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09 13:55:4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

  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 篇1

  近期公司组织致良知学习,我们卡车服务站在孟站长的带领下也认真学习了致良知里面的内容,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受益良多,也深有感触。

  “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天生的善良。“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就是知行合一。

  人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不计较个人得失,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友文化、有信念,有一颗宽大的心,既然人生中有某些事情要面对,与其做无所谓的挣扎,还不如放下心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不要有幻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克服所谓的困难,用自己的努力体验前人经历过的境界,只要打通心灵的一些关节,做什么事情都能适应都能做得做得很好,每天想不通的时候,问下自己“要是圣人处于这种环境下,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呢”所以努力让自己做事情达到一种新的境界。首先要培养自己接受现实的心态,放弃一些负面情绪,以一种积极、冷静、乐观的态度去应对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只有这样,我的内心才会发出巨大的能量,心平气和的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并把事情做到最好。

  对于企业的“良知”就是对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作为一名员工,做任何事情要从公司利益出发,公司的利益就是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要正确地面对问题,用“致良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我们也就进步了!企业也就发展了!

  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一、幸福家庭

  幸福是需要每个人去耕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分耕耘十分收获,每个人都想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和生活,我们都要彼此付出真心,去建设我们的心灵品质,去除心中那些“小我”。其实人心就像一面“镜子”,如果镜子本身是污浊的,那么任凭你怎么打扮镜子里的自己都是模糊的;如果镜子本身是明亮的,那么镜子里的自己肯定是光亮的,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从“镜子”的本体上去修炼,把镜子上的灰尘去除,而不能去抱怨镜子不够明亮。学了致良知后我明白了任何事情只有向内求,多分析一下自己的问题,那么很多烦忧就不破而解,我们的幸福就随之而来,迎接一个幸福圆满的人生。

  二、反省

  从北京学习回来后我的反省总是断断续续的,这次反省的能量场确实很大,一开始我就泪流满面,在反省中我发现了自己身上很多的“小我”,比如:自卑,多愁伤感,有自闭症,做事不够坚持。以前总是感觉自己做了很多事都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自暴自弃,这次反省我明白了是自己的心不够纯,自己的内心被乌云遮蔽了,每次在工作的过程中自己的.心没有全力以赴甚至有时带着情绪做事。常常有人问我反省有效果吗?学致良知能让我赚钱吗?能解决我的生活问题吗?反省肯定是有效果的,只是你反省的深入与带给你的能量成正比。学致良知确实不能解决每个人的生活问题,但是每天我们做深刻的反省,反省后我们会活得更加轻松自在,更好的心态面对你的生活问题。有时身边的人总笑:“你立志成圣人你就能成为圣人吗?”。我想那些人理解错了,我们学的是圣贤文化,学的是圣人做人做事的那颗心,先生说圣人之所以被称为圣,只因他们心中纯粹都是天理,没有丝毫人欲夹杂其中,就像纯金一样,金只要足色才叫纯,金子的份量有轻有重,但是他们的成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经常反省,学习圣人把内心的私欲去掉,在陈九川和阳明先生的聊天中就说到这样一句话,九川说功夫很难,先生说常快活就是功夫,我们把反省的功夫练好,那么我们就会走向康庄大道。

  三、孝顺

  我们现在每个人都觉得很孝顺,对自己的父母很不错,对父母的孝顺停留在物质层面,回家给父母拿点钱,偶尔打个电话回去关心一下,逢年过节嘴上说是陪他们,其实回到家基本上不是在牌桌上就是和别人在酒桌上,父母想和我们吃顿饭都没有机会,也许这就是我们现实版的“孝顺”。这次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孝顺要从心开始,养父母之心,去深入了解父母内心深处想要的东西和想法,我们要满足他们内心的想法,让他们的晚年能够快乐幸福的度过,我们要用父母小时候养育我们的那颗父母心来对待我们日渐年老的父母。

  四、感恩

  感恩师傅让我们牵手圣贤,接触并学习致良知来建设我们自己的心灵品质,师傅给我们提供的一次次学习机会让我在学习和反省过程中发现自己身上那么多的“小我”,只有把“小我”去除,那个“大我”才会从阴暗的角落里走出来,重见光明。

