都给破坏了。老师把为人处世的道理通过茶道向我们阐述,同学们都受到了触动,明白了泡茶同时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而接下来的亲身实践更让同学们深刻的领悟到这个道理。
泡茶时需要跪坐、净手、小心动手,这些都强调泡茶时一丝不苟的态度。在现在这个快速的网络社会,每天接受数不尽的信息,受到各种事物的干扰,我们已经很难完全静下心来认真做一件事情,而茶道就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抛开网络,放下手机,和老师、同学一起坐好,互相注视,顿时就有了浓浓的人情味,传统的交往方式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我们身边。插花、焚香、鼻吸口呼,排除一切的杂念,身心也回复到空灵的状态,让我们可以好好体会茶道的深刻内涵。
茶者,饮也;茶道者,饮食处世之道也。为人处世的道理就体现在茶道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传递点火器时点火口朝向自己,爱护也;奉茶时放低身子,谦逊也。正襟危坐,一丝不苟,本来就体现着对客人、对朋友的尊重,在看到对方喝到自己亲手泡制的茶时,心情一下好了很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奉人香茶,心留温暖。人与人的距离在奉茶的过程中一下子就拉近了。泡茶的过程不仅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也是加深情谊的过程,茶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热情、谦逊、友爱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也许这就是几千年来茶道源远流长的秘密之所在吧。
上课的时间很短,只有不到两个小时,而我们学到的东西却很多。心神不定时,泡上一壶好茶,品茶思人,感受情谊的温暖。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作文:学习茶艺08-05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10-28
茶艺学习的心得范文06-07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精选7篇)03-16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03-09
学习茶艺作文300字10-16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03-23
茶艺师的心得体会08-16
茶艺的心得体会范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