  感恩中快平台,让我们在青春岁月里留下奋斗的足迹,是这个平台让我们成长成熟,是平台给了我们点石成金的手,感恩平台像父母一样一直包容我们的过错,每次当我们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时候是平台在背后给我们支撑,给我们改过的机会。

  感恩祖国,正是祖国的强大才给了我们一片祥和安宁的环境,让我们在和平安全的环境里能够安心地去实现我们的自身价值和抱负。

  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学习致良知到现在一个多月了,从刚开始的不喜欢,到现在爱上朗诵;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自身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感恩师傅给予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的心灵得到一次全新的洗礼!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教会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为人友善、不说谎、不抱怨,用自己的良知去感化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做到知行合一,不空想,理性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既成就了自己又成就了他人。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对我们的'心灵、灵魂深处是一种触动。我们需要去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生存本领。提高我们分店的菜品结构:真正做到真材料、放心吃。让全体广大师生满意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蜕变可能是暂时的痛苦,改变好了,生活和工作回馈给我们的又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王阳明先生说,“如果一个人胸无大志,即使有伟大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如果一个人立志要学习圣贤的心性修养,则迟早会达到圣贤的境界。如果每个人都能确定人生的方向,并在这个方向上坚持走下去,必将获得成功。”

  “良知”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只有认知自己的不足,方能成大器,走的更远,飞的更高。

  知行合一:

  1、做一个有良知的人,立好志,树立一个目标。天下无不可成之事。

  2、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勤奋学习,满足现状只会让脚步停留在原点,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定也。

  3、做一个有良知的人,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不搬弄是非,不听信谣言,不以个人感情去决定任何事情,忠言逆耳,都是良药。

  4、做一个有良知的人,改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是在错误中成长,只要有改过之心,心中能容事,能为他人着想。不以自己的喜好,去决定、判断事情。理性和感性兼顾,就能成为圣人。

  致良知、致青春、致幸福,我深信不疑。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我要更加精进,用更精彩的生命去唤醒和号召更多的生命走上致良知的阳光大道,让他们一起去绽放生命。我深信这是人生积累福报的捷径,这也是让自己更青春,更幸福的大道。

  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 篇4

  王阳明被称为古今第一完人,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那是因为他有一门很厉害的学问。这门学问,如果我们能学会一半,也必然能成就一生,这就是致良知的大学问。

  何为致良知?

  良知,即本我真心,致,就是实践磨砺。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之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那么,致良知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这在王阳明身上体现的最充分。当时宁王造反,王阳明原本有其他任务在身,但他毫不犹豫前往平叛。此时的大明王朝政治形势波诡云谲,很难说谁成谁败。朝廷官员不愿开罪宁王,也都选择明哲保身,只有王阳明知难而上。他也不是没有担心,他甚至让家人在自己家门外环布柴草,说一旦事败,绝不肯被俘,全家举火自焚。说明当时形势何其严迫。

  但是王阳明为什么可以挺身而出?就是因为"致良知",听从内心光明的指引。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行为准则、行动智慧全都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这就是致良知的表现。

  除了在大事上不糊涂,在日常生活中,致良知也是走向快乐人生的法宝。

  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在王阳明看来,功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减尽人欲,便回复良知之本体了。

  《道德经》里也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适可而止。

  王阳明曾给学生举例,古代的张良、董仲舒、诸葛亮、韩愈等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

  正是因为他们的欲望少,所以才能把精力专注在事业上,最终才取得了过人的成就。

  只有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减少心中的杂念,才能让心灵真正意义上沉静下来,让自己在欲海中脱身,做些有价值的事情。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致良知之道,就在于把心放平,在自己的真知上,抓紧用功,去私欲,提高境界,实现真正明了,获得圆满人生。致良知四合院将和更多人一起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感受致良知的力量。

  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 篇5

  近期公司组织致良知学习,我们卡车服务站在孟站长的带领下也认真学习了致良知里面的内容,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受益良多,也深有感触。

  “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天生的善良。“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就是知行合一。

  人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不计较个人得失,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友文化、有信念,有一颗宽大的心,既然人生中有某些事情要面对,与其做无所谓的挣扎,还不如放下心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不要有幻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克服所谓的困难,用自己的努力体验前人经历过的.境界,只要打通心灵的一些关节,做什么事情都能适应都能做得做得很好,每天想不通的时候,问下自己“要是圣人处于这种环境下,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呢”所以努力让自己做事情达到一种新的境界。首先要培养自己接受现实的心态,放弃一些负面情绪,以一种积极、冷静、乐观的态度去应对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只有这样,我的内心才会发出巨大的能量,心平气和的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并把事情做到最好。

  对于企业的“良知”就是对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作为一名员工,做任何事情要从公司利益出发,公司的利益就是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要正确地面对问题,用“致良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我们也就进步了!企业也就发展了!

  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局里组织学习阳明先生的致良知,经过近半年的认真学习,通过每周写心得、汇总学习感悟、集中学习分享等方式,使我对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有了较为系统、深刻的认识,感悟颇深。通过学习反思自己,才发现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认真的阅读学习了,心态长时间都处在比较浮躁的状态,现在通过学习致良知感觉真的需要让自己的心静一静,认真思考下自己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做事的方式方法。通过学习使我亲身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变化与能量的提升,非常感谢单位和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提升的机会。现将学习《答聂文蔚书(其一)》一文的学习感悟和大家进行分享。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先生口中的“良知”是指不依赖于环境、教育而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和情感,也是至善本体在是非知觉上的当即呈现,也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既是每个人的“本心”;良知之心人人具有,圣人与常人无异,圣贤之所以成就伟大,是因为他们依良知而行。而我们多数人为什么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是因为有些人的良知在工作或生活中被各种私欲或其他消极的东西蒙蔽了,才会有人逆着良知做事,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企业都没有好处。

  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脚乱、越忙越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狼狈不堪。为什么会这样?阳明先生一语道破天机——那只是因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致良知,就是发掘自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一是要自己的“良知”不被蒙蔽,做到“存天理,去人欲”,只有事上磨、时时磨、心上学、心上觉,摒除一切私欲,提升心性、磨炼灵魂,才能修得一颗至诚之心。第二个要将“良知”贯彻到生活工作实践中,就是“知行合一”。

  如何做到提升心性、磨练灵魂?工作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塑造人性的效果,你在工作中表现如何,良知轻而易举的就能知道。在工作中自然而然的按照良知要求去做事,不欺良知这才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的真"修行"。所以,知行合一、脚踏实地的认真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孔子云:“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每日检查自己的`行动和心里状态,是否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待人接物有不妥之处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培养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心怀感恩的心性,真诚待人、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努力工作。不要总是忿忿不平、杞人忧天、自寻烦恼。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内心开始安静下来,我将怀着一颗真诚、质朴、敬畏、感恩的心,沿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工作,提升服务水平,为焦作分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 篇7

  1,不以聪明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从来不喜欢被别人夸自己聪明,原因是觉得强调了父母遗传的天赋而被忽略了自身的努力,但却未深入思考,被夸聪明,可能是因为表现出了小聪明,而非真的勤奋好学。

  2,立志为里,勤学为表。

  立志在人,感愿在事。立志在内心,勤学在表现。勤学不止是勤奋,勤学更是思考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需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妆点门面,更是要真知真行,知行合一,不断自我提升。

  3,人格的力量与真理的力量。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就是人格的.力量。学习的知识,方法,技能,工具,技巧,就是真理的力量。两者需要相互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 篇8

  1、知行合一,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在做,但这个“知行本一”不一定就是好的、正确的。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好,知道道理是一回事,内心想的是另一种念头,那行为表现出来的一定是自己心里想的,而不是那个应该知道的道理。比如沉迷游戏、吸烟等等,一定是心里觉得这样让自己更好,才会一直去做。

  所以,正确的“知行合一”,是要在正知正行上下功夫。正知才会正行,正行即正知。

  2、中华文化,不仅仅是外在的.艺术表现、技艺技术,其实是内在精神、心里的感受的呈现。

  3、中庸是中华智慧,是不偏不倚、不前不后,是顶天立地。

  4、中华文化是真正的利他,我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

  5、影响他人从提升自己开始,身教重于言教。

  6、善意的谎言是缺乏智慧的处理方式,一个连善意的谎言都没有的人,是一个真正值得信任的人。

  7、如何让心平静,在纷杂事务中还能静心学习?还是需要通过学习,有了正知正念,就会有清晰的评判标准,就能高效快速做出抉择。团队共同的学习,共同的进步,就能提升整体的素质,就能解决学习与事务之间时间调配的问题。

  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心即理”为前提,简言之,还是 自古以来人为什么而活着的老问题。知行之外,另有一个真正的底层动因。那就是主 体,也可称自我。不明白自我,就不能找到价值。所以古哲人把认识自己作为哲学的最高智慧。

  “致良知”。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 “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所有一切都是在追寻大道的 基础上,也就是在良知的基础上,而不是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借口。凡是成功的人,都有很高的境界。自古以来境界不高的人,贪婪算计的没有一个能成大事的。追求知行合一,境界高,宽阔的胸怀可以广纳贤才,收获人心,成就伟 业。在追求高境界过程中,才能更有动力不断学习,完善自己。

  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知行合一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本。知而不行,就是不知。

  从错知错行到正知正行攀登,知行包括,错知错行,恶知恶行,浅知浅行,深知深知。正知正行(天理良知)。

  文化是人的行为,思想,习俗,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的总和,文化是心的呈现,是去除小我成就大我。

  中华文化,真心对别人好,仁者无敌,自能无敌无天下。

  中庸 不偏不倚 体现在智慧上。

  谦虚,胸怀,包容别人,谦和的`人有非常大的成长力。

  真诚 老实不说谎,厚重成事,能托妻寄子,虽千万人吾往也。

  学习道理都明白,用在事上很难。学与行遇到瓶颈。

  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今天的课主要说了知行合一和中国文化,我的理解就是想和做不光是简单的统一,从最初的认识错知错行和正知正行到天理合一(此处最终的高度的用词没记住不够准确,大意就是大众公认的认可的`一个好的行为准则)是一个逐步攀登的过程,刘老师的解释知和行原本就是统一的,我这样想就这样做了没有对错之分,后来想想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去有些事不会想那么多,也就是常说的“不过脑子”看见产生的结果了才知道“哦!原来这样。

  我的理解是想和做是两种行为,我们需要通过参照”过来人或是公认“的标准来修正他们统一的一个过程。中国文化讲的不多,对于传统文化我个人除了书法其他不是很喜欢,我的认知里人类文明的演变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蜕变过程,所有不合时宜、不符合人性、落后不能满足需求的东西都会慢慢被淘汰,如果能实现穿越我想绝大数人是不愿再退回去的,这也说明潜意识里大家已公认现在或是未来的生活方式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金一南教授的《心胜》视频我看了好几遍,每一次看完都热血澎湃。尤其听到杨靖宇那句,“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朱德在南昌起义南下队伍全军覆没后,依靠心胜,保留住中国革命的火种,激励仅存的八百多人继续前进。最后百万雄狮渡江去,解放全中国。心胜不是唯心主义,心胜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是我们由内而外焕发的生命力。

  1、战胜对手有两次,一次在自己心中。

  2、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

  3、历史因少数人的坚持而改变,正是因为他们没有随波逐流,而成为中流砥柱。

  4、中国革命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光明,就能驱走黑暗。就能从困苦中走向胜利。

【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致良知》初学心得体会_《致良知》立志心得体会04-27

致良知有感05-10

致良知学习心得(通用18篇)12-09

《致良知》心得体会通用06-09

致良知心得体会大全08-25

《致良知》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4篇)09-08

致良知阅读心得体会(精选20篇)07-24

雁栖湖致良知四合院学习感悟学习心得03-17

2022《致良知》心得体会(通用14篇)07-15